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进水污泥沉降比的意义

合集下载

沉降比

沉降比
图1 图2
图3
以上三图及对应关系式表明: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线性关系,其中,当SVI<80时,MLSS值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斜率比80<SVI<120时的大,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对数关系。这说明:当SVI值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随着SVI值的阶段性增大,污泥浓度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
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性污泥沉降过程发现问题,从污泥沉降比大小的突变、活性污泥颜色及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污泥性质及曝气供氧情况,沉降比还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污泥浓度,然后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负荷,对于调整负荷,控制F值,M值有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来确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从而控制曝气池中污泥浓度的大小,使曝气池污泥负荷处于沉降区,确保出水水质。
5. 污泥沉降比与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污泥沉降比,会导致不同的污水处理效果,图5、图6、图7分别为BOD去除率、COD去除率、SS去除率与污泥沉降比的l,当SV%为40%时,污泥浓度为4mg/l,这是在正常污泥指数80—100之间,当异常时膨胀时SV%高而污泥浓度低比率在1.5—2.0/10,说明含水率高。比率在1.5—2.0/10的范围。此时通过它就可以反映出污泥浓度比率。这对于及时反映污泥浓度不用化验测得来的直接而迅速。通过对多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SVI为不同值时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图2、图3:
4. 污泥沉降比与季节气温的关系
(2)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关系,即污泥指数的大小。
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主要因SVI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SVI值大小的改变,除受生物增长期和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外,温度是影响SVI值大小的主要因素。下图为一年四季中不同月份下所对应的SVI值情况。

简述污泥沉降比与污泥体积指数概念

简述污泥沉降比与污泥体积指数概念

简述污泥沉降比与污泥体积指数概念
污泥沉降比是一个定量指标,用于衡量污泥中悬浮物的沉降程度。

污泥沉降比与污泥体积指数相关,是衡量污泥稳定性和渗透性的重要参数。

污泥沉降比是污泥中悬浮粒子的沉降速度相对污泥中流体的流
动速度的比值。

这个比值是测量悬浮粒子沉降速度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污泥沉降比的数值越大,污泥的稳定性就越好,渗透性就越低;相反,污泥沉降比的数值越小,污泥的稳定性就越差,渗透性就越高。

污泥体积指数是污泥中悬浮物和流体的比值,它可以反映污泥的稳定性,也可以反映污泥的浓度。

污泥体积指数越大,污泥的稳定性就越好,意味着污泥的浓度越高;反之,污泥体积指数越小,污泥的稳定性就越差,意味着污泥的浓度越低。

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的具体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例如重量漂移法、浊度测定法、示功谱法和球度法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测量污泥中悬浮物的沉降速率,以及污泥中悬浮物和流体的比率。

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是很重要的技术参数,它们可以反映污泥中悬浮物的沉降程度,以及污泥的稳定性和渗透性。

它们的测量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的有效控制,对于污泥处理、污水处理和水质治理都至关重要。

它们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污泥处理系统的效率,从而改善水质,提升经济效益。

因此,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是重要的污泥处理技术指标,
也是水质治理行业的重要参考值,可以更好地控制污泥的性质,促进水质的改善。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首先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然后分析了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随后描述了沉降比优化的实验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沉降比、污水处理、控制策略、实验研究、应用、重要性、建议、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实际操作中,活性污泥法常常受到沉降比的影响,而沉降比又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污泥颗粒的粒径大小、浓度、悬浮物的种类及浓度等。

深入研究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沉降比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优化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深入理解其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机制,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影响,揭示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2. 探讨如何通过控制和优化沉降比来提高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效果。

3. 进行沉降比优化的实验研究,验证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4. 分析沉降比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实现以上目标,可以全面了解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沉降比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影响能够为污水处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污泥沉降比(SV)的观察要点

污泥沉降比(SV)的观察要点

污泥沉降比(SV)的观察要点在污水厂运行班每天都要做沉降比并将结果录入日报表,其实在沉降比实验过程相当重要,一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告诉我们生化系统的运行状态,从异常现象里及时分析判断做出工艺调整,将生化系统调整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中,实验过程如此重要,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沉降比,从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细微之处,最短的时间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证生化池最佳运行。

污泥沉降比的意义去曝气池出口混合液于1000ml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所沉降的活性污泥体积占整个取样提及的百分数(%)。

