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复习要点-Elane

系统工程复习要点-Elane
系统工程复习要点-Elane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1、系统理论包括:

老三论(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或狭义的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理论。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理论。信息与控制等是其核心概念。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提取、变换、存储与流通等特点和规律的理论。

新三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2、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系统工程研究的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系统与环境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3、系统的一般属性:

整体性、关联性、环境适应性(附加:目的性、层次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集合的概念就是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结果,因而系统集合性是整体性的具体体现。

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环境适应性:系统的开放性及环境影响的重要性是当今系统问题的新特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4、系统的类型:

A、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B、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

C、 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D、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5、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钱学森曾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的技术。

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而且具有广泛而厚实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又具有很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6、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

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容,这与系统工程主要作为组织管理的方法论和基本方法,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多领域、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集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需要各有关方面(人员、组织等)的协作。

7、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系统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用自发的系统概念考察自然现象,其理论是想象的。普遍联系和整体性的思想,就是科学系统思想的实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标志和集中代表是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华罗庚的《统筹法》和许国志的《运筹学》。中国大规模的研究与应用系统工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工程方法论就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

1、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

2、霍尔三维结构包括: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或专业维

A.时间维—7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分析或研制阶段、运筹或生产阶段、系统实施或“安装”阶段、运行阶段、

更新阶段;

B.逻辑维—7步:摆明问题、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模型化、最优化、决策、实施计划

C.知识维或专业维:表征从事系统工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也可反应系统工程的专门应用领域。

D.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并认为现实问题基本上都可归纳成工程系统问题,应用定量分析手

段,求得最优解答。

3、切克兰德方法论工作过程/内容:认识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及探寻、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

根底定义:是该方法中较具特色的阶段,目的是弄清系统问题的关键要素,为系统的发展及其研究确立各种基本看法,并尽可能选择出最合适的基本观点。

4、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不同点: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

A、前者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后者更适用于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B、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

C、前者更多的关注定量分析方法,后者比较强调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

的基本方法;

5、系统分析:是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

各有关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

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6、系统分析的6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决策

者。

目的是对系统的总要求,目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目的具有整体性和

唯一性,目标具有从属性和多样性。目标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本工作之一,其任务是确定和分析系统的目的及其目标。方案即达到目的及目标

的途径。

7、应用系统分析的原则:

A、坚持问题导向

B、以整体为中心

C、多方案模型分析和选优

D、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E、多次反复进行

8、系统工程方法论提及的创新型技术方法:提问法(5W1H)、头脑风

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

A、提问法:5W1H(目的why、对象what、时间when、场所where、人员who、手段how)+检核表法

B、头脑风暴法思路:亦称智力激励法,具体地说就是针对一定问题,

召集由有关人员参加的小型会议,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中,与会者敞

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使创

造性设想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推迟判断,即不要过早的下断言、做结论,避免束缚人的想象

能力,熄灭创造性思想的火花;二是“数量提供质量”人们越是提出更

多的设想,就越有可能走上解决问题的轨道;

C、德尔菲法思路:①确定调查目的,拟定调查提纲;②选择一批经验

丰富而又熟悉该专题的专家,一般10-20人,包括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

专家,这一点尤为重要;③以通信的方式向选定的各个专家发出调查

表,征询意见;④经过一轮德尔菲活动后,把原始资料或专家意见汇总

成图表反馈给参加咨询的专家,在一定期限内回收,再进行汇总分析,

然后转入下一轮活动;⑤如此反复,经过三四轮,意见比较集中后进行

数据处理与综合得出结果。

D、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能让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决策者在同一时

间通过远程电视会议系统,面对面地在一起讨论某些重大的决策。

群件:帮助群组协同工作的软件,他帮助人们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即任

务共享、环境共享以及时间与地点共享来进行决策。

时间与地点共享的技术:会议技术、布告栏技术、存储与转发技术

布告栏:信息是被动的,需要用户积极的参与,主动获取信息。与视像

会议系统相比,该方法的好处是不要求与会者同时参加讨论,同时可以很方便的隐身、匿名,技术上很容易实现类似德尔菲法的效果。

9、情景分析法:一般是在专家集体推测的基础上,对可能的未来情境的描述。对未来情景,既要考虑正常的、非突变的情况,又要考虑各种受干扰的,极端的情况。

情景分析法具体步骤:

A、建立信息库

B、确定主题目标

C、分析并构造影响区域

D、确定描述影响区域的关键变量

E、探寻各种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F、选择并解释环境情境

G、引入“突发事件”

H、详细阐明主题情景

10、思维导图与Mindmanager,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

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

1、模型的定义:

模型可以说是现实系统的替代物,模型应反映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运用条件下的因果作用及相互关系。

模型是现实系统的理想化抽象或简洁表示,描绘了现实系统的某些主要特点,是为了客观的研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

2、模型的三个特征:

A.他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B.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的;

C.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3、模型化就是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构造模型的过程。

作用:A.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述,这种表达是简洁的、形式化的;B.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C.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实验;

模型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作用的局限性。

4、模型分类》概念模型分:思维模型、字句模型、描述性模型; 符号模型:通常用图示和数学形式,一般分为:结构模型、数学模型;

形象模型分:物理模型、图像模型。 另外还有类比模型、 仿真模型。

5、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建立方框图、考虑信息相关性、考虑准确性、考虑结集性;

建模的基本步骤:

A.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以便使模型满足实际要求,不致产生太大偏差;

B.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

C.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构关系和函数关系)以便使模型准确地表示现实系统;

