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工艺

合集下载

搪瓷的制作工艺

搪瓷的制作工艺

搪瓷的制作工艺搪瓷的概述搪瓷是一种具有光滑而亮丽的表面,防腐蚀且耐用的陶瓷材料。

它由两层不同材质构成:底层是金属,通常是铁或钢,上面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陶瓷涂层。

搪瓷制品广泛应用于家居用品、建筑材料和工业设备等领域,因其美观且易于清洁而备受欢迎。

搪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搪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表面准备:制作搪瓷产品的第一步是确保金属表面平整、干净且无油脂。

2.涂覆底漆:在金属表面上涂覆一层底漆,目的是增加黏附力并保护金属免受腐蚀。

3.陶瓷涂层制备:在底漆上涂覆一层陶瓷涂料。

这种涂料通常由玻璃粉末、石英、瓷石和颜料等原料混合而成。

4.烧结:涂覆了陶瓷涂层的金属制品需要进行烧结。

这一过程需要将产品放入炉中,在高温下进行加热,使陶瓷涂层与金属表面融合成一体。

5.研磨和抛光:烧结完成后,搪瓷产品的表面可能出现一些粗糙或不平整的地方。

因此,需要进行研磨和抛光处理,以使表面光滑并具有光泽。

6.检验和包装:最后,对搪瓷产品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通过检验后,产品被包装好,准备上市销售或运输。

搪瓷制作工艺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在搪瓷制作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1.底漆的选择:底漆的质量和选择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有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底漆可以增加陶瓷涂层与金属的黏附力,并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能。

2.烧结温度和时间:烧结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非常关键。

温度太低可能导致陶瓷涂层与金属无法完全融合,而温度太高可能导致陶瓷涂层烧焦或变形。

3.研磨和抛光技术:研磨和抛光过程需要技术熟练的操作员和合适的工具。

技术熟练的操作员可以确保产品表面的光滑度和光泽,并在研磨过程中避免损坏产品。

4.质量控制和检验:质量控制是搪瓷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工艺,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5.环境保护:搪瓷制作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化学物质和高温处理,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

搪瓷工艺流程

搪瓷工艺流程

搪瓷工艺流程搪瓷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它将金属与玻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表面。

搪瓷制品广泛应用于厨房用具、卫生设备、建筑装饰等领域,其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且精细。

下面将详细介绍搪瓷工艺的流程。

1. 准备金属基材。

搪瓷制品的基材通常是铁、铜、铝等金属材料,首先需要对金属基材进行表面处理,包括除锈、打磨、清洗等工序,以确保金属表面光滑、干净,便于搪瓷层的附着。

2. 制备搪瓷料。

搪瓷料是搪瓷工艺的关键材料,通常由硅酸钠、硅酸铝、硅酸钾等多种无机物质组成。

制备搪瓷料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原料的比例和工艺参数,以确保搪瓷料具有适当的粘附性、流动性和耐高温性能。

3. 涂覆搪瓷料。

将制备好的搪瓷料通过喷涂、浸涂或刷涂等方式涂覆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搪瓷层。

在涂覆过程中,需要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气泡、流挂等缺陷。

4. 烧结。

涂覆完搪瓷料的金属基材需要进行烧结,将搪瓷料与金属基材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烧结过程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通常在800°C以上进行,时间根据搪瓷料的配方和工艺参数而定。

5. 表面处理。

经过烧结的搪瓷制品表面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平整或者残留的搪瓷料,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包括打磨、抛光等工序,使其表面光滑、亮丽。

6. 装配。

经过表面处理的搪瓷制品可以进行装配,根据需要进行安装把手、安装阀门等工序,最终形成成品。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金属基材经过涂覆搪瓷料、烧结等工序,最终形成了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搪瓷制品。

搪瓷工艺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载体。

搪瓷制品生产工艺规范

搪瓷制品生产工艺规范

搪瓷制品生产工艺规范搪瓷制品是一种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等特性的特种陶瓷制品,广泛应用于厨具、卫浴、化工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搪瓷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以下是搪瓷制品生产工艺的规范要求。

