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出塞
《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翻过阴山。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赏析其一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出塞二首解读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描绘了边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第二首诗则更加具体地描述了战争的场面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诗中提到“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口,点明了边疆的历史渊源和历史背景。
接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和期望,希望有英勇的将领能够守卫边疆,不让敌人越过阴山侵犯中国。
第二首诗则更加具体地描述了战争的场面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
诗中描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体来说,《出塞二首》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同时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组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年级语文《出塞》

三年级语文《出塞》1. 引言《出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古文,作者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时期北方的边塞景色和守边军人的生活,通过对塞外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士兵心情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千里塞外边关守备困苦生活的思考与赞美。
本文将从字词解释、诗歌解读、背景介绍和作品评价等方面对《出塞》进行分析。
2. 字词解释•出塞:指士兵离开边塞巡防,奔赴战场。
•纷纷:形容事物密集、连绵不断。
•车声:指边塞上的车马声。
•劲草:指坚韧而高耸的草木。
•白草河上:指位于边塞的一条河流。
•昔时:过去的时光。
•战士:指守边的士兵。
•官军:指朝廷派来的军队。
•夜深:指夜晚时间很晚。
•青海头:指山中的青色天空。
•茫茫:形容视野辽阔。
•汉家:指中国。
3. 诗歌解读《出塞》一共有8个句子,描绘了戍边士兵离开边塞的场景。
从字词解释中可以看出,诗中用意象描绘边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士兵辛苦生活的赞美和关切之情。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句子通过运用历史典故,指代了秦朝和汉朝,表示此时在边塞守卫的戍边士兵,就像过去的戍卒一样,辛苦地守护着边疆,远离家乡。
并且,通过“长征”一词,也暗示了士兵们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旅程。
接下来的句子“但将旧物表深情,千里隔层山。
”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的深情厚意,将“旧物”比喻为士兵们之前所生活的那片土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云萝共蔽野,雪虐飞狐狸。
”这两句以典型的写景手法,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
草木被积雪覆盖,雪花中的狐狸四处飞奔。
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诗人传递出寒冷气氛,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的信息。
“身若飞电心如石,瞿唐瀚海愁茫茫。
”这两句表达了士兵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们面对辽阔无边的沙漠和深渊时所感受到的无尽忧愁。
4. 背景介绍《出塞》是王昌龄创作于唐代时期的一首边塞诗。
唐朝时期,中国北方边境常常受到外族侵扰,为了保卫国家的疆土,朝廷派遣大批军队驻扎在边塞。
而这些士兵需要长年守卫边疆,离开自己的家乡,为国家安全付出巨大的牺牲。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05古诗二首 出塞 凉州词|湘教版

远眺黄河、孤城 环境
开阔、豁达的胸怀
近听羌笛声 心理
讨论 读了这首诗,你最想对为国戍 边的将士说些什么?
比一比,再组词。
秦( 须( 孤( 度(
) ) ) )
泰( 需( 狐( 渡(
) ) ) )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长征(chánɡ zhǎnɡ) 人未还(hái huán) 度阴山(dù dòu)
凉 州 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又名 凉 州 词 《凉州歌》。为当时 [唐]王之涣 流行的一种曲子 (《凉州词》)配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 唱词。凉州词在唐代 一片孤城万仞山。 是乐府的常见曲名, 羌笛何须怨杨柳, 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 春风不度玉门关。 事。
王之涣,字季凌,盛唐 著名诗人。他的诗用词十分 朴实,意境却极为深远,令 人回味无穷。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结 束
5 古诗两首
●出塞 ●凉州 词 ●练习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古代乐府 即秦汉时的 中的一种军歌。塞, 出 塞 [唐]王昌龄 明月,秦汉时的 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塞。意思是说, “出塞”,就是到边 在漫长的边防线 秦时明月汉时关, 防线上去戍守边疆。 上,一直没有停 万里长征人未还。 止过战争。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羌笛(jiānɡ qiānɡ) 凉州词(niánɡ liánɡ) 白云间(jiān j仞山
出塞二首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出塞二首的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山。
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
塞(sài):边关,边塞2.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互文修辞,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圣地。
汉朝大将*卫青曾奇袭击龙城,最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
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胡人的战马。
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山:山名,指*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时常从这里开始南下骚扰侵占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8.度:越过。
译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李广和大将*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队翻过*山。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山。
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山”,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只要有卫青李广这样英勇善战、忠心为国的统帅来镇守边庭,外敌就不敢轻举妄动。
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
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
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
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05古诗二首出塞凉州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古意》)
2020/9/15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又名《 凉州歌》。为当时流 行的一种曲子(《凉
凉州词 [唐]王之涣
州凉的塞词州常军》词见旅)在曲生配唐名活的代,之唱是多事词乐写。。府边黄一羌春河片笛风远孤何不上城须度白万怨玉云仞杨门间山柳关,。 ,。
读了这两 句诗,你的眼 前仿佛出现了 什么画面?
凉州词
黄河远上 [唐]王之涣
:远望黄河的
孤城:指源头。来自黄河远上白云间, 孤零零的戍边
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城堡。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05古诗二首出塞凉州词
2020/9/15
2020/9/15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古代乐府
中的一种军歌。塞, 出 塞
即秦汉时的
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唐]王昌龄 明月,秦汉时的
。“出塞”,就是到边
关塞。意思是说
防线上去戍守边疆秦。时明月汉时关,,在漫长的边防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远眺黄河、孤城 环境
你从“何 须怨”中体验 到了怎样的
凉州词 [唐]王之涣
情怀?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塞古诗及诗意

