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化学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烹饪与化学》PPT课件

⑥葡萄糖酸
完整版课件ppt
30
(2)常用家庭调料
1)食醋。我国的名醋主要有:
①山西老陈醋。
②四川保宁醋。
③江苏镇江醋。
2)其它调料
各地均有特殊调料,大都以酸、香为特点,兼有其它 味。较著名的有:
①贵州独山盐酸。
②广西玉林酸料。
③湖南湘潭龙牌酱油。完整版课件ppt
31
2.甜
甜味是与糖联系在一起的。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是 大家熟悉的糖。它们不仅味道甜,而且还供应人体能量。
1211灭火器很适宜居民家庭使用,它体积 小巧,使用方便。内装二氟一氯一溴甲烷。这 种物质在高温下能分解产生游离基,参与燃烧 反应而中止燃烧,是典型的化学抑制法灭火。
完整版课件ppt
7
3.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轻者头晕心慌、四肢无力;重者昏迷
不醒,呼吸微弱,抢救不及时甚至可能死亡。
煤气的有毒成分是什么呢?煤气主要来自灶具或
完整版课件ppt
24
(3)食用香精
分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其中以香猫酮、香叶醇、甲
酸香叶酯为基体的香精最为重要。
由于调香是一种专门技术,香型极多,主要有两种类
型:①花香型。如玫瑰、茉莉、兰花、桂花、麝香型等,
模仿自然界各种名花的香;
②想象型。如清香、水果、芳芳(兰花型)、东方、
菲菲(清草香型)、科隆(柑桔香型)以及美加净等,即
半 乳 糖
0.49- 0.74
乳 糖
0.40- 0.60
糖 精 *
甜 度 0.33- 0.60 0.33- 0.6 0.27- 0.52 0.16- 0.28
450- 700
糖精的化学名为邻苯甲酰磺亚胺,不符合“糖”的定义。
烹饪化学(第三版劳动版)课件:第五章 食品中其他成分

➢ 在酸性环境中可促进铁的利用,因此,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铁的利 用率
23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4.碘 ➢ 碘是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 人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甚至呆小病,是常见的地方性疾病,通
过食用加碘食盐和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 摄入碘超出人体需求量则引起高碘甲状腺肿大 ➢ 碘易挥发和随水流失,所以在食用和烹制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采取
四、储存、烹饪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1. 储存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植物性食品
• 适宜的采后处理 • 合适的储藏条件
动物性食品
• 适宜的预处理 • 合理的贮藏手段 • 适量的食品添加剂
32
第五章
第三节 维生素
四、储存、烹饪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2. 烹饪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粮食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5.其他 ➢ 硫:维生素B1 ➢ 镁 : 叶绿素 ➢ 锌:免疫功能
26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四、烹饪加工过程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1.烹饪加工方法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27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四、烹饪加工过程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2.烹饪器皿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搪瓷锅
第五章 铜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灰分碱度
7.80 8.20 8.32 8.40 8.40 8.89 9.28 9.40 12.00 14.60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1. 钙
