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药用植物学笔记

合集下载

大学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大学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一、绪论药用植物:具有防治疾病、保健作用的植物。

药用植物学: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是植物学与药学的交叉学科。

生药学: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定、活性成分、采制、加工、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生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中药: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汤剂、中药材和中成药。

中药材:是指中医使用的药材,常用的有700-800种左右。

草药:并非特指草本药材, 是我国部分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者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曾一度与中药合称为中草药。

道地药材: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药材。

第一篇药用植物学基础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原生质体: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三部分细胞核组成部分:核膜、核液、核仁、染色体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要知道细胞中含有哪些细胞器,各在什么位置)P10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的新陈代谢产生的各种非生命物质。

淀粉(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类型)、菊糖(切片方法及鉴定方法)、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草酸钙晶体、碳酸钙晶体等)细胞壁的分层: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纹孔:因植物细胞的次生壁某些地方不均匀加厚而形成空隙。

纹孔有利于细胞间物质的交换。

相邻的细胞其壁上的纹孔常成对的相互衔接,称为纹孔对。

纹孔之间的复合中层称为纹孔膜。

纹孔在细胞壁上的开口,称纹孔口。

纹孔可分为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

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黏液质化、矿质化植物组织的分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分生组织分类(分生组织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位置顶端分生组织性质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是覆盖于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

药用植物学笔记一

药用植物学笔记一

药用植物学笔记一一、课程导入我国是世界上应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较早应用的国家之一全国记载383科,2313属,11020种植物入药,约占中药总数的87%。

中药及天然药物中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植物。

药用植物:凡可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 botany):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研究它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二、药用植物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鉴定来自于植物的生药基源,以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资源的调查与文献考证,合理利用与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根据植物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扩大新药源三、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神农本草经》东汉药物365种《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30《新修本草》唐代李绩、苏敬等844《证类本草》宋唐慎微 1746《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52卷200万字药物1892种《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821种对《本草纲目》的补充1857年植物学传入中国,1936年韩士淑编译《药用植物学》,我们自己国家编著的《药用植物学》是在1948年8月由李承祜教授出版§植物细胞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植物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用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发现了许多像蜂窝状的小室,称为细胞(cell)1667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胡克发现了生活的细胞2、细胞学说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几乎同时得出结论:一切有机体,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元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二)植物细胞的形态及基本结构1、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形状:多细胞的植物体,由于细胞间的相互挤压或由于存在与不同的部位、执行不同的功能,因而细胞形状常为多边形或其他形状。

单细胞的植物体,细胞呈球状或椭球状大小:植物细胞的直径大多在10——100μm之间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是由外面坚韧的细胞壁、壁内的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的代谢产物后含物构成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光镜的分辨极限大于0.2μm,放大倍数小于1600倍)超微结构(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或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电镜的分辨0.1——0.2nm,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模式植物细胞: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一个植物细胞里加以说明,这个植物细胞称为模式的植物细胞(1)原生质体( protoplast)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1.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块根和块茎2.小鳞茎和鳞茎小鳞茎:有些植物在叶腋或花序处由腋芽或花芽形成小鳞茎。

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肥厚的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3.单身复叶和复叶单身复叶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

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但只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

如柑、橙等植物的叶。

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复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

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

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

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4.二强雄蕊和四强雄蕊四强雄蕊一朵花中具六枚离生雄蕊,两轮着生。

外轮两枚花丝较短,内轮四枚花丝较长。

这种四长二短的雄蕊称为四强雄蕊。

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5.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无限花序又称总状类花序或向心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如油菜的总状花序。

有限花序又称聚伞类花序或离心花序,它的特点与无限花序相反,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如番茄的聚伞花序6.荚果和角果角果:由2心皮合生的子房发育而成,内具假隔膜,种子生于假隔膜上,成熟时两侧腹缝线同时开裂,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

荚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腹、背缝线同时开裂,为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7.圆锥花序和总状花序(圆锥花序: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总状花序,整个花序似圆锥状,又称援助花序。

