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臭氧氧化分解烯炔专题高中化学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烯烃炔烃第1课时烯烃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烯烃炔烃第1课时烯烃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节烯烃炔烃第1课时烯烃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这是由于乙烯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关于乙烯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备氯乙烷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备乙醇C.乙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制备一溴乙烷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制备1,2-二氯乙烷答案:B解析:工业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备氯乙烷,氯气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故A项错误;乙烯中含有双键,可以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项正确;乙烯中含碳碳双键,可与溴水中的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C项错误;乙烯中含有双键,可以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氯乙烷,不会得到1,2-二氯乙烷,故D项错误。

2.将乙烯分别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褪色且原理相同B.两者都能证明乙烯中有碳碳双键C.两者都可用于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D.两者都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答案:D解析: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被高锰酸钾氧化为CO2,高锰酸钾被还原为无色的Mn2+,因此褪色原理不相同,A项错误;不饱和的烯烃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不能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项错误;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被高锰酸钾氧化为CO2,使乙烷气体中混入了新的杂质,不能达到净化除杂的目的,C项错误;乙烷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不能发生反应,而乙烯可以使两种溶液都褪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项正确。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是因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用如图所示方法可除去乙烷气体中的乙烯气体C.乙烯、SO2均能使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D.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答案:C解析:乙烯分子碳碳双键中的π键不如乙烷中碳碳单键σ键稳定,容易发生断裂,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故A项正确;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反应,可以用溴水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故B项正确;乙烯、SO2均能使溴水褪色,但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褪色原理不相同,故C项错误;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1mol乙烯完全燃烧生成2molCO2和2molH2O,故D项正确。

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烯烃炔烃第3课时炔烃随堂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烯烃炔烃第3课时炔烃随堂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2章 烃 第2节 烯烃 炔烃 第3课时 炔烃1.由乙炔制CHClBr —CH 2Br ,下列方法最可行的是( C )A .先与HBr 加成后再与HCl 加成B .先与H 2完全加成后再与Cl 2、Br 2发生取代反应C .先与HCl 加成后再与Br 2加成D .先与Cl 2加成后再与HBr 加成解析:A 、D 的方法不可能得到产物CHClBr —CH 2Br ;B 的方法可能得到产物CHClBr —CH 2Br ,但生成的是含产物在内的复杂的混合物。

2.某气态烃0.5 mol 能与1 mol HCl 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 2完全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C )A .CH 3C≡CCH 3B .CH 2===CH 2C .CH≡CCH 3D .CH 2===CHCH 3解析:根据题意,该烃与HCl 加成、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5∶1∶3=1∶2∶6,即1 mol 该烃与2 mol HCl 完全加成,则该烃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或1个碳碳三键;最终被氯气取代后的产物中有8个氯原子,即对应的烷烃中有8个氢原子,所以该烃的饱和状态为丙烷,则该烃为丙炔。

3.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请填空:(1)图中,A 管的作用是_调节水面的高度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__;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 2+2H 2O ―→Ca(OH)2+CH≡CH↑ 。

(2)乙炔通入溴的CCl 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__;乙炔发生了_加成__反应。

(3)写出由乙炔制取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CH+HCl ―→CH 2===CHCl ,n CH 2===CHCl ――→催化剂 。

解析:(1)图示装置可通过调节A 管的高度,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A 管提高,右管中水面上升,与电石接触发生反应;将A 管降低,右管中水面下降,水与电石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则制取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 2+2H 2O ―→Ca(OH)2+CH≡CH↑。

(新教材适用)高中化学第二章烃第二节烯烃炔烃第1课时烯烃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适用)高中化学第二章烃第二节烯烃炔烃第1课时烯烃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节烯烃炔烃第1课时烯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下列哪些试剂的洗气瓶( )。

A.溴水,烧碱溶液,浓硫酸B.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C.澄清石灰水,浓硫酸D.浓硫酸,酸性KMnO4溶液答案:A解析: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被除去,烧碱溶液能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

