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观

合集下载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爱情婚姻是历来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我国最早的情诗汇集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此类婚恋诗表现了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其次是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第三是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第四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最后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

通过贴近人们生活的这种直白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对待感情生活的纯真、朴实、热烈,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爱情的悲欢离合。

而用文学方式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先民们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始于《诗经》,在《诗经》里主要集中于《国风》部分,约占其一百六十篇的三分之一,多数为民间所作。

《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气等等,当然关于婚恋爱情方面的诗是占有一定比例的。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很温、美好、伟大的感情,是一种复杂、纯洁、高尚的心灵交融。

《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的描述与抒发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为后人展现出古代人民多姿多彩的爱情婚姻生活。

《诗经》中写爱情婚姻问题的诗,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内容;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以及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

简要括为:爱河初涉;漫漫相思;甜蜜约会;为爱反抗;悲伤怨歌。

一、爱河初涉《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当时原始性文化自由发展,人们的感情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显得更加自由、热烈、浪漫。

《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大都描写男女从互相爱慕慢慢发展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表达出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和人们朴素纯洁的爱情观。

从男性和女性两者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的爱情观

从男性和女性两者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的爱情观

从男性和女性两者不同的角度分析诗经的爱情观从男性角度来看,《诗经》中的男性主要表现为追求女性、表达爱情和对女性的赞美。

他们对女性的爱情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女性:《诗经》中的男性常常通过歌颂女性的美貌、才华和品德来吸引女性的注意,并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例如《关雎》中的“彼姝者子,何以与之?美目盼兮,眉目如画。

”就是男性对女性美貌的赞美和表达爱慕之情。

2. 表达爱情:《诗经》中的男性也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例如《卫风·硕人》中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鲁及河洛,淮夷攸依。

”就是男性对女性的爱情表达。

3. 对女性的赞美:《诗经》中的男性也常常通过歌颂女性的美貌、才华和品德来表达对女性的赞美。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彼其之子,美如英华。

援秉其策,搏于左右。

”就是男性对女性才华的赞美。

从女性角度来看,《诗经》中的女性主要表现为被追求、表达爱情和对男性的赞美。

她们对爱情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追求:《诗经》中的女性常常被男性追求,她们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彼其之子,美如英华。

援秉其策,搏于左右。

”就是女性对男性的爱情回应。

2. 表达爱情:《诗经》中的女性也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就是女性对男性的爱情表达。

3. 对男性的赞美:《诗经》中的女性也常常通过歌颂男性的英俊、才华和品德来表达对男性的赞美。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彼其之子,美如英华。

援秉其策,搏于左右。

”就是女性对男性英俊的赞美。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男女角色都表现出了对爱情的追求和表达,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对方美貌、才华和品德的赞美。

这些爱情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对后世的爱情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体民歌,其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爱情与婚姻题材。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同时也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

1. 爱情观1.1 唯美追求《诗经》中描述了许多浪漫而唯美的爱情故事。

例如,《秦风·无衣》描绘了男女间相互倾慕、勇敢追求的画面;《国风·郑风·男曰鞍》展现了深沉、忠贞的爱情。

1.2 纯洁尊贵在《诗经》中,纯洁和尊贵是爱情观中重要的特征。

这可以从许多歌颂纯洁、守节和品德高尚女子的篇章中看出。

例如,《国风·卫风·干而脆》赞美了贞洁不移的女子。

1.3 知行合一在古代中国,爱情观与婚姻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诗经》中通过描述男女之间忠诚、互相扶持、彼此关怀的描写,表达了婚姻关系中所包含的亲情和友情成分。

2. 婚姻观2.1 家族利益《诗经》凸显了古代婚姻观中重视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特点。

许多篇章强调通过婚姻来增加富贵、团结豪门宗族等目标。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就提及到政治联姻,以维持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2.2 男尊女卑在《诗经》的歌颂文化背景下,男尊女卑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

在一些篇章中可见男性为主导,女性屈从于男性权威之下。

2.3 家庭责任与义务古代中国重视家庭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体现。

男性要以家族繁衍为责任,女性则注重传宗接代,并承担家庭管理的角色。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社会对于爱情与婚姻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价值观念。

