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合集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不妨试试针灸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不妨试试针灸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不妨试试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以反复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IBS分为如下4个亚型: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确定型。

其中腹泻型占比最多,不确定型最少。

据统计,直至2012年,IBS的全球发病率为11.2%,其中中国4.6%-5.6%。

IBS的发病率因性别不同亦存在差异,有部分研究表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在生活环境因素方面,居住环境为城市的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其它地区。

具体症状可为:①大便次数少于每周3次或多于每日3次;②大便性状异常,硬块便、水样便、糊状便;③排便异常, 费力、便急、排便不净感;④粘液便;⑤腹胀。

虽然现代医学界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目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所引起的,可能与遗传、性别、胃肠道炎症、脑肠轴和脑肠肽、肠道动力学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应激、饮食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如经常进食生冷、辛辣食物与IBS呈正相关;焦虑、抑郁为IBS的危险因素。

目前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分别从饮食方面、药物方面以及社会心理方面多个角度进行综合治疗。

现代医学对IBS的治疗药物品种较多,主要有:止泻药、通便剂、调节微生态制剂、解痉镇痛药、肥大细胞稳定剂或肥大细胞产物拮抗剂、5-HT3受体拮抗剂、促动力药、抗抑郁药等等。

因为与IBS发病机制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目前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对所有类型的IBS有良好的效果。

目前来说,肠易激综合征病程漫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西医有时在个别患者治疗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便异常和腹部不适,所以可把它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腹痛”、“泄泻”、“便秘”或“痛泻”等范畴。

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J OURNAL RACT CAL OF P I TRADI ’ 1I oNAL CHI NES M EDI E C姗

