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质勘查作业细则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煤炭地质勘查规范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5.1 阶段划分5.2 预查阶段5.3 普查阶段5.4 详查阶段5.5 勘探阶段6 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7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7.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7.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8.1 煤炭资源量计算指标8.2各类型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3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8.4 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8.5 露天勘查煤层的夹矸和剥离物的估算9 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工作10 泥炭地质勘查10.1 泥炭预查10.2 泥炭普查10.3 泥炭详查10.4 泥炭勘探10.5 泥炭资源/储量估算11 资源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源性附录)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B.1 煤质研究B.2 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研究B.3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B.4 环境地质工作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C.1 煤层气的勘查评价C.2 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附录D(资料性附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D.1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D.3 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D.4 泥炭勘查工程控制的程度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D.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附录G(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G.1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G.2 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G.3 露天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G.4 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附录H(资料性附录)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H.1 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H.2 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H.3 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离物分为三类H.4露天剥离物勘查工程布置附录I(资料性附录)小煤矿勘查工作附录J(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J.1 概略研究J.2 预可行性研究J.3 可行性研究DZ/T 0215-2002前言《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1986年12月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布,《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1983年9月由地质矿产部和煤炭工业部颁布,两个文件的实行(试行)对于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煤炭地质勘查作业细则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地质勘查主要技术环节作业细则(简表)
表1 矿产勘查野外地质观察描述作业细则
表2 矿产勘查实测地质剖面作业细则
表3 探槽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作业细则
表6 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作业细则
表7 采样平面图编制作业细则
表8 矿区实际材料图编制作业细则
表9 矿区地形地质图编制作业细则
表10 基本分析样采集及分析质量监控作业细则
表11 勘探线剖面图编制操作细则
表12 矿体垂直或水平投影储量计算图编制操作细则
表13 水文地质测绘作业细则
表14 水文地质钻探及编录作业细则
表15 水样采集作业细则
表16 地下水动态监测作业细则
表19 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作业细则
表20 区域重力调查(1∶20万和1∶5万)作业细则
表21 大比例尺重力调查作业细则
表22 地面高精度磁法作业细则
表23 常用电法(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电阻率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作业细则
表24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观察作业细则
表27区域地质调查样品采集作业细则
表28 区域地质图编制作业细则
表29 地球化学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操作细则表
表30 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测量操作细则
表31 地球化学调查岩石测量操作细则
34。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一、任务目标1.确定煤炭储量和品质:通过野外地质工作,进行煤田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准确测定煤炭的储量和品质,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2.确定煤田区域分布:通过观测、采样和分析煤炭层和煤层顶底板的地层特征,确定煤田区域的形成和演化模式,提供煤田地质格局和分布的理论依据。
3.确定煤田地质构造:通过煤田地质调查和钻探,确定煤田地质构造和构造变形特征,为煤炭勘查和采矿活动提供合理布置方案。
4.确定煤炭开采方式和技术:通过对煤层的地质勘测和实地观察,确定煤田的开采方式和技术,为煤炭开采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野外地质工作步骤1.方位测量和布点:在煤田工作面上进行方位测量,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布点,确定钻探点位和野外勘探线路。
2.岩层描述和记录:根据钻探获取的岩心样品,进行岩层的描述和记录,包括岩层的厚度、颜色、岩性、构造和变形特征等。
3.采样和化验:根据岩层的描述和记录,进行采样工作,并将样品送至化验室进行煤质、瓦斯含量、岩相分析等煤田地质参数的测定。
4.钻探勘探和测量:根据布点结果,进行钻探和勘探工作,获取地质数据和样品,包括岩层的厚度、岩性、构造和煤层的储量等。
5.土壤和水文测量:进行野外土壤取样和水文测量工作,获取煤田地区的土壤特征和地下水文数据,为地质研究和煤炭生产提供参考。
6.结果整理和报告编写:根据野外勘探和测量结果,进行结果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相应的地质调查和勘探报告,为煤炭开发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三、野外地质工作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2.精确测量:进行方位测量和勘探工作时,要使用精确的测量仪器和工具,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采样方法:采样时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并将采样点的坐标记录下来,以方便后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4.数据记录和标识:在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时,要及时记录和标识采集的各种数据和样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煤炭地质勘查规范标准

