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草原退化及其防治(2020)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L i n y e y u a n y i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李得鹏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更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风沙,防止土壤沙漠化,荒漠化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草地过量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草原退化原因1、超载放牧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
动物在草场当中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
但在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背景下,放牧动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草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超载放牧背景之下,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长发育受到长时间的抑制,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蝗虫鼠害危害蝗虫鼠害危害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常见因素,蝗虫鼠害的种类较多,危害面积较广,危害程度严重。
老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夺优质牧草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能够挖掘洞穴,啃食牧草的根部,造成牧草根部受到破坏,牧草死亡使得草场的覆盖度显著下降,严重的会造成寸草不生,土壤裸露,土壤沙漠化,荒漠化,使得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和利用价值。
草原蝗虫繁殖周期较短,每次能够产生大量的蝗虫幼虫,蝗虫主要以啃食牧草叶子为主,危害严重时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盲目开荒开采盲目开采是人为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农牧民群众将平整,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的草原开荒用于发展农业种植产业。
不合理的开荒破土,严重破坏到草原生物多样性,使得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
再加上开垦的草原多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管理,草原一旦被开垦,土壤当中的有机质被很快的吸收或者分解,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风吹农田无法被植被覆盖,风蚀严重,表层细碎的土壤很容易被大风吹散,从而造成土壤沙漠化。
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及其成因与防治

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及其成因与防治作者:王丽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0期王丽娟内蒙古中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历史上曾是“紫菊花开香满衣,地椒生处乳羊肥”的繁荣景象。
然而,美丽大草原的南端却分布着我国十大沙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人类过渡垦荒和掠夺式开发等不合理利用,致使昔日水草丰美的草原植被急剧退化,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
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京津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成为重大的生态问题。
因此,2001年5月朱镕基总理就生态问题,特地来锡林郭勒盟视察,即时提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口号。
为了实现朱总理的嘱托,全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再造锡林郭勒秀美草原,盟委、行署积极采取防沙止漠应对措施。
经过近20年的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沙化退化呈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态势。
相比20年前,植被覆盖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平均覆盖度提高到46.78%,草群结构也趋于优化,草地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平均亩产干草量60公斤,较20年前提高了50%左右。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正蓝旗、多伦县等地呈现出绿草丛生,野花绽放的花园景象,昔日沙地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巨变。
一、二十世纪70—80年代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锡林郭勒盟是浑善达克沙地的主要分布地,浑善达克,蒙古语意为“黄色野马”。
2000年之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沙地生态急剧恶化,沙地面积2.38万公顷,全盟有沙化、荒漠化草原面积361.2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40.3万公顷,半固定沙地约133.3万公顷。
多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草原植被脆弱,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由1984年的35.5%降低到27.2%,牧草平均高度由40.9cm降低到21.24cm,退化、沙化草场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由原来的48.6%扩展到64%,全盟浮尘、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由50年前的每年6天增加到20多天,局部地区形成沙进人退的状况。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解析】5选A,6选C,7选A。第5题,对比同一地区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和可利用 天然草地面积,可判断出内蒙古自治区单位面积天然草地载畜量自东向西降低。 第6题,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降水逐渐减少,使得天然 草地的生产能力下降,天然草场的载畜量降低。第7题,题目反映的问题是过度放 牧,草场资源退化。
牧和践踏而出现裸露的地面。第2题,在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人们采取掘井
方式而导致出现草地退化现象。
(2020·鹤岗高二检测)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 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 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 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草地且可行的是 ( ) A.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B.增加牲畜数量 C.加大游牧范围 D.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 【解析】选A。增加牲畜数量会使草地破坏严重;加大游牧范围会加大草地破坏 范围;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地的盐碱化。
4.据研究,5 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
【典例通关】 【典例1】阅读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藏,这个超过68%的面积都是天然草地的地方,由于全球变暖、过度 放牧、人口增加和人类活动频繁等,不得不面临草地退化的状况。 材料二 青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1988—2005年,藏 西北高寒牧区草地退化了39.64%。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以3%~5%的速度扩大。其 中轻度退化面积最多,占退化总面积的65.96%,其次是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分 别占退化总面积的25.2%和8.84%。
【解析】第(1)题,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草原退化的治理

草地退化的治理我国有60亿亩不同类型的草地,其中90%以上处于不同程度退化之中。
草地退化已是影响我国草地生态功能发挥,生产力提高的重要限制因素。
什么是草地退化?科学家们认为,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它既包括“草”的退化,也包括“地”的退化。
它不仅反映在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上,也反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生物组成上,因而草地退化是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超载放牧不可取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牧,即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又叫草原超载。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单位面积的草场,只能供应一定数量牲畜的活动,如果无限制过分频繁地放牧,牲畜的过度啃食,使牧草来不及生长,来不及积累有机质,势必使草丛变得越来越矮,产量越来越低。