D.确定模型的结构;

E.估计模型的参数;

F.实验研究;

G.必要修改;

6、建模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实验法、综合法、老手法、辩证法。

7、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集合表达、有向图表达、矩阵表达。

二元关系就有传递性,且强连接关系的各要素之间存在替换性;即:Si R Sj 又有Sj R Si;强连接关系的要素节点间具有双相回路。

结构:即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现代企业在内的大规模复杂系统具有要素及其层次众多、结构复杂和社会性突出等特点。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结构模型化即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二元关系: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所约定的一种需要讨论的、存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Si、Sj)之间的关系Rij。通常有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以及各种可以比较的关系。

有向图是由节点和连接各节点的有向弧组成的,可用来表达系统的结构。具体方法是:用节点表示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用有向弧表示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从节点I到J的最小的有向弧数称为D中节点间的通路长度。

8、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ISM)基本思想: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9、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或矩阵数据分析。他通过变量变换的方法把相关的变量变为若干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变量。主成分分析基本思路: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这些主成分能够反应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由于线性无关,就使得分析与评价指标变量时,可切断相关的干扰,找出主导因素,做出更准确的估量。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过程:

A.样本主成分计算

B.主成分选择与回归

C.分析、应用

10、聚类分析:按照事物属性的内在联系规律和一定的要求,对事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叫做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可将样本或变量按亲疏的程度进行分类,描述亲疏程度通常用两种方法:一是把样本或变量看成P 维空间的一个点,定义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另一种是用样本间的相似系

数来描述其亲疏程度。

聚类分析计算过程:

A.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

B.选择距离(欧氏距离)

C.计算距离

D.样品分类

11、系统的状态定义:状态是指为完全描述t≥t0时系统行为所需变量的最小集合,该集合构成状态空间。

状态变量:在状态空间集合中的每个变量成为状态变量。

12、研究动态系统行为时,有输入-输出法和状态变量法两种方法。其中输入-输法又叫端部法。他只研究系统的端部特性,而不研究系统的内部结构。

13、系统工程模型技术:迷糊逻辑控制、人工神经网络、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蚁路算法、遗传算法

A.迷糊逻辑算法 主要思想:以模糊逻辑为基础,从人类思维中的模糊性出发,对于模糊信息进行量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利用专家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来定义相应模糊集的隶属函数,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集的一种“软控制”,相应的控制算法则是人脑思维的量化模拟,所以模糊集及模糊控制理论是智能信息处理、软计算技术的基础。

B.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人脑生理特性的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他以模拟生物神经元为基础,使系统具有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容错性等。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连接权的学习算法来改善系统的各种性能。

C.禁忌搜索表法(TS):搜索可行的解空间,再当前解的邻域中找到另一个更好的解。但是为了能够逃出局部极值和避免循环,算法中设置了禁止表,当搜索的解在禁止表中时,则放弃该解。此方法可以灵活地使用禁止表记录搜索过程,从而使搜索既能找到局部最优解,同时又能越过局部极值得到更优的解。

D.模拟退火算法(SA):是一种全局优化方法,通过人为地引入噪声,使得当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陷阱时,能制造从该陷阱中逃脱的条件,进而在逐步减少噪声,以使得算法能停留在全局最优点。

E.蚁路算法(AS):源于大自然中生物世界的新的仿生类算法,吸收了昆虫王国中蚂蚁的行为特性,通过其内在的搜索机制,在一系列困难的组合优化问题求解中取得了成效。作为昆虫的蚂蚁在寻找食物源时能在其走过的路径上释放一种蚂蚁特有的分泌物——信息激素,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其他蚂蚁能够察觉到并由此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从而此路径上信息激素强度增大。

F.遗传算法(GA):是一个群体优化过程,为了得到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我们不是从一个初始值出发,而是从一组初始值出发进行优化。这

一组初始值好比一个生物群体,优化的过程就是这个群体繁衍、竞争和遗传、变异的过程。

第四章: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方法

1、系统仿真概念: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系统仿真的实质:

A.它是一种对系统问题求数值解的计算技术;

B.仿真是一种人为的实验手段,进行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那样的实验;

C.在系统仿真时,尽管要研究的是某些特定时刻的系统状态或行为,但仿真过程也恰恰是对系统状态或行为在时间序列内全过程的描述。

系统仿真的作用:1)仿真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而且还是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过程。2)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对象系统,可通过仿真模型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等系统问题。3)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系统降阶成若干子系统,以便于分析。4)通过系统仿真,不仅能启发新的思想或产生新的策略还能暴露出原系统中隐藏着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系统仿真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连续系统仿真方法、离散系统仿真方法;连续系统是指系统中的状态变量随时间连续的变化的系统;离散系统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简称,是指系统状态变量只在一些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变化的系统。

2、系统动力学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佛雷斯特提出的,是一种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目的在于综合控制论、信息论和决策论的成果,以计算机为工具,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SD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系统,该类系统特点:社会系统存在着决策环节、社会系统具有自律性、社会系统的非线性;

模型特点:多变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仿真实验为基本手段和以计算机为工具、可处理高阶级多回路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问题;

(SD)系统动力学的一般工作过程:

认识问题→界定系统→要素及其因果关系分析→建立结构模型→建立量化分析模型→仿真分析→比较与评价→政策分析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要素:状态或水准、信息、决策或速率、行动或实物流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变量:水准变量、速率变量。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思想:反馈控制。

水准变量:由系统内的活动产生的量,是由流的积累形成的,说明系统某个时点状态的变量。

速率变量:是控制流的变量,表示活动进行的状态;