为提高人体对食品中钙的吸收率,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采取以下措施: (1)摄取足量的维生素D可提高钙的吸收率。 (2)充足的高蛋白食物有利于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的吸收。 (3)使用糖和醋,如炖骨头汤、炸酥鱼、糖醋排骨等有利于提高钙的吸收率。 (4)含草酸较多的蔬菜焯水后烹制。 (5)多采用发酵食品,使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水解,促进钙、磷的吸收。 (6)多采用荤素搭配、粮豆混合的膳食,保证钙、磷的合理比例,一般为1∶1和1∶2左右。
23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4.碘 ➢ 碘是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 人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甚至呆小病,是常见的地方性疾病,通
过食用加碘食盐和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 摄入碘超出人体需求量则引起高碘甲状腺肿大 ➢ 碘易挥发和随水流失,所以在食用和烹制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采取
四、储存、烹饪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1. 储存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植物性食品
• 适宜的采后处理 • 合适的储藏条件
动物性食品
• 适宜的预处理 • 合理的贮藏手段 • 适量的食品添加剂
32
第五章
第三节 维生素
四、储存、烹饪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2. 烹饪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粮食加工过程对维生素的影响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5.其他 ➢ 硫:维生素B1 ➢ 镁 : 叶绿素 ➢ 锌:免疫功能
26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四、烹饪加工过程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1.烹饪加工方法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27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四、烹饪加工过程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2.烹饪器皿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搪瓷锅
第五章 铜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灰分碱度
7.80 8.20 8.32 8.40 8.40 8.89 9.28 9.40 12.00 14.60
第五章
第二节 无机盐
三、食品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种类
1. 钙
为提高人体对食品中钙的吸收率,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采取以下措施: (1)摄取足量的维生素D可提高钙的吸收率。 (2)充足的高蛋白食物有利于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的吸收。 (3)使用糖和醋,如炖骨头汤、炸酥鱼、糖醋排骨等有利于提高钙的吸收率。 (4)含草酸较多的蔬菜焯水后烹制。 (5)多采用发酵食品,使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水解,促进钙、磷的吸收。 (6)多采用荤素搭配、粮豆混合的膳食,保证钙、磷的合理比例,一般为1∶1和1∶2左右。
《烹饪化学》(第三版)全套教学(第讲)课件

添加过量的亚硝酸盐 血红素被强烈氧化
性及护色
PPT学习交流
11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重要的天 然色素的总称,普遍存在于动物、 高等植物、真菌、藻类中的黄色、 橙红色或红色的色素之中。1831 年由化学家Wachenrooder从胡 萝卜根中分离得出,故以“胡萝 卜素”命名。迄今,被发现的天 然类胡萝卜素已达600多种,在 人休中存在的主要有α-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 番茄红素以及β-隐黄素等。
PPT学习交流
16
1.有助于预防多种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包括癌症、心 脏病、过早衰老和关节炎
2.通过防止应激反应和吸烟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来减少心 脏病和中风的发生;
