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监测总结报告.doc

合集下载

中咀一号隧道施工总结报告

中咀一号隧道施工总结报告

中咀一号隧道施工总结中铁三局西平铁路桥隧公司项目部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二日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1、地形、地质情况中咀一号隧道位于黄土残塬区,塬上地形较平坦,整体上北高南低,塬顶地面高程1145.5~1161.9m,周边冲沟发育,切割深度50~200m,小型冲沟较多,大型冲沟在进出口各有一个,东西向横切黄土台塬,呈“V”,冲沟两侧坡面较陡,沟内小型浅层高角度滑坡、错落发育,多有溜坍、坍塌。

西(安)兰(州)公路312国道基本平行于线路东侧,距线路约1Km,梁顶及进出口仅有人行便道,交通不便。

洞身穿越的土质为黏质黄土,淡黄色、灰黄色,土质均匀,粉粒为主,结构疏松,空隙发育、垂直节理发育,易坍塌,具自重湿陷性、弱膨胀性。

经局部取样表明其自由膨胀率一般在45%左右。

2、隧道基本设计情况隧道起讫里程为DK93+225~DK94+383,隧道全长1158m,一般埋深40~60m,最大埋深约81m,为双线隧道。

隧道进口右线有281.66m、左线有288.39m位于直线上,其余部分位于 R-1200m的曲线上,隧道内纵坡为4.0‰的单面下坡。

隧道设计时速120Km/h。

隧道穿越地段Ⅳ级围岩长589m,Ⅴ级围岩长569m。

隧道开挖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开挖完立即初喷4cm砼封闭掌子面稳定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型钢钢架支护,拱部打设超前小导管,边墙打设系统锚杆,拱脚打设锁脚锚杆,满挂钢筋网片后喷射砼形成初期支护。

洞身衬砌为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拱墙部位铺设EVA 防水板土工布防水。

衬砌背后墙脚纵向设置φ75HPDE单壁打孔波纹管,环向设置φ50HPDE单壁打孔波纹管,与边墙进水孔、排水沟一起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洞身支护衬砌主要参数及主要工程量如下:洞身开挖支护衬砌工程量:每延米工程量3、施工总体情况二、三、四、五、六、七、。

隧道施工年终总结报告

隧道施工年终总结报告

隧道施工年终总结报告一、项目概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负责了一项重要的隧道施工项目。

该项目位于[XXXXX],全长XX公里,是连接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施工时间节点。

全体施工人员在工期内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前隧道已经顺利通车。

三、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了隧道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目前,隧道内部结构稳定,无明显变形和裂缝,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四、安全与环保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安全与环保工作,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全体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配备了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和紧急救援器材。

在环保方面,我们采取了减少噪声、降低粉尘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施工现场的环境。

五、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方面,我们注重细节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运输和存储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

同时,我们优化了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避免了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在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六、团队协作与沟通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团队协作与沟通,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信息反馈渠道。

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加强了与业主、监理等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

七、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通过本项目的施工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其次,要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最后,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为改进未来的隧道施工项目,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二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安全与环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精选6篇)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精选6篇)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精选6篇)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精选6篇)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过去的工作,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1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对这一年多来的施工管理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坐一下简单得总结。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重点包括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投资控制、信息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和现场组织协调六个方面。

一、工程进度的要求进度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施工项目按照合同工期顺利完成的有力保证。

因此,首先应严格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持进行周会议,并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周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且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安排。

其次,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督促协作队伍现场管理人员,对其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克服困难,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质量的保证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定要加强过程控制,及时消除隐患。

在质量管理方面,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

其次,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

每一份施工用料,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过质量关。

对施工过程各个阶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技术员和质检员都要严格要求,负起责任,对施工中用料的配比进行严格把关,使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三、工程投资的控制投资控制,及工程成本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应责任明确,将质量、进度、成本四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管理,并根据成本管理的目标与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责任与目标。

其次,现场管理人员应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前期会议交底中所制定的工程量,把握现场施工工作量,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对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和设计图纸有出入的地方,应提前分别向建设单位和施工设计单位进行反映,要求其出具施工变更依据。

