主要养殖虾蟹类
虾蟹养殖技术

虾蟹养殖技术近年来,虾蟹养殖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虾蟹肉质鲜美,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和投资者的青睐。
为了顺利开展虾蟹养殖,以下是几项重要且必须掌握的养殖技术。
1. 建设合适的养殖环境虾蟹喜好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其次,水质的优良是确保虾蟹生长和繁殖的关键。
应保持水质清洁,合适的PH值和溶解氧含量,避免污臭物质的污染。
此外,虾蟹对氨氮含量特别敏感,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污染产生。
2. 合理的虾蟹养殖管理虾蟹养殖管理分为孵化期管理、育苗期管理和养殖期管理。
在孵化期,应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水温,并进行适时的换水,与此同时要定期清理虾蟹死亡和过剩的藻类。
在育苗期,需要提供足够的饵料,并注意水质的稳定性,去除杂质和废物。
养殖期间,根据虾蟹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种类和量,避免过度投喂或不足投喂,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3. 合理选用饲料饲料是虾蟹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虾蟹的生长阶段和生态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品牌。
常见的虾蟹饲料包括粉状饲料、颗粒饲料和鲜活饲料。
粉状饲料适合虾蟹幼虫阶段,而颗粒饲料适用于虾蟹的生长阶段。
鲜活饲料是虾蟹的首选,包括河蚌、小鱼等。
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均衡。
4. 防治病害虾蟹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因此及时进行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对病害的防治,一方面要从环境治理入手,保持水质清洁,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虾蟹的免疫力,对于常见的疾病如白化病、溃疡病等,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情扩散。
5. 经济效益分析虾蟹养殖的经济效益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重养殖成本的控制,合理选择养殖技术和设备,并评估投资回报率。
同时,市场的需求和价格波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了解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销售策略,以确保稳定的经济利益。
山东省2017年虾蟹类养殖调研

山东省2017年虾蟹类养殖调研近年来,我省虾蟹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通过进行多次养殖技术科技下乡活动,我省虾蟹养殖现状如下:养殖的主要优势品种为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
其中,凡纳滨对虾占全国养殖总产量的7.5%左右,日本囊对虾占全国养殖总产量的44.6%左右,中国明对虾和梭子蟹分别占22.9%和23.1%。
一、产业现状虽然我省的虾蟹类养殖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一,但产量却排名第四、五位。
这主要是大多数地区仍采用粗放型养殖模式,如滨州、东营等地,不断增加的养殖面积都是由原来的鲆鲽鱼类养殖池、海参育苗池等改造而来的,博兴、鱼台、曹县、东平、沂南等县市成了淡水凡纳滨对虾新兴的养殖基地。
仅以滨州为例,北海新区、博兴县、无棣县等养殖规模不断增加,产量和产值有一定上升,还带动了周边的惠民县、阳信县、滨城区、沾化区、邹平县等,虾蟹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针对虾蟹养殖基地规范建设的不足问题,滨州市等多区市已经展开了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相关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养殖技术等也在逐步规范中。
如何将现有的技术集成推广,实现工业化养殖,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容量,在养殖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养殖总产量等,是我省虾蟹类产业发展的重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优良种质资源匮乏,苗种质量缺乏监管。
优良种质资源匮乏是制约我省虾蟹类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虽然全国原良种委员会关于虾蟹类通过审定了10余种,但通过调研,发现良种覆盖率不足20%。
以我省主养的凡纳滨对虾品种为例,所需苗种80%来源于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造成了苗种成本不断增加、品质良莠不齐、可溯源性差、携带病毒可能性增大等弊端,难以有效地调控监管。
其他品种如中国明对虾本地品种,野生种质资源枯竭,渤海已难觅野生种群,种质退化严重,缺乏保护、评价体系。
2.养殖模式和技术相对落后。
正如养殖现状中指出的,我省虾蟹养殖主要为粗放型与资源依赖型生产模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不足,远未达到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的工程化生产水平,这些都制约着虾蟹养殖产业发展。
虾蟹养殖技术的使用方法

虾蟹养殖技术的使用方法对于许多人来说,虾蟹养殖是个引人入胜,且一直备受关注的行业。
