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周代女性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
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
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诗经·卫风·氓》女子婚恋观意义爱情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耀眼最美丽的花朵。
《卫风·氓》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描绘了古代女子大胆自主地追求爱情,体现着人类本真状态下的真性情,它也记录了青年男女之间比较古朴自由的恋爱观,同时给我们展现古代女子甜蜜的爱情故事和悲催的婚姻生活及婚变后女子理智地对待爱情,使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
一。
女性大胆自主、恋爱自由《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距离远古还不是太久,远古的遗风对周代还有很大的影响,《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奔着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所以周代青年男女间的相识、相知和相恋有很大的自由,不像后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男女的交往有很多的限制,周代的女子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
诗篇一开始描绘了“氓”向魂牵梦绕的女子来求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丝”与“思”谐音双关,表明该女子是“氓"思念和心仪的女子。
“氓”是个经常游走在乡间用布匹换蚕丝的小商人,被乡间女子的美貌所吸引。
于是,“氓”这个青年就费尽心机来接近女子,假装用布来换女子家的丝.实际上是醉翁之意是想和女子结下百年之好。
女子被氓憨厚朴实的形象所打动,于是二人遂陷入爱河.爱情,是人性中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感。
恋爱时相处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虽有相处时的甜蜜快乐,也有分别时的依依不舍,“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姑娘送郎君渡过淇河,又到达顿丘,还是不舍得离去。
从《诗经》看周代的妇女地位与女性意识——以《君子偕老》《硕人》《柏舟》《载驰》为例

从《诗经》看周代的妇女地位与女性意识——以《君子偕老》《硕人》《柏舟》《载驰》为例作者:安美璇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6期⊙安美璇[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 110136]摘要:《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5篇诗歌,其中有很多篇目关于女性,甚至专为女性所写。
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正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父系社会最终确立的历史阶段。
周代妇女地位及女性意识在《诗经》部分篇目中有较明显的体现。
本文以《诗经》中《君子偕老》《硕人》《柏舟》《载驰》这四篇描写女性的诗歌为例,结合周礼对女性的压迫,浅谈其中所体现的周代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
关键词:《诗经》周礼女性地位女性意识■一、历史背景:男尊女卑古代社会有诸多强加给女性的宗法伦理,比如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生女不举等等。
虽然原始社会中女性由于生理繁殖优势曾独霸一方,但纵观历史长河,女性长期处于男权的压迫下,而周代的礼制恰恰是男尊女卑的催化。
礼是周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诗经》主要是周代文化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礼的色彩,体现其时社会森严的等级关系及人身依附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诗经》中有颇多关于女性地位的作品,个中篇目对女性分别有不同的诠释。
大体可窥见那一时代女性地位之于男权社会中的面貌:女性受制于男性,长期生存于压迫之中,视男权为至尊,以致缺失自我意识、女性意识。
所幸尚存“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明智者,她们的自觉反抗与自主突破或许在时代背景下显得苍白无力,但这种以寡敌众的英勇无畏,震撼人心。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诗经·小雅·斯干》)床与地板、衣裳与小被、白璋玉与纺线瓦锤,男女从出生开始便不平等,地位高低立显,社会分工也大体可见。
更有甚者,“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韩非子·六反》)。
传统社会中,从社会职能到婚姻关系等各个方面,男性呈现压倒性优势。
《诗经》爱情诗的审美特征与现代意义

《诗经》爱情诗的审美特征与现代意义《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诗歌。
这些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爱情观与审美趣味。
在现代,这些诗歌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发现美的价值和启迪现代人的爱情观提供帮助。
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具有朴素自然的审美特征。
这些诗歌讲述了平凡普通的人们的爱情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复杂的情节,但却展现出深刻的情感和真挚的爱情。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歌通过描绘鸳鸯的恩爱和美丽的女子,表现出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蕴含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生活化的描写展示了古人对爱情的纯真与感性的追求,现代人可以从中感受到真挚的爱情穿越时空的力量。
其次,《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这些诗歌往往借助自然的景象和花鸟来表达爱情,让爱情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庄严、美好的意境。
例如《蒹葭》中的“白露不霜,纤纤几束。