监测工程总结报告

监测工程总结报告

监测工程总结报告监测工程总结报告一、引言本次监测工程旨在对某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监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并按照监测方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监测,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下面我们将对本次监测工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建议,为下一步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二、监测工程情况1. 工程概况本次监测工程是针对某地下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的。

隧道总长度为XXX米。

监测目标包括隧道位移、地表沉降、周边建筑物振动等。

2. 监测方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等。

根据方案,我们选用了多种仪器设备,如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

3. 监测数据收集我们按照监测方案,定期对工程进行监测,并记录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及时发现了潜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三、监测结果分析1. 隧道位移通过激光测距仪的测量,我们得到了隧道的位移数据。

结果显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的位移整体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没有出现过大的偏差。

这说明施工过程中的支护措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 地表沉降通过位移传感器的监测,我们得到了地表沉降的数据。

结果显示,在一段时间内,地表沉降仅为X毫米,符合设计要求。

但在某一段时间内,沉降速度稍有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支护工作,以防止不必要的沉降。

3. 建筑物振动通过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我们记录了周边建筑物的振动情况。

结果显示,建筑物的振动较小,并未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这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方已采取了有效的隔振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次监测工程对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监测,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工程施工整体稳定,支护措施有效,安全状况良好。

2. 建议:在下一步的工程施工中,我们建议继续保持对隧道位移、地表沉降和建筑物振动的监测,以及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关于隧道监测总结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为了认真开展隧道监测工作,切实提高我县隧道监测的质量、效益,我局严格履行监测报告审核和报送手续,加强对隧道的监测工作监督管理。

截至目前,隧道共有隧道3条,隧道监测2条,采样150份,监测报告43份;采样133份;监测报告6份,监测报告15份。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范文):1为了认真开展隧道监测工作,切实提高我县隧道监测的质量、效益,我局严格履行监测报告审核和报送手续,加强对隧道的监测工作监督管理。

截至目前,隧道共有隧道3条,隧道监测2条,采样150份,监测报告43份;采样133份;监测报告6份,监测报告15份。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措施及成效一)加大监测报告监测的投入,提高监测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xx年监测报告采取了采样、报告、报送、监测报告的三个步骤进行。

1、建立了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报送、监测报告监测的组织管理体系。

2、建立了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报告监测的报送、监测报告的报送、监测报告的监测和报告的监测,使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和监测管理的有效结合在一起。

3、建立了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的投入、报告和监测报告的考核管理体系。

二)加强了对隧道监测报告报告工作的领导。

一是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监测站和监测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成立了对隧道监测监测工作的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监测工作的领导责任,确定监测工作的专人。

三是局监测办公室设在隧道监测报告中心,负责全县隧道的监测报告的收集、审核及报送工作。

三)严格执行监测报告的质量标准,加强监测报告的审核和报送质量控制工作。

4、对隧道的监测报告,实行三项制度,即:监测报告和监测数字化工程的监测报告,实行三项监测制度。

5、实行三项制度和三项监测制度的监测报告监测和报送工作责任制,明确监测报告的质量、责任和监测管理。

四是建立了监测报告的审核及报送工作责任制,加强监测报告的质量控制工作。

隧道监测实习报告总结

隧道监测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报告总结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隧道监测实习已经告一段落。

回顾这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隧道监测行业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在此,我想对这次实习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以期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

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单位为某隧道工程监控量测项目组,实习时间为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工作,了解了隧道工程的组成部分、关键技术以及施工工序等。

二、实习收获1. 了解隧道工程的基本情况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隧道工程的结构组成、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等。

同时,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工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每一个步骤,以及各种工程机械和材料的使用。

2. 掌握监控量测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项目组学会了如何进行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包括各种监测项目的操作方法、监测仪器的使用技巧等。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为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 增强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项目组的各项工作,与同事们共同解决现场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同时,在团队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协作、如何承担责任,为团队的整体和谐贡献力量。

4. 提升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实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写工地日记,总结当日所学,并融入自己的想法。

这不仅锻炼了我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促进了我对隧道工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实习反思虽然实习期间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回顾整个实习过程,我发现自己还存在不少不足。

首先,由于在学校所学并非隧道专业,我对隧道工程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底气。

其次,我在实习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但由于经验不足,不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此外,我在团队合作中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如何更好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如何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等。

