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沉降比

图3
以上三图及对应关系式表明: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线性关系,其中,当SVI<80时,MLSS值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斜率比80<SVI<120时的大,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对数关系。这说明:当SVI值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随着SVI值的阶段性增大,污泥浓度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
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性污泥沉降过程发现问题,从污泥沉降比大小的突变、活性污泥颜色及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污泥性质及曝气供氧情况,沉降比还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污泥浓度,然后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负荷,对于调整负荷,控制F值,M值有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来确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从而控制曝气池中污泥浓度的大小,使曝气池污泥负荷处于沉降区,确保出水水质。
5. 污泥沉降比与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污泥沉降比,会导致不同的污水处理效果,图5、图6、图7分别为BOD去除率、COD去除率、SS去除率与污泥沉降比的l,当SV%为40%时,污泥浓度为4mg/l,这是在正常污泥指数80—100之间,当异常时膨胀时SV%高而污泥浓度低比率在1.5—2.0/10,说明含水率高。比率在1.5—2.0/10的范围。此时通过它就可以反映出污泥浓度比率。这对于及时反映污泥浓度不用化验测得来的直接而迅速。通过对多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SVI为不同值时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图2、图3:
4. 污泥沉降比与季节气温的关系
(2)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关系,即污泥指数的大小。
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主要因SVI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SVI值大小的改变,除受生物增长期和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外,温度是影响SVI值大小的主要因素。下图为一年四季中不同月份下所对应的SVI值情况。
污泥沉降比的影响因素及正确运用

污泥沉降比的影响因素及正确运用一、污泥沉降比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对污泥沉降比指标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沉降比、污泥浓度之间存在对应性,其中最突出的指标就是SV值。
SV值与季节也有一定的关联,在换季时,SV值一般会发生变化。
在每年的4月、5月、6月、7月,沉降比偏低,1月、3月、9月、11月,沉降比呈现高值。
当然,每年温度不同,加上各类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污泥沉降比的变化情况也会出现不同,大体趋势是相似的。
2、外部环境污水中的微生物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负荷变化、曝气不足或者曝气过量、中毒等,这均会导致SV值增大,水中悬浮物浓度也会上升。
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长期的,如果发现上述问题,可以调节污泥沉降比,确定好排放量,控制好MLSS值的变化。
在活性污泥沉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污泥颜色、沉降比大小变化、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供氧、曝气状态。
另外,根据沉降比分析剩余污泥的排放情况,控制浓度,确保出水质量。
3、污泥回流量曝气池正常运行时,不断地进水和出水,活性污泥随着出水而沉降在沉淀池里,如不及时回流或回流量小,曝气池中的污泥沉降比将逐渐降低,影响污泥对有害物质的吸附和氧化;另外,污泥抗冲击能力的降低,万一发生事故,将重新培养驯化污泥。
污泥回流量大,曝气池中的污泥沉降比过高,会使污泥耗氧快而造成缺氧现象。
因此,污泥回流量的大小对污泥沉降比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污泥沉降比的正确运用1.测试时间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沉降比往往不只是指30min内的沉降过程,它概括包含了SV5、SV30、SV120等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沉淀比测试,而不同时间的沉降比测试观察的结果和意义又有不同。
其观察和测定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因为在沉降过程的前几分钟是絮凝自由沉降的过程,随后是压缩阶段,因此SV5认为是初步沉降阶段,它的测定更能有效的观察反应沉降速率、沉降性能和泥质结构;SV30则着重观察污泥形态、沉降结构以及沉降比值,从而了解无机物有机物的构成比例,同时判断污泥量是否过剩;SV120及以上,则是观察泥的上浮状态及分层情况,从而初步判断溶解氧含量,SBR池硝化情况等。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首先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然后分析了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随后描述了沉降比优化的实验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沉降比、污水处理、控制策略、实验研究、应用、重要性、建议、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实际操作中,活性污泥法常常受到沉降比的影响,而沉降比又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污泥颗粒的粒径大小、浓度、悬浮物的种类及浓度等。