煤炭地质勘查规目次前言1 围2 规性引用文件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5.1 阶段划分5.2 预查阶段5.3 普查阶段5.4 详查阶段5.5 勘探阶段6 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7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7.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7.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8.1 煤炭资源量计算指标8.2各类型资源量计算块段划分的基本要求8.3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要求8.4 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方法8.5 露天勘查煤层的夹矸和剥离物的估算9 煤层气和其他有益矿产勘查工作10 泥炭地质勘查10.1 泥炭预查10.2 泥炭普查10.3 泥炭详查10.4 泥炭勘探10.5 泥炭资源/储量估算11 资源编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附录A(规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源性附录)勘查工作研究的技术要求B.1 煤质研究B.2 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研究B.3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B.4 环境地质工作附录C(资料性附录)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C.1 煤层气的勘查评价C.2 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附录D(资料性附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D.1 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D.3 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D.4 泥炭勘查工程控制的程度附录E(资料性附录)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附录F(资料性附录)采样及测试工作量D.2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附录G(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G.1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G.2 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G.3 露天煤矿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G.4 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附录H(资料性附录)露天边坡、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程布置H.1 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H.2 露天边坡勘查工程布置H.3 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离物分为三类H.4 露天剥离物勘查工程布置附录I(资料性附录)小煤矿勘查工作附录J(资料性附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容J.1 概略研究J.2 预可行性研究J.3 可行性研究DZ/T 0215-2002前言《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1986年12月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布,《泥炭地质普查勘探规定》(试行)1983年9月由地质矿产部和煤炭工业部颁布,两个文件的实行(试行)对于规煤、泥炭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细则为了提高矿产勘查工作质量,统一工作方法,提高地质工作经济、社会效益,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主题内容包括矿产勘查工作立项、设计编写、项目实施、直至报告复制上交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要求、方法和内容等。
适用于物化探异常查证、固体矿产勘查项目。
2 引用标准本细则引用了《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1)、《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6]113号)等有关标准。
3 工作程序矿产勘查工作是对客观地质体的逐步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加深认识的探索过程。
所以,勘查工作应循序渐进。
其工作程序为:立项(项目确定/选区)→实地踏勘→项目工作设计编写→设计评审→项目实施→项目野外验收→报告编写→报告审查修改→报告复制、汇交。
其中每一个程序又包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
综合研究贯穿于工作始终,包括确定项目时的实地踏勘、设计编写时的资料整理研究、野外工作过程中的资料整理及最后编写报告时的综合研究。
4 工作内容与要求4.1 立项(项目确定)勘查项目总体分为:商业性地勘项目、政府财政自由申报项目、政府财政招标项目、单位内部安排的勘查项目等。
商业性地勘项目是由出资方提供项目来源,政府财政招标项目通过投标获得,单位内部安排的勘查项目和自由申报项目由勘查单位自己选定工作区。
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

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随着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能源的增长需求,矿山勘探的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由于煤矿地质勘探的特殊性,以及现有的非标准化问题,导致煤矿勘探项目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不合理的规划、建设、开采、文物破坏等。
为此,需要制定出一套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以规范煤矿地质勘探工作,提高其质量和效率。
一、前言作为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实施细则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地方实际、勘探范围等因素,以制定出适用于各种矿山的实施细则。
二、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要求在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的实施细则中,需要具体规定以下要求:1.勘探规划要合理: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和勘探目的,合理规划煤矿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勘探范围的覆盖率。
2.勘探设备要达标: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设备,确保勘探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勘探人员要专业:要求勘探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熟练掌握勘探技术和设备,确保勘探成果水平。
4.环境监测要全面:勘探过程中要对环境进行全面监测,防止勘探过程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文物保护要重视:勘探过程中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文物保护规定,保护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址。
三、实施细则的程序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需要遵循以下程序:1.调查研究:对勘探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并分析原因和存在的不足。
