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奥数应用题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奥数下册教案(差倍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下册教案(差倍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下册教案:差倍问题前面讲了应用线段图分析“和倍”应用题,这种方法使分析的问题具体、形象,使我们能比较顺利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与“和倍”问题有相似之处的“差倍”应用题。

“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和倍问题一样,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再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然后求出另一个数,最后再写出验算和答题。

例1 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分析上图把乙班的图书本数看作1倍,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2倍.又知“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80本”,即2倍与80本相对应,可以理解为2倍是80本,这样可以算出1倍是多少本.最后就可以求出甲、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①乙班的本数: 80÷(3-1)=40(本)②甲班的本数: 40×3=120(本)或40+80=120(本)。

验算:120-40=80(本)120÷40=3(倍)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例2 菜站运来的白菜是萝卜的3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剩下的两种蔬菜的重量相等,菜站运来的白菜和萝卜各是多少千克?分析这样想:根据“菜站运来的白莱是萝卜的3倍”应把运来的萝卜的重量看作1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后,剩下两种蔬菜的重量正好相等”,说明运来的白菜比萝卜多1800-300=1500(千克).从上图中清楚地看到这个重量相当于萝卜重量的3-1=2(倍),这样就可以先求出运来的萝卜是多少千克,再求运来的白菜是多少千克。

解:①运来萝卜:(1800-300)÷(3-1)=750(千克)②运来白菜: 750×3=2250(千克)验算:2250-1800=450(千克)(白菜剩下部分)750-300=450(千克)(萝卜剩下部分)答:菜站运来白菜2250千克,萝卜750千克。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奥数的概念和意义;2.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奥数题目的讲解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奥数的定义和意义2.奥数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思路3.奥数相关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奥数的概念和意义,奥数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奥数,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展示(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道奥数题目,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解答这个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题思路。

3.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若干简单的奥数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解答,并且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题目。

教师在一定时间后,让学生上台解答问题,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4.拓展(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奥数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积木搭建各种几何形状,或者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实践活动的难度和复杂度。

5.总结(5分钟)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奥数的意义和学习奥数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奥数的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尝试和思考。

四、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奥数题目的解答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

2.多样化教学:通过展示、巩固、拓展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3.启发性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的表现、实践活动的成果和总结的质量来评价学生对奥数教学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一、第一章:数的规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数的排列规律。

(3)数字变换。

3. 教学活动:(1)通过实例讲解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让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如:连续的五个数中,一定有一个数是5的倍数。

(3)开展数字变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字变换的技巧。

二、第二章:几何图形1.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 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立体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3)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3. 教学活动:(1)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平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开展几何图形拼接和变换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第三章:逻辑思维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分类与归纳。

(2)比较与判断。

(3)因果关系。

3. 教学活动:(1)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类与归纳,如:将物品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判断,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运用因果关系分析问题,如: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四、第四章:算式谜题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算式谜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数字谜题。

(2)算式谜题。

(3)算式填空。

3. 教学活动:(1)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解决数字谜题。

(2)引导学生分析算式谜题的规律,如:某一位上的数字等于其他位上数字之和。

(3)开展算式填空活动,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第五章:时间与日期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时间与日期的基本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足够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2. 布置奥数作业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运算的过程。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通过示范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和拓展题目。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

2. 强调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奥数作业和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2.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奥赛或奥数班,进一步提升数学水平。

2. 提供更多的数学拓展活动和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册,检查他们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3.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三年级奥数教案讲义电子版

三年级奥数教案讲义电子版

三年级奥数教案讲义电子版教案标题:三年级奥数教案讲义(电子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奥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信心。

教案大纲:1. 引入(5分钟)- 使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谜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如果一只鸡蛋每天下一个,那么100天后有多少只鸡蛋?-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测,然后鼓励他们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奥数基础知识介绍(10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奥数的概念和目标,以及参与奥数的好处。

- 解释常见的奥数题型,如逻辑推理题、几何题和数列题等,并给出示例。

3. 奥数技巧讲解(15分钟)- 介绍一些常用的奥数解题技巧,如猜想与证明、分类讨论、逆向思维等。

- 针对每种技巧,给出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技巧的方法。

4. 练习与应用(20分钟)- 分发练习题册或打开电子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基础练习。

-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讨论解题思路,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拓展与挑战(10分钟)-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尝试更复杂的奥数问题,以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方法,并分享他们的思路和答案。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奥数。

教学资源:1. 奥数教材和练习册。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3. 练习题目的电子版或打印版。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上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提供相关的参赛信息和指导。

2. 推荐学生阅读与奥数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拓宽他们的数学知识和视野。

3. 提供额外的奥数练习题和挑战题,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案撰写时应注意:1. 教案内容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奥数题的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题意,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奥数题。

教学准备:1. 奥数试题。

2.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使用一道有趣的奥数题目,让学生猜想答案,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二、讲解奥数题1. 出示一道奥数题,讲解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带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以及解题的步骤和思路。

3. 引导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并讲解解题过程。

三、学生练习1. 让学生尝试解答类似的奥数题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监督学生的解题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强调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

四、总结提高1. 分享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累解题经验。

教学延伸:1. 继续出示一些奥数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解答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奥数竞赛的准备,提供相应的训练资料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建议,指导他们进一步提高。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专题教案一、第一章:数列问题1.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2)数列的通项公式。

(3)数列的求和方法。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1.5 教学步骤:(1)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定义。