实 用中 医药杂志 2 1 0 2年 2月 第 2 8卷 2期( 第 29期 ) 总 2
21 0 2 V试 . 8 No 2 2 .
中药配合 针 灸 治疗 肠 易激 综合 征 临床 观 察
王 颖
( 天津市西青 医院中医科 , 天津 30 8 ) 030 [ 中图分类号] 26 14 4 [ R 4 .7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04— 84 2 1 )2 12 0 10 2 1 (0 2 0 — 0 — 2
[ 摘 要 ] 目的 : 观察 中药 配合 针 灸治疗肠 易激 综合征 的 疗效 。方 法 : 治疗 组 3 用 肠 宁合 剂 配合针 灸治 疗 , 照 7例 对 组 3 例用西药舒 丽启能治疗。结果: 4 治疗 2 8天, 总有效率治疗组 8 .9 对照组 6 . 1 , 9 1%、 47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 结论 : 宁合 剂 配合 针 灸治疗肠 易激综合 征有较 好疗 效。 .5 。 肠 [ 关键词] 肠 易激综合征 ; 中药; 针灸; 对照治疗观察 肠 易激综合 征 (B ) IS 主要 表现 为腹 痛 、 腹胀 、 排便 习惯 症 状评 分标准 : 照上海 中医 药大 学 附属 龙华 医 院等 参 和大便性状异常、 黏液便 , 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其迁延 、 制订 的评分 标准 , 痛 、 胀 、 便频 率 、 便 性状 、 对腹 腹 大 大 排便 反复的特点, 易致 患者有抑 郁和焦 虑倾 向, 生活质 量降 异常 等症状 按 严重 程 度 评 分 。0分 为 无症 状 , 分 为 偶 有 1 低 … 。20 年 1 08 0月 一 0 1 2 , 21 年 月 笔者 用肠 宁 合剂 配 合 症状 或每天 出现 1 2 、 轻微 , ~ 次 但 2分为 每天症状 出现 3 ~ 针 灸治 疗肠易 激综合 征取得 较满意 疗效 , 如下 。 介绍 5次 、 症状 较重但 尚能忍受 , 分 为每天 症状 出现 5 以上 、 3 次 症状 严重难 以忍受 、 响正 常活动 或必须 服药 。 影 1 临床 资料 共 7 例 , 为 门诊 患 者 , 机 分 为 两 组 。治 疗 组 3 1 均 随 7 症状疗 效评定 标准 : 治愈 为症状 积分 为 0 显 效 为 临床 , 症状 积分下 降 23 有效 为 症状 积 分下 降 13 无 效 为 症状 /, /, 例, 1例, 2 男 7 女 0例 ; 年龄 1 6 岁 , 7~ 1 平均 3 . ; 程 2 5岁 病 / 15~ 3 , 均 4 1 . 1年 平 .7年。对 照组 3 4例 , 1 男 6例 , 1 积 分下降 13以下 。 女 8 例; 年龄 2 6 0— 5岁 , 均 3. 平 5 4岁 ; 程 12~l , 均 4 治疗 结果 病 . 4年 平 45 年 。两 组 年 龄 、 别 、 程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 .6 性 病 P 治疗组 临床 治愈 1 , O例 显效 l , 效 l 例 , 3例 有 0 无效 4 0 0 ) 具有 可 比性 。 .5 , 例, 总有效率 8 .9 9 1%。对照组临床治愈 4例 , 显效 5例 , 诊 断标 准 ( 罗马 Ⅱ 准 ) : 过 去 1 标 在 2个月 中 , 多 于 有 效 1 , 有 3例 无效 l , 效 率 6 .1 。两 组 总有 效 率 2例 总有 47% 1 周( 2 连续 或不 连续 ) 发生腹 痛或腹 部不适 , 排便后 疼痛 比较有显 著性差 异 ( 00 ) 并 P< .5 。 及不适 减轻 、 便 频 率 改 变 、 便 软 硬 度 改 变 ( 便 或 稀 5 典型病 例 排 大 硬 便 ) 的两 个条 件 。或排 便 频 率 异常 ( 天超 过 3次 或者 中 每 陆某 , ,6岁 ,0 9年 3月 2 女 3 20 6日初诊 。3年前 , 由于 每周 少于 3次 )或 大 便 外形 异 常 ( 状 便 、 , 块 硬便 、 稀便 、 水 工作紧张、 生活饮食不规律 , 出现腹泻、 腹痛 、 腹胀 , 自购黄 症 样便) 或排便异常( , 大便费力、 便意急迫 、 便后不尽感 ) 或 连素片 服用 5天 , 状稍 减 。半个 月 后 又 因情绪 不 佳症 状 , 再服 黄连素 片 3 无效 。在 某 医 院做 肠镜 检 查未 发 天 排 黏液便 , 腹胀 。辨证 分型 标 准参 考 中 国中西 医 结合 学会 反 复 , 消化 病专业 委员 会 20 04年制 定 的“ 易激 综 合 征 中西 医 现异常 , 肠 服金 双歧片症状缓解。此后反复发作 , 因饮食 每 结合 诊治方 案 ” 。 不规律 、 精神紧张 、 心情不佳、 劳累等诱发, 服黄连素片、 金 排除有器质性病变者, 以及曾用影响胃肠道功能的其 双歧 片有 一定 效 果 , 1 月 来 因工 作 紧 张劳 累 , 泻 加 近 个 腹 他 药物者 。 重 , 行 3~ 日 5次 , 痛 、 腹 腹胀 , 痛减 , 无脓 血 。胸 闷 便后 大便 2 治疗 方法 嗳气 , 易 怒 , 欲不佳 , 心烦 食 夜寐 欠安 , 消 瘦 , 热 。查 神 无 发 治疗 组 : ①肠 宁合 剂 ( 自拟 ) 柴胡 1g 白术 2 g 山药 清合作 , 神倦 怠 , 色淡 黄 , 肤 巩 膜无 黄 染 , : 0, 0, 精 面 皮 浅表 淋 巴 1g炙甘草 6 , 5, g 白芍 1g陈皮 1g 防风 6 , 5, 0, g乌梅 1g干姜 结未及 异常肿 大 , 0, 双侧 瞳孔 等 大等 圆 、 光反 射 灵敏 , 对 心肺 1g黄 芩 1g 0, 0 。腹痛 腹胀甚 者加 木香 、 壳 、 手 、 胡索 , 枳 佛 延 ( , 软 , 下腹轻 压痛 、 跳痛 , 菲氏征 (一)未 一)腹平 左 无反 莫 , 腹泻甚者加茯苓 、 白扁豆 , 便秘者加槟榔 、 郁李仁, 大便黏 触及包块 , 双下肢未见水肿 ,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 , 病理反射 液 多者加 苍术 、 厚朴 。