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

)8.隐头花序和头状花序(隐头花序:花序轴肉质膨大而下凹成中空的球状体,其凹陷的内壁上着生许多五梗的单性小花,顶端仅有1小孔与外界相通,如无花果。

药用植物学整理

药用植物学整理

药用植物学整理绪论一、名词解释1、药用植物学:就是一门以具备医疗保健促进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非政府、生理功能、分类鉴别、资源研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2、本草:古代记载药物的著作。

也指古代对于药物的称谓,由于草本占多数,故名。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一、名词解释1、细胞器:就是细胞中具备一定形态结构和共同组成,具备特定功能的微器官,也表示拟将器官。

2、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定型的细胞核,由原核细胞形成的生物表示原核生物。

3、半复粒淀粉:具有2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除有它各自的层纹外,在外面另被有共同层纹的淀粉粒。

4、细胞学说: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几乎同时明确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动植物有机体都就是由细胞形成的。

即为细胞就是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填空题1、细胞核具有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四部分。

2、原生质体内物质按照促进作用、形态及组分差异,又分成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三部分。

、3、白色体与物质的累积和储藏有关,其中所造粉体制备淀粉,蛋白质体制备蛋白质,造油体制备脂肪及脂肪油。

三、选择题1、糊粉粒多分布于植物的种子。

2、桃子明朗后易变硬,农业上的迳麻,都就是由于细胞壁的胞间层的果胶熔化而并使细胞相互拆分导致。

3、不具有次生壁的细胞有厚角细胞。

(它是活细胞)4、草酸钙晶体中重新加入20%硫酸晶体可以熔化,并进一步构成针状晶体划出。

5、草酸钙晶体通常存有于细胞的液泡中。

四、问答题1、试述细胞壁有哪些特化现象?可用什么鉴别方法?细胞壁的特化现象包含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黏质化和矿质化等。

鉴别方法:木质化的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一滴,待片刻,再加浓盐酸一滴,即显红色。

木栓化细胞壁遇苏丹ⅲ试液可染成红色。

角质层遇苏丹ⅲ试液可被染成橘红色。

黏液质化的细胞壁突遇玫红酸钠醇溶液涂成玫瑰红色,突遇钌白试剂可以涂成红色。

矿质化是指细胞壁中含有硅质或钙质等。

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用植物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植物的结构和特征
1、植物主要结构部分:植物由基部、茎、叶、花、果实等组成,基部多数属根,有一些植物也具有茎基。

2、植物结构性特征:植物有原生、芳香、细毛、芒刺、裂片、多汁等性状,其中草药的细毛性状是常见的性状。

3、植物组织特征:主要有皮质、韧皮、薄壁、密带、纹向、根鞘等。

4、植物的形态特征:植物的形态可分为叶、花、果实等,叶的形态有长椭圆形、宽披针形、披针形、裂片形、复叶形、复袋形等,花的形态分为聚伞花序、圆锥花序、穗状花序等。

二、植物的生长和成熟
1、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主要分为拔节生长和伸长生长,其中拔节生长是植物新节生长的过程,伸长生长是植物叶、茎等部位的增长。

2、植物的成熟:植物的成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植体分化、植体生长、植体受抑制和促进植体发育成熟。

在这4个发育阶段中,促进植体发育成熟这一阶段对植体成熟至关重要,如植体上的叶、花等。

三、植物繁殖
1、开花繁殖:开花繁殖是通过花粉传播来实现的,在花开节上,花粉会无性授粉,形成种子,使植物繁殖。

2、被子植物的繁殖:被子植物的繁殖是通过花粉和胚乳的传播来实现的,其中花粉萌发,形成胚,传播胚乳,植物会产生子实体,使植物繁殖。

四、植物的分类
1、按照结构特征分类:按照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成分等特征,将植物划分为有花植物、裸子植物、苔藓植物、刺毛植物、细青藻植物和水母植物等类。

2、按照繁殖方式分类:按照植物的繁殖方式划分为开花繁殖植物、无性繁殖植物和被子植物。

3、按照用途分类:按照植物的用途,将植物划分为观赏植物、经济植物、兽类植物和药用植物等。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并利用这些成分来治疗人类疾病和改善人类健康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

1. 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一步是了解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家族,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唇形科、兰科、豆科、禾本科等。

