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范文
回归爱情的原质浅淡《诗经》中的爱情观及其当代价值

基本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 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情感经历,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道德和 人性的内容,为后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和艺术启示。在这份传承千年的 人类情感体验中,爱情是其中一个无法忽视的主题。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爱情的篇章,这些诗歌以清新自然、真挚热烈的笔触, 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爱情观和情感世界。这些诗歌不仅揭示了爱情在人类生活中的 重要地位,也展示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诗经》中,爱情被视为一种自由的情感,是人类内心深处自然而然的表 现。《诗经》中有很多描绘自由恋爱的诗歌,例如《周南·关雎》、《邶风·静 女》、《郑风·野有蔓草》等。这些诗歌通过赞美爱情的纯真、热烈和真挚,强 调了爱情的本质和意义。这些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美好和真实的追求,使人们对爱 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古老经典,其中的许多诗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 活观念和情感体验。在《诗经》中,爱情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以各种形式和角 度展现出来。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爱情观。
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出了真挚的感情和坦诚的表达。这些诗歌用 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例如,《关雎》中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对鸟儿在河 洲上相互鸣叫的场景,引申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种感情的表达直接而真 诚,没有任何掩饰和矫饰。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 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 《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精选5篇)

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精选5篇)第一篇: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
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
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相遇: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二篇)

《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二篇)《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1一、《诗经》中的爱情画面描绘《诗经》分为大雅、小雅、国风等篇章,几乎在每一个篇章里都能找到与爱情婚姻相关的作品,比如在开篇的《关雎》一诗中,作者用直白的字词描写自己的相思之情,表达出自己对于“窈窕淑女”的追求之心,以至于“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并表达出自己的愿景:希望有一天可以将她迎娶进门,共过美好生活。
与之类似的还有《诗经·卫风·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一句,将海誓山盟用平凡的语句加以描述,更突显了作者心中对于爱情的坚定。
在《诗经》的很多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中,都写出了女子对于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出了那时候的追求__爱情的困难,以优美的语句表达出了勇于追求爱情的高尚品格。
比如在《摽有梅》一作中,写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生活的渴望,诗作以相对直白的口吻大胆地进行描写,没有“爱你在心口难开”的那种羞涩,反而对爱情表现得十分直率。
在那个时代,女追男的场景十分少见,因为对于女子来说,想要直接对一个男子告白总会显得有些难以启齿,但是作品的女主人公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世俗偏见,颇有些“爱要大声说出来”的意味。
后人评价这篇诗作,谓之“急婿也”。
二、《诗经》婚姻爱情诗的社会文化背景__的婚姻文化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时候,年轻人的爱情都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由此而引发的婚姻悲剧数不胜数,所以才有了那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以当前的眼光来看古时候的婚嫁文化,悲剧似乎不可避免,即使放到现在“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多为一句空话。
然而《诗经》中的很多与爱情相关的作品,却敢于用最直接的字眼来描写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望,用悲情之句来表达心中的空虚,仿佛有穿越之感。
《诗经》中的诗作对于爱情心理的刻画十分逼真且细腻,特别是对于女子求爱心理、思念之情的描述更是“有血有肉”。
《郑风·子衿》中描写了一个女子在城阙等候她的心上人,那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绝美的告白,女子久等却未见心上人出现,焦急之情袭上面容,心中万分焦急又多了几分埋怨,这种细腻的刻画将女子对于爱情的渴望之心完整地表现出来,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到女子的痴心。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探究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探究引言古代中国文学中,《诗经》被誉为是"中华诗歌的基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很多关于爱情的诗篇。
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深的感情蕴藏,这些爱情诗篇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研究。
本文将探究《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分析其表达形式、内涵和文化意义。
爱情在《诗经》中的表达形式关于爱情的直接表达《诗经》中有许多直接表达爱情的诗篇,这些诗篇表达了古人对于爱情的真挚追求和深沉情感。
例如,其中一首诗《采葛》写道:“采葛菌兮,膳不餬兮。