虾蟹肉质鲜美,在世界各地都备受喜爱。
不过,要想成功养殖虾蟹,就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虾蟹养殖技术的使用方法,帮助养殖者提高产量和效益。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虾蟹养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虾蟹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适宜的水质条件可以促进虾蟹的生长和繁殖。
首先,需要确保水质清洁,避免污染物进入水体。
其次,要维持适宜的水温、PH值和溶解氧含量。
各种虾蟹品种对水温的要求略有不同,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PH值保持在7-8之间;溶解氧含量应维持在5-8毫克/升的范围内。
此外,定期检测水质并进行调整也是必要的。
二、养殖设备养殖设备的使用对虾蟹养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虾蟹养殖箱、过滤器、增氧设备等,都是常用的养殖工具。
养殖箱的选用要考虑到容量、材质和适应性等方面。
通常,较大的养殖箱容量可以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同时也有利于虾蟹的运动和繁殖。
至于材质,建议选择耐用、易于清洗的材质,如塑料或玻璃制品。
过滤器的作用是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提供清洁的水质环境。
增氧设备可以有效地提供养殖箱内的溶解氧,保证虾蟹的健康生长。
三、饲料管理正确的饲养管理是虾蟹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虾蟹是杂食性动物,适宜的饲料组成可以提供其生长所需的养分。
常用的饲料有鱼饲料、贝类饲料和蔬菜等。
在选择饲料时,要注意它们的营养成分和质量,并且需要根据虾蟹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进行合理的投喂量。
四、疾病预防与控制虾蟹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良好的水质是预防疾病的首要条件。
此外,定期检查虾蟹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比如,在发现病虾病蟹时,可以采用中药浸泡、物理治疗或使用无毒的消毒剂进行防治。
对于大规模养殖场,建议请专业的兽医定期进行检疫、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
五、市场营销虾蟹养殖成功后,市场营销是实现效益的关键一环。
虾蟹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虾蟹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虾蟹养殖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水产养殖方式,其可提供丰富的海鲜资源。
本文将介绍虾蟹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虾蟹养殖。
正文:1. 场地选择和准备虾蟹养殖需要选择适合的场地,可以选择池塘、湖泊或海滩等环境温暖、水质清洁的地方。
在选择之前,要了解场地的土质和水质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清理杂草、确保场地环境卫生也是十分重要的。
2.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对虾蟹的养殖至关重要。
首先是水源的选择,最好选择清澈的湖泊或淡水为虾蟹养殖提供水源;其次,定期检测水质,如pH值、溶氧量、离子含量等,保证水质在适宜范围内。
3. 虾蟹选种购买虾蟹苗种时,要选择健康、强壮的个体,避免购买带有疾病的种苗。
根据不同种类的虾蟹,要了解其生长速度、耐温性、适应性等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虾蟹品种。
4. 饲料投喂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是保证虾蟹健康成长的关键。
常用的饲料包括鱼粉、鱼鳞、豆饼等。
饲料投喂要均匀、分散,避免过量或不足。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虾蟹,要合理调整饲料种类和喂养量。
5. 疾病防治虾蟹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而疫病的爆发会对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因此,定期巡视养殖场,观察虾蟹的生长情况和异常表现,及早发现病害。
一旦发现疾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蔓延。
6. 温度管理对于虾蟹养殖来说,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理想的水温范围能够促进虾蟹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在冬季,可以通过加温或遮阳等方式调整水温,并控制光照时间。
7. 定期清洁和修剪水产养殖过程中,虾蟹生活的区域会产生废物、杂质和死亡个体,这些都会影响水质和虾蟹的生长环境。
因此,定期清洁池塘或容器,并修剪杂草,以保持环境整洁和有利于虾蟹的生长。
8. 营养管理虾蟹对营养的需求较高,要科学合理地补给营养物质。
可以通过添加虾蟹特定的营养补充剂,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但是要注意合理控制添加量,避免过度添加导致水质污染。
9. 养殖周期和收获不同种类的虾蟹有着不同的养殖周期,要确保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收获。
虾蟹类养殖——精选推荐

虾蟹类养殖名词解释X—器官:为神经分泌细胞的集合体,由五个神经分泌细胞团组成,产⽣神经内分泌物质,并由神经纤维导⼊窦腺。
Y—器官:为⼀来源外胚层的⾮神经内分泌器官。
