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分析和鉴定
法医学在工具痕鉴定中的原理与操作

法医学在工具痕鉴定中的原理与操作工具痕鉴定是法医学中的一项重要领域,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物证进行鉴定,从而帮助司法机关追查犯罪线索,确保案件的公正和正义。
本文将从法医学在工具痕鉴定中的原理和操作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医学在工具痕鉴定中的原理1. 工具痕的形成与特征工具痕是指犯罪工具在犯罪过程中与物体表面或内部所留下的痕迹。
通过对工具痕的形态学、组织学、物理化学性质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犯罪工具的类型、特征以及与物体的接触情况。
2. 工具痕鉴定的原理工具痕鉴定主要依靠以下原理进行分析判断:(1)物理痕迹原理:根据物理学规律,通过对工具痕的形态、结构、尺寸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以及对物体的材质、硬度等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犯罪工具的类型和特征。
(2)化学痕迹原理:通过对工具痕进行化学试剂的处理,观察工具痕的颜色变化、溶解性等特征,或者通过质谱、红外光谱等仪器手段对工具痕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犯罪工具的材料成分。
(3)组织学痕迹原理:通过对物体的显微组织、细胞构造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出犯罪工具与物体的接触情况。
3. 工具痕鉴定的误差与排除在进行工具痕鉴定时,为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排除背景痕迹:犯罪现场可能存在其他的痕迹,如环境污染、接触痕迹等,需要通过对痕迹的来源和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排除非犯罪工具留下的痕迹。
(2)重复测试:为降低误差,需要对同一工具痕进行多次测试,对结果进行比对和验证。
(3)参照样本:通过与已知的工具样本进行比对,确定工具的特征和类型,进一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二、法医学在工具痕鉴定中的操作1. 犯罪现场勘查犯罪现场勘查是工具痕鉴定的起点,法医人员需要仔细观察犯罪现场,记录和收集犯罪工具痕迹。
在勘查过程中,法医人员应当注意保护痕迹,避免破坏和污染。
2. 工具痕样本的采集工具痕鉴定需要对犯罪现场的物体进行采样。
采样时,法医人员应当佩戴手套,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痕迹鉴定流程

痕迹鉴定流程痕迹鉴定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犯罪现场或其他相关场所的痕迹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为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痕迹鉴定的一般流程。
第一步:现场勘查痕迹鉴定的第一步是进行现场勘查。
痕迹鉴定人员需要仔细观察现场,寻找可能存在的痕迹,如指纹、足迹、工具痕迹等。
勘查人员需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防止现场污染和痕迹破坏。
第二步:痕迹收集在现场勘查后,痕迹鉴定人员需要对可能的痕迹进行收集。
常用的痕迹收集方法包括:1. 指纹收集:使用粉末或化学试剂将指纹显现,并使用相应的工具将其提取。
2. 足迹收集:使用照相技术或模具技术记录足迹,并使用相应的工具将其提取。
3. 工具痕迹收集: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对工具痕迹进行观察和收集。
痕迹收集需要小心谨慎,以避免痕迹的破坏或污染。
第三步:实验分析痕迹收集后,痕迹鉴定人员将进行实验分析。
实验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痕迹的物质成分,以进一步确定痕迹的来源。
常用的实验分析方法包括:1. 化学分析:使用化学试剂对痕迹进行处理,以确定其化学成分。
2. 光谱分析:使用光谱仪等仪器对痕迹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光谱特征。
3. 微观分析:使用显微镜等仪器对痕迹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其形态特征。
实验分析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知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步:结果解释在实验分析完成后,痕迹鉴定人员将进行结果解释。
