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共3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动脉血气针采集标液面上升达到设定血量 时,拔出针头,加压止血
单手垂直将针尖插入针塞中,将动脉血气 针置于双手掌心搓动1分钟
标本及时送验
拔针后处理
取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 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若注射器内有气泡,应尽 快排出。将注射器轻轻转动,使血液与肝素充分 混合,防止凝血。
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5~10分钟用干棉签按压穿 刺部位5-10分钟。
患者平卧或静坐20分钟。 血标本采取后,应记录采血时间、吸氧条件等,
做为参照指标,以便于正确的临床分析。不考虑 吸入氧条件而做的血气分析诊断是没有意义的
动脉穿刺抽血操作并发症
感染 皮下血肿 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 假性动脉瘤 动脉痉挛 血栓形成 穿刺口大出血 穿刺困难
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的 进针与皮肤成45°~60° 角。
股动脉穿刺
优点:股动脉管腔粗 大,搏动感强,易于 采取
弊端:临床中一些清 醒患者,不愿宽衣解 带配合护士采血
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需要遮挡病人,脱去内裤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股沟,将穿 刺一侧大腿稍向外展外旋,小腿屈曲成 90度角,成蛙式。
股动脉反复穿刺出血引起腹腔血肿时,患 者有休克表现。
皮下血肿
原因
1、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形成多 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穿刺用力过大,扎穿血管
2、穿刺后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 3、护士没有仔细交待按压要点,未有效按压;半
小时内下床活动 4、老年人血管脆、弹性差,穿刺前未全面了解病
动脉穿刺技术操作 及并发症处理
呼吸科 李旭
动脉穿刺的目的
抽取动脉血液标本 作血液气体分析 协助诊断 观察疗效。
血气分析的目的

动脉穿刺

动脉穿刺

一动脉穿刺插管术(—)适应证1、重度休克及危重病人需经动脉输液或输血,以争取时间,提高血压,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2、危重及大手术病人需直接作动脉血压监测。

3、需动脉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气分析和动脉血乳酸浓度的测定等。

4、经动脉穿刺施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或注射抗肿瘤药物,行区域性化疗。

(二)禁忌证1、有出血倾向。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桡动脉穿刺前应进行A11en试验,阳性者不应做穿刺(A1len试验方法为:嘱病人握拳,观察两手指尖,同时压迫桡、尺动脉,然后在放松压迫尺动脉的同时,让病人松拳,观察手指的颜色。

如5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则表明挠动脉侧支循环良好,Allen试验阴性;如长于5s手掌的颜色仍不变红,提示桡动脉侧支循环不佳,Allen试验阳性)。

(三)操作技术1、穿刺径路(1)桡动脉:病人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穿刺点位于手掌横纹上1~2cm的动脉搏动处.(2)肱动脉:病人上肢伸直稍外展,掌心向上,穿刺点位于肘横纹上方的动脉搏动处。

(3)股动脉:病人仰卧,下肢伸直稍外展,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的动脉搏动处.2、步骤(以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插管为例)(1)桡动脉穿刺插管:通常选用左手。

将病人的手和前臂固定在木板上,手腕下垫纱布卷,使手腕背屈60°。

术者的左手中指触及桡动脉,在桡骨茎突近端定位,示指在其远端轻轻牵拉,穿刺点在两手指间(图6-83)。

常规消毒皮肤、铺巾,用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术者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角进针,对准中指触及的桡动脉方向,在接近动脉时才刺入动脉。

如有血液从针尾涌出,即可插入导引钢丝;如无血液流出,可徐徐退针,直至有血液涌出,表示穿刺成功。

插入导引钢丝时应无阻力,若有阻力不可插入,否则将穿透动脉进入软组织内。

最后,经导引钢丝插入塑料导管,并固定导管,即可测压。

(2)股动脉穿刺插管: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cm处触及股动脉搏动,用左手示指、中指放在动脉搏动表面,示指与中指分开,穿刺点选在两手指间。

最新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

最新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
5. 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 确按压,引动脉瘤(false aneurysm):很多危重患者或呼吸 功能障碍患者,需要每天一次或数次抽取动脉血进行 血气分析,大部分患者经过反复的、多次桡动脉或足 背动脉穿刺后,血液通过破裂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 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表面被内皮覆盖。因此, 假性动脉瘤乃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
常用部位
穿刺定位
桡动脉定位
肱动脉定位
股动脉定位
患者取半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触摸动脉搏动,在腹 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厘米处,以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 点。
并发症(皮下血肿)
1.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 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解剖位置及走行不 熟悉,不论血管好坏,盲目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 角度,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动脉穿刺技术及并发症
动脉穿刺技术禁忌症
1.慢性严重心、肺或肾脏疾病、晚期肿瘤。 2.周围皮肤炎症或动脉痉挛以及血栓形成。 • 3.有出血倾向者。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如抽出暗黑色血液表示误入静脉,应立即拔出,压 迫穿刺点3~5分钟; 3.一次穿刺失败,切勿反复穿刺,以防损伤血管; 4.穿刺后妥善压迫止血,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2. 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拔针 后由患者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没有仔细的指导按 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
3. 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 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壁厚,易滑动,半 小时内下床活动。
并发症(皮下血肿)
4. 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 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用抗凝剂 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 形成血肿;