3、因果关系图的要素:因果箭、因果链、因果回路

因果箭:连接因果要素的有向线段。箭尾始于原因,箭头终于结果,(+)加强(-)削弱;

因果链:因果关系具有传递性,用因果箭对具有递推性质的因素关系加以描绘即得到因果链。因果链极性的判断:在同一因果链中,若含有奇数条极性为负的因果箭,则整条因果链是负的因果链,否则,该条因果链极性为正。

因果回路: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形成因果关系回路,它是一种特定的因果链。其极性判别准则如因果链。

4、流程图的构成要素:绘制流程图是SD建模的核心内容

流、水准、速率、参数(量)、辅助变量、源与洞、信息、滞后或延迟

5、 系统动力学SD建模步骤:

A.明确系统边界,即确定对象系统的范围;

B.阐明形成系统结构的反馈回路,即明确系统内部的因果关系链;

C.确定反馈回路中的水准变量和速率变量;

D.阐明速率变量的子结构或完善、形成各个决策函数,建立起SD结构模型。

第五章:系统评价原理

1、系统评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系统评价问题的构成:

5W1H:评价对象what、评价主体who、评价目的why、评价时期when、评价地点where、评价方法how

what:是指接受评价的事物、行为或对象系统;

who:是指评定对象系统价值大小的个人或集体。

效用:评价主体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的环境、评价对象的性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因素,对于某种利益和损失有自己独到的感觉和反应,这种感觉和反应就是效用。

效用曲线反应三类人:进取型、保守型、中立性

Why:系统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能发挥的作用;

When:系统评价在系统开发权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评价过程的四个时期:期初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跟踪评价

Where:指评价对象所涉及的及其占有的空间或称评价的范围;指评价主体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或称评价的立场。

系统评价方法:以经济分析为基础的费-效分析法;以多指标的评价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为特点的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定法;费-效分析法是系统评价的经典和基础方法;费用是为了达到系统目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牺牲;效益是实现某个目的的经济效果,常可换算成货币值;有效度是用货币以外的数量尺度表示的效果。

2、系统评价方法:关联矩阵法、逐对比较法、古林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定法

关联矩阵:是常用的系统综合评价法,主要是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各替代方案有关评价指标及其重要度与方案关于具体指标的价值评定量之间的关系。其关键在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对以及根据评价主体给定的评价指标的评价尺度,确定方案关于评价指标的价值评定量。

1)逐对比较法思路过程:

对各替代方案的评价指标进行逐对比较,对相对重要的指标给予较高得分,据此可得到个评价项目的权重Wj ,再根据评价主体给定的评价尺度,对各替代方案在不同评价指标下一一进行评价,得到相应的评价值,进而求加权和得到综合评定值。

2)古林法的思路过程:

步骤简要描述:一是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度Rj,二是评价指标的重要度的基准化处理,三是针对第二步基准化处理结果的归一化处理,计算评价项目的权重Wj,最后计算综合评定量Vi。

古林法是确定指标权重和方案价值评定量的基本方法。其计算步骤:A.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度Rj,按评价项目自上而下的两两比较其重要性,并用数值表示其重要程度。

B.Rj的基准化处理,处理结果为Kj,以最后一个评价指标作为基准,令K值为1,自上而下计算其他评价项目的K值。

C.Kj的归一化处理,将Kj列的数值相加,分别处以各行的K值,所得结果即分别为各评价项目的权重Wj

3)层次比较法的思路过程:

AHP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

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维特性。

步骤:A.分析评价系统中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B.对同一层次的个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侧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次性检验。C.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D.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并对各备选方案排序。

公式计算:(同行相乘开同次根号(乘几个数就开几次方根)得出初始重要度)

同样,当C.R ≤ 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

同样,当R.I ≤ 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

AHP一般方法:三个层次:最高/中间/低层;三种结构:完全相关结构、完全独立结构-树形结构;混合结构

判断矩阵:

3、隶属度:是模糊综合评判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所谓隶属度Rij,是指多个评价主体对某个评价对象在因素集方面做出Ej评定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程度)。

因素集F:评价项目或指标的集合。 评定集或评语集E即评价等级的集合。

权重向量:Wf为评价项目或指标的权重或权系数向量。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

第六章:系统分析方法

1、决策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他是决策者对系统方案所作决定的过程和结果,是决策者的行为和职责;

2、管理决策分析就是为帮助决策者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正确决策而提供的一套推理方法、逻辑步骤和具体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和技术规范选择满意的行动方案的过程。决策分析的过程:(四个阶段)1)问题分析、诊断及信息活动;2)对目标、准则及方案的设计活动;3)对非劣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评价的抉择或选择活动;4)将决策结果付诸实施并进行有效评估、反馈、跟踪、学习的执行货实施活动;

西蒙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

3、决策分析的基本类型:

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对抗型决策、多目标决策

确定型: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存在确定的自然状态;存在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不同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益损值

可以计算出来;

风险型: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存在两个以上不以决策者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但决策者或分析人员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科学

理论等可预先估算出自然状态的概率值P;存在两个以上可供决策者选

择的行动方案;不同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期望值法、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的;自然状态不确定,且其出

现的概率不可知;存在两个以上可供决策者选择的行动方案;不同行动

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乐观法、悲观法、等概率法、后悔值法)

