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观

合集下载

论《诗经》中男女恋爱观

论《诗经》中男女恋爱观

论《诗经》中男女恋爱观《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之一,《诗经》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其中也包含了男女恋爱观念的描绘。

本文将从《诗经》中描绘的男女恋爱观入手,探讨其中的特点和发展。

一、男女角色的刻画在《诗经》中,男女角色的刻画多样而丰富。

男性形象主要有君王、士人和普通百姓等,他们多以行动、个性和修养来塑造形象。

女性形象则主要表现为贤妻良母、美丽娇妓、有智慧的女子等,她们常常通过自身的智慧和美丽来吸引男性的关注与爱慕。

二、男女之间的感情交流《诗经》中男女之间的感情交流主要体现在互赞、倾诉、忠诚等方面。

男性通过吟诗、歌唱和饮酒等方式向女性表达爱慕之情,女性则以美丽貌美、才华出众和贞淑忠诚来吸引男性。

他们之间的感情往往是相互的、平等的,且由内心自然而生。

三、男女之间的婚姻观在《诗经》中,男女之间的婚姻观念注重家族的联姻和子孙的延续。

婚姻被看作是一种家族之间的结合,男女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由家族安排或者双方自愿达成的。

同时,《诗经》也倡导婚姻的忠诚与稳定,男女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和包容,共同度过人生的艰难与喜乐。

四、男女之间的爱情观在《诗经》传达的爱情观中,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一种纯洁、真挚的情感。

爱情应该是相互的,表达爱意之余也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意愿。

男女之间的感情要经过深思熟虑和相互洞察才能取得美满的结果。

同时,《诗经》还强调了自由恋爱的权利和珍视爱情的态度,倡导男女坦诚相待,不受物质条件和权力约束。

五、男女关系的和谐发展在《诗经》中,男女关系的发展强调了和谐相处和相互依存。

男女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他们之间应该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支持,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结语《诗经》中男女恋爱观描绘了古代社会中男女之间的感情和婚姻观念,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性。

通过对《诗经》中男女恋爱观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伦理观念,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对我们现代人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借鉴。

《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探讨

《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探讨

《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探讨引言当我们谈到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时,有一本作品是不可忽视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爱情和婚姻观念的诗歌。

这些诗歌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看法,体现了他们的想法和价值观。

因此,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并对其中的一些代表性诗歌进行分析。

爱情观念在《诗经》中的体现《诗经》中的爱情观念多种多样,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不同理解。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观点:1. 爱情是纯洁追求《诗经》中的许多诗歌将爱情描绘为一种纯洁而美好的追求。

例如《关雎》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爱情的追求,强调了男女之间的纯洁关系。

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将爱情视为一种美好而纯洁的情感。

2. 爱情是束缚与责任然而,除了追求,一些诗歌也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爱情中感受到的束缚和责任。

在《卫风·七月》中,诗人写道:“狐裘蒙戎,譬如鸟兽。

君子有鸟兽之诚,斯真以有之。

”这首诗强调了爱情中的责任和忠诚。

古代中国人相信,爱情是一种责任,需要双方互相承担责任,保持忠诚。

3. 爱情是纷争与痛苦然而,古代中国人的爱情观念并不总是乐观和美好的。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揭示了爱情中的纷争与痛苦。

诸如《卫风·氓》和《周南·关雎》等诗歌中,描述了爱情的艰辛和痛苦。

这些诗歌告诉我们,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包含了复杂的情感和体验。

婚姻观念在《诗经》中的体现除了爱情观念,《诗经》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婚姻的看法。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观点:1. 婚姻是合作和团结《诗经》中的一些诗歌强调了婚姻的合作和团结。

比如《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告诉我们,古代中国人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合作和团结。

他们相信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协作,共同经营家庭和生活。

2. 婚姻是责任和忠诚古代中国人对婚姻的看法还强调了责任和忠诚。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爱情婚姻是历来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我国最早的情诗汇集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此类婚恋诗表现了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其次是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第三是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第四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最后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

通过贴近人们生活的这种直白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对待感情生活的纯真、朴实、热烈,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爱情的悲欢离合。

而用文学方式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先民们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始于《诗经》,在《诗经》里主要集中于《国风》部分,约占其一百六十篇的三分之一,多数为民间所作。

《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气等等,当然关于婚恋爱情方面的诗是占有一定比例的。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很温、美好、伟大的感情,是一种复杂、纯洁、高尚的心灵交融。

《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的描述与抒发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为后人展现出古代人民多姿多彩的爱情婚姻生活。

《诗经》中写爱情婚姻问题的诗,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内容;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以及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

简要括为:爱河初涉;漫漫相思;甜蜜约会;为爱反抗;悲伤怨歌。

一、爱河初涉《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当时原始性文化自由发展,人们的感情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显得更加自由、热烈、浪漫。

《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大都描写男女从互相爱慕慢慢发展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表达出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和人们朴素纯洁的爱情观。

从男性和女性两者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的爱情观

从男性和女性两者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的爱情观

从男性和女性两者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的爱情观从男性角度来看,《诗经》中的男性主要表现为追求女性、表达爱情和对女性的赞美。