2.下列现象中,不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褪色现象的是( )。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将直馏汽油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答案:B解析:溴在直馏汽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直馏汽油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褪色,褪色的原因是发生了萃取,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3.有关烯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烯烃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采取sp2杂化B.烯烃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分子式是C4H8的烃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D.烯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烯烃分子中,双键碳原子采取的是sp2杂化,其他饱和碳原子采取的是sp3杂化;加成反应是不饱和键的特征反应,但若烯烃中还含有烷基等其他原子团时,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取代反应;分子式为C4H8的烃可以是烯烃,也可以是环烷烃,而环烷烃中并不含碳碳双键;烯烃中的碳碳双键既可以与Br2加成而使溴水褪色,也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答案:C解析: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CH3,由甲烷的空间结构可知,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丙烯分子中含有,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可能为CH3CH2CH2Cl或。

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练习

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练习

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项练习选择题〔16小题,1-8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9-16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64分〕1.臭氧分子的结构与SO2〔极性分子〕相似,可读做二氧化氧.臭氧层中臭氧是氧气吸收了太阳某一波长紫外线形成的,而另一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臭氧时,又会使其分解.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打雷时也能产生臭氧,臭氧分子是直线型分子B.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臭氧分子具有的能量比氧气高C.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能保持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根本稳定D.向大气中排放氮的氧化物和氟氯代烃均能加快臭氧的分解2.以下“反响〞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显色反响B.焰色反响C.颜色反响D.水解反响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Cu、Fe等表示金属晶体的化学式,不可能是分子式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晶体中不一定有阴离子,但一定有阳离子D.表示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如CO2、P等都是分子式4.以下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选项是A.同位素:金刚石、石墨、C60B.非电解质:Cl2、NH3、C2H5OHC.非极性分子:N2、CO2、CCl4D.同系物:OH 、CH3OH、CH2OH5.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响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在Z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出现6.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响,产物为Cr2O72—和Pb2+,那么与1molCr3+反响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1.5mol B.2mol C.2.5mol D.3mol7.以下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常温下,将1 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 mL,测得其pH<5;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 +KCl(l)K(g)+NaCl(l);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A.①②③B.只有②⑥C.③④⑤D.②⑤⑥8.以下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①苯(苯酚):参加NaOH溶液,分液;②乙醇(乙酸):加KOH溶液,分液;③苯(甲苯):加KMnO4/NaOH溶液,蒸馏;④乙烷(乙烯):酸性KMnO4溶液,洗气;⑤乙酸乙酯(乙酸):参加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⑥淀粉溶液(葡萄糖):渗析;⑦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参加CCl4,分液,取出有机层再别离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④⑤⑥⑦9.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常温常压下,8.8g 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6 N AB.Cu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响产生4.48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6 N AC.标准状况下,3.36L丁烷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为0.6N AD.在1L0.2mol/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为0.6 N A 10.25℃、101kPa条件下:4Al(s)+3O2(g) = 2Al2O3(s);△H = -2834.9kJ·mol-14Al(s)+2O3(g) = 2Al2O3(s);△H = -3119.1kJ·mol-1;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B.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响C.等质量的O2比O2能量低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响11.丁香油酚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以下关于它的性质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既可燃烧,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可跟NaHCO3溶液反响放出CO2气体C.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响D.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响12.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与醋酸反响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a2++CO2↑+H2OB.向过氧化钠固体中滴加水:Na2O2+H2O =2Na++2OH-+O2↑C.硫酸亚铁溶于稀硝酸:3Fe2++NO3—+4H+=3Fe3++NO↑+2H2OD.物质的量比为4∶3的NaHSO4和Ba(OH)2两溶液混合:4H++3SO42-+3Ba2++4OH-=3BaSO4↓+4H2O 13.用体积相同、pH均为12的NaOH溶液和氨水,分别中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响时,NaOH溶液和氨水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那么以下关系式正确的选项是A.V1>V2B.V1<V2C.V1=V2D.无法判断14.将1molH2(g)和2molI2(g)置于某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响:H2(g)+I2(g) 2HI(g);△H<0,并到达平衡,HI的体积分数ω(HI)随时间(t)变化如图(Ⅱ)所示.假设改变反响条件,ω(HI)的变化如图(Ⅰ)所示,那么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恒温恒容条件下,参加适当催化剂B.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C.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响容器体积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响容器体积15.当向蓝色的CuSO4溶液中逐滴参加氨水时,观察到首先生成蓝色沉淀,而后沉淀又逐渐溶解成为深蓝色的溶液,向深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又生成了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参加稀硫酸中,又生成了红色粉末状固体和SO2气体,同时溶液呈蓝色(Cu2O在酸性环境中不能稳定存在).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推测,以下描述正确的有A.Cu2+和Ag+相似,能与NH3结合生成铜氨络离子B.白色沉淀为+2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溶于稀H2SO4发生复分解反响C.白色沉淀为+1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只发生了氧化反响D.反响过程中消耗的SO2与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相等16.某新型二次锂离子电池结构如右图,电池内部是固体电解质,充电、放电时允许Li+在其间通过〔图中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迁移方向〕.充电、放电时总反响可表示为:LiCoO2+6C Li1-x CoO2+Li x C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流方向B.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响:Li x C6-x e-=6C+x Li+C.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响:LiCoO2-x e-=Li1-x CoO2+x Li+D.外电路有0.1mole-通过,发生迁移的Li+的质量为0.7gH OOCH3CH2CH CH2-Li+↓电极(C)电极(LiCoO2)固体电解质外电路↓↓ⅡⅠω(HI)。