2.制定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份合适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的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时间表。
3.立项审批:根据实施方案,报请相关部门进行立项审批,确保实施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4.逐级推进: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逐级推进,分别制定出详细的具体实施细则,并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和实施措施。
5.监督检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出现失误和偏差,确保实施中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要求。
四、实施效果及展望通过制定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能够有效规范煤矿地质勘探工作,提高勘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勘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并加强对文物等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2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说明为了统一工作方法,提高煤田野外工作及地质编录质量,保证取全取准第一性地质资料,我们综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2003年3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412.1.2.3.4—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结合矿区实际情况,修订了本工作细则,望各煤矿地质项目人员照此执行。
本细则未涉及的部分,以上级有关规定为准,但应做到本矿区内统一。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补充和修改意见,请及时提出,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1矿区(井田)地质填图前言地表地质填图是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是地质普查勘探的基础工作。
野外工作应根据批准的勘查设计书来进行。
地质填图目的是通过对自然露头(地质体)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调查研究,达到提高矿区以煤为主的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地质及含煤特征,发现新矿产地,着重解决含煤地层的层序,分布范围,含煤性及影响煤系发育程度的地质构造特征等。
为了解矿区煤炭资源远景、找煤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它是在勘查阶段工作开始时进行的填制的,所形成的实际材料图又是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的基础资料,而地质图的成图,贯穿了勘查工作的始终,一张高质量的地质图,是综合了全矿区地质成果的客观反映,配合了其它手段取得各项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整个地质工作中,从填图阶段就必须认真细致,并不断修编,深部与地表结合,去伪存真,才能提高其质量。
填图研究内容:1.地层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及接触关系,重点查明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及时空分布变化等,厘定地层层序。
2.构造大致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
观察褶皱、断裂构造对沉积作用、成矿控制作用的影响,尤其注意观察推覆、滑脱构造对含煤地层的保存或破坏的资料收集。
3.煤初步了解含煤地层时代、层序,分布范围;大致了解煤层层数、煤层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

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煤田的采掘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持。
为了提高采煤效率和保证采煤安全,不能忽视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本文将针对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细则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调查工作地质调查工作是煤田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
地质调查包括煤层、储层、构造及区域地质等方面的调查。
其中,煤层的调查是最为重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煤层厚度的测量:通过地面测量或深孔测量等方式,对煤层厚度进行准确测量,以便精确预测煤层走向、倾角和分布规律等。
2. 煤层中断面的调查:通过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构造活动等因素导致的煤层中断面,对煤层质量、分布、煤层组和变异层厚等问题进行研究。
3. 煤层构造的调查:了解煤层的构造特征,掌握煤层隆起、断层、地层活动性等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采掘方案和采掘措施。
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指对可能存在煤层的地区进行勘探,找出煤层的具体位置、规模、厚度、品质和构造特征等信息。
具体的工作步骤包括以下几点:1. 资料搜集:收集历史地质勘探报告、相关行业数据、煤碳岩分布地图和遥感影像等资料,制定勘探计划。
2. 选址: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经验判断,选取可能具有开发价值的区域作为勘探区。
3. 地面勘探: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钻探、化探、地表观测、煤样采集等方式进行煤田地质勘探。
4. 资料处理和解译:对勘探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译,得出煤田的地质特征和煤层的分布情况。
三、煤田地质监测工作煤田地质监测是指对采矿过程中的煤层、岩层、矿井、地表等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1. 采空区监测: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了解采空区变形、漏风、落坑等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 煤层破坏时效监测:通过地质摆动、地震、气象和地质物理等监测手段,掌握煤层破坏时效的变化及趋势,预测煤层动态变化。
3. 矿井巷道稳定性监测:监测巷道的顶板、煤柱和围岩稳定性,及时掌握巷道变化情况,制定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勘查主要技术环节作业细则(简表) 表1 矿产勘查野外地质观察描述作业细则
表2 矿产勘查实测地质剖面作业细则
表6 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作业细则
表7 采样平面图编制作业细则
表8 矿区实际材料图编制作业细则
表9 矿区地形地质图编制作业细则
表10 基本分析样采集及分析质量监控作业细则
表11 勘探线剖面图编制操作细则
表12 矿体垂直或水平投影储量计算图编制操作细则
表13 水文地质测绘作业细则
表14 水文地质钻探及编录作业细则
表15 水样采集作业细则
表16 地下水动态监测作业细则
表19 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作业细则
表20 区域重力调查(1∶20万和1∶5万)作业细则
表21 大比例尺重力调查作业细则
表22 地面高精度磁法作业细则
表23 常用电法(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电阻率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作业细则
表27区域地质调查样品采集作业细则
表28 区域地质图编制作业细则
表29 地球化学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操作细则表
表30 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测量操作细则
精品
表31 地球化学调查岩石测量操作细则
. .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