深入研究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沉降比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优化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深入理解其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机制,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影响,揭示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2. 探讨如何通过控制和优化沉降比来提高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效果。
3. 进行沉降比优化的实验研究,验证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4. 分析沉降比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实现以上目标,可以全面了解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影响能够为污水处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关于污泥沉降

关于污泥沉降比的问题污泥沉降比(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百分体积,是测定污泥性能最为简便的方法。
但在实际运行中污泥沉降比往往不被重视,相关专业书上对此介绍也很简单。
中国水网的“三丰”曾在其他专业网上开过活性污泥运行管理方面的系列讲座,其中关于污泥沉降方面的内容讲了很长时间,虽然我只看过他的讲座提纲,不知道讲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讲得会很精彩,对实践是很有用的,而这些知识是书上没有的或至少是不能直接找到的。
在这里我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来简单说说,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
可能有人会问:SV30不就是测定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百分体积吗?仅从污泥沉降比的定义中,确定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似乎测定SV30就是为了解30分钟后的测定结果,有这样的认为的人不少,但这些都是基于理论定义上的理解。
在日常运行中,有些操作人员在测定SV30也往往只看测定的沉降比,而没有观察和了解沉降过程,这就失去了测定污泥沉降的大部分意义。
其实在实际运行管理中,SV30测定方便、快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解污泥的结构和沉降性能外,在无其它异常的情况下,还可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参考依据。
此外,污泥的一些异常现象也可通过沉降试验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操作人员测定时,只了解三十分钟后的沉降比,而没有认真观察和分析污泥沉降测定过程的一些情况,那么在当运行发生异常时,就可能会失去污泥沉降测定过程中所能提示我们的故障信息,而这些信息并不一定能在其它途径及时获得的。
所以有的专业书上把SV30的测定过程称为污泥沉降试验,这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在测定污泥沉降,确切说是进行污泥沉降试验过程中,还要观察沉降速率、污泥外观、泥水界面是否清晰、上层液是否有悬浮物等情况,这些表观情况对于判断的了解运行状态是很有用的。
有经验的操作工,可以不需其他数据,只根据污泥沉降试验就可判断整个生化过程的运行状况。
上篇介绍了污泥沉降试验对指导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篇主要介绍污泥沉降试验的观察内容和相关现象的综合分析要素。
如何运用污泥沉降比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

如何运用污泥沉降比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污泥沉降比(sludge settling ratio,SSR)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评估生化系统状态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SSR,可以判断生化系统中的生物活性、沉降性能和处理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操作,优化处理效果。
以下是关于如何运用SSR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的详细介绍。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污泥沉降比。
污泥沉降比是指在污水处理生化系统中,污泥在规定时间内下降的高度与污泥悬浮物含量的比值。
通常使用的单位是cm/g。
污泥沉降比越大,说明污泥沉降速度越快,生化系统中的悬浮物被有效去除的可能性越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运用SSR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1.收集样品:在处理过程中,定期收集污泥样品。
根据流程的不同,可以从沉淀池、二沉池或曝气池等位置收集样品。
收集样品时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测量悬浮物含量:使用离心法、滤纸法或遮光率法等方法,测量样品中的悬浮物含量。
这是计算SSR的基础。
3.测量污泥沉降高度:将收集到的样品放置一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观察污泥的沉降情况。
使用尺子或标准测定仪器测量污泥沉降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过程中应该避免晃动样品,以保持准确性。
4. 计算污泥沉降比:将测量得到的污泥沉降高度(单位为cm)除以悬浮物含量(单位为g/L),即可得到污泥沉降比。
通常该值范围在0.5-1.5 cm/g之间,值越大说明污泥沉降能力越好。
有了SSR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生化系统的状态:1.生命活性:当SSR较高时,说明生化系统中的微生物有较好的沉降能力,且生物活性较高。
相反,如果SSR较低,则可能是因为生物活性降低,导致悬浮物不能有效沉降,需要检查生物处理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缺氧、毒性物质的影响等。
2.沉降性能:通过对不同时间点测量SSR,可以了解生化系统在不同运行阶段的沉降性能。
如果SSR在一段时间内变化较大,则说明生化系统的沉降性能不稳定,可能需要调整操作或添加沉降剂等。
