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黑鲷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

合集下载

黑鲷育苗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黑鲷育苗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黑鲷育苗技术-畜牧渔业论文黑鲷育苗技术栾凯(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天津 300457)摘要:研究了黑鲷苗种培育的适宜环境、饵料选择、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一套繁育流程。

在300 m3育苗水体中,最终培育出3 cm黑鲪鱼苗53.9万尾,成活率30.7%。

关键词:黑鲷;苗种培育;饵料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俗称黑加吉,属鲈形目、鲷科、鲷属。

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及我国沿海。

黑鲷为暖温性浅海底层鱼类。

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

黑鲷喜栖息在沙泥底或多岩礁的海区,主要栖息水深约50 m的沿岸春、夏栖息岸边,秋冬水温降低则移栖较深水处,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

黑鲷生长温度最低为4 ℃,最高为35.5 ℃,适温范围为12~28 ℃,黑鲷是一种对盐度变化适应能力很强的鱼类。

将蓄养在海水中的黑鲷逐渐淡化移至淡水中或向淡水中逐步添加海水,直至恢复为海水,均可继续生活。

黑鲷食谱十分广泛,以软体动物蛤类、小鱼虾类为主食,也大量吞食沙蚕、小蟹等底栖动物,在养殖条件下则大量吞食兰蛤和小型虾虎鱼类,同时也侵吞个体较小或正在蜕壳的对虾。

人工投饵一般为杂鱼虾、贝类及部分商品饵料。

正是由于黑鲷所具有的广盐、广温、杂食性、生长快等特点,一直被作为良好的海水养殖对象。

我市正处于海水养殖转型阶段,黑鲷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的开发,将为我市海水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提供很好的技术储备。

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力度的加大,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由于黑鲷具有较强的趋礁性,成为良好的生态修复增殖品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黑鲷的放流回捕率达到8%,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市在资源增殖的过程中,在增殖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资源的同时,对海洋牧场建设区域,也应加大黑鲷等处于生态顶层鱼类的放流力度,更好地丰富生物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黑鲷的生活习性

黑鲷的生活习性

黑鲷的生活习性:黑鲷喜在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生活。

黑鲷为广温、广盐性鱼类,生存盐度为4.09‰-35.0‰,生长适应盐度10.0‰-30.0‰。

耐低温能力较真鲷强,生存温度为4.3℃-34. 0℃,致死低温度为3.5℃,摄食水温6℃,生长适宜温度为17.0-25.0℃。

黑鲷为肉食性鱼类,成鱼以贝类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

在自然海区一般一龄鱼尾叉长15c m,2龄21cm,3龄26cm,4龄30cm,5龄33cm,7龄37cm,9龄达40cm左右,最大个体长45cm,一般4龄之前生长速度较快。

繁殖习性:黑鲷的性成熟过程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

体长10cm的幼鱼全部是雄性;体长15-25cm 的个体为典型的雌雄同体的两性阶段;体长25-30cm时性分化结束,大部分个体转化为雌鱼。

从年龄上看,2龄鱼大部分是雌雄同体,3龄鱼50%以上性分离为雄鱼,4龄鱼多数为雌性。

具有生殖能力的最小型雄鱼体长17cm,体重145g,雌鱼体长19.4cm,体重236g。

黑鲷的产卵水温为14.5-24℃范围内,因各地区水温不同,繁殖期也有一定的差异,山东沿海为5月上旬-5月下旬,江浙沿海为4月下旬-5月上旬。

黑鲷是属于多次成熟产卵类型。

卵子圆形,浮性,卵径为0.87-1.21mm,油球径为0.20-0.23mm。

根据黑鲷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7.0-25. 0℃,这一特性。

资料查得中国沿海各海域表层水温供参考;中国近海水温年变化以8~9月最高,1~3月最低。

最高值出现以表层最早,表层以下最高值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推迟,底层最晚。

表、底层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可相差1~4个月。

与最高水温出现的时间不同,最低水温出现的时间从表到底基本上是同时的,相差仅1个月左右。

这是因冬季对流混合向下传递热量较快的缘故。

1、渤海表层水温以8月最高,约28℃;1~2月水温最低,约-1~2℃。

3~6月增温最快,增温率平均每月4~5℃;10~12月降温最快,降温率平均每月5~6℃。

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

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

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摘要】黑鲷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黑鲷的生长发育特点、对营养的需求、饲料研究现状、饲料营养成分研究以及饲料添加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研究表明,黑鲷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