结果解释的目的是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痕迹的意义和价值。
痕迹鉴定人员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第五步:报告撰写最后一步是撰写痕迹鉴定报告。
痕迹鉴定报告是痕迹鉴定的结论和意见的正式文件,用于法庭审理和破案使用。
报告需要清晰、准确地陈述痕迹鉴定的过程、结果和意义,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分析依据。
总结:痕迹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科学技术,其流程包括现场勘查、痕迹收集、实验分析、结果解释和报告撰写。
每一步都需要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痕迹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法医鉴定中的痕迹检验技术

法医鉴定中的痕迹检验技术痕迹检验技术是法医鉴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犯罪现场及相关物证上的痕迹进行检验和分析,为刑事司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痕迹检验技术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痕迹检验技术的定义与分类痕迹检验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检验方法和工具,对犯罪现场及相关物证中的微小痕迹进行采集、检验和分析,以确定其与犯罪行为及嫌疑人之间的联系。
根据检验对象的不同,痕迹检验技术可分为物证痕迹检验和生物痕迹检验两大类。
物证痕迹检验主要涉及对现场留下的痕迹进行检验与分析,包括指纹、足迹、工具痕迹等。
这些痕迹可以提供被害人、目击者以及嫌疑人等犯罪活动信息,为案件重要线索的获取与嫌疑人的锁定提供了有效手段。
生物痕迹检验主要涉及对现场遗留的血液、唾液、体液等进行检验与分析,以获取与犯罪行为相关的DNA信息。
由于每个人的DNA序列都是独特的,通过DNA检验可以确定嫌疑人与案件之间的关联程度,为司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物证痕迹检验的方法与应用1. 指纹检验指纹是人体皮肤上的纹路,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指纹检验旨在通过对现场留下的指纹进行比对,确定嫌疑人的身份。
目前常用的指纹检验方法包括粉末法、光学法和化学法等。
指纹检验在犯罪现场的痕迹检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足迹检验足迹是人类行走或站立时所留下的痕迹。
足迹检验可通过对犯罪现场及相关物证上的足迹进行采集、对比,确定不同鞋物或鞋底的痕迹特征,进而锁定嫌疑人或提供重要线索。
3. 工具痕迹检验工具痕迹是指犯罪现场上通过使用工具所留下的痕迹。
工具痕迹检验可通过对现场物证上的痕迹进行采集、检验,分析痕迹的特征和工具的使用情况,推断出犯罪的手段和嫌疑人的行为特征。
三、生物痕迹检验的方法与应用1. DNA检验DNA检验是一种通过提取样本中的DNA,进行PCR扩增、基因分型等步骤,以获取DNA序列信息的技术。
DNA在犯罪现场及相关物证中的留存,可以提供嫌疑人、受害人等与案件相关的重要信息。
痕迹检验的程序及方法

痕迹检验的程序及方法
痕迹检验是通过对物体或人身上遗留的痕迹进行检测、鉴定和分析,从而获取案件或事件的相关信息,为犯罪侦破和司法判断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技术手段。
痕迹检验的程序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勘查现场:痕迹检验前需要勘查现场,确定哪些地方有可能留下痕迹,以及哪些物品和人员需要留存。
此步骤需要尽可能保护现场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痕迹被破坏、丢失或干扰。
2. 收集证据:根据勘查现场的结果,对可能留下痕迹的物品和人员进行收集、封存和固定,以便于后续鉴定和分析。
此步骤需要注意证据的保护和安全,避免污染、损坏或篡改。
3. 实验鉴定:将收集到的物品和人员送往实验室,进行各种痕迹检验方法的鉴定和分析。
常见的痕迹检验方法包括指纹检验、DNA检验、鞋底印痕检验、工具痕迹检验等。
其中,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痕迹和不同程度的破坏。
4. 结果分析:对痕迹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比对,确定痕迹来源和可能涉案的人员或物品。
此步骤需要考虑实验误差和结果准确性,必要时还需要进行专门的鉴定和确认。
5. 编写报告:根据实验鉴定和结果分析的结论,撰写痕迹检验报告,并以法律标准为依据,对给出结论的可信性进行评定和说明。