污泥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污泥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首先,污泥沉降比可以评估污泥的稠度。
稠度是指污泥的浓度和黏度,是污泥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通过测定和分析污泥沉降比,可以了解污泥的稠度变化,从而判断污泥的含固率和胶结性。
稠度的变化对于一些工艺操作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气浮浓缩、压滤和离心脱水等。
通过控制稠度,可以提高浓缩效果和脱水率,减少处理成本。
其次,污泥沉降比可以评估污泥的压缩性。
压缩性是指污泥在受力作用下的体积变化能力,是污泥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通过测定和分析污泥沉降比,可以了解污泥的压缩性变化,从而判断污泥的变形特性和固结规律。
压缩性的变化对于一些工艺操作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如污泥压滤、沉淀和干燥等。
通过控制压缩性,可以提高污泥的脱水速度和固体含量,减少处理时间和能耗。
此外,污泥沉降比还可以评估污泥的沉降速度。
沉降速度是指污泥颗粒在液相中下沉的速度,是污泥的重要动力学性质之一、通过测定和分析污泥沉降比,可以了解污泥在不同条件下的沉降速度变化,从而判断污泥的沉降规律和沉淀效果。
沉降速度的变化对于一些分离操作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如沉淀、过滤和分级等。
通过控制沉降速度,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产能,减少沉澱池的占地面积。
综上所述,污泥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测定和分析污泥沉降比,可以评估污泥的稠度、压缩性和沉降速度,为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污泥沉降比的测定和分析,提高工艺操作的控制水平。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运行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活性污泥的活跃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活性污泥和气体等产品,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沉降比是指在沉淀池中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与其自身生长速度之比。
具体来说,沉降比越大,说明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相对较快,能够使污泥在沉淀池中更好地沉降下来而不被再次搅动,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合理控制和优化沉降比对于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尤为重要。
首先,控制沉降比可以有效提高活性污泥的负荷处理能力。
活性污泥的负荷处理能力指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废水量,当沉降比过大时,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过快,会导致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无法充分接触和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从而降低了处理效果。
而如果沉降比太小,则可能导致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无法及时沉降下来,从而使污泥悬浮在水体中,不仅造成水质劣化,还会导致后续处理工艺的难度加大。
因此,合理控制沉降比可以使活性污泥在沉淀池中更好地进行沉降,提高废水处理能力。
其次,优化沉降比也可以减少活性污泥的产生量,降低处理成本。
根据沉降比的不同,活性污泥的形成量也会有所变化。
当沉降比较大时,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快,可以更好地沉淀在沉淀池中,减少产生过多的活性污泥。
相反,当沉降比较小时,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慢,就会导致较多的活性污泥悬浮在水体中,增加了后续处理工艺的难度,并且需要更多的沉淀池容积和耗能,增加了处理成本。
因此,优化沉降比可以有效控制活性污泥的产生量,降低运行成本。
此外,合理的沉降比还可以提高活性污泥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沉降比过大时,污泥的沉降速度快,可以将悬浮物质和杂质迅速沉淀下来,从而减少了污泥中的杂质含量,使污泥处于较清洁的状态;而沉降比过小时,活性污泥的沉淀速度慢,容易被悬浮物质和杂质污染,从而导致活性污泥中的污染物质积累,降低了活性污泥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污泥沉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污泥沉降的基本原理,掌握污泥沉降比(SS)的测定方法,分析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水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污泥沉降是指活性污泥在静置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密度较大的污泥颗粒逐渐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层,而较轻的活性污泥和溶解性物质则浮于上层。
污泥沉降性能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沉降性能好的污泥易于从处理系统中分离,有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污泥沉降比(SS)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污泥沉淀到底部形成的污泥层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
SS值越小,表明污泥沉降性能越好。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 量筒:1000ml- 秒表- 搅拌棒- 水浴锅2. 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2)将搅拌后的混合液倒入量筒中,至刻度线处。
(3)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置沉降30分钟。