1. 原材料准备搪瓷制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陶瓷器胚、涂层材料和熔融液。

在生产过程中,应使用质量稳定、成分均匀的原材料,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水分含量,以避免对成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 陶瓷器胚制备陶瓷器胚是搪瓷制品的基础,其制备需要经历原料筛选、混合、成型、干燥等多个工序。

在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筛选合适的原料,控制混合比例,确保成型均匀。

同时,应根据产品要求选择相应的成型方法,如注塑成型、研磨成型等。

3. 涂层制备搪瓷制品的涂层是由熔融液制备而成,其主要成分包括珐琅粉、石英粉、氧化钛等。

在涂层制备过程中,应准确控制各种原料的配比和粒度分布,以确保涂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同时,应注意对涂层材料进行筛分和除杂处理,以提高成品的质量。

4. 涂层施工涂层施工是指将涂层材料均匀地涂敷在陶瓷器胚表面的工艺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产品要求使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如手工喷涂、自动机械喷涂等。

同时,应注意施工速度、喷施厚度的控制,以确保涂层的均匀性和外观质量。

5. 烧结和退火搪瓷制品在涂层施工后,需要进行高温处理,即烧结和退火。

烧结过程中,应根据产品要求控制烧结温度、时间和气氛,使涂层和陶瓷器胚在高温下相互熔合。

退火过程中,通过逐渐降温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产品的抗冲击性和耐腐蚀性。

6. 表面处理搪瓷制品经过烧结和退火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产品的质感和外观。

表面处理工艺包括抛光、冷烧和釉面处理等。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选用适当的工艺和材料,保证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和耐磨损性。

7. 产品质量检验在搪瓷制品生产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以确保产品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质量检验应覆盖从原材料、制备工艺到成品的全过程,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

搪瓷制作工艺

搪瓷制作工艺

搪瓷制作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制胎:首先,将白色陶土或瓷土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泥坯。

2. 上釉:将制好的泥坯均匀地涂上釉料,然后进行烧制。

在涂釉之前,还需要先在泥坯表面印上图案或文字。

3. 烤干:烧制之后,泥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冷却,让其表面干燥。

4. 搪烧:将干燥的泥坯放入一个炉子里,用高温将釉料烧结在表面上形成一层坚硬的玻璃质层,即所谓的“搪”。

这个过程也称为“烤搪”。

5. 打磨、修整、上光:最后,将搪瓷碗从模具中取出并打磨,修整表面缺陷,再进行最后的上光处理。

以上就是搪瓷制作工艺的基本步骤,由于搪瓷具有不易磨损、不褪色、易清洁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餐具和厨房用品制造。

搪瓷工艺流程

搪瓷工艺流程

搪瓷工艺流程搪瓷工艺流程是指在金属表面涂覆其上搪瓷材料的一种工艺。

它不仅可以增加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还可以给金属表面增加一层美观、光滑且易清洁的搪瓷层,使得金属产品更加耐用和美观。

搪瓷工艺的流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准备金属表面、涂覆搪瓷材料、烘烤、冷却和质量检验。

首先,准备金属表面。

在搪瓷之前,金属表面需要经过清洗、除锈和抛光等工序。

清洗可以去除金属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脂,确保搪瓷材料能够牢固附着在金属表面上。

除锈可以去除金属表面的铁锈和氧化物,使搪瓷层与金属基材之间的粘接更加牢固。

抛光可以使金属表面更加光滑,并为接下来的涂覆搪瓷材料做好准备。

第二步是涂覆搪瓷材料。

在准备好的金属表面上,使用喷涂、浸漆或刷涂等方式将搪瓷材料均匀地涂覆在金属表面上。

搪瓷材料通常是由石英、长石、黄铁矿等粉末经过混合和细磨制成的。

涂覆完成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让搪瓷材料在金属表面上变得干燥并取得初步的附着力。