水 煎服 , 次 20 L 1E2次 ,4天 未 引出。舌质 淡苔 薄 白 , 弦 细 。中 医诊 断 为 泄泻 ( 郁 1 0m , t 1 脉 肝 为一疗程。②针刺: 取穴脾俞 、 肝俞、 内关 、 中脘、 天枢 、 足 脾 虚 )西 医诊 断为 肠易激 综合 征 。用肠 宁 合剂 加 减治 疗 。 , 三里 、 阳陵泉、 太冲。患者俯 卧位 , 皮肤常规消毒, 先针脾 柴 胡 1g 白术 2g 山药 1g砂 仁 6 , 0, 0, 5, g 白芍 1g陈 皮 1g 5, 0, 俞、 肝俞 , 直刺 1 , 寸 施捻 转泻 法 1 2 i, ~ mn 然后 出针 。然 后 防风6 , g乌梅 1g干姜 1g黄芩 lg炙甘草 6 , 0, 0, o, g枳壳 1g 0, 0, 5 。随症加减。另用针灸治疗 , 2个疗 取仰卧位, 内关直刺 1 寸左右, 采用捻转提插复式泻法, 施 木香 1g 白扁豆 1g 术 1 i, mn 使针感传 向指端 , 再针 中脘、 天枢、 三里 、 足 阳陵 程后诸症消失 , 随访 3 个月未复发。 泉、 太冲, 用平补平泻法 , 得气后留针 3mn 0 i。每 日2 , 6 讨 论 次 1 4 肠易 激综 合 征 属 中医 “ 痛 ” “ 秘 ” “ 泻 ” “ 腹 、便 、泄 、 腹 天为 一疗程 。 范 损 影 对照组 : 丽 启 能 ( 津 田 边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舒 天 胀 ” 畴。多 因情志失 调或饮 食 不节 、 伤 脾 胃, 响脾 胃 升降和肝 胆疏 泄功 能 , 传 导功 能紊 乱 所致 。肠 宁合 剂 中 肠 10 g每 日 3 口服 , 0m , 次 1 为一疗程 。 4天 白术 、 山药健 脾燥湿 , 白芍 、 甘 草酸 甘化 阴 、 急 止痛 , 炙 缓 柴 两组 均治疗 2个疗程 , 间禁食 生冷及 刺激性 食物 。 期 胡、 陈皮 疏肝 理 气 , 防风 升 清止 泻 , 乌梅 酸 敛 止 泻止 痛 , 干 3 疗效标 准 姜、 黄芩寒温并用 以调和阴阳、 苦辛并进 以顺其升降。针 刺治疗可使阴阳平衡 。内关调神, 肝俞、 太冲疏泻肝气 、 [ 收稿 日期 ]0 1 0 2 2 1 — 9— 6 缓急止 痛 , 脾俞 、 中脘 、 枢健 脾 止泻 , 天 阳陵泉 、 足三 里理 气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WANG J i u - z h o n g
De p a t m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Xi l i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Na n s h a n, Di s t r i c t i n S h e n z h e n C i t y , S h e n z h e n
o f d i a r r h e a — p r e d o mi n a n t p a t t e r n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e . Me t h o d s 6 4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a r r h e a - p r e d o mi n a n t p a t t e r n i r r i — t a b l e b o we l s y n d r o me t r e a t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Ma y 2 01 1 t o Oc t o b e r 2 01 4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t h e y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g r o u p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t r e a t e d wi t h a c u p u n c t u r e , wh i l e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g r o u p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22 -28-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TCM medicine plus acupuncture窦晓飞(陵城区中医院,山东德州,253000)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22-0028-【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选研究对象为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1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8月1日-2017年5月10日,其中观察组实施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理功能(96.31±1.21)分、躯体疼痛(95.58±1.20)分、心理健康(94.82±1.31)分、社会功能(95.82±1.3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研究。

