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前沿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读书报告2

地球物理读书报告2

地球物理1. 什么是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是一门介于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天文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息的地球及其周围空间。

它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利用先进的电子和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对各种地球物理场进行观测,来探索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空间、近地太空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和活动环境,防御及减轻地球与空间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为探测和开发国民经济中急需的能源及资源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地球物理学,如果狭义的理解,指的就是固体地球物理学。

这一般又可分为两大方面:研究大尺度现象和一般原理的叫做普通地球物理学,利用由此发展出来的方法来勘探有用矿床和石油的,叫做勘探地球物理学(或物理探矿学)。

应用于工程地质勘探、工程检测的发展为工程地球物理学,应用于环境探测和监测及环境保护而形成的环境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地震学、重力学、地电学、地磁学,还有正在发展可能形成地热学。

地球物理,是以地球为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

这门学科自20世纪之初就已自成体系。

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展极为迅速。

它包含许多分支学科,涉及海、陆、空三界,是天文、物理、化学、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2. 地球物理学涉及哪些知识?地球物理学就是以地球为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

这门学科自20世纪之初就已自成体系。

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展极为迅速。

它包含许多分支学科,涉及海、陆、空三界,是天文、物理、化学和地质的一门边缘学科。

作为一个天体来研究地球,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是分不开的;研究地球本身的结构和发展时,地球物理学又和地质学有很密切的联系。

但地球物理学所探讨的范围远不止此,它还包括研究地面形状的大地测量学,研究海洋运动的海洋物理学,研究低空的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研究高空以至行星际空间物理学,研究地球本体的固体地球物理学(或叫做地体学),还有一些较小的分支,如火山学、冰川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等等。

物理学前沿学习心得

物理学前沿学习心得

物理学前沿学习心得专业班级:物联网13-01姓名:司文哲学号:311309080116物理学前沿这门课是我看名字就选的一门选修课,因为本身对于物理拥有极大的兴趣,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并且还因为对物理前沿的知识感到好奇和前沿物理学的研究对世界的改变让我感到惊奇而选的这门课。

在上前几节课的时候,一直听老师讲的是有关物理学历史的问题,这让我有困惑和不解,为什么报了个物理学前沿却在这听物理学历史,后来在一节课中老师也说到这个问题,然后思考过后,才觉得对于物理学的历史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整个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个看法和了解,这样对物理学前沿问题才会感到有兴趣。

经过4个星期的上课,多多少少也了解了点屋里前沿知识的大概皮毛,这篇心得就把老师提到的几个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各个前沿的基本概念、前景总结一下,也算是对物理学前沿这门课程的学习总结。

在查阅物理前沿的资料之前,我先对有一节课老师放的宇宙的视频说一点我对宇宙的看法和认识,我觉得我们生活在繁杂世界中,纷纷扰扰,喜怒哀乐,总以为人才是世界的中心,殊不知这是多么渺小的想法。

一个大自然就能轻轻松松把人类毁灭,更不用说浩瀚无边的宇宙了,宇宙就像心胸广袤,坐定如山的巨大长者。

又如各个地方都在发生着变换,停歇不得的魔鬼。

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从华夏大地的人们认为的盖天说和巴比伦的拱形天地被大海环绕的世界,到无锡拉人从美学观念觉得地球是圆形的,认为天体和我们居住的大抵都是圆形的,再到地心说,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再到发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期间经过了人类多少的努力和困难,才认识到我们生活千万年的外界是什么东西,然而宇宙却千万年间一直在这里,巍然无比,让人心生敬畏。

21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前景还是非常巨大的,有许多我认为改变世界的发现还在研究当中在本篇中我查阅一些物理前沿的研究分支,作为自己简单的学习。

1.暗物质和暗能量暗能量和暗物质是一种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皆是由暗能量与万有引力来推动的。

地球物理勘探读书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读书报告

物探读书报告——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在平禹煤电公司的研究与应用2011年2月前言‘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我所供职的平禹煤电公司,隶属中平能化集团,是一个以煤炭为主业的中型区域公司,目前公司管理7对生产矿井,各矿井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根据矿井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的需要,平禹煤电公司自2005年开始购进物探仪器,先后有直流电法仪器、音频电透仪器、瑞利波探测仪、超低频地质探测仪,高分辨电法仪、便携式地质探测仪。