出塞古诗及诗意# 出塞(唐·王昌龄)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衍生注释:1.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隘。
明月和关隘都是边疆的典型意象,这里暗示了边疆战事自秦汉以来就不断延续。
2.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征,极言征战路途遥远。
人未还,说明众多出征的战士都没能归来,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漫长。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但使,表示只要。
龙城飞将,一种说法是指卫青,他曾奇袭龙城;另一种说法是指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4. “不教胡马度阴山”:不教,不让。
胡马,指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是古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略带苍凉的意境。
那一轮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那关隘,也依然矗立,可是时光流转,战争却从未停止。
“万里长征人未还”,短短七个字,道尽了战争中无数士兵的悲惨命运,离乡万里,战死沙场,回不了故乡,让人不禁心生悲戚。
而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发出感慨,如果有像龙城飞将那样的英雄在世,就不会让敌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这不仅是对古代名将的缅怀,更是对当时边疆安稳的渴望。
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实的忧虑,体现出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多写边塞、送别、闺怨等题材。
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在诗歌创作上却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作品都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看到那些古代的兵器和边塞的地图时,我突然就想起了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对朋友说:“你看啊,这些东西仿佛在诉说着古代边疆战争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出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出塞》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活作了⾼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良将,反映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活的美好愿望。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出塞》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出塞》原⽂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汉时关, 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
注释: 出塞:出关,出征。
秦时明⽉汉时关:互⽂见义,秦汉时代的明⽉和雄关,即明⽉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样。
万⾥长征⼈未还:出关万⾥参加远地征戍的⼈都没有回来。
但使:只要。
龙城:指卢龙城,⼀作“卢城”,在今河北省喜峰⼝长城附近⼀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飞将:指西汉名将李⼴,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
⼀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昆仑⼭的北⽀,在今内蒙古⾃治区中部。
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征⼈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
【篇⼆】⼩学三年级语⽂《出塞》教案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阅读要个性化。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的搜集整理资料、品读吟诵、拓展想象的能⼒,使学⽣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读出⾃⼰的理解,读出⾃⼰的体验,读中感悟,读中欣赏,激发学⽣热爱我国古⽼、灿烂的⽂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法: (1)以朗读、背诵的⽅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意,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热爱我们伟⼤祖国的灿烂⽂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骄傲⾃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早日停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
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sà i( 塞外 )
jià o ( 教师 )
塞
sāi ( 瓶塞 ) sè ( 堵塞 )
jià ng(
教
jiāo( 教书 )
将士 ) 将军 )
将
jiāng(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明月还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
这边关还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过的边关,久
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
士们,还没有回到家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守卫边关, 就不 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我们了。
中心: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
《出塞》
出塞:到边关守卫边疆。《出塞》是乐 府旧题,也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 王昌龄:(约698—约757)字,少伯, 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与高适、岑参、王 之涣、王维是著名的边塞诗人。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李广。 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 的称呼。 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 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 不教:不叫,不让。 度: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