未来,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黑鲷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养殖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黑鲷、营养需求、饲料研究、生长发育特点、营养成分、添加剂、未来展望1. 引言1.1 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概述黑鲷的生长发育特点、营养需求和饲料研究现状是了解和掌握黑鲷养殖的关键。

本文将就黑鲷的生长发育特点、对营养的需求、饲料研究现状、饲料营养成分研究以及饲料添加剂研究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全面而系统地分析黑鲷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为黑鲷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黑鲷生长发育的规律和需求,为实现黑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对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的未来展望也将在本文的结尾进行展望和探讨。

2. 正文2.1 黑鲷的生长发育特点黑鲷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其生长发育特点对于养殖管理至关重要。

黑鲷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一般在适宜的养殖条件下,黑鲷的生长速度可以达到每天1-2厘米。

黑鲷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幼鱼期对于水质和饲料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提供适宜的饲料来促进生长发育;而成鱼期则更注重养殖密度和运动空间,避免出现拥挤现象影响生长。

黑鲷在繁殖季节会表现出较强的求偶行为,需要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和激素调控来促进繁殖成功。

了解黑鲷的生长发育特点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管理和控制饲料配比至关重要,可以更好地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2.2 黑鲷对营养的需求在养殖黑鲷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配置适宜的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的还能提高黑鲷的生长速度、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养殖成本和环境污染。

黑鲷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鲷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鲷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黑鲷是一种深受市场欢迎的高品质鱼类,其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本文介绍了黑鲷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从水质管理、饲料选择、疾病防控等方面为黑鲷养殖提供科学指导,旨在帮助养殖户提高生产效益和养殖成功率。

正文:一、水质管理1. 水质选择:黑鲷适应性较强,但对水质要求严格,水温适宜在18-25°C之间,PH值应维持在7-8之间,水质清澈、富氧是保证鲷鱼健康生长的前提条件。

2.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

如水质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水体,保持水质稳定。

3. 换水:及时换水,保持水质更新鲜,通常应每隔3-4天进行一次30-40%的水质更换。

二、饲料选择1. 饲料种类:黑鲷生长快,营养需求高,应选择高蛋白、高能量的合理配方饲料。

饵料可以选择颗粒状或粉状,根据鱼的大小进行选择。

2. 饲料投喂:要根据黑鲷的生长状态和数量进行合理的投喂,注意不要过度喂养。

通常每天进行2-3次的定量喂养,鱼儿在10分钟内能够吃完为宜,避免饵料残留过多造成水质恶化。

三、环境控制1. 养殖池塘:选择适宜的池塘,应具备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底质。

池塘底部的泥沙要定期清理,防止污染和积聚有害物质。

2. 气温调节:黑鲷对水温要求较高,过低或过高的水温都会影响鱼的健康生长。

可通过增设遮阳网和避免大量填充水体来控制温度。

四、疾病防控1. 预防疾病:健康饲养环境、规范的饲养管理和良好的水质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保持养殖池的清洁,避免各类病原体介入。

2. 病害识别:观察黑鲷的表现,如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异常,应及时给予诊断。

通常采用合适的预防药物或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展。

五、销售市场1. 市场需求:在确定养殖黑鲷之前,应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以便合理安排养殖规模。

2. 销售渠道:了解市场上流通的渠道,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如直接销售、批发或者与超市、餐馆合作等。