高中化学第4章 热点强化7 臭氧和过氧化氢---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中化学第4章 热点强化7 臭氧和过氧化氢---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热点强化7 臭氧和过氧化氢1.臭氧(1)组成:臭氧的分子式为O 3,与 O 2互为同素异形体。

(2)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大,比氧气易溶于水。

吸入少量臭氧对人体无害,吸入过量臭氧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3)化学性质不稳定性O 3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 3===3O 2,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 2可以转化为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O 2=====放电2O 3强氧化性O 3容易使淀粉-KI 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I +O 3+H 2O===I 2+2KOH +O 2 漂白性O 3因其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4)用途①可用作脱色剂和消毒剂;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2.过氧化氢(1)结构电子式:,结构式:H —O —O —H 。

(2)化学性质 不稳定性加热、光照或加催化剂都能加快其分解:2H 2O 2=====MnO 22H 2O +O 2↑,因此H 2O 2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弱酸性 相当于二元弱酸:H 2O 2H ++HO -2,HO -2H ++O 2-2 强氧化性 ①工业上用10%的H 2O 2作为漂白剂,医疗上用3%的H 2O 2作为消毒杀菌剂; ②氧化Fe 2+、SO 2-3等还原性物质: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H 2O 2+Na 2SO 3===Na 2SO 4+H 2O ;③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H 2O 2+2I -+2H +===I 2+2H 2O弱还原性 H 2O 2中-1价的氧遇强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转化成0价氧而被氧化,如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2KMnO 4+5H 2O 2+3H 2SO 4===K 2SO 4+2MnSO 4+5O 2↑+8H 2O提醒 ①除MnO 2外,Fe 3+、Mn 2+、Cu 2+、Cr 3+等也能催化H 2O 2的分解;H 2O 2在碱性环境中的分解远比在酸性环境中快。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烯烃炔烃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烯烃炔烃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第二节A级·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 )A.通入足量溴水中B.与足量的液溴反应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D.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2.(2023·无锡高二检测)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在“抗疫”中N95口罩成为“明星”,丙烯(CH3CH===CH2)是制造N95口罩的原料。

丙烯与乙烯的性质相似,下列有关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丙烯和乙烯互为同系物B.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聚丙烯,聚丙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丙烯分子中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D.丙烯与氢气的加成产物是饱和烃解析:丙烯和乙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A正确;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丙烯,聚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正确;乙烯为平面形结构,键角约为120°,所以丙烯中只有2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C错误;丙烯与氢气的加成产物丙烷是饱和烃,D正确。

3.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简式为HC≡C—C≡C—C≡C—C≡C—C≡N。

下列对该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B )A.属于不饱和烃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所有原子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解析:该物质含有除碳、氢以外的元素,因此不是烃,A错误;该物质中含有碳碳三键,因此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正确;三键为直线形结构且都有原子直接相连,因此所有原子共线,C错误;该物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因此不是加聚反应的产物,D错误。

4.区别CH4、CH2===CH2、CH≡CH的最简易方法是( C )A.分别通入溴水B.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分别在空气中点燃D .分别通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解析: CH 2===CH 2和CH≡CH 都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三种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均无现象。

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烯烃炔烃第2课时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随堂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4春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烯烃炔烃第2课时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随堂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2课时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1.下列化合物分别经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A )A.B.C.D.解析:B、C、D中物质催化加氢后都得到2-甲基戊烷,只有A中物质催化加氢后得到3-甲基戊烷,故选A。

2.有人认为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然后Br+首先与CH2===CH2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