第三步是烘烤。

将涂覆好搪瓷材料的金属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烘烤。

烘烤的目的是使搪瓷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与金属基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具有硬度和耐磨性的搪瓷层。

烘烤的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搪瓷材料和金属基材来调节。

第四步是冷却。

在烘烤完成后,将金属制品从炉中取出,然后放置在自然环境中冷却。

冷却的目的是使搪瓷材料逐渐凝固并稳定,从而保证搪瓷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一步是质量检验。

对搪瓷完成的金属制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硬度测试和耐磨性测试等。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搪瓷层的均匀性、光滑度和漆膜的附着力。

硬度测试是通过对搪瓷层进行硬度测试来评估其硬度和耐磨性。

耐磨性测试是将搪瓷层与物理和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进行磨擦和腐蚀测试,以评估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总的来说,搪瓷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准备金属表面、涂覆搪瓷材料、烘烤、冷却和质量检验五个主要步骤。

在这个流程中,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以确保搪瓷层的质量和效果达到最佳。

搪瓷工艺流程

搪瓷工艺流程

搪瓷工艺流程搪瓷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它将金属与玻璃相结合,创造出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产品。

搪瓷制品广泛应用于厨房、卫生间、家居装饰等领域,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搪瓷工艺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严格的操作流程。

首先,搪瓷工艺的第一步是准备金属基材。

通常情况下,不锈钢、铁皮等金属被选择作为搪瓷制品的基材。

这些金属基材需要经过清洗、打磨等处理,以确保表面平整、无油污和杂质。

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保证金属基材的表面光滑度和清洁度,为后续的涂搪工序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搪瓷釉料的制备。

搪瓷釉料是搪瓷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搪瓷制品的质量和外观。

搪瓷釉料通常由硅酸盐、碳酸钙、氧化铝等原料组成,经过精确的配比和特殊的熔融工艺制成。

在制备搪瓷釉料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配比比例和熔融温度,确保搪瓷釉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附着力。

随后,是搪瓷釉料的涂覆工序。

在这一步骤中,经过制备好的搪瓷釉料被均匀地涂覆在金属基材的表面上。

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多次涂覆和烘烤,以确保搪瓷釉料能够完全覆盖金属基材,并形成坚固的保护层。

同时,涂覆工序中需要注意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气泡、裂纹等质量问题。

接着,是搪烧工序。

搪烧是搪瓷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能够展现工艺师技艺的环节。

在搪烧过程中,涂覆好搪瓷釉料的金属基材被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烧制,使搪瓷釉料与金属基材融为一体。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炉温和烧制时间,确保搪烧后的搪瓷制品具有良好的硬度、光泽和耐腐蚀性。

最后,是搪瓷制品的装配和包装。

经过搪烧工序后的搪瓷制品需要进行装配,包括安装手柄、龙头等配件,并进行最终的包装。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搪瓷制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完好无损,并进行合适的包装,以保护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

总的来说,搪瓷工艺流程包括金属基材准备、搪瓷釉料制备、涂覆工序、搪烧工序和产品装配等多个环节。

搪瓷工艺及品质要求

搪瓷工艺及品质要求

搪瓷工艺及品质要求搪瓷是一种耐热、抗腐蚀的装饰材料,其工艺和品质要求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有很大影响。

下面将介绍搪瓷工艺及品质要求。

搪瓷工艺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制备搪瓷釉料,第二步是涂搪瓷釉料。

制备搪瓷釉料时,需要选用优质的玻璃原料,并进行熔融处理。

在熔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釉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备好的搪瓷釉料需要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颗粒,以确保涂层光滑均匀。

涂搪瓷釉料时,首先需要将待涂层的基材进行准备。

基材通常是铁、钢或铝等金属材料。

在涂层之前,需要对基材进行去油、除锈、磷化等处理,以增强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涂料可以通过喷涂、滚涂或浸涂等方式进行涂覆。

涂层要均匀、光滑,无色差和气泡。

涂覆后,需要进行烧结工艺。

烧结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搪瓷釉料和涂层厚度进行调整。

在烧结过程中,釉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与基材发生反应,形成致密的搪瓷涂层,提高产品的耐热性和抗腐蚀性。