不仅如此,那些优良的牧草,即牲畜爱采食的牧草受害最重,影响最大,而那些有毒的或者牲畜不喜采食的植物就得以保存下来。
这就是为什么退化的草地一方面表现为植物小型化,生物量低的特点,另一方面表现有毒植物相对增多的特点,在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严重的草原上,狼毒大量保存下来,就是这个道理。
过牧不仅对牧草会产生上述影响,而且长期的大量的过度的牲畜践踏,也会使土壤变得紧实,导致透气透水能力降低,土壤性状恶化。
春季羊群啃食过牧严重夏季羊群啃食过牧严重草原开垦几时休?草地为什么会退化呢?分析起来,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即温暖化与干旱化,这是整个地球表面共同的变化,人类不能够左右,只能认识这一规律,利用这一规律。
而人为原因,特别是近几十年,人为的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加剧了我国天然草原退化的过程。
在这些长期的活动中,开垦种粮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口号下,我国天然草原有几次大的开垦种粮的高潮。
一些好的草地,土壤与植被条件优越的草地被当作荒地开垦,种粮食作物。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草原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草原植被退化现象。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草原退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及其所承载的众多生物物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防治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制定防治措施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针对草原退化的一些重要措施。
1. 合理放牧管理合理的放牧管理是防治草原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牧草资源的利用,可以减少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植被损失。
采取适当的放牧密度、轮牧制度和放牧时间,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土保持工程草原退化通常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因此,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退化的关键步骤。
这些工程包括建设沟渠系统、植被覆盖措施、林带修复等。
通过建设防护林带和固沙带,可以降低风蚀和水蚀的发生频率,保护草原植被和土壤质量。
3. 植物物种恢复与保护草原退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恢复和保护草原植物物种对于防治退化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种子收集、培育和引种等措施,可以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同时,加强对草原珍稀植物的保护,禁止采挖和非法捕捞等行为,有助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估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必须对草原退化的程度和扩展速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草原退化监测网和定期进行遥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退化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开展科学调查研究,了解草原退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5.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草原退化通常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有关。
因此,在草原退化防治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水源区的水文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有助于防止退化的加剧。
草原退化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综合治理。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草地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恶化等现象。
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地的植被丧失平衡,影响草地的更新和生长。
过度利用草地,如频繁的割草和采草,也会破坏草地的生态稳定性。
2. 土壤侵蚀对草地的退化起到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它会剥夺土壤肥力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往往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砍伐和地表覆盖变化等因素有关。
3. 入侵物种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如忍冬、一年生杂草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快速繁殖能力,会占据草地的生境并抑制原生植物的生长。
4. 气候变化也对草地退化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水分布不均,这对草地的生长和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灾害会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1. 合理管理放牧和利用草地资源。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放牧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
采用轮牧和休牧,以促进草地恢复生长。
2.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立梯田、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带等,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保持土壤肥力。
3. 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如人工清除入侵植物、喷洒除草剂、引入天敌控制等,以减少入侵物种的对草地的影响。
4.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防治。
通过建立降水收集、水资源管理和洪水排涝设施等,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开展合理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适应。
综上所述,草地退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地退化原因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区域认知)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生态退化:(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2.生态退化的危害: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二、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判一判]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2.理解草场的特点和退化的缘由、过程及危害。
3.理解草场资源的价值和疼惜草地的措施、方法,并树立疼惜草地资源的意识。
一、草地退化1.载畜量:确定面积牧场所能①容纳牲畜的头数,一般以②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的缘由:由于③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很多牧场严峻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3.草地退化的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④削减,⑤草质变劣,杂草、毒草增多。
4.草地退化的危害:载畜量⑥削减,草地生态环境⑦退化,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地区差异(1)⑧欧洲:状况较好。
(2)北美:经受了开发、滥用、⑨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渐渐好转。
(3)澳大利亚:曾经⑩过度放牧,近年来有所好转。
(4)非洲、南美洲及亚洲:由于牧场超载,草场⑪退化和⑫沙化严峻。
(5)中国:由于⑬牧场超载及鼠害和虫害,牧场退化和沙化严峻。
思维活动1.为什么欧洲牧场的载畜量较大?答案自然缘由:降水季节支配较均匀,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宽敞的平原。
人为缘由: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再加上的细致的管理,因此,欧洲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
二、疼惜草地1.草场退化的本质:⑭社会经济问题。
2.疼惜措施:把握⑮人口增长,改善⑯经济结构,加速经济进展。
3.中国实行的具体措施:有些地区实行⑰禁牧、轮牧,改游牧方式为⑱舍饲、半舍饲方式,建设“⑲草库伦”等。
思维活动2.为什么说草场退化的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答案草场退化问题主要是由人口压力过大、经济进展落后,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超载放牧、盲目开垦引起的。
因此,草场退化的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解决此问题只能靠把握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持续进展。