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可以提高养殖收益。

水产养殖:黑鲷养殖

水产养殖:黑鲷养殖

水产养殖:黑鲷养殖
养殖设施
黑鲷的成鱼养殖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

养殖黑鲷的池塘大小不等,有0.025-1.1公顷,水深0.7-2.5米。

台湾也曾在5×5×1.2米3的水泥池中进行试养。

采用网箱(5×5×3米3)或(10×10×5米3)进行养殖的效果也较好。

养成管理
①放养密度和季节
在江苏、浙江沿海,1龄鱼种经越冬期,于翌年4月放养,放养密度3000-9000尾/公顷,初始尾重约100克,到10-11月收获,体重300-400克;当龄鱼种6月下旬放养,放养密度为4500-15000尾/公顷,初始尾重2-6克,到10-11月收获,体重100克左右。

6-10月是黑鲷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此期间应强化饲养管理。

在南方各省,黑鲷的生长期较长,在海南于水深较大的水域几乎全年均可生长。

②投饵
科学投喂对黑鲷成鱼生长影响很大。

要实行“四定”投喂法:每天上下午定时投喂各一次。

投喂要定点,将饵料投喂在固定的地点。

实行定量投喂,日投喂量平均为体重的7.9-13.9%。

每隔一个月,应按全体重和水温变化调整投喂量,以满足黑鲷生长的需要。

饲料的质量要保证即定质,以投喂新鲜的小杂鱼,低质贝类和配合饲料较好,并做到使用
这些饲料交替投喂。

另外在饲料中还必须添加10%石莼粉,可以提高黑鲷的蛋白质效率,改善脂类代谢,提高肌肉中含脂量,并能提高黑鲷的耐低氧能力和耐饥饿能力。

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

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

黑鲷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进展黑鲷 (Sparus macrocephalus) 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及东亚地区海域。

黑鲷没有明显的细菌、病毒疾病,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适应性强,因此备受渔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黑鲷生产受到了其营养需求和饲料水平的限制,这是生产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黑鲷的营养需求黑鲷是一种消费量大、生长快的肉食鱼类,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特点。

从饲养实践来看,保证黑鲷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42% ~ 48%,脂肪含量在8% ~ 11%,能量含量在4.4 kJ/g ~ 4.6 kJ/g,即可满足黑鲷的基本营养需求。

在添加膳食纤维时,应注意控制添加量,否则会影响黑鲷的消化吸收和生长。

黑鲷饲料研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饲料成分优化。

研究表明,黑鲷对不同饲料成分的相对敏感性存在差异。

在确定黑鲷饲料配方时,应考虑其特殊的口感需求和调味剂对饲料的影响。

2. 饲料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黑鲷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和生长性能受到饲料质量、饲料种类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品质饲料对黑鲷的育肥效果更好。

3. 水温对饲料消化和吸收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黑鲷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和转化率存在差异。

此外,低温下胃肠道中的酶活性及其消化吸收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确保一定水温范围内的情况下,调整黑鲷饲料组成和饲养管理也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

4.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生长的影响。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黑鲷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过多或过少摄入会导致生长迟缓、营养缺乏等问题。

因此,协调饲料中营养元素的浓度是确保黑鲷健康、高效生长的重要环节。

总之,黑鲷营养需求和饲料研究是黑鲷养殖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为推动黑鲷养殖业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确保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充分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淡水黑鲷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淡水黑鲷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淡水黑鲷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崔迎松;付佩胜;尹永波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 淡水黑鲷学名厚唇弱棘鯻(Hephaestus fuliginos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鯻科(terapontidae),弱棘鯻属(hephaestus),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的塔利河(Daly River)水系.1998年,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澳大利亚引进淡水黑鲷苗种进行试养,经过多年的研究,在鱼种培育、成鱼养成、亲鱼培育、人工繁殖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取得成功,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崔迎松;付佩胜;尹永波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50022;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
所,250117;山东省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5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淡水黑鲷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 [J], 王素霞
2.淡水黑鲷的生物学特性 [J], 崔迎松;付佩胜;尹永波
3.淡水黑鲷养殖技术 [J], 方启彬;陈振航;林楚城;周烈华
4.淡水黑鲷的养殖技术 [J], 陈哲龙
5.黑鲷人工养殖技术讲座——第一讲黑鲷生物学特性及增养殖概况 [J], 朱德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鲷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鲷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鲷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黑鲷是一种美食鱼类,在中国的淡水养殖中非常受欢迎。