物探技术的引进对煤电公司的安全生产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近两年仪器改进和人员素质提高,矿井的日常生产对物探成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本人从2005年毕业来平禹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物探工种的学习和实践,开展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物探在平禹已被编入矿井的生产经营计划中,成为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本人所接触的物探技术中,对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含音频电穿透)情有独钟,并在实践中有一些感受如下。

(一)直流电法技术简介(含音频电透仪)直流电法探测技术研究深度方向地层导电性的变化特征与规律,从而获得深度方向地层各种地电信息,它在同一点(称为观测点或记录点)逐次增大供电电极距(即增大电流的穿透深度)并进行相应的电场响应观测,这种响应包含了所穿透地层及所包含地质体的地电信息,于是可以得到观测点处沿深度方向由浅到深地层的电性变化特征,该方法它主要用于解决电性分层和小构造探测并解决有关水文地质问题。

一般煤系地层常见岩石电阻率值直流电法仪主要有以下技术指标:直流电法仪对井下掘进工作面的超前探水80m、底板测深80m,帮探和采面的平切处理,有三极探测(MS=1)和四极探测(MS=0)两种。

三极测深探时面板上AB/2为跑极距离,是以5m为递增常数,MN/2为相临发射极距的一半,通常MN/2=10,设置中发射时间TT=22,MS=1,Zro=5;三极超前探桩号为1、2、3,MN/2=2,AB/2以6开始,按4的递增系数变化,设置中发射时间TT=22,MS=1,Zro=4;四极测深桩号按探测点发生变化,初始设置MN/2=1,AB/2=4,在设置中TT=22,MS=0,Zro=4即可开始工作。

地球物理学科讲座报告 观后感

地球物理学科讲座报告 观后感

地球物理学科讲座报告观后感Section 1: IntroductionAfter attending a lecture on Earth physics,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vastness and complexity of the subject.听完地球物理学科的讲座后,我对这门学科的广度和复杂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ection 2: Key Points of the LectureThe lecturer began by introduc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Earth physics, which encompassed various branches of study such as geophysics, seismology, and meteorology.讲师首先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它涵盖了诸如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气象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ext, he delved into the fascinating world of seismic waves, explaining how they travel through the Earth"s interior and how scientists use them to study the Earth"s structure.接着,他深入讲解了地震波的神奇世界,解释了它们是如何穿越地球内部的,以及科学家如何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的结构。

Furthermore, the lecturer discussed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and its importance in protecting us from harmful solar radiation.此外,讲师还讨论了地球磁场及其在保护我们免受有害太阳辐射方面的作用。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学习心得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学习心得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学习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根据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的任务。

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岗位, -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

最新观物理前沿讲座有感

最新观物理前沿讲座有感

观物理前沿讲座有感------------------------------------------作者xxxx------------------------------------------日期xxxx观物理前沿讲座有感到了大四了,他家都在忙碌的准备考研或者准备找工作的同时,学院的老师连续几周为我们开了物理前沿专题讲座的报告,以及后来我自己又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物理前沿的视频报告。

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给我们讲解了从古至今物理学家们对粒子和宇宙的探寻的发展过程,介绍了未来物理界即将探寻的问题,阐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急需得到国家政府支持的原因.从这些课程中,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从古至今,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和寻找反物质粒子组成的宇宙。

由经典物理带来了蒸汽机、照相术、电子工程、收音机、电视、飞机,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引发了新材料,半导体和超导体、晶体管及其激光、计算机等,以及同位素技术和核能的应用。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你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如果我们回答没有,下一个问题就是:能得诺贝尔奖吗?如果回答还是否定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既没有实际用途,又不能得诺贝尔奖,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实际上普遍存在于各级领导、平民百姓、知识分子、科研管理人员甚至一些科学家的心里,虽然有时候他们不一定说出来。

我们也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科学家不能只在象牙塔内自由探索,要与国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什么什么作贡献。

这种要求自然有其合理成分,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显然有问题。

这句话还隐含两层对基础研究的误解:其一,基础科学研究就是自由探索;其二,有实际用途的科研才是国家需求,基础科学不是。

什么是基础科学研究?其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不咬文嚼字,用我自己的话来讲,那就是发现与研究自然界的各种基本规律、收集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学术)活动。

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更好地了解自然、理解自然,最终使人类能利用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最大的国家需求。

地球物理读书报告

地球物理读书报告

地球物理读书报告第一篇:地球物理读书报告地球物理读书报告地探学院地球物理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通过在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大一一年和小学期对地球物理的学习,使我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

