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合集下载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实用版】目录1.肠易激综合征的概述2.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3.名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医案分析4.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调护建议正文【肠易激综合征的概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 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肠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中医学中,肠易激综合征归属于“腹痛”、“泄泻”等范畴。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以及湿热内蕴。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不同的证型,如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湿热蕴结型等。

【名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医案分析】以下是一则名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医案:患者,男,35 岁。

主诉:腹痛、腹泻 3 年,加重 1 周。

伴有腹胀、纳差。

查体:腹痛,以脐周为主,无反跳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型)。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处方:柴胡 10g,白芍 15g,枳壳 10g,陈皮 10g,川芎 10g,香附 10g,炙甘草 6g。

水煎服,每日 1 剂。

二诊: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减轻,腹胀、纳差好转。

效不更方,继服7 剂。

症状消失,病情痊愈。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调护建议】1.饮食调护:宜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2.情志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加重病情。

3.生活调护: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4.锻炼调护: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看来是一种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以及湿热内蕴的病症。

通过名家中医的医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显著。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对于缓解IBS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IBS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医称之为“腹痛”、“泄泻”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对于缓解IBS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IBS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医认为,IB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肝气郁结等。

其中,脾胃虚弱是导致IBS的主要原因之一,湿邪内盛则会使病情加重,而肝气郁结则会使病程延长。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腹痛多为阵发性发作,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腹胀则表现为腹部胀满、排气增多等症状;排便习惯改变则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

中医治疗IBS主要从调理脾胃、祛湿、疏肝解郁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胃虚弱型IBS: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

湿邪内盛型IBS:治疗以祛湿清热、健脾和胃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陈皮、半夏等。

肝气郁结型IBS: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芍药、枳壳、甘草等。

对于IBS患者,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如使用解痉药、止泻药等。

然而,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并不冲突,可以互相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IBS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症状。

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等也是缓解IBS症状的重要措施。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医称之为“腹痛”、“泄泻”等。

中医认为,IB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肝气郁结等。

治疗IBS的中药包括调理脾胃、祛湿、疏肝解郁等,而西药则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

《2024年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范文

《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其病因复杂,与脾胃湿热证密切相关。

目前,西医治疗多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

中医治疗则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针对不同证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XX例,年龄在XX岁至XX岁之间,均经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采用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调整药物剂量。

治疗周期为X周,期间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评分等。

三、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X周的治疗,本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腹痛改善率为XX%,腹胀改善率为XX%,腹泻改善率为XX%。

2. 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表明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具有显著效果。

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本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安全性较高。

四、讨论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是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的常用方剂。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剂能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祛湿清热、调和脾胃等有关。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注意饮食调整、保持良好作息等,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五、结论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试述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

试述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

5. 8 .
CiiaJunl f hns dc e 0 0年 V L() NO. l clo ra o ieeMei n 1 n C i 2 O . 2 4
试 述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的 中 西 医 治 疗
Tr ai g I S by i t r r tv e i i e tn B n e g ai em d cne
陈修保 张则彦
(.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 医学院,山东 济南,2 0 1; 50 4 2山 东中医药大学 ,山 东 济南 ,20 1 ) . 5 04
中图分类号 :R324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80 (00 405 -2 证型 :I) 2. + 6476 2 1 )0-080 I
21中医审 因辨 证 .
3 临床表现 腹胀 、腹痛 、便后缓 解 ,反复发作 :腹泻 、便 秘 , 或 交替 出现 ; 大便性 状异常 ( 硬性 , 稀水样 , 粘液性 ) ; 排便 异常 ( 便 困难 ,便 急 ,排便 不尽感 );多数病 排 人有 紧张 、焦 虑 、心悸 等精 神神经 症状 ;有 一定的家 族聚集倾 向; 因多为剌激 性食物 或精神心 理因素等 。 诱
变与 粪便性状 的异常 。但 本病 并无 明显的病原 学、解 剖形态 学、生理学 以及生 化代谢等 方面 的异常 。
现代 医学证 明,本病 与肠道蠕 动能力 、 内脏感 觉
神经异常 、精神心 理等 因素有关 。本病具 有长期性 、 持 续性 、 反复发作性 等特 点 。 归属 于祖 国医学 “ 胀 ” 腹 、 “ 痛 ”、 “ 腹 泄泻 ”、 “ 便秘 、 “ 痢疾 ”等病 证范 畴。 随着 生活节奏 的加快 、工作压力 的加大 、饮食 结构 的 改变等 原 因,本 病在人群 中的发 病率呈 上升趋势 ,多 见于 中青 年人 。 2 发病 原 因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访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徐陆周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访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徐陆周

健康随笔专家访谈接受了来访,徐教授介绍说:上述两类患者,在门诊确实经常遇到。

这些患者长期被反复的腹痛、腹泻或便秘所困扰,做了各种检查却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这种情况,多考虑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多见。

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刺激、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脑肠相互作用、心理因素等有关。

临床上,几乎所有肠易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这种腹痛与排便相关,多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

常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患者除腹痛外,多有腹泻或便秘的症状,以腹泻多见,发作时每日腹泻3~5次,严重的可达10余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以便秘为主者,多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以上情况如果已持续超过6个月,近3个月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日,则可以初步确诊肠易激综合征。

当然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的问题,如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结直肠肿瘤、乳糖不耐受、慢性胰腺炎及胆系疾病、糖尿病等。

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发展或演变成恶性疾病,但长期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