本文将介绍黑鲷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水质要求、饲料选择、日常管理以及疾病预防与治疗,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黑鲷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正文:一、养殖环境黑鲷适合在清澈、氧气丰富的水体中养殖。

通常选择水质优良、流动性好的池塘或水库作为养殖场地。

在选择场地时,应考虑周边环境是否有水源补充、排水方便以及气温、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二、水质要求良好的水质是黑鲷养殖成功的关键。

黑鲷对水温要求不高,可以在水温15-25摄氏度养殖。

水体的PH值应保持在6-8之间。

此外,黑鲷对氨氮、亚硝酸盐、水中溶解氧等指标也有一定要求,养殖者要定期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水质符合黑鲷的需求。

三、饲料选择适宜的饲料可以提高黑鲷的养殖效益,促进鱼体快速生长。

黑鲷适合多种饲料,包括混合颗粒饲料、浮游生物等。

在日常饲喂过程中,要根据黑鲷的生长阶段和饲料需求进行饲喂计划,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造成浪费或水质污染。

四、日常管理黑鲷的日常管理包括饲料管理、养殖密度控制、水质维护等。

首先,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清洁。

其次,应适时添加必要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保证黑鲷的生长和健康。

此外,还要控制饲料投喂频率和数量,防止过度饲喂。

另外,注意观察黑鲷的群体行为和食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五、疾病预防与治疗黑鲷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鱼类疾病的侵害,如白点病、细菌性感染等。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坚持合理饲喂和适量添加预防病害的药物。

若发现有鱼群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将患病鱼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六、经济效益分析黑鲷的养殖收益主要来自于销售市场上对其高价值的认可。

目前,黑鲷的市场价格较为理想,且需求量大。

因此,养殖者在精心管理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结论:黑鲷的养殖是一项有潜力的产业。

通过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保持良好的水质、合理的饲料选择和日常管理,养殖者可以提高黑鲷的养殖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系。 r水 1 生物学特性
丰富 的草丛 中。摄食 青蛙 、昆虫、 蠕 2 左右 ) 5g 。 2 日常管理 . 2 虫、 小虾 、 类、 疾 病 预 防 .
淡水黑鲷 身体侧扁 , 高 、 体 背厚 , 物碎 屑。 生存 水温 1~4 摄食温度 23 ̄ C。
方地 区池塘加 盖 塑料 薄膜 能 自然越 拉 网或 运输 后 必须 用食 盐 水或 高锰 夏季 节每 隔半个 冬 .北方地 区必须进 行工 厂化越冬 。 酸钾 消毒鱼体 。春 、 工厂 化养 殖 时 。控 制水 温为 2℃左 月用 药预 防锚 头鳋 等寄 生虫 :秋 、 5 冬
右. 并加 强培育。 21 放养 密度 . 季 节每 隔半 个月 施 用溴 氯 海 因或 二