四、展望未来实习仅仅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第一步,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

隧道施工测量实习报告

隧道施工测量实习报告

隧道施工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实习是为了加深对隧道施工测量工作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也是为了让我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过程及内容1.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积极了解隧道施工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阅读相关实践资料,对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学习。

我还主动向师傅请教,了解一些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经验。

2.实际测量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隧道的测量工作。

首先是针对隧道的起点和终点进行了测量,确定了隧道的起始位置和长度。

然后,根据设计图纸,使用测量仪器对隧道的地形进行了测量,确定了地面的高程和地形特点。

接着,我参与了隧道断面的测量工作,使用剖面仪对隧道的横截面进行了测量,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最后,我还参与了隧道轴线的测量工作,使用轴线仪对隧道的中线进行了测量,并计算了相关参数。

3.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完成后,我将所有的测量数据整理了起来,并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处理。

首先,我对地面测量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并绘制了地形图。

然后,我根据测量断面的数据,绘制了隧道横截面图,并计算了隧道的平均断面积。

最后,我对轴线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确定了隧道轴线的平均偏差。

4.实习总结和经验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隧道施工测量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隧道施工测量不仅需要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准确的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要提高认识到隧道施工测量工作的危险性,必须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我在本次实习中收获颇多。

首先,我对隧道施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其次,我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能力,学会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相互配合,完成测量任务。

三、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隧道施工测量工作需要准确性和细致性,一丝的差错可能会对隧道的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

隧道监控量测总结报告

隧道监控量测总结报告

隧道监控量测总结报告隧道监控量测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本报告旨在总结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方法和应用,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一、引言隧道是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连接两个地区的作用。

然而,隧道的特殊环境和复杂结构使得其安全运行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隧道监控量测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振动等,以及监控隧道结构的变形和破损情况。

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以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三、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法隧道监控量测主要依靠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来实现。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隧道内部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和振动等参数。

监控设备则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用于采集、传输和处理监测数据。

同时,还可以借助视频监控系统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控,以提高安全性。

四、隧道监控量测的应用隧道监控量测在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隧道建设阶段,可以通过监控量测来实时监测施工质量和进度,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隧道运营阶段,可以通过监控量测来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及时发现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此外,隧道监控量测还可以用于预测隧道的寿命和维护周期,为隧道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五、隧道监控量测的优缺点隧道监控量测的优点在于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同时,监控量测还可以帮助隧道管理者预测隧道的寿命和维护周期,提高维护效率。

然而,隧道监控量测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高、数据处理复杂等问题。

六、结论隧道监控量测是保障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和结构变形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况溪涌隧道(东段)工程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140余米。

其洞门均为削竹式进洞,进洞段地表坡度较大,在30°~40°之间,山顶段埋深超过5倍洞径后地表起伏较为平缓,坡度变化较小。

地表植被茂密,灌木丛生,区域为低山丘陵地貌,山体走向大致近南北向,隧道近东西向穿越山脊。

隧道区间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土和燕山期花岗岩。

洞口段约50米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主要是砾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即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且洞口段30m内为浅埋段,地层稳定性较差,但由于地表坡度大排水畅,因此富水性较弱。

随埋深的增大,隧道洞身主要为燕山期包括有强风化、弱风化和未风化之花岗岩,整体稳定性较好。

隧道主体结构为双洞六车道公路隧道,单洞为三车道隧道,属大跨隧道,最大开挖宽度16.1m,本标段工程隧道长度左洞436 m,右洞444m。

2 监测项目的设置与监测计划2. 1监控量测的目的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地质特点与施工方法,依据施工设计和有关规范,实施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为:(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2.2监测项目的计划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情况,并按设计的要求,工程范围内计划设置的监测项目主要有地表沉降,洞内拱顶下沉,周边收敛(表2-1)。

具体如下:2.2.1 地表沉降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及设备监测目的布设原则与计划备注1 地表沉降精密水准仪了解施工过程中地表下沉情况洞口浅埋段,计划2~3个断面在开挖前提前及时埋设测点2 周边收敛坑道收敛计同上与拱顶下沉点对应于边墙上布设1~3对测线工作面开挖后及时埋测点3 拱顶下沉精密水准仪了解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变位情况据围岩不同沿隧道拱顶部每隔10~35米布设测点。