以上是痕迹检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科学地操作,同时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和核实,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

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痕迹检验技术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其通过对犯罪现场和相关物品的痕迹进行检验和分析,为刑事案件的破案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及其应用。
一、痕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痕迹检验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物体表面和内部的微小痕迹进行检验、分析、鉴定和描述的一种技术手段。
痕迹可以是指纹、足迹、工具痕迹、血迹、毛发、纤维等。
该技术基于物质的特性,通过对痕迹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物质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辅助司法机关进行案件破案工作。
二、常见的痕迹检验技术1. 指纹检验技术指纹是人体皮肤表面的一种痕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指纹检验技术通过对指纹进行采集、比对和鉴定,能够确定出现场的指纹与嫌疑人之间的关联性,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证据。
2. 足迹检验技术足迹是通过足底与地面接触产生的一种痕迹,具有个体差异性。
足迹检验技术通过对足迹的形状、大小、纹理等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步态特征以及犯罪现场的相关信息。
3.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工具痕迹是指在犯罪现场留下的与犯罪工具相关的痕迹,如撬门痕迹、划痕等。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通过对工具痕迹的形态、组织特征、物质成分等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确定犯罪工具的类型、使用情况以及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联性。
4. 血迹检验技术血迹是在犯罪现场留下的涉及血液的痕迹,常常用于判断是否有人体伤害和死亡案件发生。
血迹检验技术通过对血迹的血型、DNA分析等进行检验和鉴定,可以确定血迹的来源、受害者和嫌疑人之间的关系,为案件的侦破和定罪提供重要证据。
5. 毛发和纤维检验技术毛发和纤维是犯罪现场常见的痕迹,可以用于判断物品之间的接触关系,提供犯罪事实的线索。
毛发和纤维检验技术通过对毛发和纤维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它们的来源以及犯罪嫌疑人与现场之间的关联性。
三、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痕迹检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司法鉴定领域。
工具痕迹鉴定

特征符合点的性质有本质符合和非本 质相似;特征差异点的性质也有本质 差异和分本质差异。
⒈本质符合和非本质相识
工具同一部位用相同方式形成的两处痕 迹,特征的符合点属于本质符合,这 种符合不仅仅是外观形态相符,而且 细节特征的形态、位置、大小、相互 关系等都相一致。
痕迹的条件,如形状结构上的差 异、工具材料性能上的差异、稳 定可靠的细节特征差异等,就可 以下否定同一结论;如果在现场 痕迹中无法找到足够的细节特征, 鉴定工作将因为不具备鉴定条件 而被终止。
三、 制作试验样本与寻找遗留样本
试验样本是用嫌疑工具制作的,与 现场工具痕迹形式相同的痕迹;遗 留样本是在嫌疑工具找不到或检验 时工具已经发生变化,不具备检验 条件,通过搜查方式寻找嫌疑工具 在发案前后留下的痕迹。
⑵在种类特征没有根本性差异的情况 下,对痕迹中的各种细节特征进行 比对。比对时既要注意特征的符合 点,也要注意特征的差异点。比较 时要事实求实,不能主观臆断,特 别是在倾向认定时不能忽视差异点 的存在。
六、 综合评断与结论
综合评断是对比较检验中的符合点和 差异点进行科学论证,对特征的符合 点和差异点的性质进行评断,作出能 否认定同一的结论。
形成痕迹的力学条件要相同。仔细观察 现场痕迹反映作用力的大小、方向, 试验时应尽量模仿。
③形成痕迹的作用别对于工具 上具有相同或对称的部位,更要注意不 同接触部位,或同一接触部位上下左右 方位不同可能带来的变化。
⒉制作试验样本的具体方法
⑴根据现场痕迹形成条件(包括环境限制 条件),模拟使用工具动作形成样本痕 迹。对于不能确定现场痕迹形成条件的, 则应考虑各种可能情况分别试验。