他们对女性的爱情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女性:《诗经》中的男性常常通过歌颂女性的美貌、才华和品德来吸引女性的注意,并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例如《关雎》中的“彼姝者子,何以与之?美目盼兮,眉目如画。

”就是男性对女性美貌的赞美和表达爱慕之情。

2. 表达爱情:《诗经》中的男性也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例如《卫风·硕人》中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鲁及河洛,淮夷攸依。

”就是男性对女性的爱情表达。

3. 对女性的赞美:《诗经》中的男性也常常通过歌颂女性的美貌、才华和品德来表达对女性的赞美。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彼其之子,美如英华。

援秉其策,搏于左右。

”就是男性对女性才华的赞美。

从女性角度来看,《诗经》中的女性主要表现为被追求、表达爱情和对男性的赞美。

她们对爱情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追求:《诗经》中的女性常常被男性追求,她们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彼其之子,美如英华。

援秉其策,搏于左右。

”就是女性对男性的爱情回应。

2. 表达爱情:《诗经》中的女性也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就是女性对男性的爱情表达。

3. 对男性的赞美:《诗经》中的女性也常常通过歌颂男性的英俊、才华和品德来表达对男性的赞美。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彼其之子,美如英华。

援秉其策,搏于左右。

”就是女性对男性英俊的赞美。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男女角色都表现出了对爱情的追求和表达,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对方美貌、才华和品德的赞美。

这些爱情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对后世的爱情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论《诗经》的情爱观

论《诗经》的情爱观

论《诗经》的情爱观《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诗歌之冠”,在其中可以看出古人对情爱的理解与表达。

古人对情爱的看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诗经》的情爱观。

首先,《诗经》中情爱表达的方式展现了古代选美的观念。

《诗经》中男女通常被描述为长相出众、身材苗条、气质儒雅的美好形象,比如《詩經·國風·周南》中的“綠衣女,在翠微。

草木有本心,水波无情。

”等。

这种美好形象的描述代表了古代男女的审美观念。

从现代角度来看,尽管也有人赞美美貌,但通常更注重个人品质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其次,在古代的婚姻观念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

《诗经》中虽然也可以看到女性的形象,但大多数女性都是被嫁出去的妻子,被认为是家庭中的附属品。

相比之下,《诗经》中男性的地位则更加凸显。

如《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文王不圖戍,熊羆畏其後;王后既出門,辟公為余客。

”等。

第三,《诗经》中通常描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特别是在《詩經·風·十五》和《詩經·風·雜篇》中,有许多关于男女之间的甜蜜对话和彼此关心的描写。

这些诗歌描绘了恋人之间的情感,包括忠诚、宽容、怜悯和细心等。

主人公展现出对爱情的热爱、追求,将爱情表达得格外深刻,例如《詩經·國風·召南》中的“召南有乔木,不可休息;召南有游女,不可求思”,显然反应出毫无保留的爱情。

最后,从《诗经》的情爱观可以感受到古人的保守性。

尽管诗歌中也有性爱的描述,但大多数情感关注的是预备婚姻的恋爱和已婚后的情感交流。

一些诗歌强调了妻子的纯洁和忠诚,以及丈夫对妻子的尊重和理解。

例如《詩經·國風·周南》中的“舒而瑩女,君子好逑”、“白蕙如霜,折芳与美人”,都是对内在美的追求的诠释,强调了人格高尚、忠贞不渝的重要性。

总之,从《诗经》的情爱观来看,古人对情爱的理解与表达与现代有所不同。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观念丰富多样,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以下是《诗经》中的一些主要爱情观:大胆奔放,主动追求:《诗经》中的男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热烈率真地主动追求爱情。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爱情只凭本能,只凭心而动。

坚定忠贞,矢志不渝:《诗经》中的诗篇无不体现了人们坚定忠贞的爱情观。

无论是单相思还是亡夫痛,都是从心底里流出的歌哭。

及时止损,当断即断: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及时止损的行为。

这种及时止损在如今人们的感情生活中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当一段感情最后变成只能带来伤害,那不妨洒脱一点,就这样放手吧,这样对两个人都好。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体民歌,其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爱情与婚姻题材。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同时也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

1. 爱情观1.1 唯美追求《诗经》中描述了许多浪漫而唯美的爱情故事。

例如,《秦风·无衣》描绘了男女间相互倾慕、勇敢追求的画面;《国风·郑风·男曰鞍》展现了深沉、忠贞的爱情。

1.2 纯洁尊贵在《诗经》中,纯洁和尊贵是爱情观中重要的特征。

这可以从许多歌颂纯洁、守节和品德高尚女子的篇章中看出。

例如,《国风·卫风·干而脆》赞美了贞洁不移的女子。

1.3 知行合一在古代中国,爱情观与婚姻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诗经》中通过描述男女之间忠诚、互相扶持、彼此关怀的描写,表达了婚姻关系中所包含的亲情和友情成分。

2. 婚姻观2.1 家族利益《诗经》凸显了古代婚姻观中重视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特点。