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浅谈《诗经》中爱情观

浅谈《诗经》中爱情观
从这些爱情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上古时期的人们,无论是男子还是女性,在面对自身爱情来临时,他们采取的是大胆追求的方式,而并非要等待某个特别的时期,或是女性要等待男子的追求。相反,女性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时,无论对方是否爱自己,她们都能够勇敢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想法。
2、恋爱自由
在《诗经》的时代,传统礼法制度初具,对民间的约束力不是特别强,青年男女相恋还是有较大的自由度的,很少会受到礼教的束缚。
《诗经》里的爱情诗充满着自由的气息,体现着人类最本真的情感,他们追求属于自己的真爱。《诗经》相当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期青年男女自由简单的恋爱生活,也体现了当时人们推崇自由恋爱的爱情观。
3、坚贞专一
美好的爱情往往都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伴侣,所以在爱情里,人们都希望对方对自己是坚定不移、忠贞专一的。这样,《诗经》时代人们的理想爱情就成了我们膜拜的典范,在《诗经》里,人们的爱情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专一和至死不渝。
一、《诗经》中的爱情观剖析
(一)理想的爱情Biblioteka 《诗经》时代人们理想的爱情标准可以从《诗经》中爱情诗了解到,其中体现出人们大胆追求爱情的诗歌共有9首,反映人们推崇自由恋爱的篇章一共是14篇,强调对待爱情坚贞专一的爱情诗也有4首。以下便选择部分诗歌分析《诗经》时代人们理想的爱情。
1、大胆追求
在《诗经》时代,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都能够勇敢地、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特别是女性,她们没有完全受到后来封建礼教的约束,当爱情来临时,多是采取大胆追求爱情的态度。
《郑风•褰裳》中展现的是一个勇敢、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①p160你要是真的爱我想我,你就涉水过来,你要是真的不在乎我,那我还有别人呢!女子用戏谑的口吻向心爱的男子表明心意,坦率真诚、大胆直接。“狂童之狂也且”,看似泼辣豪放,实则心思细腻,流露出的尽是女子对男子内心最真实的爱意。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其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包括爱情。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与表达。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流露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诗集中有许多描绘男女之间亲密关系的诗歌,如《邶风·静女》和《史风·九罭》等。

这类诗歌常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的互动和爱意,来展现出古代人们的爱情观。

在《静女》中,诗人描述了一个安静温柔的女子,他对她的赞美和思念溢于言表。

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纯粹而无私的爱情观,即使在现代人看来,这种爱情也是美好而值得追求的。

《九罭》则是一首叙述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之情的诗歌。

男子以一种细腻而真诚的方式来吐露出自己的爱意,这种爱情观注重了对另一半的欣赏和尊重。

除了描绘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有一些诗歌专注于家庭中的爱情关系。

比如《邶风·绸缪》和《豳风·丘中有麻》等,这些诗歌展现了家庭中的深情厚意和相互扶持。

《绸缪》中,诗人形容了一个家庭和睦的温暖画面,描绘了妻子辛勤的勾缝丝帛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和对家庭幸福的追求。

在《丘中有麻》中,诗人以自己的体验描写了父亲对子女的深沉爱情。

这首诗歌表现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关怀和期望,以及对子女幸福未来的祝福之情。

此外,有些诗歌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爱情观。

比如《国风·郑风·葛生》描绘了一个爱情的故事,通过对葛藤和爱情的类比,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珍视。

《葛生》中,诗人借用葛藤的形象来比喻爱情的纠缠和坚韧不拔。

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爱情观的手法,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层次感。

在《诗经》中,爱情观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对男女爱情的描绘,也有对家庭爱情的描绘,还有对自然中爱情的类比。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理解,也给现代人们以启示与感悟。

总之,《诗经》中的爱情观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无论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家庭中的深情厚意,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对幸福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与婚姻制度探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与婚姻制度探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念与婚姻制度探析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全篇共收集了305首古代民间诗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其中包括了丰富多样的爱情描写和婚姻题材。

本文将对《诗经》中的爱情观念和婚姻制度进行深入探析。

1. 爱情观念在《诗经》中的呈现1.1 自由恋爱观念《诗经》中呈现出自由恋爱的观念,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相互钟情、自由选择伴侣的情节来表达这种观点。

例如〈邶风·静女〉一篇中,“尔其纯也!如我何?”表达了男子自愿追求女子并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态度。

1.2 重视感情交流与默契从《诗经》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婚姻关系中注重感情交流、沟通和建立默契。

许多篇章描述了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的情感。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皇矣姑焉,宜乐有托”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和信任。

1.3 父母的权威与女子的选择在古代社会中,父母对于女子的婚姻决定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诗经》中也透露出女子在婚姻选择上拥有一定权利。

例如〈邶风·静女〉中,“龟兹之麑、不能忍之。

”表达了女子对于不喜欢的男子表示拒绝的态度。

2. 婚姻制度在《诗经》中的描写2.1 家族联姻关系在《诗经》中,家族联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婚姻形式。