4、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期望值法、决策树法

A.期望值法:期望值法就是利用概率论中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公式算出

每个行动方案的益损期望值并加以比较。若采用决策目标(准则)是期望

收益最大,则选择收益期望值最大的行动方案为最优方案;反之,若决

策目标是期望费用最小,则采用费用期望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其中Xi表示随即离散变量X的第i个取值,Pi表示X=Xi时的概率

B.决策树法:所谓决策树法就是利用树形图模型来描述决策分析问题,

并直接在决策树图上进行决策分析。其决策目标(准则)可以是益损期望

值或经过变换的其它指标值。

从左向右画树,从右向左计算,2个数字,2种计算(□代表决策点,○

代表状态节点,△代表结果节点)决策点后面跟得是方案,有几个方案

就有几条线,状态节点后面的线是概率,有几个概率就有几条线。状态

节点后面计算出来的是期望;

计算步骤:1)绘制决策树;2)计算各行动方案的易损期望值,并将计

算结果标注在相应的状态节点上;3)将计算所得的各行动方案的易损

期望值加以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期望值并标注在决策节点上方。

5、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分为两类:完全信息、抽样信息;

完全信息:即据此可以得到完全肯定的自然状态信息,这样就有助于正

确的决策,从而使决策结果获得较大的收益;

抽样信息:这是一类不完全可靠的信息,通过抽样所获得的信息,用统

计方法来推断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据此来选择行动的方案;

6、在风险性决策分析的求解中可知,各种决策都以益损期望值的大小

作为在风险情况下选择最优方案的准则。所谓“期望值”是在相同条件

下通过大量实验所得的平均值。通过效用函数及其效用曲线所确定的效

用值就是一种有效的准则和尺度。效用实际上反映了决策者对风险所抱

7、冲突分析:是国外在经典对策论和偏对策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冲突行为进行正规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通过对许多难以定量描述的现实问题的逻辑分析,进行冲突事态的结果预测和过程分析(预测和评估、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帮助决策者科学周密地思考问题。

对策:是决策者在某种竞争场合下做出的决策,是一种人为的不确定型决策。

8、冲突分析的基本要素:

时间点、局中人、选择或行动、结局、优先序或优先向量

冲突分析的一般流程:对冲突事件背景的认识和描述;冲突分析模型;稳定性分析;结果分析与评价。

9、建模:时间点、局中人、选择(行动)、结局的表达、优先序的确定

10、稳定性分析解决从所有可行结局中求得平衡结局的问题。

第七章:战略研究与管理

1、战略研究的三部曲是“总结历史、认识现状、把握未来”

2、战略研究的模式:前馈型研究模式、反馈型研究模式、学习控制型研究模式。

前馈型研究模式:战略是事先自觉地、有目的的指定的,并认为制定战略可依据的系统演变和环境变化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反馈性研究模式:战略是一系列决策的指导思想的积累,并认为战略形成是有意识的总结一系列决策而形成的实施战略;

学习控制性研究模式:通过知识获取和学习过程,并对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事先制定战略,用来指导一系列决策活动并控制战略的实施过程。

3、战略研究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波特价值链分析

A.SWOT: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是一种企业基本态势的系统化分析方法。 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和“可能做

得”之间的有机组合。

B.PEST: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社会(Social)

C.波特五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D.波特价值链分析:是一种功能与结构、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的系统化

4、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化的总态势:界限被无限制的可能性所代替;可预知性被不可预知性所代替;稳定性被不稳定性所代替;有形被无形所代替。

07724物流系统工程201604试题

2016 年 4 月自考 07724 物流系统工程模拟真题试卷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是相对于() A. 内部结构 B. 外部环境 C. 子系统 D. 开放系统 2、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 A. 整体结构 B. 整体要素 C. 整体适应性 D. 整体功能 3、在规划阶段,描述所要解决的对象与有关各因素间的关系常用() A. 总成本法 B. 得失比较法 C. 统一规划法 D. 投入产出法 4、以网络分析为主,以计算机为先进手段的先进管理方法的 PERT主要以() A. 距离控制为主 B. 时间控制为主 C. 质量控制为主 D. 成本控制为主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这种模型是() A. 形象模型 B. 模拟模型 C. 概念模型 D. 图形模型 6、将现实系统加以放大或缩小后表示系统的模型称为 A. 图形模型 B. 模拟模型 C. 概念模型 D. 实物模型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认为地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A. 数据分析法 B. 实验分析法 C. 主观想象法 D. 特殊预测法 8、根据所预测对象的纵向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 A. 时间序列预测法 B. 因果预测法 C. 判断预测法 D. 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平均误差 B. 相对误差 C. 标准误差 D. 均方差 10、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平均误差 B. 均方差 C. 标准误差 D. 相对误差平均值 11、三维结构中的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由规划阶段到() A. 论证阶段 B. 试验阶段 C. 实施阶段 D. 更新阶段 12、物流活动中若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尽量避免() A. 最优化 B. 次优化 C. 综合化 D. 一体化 13、预测就是把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A. 定性化 B. 极小化 C. 定量化 D. 明确化 14、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作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 时间序列预测法 B. 因果预测法 C. 判断预测法 D. 特殊预测法 15、预测值的误差是指预测值与() A. 平均值的差别 B. 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C. 标准值之间的差别 D. 预测值之间的差别 16、对运行过程输出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过程称为() A. 超前控制 B. 反馈控制 C. 非预算性控制 D. 预算性控制 17、凡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为确定已知的存贮问题所构成模型称为() A. 确定性模型 B. 非确定性模型 C. 随机性模型 D. 反馈模型 18、以工业贷款月利率 6‰计算,存储 2 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12 万元 B.14 .4 万元 C.7 . 2 万元 D.24 万元 19、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 多 B. 不确定 C. 少 D. 无法量化 20、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于() A. 系统层次 B. 系统模型 C. 系统结构 D. 系统行为 21、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A. 系统工程理论 B. 经济系统 C. 物流系统 D. 环境系统 22、三维结构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