探究点草地退化的缘由、危害及疼惜探究活动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国下列草场中载畜量最大的是( A )
A.呼伦贝尔草原 B.塔里木盆地 C.天山牧场 D.青藏高原 解析:我国的草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 草场中载畜量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最主要 的是受降水量的制约。我国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东南多 西北少,呼伦贝尔草原位于这四个地区的最东部,降水 量相对较多,所以载畜量最大。 答案:A
说出:草地种类 各种草地主要分布区及成因
说出:草地种类 各种草地主要分布区及成因
(1)草地的分类
有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和草山、草坡、草滩 四种类型,前三种属于地带性草原,后一种属于非地带 性草地。
(2)分布:
热带草原:非、南美、澳
温带草原:亚、欧、南美、北美、澳→欧亚草原区和北 美草原区
寒带草原:北美、北美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大陆内部或山间盆地,ຫໍສະໝຸດ 地处青藏高原,降水较少
海拔高,气温
低
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管理细致
(1)图中A地区草场的利用情况 较好 ,其原因是
,草场载畜
量高 。
(2)图中B地区的草场种类是热带草原 ,该草场的形成原因是
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年降水量较 ,该少草场利用情况 较差 ,其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的是D( )
A.牧区的生产方式落后 B.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 C.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 D.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析:我国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不属于草地资源开发 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主要是人类砍伐森 林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引起的。 答案:D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
高于西部。据此完成第4~5题。
4.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原因主要
有( B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A )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多打机井,供应更多的牲畜饮水
解析:第7题,内蒙古草原载畜量东西部差异主要是由 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东部距海洋近,夏季风影响深 刻,降水量大,荒漠化程度低。第8题,合理利用草场 的方针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和轮牧及轮流打草制度, 而不应减少人工草场比重。在内蒙古地区大力发展 种植业会破坏草场资源,从而引起土地的荒漠化。 多打机井,在水井周围就会因牲畜过度利用和践踏 而出现荒漠化圈,很多荒漠化圈连接成片,最终将导 致整个牧场的毁灭。 答案:4.B 5.A
(2)草原:一般指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不受地下水
或地表水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
(3)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
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 已被人们开发利用的草地。
(4)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
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一、世界草地的分布
第二节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一、草原退化
1、概念区分: 草地 草原
草场 草坪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 (2)解决的关键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2、草原特点: 3、载畜量: 4、牧场退化的影响: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6、中国牧场:
1.西欧牧场载畜量较高的自然原因是(C )
人为原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 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乳肉禽蛋的动物性食品, 加上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做保障,因此有世界 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
六、中国牧场现状:
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中国草地退化原因
A.过渡开垦 B.过渡放牧 C.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 D.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
(3)图中C地区的草场种类是 温带草原 ,其形成原因是 。
(4)图中D地区的草场种类是 高山草甸 ,其形成原因是 。
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再见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泌阳二高地理组 2020.04
学习目标: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地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 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一、草地退化 1、草地相关概念
(1)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 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 都被包括在其中。
概念:
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 纳(承载)牲畜的头数, 一般以羊为标准,称 为羊单位。
思考:
过量放牧会带来什 么后果?
四、牧场退化:
如果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场,如 果超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以至于破坏。 (1)原因 ①人口增长 ②超载过牧 ③滥垦滥挖、滥采 ④鼠害和虫害
⑤气候异常
(2)表现
A.降水较少,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B.温带草场面积十分广阔 C.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西欧牧场载畜量高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自然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 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人为原因: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 量大;发达的科研作保障;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可见A、 D两项明显错误。载畜量高低与单位面积草场的产草 量有关,与面积大小无关。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
草山、草坡、草滩:除南美洲外各洲均有热带草原
二、草地的特点:
(1)分布:
降水少的地带
(2)价值:
①资源价值:为畜牧业提供饲料来源,是畜牧业 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生态价值:对保护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它有较 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覆盖在地面上,可增加 地面粗糙程度,减轻对地面作用于土壤的风力。
三、载畜量:
E.气候异常等
七、保护草地
(1)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解决的关键: 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 加速经济发展
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 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4)建立饲草料基地 (5)建设“草库伦”等
在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天然植被以草地和 灌木为主,是食草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放牧 家畜的牧场。食草动物把人类不能消化的植物纤 维转化为宝贵的蛋白质——肉类和奶品。奶肉食 品以及羊毛、牲畜的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 额的10%以上,是许多国家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 。草地和森林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引 起草场退化 (3)危害
①草地面积减少,退化速度加剧,引起土地消化和盐渍化 ②草地生产能力下降显著 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生物多样性惨遭破坏
五、地区性不平衡 较好的有欧洲,改善的有北美洲,澳大利亚,恶化的
有非洲,亚洲、南美洲、中国
欧洲载畜量高的原因:
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 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