”这首诗以采葛菌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这种直接表达爱情的方式,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情和渴望。
关于爱情的隐晦表达除了直接表达外,还有一些诗篇在《诗经》中以隐晦的方式表达了爱情。
这些诗篇通常使用比喻、暗示等修辞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首诗使用了雎鸠的形象来暗示恋人之间的情感。
通过这种隐晦的表达方式,诗人将爱情的细腻之情融入到了自然景物中,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
关于爱情的叙事表达在《诗经》中,也有一些爱情诗篇采用了叙事的方式,通过描述故事情节来表达爱情的内容。
这些诗篇通常包含了爱情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元素,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爱情场景。
例如,《卫风·氓》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首诗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叙述了他因爱情而追求幸福的故事。
通过这种叙事的方式,诗篇更有情节感,读者更容易与其中的爱情故事产生共鸣。
《诗经》中的爱情内涵真挚的爱情追求《诗经》中的爱情内容表达了古人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
诗篇中的爱情充满了深情厚意和真挚的情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和追求。
无论是《周南》、《卫风》还是《国风》,都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真挚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家庭和社会的爱情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还涵盖了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关于《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关于《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感情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从各方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的真实面貌。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形象生动得展示了当时男女的自由恋爱活动,描述了恋爱活动的整个过程,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一、《诗经》里的爱情是纯真的初恋《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
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
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这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它向读者展示了一对相亲相爱的雎鸠,在河中小洲上关关地鸣叫求偶,此情此景触发起主人公对河边采荇姑娘的爱慕与追求,他反复地倾诉着自己内心缠绵难解的思慕之情。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
全诗比兴手法的运用十分高妙。
“关雎”一词,已广为流传,成为纯洁美好的爱情象征。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
诗中主要通过写他们的对话,生动地反映出男女自由相爱地欢乐,她们热情、亲昵,但不轻佻。
《诗经》中爱情的研究论文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
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
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例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
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其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包括爱情。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与表达。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流露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诗集中有许多描绘男女之间亲密关系的诗歌,如《邶风·静女》和《史风·九罭》等。
这类诗歌常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的互动和爱意,来展现出古代人们的爱情观。
在《静女》中,诗人描述了一个安静温柔的女子,他对她的赞美和思念溢于言表。
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纯粹而无私的爱情观,即使在现代人看来,这种爱情也是美好而值得追求的。
《九罭》则是一首叙述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之情的诗歌。
男子以一种细腻而真诚的方式来吐露出自己的爱意,这种爱情观注重了对另一半的欣赏和尊重。
除了描绘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有一些诗歌专注于家庭中的爱情关系。
比如《邶风·绸缪》和《豳风·丘中有麻》等,这些诗歌展现了家庭中的深情厚意和相互扶持。
《绸缪》中,诗人形容了一个家庭和睦的温暖画面,描绘了妻子辛勤的勾缝丝帛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和对家庭幸福的追求。
在《丘中有麻》中,诗人以自己的体验描写了父亲对子女的深沉爱情。
这首诗歌表现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关怀和期望,以及对子女幸福未来的祝福之情。
此外,有些诗歌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爱情观。
比如《国风·郑风·葛生》描绘了一个爱情的故事,通过对葛藤和爱情的类比,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珍视。
《葛生》中,诗人借用葛藤的形象来比喻爱情的纠缠和坚韧不拔。
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爱情观的手法,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层次感。
在《诗经》中,爱情观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对男女爱情的描绘,也有对家庭爱情的描绘,还有对自然中爱情的类比。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理解,也给现代人们以启示与感悟。
总之,《诗经》中的爱情观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无论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家庭中的深情厚意,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对幸福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反映了丰富的生活与情感。