2. 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二步是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器官功能等生理过程,以便了解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的潜力。

3. 植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三步是了解植物中药用成分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包括植物中的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等。

4. 植物鉴定:药用植物学的第四步是进行植物鉴定。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药用植物学家能够确定植物的科属、年代和产地等基本信息。

5. 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五步是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以便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

除了以上知识点,还可以拓展以下内容:1. 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药用植物学家研究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

这包括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药用成分的提取方法和技术。

2. 植物安全性:由于药用植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成分,所以需要对植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植物中成分的毒性、药代动力学、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3. 植物国际合作:随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药用植物学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4. 药用植物学的应用前景:随着药用植物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保健品、农药等领域。

未来,药用植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药用植物学》笔记

《药用植物学》笔记

植物学笔记(一)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二)植物类群(三)被子植物的分类(四)植物与环境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第一节种子的结构一、种子的结构:植物的种类不同,其种子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

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

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二、胚的结构: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

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三、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的形态: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叶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

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

四、在被子植物种子因叶数目不同分为: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

有关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章节中谈到)。

在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也很不一致,有两个的如侧柏;有二至三个的如银杏,还有多个的如松树。

五、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

六、胚乳: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供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之用。

胚乳的大小在不同的种子中也不同,有些种子胚乳体积较大,占种子的大部分,这类种子叫有胚乳种子。

(如玉米、小麦的谷粒和蓖麻的种子)。

而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时不具有胚乳,这类种子叫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豆类及瓜类的种子。

七、种皮: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结构,其性质、厚度随植物种类而异。

成熟种子的种皮上常常可以见到种脐,它是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就是种柄和株柄相脱离的地方)。

种孔是原来胚珠的珠孔留下的痕迹。

有的种皮上可以明显见到种脊,种阜,如蓖麻。

第二节种子的主要类型一、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整理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整理

(本资料由12级1-16班及学习部整理,可能会有疏漏,仅供同学们参考)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同名异物: 生物种类繁多,来源十分复杂,再加上各地用药历史、用药习惯的差异和生药名称的不统一,造成了同名异物生药:也称天然药物,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药材。

中药: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生药1页草药: 一般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生药1页道地药材: 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超显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

模式植物细胞:将各种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一个细胞里说明结构,这个细胞称为模式植物细胞。

纹孔:指细胞壁形成时,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是均匀的增厚,在很多地方留有一些没有增厚的部分呈凹陷状的结构。

原生质体: 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分泌组织:由分泌细胞所构成的组织.毛茸:指叶片的两面上突起的附属物,具有保护、分泌物质、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

不定式气孔: 指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数目在3个以上,其大小基本相同,而形状与其它表皮细胞相似。

药植20页侧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是成熟组织(永久组织)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它存在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内,一般排成环状,并与轴向平行,所以又称侧生分生组织。

晶鞘纤维: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药植24页(跟书本不太一样,自己查看要背哪个咯)皮孔:指树木枝干表面、肉眼可见的一些裂缝状的突起药植40页(跟书本不太一样,自己查看要背哪个咯)无限外韧维管束:韧皮部位于外侧,木质部位于内侧,两者并行排列,中间有形成层,能不断增粗的维管束。

凯氏带: 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侧壁)和上下壁(横壁)上,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增厚的带状结构,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呈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笔记植物学笔记(一)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二)植物类群(三)被子植物的分类(四)植物与环境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第一节种子的结构一、种子的结构:植物的种类不同,其种子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

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

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二、胚的结构: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

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三、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的形态: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叶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

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

四、在被子植物种子因叶数目不同分为: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

有关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章节中谈到)。

在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也很不一致,有两个的如侧柏;有二至三个的如银杏,还有多个的如松树。

五、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

六、胚乳: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供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之用。

胚乳的大小在不同的种子中也不同,有些种子胚乳体积较大,占种子的大部分,这类种子叫有胚乳种子。

(如玉米、小麦的谷粒和蓖麻的种子)。

而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时不具有胚乳,这类种子叫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豆类及瓜类的种子。