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 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动力,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层。

地球物理学研究广泛系列的地质现象,包括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磁场的起源、架构和变化;大陆地壳大尺度的特征,诸如断裂、大陆缝合线和大洋中脊。

现代地球物理学研究延伸到地球大气层外部的现象(例如,电离层电机效应、极光放电和磁层顶电流系统,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性质。

地球物理学,如果狭义的理解,指的就是固体地球物理学。

这一般又可分为两大方面:研究大尺度现象和一般原理的叫做普通地球物理学,利用由此发展出来的方法来勘探有用矿床和石油的,叫做勘探地球物理学(或物理探矿学)。

应用于工程地质勘探、工程检测的发展为工程地球物理学,应用于环境探测和监测及环境保护而形成的环境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地震学、重力学、地电学、地磁学,还有正在发展可能形成地热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掌握地球深部构造、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2.地球物理学习涉及到的知识?地球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海洋、陆地和大气的性质、形态及物理过程的科学,是与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相交叉形成的学科。

按照国际上最常见的划分方法,地球物理学的内容包括: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地震学、地磁学、火山学、地电学、地壳构造学、重力测量学、地热学、地球宇宙物理学以及地质年代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

勘探地球物理读书报告

勘探地球物理读书报告

目录多次波消除方法概述 ............................................................................. .. (2)第一章引言 ............................................................................. (3)1.1压制多次波的原因 ............................................................................. . (3)1.2多次波消除思路和现状 ............................................................................. .. (4)第二章多次波的基本特征 ............................................................................. (5)2.1多次波的产生 ............................................................................. (5)2.2多次波的特征和识别 ............................................................................. (6)2.3全程多次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 (7)第三章多次波压制方法和原理 ............................................................................. . (9)3.1共中心点叠加法 ............................................................................. .. (9)3.2二维滤波法 ............................................................................. .. (15)3.3模型拟合法 ............................................................................. .. (17)3.4局部相干滤波法 ............................................................................. (20)3.5样点调序法 ............................................................................. .. (23)3.6波动方程外推法 ............................................................................. (24)3.7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法(srma) ......................................................................... . (24)3.8预测反褶积 ............................................................................. .. (24)3.9减去法 ............................................................................. . (24)第四章结语 ............................................................................. .. (28)主要参考文献 ............................................................................. .. (29)多次波消除方法概述王丙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煤及煤层气工程,20121002489 摘要:从开始地震勘探的那一天起,多次波就一直被记录在我们的资料中而地震勘探人员也一直在努力着试图解决这种如影随形的干扰,并己经开发出了许多消除多次波的技术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前沿读书报告弹性波理论与岩石物理学[作者姓名]目录摘要 (1)第1章基本的对应关系[1] (2)1.2 骨架颗粒特征、分选及充填型式与速度 (2)1.3 岩石密度与速度 (2)1.4 孔隙度与速度 (2)1.5 孔隙流体和波阻抗 (3)第2章以QHD326油田为例[2] (4)2.1 纵横波速度(泊松比)与砂岩孔隙含流体类型之间的关系 (4)2.2 拉梅常数λ和密度ρ乘积与砂岩孔隙含流体类型之间的关系 (4)2.2 小结 (4)第3章以辽东湾凹陷为例[3] (5)3.1 岩性与纵横波速度的关系 (5)3.2 纵横波速比和波阻抗与岩石物性的关系 (5)结论与认识 (6)弹性波理论和岩石物理之间的关系摘要岩石物理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包含了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测井、地质学等学科;它是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岩石的物理特性,搞清流体类型、流体饱和度、岩比、孔隙率、裂隙等各种因素对岩石电磁波、弹性波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测井数据中的响应。

通过综合研究地球物理、岩石物理测井等资料,找出这些响应与储集层之间的关系。

从其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既然岩石的物理特性能够影响弹性波,那么反过来,弹性波的不同特征就可以作为其对地下不同物理性质的岩石的响应。

因此,在弹性波理论和岩石物理学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具体的讲就是弹性波对地下各个界面或对不同岩体的响应特征与地下分界面或者岩石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一对多、多对一或者多对多。

实现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各种地震弹性参数的空间变化预测和描述地下储集岩石某种物理参数的变化,如岩石骨架、孔隙、流体甚至温度、压力等,进而实现岩性预测和油气检测的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显对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探测可以用弹性波(人工地震),这也就是在地球物理中弹性波理论的重要性所在。