(2)讲解数列的性质,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特点。

(3)介绍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应用。

(4)讲解数列的求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列求和问题。

二、第二章:几何问题2.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培养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几何图形的定义与性质。

(2)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3)几何问题的解决策略。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5 教学步骤:(1)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2)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3)介绍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计算过程。

(4)讲解几何问题的解决策略,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第三章:逻辑问题3.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逻辑问题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逻辑问题的定义与特点。

(2)逻辑推理的方法。

(3)逻辑问题的解决策略。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逻辑问题的基本概念。

(2)逻辑推理的方法。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3.5 教学步骤:(1)引入逻辑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逻辑问题的特点。

(2)讲解逻辑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推理过程。

三年级奥数教案

三年级奥数教案

三年级奥数教案教案一:目标:通过奥数题目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笔、奥数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引入奥数练习题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练习:给学生发放奥数练习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记录下来。

4. 展示答案: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5. 解答疑惑:对于有疑问的问题,老师及时解答,并进行必要的讲解。

6. 拓展:老师出示更复杂一些的奥数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尝试。

7. 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醒他们解题时要注意的要点和技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奥数练习题作为作业,并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做好记录和反思。

教案二:目标:通过奥数题目的解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笔、奥数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奥数题目类型,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解析题目:给学生出示一道具体的奥数题目,并帮助他们理解题意。

3. 分析解题思路: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4. 学生讲解:请学生上台讲解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

5. 答疑解惑: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老师及时进行解答,并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6.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更复杂的奥数题目。

7. 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并提醒他们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的要点。

8. 拓展练习:给学生布置一些类似的奥数题目作为拓展练习,并鼓励他们多加思考,多尝试。

教案三:目标:通过奥数题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奥数
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应用题
1、一桶柴油连桶称重120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称还重65千克。

这桶里还有多少千克?空桶重多少?
2、一个长方形花圃周长84米,在它的周围每隔1米放1盆花,一共可以放多少盆花?
3、小华用压岁钱的一半买了一只新书包,又用余下的一半买了几本连环画,又用余下的一半买了一个铅笔盒,还剩4元,小华的压岁钱一共有多少元?
4、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装运大米和面粉,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在装上55袋面粉后,还能装多少袋大米?
5、小华、小林、小黄三人期末考试数学成绩总和为289分,已知小华比小林多8分。

小林比小黄少8分,三个人各得多少分?
7、三(1)班原有男生20人,他们的体重平均为39千克,后来又有两个男同学插班,这两个男同学的体重分别是42千克、16千克。

求现在这个班的男生体重平均是多少千克?
8
9、学校里共有12间宿舍,可以住80人大宿舍住8人,中宿舍住7人,小宿舍住5人,问:中宿舍和小宿舍共有多少间?
小学三年级奥数复习题(二)
3、有人问王老师今年多少岁,他说:“把我的年龄加上5,减去3,乘以4,除以5,是24岁。

”问王老师今年()岁。

5、甲筐有桃30千克,乙筐里装的杏,如果从乙筐里取出12千克杏,桃就比杏子多10千克,问乙筐里原来有杏()千克。

6、某小学共有学生998人,其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238人,这个小学男生()人,女生()人。

7、小熊抱着一堆玩具丢掉的比抱着的多4个,走在路上又丢掉2个,这时丢掉的是抱着的3倍,问这堆玩具有()个。

8、甲、乙、丙三个数的的平均数是150,已知甲数是48,乙数与丙数相同。

乙数是()。

9、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做作业请举手,有人举手,你想想看,这个班语、数作业都做完的有()人。

小学三年级奥数复习题(三)
1、你能在下面的数中填上适当的符号,使等式成立吗?
1 2 3 = 1
1 2 3 4 = 1
2 2 2 2 2 = 3
2 2 2 2 2 = 4
2 2 2 2 2 = 5
2、把12拆成不大于7的三个不同的自然数的和,有多少种拆分的方式,请一一列出。

3、商店有一些西瓜,第一天卖出了一半零2个,第二天卖出了剩下的一半零2个,第三天卖出了30个,问这批西瓜有多少个?
4、一些同学春季植树,如果每人种4 棵,则余下10棵树;如果每人种6棵,则还少20棵,问有多少人植树?植多少棵树?
5、四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今年父子的年龄和是56岁,小明今年多少岁?
6、儿子今年12岁,父亲今年36岁,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2倍?
7、甲、乙、丙三人各有故事书若干本。

如果甲给乙5本,乙给丙10本,丙给甲15本,现在三人的故事书都是35本。

他们原来各有多少本?
8、鸡兔共有23个头,有86只脚,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9、根据表格中的数,算出语文和英语的成绩:
小学三年级奥数复习题(四)
1、小利数学、语文、英语三门成绩分别是97分、98分和96分,他的平均成绩是()分。

2、一个数乘以6,加上6,再减去6,再除以6,结果还是6,这个数是()。

3、袋子里混装着篮球和红球各6个,问一次至少拿出()个球才能保证有一个红球。

4、王明数学、语文的平均成绩是95分,加上英语后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6分,英语考()分。

5、一个长方形木板,长6厘米,宽4厘米,被截去了一角,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周长是()厘米。

6、两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7、小明2张伍元币,4张贰元币,7张壹元币,要拿出12元,可以有()种拿法。

8、从一个长21厘米的长方形里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厘米。

9、老师把5支钢笔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要分得钢笔,有()种不同的分法。

10、从10000里连续减16,减几次以后差是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