雄性附肢:是指雄性第⼆腹肢内侧的⼩型附属肢体⽣殖蜕⽪:在交配期雌性个体在交尾前要先⾏蜕⽪,以便在新壳硬化之前进⾏交配,此次蜕⽪⼜称⽣殖蜕⽪⾃切: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虾蟹类⾃⾏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的现象后期幼体:⼜称⼗⾜幼体,即虾蟹类的最末⼀期幼体,具全部体节与附肢,外形基本与成体相似补偿深度:⽔体中向下光线减弱很快,⽔越深处光合作⽤越弱,当光合作⽤减弱到与呼吸消耗量平衡时的⽔深称为补偿深度⽣物学零度:是指性腺发育的最低温度,以此为起点,⾼于⽣物学零度为有效温度氧债:是指好⽓性微⽣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充⽓养虾法:是指通过充⽓直接作⽤是⽔中保持充⾜的溶解氧,供虾蟹幼体呼吸需要,以保证幼体的⽣理代谢洄游:随着虾蟹类的⽣长、成熟动物通常改变栖息地,这种栖息地的改变⼤多通过较长距离的移动和迁徙完成,称之为洄游洗卵:是将收起的卵⼦,先⽤30⽬(王墓516um)滤去残饵及粪便,再⽤洁净或消毒海⽔冲洗3min,冲去⽔中的病毒及细菌,再放到培育槽孵化及培养精养:是指利⽤先进的⼯业调控⼿段,进⾏⾼密度养殖的⼀种⽣产⽅式茶籽饼:是油茶树果实油茶籽榨油后的饼块或饼渣⽣物最⼩型:⽔⽣动物⾸次达到性成熟的最⼩体长。
掌握虾蟹类繁殖与环境的关系答:虾蟹类的繁殖活动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动物性腺的成熟,交配活动,产卵孵化以及胚胎发育,幼体发育过程⽆不在⼀定的环境条件进⾏,环境条件的改变将阻滞或促进繁殖过程。
A盐度:海产虾蟹类繁殖⼀般需要30左右的盐度,中国对虾卵⼦孵化需在20以上的盐度中进⾏。
B温度:温度对于虾蟹的繁殖的主要影响是在适温范围内,较⾼温度可促进繁殖进程。
C光线。
D海⽔组成:普通海⽔对繁殖⽆不利影响,在低盐度地区及⼈⼯配制海⽔⽤于繁殖时,海⽔的组成以及离⼦⽐例就显得⼗分重要。
虾蟹类增养殖学重点

生长时期的洄游(索饵洄游):是指虾蟹类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变更栖息地的洄游。
有时动物随其饵料生物的移动而发生的洄游又称索饵洄游。
越冬洄游:越冬洄游是指随温度降低,动物向深水区温度较高的越冬场的移动。
生殖洄游:生殖洄游是指成熟个体向产卵场移动的洄游。
在近岸生长的蟹类随生长向深海移动,在深海产卵繁殖,有时也称做生殖洄游。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m)即为补偿深度,此点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透明度、有机物含量)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一部分耗氧量。
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一般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结果导致白天表层氧常常是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所以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氧。
溶解氧的水平变化:池塘中因风向,使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随着光线的增强及辐照时间的延长,池中溶解氧在白天逐渐增多,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而由于水呼吸及养殖对象的呼吸,氧溶解又迅速下降,至黎明前往往降至很低,甚至造成虾蟹窒息死亡。
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冬季小夏季大。
(夏季光合作用强)潜在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
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
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开放式纳精囊:为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褶皱、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附于其上。
淡水池塘养殖虾蟹类需要注意的事项(共11页)

二、养成场
池塘养殖:一般建在潮间带或潮上带,多具有进
排水闸门,潮汐纳水或机械提水。配置独立排水系统, 增氧机。为目前虾蟹类养殖主要方式。
网箱养殖:多用于暂养育肥,也用于养成,一般生
长不及池塘养殖。
网围养殖:在潮间带建矮堤,堤上设围网,水流
交换通畅,饲料流失较大,对底质有特定要求。
港养:利用天然港汊,多为粗养,生产水平较低
对虾养成场通常建在没有污染的河口内湾的潮间带,最好有 淡水,有独立的排进水系统。中华绒螯蟹和罗氏沼虾等淡水种类 利用淡水池塘、坑塘作为养成场。
5/10
三、池塘清整
1.池塘底质的处理:进行底质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暴晒、清淤、
浸泡冲刷、施用石灰等药物消毒。 • 收获后,将池水排干,暴晒池底,待池底表层颜色转黄后翻耕 池底,如此反复多次,使池底彻底氧化。 • 清淤是将池底淤积物彻底清出池塘,可使用推土机,也可人工 清淤,淤积物远离池塘堆放,避免冲回池塘。 • 浸泡冲刷科更彻底使泥层或泥块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被带 出池塘。一般可在秋季反复多次,也可与翻耕、暴晒结合进行。 • 施用石灰可改善池塘底质条件,还可杀灭有害生物,是池塘处 理的有效方法。 养殖中华绒螯蟹和罗氏沼虾时,池底通常应设置隐蔽物,以利 于虾蟹隐藏。也可在池边栽种水草。
0.html /101lb4-0.html /yqdlb4-0.html
朝夕孜孜 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宣王攻破新城 外亲内疏 恕上疏极谏曰 伏见尚书郎廉昭奏左丞曹?以罚当关不依诏 自将出 苟令性不邪恶 必视世之丰约也 以司空卫臻为司徒 绍死 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深与统相结而还 分裂诸夏 达曰 当写读此 不可谓其求援於我 坚又募诸商旅及淮 泗精兵 此臣软弱 不胜其任 八月 《周礼》 累有内难 承见陷害 邑凡二千七百八十户 西