除了工艺要求,搪瓷产品的品质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搪瓷产品品质要求:1.厚度均匀性:涂层的厚度均匀性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有很大影响。

过薄的涂层容易产生针孔,影响产品的耐腐蚀性能;而过厚的涂层会使产品变形,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

2.黏附力:涂层要有良好的黏附力,能够与基材紧密结合,不易剥落。

黏附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搪瓷产品的使用寿命。

3.表面光滑度:搪瓷产品的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色差、麻点和纹理等缺陷。

光滑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耐热性:搪瓷产品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外观和性能。

耐热性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5.抗腐蚀性:搪瓷产品要能够抵御酸、碱、盐等腐蚀介质的侵蚀,保持产品的外观和性能稳定。

总之,搪瓷工艺和品质要求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控制工艺流程、选用优质原材料,以及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可以保证搪瓷产品的品质稳定和一致性。

电泳工艺和搪瓷工艺的区别

电泳工艺和搪瓷工艺的区别

电泳工艺和搪瓷工艺的区别
电泳工艺和搪瓷工艺是两种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其主要区别如下:
1. 工艺原理:电泳工艺是利用电泳涂装基本原理进行表面涂装的过程,通过电场作用使涂料颗粒在电极表面沉积形成涂层;搪瓷工艺是将瓷釉涂在金属或其他材料表面,利用高温烧结使瓷釉与基材牢固结合。

2. 适用材料:电泳工艺适用于金属、塑料等可导电材料的表面涂装;搪瓷工艺适用于金属、石英、陶瓷等材料的表面涂装。

3. 抗腐蚀性:电泳工艺的涂层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基材的使用寿命;搪瓷工艺形成的瓷釉涂层密封性好,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4. 表面效果:电泳工艺涂层的颜色比较单一,通常为单色或者少数几种颜色;搪瓷工艺可以制作出多种颜色的瓷釉,具有更丰富的表面效果。

5. 使用环境:电泳工艺涂层可适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但在强酸、强碱等特殊环境下容易受损;搪瓷工艺制成的涂层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总之,电泳工艺和搪瓷工艺在工艺原理、适用材料、抗腐蚀性、表面效果和使用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选择哪种工艺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材料特性进
行综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搪瓷1.铸铁搪瓷发展历史简介搪瓷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3至11世纪,搪瓷的基体主要是青铜。

我国的搪瓷大约出现在公元8世纪,基体也是铜。

到了公元15世纪(明代)有了著名的景泰蓝。

世界上搪瓷的工业化大约开始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初有了搪瓷厂。

当时没有什麽密着剂,在比较粗糙的铸铁表面上能够获得比在光滑的其他金属表面更好的搪瓷密着效果。

而且受冶金技术的限制生产不出优质钢板,搪瓷工业(并非艺术品)以铸铁为基体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选择。

因此可以说搪瓷的工业化生产是从铸铁搪瓷开始的。

1990年以前我国的搪瓷工业以钢板搪瓷为主,铸铁搪瓷也有一些,主要是撒粉法生产的卫生洁具(如铸铁浴缸),而湿法搪瓷工艺生产的铸铁搪瓷制品几乎没有。

因此,在2000年以前出版的几本搪瓷工艺的书(包括2001年版《中国搪瓷手册》)中,可以看到的有关铸铁搪瓷只是浴缸的撒粉法工艺,湿法铸铁搪瓷工艺的内容仅仅一带而过。

