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家人间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和亲情展开。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进一步感受家庭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
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3.情感分享引导:准备情感分享的引导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分享家庭故事。
4.角色扮演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包括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庭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统编五四制六年级全册道德与法治

7
2
1
1
2
10
7
一、导入新课:(看+讲)1、看图片。
2、由观看的图片提出关联的问题,教师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生齐读教学目标。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看+想+讲)
1、阅读课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学习,通过图片视频体验亲情。
2、教师检测预习效果,点拨,归纳整理成问题。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看+想+讲+做+听+小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合作意识和能力。
4、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5、引导知, 让学生把控课文知识。
三、合作探究,下放主动权,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更好理解知识,解决重难点。
四、拓展练习,学以致用,强化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1、看图片导入。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学生自主预习。
2、教师检测,点拨。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1、播放《小别离》父母与孩子冲突视频片断及问题
2、同桌互助学习,学生代表发言。
3、师生点评。
探究二:
1、播放《小别离》父母与孩子化解冲突视频片断及问题
2、4人小组合作探究
3、师点拨
探究三:1、展示、感受“《一站到底》里的王照宇” 2、团队合作
3、团队代表发言,师精讲补救。
四、小结本课知识,拓展练习
《爱在家人间》
教学目标:1、体味爱,理解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2、理解我们和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3、学会化解与父母间的冲突,建设和睦家庭。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亲情的表现不同,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2.学情分析刚步入初中阶段七年级的学生情感丰富又敏感,独立意识增强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而农村地区民风质朴,对孩子的爱的表现较为含蓄内敛,一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导致学生对家人爱的体验、感受力不够敏锐,同时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体味和理解家人的爱,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教师在授课时要避免空洞直观的说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取互动交流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从而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爱父母。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视频《父爱》】引导学生感受和回忆亲情1、看到了什么?2、感受到了什么?3、在家庭生活中,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爱?4、你爱所有这些给了你爱的亲人吗?5、为什么,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活动2【讲授】讲述故事,体味亲情一、讲述故事,体味亲情师:在你和家人之间,发生了哪些爱的故事,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请说一说?1、学生讲故事。
2、老师讲故事。
活动一:汇报成果,交流展示师:课前,我们与家人一起完成了探究活动——亲情碰撞。
接下来分享你们的活动结果。
二、观看影像,爱的碰撞【播放视频《家有儿女》】引导学生讨论:1、刘星和妈妈之间的矛盾是什么?2、妈妈为什么不让她画画?3、发生矛盾时刘星是什么样的表现?这样做妥当吗?4、刘星与妈妈的矛盾是怎么缓解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化解呢?三、诉说烦恼,学会沟通活动二:情景演示,合作探究师:那现在你们都是刘星,我就是刘星的妈妈了,我走到谁身边,谁就和我一起扮演这个片段。
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体味亲情”。
这一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对家庭中的亲情之爱进行分析。
其二,亲情之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表达,都不可以否认亲情的存在。
其三,家庭结构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发生变化,但是家中亲情仍然在。
第二目“爱的碰撞”。
主要分析亲子碰撞产生的原因。
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独立与依赖共存。
其二,亲子冲突难以回避。
第三目“沟通传递爱”。
重点在寻找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有效改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建设和谐家庭。
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用沟通呵护爱。
其二,接纳和理解父母。
二、教学目标1.懂得什么是亲情,了解亲情的表现。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养成热爱父母的意识。
3.知道亲子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明白亲子冲突需要通过双方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4.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提高运用正确的方式与父母沟通的能力,提高调适“逆反”心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味亲情教学难点:明确亲子冲突的原因,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四、教学过程1.小雨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小雨跟着妈妈生活。
虽然爸爸经常给她买衣服、送些好吃的,但她仍然觉得爸爸不爱自己。
对此,你想对小雨说( D )①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②家庭结构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有时候会发生变化③亲情的表现形式变了,亲情也不会存在了④亲情需要用心去感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进入初中之后,我们和父母之间爱的碰撞越来越多。