第1章基本的对应关系[1]1.2 骨架颗粒特征、分选及充填型式与速度,当组成岩石的颗粒分选变差时,颗粒间排列充填得更加紧密,一方面会减小粒间孔隙空间,另一方面使得骨架变得更加坚硬,导致岩石速度增加。

相反,如果组成岩石的颗粒分选好,那么其颗粒越大,其间的孔隙就越大。

1.3 岩石密度与速度密度是表征岩石性质的又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岩石密度通常是根据岩石体积物理模型方法,由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孔隙度和孔隙流体密度计算得到的。

针对岩石密度与地震波速度关系的相关研究非常多,其中以Gardner等于1974年提出的基于各种岩石平均密度与速度指数关系式最为经典,应用最广,适用于除盐岩和硬石膏以外的大多数岩石类型。

此外,利用不同岩心的实验室测试数据,Castagno等先后研究了岩石密度与速度及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特别要注意,在不同的工区根据其自身的地质特点的不同,常常会得不同的经验公式,这些经验公式虽然有时存在地域上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些成因相同或相似的区块,可以将这种先验公式作为一已知进行试模拟,而后通过测井等资料尽心校正。

1.4 孔隙度与速度孔隙度也是影响岩石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总体来讲孔隙的存在导致岩石速度的下降,这是因为孔隙度的变化首先会引起岩石密度的改变,岩石的有效弹性模量也会随之变化。

尽管岩石速度与孔隙度之间也具有负相关性,但其关系较岩石密度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孔隙充填的类型也会影响速度,而孔隙自身形状大小的不同也会影响速度,因此在已知孔隙度的情况下,仍然很难直接建立孔隙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这其实也佐证了在某些情况下岩石内部结构性差异要比岩石整体呈现的性质对速度的影响大的多。

1.5 孔隙流体和波阻抗岩石的弹性性质还与孔隙流体性质密切相关,这是利用地震资料预测油气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理论研究和岩心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干燥砂岩岩样纵波速度较饱含水和饱含油时低,饱含水时的速度大于饱含油时的速度,饱含气时速度最低。

速度随着含油饱和度增大呈变小的趋势,但不同岩性的变化趋势不同。

当饱含水岩石刚刚被少量气体置换时,尽管此时含气饱和度很低,但岩石纵波速度会急剧下降,纵横波速度比和纵波波阻抗等参数均显著降低;随着含气饱和度的逐渐增大,岩石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和纵波波阻抗等变化幅度较小。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饱含气砂层、差气层、含水气层甚至含气水层均在地震剖面上显示出“亮点”特征,给油气勘探带来风险。

既然存在风险,那就需要运用更加多样的除测井外的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进行探测,既然孔隙流体和波阻抗之间的关系存在多对一的关系,即不同的流体充填类型反映在地震剖面上可能是相同的特征,那我们自然要寻求破解这种多解性问题的方法,这也是目前比较前沿的课题之一。

第2章以QHD326油田为例[2]2.1 纵横波速度(泊松比)与砂岩孔隙含流体类型之间的关系在地震波速度上就是含油砂岩的纵波速度比含水砂岩低,两者的横波速度基本一样,即含油砂岩的泊松比比含水砂岩低,从而在合成记录上表现出AVO性质。

此外,该区泥岩盖层的横波速度比砂岩大(即大),而纵波速度基本相当,因此泥岩的泊松比比砂岩的要小,这是该区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泊松比而言,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泥岩~含油砂岩~含水砂岩。

泊松比的在粗略确定岩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确实很大,在最近的一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大坝泄露位置定位的science文章上,泊松比同样发挥了作用,甚至在同类型的新、旧岩石之间也存在比较明显的泊松比差异。

2.2 拉梅常数λ和密度ρ乘积与砂岩孔隙含流体类型之间的关系含油砂岩的λρ比含水砂岩的低,两者的μρ基本不变。

事实上,这一规律经常被使用,至少作为一种手段,在石油物理中屡见不鲜。

拉梅常数反映的是介质的弹性性质,与密度的乘积其实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剪切模量受到孔隙流体的影响的反映。

2.2 小结当岩石为孔隙介质且孔隙中含有不同流体时,会引起岩石速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反射波振幅随入射角( 炮检距) 的变化,而变化规律与界面两侧的岩石和流体类型有直接关系。

在综合实验测试和野外观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正演和反演,研究孔隙流体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