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Br2在盛有NaCl和NaF的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B ) A.BrCH2CH2Br B.ClCH2CH2ClC.BrCH2CH2F D.BrCH2CH2Cl解析:CH2===CH2先与Br+生成的产物易结合溶液中的阴离子,B项中无溴原子。

3.某烃的分子式为C11H20,1 mol该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吸收2 mol H2;用热的酸性KMnO4溶液氧化,得到丁酮()、丙酮()和琥珀酸(HOOC—CH2—CH2—COOH)三者的混合物,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 )A.B.C.D.解析:1 mol该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吸收2 mol H2,说明1 mol烃分子中含有2 mol碳碳双键或1 mol碳碳三键,又知1 mol该烃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后出现了2 mol和2 mol —COOH ,说明此氧化过程中有2 mol 双键断裂,结合产物的结构简式可知选A 。

4.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下列途径制备:请回答下列问题:(1)环戊二烯_能__(填“能”或“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金刚烷的分子式为_C 10H 16__,其一氯代物有_2__种。

(3)已知烯烃能发生如下反应:――→O 3――→H 2O/Zn RCHO +R′CHO则发生该反应后的产物为_OHCCHO__、_OHCCH 2CHO__。

解析:(1)环戊二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2章第2节 炔烃练习下学期(原卷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2章第2节 炔烃练习下学期(原卷版)

第二章烃第二节烯烃炔烃2.2.2 炔烃一、填空题1.下列关于乙烷、乙烯、乙炔的说法正确的是它们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乙烷是饱和烃,乙烯、乙炔是不饱和烃乙烯、乙炔能使溴水褪色,乙烷不能使溴水褪色它们都能燃烧,乙炔燃烧火焰最明亮,有浓烟它们都能使酸性溶液褪色A. B. C. D.2.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3.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 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 d的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均只有一种4.有7种物质:甲烷;苯;聚乙烯;环己烯;丁炔;环己烷;邻二甲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A. B. C. D.5.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A. B.C. D.6.有机物m、n、p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n不存在同分异构体,p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B. m、n、p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m、n、p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D. 等质量的m、n、p,完全燃烧耗氧量不相等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A B C D配制一定浓度收集气体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混合浓硫酸和乙醇的溶液A. AB. BC. CD. D8.以物质a为原料,制备物质金刚烷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关于以上有机物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质a最多有10个原子共平面B. 物质d的二氯代物有6种C. 物质c与物质d互为同分异构体D. 物质b的分子式为9.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中有3种杂化轨道类型的碳原子B. 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数目最多为14C. 分子中的苯环由单双键交替组成D. 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两种产物10.图为实验室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逐滴加入饱和食盐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B. 用溴水验证乙炔的性质,不需要除杂C. 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还原性D. 将纯净的乙炔点燃,有浓烈的黑烟,说明乙炔不饱和程度高11.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均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B. 二氯代物有两种C. 互为同分异构体D. 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12.下列物质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氢气加成不能得到甲基戊烷的是A. B.C. D.13.下列关于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直线上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个碳原子一定都在同一平面上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A. B. C. D.二、填空题14.下表是A、B、C、D四种常见有机物的相关信息.可用于果实催熟比例模型为由C、H 两种元素组成球棍模型为生活中常见的液态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有机物A相同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 反应相对分子质量比有机物C 大14能由有机物C 氧化生成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_____.下列有关有机物A、B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B均可使酸性溶液褪色、B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B分子均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写出有机物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C与有机物D反应能生成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E,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某次实验中,以为原料,制得,则D的转化率为_____.15.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的一氯取代物同分异构有_______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臭氧氧化分解烯炔专题高中
化学
臭氧氧化分解烯炔专题
烯烃、炔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能够得到醛或酮或酸,例如:
CH3CH2CH=C(CH3)2
CH3CH2CH=O+O=C(CH3)2
CH3COOH+HOOC-CH2COOH+HCOOH
由上述反应可看出如下规律:
①烯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能够得到醛或酮,即烯烃双键
从中间断开,一端连接一个氧原子,原双键上有氢的一端形成醛,无氢的一端形成酮。

变化如下式:
②炔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能够得到酸;
③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或三键,产物中会有含两个官能团的产物。