这主要是因为( B )①我们不再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呵护②我们与父母是两代人,根本无法沟通③我们和父母在心智、学识和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④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渴望独立,有了自己的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漫画中的孩子应该( B )①理性地与妈妈沟通②接受妈妈的全部建议③试着去接纳妈妈的做法④理解妈妈行为中蕴含的爱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爱有千千语*请同学们准备一个爱心贺卡(或者信件),写上最想和父母说的话,在父母生日那天送给他们。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而对家庭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家庭,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家庭责任感。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生活。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家庭情境,准备相关道具和图片。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等知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生活。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案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案第一篇: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教案序号****年**月**日星期主备人沈丽平课题:爱在家人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重点难点】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课前活动(调查)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案提示: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今天我们学习——爱在家人间,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温馨。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4.亲子冲突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探究一:教材P77探究与分享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答案提示:第一“碰”:双方有差距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了解不深,关心不够。
第二“碰”:知道原因后,我的想法会有变化。
因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体谅父母。
第三“碰”:我发现了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探究二:教材P78阅读感悟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1)学生分享这两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案提示:(2)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爱在家人间-精品教案

7.2 爱在家人间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同时培养学生认同中华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亲子冲突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提高调适“逆反”心理的能力。
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3.知识目标:知道亲情的表现不同,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二、教学重点:体味爱、发现爱,理解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明确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歌曲导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师:从刚才的歌曲中可以感受家人之间的爱,所以家对我们来说有割舍不断的感情,让咱们一起在感恩的氛围中来学习今天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板书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吧!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哦!(二)新课讲授【环节一:爱的回忆】师:刚才播放视频的同时也观看了大家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照片,是不是勾起了大家美好的回忆呢?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印象深刻并且是温馨的事情,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1:我想起了妈妈有一次在我生病时一直陪在我身边,一天都没怎么吃饭,当时感觉妈妈真的消瘦了不少,很心疼妈妈,很感谢妈妈的陪伴。
生2:记得有一次考试完,我考的很不好,妈妈不但没有吵我,还安慰我鼓励我,让我不要放弃,并且和我一起分析原因,感觉自己的妈妈很伟大,感谢妈妈的鼓励和支持。
生3:我记得有一次出去旅游时,我喊着很累,爸爸用自己强壮的身躯把我背起来,我靠在爸爸的背上,感觉很温暖很安全,谢谢爸爸。
【教师总结】很感谢刚才几位同学的分享,从他们的记忆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和家人之间的亲情之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份情感或许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许给了我们好的物质保障,或许给了我们精神的鼓励和支持,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教案、教学设计

3.案例分析,深入理解:选取典型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分析,从中感悟家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
4.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设计家庭实践活动,如“我为家人做件事”、“家庭法治宣传”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家庭行为习惯。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在家庭中表达爱意,增进家人间的感情。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良好的家庭行为,为构建和谐家庭奠定基础。同时,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法治思维,提高法律意识,为未来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2.家长参与监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家庭法治观念,学会在家庭中尊重他人、关爱家人;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家庭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使其在家庭中能够有效表达爱意;难点是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沟通技巧。