3.增强免疫系统能力来抵御致癌物质
4.降低感冒的次数和缩短持续时间;
5.具有抗突变的功能从而减少致癌因子的形成
6.具有抗炎功效,因而可以预防包括关节炎和肿胀在内 的炎症;
PPT学习交流
20
植物鞣质
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 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鞣质能与蛋白质结 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可用来鞣皮,即与兽 皮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使皮成为致密、柔韧、难 于透水且不易腐败的革,因此称为鞣质。
根据鞣质的化学结构可分为三大类:
1、可水解鞣质
2、缩合鞣质
3、复合鞣质
16、花青素还具有抗辐射的作用,花青素颜色因PH值不同 会发生变化,大部分花青素具有良好的光、热、PH值稳定 性,对于白领或是长期处于日晒、电辐射环境中的人群, 花青素的功效可是不可或缺的。
17、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 视,增进视力。
PPT学习交流
19
花黄素
➢花黄素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和茎叶中 ➢花黄素具备一定抗氧化和抗癌的作用 ➢花黄素化合物遇到铁、铝、锡、铅等金 属,会呈现蓝、紫黑、紫、棕等颜色 ➢花黄素在酸碱存在时颜色会发生改变
《烹饪化学》(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第24讲)

第二十一页,共41页。
烹饪加工中可能(kěnéng)产生苦味的因素
➢热加工时火候未掌握好,使原料焦煳产生苦味 ➢使用的调味品本身有药苦味 ➢热加工时,产生的苦味氨基酸和苦味低肽物质, 使菜肴(càiyáo)带有苦味萜类 ➢加工禽、畜、鱼类的胆囊被弄破,使菜肴 (càiyáo)产生苦味
第二十二页,共41页。
第十八页,共41页。
4.糖精(tángjīng) 新糖精,学名(xuémíng)为环己基亚胺磺酸 钠。 老糖精的学名(xuémíng)为邻苯甲酰磺酰亚 胺钠,其甜度是蔗糖的500~700倍,溶液中只 要含有10-6mol/L浓度的糖精,人们立刻就有 甜味感。但当它的浓度超过0.5%时,就会产生苦 味。加热煮沸也会使糖精溶液产生苦味。
5、苹果酸 化学名称:α-羟基丁二酸。 结构:HO-CH-COOH
CH2-COOH 性质:苹果酸为白色结晶(jiéjīng),易溶于水, 吸湿性强,无臭,存在于一切植物果实中,具有 略带刺激性的爽快酸味感,略有苦涩味,但其后 味持续时间长。 应用:苹果酸在烹饪行业中可用作甜酸点心的酸 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果冻、饮料等的酸味剂, 一般的用量为0.05%~0.5%。
第十五页,共41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麦芽糖
麦芽糖是淀粉在淀粉酶存在下水解 的中间产物。
其甜度仅为蔗糖(zhètáng)1/3强。 通常用作调味品的麦芽糖制品称为 饴糖,是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 其中糊精占2/3,麦芽糖占1/3。在菜 肴制作(如烤乳猪、北京烤鸭)和面点 制作中,常用饴糖作为调料。
第十六页,共41页。
辣味调料都来自植物,诸如辣椒、花椒、胡椒、葱、蒜、生 姜、芥末等等。
咖喱粉--人工混合配制的调料--用胡椒、姜黄、番椒、 茴香、陈皮等的粉末(fěnmò)配制。
烹饪加工中可能(kěnéng)产生苦味的因素
➢热加工时火候未掌握好,使原料焦煳产生苦味 ➢使用的调味品本身有药苦味 ➢热加工时,产生的苦味氨基酸和苦味低肽物质, 使菜肴(càiyáo)带有苦味萜类 ➢加工禽、畜、鱼类的胆囊被弄破,使菜肴 (càiyáo)产生苦味
第二十二页,共41页。
第十八页,共41页。
4.糖精(tángjīng) 新糖精,学名(xuémíng)为环己基亚胺磺酸 钠。 老糖精的学名(xuémíng)为邻苯甲酰磺酰亚 胺钠,其甜度是蔗糖的500~700倍,溶液中只 要含有10-6mol/L浓度的糖精,人们立刻就有 甜味感。但当它的浓度超过0.5%时,就会产生苦 味。加热煮沸也会使糖精溶液产生苦味。
5、苹果酸 化学名称:α-羟基丁二酸。 结构:HO-CH-COOH
CH2-COOH 性质:苹果酸为白色结晶(jiéjīng),易溶于水, 吸湿性强,无臭,存在于一切植物果实中,具有 略带刺激性的爽快酸味感,略有苦涩味,但其后 味持续时间长。 应用:苹果酸在烹饪行业中可用作甜酸点心的酸 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果冻、饮料等的酸味剂, 一般的用量为0.05%~0.5%。
第十五页,共41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麦芽糖
麦芽糖是淀粉在淀粉酶存在下水解 的中间产物。