在《诗经》中,爱情观表现得深邃而多样化。
首先,在《诗经》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美好而纯洁的情感。
许多诗篇中都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倾慕和互有所爱。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表达了男女双方互相思念、互相思念的情感。
在这些诗篇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纯洁的感情,没有丝毫的猥亵或狂热。
这种爱情观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美好而无暇的情感境界。
其次,爱情在《诗经》中也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色彩。
与纯洁而无暇的爱情相对应的是《诗经》中描绘的一些现实问题。
例如,有许多诗篇反映了社会等级差异对爱情的限制,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真爱时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一些诗篇描述了贵族与平民的爱情,强调了权力和地位对于爱情选择的重要性。
这种现实主义的爱情观在《诗经》中被描绘得深入而真实,表达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爱情的矛盾和追求。
另外,《诗经》中的爱情观也展示了一种执着和坚贞的态度。
许多诗篇中描写了情侣或夫妻之间因为分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在这些诗篇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避免的宿命,即使在困难和分离的环境下,情侣们也保持着对彼此的忠诚和执着。
这种执着和坚贞的爱情观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对于爱情的珍视与坚持。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爱情观是多维度的,既有纯洁而无暇的表达,也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同时还有对于执着和坚贞的追求。
这些不同的爱情观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不同认识和体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爱情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爱情观研究及文学影响范文 爱情作为人类的美好情感之一,是文学 作品 中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从古至今,无数的文学作品歌之咏之。
《诗经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 反映爱情的诗歌就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谓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爱情的滥 觞之作。
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 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观。
爱情观就是人们对待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
对于《诗经》中的爱情观,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理想爱情的 标准,二是面对爱情受挫时的态度,三是择偶标准。
进而分析《诗经》时代人们 对待爱情的态度和看法。
在此基础上再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爱情观的原因和对后世 的影响。
一、《诗经》中的爱情观剖析 1、理想爱情的标准 1.1 自由大胆、热烈率真 《诗经》 中的爱情诗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现了一种对自由恋爱情的追求, 大胆、 热烈、率真。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够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对女 性,没有后来封建社会时期的种种严格的束缚。
《郑风·野有蔓草》就讲述了一 个邂逅的爱情故事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 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 在仲春之 时,主人公邂逅了一名眉清目秀的女子,二者情投意合,一见钟情,最后“与子 偕臧”。
《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 不禁。
” 《郑风·溱洧》则更是详细的描绘了阳春时节青年男女相会踏青的场 面,这在当时是一种风俗,表明是允许自由恋爱的。
1 / 10《召南·摽有梅》 中则更是塑造了一个内心火热, 期盼爱情的女子形象。
“摽 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 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这美 好的时光, 快与我相会”, 十分强烈的表达了女性在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
这是何等的大胆与热烈,甚至在今天,也并非所有的女性都能够这样热烈,率真 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郑风·褰裳》则向我们表现了一位怀着炽热感情的、大胆向意中人表白的 豪放女性。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 思我, 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直白坦率, 热情奔放, 把女性面对不解风情的意中人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1.2 忠贞专一、生死相守 《诗经》 中的爱情不仅仅追求自由恋爱, 更强调爱情的忠贞专一、 生死相守。
这是《诗经》时代人们爱情观的一大特点。
《郑风·出其东门》表现了一位忠贞专一的男子。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 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虽然“有女如云”但是“匪我思存”,只是 因为自己只是专注于缟衣的意中人, 表现了其对自己爱人忠贞不渝的真情, 这在 古代实属不易。
《邶风·击鼓》 中“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的誓言流传千古。
《王风·大车》中“谷则 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的誓言,令人感怀。
由此可见,《诗 经》向我们传达了对待爱情忠贞的态度,用情专一的精神,这是从古至今,在婚 姻爱情中,人们所一直尊奉的准则。
1.3 纯朴真挚、平等和谐 《诗经》中的爱情也是纯朴真挚的,很少带有功利色彩,基本都是是来自于 人本身的真性情的流露,因而所追求的爱情也是平等而和谐的。
《卫风·木瓜》描述了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互赠礼物的场面。