系统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1.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2.系统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相互自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很环境的整体。 3.该定义的四个要点:系统及其要素、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工程。 4.系统的一般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环境适应性、目的性、层次性。 简答:1.说明系统的一般属性的含义,并据此归纳出若干系统思想或观点。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 环境适应性: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目的性、层次性 系统思想或观点:比如:从综合系统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可归纳出整体最优的思想。 5.系统工程所研究对象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工程工程和属性多样性,由此带来的多层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质的要素所构成;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出固有的复杂性;由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大会莫复杂性系统还具有规模庞大及经济性突出等特点。 6.系统的类型: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举例:现在工业企业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许多系统性特征。首先,工业企业及其生产经营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整体性系统;其次工业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第三,工业企业是个开放系统。第四,宫爷爷接生产经营过程形成一个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动态系统过程。 7.系统工程的概念:指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8.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 9.系统工程方法的思想和及应用要求:需要确立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工作的前提)、总体最优及平衡协调的观点(目的)、综合运用方法和技术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手段)、问题导向和反馈控制的观点(有效的保障)。 10.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系统工程是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工程,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即创造”;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容;多领域,多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集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需要有关各方面的(人员,组织)等的协作。 11.系统工程方法论:指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踏实系统工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12.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研究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风险投资分析、可靠性分析、工程成本效益分析等。 13.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结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内容。 14.霍尔三维:时间维:是系统工程的工作阶段或进程。系统工程工作从规划到更新的整个过程或寿命周期分为七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分析或研制阶段、运筹或生产阶段、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 【教学说明】 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内容。 了解:正确理解大纲所列知识的含义、内容并能够应用。 熟悉:对大纲所列知识有较深的认识,能够分析、解释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能够综合运用大纲所列知识开展安全评价、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一、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掌握) 2.相对安全,本质安全的概念和意义?(掌握) 3.事故的定义?(识记)事故的特点?(理解)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即事故模式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预防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有重要作用。 2.事故因果论类型 3.多米诺骨牌理论及其分析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2.根据用途和安全检查表内容,安全检查表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预先危险分析(PHA)内容、,等级划分,优缺点、适用范围?

4.预先危险分析(PHA)与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关系? 5.请对某发电厂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依据文件是?)。 6. FMEA概念,故障的概念。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分析步骤,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应用) 7.简述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适用范围和特点。 8.事件树与事故树关系 9.事件树定量分析 第四章事故树分析 1. 掌握例题9 2. 掌握例题10 3. 掌握例题11 4. 掌握例题12 第五章系统安全评价 1. 安全评价概念,安全标准分类及理解 2. 安全评价目的、意义,安全评价依据、 3. 安全评价分类,“三同时”与安全评价关系 1)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的保证。通过安全预评价,可有效地提高工程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2)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的“三同时”。 3)安全验收评价是“三同时”的验证。通过安全验收评价,比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及系统进行符合性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实现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 4. 安全评价原理

生态工程期末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生态工程:模拟自然生态的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原理,并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去分析、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疏通物质、能量、信息流通渠道,开拓未被有效利用的生态位,使人与自然双双受益的系统工程技术。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对软件设计的描述。概念的描述包括:记号、内涵、外延,其中记号和内涵(视图)是其最具实际意义的。 十分之一定律: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1/10。而其余9/10由于呼吸,排泄,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等被消耗掉。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种植业生态工程:是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技术体系,它既是当代全球经济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我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需求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一种带有方向性的途径。 系统:指由一群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两大类。 二、简答题 1、简述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区别 答:第一,从理论原理来说,生态工程的理论原理是生态学,环境工程是环境学,生物工程是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第二,从组织水平来说,生态工程是生态系统水平,环境工程是环境系统水平,生物工程是细胞水平。第三,从控制内容来说,生态工程是力学功能(水气、太阳能、生物),环境工程是对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的控制,而生物工程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结构和密码。第四,从生物多样性来说,生态工程是自我设计加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工程是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工程则是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化的改变,增加生物多样性。 2、简述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涉及到具体原理) 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原理,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原理,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3、简述生态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答:生态工程系统中,生物学原理在于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物种协调。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中,常需了解物种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即种

07724物流系统工程2017年04试题整理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是相对于() A.内部结构 B.外部环境 C.子系统 D.开放系统 2、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 A.整体结构 B.整体要素 C.整体适应性 D.整体功能 3、在规划阶段,描述所要解决的对象与有关各因素间的关系常用() A.总成本法 B.得失比较法 C.统一规划法 D.投入产出法 4、以网络分析为主,以计算机为先进手段的先进管理方法的PERT主要以() A.距离控制为主 B.时间控制为主 C.质量控制为主 D.成本控制为主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这种模型是() A.形象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图形模型 6、将现实系统加以放大或缩小后表示系统的模型称为 A.图形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实物模型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认为地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A.数据分析法 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 D.特殊预测法 8、根据所预测对象的纵向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误差 D.均方差 10、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均方差 C.标准误差 D.相对误差平均值 11、三维结构中的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由规划阶段到() A.论证阶段 B.试验阶段 C.实施阶段 D.更新阶段 12、物流活动中若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尽量避免() A.最优化 B.次优化 C.综合化 D.一体化 13、预测就是把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A.定性化 B.极小化 C.定量化 D.明确化 14、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作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15、预测值的误差是指预测值与() A.平均值的差别 B.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C.标准值之间的差别 D.预测值之间的差别 16、对运行过程输出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过程称为() A.超前控制 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 D.预算性控制 17、凡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为确定已知的存贮问题所构成模型称为() A.确定性模型 B.非确定性模型 C.随机性模型 D.反馈模型 18、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2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12万元 B.14.4万元 C.7.2万元 D.24万元 19、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多 B.不确定 C.少 D.无法量化 20、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于() A.系统层次 B.系统模型 C.系统结构 D.系统行为 21、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A.系统工程理论 B.经济系统 C.物流系统 D.环境系统 22、三维结构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 A.定性化 B.定量化 C.综合化 D.分解化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