工作面开挖后及时埋测点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为主要埋设依据。

量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

测点应在开挖形成的下沉之前埋设,一直测到下沉稳定。

2.2.2周边收敛量测方法:采用坑道收敛计测试两测点之间的相对长度,计算其收敛值。

量测断面计划:应保证沿隧道轴线每类围岩至少有一个量测断面。

一般情况下,洞口段和埋深小于2D(D为隧道洞径)的地段,间隔5~10m一个断面,其余地段视地质情况,每隔15~40m设一个断面。

测线布置:当采用短台阶半断面或全断面开法方法时采用三测线三角形布置形式如图2-1,当采用CRD工法时,采用六测线,上下三角形布置形式,采用三角形测线布置形式图2-2。

2.2.3 拱顶下沉量测监视隧道拱顶的绝对下沉量,掌握断面的变形动态,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量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仪测试其绝对高程值以此计算其下沉值。

断面计划与周边收敛同。

2.3 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2.3.1 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详见下表2-2。

项目量测时间间隔地表沉降开挖面离量测面<2B时,2次/天开挖面离量测面<5B,1次/2天开挖面离量测面>5B时,1次/周拱顶下沉与收敛1~15天16~30天1~3 3 以上2次/天1次/2天1~2次/周2次/2.3.2结束标准根据变形速率判别:变形速率<0.2mm/d时,且变形速率具有逐渐减少之趋势时,则认为围岩支护达到稳定。

浅埋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洞内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达到稳定后2周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地表沉降量测项目以变形达到稳定后2周后,且待洞口段二衬完成结束。

3 量测项目的布置3.1 地表沉降监测由于洞口段地质较差,且为浅埋段,洞口开挖洞室变形可能影响洞顶以上边坡的稳定。

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在洞口浅埋段设置了必要的地表沉降监点。

根据洞顶坡度地形变化情况,左右洞地表沉降测点分开布设,其中左洞2个断面,右洞3个断面。

详细测点布置见图3-1和图3-2(地表沉降测点布置图)。

右洞地表沉降测点平面图17901213121110987654321YK11+344+334+32425m距中线洞门线YK11+349隧道中轴线测点号图3-1 右洞地表隆陷观测点示意图左洞地表沉降测点平面图1791234567891011121314+34225m距中线洞门线ZK11+353隧道中轴线测点号图3-2 左洞地表隆陷观测点示意图3.2 洞内监测点的布置3.2.1监测断面的布置根据新奥法设计与施工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与规范要求,左右洞洞内共设置拱顶下沉监测、周边收敛监测等量测断面22个,见图3-3、图3-4。

其编号分别为左洞Z01~Z22,右洞Y01~Y22。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右洞埋点平面展开图3382882602462292111841611511311108461316.8165149YK10+979951.5925.5911313322YK11+347Y22Y21Y20Y19Y18Y17Y16Y15Y14Y13Y12Y11Y01 断面号Y02Y03Y04Y05Y10Y09Y08Y07Y06YK11+349围岩标志309YK10+905里程隧道中轴线测点4测点2测点1测点3测点5Ⅱ围岩Ⅳ围岩Ⅳ围岩Ⅱ围岩左洞埋点平面展开图3442862702422172001801501301088359.829.8296932.5944.5971ZK10+9969.3ZK11+353329319306Z01断面号Z02Z03Z04Z05Z10Z09Z08Z07Z06Z22Z21Z11Z12Z 13Z14Z15Z16Z17Z18Z19Z20ZK11+361围岩标志ZK10+925里程隧道中轴线测点4测点2测点1测点3测点5Ⅱ围岩Ⅳ围岩图3-4图3-33.2.2各断面洞室埋深各断面洞室与覆土厚度关系分别见图3-5、图3-6,由图中可知埋深由外向内逐渐增大。