其甜度仅为蔗糖(zhètáng)1/3强。 通常用作调味品的麦芽糖制品称为 饴糖,是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 其中糊精占2/3,麦芽糖占1/3。在菜 肴制作(如烤乳猪、北京烤鸭)和面点 制作中,常用饴糖作为调料。
第十六页,共41页。
辣味调料都来自植物,诸如辣椒、花椒、胡椒、葱、蒜、生 姜、芥末等等。
咖喱粉--人工混合配制的调料--用胡椒、姜黄、番椒、 茴香、陈皮等的粉末(fěnmò)配制。
烹饪化学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

1、分类:
一、天然色素
动植物色素 微生物色素 矿物性色素
第2页/共19页
2、特点: 对人体健康无害,色调自然协调,还
有许多色素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 着色效力差、易变色、价格高、不易
保存等。
第3页/共19页
3、目前规定使用的天然色素: 虫胶色素、姜黄素、叶绿素铜钠盐、
辣椒红素、红曲色素、甜菜红、β-胡萝 卜素、胭脂树抽提物、焦糖色。
三、调色 1、保色:
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护原料原有的颜 色。
第13页/共19页
2、变色: 利用烹饪过程中物料的颜色变化。
第14页/共19页
3、对色: 添加各种色料调配而成。
第15页/共19页
4、明油良色: 利用薄层油脂增加色彩效果。
第16页/共19页
四、配色
烹饪过程中常采用的仿真手段,例如用南瓜 或胡萝卜代替蟹黄
第8页/共19页
诱惑红 可用于糖果包衣,最大使用量0.085g/kg,用 于冰淇淋、炸鸡调料最大使用量为0.07g/kg
日落黄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西瓜 酱罐头、青梅、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 虾(味)片最大使用量0.10g/kg;用于糖果包衣、 红绿丝最大使用量0.20g/kg;用于冰淇淋最大 使用量为0.09g/kg。
第9页/共19页
柠檬黄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 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 装、西瓜酱罐头、青梅、虾(味)片、渍 制小菜最大使用量0.10g/kg;用于糖果包 衣、红绿丝最大使用量0.20g/kg;用于冰 淇淋最大使用量为0.02g/kg;植物饮料、 乳酸菌饮料最大使用量为0.05g/kg。
第10页/共19页
一、天然色素
动植物色素 微生物色素 矿物性色素
第2页/共19页
2、特点: 对人体健康无害,色调自然协调,还
有许多色素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 着色效力差、易变色、价格高、不易
保存等。
第3页/共19页
3、目前规定使用的天然色素: 虫胶色素、姜黄素、叶绿素铜钠盐、
辣椒红素、红曲色素、甜菜红、β-胡萝 卜素、胭脂树抽提物、焦糖色。
三、调色 1、保色:
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护原料原有的颜 色。
第13页/共19页
2、变色: 利用烹饪过程中物料的颜色变化。
第14页/共19页
3、对色: 添加各种色料调配而成。
第15页/共19页
4、明油良色: 利用薄层油脂增加色彩效果。
第16页/共19页
四、配色
烹饪过程中常采用的仿真手段,例如用南瓜 或胡萝卜代替蟹黄
第8页/共19页
诱惑红 可用于糖果包衣,最大使用量0.085g/kg,用 于冰淇淋、炸鸡调料最大使用量为0.07g/kg
日落黄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西瓜 酱罐头、青梅、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 虾(味)片最大使用量0.10g/kg;用于糖果包衣、 红绿丝最大使用量0.20g/kg;用于冰淇淋最大 使用量为0.09g/kg。
第9页/共19页
柠檬黄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 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 装、西瓜酱罐头、青梅、虾(味)片、渍 制小菜最大使用量0.10g/kg;用于糖果包 衣、红绿丝最大使用量0.20g/kg;用于冰 淇淋最大使用量为0.02g/kg;植物饮料、 乳酸菌饮料最大使用量为0.05g/kg。
第10页/共19页
《烹饪化学》(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第13讲)

随着油脂老化程度 增加而泡沫逐渐增多, 且稳定性增强,消失 变慢。
4、发烟点下降
油脂在高温使用后,由于热分解作用产 生的物质都会降低油脂的发烟点。 除此以外,油脂加热后,表面张力会减小,折 光率会发生改变。
二、加热油脂的化学变化
1. 高温氧化反应
烹饪过程中,高温使用油脂时常与空气直接接触 ,发生的氧化作用与低温下发生的自动氧化作用 在主要反应途径上是相同的 烹饪中常用的油脂种类不同,在高温条件下发生 氧化的难易也不同
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后可以较有效地延缓油脂 的高温氧化作用