⑵制作试验样本时,根据不同情况,可 以采用正常试验和逆行试验两种方式。
现场足迹分析报告

现场足迹分析报告1. 引言现场足迹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并收集现场留下的脚印、痕迹、物品等数据,来还原事件经过、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文档旨在对现场足迹分析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并提供一些常用的现场足迹分析技术和工具。
2. 现场足迹分析的重要性现场足迹分析在刑事侦查、事故调查、灾害应急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现场足迹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还原事件的经过,为后续的调查提供线索和证据,有助于破案和解决问题。
3. 现场足迹收集方法现场足迹的收集是现场足迹分析的第一步。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现场足迹收集方法:•拍照法:使用数码相机或者手机相机记录现场的各个细节,包括脚印、痕迹、物品等。
•采样法:采集现场的土壤、草地、灰尘等样本,以便后续的化学和物理分析。
•视觉观察法:对现场进行细致的观察,寻找可能的线索和痕迹。
•证物保护法:对可能的证物进行保护和封存,以免被破坏或丢失。
4. 现场足迹分析流程现场足迹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现场足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现场重现:通过现场足迹数据还原事件的经过,重现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和动态。
3.痕迹识别:对现场足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尝试识别可能的线索和痕迹。
4.综合分析:将各个线索和痕迹进行综合分析,寻找事件的关联点和关键信息。
5.结论撰写: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现场足迹分析的报告和结论。
5. 常用现场足迹分析工具和技术以下列举了一些常用的现场足迹分析工具和技术:•痕迹检验:使用化学试剂对现场痕迹进行检验,如检验鞋印是否存在特定的化学物质。
•灰尘分析:对现场灰尘样本进行分析,判断可能的来源和成分。
•土壤酸碱度测试:通过测试现场土壤的酸碱度,找出可能被隐藏的痕迹。
•数字重建: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现场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分析和重建,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现场。
•DNA分析:对现场收集到的可能含有DNA的物品进行分析,确定可能的涉案人员。
论述事故现场痕迹的类别及痕迹分析的基本方法

论述事故现场痕迹的类别及痕迹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痕迹的分类
1.物理痕迹:包括车辆、物体等在事故中受到的损伤痕迹,如刮擦、碰撞、变形等。
这些痕迹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使用显微镜等工具来观察和分析。
2.生物痕迹:包括人或动物在事故中留下的身体痕迹,如血迹、毛发、皮肤组织等。
这些痕迹需要通过DNA检测等技术来确定身份和关系。
3.化学痕迹:包括事故现场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残留,如汽油、油漆等。
这些痕迹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检测和分析。
4.数字痕迹:包括事故现场产生的电子数据,如手机通讯记录、监控录像等。
这些痕迹需要通过专业的数据恢复技术来提取和分析。
二、痕迹分析的基本方法
1.目视检查法:通过对现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物理痕迹和其他特征信息。
例如,观察车辆的损坏情况、地面上的轮胎印记等。
2.仪器检测法: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现场进行检测和分析,如X射线、红外线、超声波等。
例如,使用X射线检测车辆内部是否受损。
3.实验室检测法:将现场采集到的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如DNA检测、化学试剂测试等。
例如,通过DNA检测确定受害者的身
份。
4.专家判断法:依靠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对现场进行判断和分析。
例如,根据车辆型号和颜色判断事故责任方。