【关键词】中药;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medicine plus acupuncture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ethods: 1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rawing lo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TCM medicine plus acupuncture. The control group took conventional medicine. Results: The scores of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96.31±1.21), physical pain (95.58±1.20), mental health (94.82±1.31) and social function (95.82±1.3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medicine with acupuncture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s effectiv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s worthy of study.【Keywords】TCM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linical efficac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22.011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属于一类功能性肠道疾病,以排便习惯发生改变、腹部疼痛、排便困难、腹部膨隆、排便功能障碍和腹胀等作为临床表现。

肠易激综合征-针灸治疗学

肠易激综合征-针灸治疗学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肠易激综合征——证型: 肝郁气滞
脾胃湿热: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肛门灼热,烦渴欲饮,口干口 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郁气滞: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遇情志不舒时加重,善太息,暧气 频作。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肠道燥热:大便秘结难下,少腹胀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少津, 脉数。
病因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胀” 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常与思虑劳倦、饮食不节等 密切相关。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关系密切, 病久及肾。病机特点为肝脾不调,肠道通降失常。
【辨证要点】
主症
反复或交替出现的腹泻、便秘伴腹胀、 腹痛及大便性状异常。
证型(虚实)
脾虚湿滞:腹痛隐隐,大便时溏时泻,劳 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 倦怠。舌淡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
2.《脾胃论-卷中》:脾胃虚弱,湿痿,汗泄,妨食,三 里、气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
3.《玉龙歌》: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 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4.《针灸大成-卷之八》:腹内疼痛,内关、三里、中脘。
病例导入
李某,男,38岁,农民。
2001年8月7日初诊,患者症见腹胀腹泻,一天4〜6次,稀便混 有黏液、不消化食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2X109/L,大便镜检 无异常改变。患者平素多愁善感,闷闷不乐,近两年感腹部胀痛、 肠鸣泄泻,遇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腹泻日久,遂到省城几家 医院均诊断为“BS”,但治疗效果不佳,故求助于针灸治疗。
【按语】
1.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经济、副作用少的优点, 可明显缓解症状。病情较重者需配合中药或西药治疗。
2.对初诊的患者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排除器 质性病变。

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疗效评价

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疗效评价

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疗效评价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等不适症状。

在传统医学中,针灸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就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进行评价。

一、针灸治疗成为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选择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当中。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这类顽固性胃肠道问题,针灸也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1. 缓解腹部不适感:针灸通过调理身体内部能量流动,可以达到舒缓消化系统不适的效果。

经过正确选择穴位和施针方法后,可以显著减轻患者在腹部区域所感受到的不适。

2. 调节胃肠功能: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系统的运作,缓解便秘或腹泻等不适症状。

3. 改善心理状态:针灸在治疗中还具有平衡和调节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促进身体内各种物质的平衡,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二、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临床上有许多文献报道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这些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实验组(接受针灸)和对照组(未接受针灸)的治疗效果来评估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1. 疼痛缓解:一项对18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经过8周的针灸治疗后,实验组的腹痛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2. 症状缓解: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便秘、腹胀等主要症状,并且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其中一项对226例患者进行的系统评价发现,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相比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

3. 长期效果:一些长期随访调查显示,针灸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愈率和总体有效率较高,并且具有持久效果。

而且,在一些比较中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研究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46期2019Vol.6No.4658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研究赵大勇1,肖红林2(1.绵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四川绵阳 621000;2.四川梓橦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纳入120例为对象,采用单盲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方法+中药+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与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BS患者接受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

【关键词】中药;针灸;肠易激综合征;效果【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6.58.02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肠道功能性疾病之一,常见患者的排便或者排便习惯改变,随即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部不适感、腹胀或者腹部膨隆等状况,部分患者会出现排便功能障碍。

目前,IBS的治疗方法与手段较多,但获得的效果是参差不齐的,加上近年我国中医药学发展飞速,更多的中药处方被证实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显著。

本文旨在对IBS患者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作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纳入120例为对象,纳入患者病情均符合《实用消化病学(第3版)》[1]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入组前3个月接受过其他系统性治疗和认知/精神障碍的患者。

采用单盲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3~68岁、平均(48.69±5.3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1~65岁、平均(48.71±5.26)岁。

中医怎样治疗肠应激综合征

中医怎样治疗肠应激综合征

智汇大家说-252 - Family life guide陈红 (南部县中医医院)文肠应激综合征定义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紊乱的综合症。

患者常常因为长期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却几乎无异常,亦无形态学上改变。

除此之外还有腹泻或者便秘、腹胀或上消化道不适等症状,一般在排便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患者的排便习惯因而产生变化,长期的胃肠道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