从定义上让人误以为,只要最终结果,其实过程也很重要。

沉降比在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可以关联SVI、DO、MLSS、F/M、生物相、污泥龄、回流比等许多参数的判断。

沉降比检测方便,沉降比在生化系统中可模拟出二沉池的效果,这项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出系统的污泥沉降过程,沉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为及早发现生化系统问题提供了可能。

除开干扰因素,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尤为重要。

采样初期混合液处于完全混合状态,初期絮凝状态能够迅速看到絮体间清晰地间隙水,自由沉淀状态可以看到沉降过程了,集团沉淀状态观察到絮体积聚后的整体下沉,压缩沉淀过程状态时沉降过程已不明显,处逐步压缩阶段。

在做沉降比实验时的观察要点有上清液液面、沉降过程、上清液、沉淀物等。

1、仔细观察上清液液面是否有油状物、浮渣、气泡,并要用手轻扇量筒口闻气味。

①油状物通常表现不明显,注意仔细观察朦胧的油状物覆盖液面;油状物存在的原因,进水含有矿物油或乳化油、洗涤剂和消泡剂;进水过少,相对曝气过度活性污泥解体所致;活性污泥老化解体。

②浮渣通常为棕黄色、黑色絮状团浮于液面,存在原因:曝气过度;活性污泥老化;液面油状物所致;污泥中毒;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缺氧。

③气泡通常表现为液面与量筒间的成排气泡(较大)或附着与液面浮渣的气泡(较小)。

形成原因:曝气过度;活性污泥老化;液面油状物所致;反硝化所致;丝状菌膨胀。

污泥沉降比(SV)在污水处理中的正确运用

污泥沉降比(SV)在污水处理中的正确运用

污泥沉降比( SV )在污水处理中的正确运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如何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向来是环保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研究中发现污泥的沉降速率、沉降性能等技术指标是关系到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而污泥沉降比的测试是影响这些指标的关键性控制措施,是用以指导工艺运行的重要参数,对指导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污泥沉降测试的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开篇,结合日常污水处理实际情况,对污泥沉降比测试中时常出现的认识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沉降比测试的正确运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是指取曝气池混合液在一定量的量筒中,静置沉降一定时间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它是评定活性污泥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处理站,影响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不少 ,在缺乏经验数据和相关检测设备支持情况下,运行管理人员通常是以沉降比作为指导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根据沉降比来判断曝气池工艺运行情况,为工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控制废水处理效果。

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操作简单、历时短的特点;其次,运行管理人员、工艺工程师可以通过测量污泥沉降比随时观察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过程,肉眼观察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活性污泥特性,如污泥膨胀,污泥解体,污泥脱氮,污泥腐败等问题都能很直接地反映出来;还可以通过沉降比进行镜检观察生物相,可以反映系统的工艺运行情况,当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丝状菌是正常的,但数量过多说明污泥膨胀,但水中浮现一些游离细菌,说明水质处理得很好,当浮现大量游离细菌时说明沉淀性能恶化,水中的钟虫是反映工艺状况的指示性生物,如果钟虫活跃说明水质处理好;在环境恶劣时原生动物活力减弱,钟虫口缘纤毛摆动住手,伸缩泡住手收缩,还会脱去尾柄,重提变成圆柱体,越来越长,终至死亡。

当钟虫浮现大气泡时,说明水中缺氧;当负荷高同时水中缺氧时会浮现屋滴虫,肾形虫,草履虫,豆形虫;当曝气过度时浮现变形虫等等。

从污泥沉降比大小的突变、活性污泥颜色及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污泥性质及曝气供氧情况,沉降比还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污泥浓度,然后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负荷,对于调整负荷,控制 F 值(有机物), M 值(微生物)有一定的意义。

如何运用污泥沉降比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

如何运用污泥沉降比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

如何运用污泥沉降比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污泥沉降比(sludge settling ratio,SSR)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评估生化系统状态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SSR,可以判断生化系统中的生物活性、沉降性能和处理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操作,优化处理效果。

以下是关于如何运用SSR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的详细介绍。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污泥沉降比。