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2页PPT

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32页PPT
动脉穿刺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动脉穿刺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动脉穿刺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动脉穿刺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篇:动脉穿刺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动脉穿刺置管术(一)操作目的:1、直接监测患者血压2、需采集动脉血液标本或某些特殊检查3、急救时需加压输血输液4、用于区域性化疗(二)适应症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主动脉手术、主动脉反搏者。

2、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和需大量输血、输液者。

3、合并有近期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冠心病及瓣膜疾病、心力衰竭史、COPD、肺动脉高压、代谢紊乱等急需手术治疗者。

4、心肺复苏后期治疗、严重创伤、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5、控制性降压或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6、不能行无创测压者。

(三)禁忌症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动脉近端梗阻、雷诺现象(Raynaud’s syndrom)和脉管炎(Buerger’s disease)(四)操作准备1、、动脉置管部位:桡动脉(最常用)、股动脉、腋动脉、足背动脉和尺动脉2、在作桡动脉插管前应测试尺动脉供血是否畅通。

清醒病人可用Allen试验法测试。

对于不能配合的病人如幼儿、意识不清和全麻后病人,可采用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或手指体积描记图以判断手掌部的血流供应及平行循环供血情况。

遇有尺动脉血供不足,应避免作桡动脉插管。

3、治疗盘内放置: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溶液罐内,2-2.5%碘酊,70-75%酒精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无菌纱布及罐、消毒棉签,0.1%肾上腺素、笔、砂轮,注射器、针头、抗凝剂、试管、弯盘、注射器针头回收器,需要时备输液或输血用物(五)操作过程A、以最为常用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为例:1、准备洗手、戴口罩。

2、核对床号、姓名、治疗项目等,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动脉穿刺置管的相关内容。

3、常选用左侧桡动脉,成人用20G的T eflon或Vialon外套管穿刺针,长约3.2~4.5cm。

4、穿刺时病人仰卧,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腕部垫高使腕背伸,拇指保持外展,消毒铺巾,保持无菌技术。

5、穿刺者右手示、中指与拇指持针,于腕横线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最清楚处进皮。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动脉穿刺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动脉穿刺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动脉穿刺术)
【目的】
取血做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做细菌培养。

进行动脉冲击性注射治疗等。

【穿刺血管】
桡动脉、锁骨下动脉、舷动脉、股动脉。

【准备工作】
用物与静脉穿剌术相同。

【操作方法】
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2.常规做广泛性皮肤消毒及左手示指及中指消毒。

3.术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问垂直穿入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头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

4.操作完毕迅速拨针,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不少于5分钟。

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应急预案

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应急预案

一、概述动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但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出血、血肿、感染、动脉痉挛等。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1. 出血(1)原因:穿刺针损伤动脉血管、术后压迫不当、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

(2)处理措施:①立即停止操作,观察出血情况;②局部按压止血,使用无菌纱布或止血带;③如出血量大,可给予止血药物;④必要时进行血管缝合或血管介入治疗。

2. 血肿(1)原因:穿刺针损伤动脉血管、术后压迫不当、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

(2)处理措施:①立即停止操作,观察血肿情况;②局部冷敷,减少出血;③如血肿较大,可给予止血药物;④必要时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3. 感染(1)原因:无菌操作不严格、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2)处理措施:①立即停止操作,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②给予抗生素治疗;③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防止感染扩散。

4. 动脉痉挛(1)原因:穿刺部位疼痛、患者紧张等。

(2)处理措施:①立即停止操作,给予患者安慰;②使用热敷、局部按摩等方法缓解痉挛;③必要时给予解痉药物。

5.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1)原因: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

(2)处理措施:①立即停止操作,拔除导管;②给予抗凝治疗;③密切观察患者血栓形成情况,必要时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无菌操作技能;2.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安全;3. 对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4. 定期检查患者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5. 优化穿刺部位选择,减少穿刺次数。

四、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动脉穿刺并发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五、总结动脉穿刺并发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并发症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动脉穿刺并发症

动脉穿刺并发症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和器材
穿刺部位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动脉穿刺目的,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如桡动脉、股动脉等。避开静脉、神经等重要结构,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器材选择
选用质量可靠、规格合适的动脉穿刺器材,包括穿刺针、 导管等。确保器材与患者血管相匹配,降低操作难度和并 发症风险。
个体化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动脉穿刺方案,综合考虑患者 年龄、病情、血管条件等因素,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
压迫症状
假性动脉瘤增大时可压迫 周围组织或神经,引起相 应症状。
动静脉瘘
动脉与静脉异常交通
心力衰竭
动脉穿刺时误穿静脉或损伤动静脉壁 ,导致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形成动 静脉瘘。
长期动静脉瘘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局部肿胀与疼痛
动静脉瘘可引起穿刺部位局部肿胀和 疼痛,伴有皮肤温度升高和颜色改变 。
凝血酶注射
通过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至假性动脉瘤内,促使其血栓形成和闭合 。
手术治疗
对于难以闭合的假性动脉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动脉修补或切 除。
动静脉瘘处理
1 2
超声引导下压迫
在超声引导下对动静脉瘘进行压迫,减少血流动 力学的异常。
介入栓塞
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动静脉瘘内,阻断异常血 流通道。
3
手术治疗
低并发症发生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穿刺辅助系统
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 发智能化穿刺辅助系统,提高穿刺成 功率和安全性。
新型穿刺器械研发
研发具有更高安全性、更低并发症发 生率的新型动脉穿刺器械,满足临床 需求。
远程医疗与动脉穿刺结合
探索远程医疗在动脉穿刺领域的应用 ,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 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