如腹泻型患者一天要上几次厕所,严重者会害怕出差、旅游甚至外出;还有患者在紧张时,如考试前夕、上台演讲时,都会有急迫的排便感觉,甚至会因此而失禁,让患者苦恼不已。

改善从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开始目前,肠易激综合征还没有理想治疗方案,治疗目标主要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至少2/3的肠易激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作与摄入的食物有关;患者中很多都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

因此,对大部分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而言,养成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是缓解症状的首选最佳途径。

几乎每场重要考试或重要事情之前,都会突然腹痛,迫不及待的便意……还有些人,吃点辣的、冷的,或是不知啥原因,肚子就闹腾开了,以至于常常出门就先要关注厕所在哪里……奇怪的是,医院去了多少趟,各种检查都查不出啥器质性毛病。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

中医名家治肠易激医案摘要:一、引言二、中医对肠易激综合症的解释三、中医名家治疗肠易激医案介绍1.张仲景2.李时中3.钱乙四、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优势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医名家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医案。

二、中医对肠易激综合症的解释中医将肠易激综合症归属于“腹痛”、“泄泻”等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脾、胃、大肠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病因包括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病机则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胃虚弱等。

三、中医名家治疗肠易激医案介绍1.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尊奉为“医圣”。

他在《伤寒杂病论》中详细阐述了肠易激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张仲景主张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常用药物如厚朴、枳实、黄芩、黄连等,以达到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健脾胃的效果。

2.李时中李时中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他在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李时中认为,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与湿热、痰湿、气血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

他常用药物如苍术、半夏、陈皮、厚朴等,以燥湿化痰、理气活血、和胃降逆为主要治疗方向。

3.钱乙钱乙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在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钱乙主张,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应重视健脾和胃,同时兼顾肝、大肠等脏腑。

他常用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以健脾和胃、调和气血为主要治疗目标。

四、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优势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针对每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疗效较好。

同时,中医治疗注重调和脏腑功能,增强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从而降低复发率。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发布时间:2021-03-22T13:16:31.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作者:胡燕林[导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好胡燕林(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卫生院;四川?泸州646300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因肠管运动及分泌功能障碍所致。

一般患病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结构改变,但是肠道受到刺激后会有明显的反应。

IBS症状表现为便秘、腹泻、腹痛,亦或是便秘与腹泻交替、粘液性大便等。

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女性发病率相较男性更高,相关研究表明,IBS发病率占比胃肠道疾病总发病率的17.6%,发病率极高。

我国传统医学将IBS归属于“便秘”“腹痛”“郁证”“泄泻”等范畴,病机病因则主要与饮食劳倦、情志不畅相关,进而导致肝脾不和、肝郁气滞,使得肠道气机不畅,最终造成肠道气机传导障碍,进而诱发IBS。

根据临床试验发现,中医辨证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成效,就此我们将分析、总结针对肠道易激综合征病人中医治疗的方式。

一、IBS病因病机在古代,我国医学家便认为IBS的发生与精神存在密切的关联,精神失调会导致内脏功能紊乱,《黄帝内经》中便提及因惊恐、思虑而内伤脾胃,并引发腹泻症状。

另外劳倦久病、饮食不节以及寒湿等为IBS诱发、进展、加重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脾不和、肝气郁滞、久病伤肾。

(1)情志失调“暴怒伤感”、“肝主疏泄”、“木郁克土”等均为IBS病因病机的传统立论。

通常情况下情志失调为基本病因,在南宋医学家陈言撰著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有记载:“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

”其中肝气乘脾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本病主要是由于精神进展,亦或是恼怒抑郁等一系列内在心理因素而发病,从而造成肝气郁滞,肝功能失调后不能有效疏泄,使得气机不畅,与此同时横乘脾土,脾胃功能也会因此受到限制,造成运化异常,发为泄泻;肝气郁滞还会导致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功能障碍滞涩,则引发便秘症状,肝旺还会伤及阴,从而导致脾胃阴虚,且不能下润大肠,同样也易诱发便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导读: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中医是怎么治疗以上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常伴有腹泻,粪便稀薄,有黏液,或便秘、腹胀等。

在腹泻后,患者腹痛的症状会很快缓解。

有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且原因较多。

但多数人认为该病与患者的不良精神状态或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中医是怎么治疗以上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
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偏盛而发病,常在焦虑、恼怒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便后疼痛减少。

治疗这个类型型的肠易澈综合征应采用抑肝扶脾的方法,可选用如下药方:
逍遥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薄荷、炒白术、自芍、当归、茯苓和炙甘草。

患者可每次口服逍遥丸6~9克,每日服2~3次。

肝郁气滞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郁结而发病,常有腹痛胀闷的症状,并伴有腹痛欲泻、大便常呈团块状、排便先难
后易的表现。

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取疏肝解郁的方法,可选用如下方药:
四逆散(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炒枳壳、白芍、炙甘草。

可每次用温开水送服四逆散9克,每日服2~3次。

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弱,同时肝气不和而发病,常在进食后即感觉腹痛不适,粪便稀薄,便后感觉舒服。

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可选用如下方药:
启脾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人参、山药、炒莲子、陈皮、炒山楂、炒白术、茯苓、炒神曲、炒麦芽、泽泻、甘草等。

可每次服启脾丸1丸,每日服2~3次。

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虚寒而发病。

治疗这个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用健脾益胃的方法。

可选用如下方药:
丁蔻理中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党参、豆蔻、炒白术、干姜、丁香、炙甘草。

可每次用温开水送服,每次6~9克,每日服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