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训练题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课标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2019高考文学类作品《五叔春荆》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高考文学类作品《五叔春荆》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些高考生对语文文学阅读题感到头疼,要想在这类题上得高分必须多进行阅读练习,接下来为大家带来2019高考文学类作品《五叔春荆》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行练习。
【五叔春荆】郑振铎祖母生了好几个男孩子,父亲最大,五叔春荆最小。
当五叔夭死时,我还不到七岁。
到了现在,自然已记不得他是如何的一个样子了。
可不知怎的,这位不大认识的叔父,却时时系住了我的心,成为我心中最忆念的人。
这个忆念,祖母至今还时常叹息着把我挑动。
她每每微叹着说,五叔是你几个叔父中最听话的,三叔常常挨打,二叔更不用说,只有他,从小起,便不曾给她打过骂过。
五叔读书又用功,常常几个哥哥都出去玩了,他还独坐在书房里看书,一定要等到天黑了,方才肯放下书本。
也写得一手好楷书,那些字,个个工整异常,他记账也是这个样子的,慢慢的一笔笔的写下来,从没有写过一个潦草的字,也没有做过一件潦草的事。
那个时候,家里的杂事,没人管,要不是五叔在家,她真是对付不了。
二叔有时还打丫头,三叔也偶有生气的时候,只有五叔从没有对丫头、对老妈子、对当差的说过一句粗重的话,他对他们都是一副笑笑的脸儿。
在他死时,家里哪一个人不伤心,连小丫头也落泪了。
唉,你这样好的五叔,可惜死得太早!每当回忆起伤心的情景,祖母总是默默的不言一会儿,沉着脸,似乎心里很凄楚。
每到夜晚,祖母便在烟铺上坐着,慢慢的烧着烟,嗤、嗤、嗤的吸着。
她是最喜欢我在这时陪伴着她的。
在烟兴半酣时,她有了一点感触,又对我说起五叔的事来。
祖母道:唉,你不晓得你五叔当初怎样的疼爱你!他常常把你抱着,在天井里打圈子,他抱得又稳又有姿势。
你那时也很喜欢他呢,见了你五叔走来,便从奶娘的身上伸出一双小小的又肥又白的手来。
叫道五叔,抱,抱,你五叔便接了你过来抱着。
你在他怀抱里从不曾哭过。
我们都说他比奶娘还会哄孩子呢。
像你二叔,他未抱你上手,你便先哭起来了。
全家都说,你和你五叔缘分特别的好。
2019年高考文学类阅读训练:《烟雨江南,千年扬州》(散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4分)烟雨江南,千年扬州文/孙晓龙烟雨江南,千年扬州,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驻足,在瘦西湖畔,杨柳树下,挥笔成文,泼墨成章,成就了这座古老的城池。
早在秦始皇铸九鼎,天下分九州,就有扬州雄居东南,为其沿海门户。
后经汉唐历代的经营,成为东南名城。
唐宋多有文人到此游历,留下诸多为后世称颂的名句。
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后世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踏平了扬州三月的门槛。
孟浩然自然是三月春花烂漫时来到扬州的,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季节,走过这样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景色在诗人内心深处烙下无限的印记。
客居他乡多年后的孟浩然念念不忘曾经的扬州,便有“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之作。
走遍大江南北,唯有扬州给他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回忆,所以才有了孟浩然这唯一与扬州有关的诗句。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中唐诗人徐凝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书写了唐扬州的另外一番意境。
徐凝没有留下太多传世的佳句,但唯独这一首《忆扬州》,让后人为之称赞。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法得知,诗人到底是为心底的那个扬州人而忆,还是为扬州的明月而忆?或许从“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能有所感悟吧!扬州的风花雪月,让多少人为之倾倒。
风流倜傥的杜牧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
时到晚唐,虽胸有万千抱负,却无法施展,而唯独扬州能解其愁。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乱世中的安逸,让杜牧在二月春风得意,抛却北国那战乱的烟火,隐藏在这春风和煦的江南。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许是时代的无奈,也许是郁郁不得志,唯有扬州能安其心,十年一觉足可终其一生。
也许扬州确实是一个疗伤的好地方,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举家流浪途中,穷困潦倒,但也不忘畅想江南的繁华盛世,笔下无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内心,“胡商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柴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
飘泊一生的杜甫走到人生最后的那一刻,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个夙愿,也只能用这首《解闷》道出自己对扬州的无限畅想。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与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
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
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
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
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
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
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
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
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
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
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
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
2019年高考文学类作品《风把人刮歪》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2019年高考文学类作品《风把人刮歪》阅读练习及答案高考生在备考复习语文的过程中要重视文学类阅读,要想积累答题经验必须在课下多做阅读练习题,下面教育为大家带来2019年高考文学类作品《风把人刮歪》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练习。
作品【风把人刮歪】刘亮程(1)刮了一夜大风。