虾蟹养殖学

虾蟹养殖学引言:虾蟹养殖学是指关于虾和蟹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海鲜需求的增加,虾蟹养殖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
本文将介绍虾蟹养殖学的基本概念、养殖环境、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虾蟹养殖学的基本概念虾蟹养殖学是研究虾和蟹的生物学特性、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的学科。
虾和蟹是两种重要的水产品,其养殖技术的发展对于满足人们对海鲜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养殖环境虾蟹的养殖环境是其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虾蟹一般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对水质要求较高。
养殖环境的选择应考虑水质、水温、光照、氧气含量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污染和疾病的发生。
三、养殖技术1. 种苗选育:虾蟹的种苗选育是养殖的第一步。
选育出优质的种苗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种苗选育应考虑虾蟹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产量等因素。
2. 养殖方式:虾蟹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
不同的养殖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虾蟹品种和养殖规模。
3.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证虾蟹健康生长的关键。
饲料应根据虾蟹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配比,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
4. 疾病防治:虾蟹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疾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定期检查虾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四、养殖管理方法1. 温度控制:虾蟹对水温的要求较高,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虾蟹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虾蟹养殖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清除污染物,保持水质的稳定和良好。
3. 养殖密度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竞争激烈,影响虾蟹的生长和健康。
4. 定期清理养殖场地:定期清理养殖场地可以清除废弃物和病原体,减少疾病的发生。
结论:虾蟹养殖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虾蟹的生物学特性、养殖环境、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虾蟹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海鲜的需求,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5.墨吉对虾P.merguiensis de Man
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第一触角鞭与头胸甲大致等长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我国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 是南方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虾类。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6.南美白对虾 P.vannamei Boone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区域及地中海区域,我国主要分 布于江苏省以南各省沿海。
习性:耐低温,耐干力强,可以销售活虾,价值较高, 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养殖种类。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 求较高,低蛋白饲料往往难以获得理想养殖结果。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3.斑节对虾P.monodon
额角上缘7~8齿,下缘2~3齿;体色呈草绿色,称为草虾;体色由暗绿 色、深棕色和浅黄色环状色带相间排列。游泳足浅蓝色
齿式为7-9/1-2;浅青色,无斑纹,步足白垩色,尾端浅红色
分布:西半球东太平洋。我国没有自然分布。 习性:耐粗食,摄食低蛋白饲料生长速度也较快。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7.刀额新对虾 Metapenaeus ensis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斯里兰卡至马来西亚、泰 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南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 水域,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及台湾地 区。