IBS 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出消化道应激状态,长期持续或者不持续的腹痛或者腹部不适,且不适感毫无规律性,腹痛位置、程度、范围均无固定模式。

易产生于餐后,排便后可得到缓解。

但因IBS 无器质性改变,属于功能性疾病,所以夜间几乎不发作,此点可多用与其他类型的胃肠道不适相鉴别。

部分患者时有腹泻,时有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以腹泻为主。

大便普通糊状,无潜血,一般腹泻次数每日10次以内。

除外较明显的排便改变的症状,部分患者会有上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如食欲较差,易恶心呕吐。

且IBS 患者较器质性肠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常常还有心悸不安、头痛不适、尿频尿急等肠外症状。

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或者精神的异常表现也需要多加留意,或被视作患者罹患IBS 的病因。

病因与鉴别诊断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临床上提出了一下几种IBS 的病因起源:胃肠动力学异常,患者的胃肠活动出现异常,肠道活动增强或减弱,扩张或痉挛反复发作;消化道高敏感性,以及胃肠道分泌激素改变,患者受刺激后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潜在精神以及心理疾病风险,易造成患者应激状态下的功能性失调,故IBS 在夜间精神压力缓解后几乎不发作,有别于器质性的胃肠道急症;胃肠道感染史,过去曾有过急慢性胃肠道感染后的患者较易出现IBS 症状;肠道内的菌群失调可能成为IBS 发作的起因,IBS 患者体内的菌群和常人相比出现明显的群落分布及数目差异。

IBS 的诊断主要依据在患者近期3个月内,每个月有多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促使患者来院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发表时间:2011-02-22T14:15:01.3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时光宁继强[导读] 根据患者病情中药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脾胃。

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临证加减时光宁继强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 137400)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431-02 肠易激综合症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解释的症候群。

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

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胆囊运动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肠道功能的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大便常规及培养、钡剂灌肠、结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均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发现,病理学检查也无异常,肠易激综合征为良性疾病,虽然不危及正常生命和健康,但患者主观痛苦较大,多数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常易反复发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主病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共7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53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年。

1.2诊断标准1986年我国制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为:
1.2.1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 1.2.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

1.2.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

1.2.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1.2.5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1.2.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2 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中药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脾胃。

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临证加减 2.2针灸治疗
2.2.1艾条温和灸足三里、天枢治疗
2.2.2中脘、气海、大肠俞、关元、三阴交、大肠俞、上巨虚隔姜温针,并随症配穴 2.2.3每日针灸治疗后取理肠敷脐散(白术、白芍、蛇床子、延胡索各2份,黄连、淫羊藿各1份,研粉)填充于神阙穴,以防过敏胶布帖敷每12天为一疗程,间隔3天,进行下一疗程。

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治疗后无复发。

好转:症状消失后,半年内复发。

无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3.2治疗结果
痊愈26例(34%),好转48例(64%),无效1例(2%)。

总有效率为98%。

4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51岁,无职业。

2006年3月14日就诊,主诉:腹胀,两胁肋疼痛,半月余。

病史9年,曾于长春、北京等地就诊,均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口服中药后缓解,但仍反复发作,发病间隔最长为3个月,最短为半月左右,此次发病与上一次发病间隔2个月。

收住院后,每日予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中药一剂,分早晚服。

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天枢20分钟,隔姜温针中脘、气海、大肠俞、关元、三阴交、大肠俞、上巨虚等穴位,临床随证加减。

针灸后取理肠敷脐散(白术、白芍、蛇床子、延胡索各2份,黄连、淫羊藿各1份,研粉)填充于神阙穴,以防过敏胶布帖敷,留至第二日针灸时取出换药。

该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出院,症状消失,随诊3年无复发。

5 讨论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腹痛”、“便秘”与“郁证”范畴。

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主要与肝的疏泄有密切关系,其次与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因病理可以概括为: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本治疗方法,意以中药调其本疏肝解郁,理气导滞,以针、灸及敷脐等治法法醒脾健运,暖胃消滞,针药合用,标本兼顾,从而达到消胀,止痛,导滞,防止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慧敏.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上海针灸杂志,1998,17(3):22-23.
[2]段彩琴,李爱萍.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1,21(4):226.
[3]杨清山,方吉.敷脐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11(6):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