0 在水 温稳定 (8 1 ̄ C 淡 水 黑 鲷 学 名 厚 唇 弱刺 ( e— 超过鳃 盖后缘。 线鳞 4~ 1侧 线上 左右 的鱼种 10尾。 Hp 侧 35 。 以上 ) 即可投放 。在工厂 化越冬养 时 hets 啦 娜 瑚) 隶 属 于 鲈 形 目 as u , , 鳞 7 1。 ~0 根 单 P ri m ) 科 (rp n de, 布 ec o e , f t aot a)分 e i 淡水 黑鲷 为杂食性 鱼类 。 自然 殖 期 。 据养 殖 条件 。 位水 体 放养 在 0~O 规格 为体 重 于澳大 利亚北部 的塔 利 河(ayRv 条 件 下 . 欢 栖 息于水 质 较好 、 草 密度控 制在 20 4O尾( Dl i — 喜 水
沉性 、 非粘性卵 , 呈金黄色。繁殖温度 塘 , 照不 同规 格分 养 。 按 以利 于鱼 种
为 2 ~ 1 。每千 克雌 鱼怀 卵量 为 5 的快速 生长及 规格 整齐。 5 3℃ 万一 0万粒。 1 2 养殖技术
淡水 黑鲷背鳍 有硬棘 . 在操作过
淡水黑鲷 是一种亚 热带 鱼类 。 南 程 中易受伤 , 因此 , 操作 应尽量小 心 ,
氧化氯等药物预 防细菌性疾病 。

. 鱼种培 育 。 6 7m2 面 ( 深 24 捕 捞 每 6 水 水
1 ~ . m) . 1 配置 1 W 增氧机 1台 。 0 5 .k 5
淡水 黑鲷养 殖规格达到 40g 0 , 尾
可投 放 体长 3 m 的 鱼苗 2万尾左 以上 即可 上市 。先采 用拉 网捕 捞( .c 5 上 5 . 捕捞 右 ; 鱼养 殖 , 67i 水 面 ( 深 网率 9%以上 )最后 干塘捕捞 。 成 每 6 n 水 以免影响商 1 ~ . m) . 1 配置 1 W 增氧机 1台 , 时应尽量避 免 鱼体 受伤 。 0 5 .k 5 投 放 体 长 1 2 m 鱼 种 1 00~ 品率。 0~ 0 c 0
放养前 。 池塘用 生石灰 或漂 白粉
53℃。最适 生长温度 2~7 耐 清塘 .以彻底杀灭 病原 茵及 野杂 鱼。 22℃; 体 色在 不 同生存环 境及 年 龄 阶 段有 1~2 g L H值 淡水 黑 鲷经 驯化 后可 摄食 人 工 配合 所不同. 幼体 阶段 呈金 黄 色 , 鱼体 溶解氧极 限为 1m / ;适宜 的 p 成
的物特 及殖 生学性 养
.一 . 耐受范 围为 4  ̄ .。 5 .9 o 0 饲料 。 饲料 要求蛋 白质 3 %~ 5 成 3 3 %( 表有不规则金黄 色斑 块。胸鳍一般为 为 6o 8 . 淡水 黑鲷最 大 个体 可达 4k, g在 鱼 阶段) 3 %~ 0 幼 鱼 阶段) 脂 及 5 4%( , 灰 色或 金黄 色 。 鳍 、 鳍 和 尾鳍 外 背 臀 1 ,生长相对 较 肪含 量 8 %左右 . 日投喂量 为鱼体 体 缘 色彩 较 淡。 第 一鳃 弓外侧鳃 耙 数 苗种期 间 (0g以下 ) %~ %, ~ 并应 1~ 9 鳃 盖骨下缘有 一突 出的刺 , 3 1。 不 慢 。 随个 体增长 , 生长速度 逐渐加 快 , 重的 3 6 每天 投 喂 2 4次 。 四定” 的投喂原则。工厂化 体重 40g 右时 . 0 左 生长速度 减缓。 在 严 格按照“ 自然 条件 下 。雄 鱼性 成 熟 年 龄 为 2 养 殖 , 日投喂 4 6次 , 每 ~ 并经 常换水 , 年 。 鱼为 3年 。 雌 一年 一次产卵 。 以保 持水 质 良好。每 隔 2个月进行分 卵为
150尾。在 主养 草 鱼或 罗非 鱼的池 0
( 通联 :沈 阳市辽 中县邮政 1 信 5
10 0 ) 塘 中.每 67i 可套养 体重为 10g 箱 . 12 0 6 n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