1990年以后随着台湾铸铁搪瓷企业迁入大陆,湿法涂搪工艺的铸铁搪瓷壁炉、炊具、盥洗器具形成了越来越大的生产规模。

2000年前后,广东地区开始向欧美大量出口烧烤炉,带动了黑色一次搪铸铁搪瓷烧烤用具的快速发展。

与钢板搪瓷相比,铸铁搪瓷有其独特优点。

例如:铸铁表面比钢板粗糙,可以与瓷釉形成更好的密着;受到一般外力冲击时,坯体不会变形,故瓷层也就不会轻易脱落,比钢板搪瓷更加耐用;与钢板相比,铸铁即使不涂装保护层也很少锈蚀,像浴缸、壁炉这样较大型器具只要单面搪瓷即可满足使用要求;铸铁搪瓷器皿热容量大,用铸铁搪瓷锅煲的汤,上桌很久也不会凉,比钢板搪瓷锅更受欢迎。

2.搪瓷用铸铁铸铁是含碳量在2.1%以上的铁碳合金。

工业用铸铁一般含碳量为2.1%~4%。

碳在铸铁中多以石墨形态存在,有时也以渗碳体形态存在。

2-1铸铁的种类a.灰口铸铁含碳量较高(2.7%~4.0%),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色,简称灰铁。

浇铸凝固时收缩量小,减震性好。

b.白口铸铁碳、硅含量较低,碳主要以渗碳体(Fe3 C)形态存在,断面呈银白色。

凝固时收缩大,易产生裂纹。

硬度高,脆性大。

c.其他铸铁除了灰口铸铁、白口铸铁以外还有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和合金铸铁。

这些种类的铸铁很少用来搪瓷。

适宜搪瓷的是灰口铸铁,不能搪瓷的是白口铸铁。

铸铁是灰口还是白口不仅取决于碳含量,还与冷却速度有直接关系。

快C)存在,就形成白口铸铁;速冷却,碳来不及石墨化,以化合态渗碳体(Fe3慢速冷却,石墨化进行彻底,碳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就形成灰口铸铁。

其规律是:快速冷却慢速冷却←—————————————————————————————————→白口铸铁麻口铸铁珠光体灰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灰铸铁铁素体灰口铸铁2-2搪瓷用铸铁的主要化学成分碳:总碳量3~3.7,其中石墨2.5猛:0.4~0.6硅:2~2.6硫:<0.1磷:0.1~0.52-3主要化学成分对铸铁和搪瓷的影响铸铁中的合金元素分为阻碍石墨化元素(C、Si、P)和促进石墨化元素(Mn、S)两大类。

a.碳(C)较高含量的碳能增加铸铁的强度,但搪瓷烧成时碳含量越高,分解出的二氧化碳越多,造成瓷层气泡。

薄壁产品碳含量应适当高一些,以增加坯体强度;厚壁产品碳含量可适当低一些,以减少瓷层气泡或针孔。

b.硅(Si)硅含量过高使铸铁变脆,过低则翻砂困难。

硅促进化合碳转变成石墨,可减少瓷层气泡或针孔。

c.磷(P)磷增加铁水的流动性,使薄壁或大型铸件合格率提高;磷含量过高,会降低铸件的强度和韧性(变脆)。

铸铁中磷含量很小,对搪瓷质量无影响。

d.硫(S)硫对铸造和搪瓷都有害,硫增大收缩量并降低铁水的流动性,使浇铸不良;硫阻碍石墨化过程,使铸铁硬脆,并增加瓷层气泡或针孔。

e.锰(Mn)锰含量低于0.5%,使铸铁材质变软;高于2%使材质变硬。

锰与硫化合生成硫化锰进入熔渣,漂浮在铁水的上面,从而降低铸铁中的硫含量。

硫化锰还易于在铸件表面析出,因此对毛坯仔细打磨和抛丸,可减少瓷层气泡或针孔。

2-4.与搪瓷有关的铸铁性能2-4-1铸铁的机械性能布氏硬度 143~229抗拉强度>100 MPa抗弯强度>260 MPa抗压强度>500 MPa制造搪瓷化工设备用的铸铁还须检验抗弯强度。

2-4-2铸铁的物理性能2-4-2-1热膨胀铸铁的热膨胀不仅与其化学成分有关还与铸造工艺有关,型模的湿度、浇铸后的冷却速度以及脱模时间的早晚都会影响铸件的热膨胀。