我在半夜被风喊醒。
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
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
她撕扯,哭喊。
喊得满天地都是风声。
(2)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不见了。
是风把麦捆刮走了。
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
我比一捆麦子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见自己了。
风朝着村子那边刮。
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
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像回来的家畜一样。
(3)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
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
风从不同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
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
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
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沦桑躯干上的哪个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
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都无力动摇它。
(4)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
我太年轻,根扎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
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
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
你没地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
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发生。
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
你只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
可能一等多年,再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
你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
(5)去年,我在一场东风中,看见很久以前从我们家榆树上刮走的一片树叶,又从远处刮回来。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邻居家磨房里住着XXX嘴子。
磨房的窗户对着我家后院,四周的墙根上种着会爬蔓子的植物,如倭瓜、西葫芦和黄瓜。
黄瓜爬上墙头,在墙头上开出火黄的黄花,有些甚至爬过高墙向街道开花。
磨房的窗户上爬满了这些黄瓜,小细蔓细得像银丝,太阳一出来,就闪闪发亮。
尖顶的丝蔓向回卷曲,似乎怀着恐惧的心理。
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几天后,黄瓜梗爬上磨房窗户,成群结队的蔓子把窗户蒙住了,磨房里变得黑沉沉,与园子分成两个世界。
XXX嘴子在窗里,向我要黄瓜。
我从窗子摘下黄瓜递给他,他用手扒开XXX把黄瓜拿进去。
他与后园只隔着一张窗子,但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时,他与祖父谈话,讲述拉着磨的小驴的故事。
祖父问驴吃的什么药,他说是黄瓜子拌高梁醋。
有时祖父走远了,我一个人在墙根下边玩,听到XXX嘴子还在说话。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通常会故意保持沉默,静静地听他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但有时候我觉得这句话很可笑,忍不住跳起来,用手敲打着窗户,笑得连窗户上挂着的黄瓜都掉了下来。
然后我会飞快地跑进屋子,告诉祖父这个有趣的情况。
祖父也会跟我一样笑得停不下来,眼泪都笑出来了。
但他总是会提醒我们不要笑得太大声,以免XXX嘴子听到不好意思。
秋天来了,XXX的叶子变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也枯萎了,院子里变得越来越荒凉。
这时,XXX嘴子的窗户也露了出来,因为他种的那些缠绕在窗户上的黄瓜藤都枯萎了,掉了下来。
于是,站在后院里,就可以看到XXX嘴子扒在窗户上,可以看到他拉磨的小驴。
那只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三五步就哼一声鼻子,每一只后腿抬起来都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XXX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当窗户上的黄瓜XXX萎掉了,XXX嘴子就可以天天看到窗外的情况了。
他喝酒、睡觉、打柳子、拉XXX、唱唱本、摇风车,只要他执着地站在窗户边上,就能看到一切。
高考全国 I 卷:2019年[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 I 卷:2019年[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06121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0.png)
高考全国I 卷:2019年[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训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雨街小景柯灵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
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辽廓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
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可是一睁眼我却看见了灰色的壁,灰色的窗,连梦的翅膀也无从回翔的斗室。
谁家的无线电,正在起劲地唱着。
——像是揶揄,或者说讽刺。
气压低得叫人窒息,黄梅季特有的感觉,仿佛一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黏性的丝缕上。
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雨脚忽然收了。
厚重的云堆慢慢移动,漏出一角石青的天,洒下一片炙人的阳光。
是羞于照临这不洁的都市吗?有如一个娇怯的姑娘,刚探出头就又下了窗帘。
于是留下了阴黯——仿佛比先前更浓的阴黯。
且多了一种湿腻的燠热,使人烦躁。
雨又急骤地落下,忽然又停了。
傍晚倚窗。
新晴的天,西边红得出奇。
我忧郁地记起乡间老农的传说:这是“大水红”,预告着水灾的。
满地积水,将一条街化装成一道河,只是中间浮着狭窄的河床。
这虽是江南,而我们所缺少的正是一滴足以润泽灵魂的甘泉,有如置身戈壁;眼前的一片汪洋,就得到了许多孩子的喜爱,他们跣着双脚,撩起裤管,正涉着水往来嬉戏。
一个赤膊者伫立在人行道边,用风景欣赏家似的姿态静静地看着这奇异的水景,看了一阵,就解下颈上乌黑的毛巾,蹲在水里洗起脸来。
另一个少年却用双手掬起水来喝着。