娉娉婷婷,纷纷舞蝶。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蒲公英的飘荡和女子的婀娜起舞,表现了美好的爱情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让人感受到了纯真、美好的生命。
这种自然和谐美的审美特征,可以启发现代人关注环境、尊重自然、回归本真,以实现美好而和谐的人类社会。
最后,《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表现出特有的感性抒情和直率自信的审美特征。
这些诗歌表现出古人感性、开放、坦率的爱情表达方式,既不做作也不羞涩,直白坦率地表达爱情的本真与强烈。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往往不局限于男方或女方的视角,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展现出男女之间的感情互动。
例如《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慕而不得,隔墙有耳,窗户有眼。
”诗歌表现了男方的爱慕之情,展现了女性的温柔和聪慧,表达了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这种直接率真、感性抒情的审美特征,对现代人的情感表达和沟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诗经》里的爱情观与性别角色探究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性别角色探究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各种民谣、节令歌舞等内容,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爱情题材。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究《诗经》中的爱情观与性别角色。
正文1. 爱情观的展现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形式的爱情观念和表达方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既有亲密、温柔、甜蜜的描述,也有离别、思念和悲伤的表达。
这些描写揭示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体验。
2. 性别角色刻画在《诗经》中,男女性别角色都被赋予了不同但平衡的地位和责任。
男性通常被描述为英勇、坚定、负责任,具备保护家庭和社会安定稳定的责任感;而女性则被描绘为美丽、温柔、贤淑,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婚姻和家庭观《诗经》中的爱情观还体现在对婚姻和家庭的关注上。
男女之间的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契约,不仅彰显了个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也承载着家族传承和社会稳定。
同时,《诗经》中还强调了家庭和睦、相互扶持、互相关爱的重要性。
4. 性别平等问题虽然《诗经》中展示了一种相对平衡的性别角色分工,但也可以看到一些矛盾和封闭。
作品中有时将女性描绘为受制于男性、缺乏自主权益的形象,这与现代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追求有所冲突。
然而,我们也可以从《诗经》中找到许多表达女性智慧、勇敢和坚韧精神的篇章。
结论通过探究《诗经》中的爱情观与性别角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爱情、婚姻以及男女角色所赋予的意义。
无论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还是探讨性别角色的差异与平等,这些内容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视角。
(注:以上内容完全基于个人理解和创作,没有直接引用任何来源。
)。
论《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是西周末年之久的诗歌精选,其充满着华丽的情节,也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文学作品。
其中的爱情诗歌描写了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经》中女性的形象,受到全民欢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均衡而又谦卑的。
女性在爱情中有着卓越的地位,令人印象
深刻。
例如,《桃夭》中,女主角桃夭主动向老婆致电,表达着她对他的爱慕之情,充满
深情;《孔雀东南飞》中,因一句“冰,你脚下踏破”而发生的东南之旅,也证明了女性的
固执。
太史公认为,“诗经所记录的爱情中,汤、武、周、宣王都如泣如诉,娶妻未及神佑,流露出的博大的爱恋。
”这表明男性在爱情中只有给予,而没有收取,增加了女性的
质素。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有利于后世的发展,将爱情的传统价值深深植入中国传统文化。
它
教导人们要尊重爱情;她提升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家庭仆人;相反,她提
倡女性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彰显女性的独立性和独特的气质。
总之,在《诗经》中,女性的形象表现出她们的勇气和礼貌,博爱的心和温柔的态度,她们不仅加强了传统爱情文化,而且更进一步加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从《诗经卫风》中看周代女人的婚姻

从《诗经卫风》中看周代女人的婚姻在那个男权时代,女人地位十分低下,只是男人的附属品。
《诗经·卫风》中描绘了卫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如翠竹般的高洁公子;有在山涧结庐独居的自得其乐的隐士;也有深深思念着远行出征的丈夫的妻子。
今天我想写一写,《诗经·卫风》中那些的女性,她们美丽、勤劳、勇敢,希望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反抗不平等,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她们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极其低下,生活极其不易,她们必须依赖男子才能生存。
未学习诗歌《氓》时,我“浅显且刻板”的印象中,以为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女子都是温良顺从的,纵使丈夫有那些背叛自己的行为,身为人妻的女子仍要恪守所谓的妇道,对此无可奈何。
但是《氓》不一样,一位热情善良、温柔勤劳的姑娘,在婚变被弃之后的竟然会有这样的反思与决绝。
诗歌开头写到“氓之蚩蚩,报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位男子从开始就是有目的地接近姑娘,在当时那个看重女子名节的年代,这位男子却不顾姑娘名节,偷偷献殷勤来获得姑娘的芳心。
单纯的姑娘被男子的花言巧语打动了,坠入爱河。