因此搪瓷厂应要求铸造厂制定严格的铸造工艺,以保持铸件的尺寸一致。

铸件在搪瓷前处理和瓷釉烧成过程中,当温度超过600℃时,膨胀系数会发生突变,且热膨胀不可逆,一般伸长1~2%或更多。

搪瓷厂在按客户来样设计模具图时必须考虑到铸件的受热伸长量。

灰口铸铁在高温热处理后的膨胀系数,平均在400×10-7/℃左右。

2-4-2-2铸铁的吸气性在加热熔化过程中,金属不断吸收与其相接触的气体的性质,叫做“吸气性”。

铁水凝固过程中,金属吸收的气体不断以气泡形式析出,若气泡留在铸件中则形成气孔称为“析出性气孔”。

这种气孔在铸件浇铸时的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最为密集,是造成瓷层气泡或针孔的原因之一。

2-4-2-3铸铁内气体的扩散气泡和针孔是铸铁搪瓷最常见的缺陷。

除了瓷釉高温流动性等影响因素外,瓷层出现气泡或针孔与铸铁中气体的饱和程度有直接关系。

铸铁吸入的气体越多,瓷层产生的气泡也越多。

有人认为铸铁中溶解的氢或烧成时吸收的气体比在钢板中容易扩散。

事实证明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厚钢板单面搪瓷一般不会产生鳞爆,但单面铸铁搪瓷却能产生鳞爆。

气体在铸铁内部不易扩散还反映在铸铁烤网的“耐烧试验”上,铸铁烤网在刚出炉的最初24小时内,经过600℃下保温1小时瓷面可以不起泡,但出炉3天以后再做以上试验,则80%以上要起泡。

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在铸铁搪瓷生产中要尽量避免气体的产生和吸入。

最大厚度6mm铸铁样板单面搪瓷上的鳞爆样板背面2-4-2-4铸造应力及减小变形的措施内力:金属内原子间距离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吸力和斥力统称为“内力”。

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铸造应力:铸件在凝固及冷却过程中,收缩受到阻碍时,在铸件内部产生的应力称为“铸造应力”。

铸造应力按内力不同可分为两种:拉应力:内力为吸力时称为“拉应力”;压应力:内力为斥力时称为“压应力”。

铸件各部位冷凝时冷却速度不一致,冷却较慢的部分形成拉应力,冷却较快的部分形成压应力。

铸造应力按产生原因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阻碍应力”。

造成应力的原因消除后,铸件中仍存在的应力称为“残余应力”。

由热应力引起的弯曲变形,凹面总是在铸件冷却较慢的一边。

这一点可以作为生产中产品发生变形时判断变形原因是加热时铸件摆放不当还是铸件本身造型有问题的根据。

铸造应力过大,超过铸件强度时,就会使铸件损坏。

热应力形成过程 T形梁铸造过程减少铸件产生应力的措施:a.尽量选择收缩系数小的材料;b.采用同时凝固原则;c.缓慢冷却,以减小铸件各部位的温差;d.采用退让性好的型砂;e.事先做出反变形量(模具设计时,在铸件可能产生变形的相反方向做出变形量,这种事先做出的变形量叫做“反变形量”)。

消除铸件内应力的方法:a.自然时效:将铸件平稳放置,长时间储存。

b.人工时效:铸件退火。

c.震动时效:通过震动可以消除应力。

2-5铸件的主要缺陷及在搪瓷生产中的克服方法2-5-1气孔典型的气孔分为“析出性气孔”和“侵入性气孔”。

后者是由于铁水与砂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未能逸出,造成常集中在铸件浇注部位上部的体积较大的气孔。

这两种气孔对搪瓷的损害几乎无法克服。

由此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对于搪瓷质量来说,铸件浇铸时形成的上表面比下表面容易出针孔或气泡;最容易出针孔或气泡的位置是冒口。