通过女方所属家族提供聘礼并与男方组成联姻关系来达到言亲、通好等目的。

例如〈豳风·桃夭〉中,“言云何芳?言云桃之”。

表达了双方家族建立联盟关系的意图。

2.2 多次结婚现象《诗经》中也描绘了一些男性多次结婚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了古代社会男女比例失调、男性权力相对较大的情况。

例如〈邶风·静女〉中,“来牵牛,或剪裳”表达了男子与多位女子结婚的情节。

2.3 乐于劳作与家庭责任《诗经》中还强调了夫妻间分工合作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许多篇章描绘了男子积极劳作养家和女子勤俭持家的形象。

例如〈国风·卫风·干旄〉中,“君子于其室,墨翟如以何?”强调了丈夫在家中搞建设、生活安定方面的重要角色。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反映了丰富的生活与情感。

在《诗经》中,爱情观表现得深邃而多样化。

首先,在《诗经》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美好而纯洁的情感。

许多诗篇中都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倾慕和互有所爱。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表达了男女双方互相思念、互相思念的情感。

在这些诗篇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纯洁的感情,没有丝毫的猥亵或狂热。

这种爱情观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美好而无暇的情感境界。

其次,爱情在《诗经》中也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色彩。

与纯洁而无暇的爱情相对应的是《诗经》中描绘的一些现实问题。

例如,有许多诗篇反映了社会等级差异对爱情的限制,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真爱时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一些诗篇描述了贵族与平民的爱情,强调了权力和地位对于爱情选择的重要性。

这种现实主义的爱情观在《诗经》中被描绘得深入而真实,表达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爱情的矛盾和追求。

另外,《诗经》中的爱情观也展示了一种执着和坚贞的态度。

许多诗篇中描写了情侣或夫妻之间因为分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在这些诗篇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避免的宿命,即使在困难和分离的环境下,情侣们也保持着对彼此的忠诚和执着。

这种执着和坚贞的爱情观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对于爱情的珍视与坚持。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爱情观是多维度的,既有纯洁而无暇的表达,也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同时还有对于执着和坚贞的追求。

这些不同的爱情观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不同认识和体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爱情世界。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诗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传承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婚恋诗是《诗经》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诗歌的总称,历来为人们广为传颂摘用。

婚恋诗内涵丰富,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诗经》的婚恋诗塑造出的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

这些女性形象以结婚为节点,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一)活泼坦率的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对于爱情是坦率的,她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对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

《邶风·简兮》是卫国女子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前三章描写了舞师在表演场上舞姿翩翩,挥洒自如,女子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一章写女子大胆表达自己对这名男子的喜爱:“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句中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从而引起下文的“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在这一篇诗歌中,语言朴实简练,表现了这名女子对舞师炽热而又单纯的喜爱。

她们还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甚至与情人私奔。

《王风·大车》曰:“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此诗描绘了一出女子大胆要求恋人与她私奔的情景,她对男子的爱冲破了礼法的桎梏,指天起誓,表达自己对爱生死不渝的决心。

而男子却缺乏勇气,犹豫不决,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对比,更衬托了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坚定的态度。

《诗经》中的女性面对爱情是大胆的,是主动的,是真挚的,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大方地展现内心的爱慕和对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坦荡、活泼,与《关雎》《蒹葭》中冷静、克制的男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较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不竭的精神动力之一,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之一。

对于爱情的歌颂从未少过。

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在追求爱情,歌颂爱情。

《诗经》更是展示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爱情观:率真大胆、坚定忠贞、当断即断。

一、大胆奔放,主动追求。

《诗经》中的男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热烈率真地主动追求爱情。

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普通人并不受礼法的严格约束。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爱情只凭本能,只凭心而动。

《卫风·氓》就是个典型例子。

先有男子没有找媒人,只是“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地假意用布换丝,去找心上人商量婚事。

又有女子出于心中喜悦的答应——“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及她登上倒塌的墙壁,凝神遥望复关,没有见到心上人就痛哭流泪,一见到心上人又立马喜笑颜开。

此间种种,都是两个年轻人情到深处的自然表达,没有半点遮掩。

再有《卫风·木瓜》中的男女互相赠送礼物,主动表明心迹:“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为了永相为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为了永结同心。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为了永远相好。

”两人之间互相喜欢,就用互赠礼物的方式来表达真诚热烈的情感,不隐瞒,也丝毫不忸怩。

更有《卫风·有狐》中的女子大胆地表达情感,看见一个男子孤单可怜,就心生怜悯想嫁给他,照顾他。

她担心这个男子没有御寒衣物,想着若是自己嫁给了他,他就不用操心御寒衣物了。

这个女子不加掩饰,直接而又大胆地吐露了真情。

更甚者,有《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男女自由而率真地在野外相爱。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朴实而率真地描写了青年男女相恋相爱的情形。