许多篇章强调通过婚姻来增加富贵、团结豪门宗族等目标。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就提及到政治联姻,以维持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2.2 男尊女卑在《诗经》的歌颂文化背景下,男尊女卑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

在一些篇章中可见男性为主导,女性屈从于男性权威之下。

2.3 家庭责任与义务古代中国重视家庭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体现。

男性要以家族繁衍为责任,女性则注重传宗接代,并承担家庭管理的角色。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社会对于爱情与婚姻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价值观念。

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其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包括爱情。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与表达。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流露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诗集中有许多描绘男女之间亲密关系的诗歌,如《邶风·静女》和《史风·九罭》等。

这类诗歌常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的互动和爱意,来展现出古代人们的爱情观。

在《静女》中,诗人描述了一个安静温柔的女子,他对她的赞美和思念溢于言表。

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纯粹而无私的爱情观,即使在现代人看来,这种爱情也是美好而值得追求的。

《九罭》则是一首叙述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之情的诗歌。

男子以一种细腻而真诚的方式来吐露出自己的爱意,这种爱情观注重了对另一半的欣赏和尊重。

除了描绘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有一些诗歌专注于家庭中的爱情关系。

比如《邶风·绸缪》和《豳风·丘中有麻》等,这些诗歌展现了家庭中的深情厚意和相互扶持。

《绸缪》中,诗人形容了一个家庭和睦的温暖画面,描绘了妻子辛勤的勾缝丝帛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和对家庭幸福的追求。

在《丘中有麻》中,诗人以自己的体验描写了父亲对子女的深沉爱情。

这首诗歌表现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关怀和期望,以及对子女幸福未来的祝福之情。

此外,有些诗歌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爱情观。

比如《国风·郑风·葛生》描绘了一个爱情的故事,通过对葛藤和爱情的类比,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珍视。

《葛生》中,诗人借用葛藤的形象来比喻爱情的纠缠和坚韧不拔。

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爱情观的手法,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层次感。

在《诗经》中,爱情观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对男女爱情的描绘,也有对家庭爱情的描绘,还有对自然中爱情的类比。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理解,也给现代人们以启示与感悟。

总之,《诗经》中的爱情观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无论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家庭中的深情厚意,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对幸福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修养课程结业论文
刍议文化的爱情观教育作用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

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

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著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

《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

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

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

《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

《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

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

人在不断的追求
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

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言:“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

(三)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在男尊女卑的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道德礼教观下,古代的妇人遭弃的情况时有发生。

《诗经》中的弃妇诗占着较大的比重。

其中以《卫风•氓》最为代表。

《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

控诉丈夫的无情,发出自己的深切感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

从诗中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以遭受丈夫无情的抛弃,只能承认这种命运。

但是,她们并不是忍气吞声的承受,没有顺从和屈服,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发出内心的控诉,控诉丈夫的暴行,控诉社会的不平等。

这是当时女性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四)真挚淳朴,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中的爱情, 感情真挚自然, 摒弃了世俗偏见, 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

《诗经》中的爱情诗,无论是写爱情之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写喜忧得失还是离合变化,都具有“正”的特点,也就是这些爱情诗感情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诗经》中的“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人心,因此能起“正风俗”的作用。

譬如《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周南•关雎》这首诗中热情地表达了一位君子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

诗中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

但当他“求之不得”之时,虽然
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

而君子追求淑女时采取的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积极的态度,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来打动姑娘的那颗芳心。

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

(五)重视伦理道德,循礼而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
《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是一首婚恋诗,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家庭的重视。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

而在我们中国人际关系的五轮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

婚姻不是儿戏。

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各种义务和责任。

不止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促进社会的进化。

所以良好的婚姻家庭观是很重要的。

而古代的婚姻家庭观是极重视伦理道德,基本上是循礼而行的。

《诗经》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表达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而且还透露了他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汉末的《毛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男子是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君子好“逑”),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
‘求’”。

此“逑”非彼“求”。

再者,《诗经》在表现真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时,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

除了《周南》中的《关睢》提倡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表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希望新娘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

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而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充满了对她的爱意。

在《小雅•车辇》中,前往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表达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

可以说,汉民族对那种出乎自然、内蓄外发的风度美和品行端淑的内心美是同样重视的,要求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六)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热烈而浪漫,真挚纯洁,自然和本性的情感流露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诗经》中的爱情,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男女欢会对于恋爱中的青年来说是最令人神往的,也是整个恋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恋人们对于爱情怀有什么样的态度,恋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完全可以从他们相会时的情态表现出来。

上古时代,青年恋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纯洁的,是脱去了脂粉与物质外壳束缚的,是人之性灵的本原状态的自然流露。

《国风•邶风•静女》便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男女清新真纯的感情:“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

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这“彤管”看似平常,实不一般,它代表着女子的一片诚心和对他的纯真爱情。

情感细腻而真挚。

这首诗将少男少女纯洁浪漫的初恋情怀表现的极为生动传神,不仅刻画了女子的天真慧美,男子的淳朴痴情,而且表现了他们情深意挚,欢乐、健康和真诚相爱的感情。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

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求,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流露,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诗经》歌咏的是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

概括来说就是纯真和美好,积极和健康,坚贞不渝,理智和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