2. 热分解反应 热分解反应能生成各种分解产物,如酮、醛、 游离酸、不饱和烃及一些挥发性化合物 油温在260℃以下时热分解并不十分明显,当 油温达290~300℃时,热分解明显加快 食品工业和烹饪工艺上,一般要求控制油温在 200℃以下,尤以150℃左右为宜
烹饪化学
第四节
油脂的理化变化
一、加热油脂的物理变化
加热油脂的
发烟点下降
1、色泽变深 使用时原料在高温下产生焦糖化褐变、羰氨 褐变产生的黑色素; 油脂自身在高温下生成高分子产物使油脂颜 色加深。
2、黏度增大(热增稠)
油脂在加热过程中油脂发生聚合反应使 分子变大 3、泡沫增多
3. 聚合反应 油脂经过加热使用后,特别是在加热到300℃以上 或长时间反复加热后,油脂不仅会发生热分解反应 ,还会发生热聚合反应
油脂的热氧化聚合过程,随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油脂的不饱和度越高,越易发生聚合作用
油脂热氧化聚合的程度与温度、氧的接触有关
4. 水解反应
水煮加热时油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 和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脂肪酸,因此煮肉汤 时水不可以太少,厨师“吊汤”总是用文火加 热以保证汤鲜味美 水解后的产物脂肪酸还可以与调料中的物质发 生反应,如常在肉类原料中添加料酒,用微火 炖制,在加热过程中,汤中的脂肪酸与黄酒中 的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的酯而使肉 味更香
烹饪化学第三版全套教学PPT学习教案

烹饪油脂的熔点
油脂 棉籽油
熔点 (℃)
6~4
油脂 椰子油
熔点 (℃)
20~28
花生油 大豆油 菜籽油
0~3
18~ 15
5~1
猪油 牛油 羊油
36~48 3~51 44~55
芝麻油 7~3 奶油 28~36
第6页/共24页
油脂的熔点与人体消化吸收率之间的关系: 熔点低于37℃,消化吸收率为97~98%,原
第2页/共24页
猪油
牛油
鸡油
菜籽油
橄榄油
大豆油
第3页/共24页
➢ 纯净的油脂也是无味的。 ➢ 油脂的味来自两方面: 1、天然油脂中由于含有各种微量成分,导致出
现各种异味。 乳制品的香味――酪酸(丁酸) 芝麻油――乙酰吡嗪 菜籽油――含硫化合物(甲硫醇)
第4页/共24页
2、经过贮存的油脂酸败后会出现苦味、涩味。 油脂在贮存中或高温加热时,会氧化、分
➢ 皂化值反映了组成油脂各种脂肪酸混合物 的平均分子量的大小
➢ 皂化值越大,脂肪酸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越小,反之亦然
第16页/共24页
油脂的水解对其品质的影响
(1)在加工高脂肪含量的食品时,如混入强碱,会使产 品带有肥皂味,影响食品的风味。
(2)在油脂的贮藏与烹饪加工时,油脂都会不同程度地 发生水解反应。
第12页/共24页
4. 油脂的乳化性 油脂是不溶于水的,但烹饪中加入蛋白质、
磷脂等后,由于发生了乳化作用,油脂就可以 形成乳状液而分散于水中
第13页/共24页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 1. 水解反应
➢ 油脂在适当条件下能 在酸、酶催化发生水 解反应
➢ 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 大,加热时间越长水 解程度也会越大
《烹饪化学》(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第16讲)

3.铁
人体内含铁约4~5克,是含量最多 的必需微量元素,其中60%~70% 以血红素形式存在于红血球中,在深 色肌肉中也含有血红素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是高价铁 (Fe3+),人体消化吸收率非常低, 而动物性食物如血液、红色肌肉、肝 脏等中铁的含量丰富,且是二价铁, 比植物性食物的利用率高
在酸性环境中可促进铁的利用,因 此,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铁的利用率
6.其他
硫:维生素B1
镁 : 叶绿素
锌:免疫功能
四、烹饪加工过程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1.烹饪加工方法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无机盐在谷物等原 粮的皮、壳、糊粉及 胚芽中含量较多,加 工精度越高而损失率 越高。
许多无机盐元素是 水溶性的,因而会在 水洗、浸泡、切、煮、 烫、炖等加工过程随 汁液流出而损失。
8.89
9.28 9.40 12.00 14.60
猪肉
鲤鱼
5.60
6.40
柿子
莴苣
6.20
6.33