而地震正演和反演的基础就是弹性波理论,这足以证明弹性波理论与岩石物理不可分割的联系。

弹性波理论与岩石物理之间存在的关系实在是千丝万缕,因此地球物理学家常常选择其中的一个切入点进行,又因为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石油地球物理,因此研究孔隙流体与弹性波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

第3章以辽东湾凹陷为例[3]3.1 岩性与纵横波速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地层条件和不同流体相态下辽东湾凹陷岩石纵、横波速度及密度等岩心测试数据和岩石矿物成分、孔隙度等岩心分析数据,李维新等发现岩石纵波速度随粘土矿物含量增加呈明显减小趋势,而纵横波速度比随粘土矿物含量微增呈明显增大趋势;相反,随着石英和长石含量的增加,岩石纵波速度呈明显增大、纵横波速度比呈明显减小的趋势。

该联系的特点在于,岩性与纵横波速度比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与单一纵波速度或者横波速度的关系,事实上两者比值反映的是介质胀缩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此消彼长的一种消减关系。

3.2 纵横波速比和波阻抗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对于物性好的砂岩,当微含气时,纵横波速度比与纵波阻抗都有明显变化;对于物性相对差的砂岩,表现为渐变特征。

在饱含气情况下,纵波阻抗相对变化量随纵波阻抗增加呈迅速降低趋势;纵横波速度比相对变化量。

随纵横波速度比降低呈减少的趋势;纵波速度相对变化量随纵波速度增加呈迅速降低趋势;密度相对变化量随密度增加呈减少趋势。

结论与认识有关岩石物理和弹性波理论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而关于这种关系的应用就更是不枚胜举了。

几乎所有的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或者说文章都会用到岩石物理和弹性波理论之间关系。

而上述联系就为利用弹性波进行关于地下岩石物理性质的正演提供了理论基础。

比如印兴耀教授等[4]人就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字岩心,开展多场物理响应模拟,计算岩石的等效弹性参数,为岩石物理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具体地讲,印教授等人发展了一种基于高阶有限差分的岩石模量数值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便于理解,容易实现,占用内存相对较少,计算效率高,结果合理,弥补了常规岩石物理实验周期长,成本高,误差大等不足。

该方法将三维数字岩心样本嵌入一个具有与岩心样本骨架颗粒相同弹性性质的区域中扩充成一个新模型,测量由数字岩石样本非均匀结构带来的纵波或横波峰值振幅的时间差,利用该时间差(相对参考模型)估算纵横波的等效速度,进而求取等效弹性模量。

理论模型和实际岩心的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结果有较高的吻合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除了数值模拟,直接对不同岩石的弹性模量进行测试也是必要的,比如胡国忠等人[5]就进行了这项工作。

最终他们得到如下结论:1)岩石的动静弹性模量比值不仅与岩体的完整性和风化破坏程度有关,而且还与试验测试方法、岩石的岩层性质和岩石的容重等因素有关联。

致密层的岩样的动、静弹性模量的比值要比储层的大,且这两种比值的大小都在6~l7之间。

2)通过应用最小二乘法法则,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岩样的动、静弹性模量的相关关系式。

3)岩石动、静弹性模量值存在较大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岩样内部存在微裂隙。

4)由于在实际岩体工程中为了获得岩石的静力变形参数所采用的原位变形试验费时、费钱,因此通过研究岩石的动、静弹性模量间的系,来确定岩石的静弹性模量,为岩石的力学性质及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试验的试件大小、试件数量、试件加工情况和加荷速度等因素对试验分析结果会产生移动影响。

由于岩石试件的数量和种类有限,没能得出所有不同种类的岩石的动、静弹性模量间的相关关系,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本文通过举例的方式,表明弹性波和岩石物理确实存在联系,这种联系在地球物理的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References:[1]. 贺芙邦等, 岩石沉积学特征与岩石弹性参数的关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 23(1): 第61-67页.[2]. 武文来与印兴耀, 岩石物理参数与地球物理特征关系研究——以QHD326油田为例. 石油物探, 2008. 47(3): 第235-243页.[3]. 李维新等, 岩石物理弹性参数规律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5): 第1380-1385页.[4]. 印兴耀, 秦秋萍与宗兆云, 数字岩石物理中弹性参数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 2016. 59(10): 第3883-3890页.[5]. 胡国忠等, 岩石的动静弹性模量的关系. 重庆大学学报, 2005. 28(03): 第106-10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