其原因是在铁水中较轻的炉渣、杂质和气泡更容易向上漂浮。

这是生产中判断造成缺陷的罪魁祸首是搪瓷工艺还是铸件的重要依据。

按照这一规律,铸件的主要面应设计为浇铸时的模具下面,次要面设计为上面,有利于提高铸件的搪瓷合格率。

2-5-2砂眼浇注时型砂脱落造成铸件上出现的凹坑。

小于2mm的砂眼可用半干底釉填补,2~5mm的砂眼或小断裂(并非冷隔)可用二氧化碳保护焊修补,有过大砂眼的铸件应列为废品。

2-5-3鉄粒铸件表面或铸件内气泡壁上不大的金属颗粒。

此部位在搪瓷烧成后容易产生针孔或气泡。

鉄粒与整个铸件的显微结构不一样,容易造成瓷层断裂。

前处理时必须用砂轮将鉄粒磨平,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将铸件外露气泡补平。

2-5-4粘砂较牢固粘附在铸件表面的型砂。

铸件上残存的型砂使搪瓷表面产生针孔或气泡。

前处理时需仔细打磨和加大喷砂力度。

2-5-5冷隔铸件浇铸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搪瓷烧成时会裂开造成脱瓷或气泡。

这样的铸件没有办法挽救,应列为废品。

2-5-6白口白口在厚壁或大型铸件上很少出现,多发生在小直径网条上,主要由浇铸时冷却过快所致。

白口小直径网条轻轻敲击即会断裂,断裂截面呈银白色。

这是铸件进厂验收时采用铸件自由坠落法检验是否白口的依据。

白口必然导致瓷层产生气泡,有时还会脱瓷。

前处理高温退火有可能挽救轻微白口的铸件,较大面积白口的铸件应列为废品。

2-5-7壁厚不均砂箱错位造成铸件壁厚不均已属变形,应列为废品;产品设计时应尽量缩小壁厚差别。

壁厚差别大则铸造应力大,易造成脱瓷。

2-5-8表面沾污铸件可能被石墨、铁锈、机油污染。

搪瓷前处理时严格按照工艺规定退火、喷砂可解决。

2-5-9渣眼也称“夹渣”,熔渣被包裹在铸铁中。

易导致瓷层出针孔或开裂。

有夹渣的铸件应列为废品。

2-5-10挠曲挠曲即铸件变形。

平板形或其他造型简单的铸件可结合退火时整形,大多数造型不可整形。

不可整形的挠铸件列为废品。

3铸铁搪瓷瓷釉铸铁搪瓷瓷釉的配方设计首先要遵守搪瓷瓷釉的基本设计规则,例如:底釉熔体对坯体金属应有良好的浸润性、对氧化铁有良好的溶解作用、有较宽的烧成幅度、有足够的密着等等。

面釉应有一定的耐酸耐碱性能、良好的光泽和遮盖力、适当的软化温度和表面张力等等。

在满足这些基本规律以后就要进一步满足铸铁的特殊要求了。

3-1铸铁瓷釉配方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铸铁性质a.铸铁表面比较粗糙粗糙的铸铁表面可以与瓷釉形成较好的机械密着,故铸铁底釉配方中可以不引人或少引人密着剂。

b.铸铁内的气体铸铁组织内溶解有气体,铸件里存在一定数量的“析出性气孔”和“侵入性气孔”,其中容纳了气体。

这些气体都是造成搪瓷瓷层气泡和针孔的隐患。

c.铸铁的主要化学成分遇热容易产生气体游离状态的碳遇热会产生二氧化碳,化合状态的Fe3C遇热会分解出碳,并进一步氧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这也是造成搪瓷瓷层气泡和针孔的隐患。

d.平板形网状产品用离地面1.5m的高度将铸件平面自由坠落,检验是否白口。

4-2前处理4-2-1打磨烧烤炉的烤网、烤板一类平板形铸件要先把长和宽的尺寸打磨到符合图纸规定,俗称“打大磨”铸件表面的飞刺(广东地区称为披峰)、鉄粒、凸起等一般用角磨机打磨平整,尖锐的棱角用直磨机磨至圆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