男子想私定婚期无果,立即翻脸,“非我愆期,子无良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礼》中就有了媒氏的记载,这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婚嫁制度所遵循的一种准则。
在那个时代无媒无聘,私自婚配会被人笑话轻视。
姑娘遵循礼数,劝说心上人遵守乡俗,而男子不但不替自己的心爱的姑娘打算,竟暴躁发怒。
姑娘这时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也许会脑补心上人的生气只是想早点娶她回家,婚变之后才想起男子当时的行为明显对她表现得轻薄和不尊重。
但此时,姑娘已然坠入爱河,只想时时和爱人一起,见不到“泣涕涟涟”,见到了就“载笑载言”。
姑娘天真、诚挚、对情人一片深情,想象自己的爱情一定“海枯石烂”不变心,带着嫁妆,迫不及待嫁给自己的“梦中情人”,走向自以为的幸福美满的婚姻。
美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美好的结局。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诗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诗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其中较多作品着重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展示了她们爱情和婚姻的悲欢离合。
凡是阅读《诗经》情诗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荡澎湃,这就是为什么《诗经》以其简短的形式依旧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原因。
一、《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分量,其爱情诗大概有七十二首。
这些爱情诗的感情基调各有不同,所表现的女性也是形象各异的。
《诗经》中爱情诗体现了礼制完善之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纯真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彰显了远古时期民众纯洁的爱情。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下《诗经》中几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感受那个时期女性的爱情是怎样的。
1.纯真热情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感情可以用“思无邪”来形容,这也是当之无愧的。
周代还未受到封建礼仪的约束,此时男女之间的交往都是比较自由的,在《诗经》中可以看到和现代人差不多的一些爱情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周记》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
”也就是在仲春时节,最适合青年男女相会,这个时候的男女思想都没有受到禁锢,都是自由的。
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写到“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性天真、大胆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勇敢追求爱情、渴望爱情的女子,坦率的表白,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主动,她的纯真。
这在后代作品中是难以见到的。
《邶风·静女》中的女性更是纯真可爱,女子本是要和情郎相会,但是调皮可爱的她藏了起来,痴情小伙更是“搔首踟蹰”不知该如何是好。
女子这时才调皮可爱地跳出来。
在这首爱情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女性,同时也看到一个呆萌可爱的男性形象。
2.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一样的性格,和我们今天的女性一样,远古时期的女性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的。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现代的异同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现代的异同《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其中,也不乏关于爱情的歌颂和揭示。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对爱情的理解和态度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现代的异同进行探讨。
一、《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不少篇章涉及到爱情话题。
在古代社会,爱情被赋予了一种朴实纯粹的理解。
首先,在《诗经》中,爱情通常被表现为宛如清泉般的纯洁和深沉。
例如《墙有茨》中的“男兮女,颜如渥”,描述了男女之间深情的对视,给人一种纯洁而深沉的感觉。
而在现代社会中,爱情往往被商业化和物化,追求利益和外在条件的因素成为了一种考量。
其次,《诗经》中强调爱情的专一与坚贞。
在《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描述了诗人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和永远不变的爱情。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爱情的变数较多,个人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尊重更加突出,爱情关系也更加灵活多变。
最后,《诗经》中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也是明显的。
在《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这种对爱情的向往,表现了古代人们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
而在现代社会中,爱情不再是生活的全部,个人追求独立和事业的成功成为更多人的目标。
二、现代的爱情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情感需求。
婚姻的观念逐渐从社会义务转变为个人选择和自由。
儿女之间的婚姻不再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安排,而是更多依靠个人的感受和理性的选择。
其次,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不再是一种等级关系,而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之上的伴侣关系。
不论是财产、地位还是权力,都应该在婚姻中平等分配和互相尊重。