这些无不表现了当时
的人们纯真热烈、大胆奔放的爱情观,遇到喜欢的异性,大胆地去追求,不压抑、不束缚内心的纯粹情感,只管用心地去表达。

这份大胆和勇气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二、坚定忠贞,矢志不渝。

《卫风·伯兮》中有女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女为悦己者容,女子在丈夫走后,头发蓬松无心打理,并非是没有洗漱用品,而是梳妆不知给谁看。

女子的专一和深情由此可见一斑。

《鄘风·柏舟》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爱恋一个男子,纵然遭到父母的阻拦,也发誓要永远相爱。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知!不谅人知!”那垂发齐眉的少年是我的心上人,至死也不会改变,上天和我的母亲为何不理解我?这样坚贞不移的恋爱观令人赞叹。

《郑风·出其东门》则描写了一个男子在众多的美色前,坚守本心,拒绝诱惑,忠诚于自己的糟糠之妻。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男子走出东城门,看见美女如云,但都不是他的心上人,只有白衣绿头巾的那个人,才是其所爱。

即使看见众多美女,仍然爱那白衣绿头巾的糟糠之妻。

其中的道德坚守始终为人称赞,即使在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也爱用“匪我思存”来表达自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决心。

《卫风·氓》中的女子在遭到丈夫的冷待后却也始终如一,“女也不
爽,士贰其行”。

《卫风·木瓜》中的“永以为好也”也是表达了永远相爱的美好愿望。

这几首诗无不体现了人们坚定忠贞的爱情观。

三、及时止损,当断即断。

《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受“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背叛后,毫不留恋地选择了快刀斩乱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不再回想那些你背叛我的事,就这样一刀两断吧,进行了及时止损,当断即断,干净利落,保全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邶风·谷风》中的女子在丈夫发达迎娶新人。

抛弃自己时,也挥泪斩情思,“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往日的恩爱都似大梦一场,恩恩怨怨也都一笔勾销。

从这几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就诗中的“我”对春桂提问:春桂,桃李芬芳,春意盎然,为什么只有你不开花呢?春桂用反问来回答:因为春光不能永驻,待到风霜降临、百花凋零之时,唯独我含苞怒放,你知道吗?诗人采用问答的形式把春桂人格化,形象地赞美了春桂不畏严寒、坚贞高洁的“独秀”精神。

事实上,此诗明写春桂,实则是作者人格的写照。

试想,若不用问答形式,会造成如此人格化的春桂形象和活跃的诗境吗?
《春桂问答诗》中的问句,是诗人王绩为了营造独特诗境所“设计”的一种手段。

春桂不可能开口说话,实际上是诗人用设问和反问的方式自问自答。

有的问句诗,是确有人在作答,即诗人之间相互唱和问
答。

总之,无论在文人创作中还是民间口头创作中,问句体都常用不衰。

已经有了及时止损的行为。

这种及时止损在如今人们的感情生活中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当彼此的感情遇到不能修复的裂痕时,不再留恋、及时止损是对双方最有利的做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

《诗经》中的爱情观主要是大胆奔放,主动追求;坚定忠贞,矢志不渝;及时止损,当断即断。

相比较古风尚存的诗经时代,在物欲横流、诱惑繁多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爱情观似乎出现了一些偏差。

有人自卑胆怯,不敢对心仪的对象表达自己最真实最真诚的想法,到最后平白错过,让人扼腕叹息;有人游戏花丛,不忠于感情,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感;有人在受到伤害后,仍然痴缠不已,最后只是开启了一个恶性循环,弄得自己身心俱疲、遍体鳞伤,甚至伤及他人性命。

由此看来,《诗经》中的爱情观对于当今社会也十分有启示意义。

我们不妨返璞归真,学习古人的热烈纯真,当遇上欣赏的异性,不管结果如何,也勇敢地去表明心迹,只要曾经勇敢过,就算最终失败,也不会留下太深的遗憾;我们也应当学一学忠贞不移,对感情负责,对另一半负责,能和一个人相濡以沫、携手走完一生不失为一种幸福;我们也要学一学及时止损,人类的本能便是趋利避害,当一段感情最后变成只能带来伤害,那不妨洒脱一点,就这样放手吧,这样对两个人都好,至少在最后回忆起来,不是相看相厌,而是有过一段共同的
愉快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