(4)用搅拌棒轻轻搅动量筒底部污泥,使其重新悬浮,记录此时的体积V1。
(5)将量筒中的混合液倒入另一个量筒中,静置沉降30分钟。
(6)用搅拌棒轻轻搅动量筒底部污泥,使其重新悬浮,记录此时的体积V2。
(7)计算污泥沉降比(SS):SS = (V1 - V2) / V2 × 100%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测得污泥沉降比为15%。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污泥沉降速度较快,沉降性能较好。
2. 实验分析(1)污泥沉降比(SS)为15%,表明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有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污泥沉降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污泥浓度、污泥絮体颗粒大小、污泥絮体性状、水温等。
在本实验中,污泥浓度较低,污泥絮体颗粒大小适中,有利于污泥沉降。
(3)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水处理效果密切相关。
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泥处理成本。
五、结论1. 污泥沉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有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废水处理的重要环节,首先是废水中有机物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菌胶团的过程,其次是菌体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和分离过程;研究证明,影响污水处理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曝气池中由菌体有机物形成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的大小;其次是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好坏。
一方面,可以直接了解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好坏;另一方面,污泥沉降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污泥浓度大小的定量反映;因此,污泥沉降比是用以指导工艺运行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沉降比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污泥指数
1 观察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在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处理厂,影响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很多,在缺乏经验数据支持情况下,运行管理人员均以沉降比作为指导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根据沉降比来判断曝气池工艺运行情况,为工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控制废水处理效果。
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操作简单、历时短的特点;其次,运行管理人员、工艺工程师可以通过测量污泥沉降比随时观察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过程,肉眼观察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活性污泥特性,如污泥膨胀,污泥解体,污泥脱氮,污泥腐败等问题都能很直接地反映出来。
还可以通过沉降比进行镜检观察生物相,可以反映系统的工艺运行情况,当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丝状菌是正常的,但数量过多说明污泥膨胀,但水中出现一些游离细菌,说明水质处理得很好,当出现大量游离细菌时说明沉淀性能恶化,水中的钟虫是反映工艺状况的指示性生物,如果钟虫活跃说明水质处理好;在环境恶劣时原生动物活力减弱,钟虫口缘纤毛摆动停止,伸缩泡停止收缩,还会脱去尾柄,重提变成圆柱体,越来越长,终至死亡。
当钟虫出现大气泡时,说明水中缺氧;当负荷高同时水中缺氧时会出现屋滴虫,肾形虫,草履虫,豆形虫;当曝气过度时出现变形虫。
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性污泥沉降过程发现问题,从污泥沉降比大小的突变、活性污泥颜色及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污泥性质及曝气供氧情况,沉降比还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污泥浓度,然后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负荷,对于调整负荷,控制F值,M值有一定的意义。
另一方面,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来确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从而控制曝气池中污泥浓度的大小,使曝气池污泥负荷处于沉降区,确保出水水质。
2.沉降比与污泥指数(SVI)的关系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沉淀后的污泥的体积反应的是废水中所占的体积,蓄凝体的沉降属于集团沉淀,其中的污泥并没有压缩,其中空隙水未被加压出去,因为此时的污泥是具有活性的,仍处于流化状态,其中含水率几乎没有减少,与有机物处于完全混合时含水率一样都在99%左右,而其中的1% 就是污泥的干重,所以污泥处于正常状态适其水量与干重的比值为99/1,也就是说污泥重量与污泥干重之比为100/1的关系,此时污泥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一致,污泥浓度即是100ml时的重量,SV%×V容积×ρ水×10/ SV%×V容积×ρ污泥×1%(含水率)=SVI,可以看出污泥指数就是含水率的倒数,当1%的含水率时,SVI=100,含水率为0.80%时为SVI=125,说明已发生污泥膨胀了;当1.25%的含水率时,SVI=80 ,说明废水中无机颗粒过多或未被降解的多,沉速过快,污泥活性不好。
在我厂运行中,当SVI值在80-120之间,此时污泥呈褐色、絮状,沉淀性能良好;当SVI值小于80时,说明污泥泥龄过长或有机物含量过低,此时污泥细碎,颜色发黑,活性不好;当SVI值大于120时,污泥过于松散,呈浅褐色,沉淀性能较差;另外,污泥沉降比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量筒中污泥放置多少时间后上浮,可以判定曝气池的供氧情况。