系统工程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20分)(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二、解答题(单纯循环,对偶单纯循环,化标准形式,Matlab求解线性规划,解整数规划) 三、论述题(灰色预测,时间序列(实验),最小二乘,马尔克夫例题) 四、案例应用(25分)动态规划 一、名词解释(20分) (1)系统工程: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 (2)线性规划: a、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的决策变量的一组取值。 b、可行解集:所有可行解的集合。 c、可行域:LP问题可行解集构成n维空间的区域,可以表示为: d、最优解: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的可行解。 e、最优值:最优解对应目标函数的取值。 f、求解LP问题:求出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 g、基:设A是约束方程组m×n的系数矩阵,A的秩R(A)=m,B是A中m×m阶非奇 异子式, 即|B|≠0, 则称B是LP问题的一个基。(B是由m个互相独立列向量组成) h、基变量:B=[P1,P2,…,Pm],称Pj(j=1,2, …,m)为基向量, 与Pj对应的变量xj (j=1,2, …,m) 称为基变量,其余的xm+1 , …,xn为非基变量。 i、基本解:令非基变量等于0,从AX=b中解出的基变量所得的解称为LP关于基B的基 本解。 j、基本可行解(对应的基为可行基):满足非负条件的基本解。 (3)动态规划: a、阶段:是针对所给的问题,依据其若干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部分,给出的对整个过程 的自然划分。通常根据时间顺序或空间特征来划分阶段,以便按阶段的次序解决优化问题。引入了一个变量来表示阶段,通常称为阶段变量。 b、状态:就是决策者在作决策时所依据的某一阶段开始时或结束时所处的自然状况或 客观条件,它描述过程的特征具有无后效性,即当某阶段的状态给定时,这个阶段以后过程的演变与该阶段以前的状态无关而只与当前的状态有关。第1阶段的起始状态--s1(也是整个过程的初始状态),sn+1是第n阶段的终止状态.描述第K阶段状态的变量就是状态变量。 c、决策:当过程处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状态时,可以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 状态,在最优控制中也称控制.,描述决策的变量叫决策变量。 }0 , | {≥ = =X b AX X D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附答案资料

《安全系统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题型 一、简答题,共40分(其中包括5个小题,每个小题8分);二、基本知识(包括计算、分析 题),一般为35分;三、综合应用,一般为25分。 一、简答题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系统: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可靠度: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4)安全标准:约定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安全标准。 (5)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 (6)径集:在事故树中,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也称通集或路集。 (7)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是由与生产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个因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8)风险率:风险发生的概率与事故后果之间的乘积。 (9)权重:权重是表征子准则或因素对总准则或总目标影响或作用大小的量化值。 (10)稀少事件:稀少事件是指那些发生的概率非常小的事件,对它们很难用直接观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因为它们不但“百年不遇”,而且“不重复”。 (11)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换言之,如果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是割集,那么这样的割集就是最小割集。(12)故障:故障就是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规定的功能。 2. FMECA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1)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主要是相对于【 B 】 A内部结构B外部环境 C子系统D开放系统 2.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 B 】 A结构化B比较 C模型化D分解化 3.输出完全决定于输入且状态与结果具有一致性的系统称为【 B 】 A封闭系统B因果系统 C控制系统D静态系统 4.关键路线法主要控制【 D 】 A距离B时间 C质量D成本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 C 】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D图形模型 6.当系统结构的性质尚不清楚时,通过分析系统功能的已有数据或新做的实验所获的数据建立模型的方法称为【 A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人为的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D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8.下列属于物流系统支撑要素的有【 B 】 A物流设施B标准化系统 C信息技术D组织及管理 9.几个预测值的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 A平均误差B相对误差 C平均绝对误差D均方差 10.移动平均预测法中,随着步长的减少,移动平均对时间序列的修均能力【 B 】 A上升B下降 C不变D无法判断 11.一个系统把输入经过处理之后出输出去,又将其输出的结果馈送回来与输入加以比较的过程称为 A控制B循环【 C 】 C反馈D往返 12.通过对运行过程输入的监视,以确定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符合时就要改变运行过程,这种控制方法成为越【 A 】 A超前控制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3.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一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6万元 B7.2万元【 B 】 C60万元D72万元 14.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多B少【 B 】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系统 2、工程 3、模型 4、工程系统 5、系统工程学 6、系统工程 7、反馈 8、系统模型 9、系统评价 10、价值工程 二、填空题 1、工程系统的特性包括:()()()()()()()() 2、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逻辑维,包括()()()()()()()七个步 骤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和实施。 4、系统的属性主要有()、()、()、()、()、()、() 5、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时间维,包括()、()、()、()、()、()、()七个阶段, 6、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 三、判断题 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2、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3、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种不同的类型。() 4、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5、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6、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7、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8、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9、决策分析的类型主要有: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对抗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 [ ] A.安全是绝对的 B.安全只是系统运行阶段的要考虑的工作 C.在系统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事故是系统的危险源 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与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FMECA)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仅进行危险度分析 C.前者是定量分析,后者是定性分析 D.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定性分析 3.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表示 [ ] A.能使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 B.能使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 C.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 D.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 4.以下不属于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是 [ ] A.预先危害分析 B.事故树分析 C.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D.安全经济效益分析 5.不适用于方案设计阶段的系统安全方法是 [ ] A.预先危险分析 B.因果分析 C.安全检查表法 D.事故树分析 6.表述事故树中基本原因事件的符号是 [ ] A.矩形符号 B.房形符号 C.圆形符号 D.菱形符号 7.在预先危险分析中属于Ⅲ级危险源的情况不包括 [ ] A.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 B.会造成破坏性灾难事故 C.必须采取措施控制 D.可能导致事故 8.在工业领域引进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有很多优越性,对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过安全系统分析,可了解系统薄弱环节及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从而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B.通过安全系统评价和优化决策,可以用较大的投资去获得基本的安全效果 C.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仅适用于工程技术优化,不适用于安全管理 D.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标准的制定无关,且不需要特意收集任何可靠性数据 9.以下关于安全检查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按查隐患要求列出检查项目,同类性质的问题不需要列在一起 B.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能导致工伤或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行为 C.各类检查表都有其适用对象,虽然内容各有侧重,但可以通用 D.安全检查表格式有统一规定,不同的要求都可采用相同的安全检查表 10.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可以用于工程活动的 [ ] A.方案设计阶段 B.建造投产阶段 C.事故调查期间 D.日常运行阶段 1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辨识与分析工业系统中潜在危险有良好效果,以下概念在该方法 表格构建中基本没被应用的是 [ ] A.故障类型 B.检查标准 C.故障原因 D.校正措施 12.事件树分析法是我国国家标准局规定的事故分析技术方法之一,对该方法分析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 ] A.确定初始事件-画事件树-找出与初始事件有关的环节事件-说明分析结果 B.确定顶上事件-画事件树-计算事件发生概率-说明分析结果 C.确定初始事件-找出有关的环节事件-以逻辑门连接各个事件-计算事件发生概率 D.确定初始事件-找出与初始事件有关的环节事件-画事件树-说明分析结果 13.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径集表示 [ ]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全)