事故现场痕迹的种类繁多,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勘查和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痕迹的分类和分析方法,才能更准确地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方,为维护社会公正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工具表面特征
(1)表面特征:多系大小、形状都不同的突 起或凹陷的点、线、面状特征
(2)特征的来源:制造、使用、存放过程形 成
(3)特征的稳定性:使用过程形成相对稳定、 质好;生产、存放过程形成相对质差。
(三)被破坏客体
工具痕迹的载体,受力的作用产生变形而形 成痕迹。
客体受力变形程度受其机械性能影响。包括 弹塑性、硬度、强度等。
(2)线条状痕迹的性质:痕迹是凹凸起伏 的线条反映工具上的特征,与工具上的凹凸 像相反。两者的对应关系为:工具上的点-痕 迹中的线,工具上的线-痕迹中的面或片;且 凸点对凹线,凹点对凸线。
(3)线条状痕迹的结构:分三个部位 痕起缘:开始痕迹的交线,对应开始阶段 。
痕迹面:痕迹运行的轨道,对应中间阶段。 痕止缘:终止痕迹的交线,对应终止阶段。 (4)线条状痕迹的特征: 种类特征:痕迹的形状、尺寸、线条的数量等 个别特征:单一线条的形态、流向、宽窄等 线条痕迹质量好的特征是粗大、明显、连贯的
2.确定特征是否变异
承载客体是否变异 痕迹表面颜色是否变异 局部形态是否有变异 有无附加特征
3.查明特征原貌
对于重叠、模糊的现场痕迹
从痕迹边缘轮廓的完整性 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坡度
连续性 以及重叠环境交界处形成的
“阶梯”
原因有二
工具的整体性 用力的不均匀形
方法
借用平面几何学的全等和代数 的公倍数法则
专业工具; 代用工具;
(2)按工具的结构与性能分 A、起拉伸压缩作用的工具:拔钉器等。 B、起扭转作用的工具:螺丝刀、棍棒等。 C、起剪切作用的工具:钳具类、剪具类双向
刃口呈咬合状态。
D、起切削作用的工具:刀、锯、钻、锉等。 结构应是锐器刃口。
E、起复合作用的工具:多功能钳、什锦锤等。 (3)按工具的质地分 金属材质、木质、竹质、石等
稳定可靠特征有以下几类
完整、清晰、明显或连贯的线条特征; 在多处重复出现的特征(同一部位); 起点、痕起缘或终点、痕止缘处,具
有特殊形态的特征; 现场痕迹与几次实验样本痕迹均出现
并相对应的特征。
二、嫌疑工具检验
检验受审查客体嫌疑工具, 一般是通过它的反映形象, 即由嫌疑工具形成的实验样 本痕迹或自然样本痕迹进行。
置”处寻找。 (三)在中心现场或隐蔽处寻找。 (四)在逃走路线寻找。 (五)在嫌疑人住所及其周围寻找。
二、提取工具痕迹
(一)照相提取法 (二)实物提取法 (三)制模提取 1、硅橡胶提取 2、打样膏提取 3、石膏提取 三、记录工具痕迹 1、固定工具痕迹 2、描述痕迹反映 3、工具痕迹处理情况
2、车体痕迹
(1)碰撞痕迹特征:受力凹陷变形、孔 洞或粉碎性痕迹。
(2)擦刮痕迹特征:接触过程形成的痕 迹,反映接触物件的高低、材质、接触 部位的形状、作用力方向等特征。
第三节 工具痕迹的发现和提取
一、寻找发现工具痕迹 (一)在犯罪嫌疑人破坏或侵害的客体
上寻找。 (二)在犯罪嫌疑可能接触的“封闭设
铁锤的个别特征有:卷边、磨损、缺角等的具体形状、 位置以及表面的划痕形态等。
(2、)棍棒及其痕迹:钝器、非规则、
棍棒的类型:常见的有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
按质量又可分为木质、金属、竹藤和胶塑等四 种。
痕迹的特点:1) 特征稳定,易于鉴定。
2)就地取材多。
3)分离物多,可整体分离检验。
5、客体对打击痕迹的反映:重点介绍打击人 体痕迹反映
(三)利用工痕分析伪造现场
1、损伤部位 2、分布与方向 3、损伤程度 4、自伤工具
四.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
结合现场进行 掌握常见工具的形状、规格、
功能及结构特点
1、推断打击痕迹的工具种类
(1)根据痕迹分析形状:斧具、
锤具 (2)分析工具的规格尺寸 2、推断砍击痕迹的工具种类:斧及
各种刀具 3、推断刺切痕迹的工具种类:单刃、
凹凸线条。 线条痕迹包括擦划、钳剪、刺切、割削等四种。
2、凹陷状痕迹
(1)凹陷状痕迹的定义:工具与客体接触点不 改变时引起的变形。
(2)凹陷状痕迹的性质:痕迹是凹凸丘的形状 反映工具上的特征,痕迹与工具上的凹凸像相 反。两者的对应关系为:工具上的点-痕迹中的 点,工具上的线条-痕迹中的线条;且凸点对凹 点,凹线对凸线,凹凸对应。
切削孔洞的痕底有螺旋尖痕, 则是由木工钻切削;
痕底呈锥形,必是钳工麻花钻 形成。
孔洞园而孔壁光滑则是电动钻 切削形成,
切削孔洞不甚园且孔壁有毛刺则是手摇 钻形成的。
锐角形凹陷痕则是由剪刀撬压所致(有 时是成对出现)。
由若干平行线组成且对应出现的凹陷痕 迹则是钳类工具夹持面形成的。
第五节 工具痕迹鉴定
为直径, h为弦高。S为弦长) 计算出半径
二、一字形螺丝刀种类的判 断
根据头部宽度与直径的尺 寸基本相同的原理,在工痕中 只要能测定其一部位的数据, 就能推测出另一部位的尺寸。
(3)区别案前形成痕迹 (4)区别案后形成痕迹 目的在于客观认识工痕的遗留情况,准确