3.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家庭的基本概念、家庭关系的类型以及家庭法治的重要性。
2.教师讲解:通过生动的案例,阐述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爱的港湾。
3.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家庭关系的类型,如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并分析这些关系在家庭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
欣赏视频:父母容易吗?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可以:
接纳父母的做法
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
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理解和接纳父母
拓展空间
以“爱要这样表达”为主题,进行一次实践活动,看看父母的反映,并写出你的感受。
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1)坚持自己,让父母生气
2)听从建议,让自己难受
3)心平气和的与父母商量,皆大欢喜。
你的选择很重要
爱是需要呵护的
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活动二:爱的碰撞
早晨起来晚了,来不及吃早饭,妈妈没玩没了的唠叨,尽管听起来有点心烦,但心里还是暖暖的。
爸爸平时总加班,没时间管我,那天,他非要和我谈谈学习,我抱怨他没资格和我他学习,他说他也想多陪我学习,以后一定改进
雨中妈妈拿着伞在校门口接我,结果不小心崴脚了,我一着急:我这么大的孩子,这么点小雨至于吗?同学说我态度不好,妈妈对他们摆摆手说:我知道他是心疼我。
探究与分享:
放学回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
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时,父母会说:
说起和自己的好朋友发生矛盾,父母会说:
感冒发烧时,父母会说:
考试考砸了,父母一般会说:
周末想和同学看电影,父母的态度:
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完成以下表格。
关注的问题
就这样后妈对小乐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因为怕小乐受到冷落,所以结婚后的后妈从来也没有打算在要孩子,一直将小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但小乐一直看不见后妈的好,一次意外让小乐改变了小乐对后妈的看法。一天小乐在外玩耍的时候,不小心被车撞到了,奶奶忙给孩子的后妈打电话,接到电话的后妈忙急忙赶回家,抱起孩子哭着说:孩子千万别怕,妈妈马上带你去医院。
关注的重点
交流的方式
采取的态度
我
父母
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
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与完善。但是,过度、频发的亲子冲突则具有巨大的隐患和消极作用
重点
亲情的来源、表现,
亲情一直都在。
我们与父母的差异,
呵护亲情,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理解和接纳父母。
难点
我们与父母的差异,
呵护亲情,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理解和接纳父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欣赏视频你有何感受?
可以选择方式:
爱要大声说出来
具体做法建议:
爱要勇敢做出来
具体做法建议:给父母一个拥抱
爱要真诚传出来
具体做法建议:给父母写爱心卡
爱要…….传出来
具体做法建议:……………..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要正确对待我们家中的亲情,我们要懂得感受亲情,同时要了解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尽可能地与父母沟通,掌握沟通的技巧,接纳和理解父母,让家中充满爱。
类似的“碰撞”
在你的生活中有吗?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父母发生矛盾的原因?
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
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有一种冲突叫亲子冲突欣赏视频
亲子冲突中,都是孩子的错么?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爱在家人间教学来自计课题爱在家人间
单元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积极的对待父母的教育与约束,理解和接纳父母。
能力目标:了解的父母的艰辛,了解自己的省心特点,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接纳和理解父母。
知识目标:亲情的来源、表现,亲情一直都在。我们与父母的差异,呵护亲情,理解和接纳父母。
尽可能多地回想并记录彼此关心对方的事情
分别统计彼此关心对方事情的数据,从数据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亲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真人真事
4岁的小乐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一场意外夺取了母亲的生命,之后父亲就从新给小乐找了一个后妈,虽然后妈对小乐很好,可是小乐觉得妈妈已经死了,说什么都不肯叫后妈为妈妈。
讲授新课
活动一: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吗?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体味亲情
亲情ლ从何来
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
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就是亲情之爱
手术之后,小乐一直昏迷不醒。后妈一直在医院守着。这让医院其他的病人看了都很心疼,表示小乐有一个好妈妈。就这样几天过去之后,孩子突然醒了,后妈很开心,看着着急万分的后妈,小乐在也控制不住,直接喊了妈妈,听到孩子终于喊自己妈妈了,后妈再也控制不住抱着孩子大哭起来,感觉之前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亲情一直都在
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我们用心感悟,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宜解不宜结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严重的亲子冲突甚至还会导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活动三:沟通传递爱
探究与分享
小强觉得妈妈很唠叨,十月的一天,突然降温,妈妈一定要让她穿上厚外套,小强说:今天有体育课,厚外套不方便运动,更何况要春捂秋冻,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说,穿多了可以脱,冻感冒了不是要耽误学习吗?小强说:哎呀,我这么大的小伙子了,抗冻,再说我还有这么厚的脂肪呢,小强穿戴整齐要出门了,妈妈还是拿着外套让他穿。
板书
亲情之你见
你所理解的亲情是???
探究分享
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分别写下自己和对方的生日、身高、体重、鞋码、爱好等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看看双方对彼此的了解是否有差距。如果有说明了什么?
回忆并记录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并写明原因。
问问家人这样做的原因。知道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