系统:由两个及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环境的整体。系统边界:从空间结构上看,把系统和环境分开的所有点的集合;从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边界,系统质从存在到消失的边界。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关联性(由多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备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 环境适应性(环境输入系统,系统输出环境,系统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层次性(作为总体来看,系统可以分解一系列子系统,并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目的性(有一定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具备一定的功能) 集合性(把具备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系统的类型: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发系统 系统工程的概念: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研究、探索系统问题的一般规律和途径 重要思想:最优思想、总体思想、组合思想、分解和协调思想、反馈思想 霍尔三维结构: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 时间维(6个阶段):规划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7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优化、做出决策、付诸实施 特点:强调目标明确,核心是最优化,认为一切现实问题都可以规划为工程系统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法,做最优解答。该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有整体性,在技术应用上有综合性,在组织管理上有科学性,在系统工程上有问题导向性。 切克兰德方法论:主要内容: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与探索、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 主要步骤(略) 比较:同:同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备相应的逻辑结构 异:前者主要研究工程系统问题,后者更适用于“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前者以优化分析为核心,后者以比较学习为核心 前者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后者使用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前者研究对象为良结构,后者则为不良结构 系统分析: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6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决策者 步骤(SA):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 系统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体为目标,多方案模型分析与选优、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次反复进行 创新方法:提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结构模型: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本质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联系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结构分析: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SD流程图:认识问题——>界定系统——>要素及因果关系分析——>建立结构模型——>建立量化分析模型——>比较与评价——>政策分析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练习

06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予以研究的工作者是【 A 】A冯。贝塔朗芳B谷德和麦克尔 C霍尔D切克兰德 2.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C 】A系统工程理论B经济系统 C物流系统D环境系统 3.PERT(计划评审法)主要控制【 B 】A距离B时间 C质量D成本 4.一个模型若没有具体的物理结构,只是用数字、字符和运算符号来表述的式子、图像或表格称为【 D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比例模型D抽象模型 5.具有物理结构,有被称为物理模型的是【 A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比例模型D抽象模型 6.当现有的数据分析尚不能确定个别变量对整个系统工作指标的影响,可以在系统上做局部试验,以确定关键的本质变量,逐步分析,这种方法称为【 B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7.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做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B因果预测法【 C 】C判断预测法D特殊预测法 8.按类似产品的发展规律、可替代产品的发展规律或国外同一产品的发展规律,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 】 A历史类比法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D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的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 C 】A平均误差B标准误差 C平均绝对误差D均方差 10.进行系统存储费用分析时,若订购量越大,物资价格有折扣,就需要考虑A搬运费用B装卸费用【 D 】 C缺货费用D物资的价格 11.对运行过程进行控制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去,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的过程称为【 B 】A超前控制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2.靠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专家对企业行为提出建议进行控制的方法称为【 C 】 A物流批量控制法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3.由于订货量越大平均库存量就越大,存储费支出就越大。因此,从存储费用角度看,订货批量越大【 A 】