“投我以 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送我“木 瓜”“木桃”、“木李”我将以“ 琼琚”、“琼瑶”、“琼玖”作为回报,而 这“匪报也”,而是“永以为好也!”只是为了表达我对你的重视。
虽然男女所 送之物的实物价值有差别,但实际上在情感上是平等的,都是表达爱意的寄托, 双方情投意合,这是多么纯朴真挚的情感! 《陈风·东门之枌》 中同样也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之后互赠礼物的场景。
“东门之枌, 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 婆娑其下。
谷旦于差, 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 市也婆娑。
谷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在小伙子看来,姑娘 像荆葵花一样美丽;在姑娘心目中,小伙子是她的希望和理想,送给他一束花椒 以表达感情。
这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 赠送给意中人简简单单的花椒来表达2 / 10情感, 其实这正是当时朴素和谐的爱情观的一种表达, 不重物质, 重精神的观念。
《郑风·女曰鸡鸣》描绘了清晨夫妻二人的一个简单对话,寥寥数语就将家 庭的温馨,浓浓的爱意表现的十分贴切,给人一种幸福之感。
“女曰鸡鸣,士曰 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 饮酒, 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 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在清晨,妻子说鸡叫了,该起床了, 丈夫说天色还早,妻子又说,“你快起床看看天色,启明星都亮了,”之后,丈 夫起床,出门打猎,猎得野鸭和大雁,共享佳肴饮美酒,弹琴鼓瑟,互赠佩饰, 和谐美好。
这种纯朴真挚的爱情,在什么时代都令人羡慕。
2、对待爱情受挫的态度 爱情就像麻辣烫,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有理想的的爱情,必然有爱而不 得的情况,就包括相思单恋、礼教父母的约束,和亲人远征的闺怨,乃至婚姻破 裂。
2.1 相思单恋之苦——执着追求 表达相思、倾诉单恋之苦,历来就是爱情诗的一大主题。
《诗经》中表现相 思之苦的诗歌却有一个特点——虽是相思不得,却不言弃,永远执着追求。
这也 是《诗经》爱情观的一个特点。
《周南·汉广》是典型的表现一个人单恋的诗歌。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一唱三叹, 往复回环, 深深的表达了男主人公对“游女” 的可望不可即的相思之苦,表达出了一种纯洁的、真挚的爱恋。
《秦风·蒹葭》就属于一首表达男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相思与追求。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 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不论道路“且长”、 “且跻”还是“且右”, 我都将去追求。
这就表现出男主人公对自己心上人的一种执着追求与热烈情感。
2.2 礼教、父母的约束——有所顾忌和勇于突破 在《诗经》的时代,周公之礼初具。
男女交往在周代还有一定的自由度,但 随着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男权强化,男女之防就逐渐变得严格了。
父母媒妁 之言虽然不像后来由儒家不断强化了的礼制那样严格, 但是对于当时的婚姻, 也 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方面。
这在《诗经》的爱情诗中也有反映。
《郑风·将仲子》就反映了一个女子因为害怕父母、兄长、邻人的闲话而不 敢与心上人交往的心理。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 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 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 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正表 现的是女主人公迫于舆论的压力而所造成的两难境地, 一种矛盾而又畏惧的心理。
3 / 10《鄘风·柏舟》却表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面对世俗的压力,为了爱情,勇 于抗诉。
“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 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 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 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只因为女主人公的母亲不了解女儿的心意, 阻碍了女儿和其心上人 的结合, 女主人公没有放弃与软弱, 而是发出了“之死矢靡慝”的誓言和“母也 天只!不谅人只!”的抗诉。
2.3 亲人远征的闺怨——愁绪与温情 《诗经》 时代, 战争频繁, 征人远役, 音讯难通, 而战争又会破坏很多东西, 给人带来紧张与不安,在家的妻子就难免会有闺怨,思念远方的亲人,这是时代 的产物,一直在整个古代社会,闺怨诗始终是爱情诗中的一大主流。
《王风·君子于役》就是一首描写妻子思念远征丈夫的诗歌。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其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到了傍晚,家禽家畜都回家了,而丈夫却没有回来,进而联想到丈 夫在外地的冷暖饥渴。
情感真挚自然,流露出一种温情和思念。
《卫风·伯兮》表现了一位因思念愁绪满怀的女子形象。
“伯兮朅兮,邦之 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 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 心痗。
”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心上人不在身边, 连梳妆都觉得没有意思, 以至于后来因思念而头疼 心痛。
内心充满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幽怨柔婉。
2.4 婚姻失败(弃妇诗)——女子的控诉与无助 古代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子负心,二三其德也是常有的事情,面对这样 的情形,《诗经》中所表现的,对女子来说有无助与控诉,也有对男子负心的谴 责和声讨。
《卫风·氓》就全面的叙诉了一对男女有相恋结婚到男子负心,抛弃女子的 全过程。
女子并没有什么过错,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 是男子负心,女子对此表示了控诉,也对女性提出了劝诫,“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最终,“信誓旦旦,不思 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毅然地离开了背信弃义的 负心人。
这表现出了《诗经》时代,面对婚姻失败,妇女的一种反抗精神。
《郑风·遵大路》 则形象的表现了弃妇的无助。
“遵大路兮, 掺执子之祛兮, 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这是 一位痴情女子再为挽救自己的婚姻爱情作最后的努力。
在一条大路上, 女子拉着 男子的衣袖,哭泣着不要被抛弃,这是多么的无助!这同时也表明女子对男的的 深情。
《诗经》中的弃妇诗有很多,包括《邶风·谷风》、《邶风·新台》、《鄘 风·墙有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