正常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在pH为7.36~7.44范围 内,若pH低于7.3或高于7.5时,人体就容易生病, 典型的是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症状。 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存在不 合理之处,容易出现酸中毒。应该适当多吃碱性 食品。 在配餐时要特别注意原料的搭配,要注意酸碱 食品的搭配比例,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荤素搭 配,营养平衡,确保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0.80
1.80 2.50 3.00 4.80 4.80 5.00
面粉
鳗鱼 鸡肉 牡蛎 糙米 精米 蛋黄
6.50
6.60 7.60 10.40 10.60 11.67 18.80
豆腐
洋葱 藕 黄瓜 四季豆 土豆 南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调色
1、保色: 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保护原料原有的颜
色。
2、变色: 利用烹饪过程中物料的颜色变化。
3、对色: 添加各种色料调配而成。
4、明油良色: 利用薄层油脂增加色彩效果。
四、配色
烹饪过程中常采用的仿真手段,例如用南瓜 或胡萝卜代替蟹黄
诱惑红
可用于糖果包衣,最大使用量0.085g/kg,用 于冰淇淋、炸鸡调料最大使用量为0.07g/kg
日落黄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西瓜 酱罐头、青梅、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 虾(味)片最大使用量0.10g/kg;用于糖果包衣、 红绿丝最大使用量0.20g/kg;用于冰淇淋最大 使用量为0.09g/kg。
烹饪化学
第三节 人工合成食用色素
1、分类:
一、天然色素
动植物色素 微生物色素 矿物性色素
2、特点:
对人体健康无害,色调自然协调,还 有许多色素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
着色效力差、易变色、价格高、不易 保存等。
3、目前规定使用的天然色素:
虫胶色素、姜黄素、叶绿素铜钠盐、 辣椒红素、红曲色素、甜菜红、β-胡萝 卜素、胭脂树抽提物、焦糖色。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 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 装、染色樱桃罐头(系装饰用,不宜食用) 0.10g/kg,用于青梅、虾(味)片最大使 用量0.025g/kg;于冰淇淋最大使用量为 0.022g/kg;用于红绿丝最大使用量 0.10g/kg。
靛蓝
可用于腌制小菜,最大使用量为 0.01mg/kg;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 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 果、糕点上彩装、染色樱桃罐头(系装 饰用,不宜食用)最大使用量0.10g/kg, 用于青梅、虾(味)片最大使用量 0.025g/kg;用于红绿丝最大使用量 0.20g/kg
3、常用的合成色素:
苋菜红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青梅、 山楂制品,渍制小菜,最大使用两0.05g/kg; 用于红绿丝、染色樱桃(系装饰用),最大用 量0.10g/kg。
胭脂红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青梅、 山楂制品,渍制小菜,最大使用两0.05g/kg; 用于红绿丝、染色樱桃(系装饰用),最大用 量0.10g/kg,豆奶饮料、冰淇淋最大用量为 0.025g/kg(残留量0.01g/kg);虾(味)片 0.05g/kg,糖果包衣0.10g/kg。
柠檬黄
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 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 装、西瓜酱罐头、青梅、虾(味)片、渍 制小菜最大使用量0.10g/kg;用于糖果包 衣、红绿丝最大使用量0.20g/kg;用于冰 淇淋最大使用量为0.02g/kg;植物饮料、 乳酸菌饮料最大使用量为0.05g/k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亮蓝
二、食用合成色素
1、特点:
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 力强、可以随意调色、使用方便、成本低。
合成色素很多属于煤焦油染料,其化 学性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在代谢中 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对合成色素的使用 有安全要求。
2、分类:
油溶性色素,不溶于水,进入人 体后不易排出体外,毒性较大。
水溶性色素,一般认为磺酸基越 多,排出体外越快,则毒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