污泥沉降比是指在污水处理生化系统中,污泥在规定时间内下降的高度与污泥悬浮物含量的比值。

通常使用的单位是cm/g。

污泥沉降比越大,说明污泥沉降速度越快,生化系统中的悬浮物被有效去除的可能性越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运用SSR来判断生化系统状态:1.收集样品:在处理过程中,定期收集污泥样品。

根据流程的不同,可以从沉淀池、二沉池或曝气池等位置收集样品。

收集样品时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测量悬浮物含量:使用离心法、滤纸法或遮光率法等方法,测量样品中的悬浮物含量。

这是计算SSR的基础。

3.测量污泥沉降高度:将收集到的样品放置一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观察污泥的沉降情况。

使用尺子或标准测定仪器测量污泥沉降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过程中应该避免晃动样品,以保持准确性。

4. 计算污泥沉降比:将测量得到的污泥沉降高度(单位为cm)除以悬浮物含量(单位为g/L),即可得到污泥沉降比。

通常该值范围在0.5-1.5 cm/g之间,值越大说明污泥沉降能力越好。

有了SSR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生化系统的状态:1.生命活性:当SSR较高时,说明生化系统中的微生物有较好的沉降能力,且生物活性较高。

相反,如果SSR较低,则可能是因为生物活性降低,导致悬浮物不能有效沉降,需要检查生物处理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缺氧、毒性物质的影响等。

2.沉降性能:通过对不同时间点测量SSR,可以了解生化系统在不同运行阶段的沉降性能。

如果SSR在一段时间内变化较大,则说明生化系统的沉降性能不稳定,可能需要调整操作或添加沉降剂等。

污泥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污泥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污泥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首先,污泥沉降比可以评估污泥的稠度。

稠度是指污泥的浓度和黏度,是污泥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通过测定和分析污泥沉降比,可以了解污泥的稠度变化,从而判断污泥的含固率和胶结性。

稠度的变化对于一些工艺操作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气浮浓缩、压滤和离心脱水等。

通过控制稠度,可以提高浓缩效果和脱水率,减少处理成本。

其次,污泥沉降比可以评估污泥的压缩性。

压缩性是指污泥在受力作用下的体积变化能力,是污泥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通过测定和分析污泥沉降比,可以了解污泥的压缩性变化,从而判断污泥的变形特性和固结规律。

压缩性的变化对于一些工艺操作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如污泥压滤、沉淀和干燥等。

通过控制压缩性,可以提高污泥的脱水速度和固体含量,减少处理时间和能耗。

此外,污泥沉降比还可以评估污泥的沉降速度。

沉降速度是指污泥颗粒在液相中下沉的速度,是污泥的重要动力学性质之一、通过测定和分析污泥沉降比,可以了解污泥在不同条件下的沉降速度变化,从而判断污泥的沉降规律和沉淀效果。

沉降速度的变化对于一些分离操作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如沉淀、过滤和分级等。

通过控制沉降速度,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产能,减少沉澱池的占地面积。

综上所述,污泥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测定和分析污泥沉降比,可以评估污泥的稠度、压缩性和沉降速度,为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污泥沉降比的测定和分析,提高工艺操作的控制水平。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1. 沉降比的定义沉降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在单位高度上的下降速度与重力的比值。

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沉降比是指在絮凝沉淀过程中,污泥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漂浮速度之比。

理论上,沉降比越大,颗粒沉降速度越快,污泥沉淀效果越好。

通过研究和控制沉降比,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效率和水质。

2. 沉降比的影响因素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影响沉降比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污泥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等因素,以及污水中的气泡含量、液体的粘度、搅拌强度等因素。

污泥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沉降比的影响最为重要。

一般来说,颗粒越小,沉降比越小,颗粒越大,沉降比越大。

搅拌强度、液体的粘度等参数也会对沉降比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中的应用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沉降比是评价沉淀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控制污泥颗粒的大小、形状等因素,可以提高沉降比,从而提高污泥的沉淀效果。

通过调整污水中的气泡含量、液体的粘度等参数,也可以影响沉降比,从而改善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

(1)沉降比与污泥颗粒特性的关系:通过研究不同尺寸、形状、密度的污泥颗粒在不同液体环境中的沉降比,探讨沉降比与污泥颗粒特性的关系,为优化污泥颗粒特性提供依据。

(2)控制沉降比的新方法:通过调整污泥颗粒特性、改变液体环境参数等方式,探索新的控制沉降比的方法,提高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效率。