七、种皮: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结构,其性质、厚度随植物种类而异。

成熟种子的种皮上常常可以见到种脐,它是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就是种柄和株柄相脱离的地方)。

种孔是原来胚珠的珠孔留下的痕迹。

有的种皮上可以明显见到种脊,种阜,如蓖麻。

第二节种子的主要类型一、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双子叶植物中的蓖麻、烟草、番茄、柿等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中的小麦、水稻、玉米、高梁和洋葱等植物的种子,都属于这个类型。

(一)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的结构以蓖麻种子为例加以说明。

蓖麻种子的种皮坚硬光滑、具花纹。

种子的一端有海绵状突起,称为种阜,由外种皮延伸而成,有吸收作用,利于种子萌发。

种子被种阜遮盖,种脐不甚明显。

在种子的腹面中央,有一长条状隆起,称为种脊,其长度与种子几乎相等。

剥去种皮可见到白色胚乳。

胚乳占种子体积的大部分,内含大量的脂肪。

胚包藏于胚乳之中,其两片子叶大而薄,上面有显著脉纹。

两片子叶的基部,有很短的胚轴,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胚轴上方是胚芽,下方是胚根,番茄的种子也属于双子叶植物有以下乳种子。

(二)单子叶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的结构以小麦种子为例加以说明。

小麦籽实或糙米的外面,除种皮外,尚有果皮与之合生,果皮较厚,种皮较薄,二者不易分离,植物学上称为颖果。

从小麦籽粒纵切面(通过腹沟做正中切面)可清楚看到胚和胚乳的相对位置,果皮种皮之内,绝大部分是胚乳,胚很小,仅位于籽实基部的一侧。

小麦的胚乳可分为两部分,靠外层是含大量糊粉粒的糊粉层,其内为含丰富淀粉的胚乳细胞。

胚较小,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胚芽在上方,胚根在下方,中间由很短的胚轴相连,在其内侧,有明显的盾状太子叶一片,与胚轴相连,叫盾片,在其与胚乳相接近的一面,有一层排列整齐的柱形上皮细胞,当种子萌发时,能分泌酶类,分解胚乳所贮藏的养料,并转运给胚利用。

胚芽由数片幼叶包围着茎尖的生长锥组成,胚芽之外包被着一个鞘状物,称胚芽鞘。

位于胚轴下方的胚根外围也包被一鞘状物,称胚根鞘,起保护作用二、无胚乳种子1.双子叶无胚乳种子:菜豆种子的结构菜豆的种皮有各种颜色,表面具斑纹或无。

种子的一侧中央有一椭圆形的斑痕,称为种脐。

种脐一端有一圆孔,称为种孔,是种子萌发时水分进入种子的通道,胚根首先从这里突出种皮向外伸长。

种脐另一端有一瘤状突起,称为种瘤。

种瘤下边有一明显棱脊,称为种脊。

胚中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

胚轴较短。

子叶着生于胚轴两侧。

胚轴上方为胚芽,被夹在两片子叶之间,胚轴下方为胚根。

2.棉花种子的结构棉籽外面黑色的硬壳是种皮,种皮上的毛状物是表皮毛,也就是棉絮(纤维)。

棉花的种脐和种孔位于较尖的一端。

钝圆的一端较薄,晒种时这部分薄壁细胞被破坏,种子萌发时此处成为吸水和氧气的重要通道。

剥去种皮,有一层乳白色的薄膜,这是胚乳的遗迹。

膜内就是胚,二片子叶呈折叠状,胚芽、胚轴包被在子叶之间,胚根的尖端露于子叶外边。

第三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一)种子的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成熟后,如果条件适合就能萌发,但也有些植物的种子却不能立即萌发,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发芽,种子的这一特性,叫做种子的休眠。

(二)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的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的最长期限。

超过这个期限,种子的生活力就会丧失,也就失去了萌发的能力。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

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士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

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

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

四、幼苗的类型(一)子叶出土的幼苗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大豆、棉花、油菜和各种瓜类的幼苗,以及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都属于这种类型。

这类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伸人士中,形成根系。

然后下胚轴加速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士面,所以幼苗的子叶是出士的。

(二)子叶留土的幼苗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蚕豆、豌豆、荔枝、柑桔和有胚乳种子如核桃、橡胶树及单子叶植物种子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幼苗,都属于这一类型。