人世间的一切,对他们仿佛都是恩惠。
可是我想起了早上从新闻纸上得到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关于雨的故事。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战争夺去了亲人,留着他孤单的一个,开始流浪生活。
他辗转飘泊到这五百万人口的城市,贩卖糖果。
可是生活程度跟着季候的热度飞升,几天的淫雨又困阻着谋生的路,仅有的本钱经不住几天坐吃,空空的双手,空空的肚子,生计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崎岖多歧的人生路上,他选取了最难走然而最近便的一条,一脚越过了生的王国,跨进了死的门阈。
年轻的灵魂淹没在一片水里。
——生命的怯弱呢,雨的残酷呢?……晚间,有撩人的月色。
云鳞在蓝空上堆出疏落有致的图案。
积水似乎浅一点了,人行道上已经可以行人,只偶有汽车从水中驶过,还受着浪花的侵蚀。
从未有过的宁静。
风吹起一街涟漪,迎月光闪耀着银色,远处的微波摇动街灯的倒影。
是这样奇异的幻觉的水国风光,缺少的只是几只画舫,一串歌声了。
转过街角,我解放了几天来拘羁的脚步。
很少行路人,除了我前面的两个:一个挟着蓝花布的破棉被,一个拿了席子和扫帚。
是找寻什么的?他们低着头一边走一边就四处察看,沉默如同一块顽石镇在他们身上。
到一处比较干燥的地方,他们停步了,一个用扫帚轻轻扫了几下。
就在地上摊开了卷着的席子;另一个也就铺上棉被。
“今晚还露宿吗?”我不禁吐露了我的疑问。
“唔,在屋子里就得饲臭虫。
”拿扫帚的咒诅似地说。
我看了他一眼,是胡桃似的多皱而贫血的脸。
天上的云在厚起来,月亮一时隐没在云里了。
我低低地说了一句,近乎自语:“天恐怕要下雨。
”他自始至终连正眼也没有看我,“下了雨再进屋里去吧。
”咕噜着算是回答,身体却已经在潮湿的地上倒了下去。
“要生病的。
”可是我没有勇气再开口了。
病魔对他们算得了什么呢?我这才看见,不远处早有一个露宿者在做着好梦,连席子也没有,垫着的是几张报纸,已经完全湿透了,入梦的该是一身稀有的清凉吧?再走过几步,一家商店的门前又躺着四五个,蜷缩着挤作一堆。
——上面有遮阳,底下是石阶,那的确是燥爽的高原地带,不会有水灾的。
什么幸运使他们占了这样的好风水!多么残酷的生活的战争呵,可是人们面对着战争,他们就是这样地活着,并且还要生存下去……夜半,梦醒时又听到了奔腾的雨声。
一九三九年七月十一日(有删节) 1.作者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是如何描写“雨”的?请作具体分析。
(6分) 答:2.文章开头的四个自然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6分) 答:3.文章是怎样表现“残酷的生活的战争”的?(6分)答:4.怎样理解“夜半。
梦醒时又听到了奔腾的雨声”这句话?(4分)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梧桐树丰子恺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却未必,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能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纱窗”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今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出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5、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
(4分)6、文章的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7、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6分)8、文章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马头琴的黄昏王忠范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
去游牧点聆听巴青图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走进了黄昏,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
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
远近都是静止的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蒙蒙眬眬。
没有风,也不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
花朵暗谈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
夕阳像一嘟嘟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掀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天过世的娜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簸,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
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
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远处的雅伦河如在落日下的绸绫,弯弯曲曲地飘动;河畔蒙古包天窗上炊烟高高升腾,扶摇向上,直播云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自然毫不夸张的景色,默默地抚慰心灵,感动生命,使人渐渐走出迷蒙的伤感。
蒙古包前的马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
他坐在那里,像一个坑!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
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夕阳没灭,影子就不会消失。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
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
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撒剩下的光焰。
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
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
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
”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
谁能躲过人生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
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正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
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大草原的黄昏不顾一切地弥漫着,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可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却越拉越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