由图中可知,左洞Z01、Z02和右洞Y01、Y02为超浅埋段,埋深小于11 m ,不足一倍开挖洞径。

左洞Z03~Z05和右洞Y03、Y04为浅埋洞段,埋深小于30m ,不足二倍开挖洞径。

而自右洞Y05~Y07和右洞Z06、Z07开始埋右洞各断面埋深与里程关系图67.9959.0040.6823.2316.686.192.03246260288313322338347Y07Y06Y05Y04Y03Y02Y0120406080里程YK11+埋深图3-4 右洞各断面与覆土厚度关系展开图3382882602462292111841611511311108461316.8Y K 11+347322313 911925.5951.5Y K 10+979Y 06Y 07Y 08Y 09Y 10Y 05Y 04Y 03Y 02Y01 断面号Y 11Y 12Y 13Y 14Y 15Y 16Y 17Y 18Y 19Y 20Y 21Y 2220406080100120里程覆土地厚度m 里程覆土厚度图3-53.2.3 断面测线布设方式根据围岩类别与开挖方法的不同,每个监测断面分别设置不同数量的拱顶下沉测线与周边收敛测线,拱顶下沉测点与周边收敛测点尽量设在同一断面,前后不得超过0.5 m 。

为便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各断面的拱顶下沉测线以G 标志,如G1表示各断面拱顶中间测点的拱顶下沉值,而G2、G3分别表示采取眼镜工法施工时右侧导洞与左侧导洞的拱顶下沉值;各断面的周边收敛测线以S 标记,如S45为下断面水平收敛测线,而S23表示采取眼镜工法施工时上断面水平收敛测线,S14等则表示斜测线,各测线的意义可参见图2-1、图2-2。

其中Y01、Z01断面由于采用眼镜工法,同时上台阶开挖时间长,因此采用图2-2的6测线布设形式。

其它断面因上台阶过短,或采用大断面开挖,因此采用图2-1的3测线设方式。

3.3监测项目控制基准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依据不同断面埋深与围岩情况,分别计算出相应的控制基准值(见表3-1)。

右 洞左 洞断面号 里程YK11+ 围岩类别控制基准U 0 断面号 里程ZK11+ 围岩类别控制基准U 0 Y1 347 Ⅱ 47.4 Z1 353 Ⅱ 47.4 Y2 338 Ⅱ 47.4 Z2 344 Ⅱ 47.4 Y3 322 Ⅱ 47.4 Z3 329 Ⅱ 47.4 Y4 313 Ⅱ 47.4 Z4 319 Ⅱ 47.4 Y5 288 Ⅳ 43.8 Z5 306 Ⅱ 47.4 Y6260Ⅳ43.8Z6286Ⅳ43.8左洞各断面与覆土厚度关系展开图3443062862702422172001801501301088359.829.89.3Y K 10+979951.5925.5911319329Y K 11+347Z 22Z 21Z 20Z 19Z 18Z 17Z 16Z 15Z 14Z 13Z 12Z 11Z 01 断面号Z 02Z 03Z 04Z 05Z 10Z 09Z 08Z 07Z 0620406080100120里程覆土地厚度m 里程覆土厚度图3-6Y7 246Ⅳ43.8 Z7 270Ⅳ43.8 Y8 229Ⅳ43.8 Z8 242Ⅳ43.8 Y9 211Ⅳ43.8 Z9 217Ⅳ43.8 Y10 184Ⅳ43.8 Z10 200Ⅳ43.8 Y11 161Ⅱ39.5 Z11 180Ⅳ43.8 Y12 151Ⅱ39.5 Z12 150Ⅳ43.8 Y13 131Ⅳ43.8 Z13 130Ⅳ43.8 Y14 110Ⅳ43.8 Z14 108Ⅳ43.8 Y15 84Ⅳ43.8 Z15 83Ⅳ43.8 Y16 61Ⅳ43.8 Z16 59.8Ⅳ43.8 Y17 31Ⅳ43.8 Z17 29.8Ⅳ43.8 Y18 6.8Ⅳ43.8 Z18 9.3Ⅳ43.8 Y19 YK10+979Ⅳ43.8 Z19 ZK10+996Ⅳ'加强51.1 Y20 951.5Ⅳ43.8 Z20 971Ⅳ43.8 Y21 925.5Ⅳ43.8 Z21 944.5Ⅳ43.8 Y22 911Ⅳ43.8 Z22 932.5Ⅳ43.83.4监测数据管理等级该工程洞口段为超浅埋段,地质条件差,地层反应非常灵敏,开挖断面大(近16米),施工影响很快波及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