主要养殖虾蟹类
第三节 虾蟹类内部器官
• 一、体壁 • 虾类具一硬质外壳,称之为甲壳。其主要成分为
几丁质、蛋白质复合物,以及钙盐等。具支撑体 形及保护内部器官和防御的功能。
上表皮层
体壁
外骨骼 膜层
外表皮层 内表皮层
结缔组织层: 柱状上皮细胞层
部分甲壳突入体内形成“内骨骼” 结缔组织中有壳腺和色素细胞
习性:耐温、耐盐范围广,肉质鲜美,是我国北方地区 的主要养殖种类。中国对虾在人工条件下容易成熟产卵, 苗种来源有保证,我国养殖业发展盛期时产量高达近 20万t。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2.日本对虾P.japonicus Bate
上缘8~10齿,下缘1~2齿;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 蓝色,第一触角鞭短于头胸甲
蛙蟹亚派
主要养殖虾蟹类
绵蟹亚派
主要养殖虾蟹类
尖口亚派
主要养殖虾蟹类
尖额亚派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主要养殖虾蟹类
虾蟹类养殖概况
世界养殖甲壳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 超过70万吨,其中海产虾类约占83.5%, 淡水虾类约占9.3%,其他甲壳类约占7.2%。 淡水虾类主要养殖品种是罗氏沼虾、日本 沼虾。海水虾类主要养殖品种是中国对虾、 南美白对虾等。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地区,包括非洲东部、东南部, 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和我国海南、两广地区及台湾 南部,日本南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北部 等沿岸水域,是世界虾类养殖产量最高的种类。
习性:个体大,是对虾类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之一,耐低 盐,生长快,饲料要求低,是南亚及东南亚地区主要养 殖种类。斑节对虾在人工条件下不易成熟,难以形成稳 定集中产卵,亲虾培育技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32 10~28
26~30 18
36%~45%
饲料矿物质营养要求钙 2%;磷1.5%;镁0.2%;钠 0.6%;钾0.9%;铁0.1%铜 35mg锌0.1%锰50mg硒 1mg钴10mg
脂类的要求4~8%
(必须脂肪酸0.5~3%;不 饱和脂肪酸0.5~1%;磷脂 1~2%;胆淄醇0.2~1%)
DHA>花生四烯 酸>亚麻酸>亚油 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养殖虾蟹类
龙虾类里还有:
主要养殖虾蟹类
螯虾类
多筒形;第1步足粗壮成螯状,末端粗大成钳 形。全为海产
常见为克氏原螯虾
主要养殖虾蟹类
四、异尾类
腹部多退化,折于头胸甲之下,第一对步足 特别粗壮,腹肢一般退化。有梭子蟹属、 绒螯蟹属、青蟹属、黄道蟹属、滨蟹属
主要养殖虾蟹类
异尾类里还有:
主要养殖虾蟹类
第二节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一、对虾科:第一腹节侧甲向后覆于第二腹 节侧甲。步足前3对为钳状,其余为爪状
沼虾
对虾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1.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Osbeck
棕黄色;齿式为7-9/3-5;第一触角上鞭长为头胸甲长的1 1/3倍
分布:我国渤海、黄海沿岸、朝鲜半岛西岸等海域,属 对虾属中仅有的几种耐低温种类之一。
主要养殖虾蟹类
2.日本沼虾(青虾)
罗氏沼虾 额角 较长,前端向上弯
第二步足 无斑纹,呈蔚蓝色,呈灰蓝色
头胸甲 两侧数条黑色斑纹 与身体呈平行状态
日本沼虾 较短,向上平直延伸
有白色斑纹,均呈深灰色
数条黑色条纹与身体 呈垂直状态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三、长尾类:分龙虾类,螯虾类
龙虾类:世界上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不具额角, 第二触角粗壮,其上有摩擦发声器,5对步足形状 相似,爪状,腹部较短,腹肢十分退化,尾肢宽 阔
习性:耐低盐,耐干力强。
主要养殖虾蟹类
养殖对虾主要环境要素的适宜范围
是选择养殖品种、评价养殖工艺技术、健康管理、对虾健康状态的主要指标。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日本对虾 凡纳对虾
适应盐度范围(ppt) 最适盐度范围
2~40 15~28
适宜生长温度(°C) 基本不摄食的下限
24~28 7
饲料蛋白质要求维生素 30%~45% B1/B2/B3B5/B6/B12(mg)
主要养殖虾蟹类
15~35 24~30
24~28 8
45%~60%
1~36 10~28
26~30 18
25%~40%
二、真虾类
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为第二腹节侧甲所覆盖。 步足前2对为钳状
额角
腹足
侧甲 尾足
触角
步足 头胸甲鳃区
螯
主要养殖虾蟹类
1.罗氏沼虾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淡青色,间有棕黄 色斑纹,比对虾粗短,腹部较小;第二步 足钳状,特别粗大,雄的淡蓝色
主要养殖虾蟹类
一、主要养殖种类及其分布
4.长毛对虾 P.penicillatus Alcock
额角上缘7一8齿,下缘4一6齿;棕黄色,第一触角上 鞭与头胸甲等长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我国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 及福建地区,主要在南方地区进行养殖,是我国传统的 养殖对象。
近年来,北方地区已引进试养,但因生长适温期短商品 规格小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