山东大学-软件工程复习重点整理

第一章 1.1软件工程(SE)的定义、向、作用: SE:在将有关软件开发与应用的概念科学体系化的基础上,研究如有计划、有效率、经济的开发和利用能在就算机上正确运行的软件的理论和技术的工程法学,一些开发和维护软件的法、过程、原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对技术问题的分析与综合,也有对开发过程和参与者的管理。 SE的向:面向对象模式,结构化模式,基于过程的模式等 SE的作用: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工作,及时交付使用。 1.2开发模式: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它能直观的表达的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要完成的主要活动,任务和开发策略。 1.3说明错误、故障和失效的含义及联系(并举例): 错误:是在软件生产过程中人为产生的错误(需求说明中的错误,代码中的错误) 故障:是在功能实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错误导致的结果,是在软件中一个错误的表现(一个错误可能产生多个缺陷,静态存在的) 失效:是相对于系统指定行为的偏离,系统违背了它应有的行为(动态存在的) 联系:当一个开发者编写程序时,会在代码中出现错误。当这个程序被编译或集成到一个系统中时,系统就存在故障。当你运行这个系统时,可能会导致失效,即人们产生错误,故障是错误的结果(部观角:从开发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当故障执行时出现失效(外部视角:从用户角度看到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错误会导致故障,并非每个缺陷都对应相应的失败。1.4软件质量应从哪几个面衡量,论述之: (1产品的质量)(2过程的质量)(3商业环境背景下的质量) (1)产品的质量:用户从失败的数目和类型等外部特征进行评价,如果软件具有足够的功能并且易于学习和使用,用户就断定软件是高质量的;开发者从缺陷的数目和类型等部特征来作为产品质量的依据。 (2)过程的质量:有很多过程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只要有活动出了差错,产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开发和维护过程的质量与产品的质量是同等重要的。 (3)商业环境背景下的软件质量:将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统一起来。 1.5软件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有哪些):对象(实体)+ 活动+ 关系+ 系统边界活动:活动是发生在系统中的某些事情,通常描述为由某个触发器引发的事件,活动通过改变属性把一个事物变成另一个事物。 对象:活动中涉及的元素称为对象。 关系:是指活动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系统边界:即系统包含的功能与系统不包含的功能之间的界限。 1.6现代软件工程大致包含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文档: (1)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系统与安全有关的影响因素构成了安全系统。因为与安全有关的因素纷繁交错,所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找到一个因素数及其相关性如此复杂的能与之相比的系统。由于安全系统中各因素之间,以及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多数有一定灰度,所以安全系统是灰色系统。安全系统是通过客体的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入一流出的非线性变化趋势,确认安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 2.径集:在事故树中, 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 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 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 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3.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4.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5.决策: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决策通常有广义、一般和狭义的三种解释。决策的广义解释包括抉择准备、方案优选和方案实施等全过程。一般含义的决策解释是人们按照某个(些) 准则在若干备选方案中的选择,它只包括准备和选择两个阶段的活动。狭义的决策就是作决定,就指抉择。 6.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7.最小径集 8.最小割集 9.故障和故障类型 10.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综合题 1.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的原理。(简答题,11分)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2.安全决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1分)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非确定型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

化工系统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含主观题)

化工系统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含主观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过程是对原料进行某些物理或化学变换,使其性质发生预期变化,以下哪个不属 于过程的范畴() A.烃类分离 B.烃类裂解 C.不锈钢棒加工成螺栓 D.海水晒盐 2.某换热系统,当I1=0时,温度区间之间的最小传热负荷为-200kW,最后一个温度区间输出负荷为60kW,则该系统的最小加热负荷和最小冷却负荷是多少kW?() A.0,60 B.200,60 C.200,260 D.0,260 3.输送剧毒介质管道的管材质量证明书应有()检测结果,否则应进行补项试验。 A.外观 B.磁粉 C.厚度 D.超声 4.正常生产时,工程师不能选择哪个变量作为优化变量() A.设备操作压力 B.反应器温度 C.塔的进料位置

D.泵的输入功率 5.计算机是利用哪一种图来识别过程系统的结构信息() A.原则流程图 B.节点-边有向图 C.方框图 D.以上3种图形均可 6.在对炼油厂进行生产计划优化时,下面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约束条件包括各设备的物料平衡、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供求量等 B.一股物料分成多股去向不同的设备时每个去向都必须设置为变量 C.在目标函数中,数值是固定值的变量可以忽略,只保留可变变量,不会对最优解产生影响 D.可以把系统中所有的选定的独立变量作为优化变量 7.换热网络中有一股热流热容流率为4kW/K,温度从180→80℃;另一股冷流热容流率为2kW/K,温度从80→160℃;系统的最小允许传热温差为20℃,这两股物流的最大可交换热量是多少kW?热量富裕的物流换热开始或者结束的温度点是多少℃?() A.160,140 B.320,100 C.100,160 D.120,160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答: (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 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3.什么是系统的结构? 答:“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5。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系统层次有几种类型? 答:系统层次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各种各样的系统在不同时空中的存在。第二,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系统时的存在。 系统的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类: (1)空间层次结构;(2)时间层次结构;(3)功能层次结构。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3.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主要指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人造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5.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6.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二、判断正误 1.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T ) 2.大型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F ) 3.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按照其功能要求所确定的。( F ) 4.层次结构和输入输出结构或两者的结合是描述系统结构的常用方式。( T) 三、简答 1.为什么说系统工程时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和优化方法。系统工程为从事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的相互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简述系统的一般属性 答: (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 (3)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除此之外,很多系统还具有目的性、层次性等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