再次,现代社会对爱情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不再满足于婚姻的存在,爱情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期待。
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全面的情感和心灵上的交流,而不仅仅是物质和性的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目录论文正文一、《诗经》中周代女性的爱情观 (5)(一)大胆地追求爱情 (6)1、大胆浪漫 (6)2、真挚细腻 (7)(二)热烈地渴求爱情 (8)(三)执着地坚守爱情 (10)(四)勇敢地捍卫爱情 (12)(五)理智地对待爱情 (14)二、周代女性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15)(一)爱情可贵,信仰价高 (16)(二)不图暂时拥有,但愿天长地久 (17)1、要含蓄典雅,不能卿卿我我 (17)2、要专一忠贞,不能朝秦暮楚 (17)(三)自尊自爱,保持理智 (18)参考文献 (19)谢辞 (20)附录1. 任务书 (21)2. 中期检查报告 (22)3.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24)4. 结题报告 (25)5. 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26)6. 答辩过程记录 (28)从《诗经》婚恋诗看周代女性的爱情观摘要:婚姻是历来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我国最早的婚恋诗汇集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此类婚恋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了古代女性对唯美爱情的执着追求,其内容或是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或是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或是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或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还有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等。
这些诗描绘了古代女子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以及她们或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
通过贴近人们生活的这种直白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尤其是女性对待感情生活的纯真、朴实、热烈,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分析,探讨周代女性的爱情观以及对现在女性的启示。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女性;爱情观;思想内容From the "book of songs" romantic poetry see love redliningwomenAbstract:marriage is always literary works to show the important theme of the earliest romantic poetry, China in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poems, such romantic poetry has rich ideological content, show the ancient women to aesthetic love of persist to pursue, its content or singing men and women feeling of mutually yue; Men's long or express acacia; Or describe tryst moving scene; Or reflect the spirit of resistance of the pursuit of love; And the sigh researches of misfortune, etc. These poems depicted archaic woman or exciting or sentimental love story, and they or happiness or dismal marriage life. Through close to people living in this description to our straightforward showed an ancient people, particularly women treat love life innocence, guileless, enthusiastic, and their pursuit of happiness life of bold and free love yearn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ook of songs are analyzed, the romantic poetry of love and discussed for redlining women now women enlightenment.Key words:poetry; Romantic poetry ; Women; Love; Ideological content目录一、《诗经》中周代女性的爱情观 (5)(一)大胆地追求爱情 (6)1、大胆浪漫 (6)2、真挚细腻 (7)(二)热烈地渴求爱情 (8)(三)执着地坚守爱情 (10)(四)勇敢地捍卫爱情 (12)(五)理智地对待爱情 (14)二、周代女性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15)(一)爱情可贵,信仰价高 (16)(二)不图暂时拥有,但愿天长地久 (17)1、要含蓄典雅,不能卿卿我我 (17)2、要专一忠贞,不能朝秦暮楚 (17)(三)自尊自爱,保持理智 (18)参考文献 (19)谢辞 (20)《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它主要反映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生活。
从内容来看,《诗经》反映的面十分广泛,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也十分深刻。
有涉及奴隶主对奴隶压迫剥削和奴隶悲惨处境的,如《豳风·七月》、《魏风·伐檀》等作品;有批判无休止的兵役、徭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如《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作品;还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欢乐和痛苦的,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卫风·氓》等等。