解题思路和技巧:
依据上述反应规律,采纳逆向思维法,立即产物中双键上的氧原子去掉,剩余的两两相连,就可组成双键或三键,进而可确定烯烃、炔烃的结构。

那个地点要注意的是:由三个产物推出的一种烯烃或炔烃可能有两种形式;含双官能团产物可能来自链状烃,也可能来自环烃。

【专项训练】
1、某烃分子式为C10H10,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能够发生反应:
①O3
②Zn/H2O
C10H10CH3COOH+3HOOC-CHO+ CH3CHO
试回答:
〔1〕C10H10分子中含个双键,个三键。

〔2〕C10H10的结构简式:。

2、一种链状单烯烃A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能够得到B和C,化合物B含碳69.8%、
含氢11.6%,B无银镜反应,催化加氢生成D,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得到能使溴水褪色且只有一种结构的物质E。

反应图示如下:
回答以下咨询题:
〔1〕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D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C→F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2〕D+F→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A的结构简式为。

〔4〕化合物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只得到一种产物,符合此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3、某有机物X的经催化加氢后得到分子式为C9H18的饱和化合物,X可发生如下变化:
X〔C9H14〕CH3COCHO+CH3CH2CH〔CH3〕CHO
那么有机物X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1〕;
〔2〕。

4、〔1〕amol某烃C n H2n-2〔该分子中无-C≡C-和>C=C=C<结构〕,发生臭氧分解后,测得有机产物中含有mol羰基〔>C=O〕,那么a和b的代数关系是或。

〔2〕写出由环己醇〔〕合成己二醛〔OHCCH
2CH
2
CH
2
CH
2
CHO〕的各步反应方
程式。

〔3〕某烃分子式为C10H16,A经臭氧分解可得到等物质的量的两种产物,其结构分不为
HCHOH和,A经催化加氢后得到产物B,B的分子式
为C10H20,分析数据讲明,分子B内含有六元碳环。

请写出 A和B的结构简式〔不必注明名称〕。

A
是;B是。

5.由此题所给①、②两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咨询题:
①有机分子中的烯键可发生臭氧分解反应。

例如:
R—CH CH—CH2OH R—CH O+O CH—CH2OH
②在碱存在下RCO—Cl+R′OH →RCOOR′+HCl
③碳碳双键的碳原子上直截了当连接羟基时不稳固,会转化为其它稳固结构。

从松树
中分离得到的松析醇,其分子式为C10H12O3,它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以下图为松柏醇的部分性质
试回答:
〔1〕写出A和D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A:D:。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反应②
〔3〕松柏醇的一溴代物有种同分异构体
〔4〕完成以下方程式:
松柏醇→B:。

松柏醇→C:。

6.〔14分〕一定条件下,烯烃可发生以下反应:
现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是蜂王浆中的有效成分,分子工为C10H18O3,具有酸性。

B 能被NaOH溶液中和。

C中没有支链,也不含—CH3。

G是六元环状化合物,分子式为C4H4O4
请回答:
〔1〕B 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2〕E 与足量的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3〕D 与F 反应生成G 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子中有2个羧基、且能使Br 2的CCl 4溶液褪色的G 的同分异构体有 〔写结构式〕
〔4〕A 的结构简式为 ;A 的加聚产
物是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为 。

参考答案:1、〔1〕2,2
〔2〕CH 3-C ≡C-CH=CH-C ≡C-CH=CH-CH 3
2、〔10分〕〔1〕86,羟基,1分×2
CH 3CH 2CHO+2Ag(NH 3)2OH CH 3CH 2COONH 4+H 2O+2Ag+3NH 3, 2分
氧化反应 1分
〔2〕CH 3CH 2COOH+(C 2H 5)2CHOH CH 3CH 2COOCH(C 2H 5)2+H 2O 2分 〔3〕(CH 3CH 2)C=CHCH 2CH 3 2分
〔4〕3 1分
3、〔1〕 〔2〕
4、〔1〕a=2b或a=4b 〔2〕略
〔3〕A 是 B 是 5.〔1〕A :
〔2〕加成 取代 〔3〕7
〔4〕
6.〔1〕〔2〕羧基、醛基
〔2〕〔2分〕
△ 浓硫酸 △ CHO+4Cu(OH)2 CHO △
COOH + 2Cu 2O ↓+4H 2O COOH
〔3〕〔2分〕
〔各2分〕
CH COOH;
〔4〕〔各2分〕HOCH2—(CH2)6—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