(3)沉降比与处理效果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探讨沉降比与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控制沉降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效率和水质,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做出重要贡献。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沉降比的研究能够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废水处理的重要环节,首先是废水中有机物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菌胶团的过程,其次是菌体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和分离过程;研究证明,影响污水处理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曝气池中由菌体有机物形成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的大小;其次是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好坏。

一方面,可以直接了解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好坏;另一方面,污泥沉降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污泥浓度大小的定量反映;因此,污泥沉降比是用以指导工艺运行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沉降比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污泥指数
1 观察沉降比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在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处理厂,影响废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很多,在缺乏经验数据支持情况下,运行管理人员均以沉降比作为指导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根据沉降比来判断曝气池工艺运行情况,为工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控制废水处理效果。

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操作简单、历时短的特点;其次,运行管理人员、工艺工程师可以通过测量污泥沉降比随时观察活性污泥的絮凝、沉淀过程,肉眼观察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活性污泥特性,如污泥膨胀,污泥解体,污泥脱氮,污泥腐败等问题都能很直接地反映出来。

还可以通过沉降比进行镜检观察生物相,可以反映系统的工艺运行情况,当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丝状菌是正常的,但数量过多说明污泥膨胀,但水中出现一些游离细菌,说明水质处理得很好,当出现大量游离细菌时说明沉淀性能恶化,水中的钟虫是反映工艺状况的指示性生物,如果钟虫活跃说明水质处理好;在环境恶劣时原生动物活力减弱,钟虫口缘纤毛摆动停止,伸缩泡停止收缩,还会脱去尾柄,重提变成圆柱体,越来越长,终至死亡。

当钟虫出现大气泡时,说明水中缺氧;当负荷高同时水中缺氧时会出现屋滴虫,肾形虫,草履虫,豆形虫;当曝气过度时出现变形虫。

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活性污泥沉降过程发现问题,从污泥沉降比大小的突变、活性污泥颜色及静置后上浮情况,了解污泥性质及曝气供氧情况,沉降比还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污泥浓度,然后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负荷,对于调整负荷,控制F值,M值有一定的意义。

另一方面,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来确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从而控制曝气池中污泥浓度的大小,使曝气池污泥负荷处于沉降区,确保出水水质。

2.沉降比与污泥指数(SVI)的关系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沉淀后的污泥的体积反应的是废水中所占的体积,蓄凝体的沉降属于集团沉淀,其中的污泥并没有压缩,其中空隙水未被加压出去,因为此时的污泥是具有活性的,仍处于流化状态,其中含水率几乎没有减少,与有机物处于完全混合时含水率一样都在99%左右,而其中的1% 就是污泥的干重,所以污泥处于正常状态适其水量与干重的比值为99/1,也就是说污泥重量与污泥干重之比为100/1的关系,此时污泥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一致,污泥浓度即是100ml时的重量,SV%×V容积×ρ水×10/ SV%×V容积×ρ污泥×1%(含水率)=SVI,可以看出污泥指数就是含水率的倒数,当1%的含水率时,SVI=100,含水率为0.80%时为SVI=125,说明已发生污泥膨胀了;当1.25%的含水率时,SVI=80 ,说明废水中无机颗粒过多或未被降解的多,沉速过快,污泥活性不好。

在我厂运行中,当SVI值在80-120之间,此时污泥呈褐色、絮状,沉淀性能良好;当SVI值小于80时,说明污泥泥龄过长或有机物含量过低,此时污泥细碎,颜色发黑,活性不好;当SVI 值大于120时,污泥过于松散,呈浅褐色,沉淀性能较差;另外,污泥沉降比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量筒中污泥放置多少时间后上浮,可以判定曝气池的供氧情况。

如污泥在静沉放置
3-4小时后仍不上浮,呈褐色,证明活性污泥性状较好,曝气供氧充分;如静沉2小时左右污泥上浮,呈黑色,说明污泥厌氧,曝气池供氧量不足。

如果静置10分钟后刚沉下去就上浮,说明污泥膨胀,在工艺运行中,如果进水量、剩余污泥排放量等运行条件比较稳定,污泥沉降比值不会发生突变,SVI值也比较稳定,此时的污泥沉降比值对应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