爱情,是人性中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感。
爱情主题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中国历代的民间文学,爱情主题往往十分突出。
《诗经》中最耀眼的、最有价值的、最受后人青睐的就是《国风》中的爱情作品,《国风》中有大量篇目是写婚姻爱情的,涉及到爱情、婚姻的各个层面。
总之,爱情主题的作品是《诗经》的精华。
而在爱情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便是女性,女性有其特有的细腻、敏感、大胆、坚定、执着,在婚姻爱情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爱情是人类恒久不变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捕捉的闪亮元素。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爱情为主题的篇章更是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诗经》的精华在《国风》,《国风》中又以描写爱情、婚姻为主题的“婚恋诗”最为精彩动人。
在《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爱情内容[1]。
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也有很好的启示,可以让我们领略到爱情的真谛所在,对爱情有更理性的认识和更高尚的理解。
一、《诗经》中周代女性的爱情观《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的描述与抒发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为后人展现出古代人民多姿多彩的爱情婚姻生活。
《诗经》中写爱情婚姻问题,突出女性对爱情大胆追求的诗,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内容: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以及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
可以将其简要概括为:爱河初涉;漫漫相思;甜蜜约会;为爱反抗;悲伤怨歌。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女子对待爱情的态度,简单概括为五个方面:大胆地追求爱情;热烈地渴求爱情;勇敢地捍卫爱情;执着地坚守爱情;以及理智地对待爱情。
(一)大胆地追求爱情《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当时原始性文化自由发展,人们的感情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显得更加自由、热烈、浪漫。
《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大都描写男女从互相爱慕慢慢发展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表达出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和人们朴素纯洁的爱情观。
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的婚恋诗多表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热烈率真的追求,同时也不忘体现男女主人公细腻真挚的感情。
比如《周南·关雎》、《郑风·狡童》以及《郑风·子矜》,这几首诗就体现出了大胆浪漫和真挚细腻两个方面,表现出了周代女子对待爱情时表现出的大胆、真诚。
1、大胆浪漫男子见到好姑娘怦然心动,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感情冲动。
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此类事分成两小类:一类是男对女的爱慕和追求,另一类是女对男的倾心和思念。
先看第一小类。
以《周南·关雎》为例做以说明。
首篇《周南·关雎》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于这首诗,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诗序》以及朱熹《诗集传》说这首诗歌咏的是“后妃之德”。
而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认为“《关雎》,女子采荇菜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2]笔者偏向于闻一多的解释,认为这是一首青年男子表达对淑女爱慕之情的恋歌。
诗中河畔采荇的“窈窕淑女”心善貌美,引起一位男子的爱慕之情,并从一见钟情发展到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男子沉迷其中,醒着睡着都不能自拔,情感发展至最深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男主人公夜夜思念。
可是姑娘却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导致君子“求之不得”。
而这位聪明的男子采取了一种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想象那种求而得之的欢乐。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出于男主人公的想象,他希望将来能和自己的心上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友之”“乐之”他幻想着一旦追求到这位“窈窕淑女”,将会千方百计让她高兴快乐。
这首诗的感情热烈率真,基调健康积极。
孔子曾赞之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再看第二小类。
以《郑风·狡童》和《郑风·子矜》来探究姑娘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恋爱有甜蜜有快乐, 但也有痛苦与烦恼。
《郑风·狡童》真实地表达了一个女子与情人怄气时的痛苦心情。
“彼狡童兮, 不与我言兮。
唯子之故, 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 不与我食兮, 唯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
”[4]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女子在与自己相恋的男子产生矛盾后, 由于男子不与她说话, 不和她一起吃饭, 使得她食不甘味, 夜不成寐, 度日如年的情景。
虽然我们不得而知他们为何而产生矛盾, 但从女子的焦灼和痛苦中, 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她对男子的感情是多么强烈而深厚, 以至于不能自拔。
与《狡童》中女孩的率直相比, 《郑风·子矜》中的女主人公在表达得不到男子信息, 见不着面的烦恼时, 则多了一份女孩的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