如污泥在静沉放置3-4小
时后仍不上浮,呈褐色,证明活性污泥性状较好,曝气供氧充分;如静沉2小时左右污泥上浮,呈黑色,说明污泥厌氧,曝气池供氧量不足。
如果静置10分钟后刚沉下去就上浮,说明污泥膨胀,在工艺运行中,如果进水量、剩余污泥排放量等运行条件比较稳定,污泥沉降比值不会发生突变,SVI值也比较稳定,此时的污泥沉降比值对应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
但是,当污泥沉降比值在进水水质、温度或其它运行条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改变时,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期将处在不同阶段,SVI值也必然受到影响,此时污泥沉降比值与MLSS的对应关系也将发生改变。
下面是两个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沉降比值突然发生改变的例子。
3.污泥沉降比值是MLSS定量的直观反映
在公式可以证明MLSS(g/L)=SV/SVI式中SVI(ml/g)为污泥指数,即评定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指标。
在稳定的废水处理工艺中,由于SVI值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在某一稳定区间,因此,通常情况下,在SVI值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泥沉降比值与污泥浓度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或对数关系。
即污泥沉降比值能够反映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浓度,它与污泥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正常时沉降比与污泥浓度比为1/10。
为生产实践需要,忽略中间计算过程,简化为1:1,即当SV%为30%时,污泥浓度为3mg/l,当SV%为40%时,污泥浓度为4mg/l,这是在正常污泥指数80―100之间,当异常时膨胀时SV%高而污泥浓度低比率在1.5―2.0/10,说明含水率高。
比率在1.5―2.0/10的范围。
此时通过它就可以反映出污泥浓度比率。
这对于及时反映污泥浓度不用化验测得来的直接而迅速。
通过对多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SVI为不同值时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图2、图3:
图1 图2
图3
以上三图及对应关系式表明: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线性关系,其中,当SVI<80时,MLSS值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斜率比80<SVI<120时的大,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对数关系。
这说明:当SVI值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
随着SVI值的阶段性增大,污泥浓度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
4. 污泥沉降比与季节气温的关系
(2)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关系,即污泥指数的大小。
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主要因SVI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SVI值大小的改变,除受生物增长期和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外,温度是影响SVI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一年四季中不同月份下所对应的SVI值情况。
图4
此图表明,在一年四季中,SVI值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较大,一般情况下,在换季季节,SVI 值会突然增大,后来,随着对季节温度的适应,SVI值又逐渐减小,直到下一个季节的转换,SVI值又出现另一个最高值。
由图4可以看出,SVI在1月、5月、9月出现较高值,在2月、8月、12月出现较低值,总体来讲,春季SVI值相对较高,冬季较低。
当然,因每年的季节温度变化不会完全一样,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每年SVI值随季节的变化曲线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因季节温差而产生的对SVI值的影响将不会改变,其影响趋势也基本相同。
5. 污泥沉降比与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污泥沉降比,会导致不同的污水处理效果,图5、图6、图7分别为BOD去除率、COD去除率、SS去除率与污泥沉降比的关系图。
由下图可以看出,BOD去除率在沉降比大于5%且小于50%的情况下,基本都能稳定在80%以上,当沉降比大于50%时,BOD去除率趋于分散。
COD去除率在沉降比小于15%时不太稳定,当沉降比值在15%和50%之间时,其去除率基本能稳定在80%以上,当沉降比大于50%时,COD去除率明显出现不稳定趋势。
SS去除率在沉降比小于15%时很不稳定,当沉降比在25%和50%之间时,基本能保持在85%以上,当沉降比大于50%时,SS去除率也趋于分散。
三图说明:沉降比小于15%时,曝气池混合液浓度低,活性污泥发育不良,处于不成熟期,污泥絮凝、沉淀效果差,菌胶团松散,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活跃,从而造成出水水质不稳定,甚至不能达标;当沉降比在15%~50%之间时,活性污泥已经成熟,混合液浓度较高,一般都在2000~3000mg/l左右,污泥负荷处在沉降区段,污泥絮凝、沉淀性能都比较好,微生物也很活跃,出水水质稳定。
为了减少曝气池的鼓风量,节约能源,我们一般将污泥沉降比控制在15%~30%之间。
图5
图6 图7
综上所述,对于以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生产运行管理人员来说,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测定污泥沉降比是用以指导工艺运行的重要方法。
因为它不但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使运行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泥质情况,从而掌握和控制整个工艺的运行参数,通过确定稳定的污泥沉降比值,灵活的调整负荷。
可以达到控制废水处理效果,保证出水水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