但是,当污泥沉降比值在进水水质、温度或其它运行条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改变时,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期将处在不同阶段,SVI值也必然受到影响,此时污泥沉降比值与MLSS 的对应关系也将发生改变。

下面是两个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沉降比值突然发生改变的例子。

3.污泥沉降比值是MLSS定量的直观反映
在公式可以证明MLSS(g/L)=SV/SVI式中SVI(ml/g)为污泥指数,即评定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的指标。

在稳定的废水处理工艺中,由于SVI值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在某一稳定区间,因此,通常情况下,在SVI值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泥沉降比值与污泥浓度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或对数关系。

即污泥沉降比值能够反映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浓度,它与污泥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正常时沉降比与污泥浓度比为1/10。

为生产实践需要,忽略中间计算过程,简化为1:1,即当SV%为30%时,污泥浓度为3mg/l,当SV%为40%时,污泥浓度为4mg/l,这是在正常污泥指数80—100之间,当异常时膨胀时SV%高而污泥浓度低比率在 1.5—2.0/10,说明含水率高。

比率在1.5—2.0/10的范围。

此时通过它就可以反映出污泥浓度比率。

这对于及时反映污泥浓度不用化验测得来的直接而迅速。

通过对多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SVI为不同值时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图2、图3:
图1 图2
图3
以上三图及对应关系式表明: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线性关系,其中,当SVI<80时,MLSS值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斜率比80<SVI<120时的大,当SVI>120时,污泥沉降比与MLSS呈对数关系。

这说明:当SVI值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

随着SVI值的阶段性增大,污泥浓度随污泥沉降比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

4. 污泥沉降比与季节气温的关系
(2)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关系,即污泥指数的大小。

污泥沉降比与污泥浓度的对应关系,主要因SVI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SVI值大小的改变,除受生物增长期和一些偶然因素影响外,温度是影响SVI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一年四季中不同月份下所对应的SVI值情况。

图4
此图表明,在一年四季中,SVI值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较大,一般情况下,在换季季节,SVI 值会突然增大,后来,随着对季节温度的适应,SVI值又逐渐减小,直到下一个季节的转换,SVI值又出现另一个最高值。

由图4可以看出,SVI在1月、5月、9月出现较高值,在2月、8月、12月出现较低值,总体来讲,春季SVI值相对较高,冬季较低。

当然,因每年的季节温度变化不会完全一样,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每年SVI值随季节的变化曲线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因季节温差而产生的对SVI值的影响将不会改变,其影响趋势也基本相同。

5. 污泥沉降比与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污泥沉降比,会导致不同的污水处理效果,图5、图6、图7分别为BOD去除率、COD去除率、SS去除率与污泥沉降比的关系图。

由下图可以看出,BOD去除率在沉降比大于5%且小于50%的情况下,基本都能稳定在
80%以上,当沉降比大于50%时,BOD去除率趋于分散。

COD去除率在沉降比小于15%时不太稳定,当沉降比值在15%和50%之间时,其去除率基本能稳定在80%以上,当沉降比大于50%时,COD去除率明显出现不稳定趋势。

SS去除率在沉降比小于15%时很不稳定,当沉降比在25%和50%之间时,基本能保持在85%以上,当沉降比大于50%时,SS去除率也趋于分散。

三图说明:沉降比小于15%时,曝气池混合液浓度低,活性污泥发育不良,处于不成熟期,污泥絮凝、沉淀效果差,菌胶团松散,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活跃,从而造成出水水质不稳定,甚至不能达标;当沉降比在15%~50%之间时,活性污泥已经成熟,混合液浓度较高,一般都在2000~3000mg/l左右,污泥负荷处在沉降区段,污泥絮凝、沉淀性能都比较好,微生物也很活跃,出水水质稳定。

为了减少曝气池的鼓风量,节约能源,我们一般将污泥沉降比控制在15%~30%之间。

图5
图6 图7
综上所述,对于以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生产运行管理人员来说,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测定污泥沉降比是用以指导工艺运行的重要方法。

因为它不但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使运行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泥质情况,从而掌握和控制整个工艺的运行参数,通过确定稳定的污泥沉降比值,灵活的调整负荷。

可以达到控制废水处理效果,保证出水水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