这类种子萌发的特点是上胚轴伸长,而下胚轴却不伸长。

所以子叶并不随胚芽伸出士面,而是留在土壤中,直到养料耗尽而死去。

如蚕豆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出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由于上胚轴的伸长,胚芽不久就被推出士面,而下胚轴的伸长不大,所以子叶不会被推出士面,而始终埋在土里。

第四节植物组织的类型具有相同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叫组织。

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分生组织是具有持续细胞分裂能力的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

依性质和来源的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依位置来分,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是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占植物体积的大部分。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贮水组织等。

它们共同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有细胞间隙,原生质体中有大的液泡,细胞体积比分生组织大得多,但大多仍为等直径的形状。

保护组织是覆盖于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其功能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控制植物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

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

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

主要特征是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在整个植物体的各器官内成为一连续的系统。

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输导水分和溶于水中矿物质的导管和管胞。

一类是输导营养物质的筛管和筛胞。

机械组织是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

细胞大都为细长形,其主要特点是都有加厚的细胞壁。

常见的机械组织和后角组织。

分泌组织能够分泌蜜汁、粘液、挥发油、树脂、乳汁等物质的组织,叫分泌组织。

分泌组织分为外部分泌结构和内部分泌结构。

在六类组织中,分布最广泛的、体积最大的是薄壁组织和输导组织。

但薄壁组织结构简单,容易掌握,而输导组织结构复杂,不易理解,特别是导管和导管分子、筛管和筛管分子、导管和管胞的区别,不好掌握。

(一)导管分子和导管导管分子是一个死细胞。

成熟时没有生活的原生质,次生壁具有各种各样的木质化增厚,端壁溶解消失形成穿孔。

许多个导管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导管。

(二)筛管分子和筛管筛管分子是一个活细胞(成熟时细胞核消失),端壁形成筛板。

许多个筛管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筛管。

筛管为被子植物所特有。

(三)导管和管胞导管分子和管胞都是厚壁伸长的死细胞,但管胞是个单个细胞,末端尖锐,端壁没有穿孔,上下连接的管胞靠侧壁上的纹孔传递水分。

(四)筛管和筛胞筛管分子的端壁有筛板,筛板上有筛孔,上下连接的筛管分子以穿过筛孔的原生质丝互相连接。

管胞的端壁不特化成筛板,侧壁上具有筛域,纵行相接的筛胞靠筛域互相传送营养物质。

筛域上的原生质丝通过的空,远比筛板上的小。

裸子植物没有筛管,只有筛胞。

第五节根1、关于根尖的结构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深入理解(一)从功能和结构统一的角度来理解根尖四部分的结构特点。

例如根冠的功能是保护根尖,与此相适应的是细胞排列疏松,容易脱落,或者破碎成粘液,以减少磨擦,而分生区的细胞又能不断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

再如分生区的功能是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尖细胞的数目不断增加,与此相适应的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厚,为等直径多面体细胞,分裂能力强。

伸长区和根毛区的结构特点同样也适应于各自的功能。

(二)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根尖的结构。

根尖的各个部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按照原来的顺序向前推进发展的。

分生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断产生新细胞,而分生区靠近根尖顶端的那部分细胞经过分裂间期后,又会继续分裂,保持着分生区的结构和功能。

而分生区距根尖顶端较远的那部分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纵向伸长,并开始分化,逐渐变为伸长区、而原来的伸长区,表皮细胞长出新的根毛,内部细胞发生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成新的根毛区。

原来根毛区的根毛,陆续死亡脱落,于是原来的根毛区就成为根的成熟部分了。

2.根的初生结构要以维管柱为重点,详细了解初生结构各个组成部分。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皮层及凯氏带的功能;理解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方式的意义。

初生木质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要注意二者的导管类型互不相同。

3.根的次生结构(一)要详细了解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木栓形成层、木栓和栓内层的组成。

(二)要注意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不同于初生维管组织的特点。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排列位置:次生木质部居内,次生韧皮部居外,相对排列,而初生微观、维管组织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