提取作案痕迹 根据痕迹的特点确定是否与生产、生活有
关 根据工具痕迹所在位置判断与犯罪行为是
否有关 利用多处痕迹的相互关系,确认是否作案
工具痕迹
三、分析犯罪工具痕迹
(一)利用工具痕迹串并案件 (1)、利用工具的同一进行串并 (2)利用手法和习惯动作的同一串并 (二)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特点 (1)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职业特点 (2)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人身特点
4.确认特征
排除无关特征 承载客体上原有的 工具上附着物形成的 作案过程中转移于工具上的临
时附着物形成的
判断的办法
对照原物 寻找遗留残渣 对照现场痕迹的反映情况 线条的连贯性
5.评断特征
重点在于评断特征的稳定性和 特定性
准确认识出特征产生的原因和 在它物上出现的机率高低
6、选择比对特征
原则是稳定可靠的特征才能作 为依据
工具痕迹
第一节 工具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
一、工具痕迹与工具痕迹检验检验 (一)工具痕迹的定义
在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 作用的加载客体(一般是作案工具) 使承载客体(一般是现场的被破坏客 体)的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形变后形成 的立体反映形象。
工具痕迹定义包涵三个特征: 1、犯罪行为所留 2、持械所留 3、持械直接破坏形成
双刃、三刃匕首等
五、推断交通车辆
1、利用车辆痕迹分析推断 2、利用遗留物分析推断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
凹陷痕迹轮廓呈方形,则是 由斧锤顶面形成的。
凹陷痕迹呈梯形斜面状,则 是由螺丝刃类工具撬压形 成的。
全属线的断端有峰角,则是 钳、剪类工具剪切形成的;
断端无峰角,呈一面斜坡状, 则是刀、斧等单刃工具切 割。
4、提供并案依据。
通过对照检验多案现场的工 具痕迹所反映出的种类或细 节特征来进行
通过分析多案现场的工具痕 迹的形成方式来进行--手 段、技巧和方法
5、确定罪犯特点。
工具痕迹位置,作用力的大 小、方向(角度)等,可以反映 出作案人的身高、体力和动 作习惯。
根据罪犯所使用的工具种类、 技巧和熟练程度,可以分析 罪犯的职业。
4、刺切工具及其痕迹:各种刀具、斧具和匕首等。
和刺创。
在人体和纺织物上形成砍创
(三)车辆交通痕迹
1、车辆轮胎痕迹: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主要形成有四种痕
迹:滚印、压印、拖印和侧滑印。这些 痕迹,能够反映下面几种特征: (1)磨损特征: (2)花纹特征: (3)轮胎面的机械损伤特征: (4)轮胎老化特征: (5)轮胎修补、携带物特征。
原则是:应最大限度的重复 形成现场痕迹时的各种条件
1.选定实验工具
不同痕迹的反映形态,用相应 方法选定
一、圆柱类工具
推算杆状工具直径的步骤 方法一 在圆弧上划两条弦; 作弦的平分线,两平分线的交点为圆
心; 测量圆心至弧的距离即可得出半径。
方法二
在圆弧上划出一条弦; 测出弦长和弦高; 用公式 Φ=h+s×s/4h (Φ
第四节 作案工具的分析判断
一.确定现场痕迹是否工具痕迹
主要有以下几种痕迹容易误认为工痕 (1)区别动物咬痕 (2)区别自然引起的痕迹 (3)区别案前形成痕迹 (4)区别案后形成痕迹
动物咬痕的识别
根据痕迹的形象特征,并结合 环境条件加以判断。
环境条件指
附近有无动物出没活动,如有 无动物足迹或排泄物、脱落 物。
主要任务
解决现场工具痕迹是否为送检嫌 疑工具所形成,即作案工具与嫌 疑工具是否同一问题。
检验过程
有预备检验、分别检验、制作实验 样本、比较检验、综合评断和编写 鉴定书等几个阶段。
一、打击痕迹的鉴定
二、刺切痕迹与擦划痕迹的鉴定 三、车辆痕迹的鉴定
对嫌疑人的职业、健康状况,使 用工具范围和使用时间长短,尤 其是发案前后的使用情况和存放 及保管条件,需全面掌握。
(2)打击痕迹的类型:垂直打击和倾斜 打击。
4、常见打击工具及其痕迹 (1)铁锤及其痕迹: 1)木工锤:又称羊角锤 2)钳工锤:又称奶头锤 3)检修锤: 4)修鞋锤: 5)钣金工锤:又称鸭嘴锤 6)锻工锤:又称八角锒头 按锤击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六边、八边等 铁锤的种类特征有:锤击面的形状、宽度或直径。
凹陷痕迹包括撬压痕迹与打击痕迹等两种
三、工具痕迹的分类
(一)打击痕迹
1、打击痕迹的定义:利用碰撞作用破坏 客体引起的变形为打击痕迹。
2、打击痕迹形成原因;力对客体的作用。 力的大小不同,形成的痕迹状态不同。
3、打击痕迹的类型与特点:
(1)打击痕迹的特点:打击痕迹属凹陷 痕迹,一次动作形成一处痕迹。
(3)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分三个部位
痕起缘:痕迹与客体的交线,对应开始阶段 。
痕迹壁:痕迹与客体的侧交面,对应中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