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节的由来和发展

合集下载

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哈尔滨冰雪节是中国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冰雪主题活动,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作为哈尔滨的旅游名片,冰雪节不仅展示了哈尔滨独特的冰雪文化,也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冰雪节的历史与发展哈尔滨冰雪节创办于1985年,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初时,冰雪节仅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冰雪活动,吸引着来自哈尔滨周边地区的游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雪节逐渐壮大,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吸引了全国 ja游客的关注。

如今,冰雪节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盛况活动,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2. 旅游资源的开发哈尔滨冰雪节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利用城市丰富多样的活动场地,开发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1 冰雪景观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地会布置成华丽的冰雪景观。

这些景观包括雪雕、冰雕以及众多艺术展品,展现了冰雪的美丽与神奇,成为了游客们的打卡胜地。

2.2 冰雪娱乐冰雪节期间,游客们可以尽情体验各种冰雪娱乐项目,如冰上滑梯、冰上摩托车、冰上等等。

这些娱乐项目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也为哈尔滨冰雪节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2.3 冰雪竞技哈尔滨冰雪节还会举办各类冰雪竞技活动,吸引了许多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的参与。

这些竞技项目包括冰球比赛、滑冰比赛等,为冰雪节增添了一份活力与竞争力。

3. 旅游资源的利用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资源利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利益冰雪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哈尔滨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酒店、餐厅、交通等服务业都能够获得可观的收入,同时还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3.2 文化交流冰雪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哈尔滨提供了与外国文化交流的机会。

游客们可以在冰雪节上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冰雪艺术品,了解各国历史与文化,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3.3 城市形象冰雪节作为哈尔滨的文化名片,为城市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冰雪节的狂欢派对

冰雪节的狂欢派对

冰雪节的狂欢派对冬季,是大自然的寒冷季节,也是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刻。

而在寒冷的冬季,冰雪节的狂欢派对成为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盛事。

这个狂欢派对不仅仅是一场庆祝冰雪的盛典,更是人们释放压力、欢笑畅快的机会。

一、冰雪的魅力冰雪是冬季的独特符号,它带来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冰雪覆盖的大地上,一切都变得纯洁而寂静。

寒冷的空气中,冰晶闪烁,雪花飘飞,仿佛世界被披上了一层银装。

冰雪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让他们沉浸在冰雪的世界中。

二、冰雪节的由来冰雪节起源于北方寒冷地区,是人们庆祝冬季到来的传统活动。

最早的冰雪节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哈尔滨,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冰雪爱好者的盛会。

冰雪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他们来到这里,共同庆祝冰雪的美丽。

三、冰雪节的活动冰雪节的狂欢派对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冰雕展示。

在冰雪节期间,艺术家们用巧妙的技巧将冰雪变成了各种形状的艺术品。

冰雕展示区成为了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他们在冰雕前驻足观赏,感叹冰雪的美丽和艺术家的才华。

此外,冰雪节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如冰上滑梯、冰上马拉松等。

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冰雪的世界中尽情享受乐趣,释放压力。

人们在冰雪中奔跑、嬉戏,畅快淋漓地度过了这个特殊的时刻。

四、冰雪节的美食冰雪节的狂欢派对不仅仅局限于冰雪活动,美食也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在冰雪节期间,各种美食摊位散布在冰雪节的各个角落。

从传统的烤鸭、火锅到创意的冰雪糕点,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的美食。

美食的丰富选择让人们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增添了冰雪节的狂欢氛围。

五、冰雪节的意义冰雪节的狂欢派对不仅仅是一场娱乐活动,更是人们对冰雪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的表达。

在寒冷的冬季,冰雪节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人们可以在冰雪中尽情释放自己,忘却烦恼和压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冰雪节的狂欢派对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冰雪经验和文化。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产业发展与转型

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产业发展与转型

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产业发展与转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而在中国,哈尔滨冰雪节则是旅游产业中备受瞩目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产业发展与转型,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一、哈尔滨冰雪节的起源与发展哈尔滨冰雪节起源于1963年,当时为庆祝建党十五周年,哈尔滨市委决定在公园举办一场冰雪嘉年华。

随着年年办赛的深入开展,哈尔滨冰雪节逐渐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冰雪艺术盛会之一。

二、哈尔滨冰雪节的旅游产业发展1. 提升城市形象哈尔滨冰雪节作为国内外知名冰雪旅游品牌,通过豪华的开幕式和创意十足的冰雪雕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媒体关注。

这不仅提升了哈尔滨的城市形象,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和关注这座城市。

2. 促进旅游业发展哈尔滨冰雪节为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每年的冰雪节期间,哈尔滨迎来了大量的游客,其中不乏国内外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带来了繁荣,还为周边的旅游景点和购物中心带来了客流增长。

3. 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哈尔滨冰雪节的成功也推动了当地冰雪产业的发展。

在哈尔滨冰雪节期间,游客们可以参观各种规模庞大的冰雪雕塑作品,同时还能参与冰雪运动和冰雪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家庭、少儿、青少年等群体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也为当地的冰雪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三、哈尔滨冰雪节的转型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哈尔滨冰雪节也积极进行转型与创新,以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1. 打造特色项目除了传统的冰雪雕塑展示和冰雪娱乐活动外,哈尔滨冰雪节还引入了一系列特色项目,例如国际冰雪艺术大赛、冰雪灯光秀、冰雪音乐会等。

这些项目不仅增加了冰雪节的吸引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体验。

2. 结合文化元素在近年来的冰雪节中,哈尔滨加强了对本地文化的挖掘与展示。

通过融入哈尔滨地方的民俗、民间艺术、传统音乐等元素,冰雪节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展示,为游客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

哈尔滨冰雪节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哈尔滨冰雪节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哈尔滨冰雪节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哈尔滨冰雪节是中国最大、世界著名的冬季庆典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个盛大的节日不仅仅是一次冰雪艺术展览,更是传承和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哈尔滨冰雪节的历史渊源、主要活动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探讨这一庆典的特色并探索其传承的意义。

一、哈尔滨冰雪节的历史渊源哈尔滨冰雪节起源于1963年,那一年哈尔滨的天气异常寒冷,居民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和消除冬季郁闷,创办了第一届冰灯展。

此后,冰雪节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每年冬季不可或缺的盛事。

它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更为哈尔滨市带来了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

二、主要活动1. 冰灯展示冰灯是冰雪节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每年众多雕刻师们用巧夺天工的技艺,在冰块上刻制成各种形态的灯笼、建筑和人物,夜晚灯光璀璨,犹如置身于仙境。

这些冰灯既是浓郁的艺术品,又是对冰雪文化和哈尔滨历史的生动展现。

2. 冰雪运动哈尔滨冰雪节不仅有观赏冰雪的项目,还有众多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

例如冰上滑冰、冰上足球、冰上马拉松等各种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互动体验。

这些运动项目既能增强人们的体魄,又能加深人们对冰雪活动的热爱和理解。

3. 冰雪文化展览冰雪节除了冰灯展示和冰雪运动,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展览。

例如冰雪雕塑比赛、冰上音乐会、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旨在传承和弘扬哈尔滨的民间艺术和文化传统。

三、文化内涵与传承1. 传承民间艺术哈尔滨冰雪节作为一个民间节日,积极传承和弘扬了哈尔滨冰雪文化的民间艺术。

通过冰灯、雪雕等形式的艺术表现,吸引了大批人才参与创作,并且为传统民俗艺术准备了更广阔的舞台。

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为新一代的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2. 推动冰雪旅游哈尔滨冰雪节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独特的艺术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同时,它也为整个冰雪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商机。

在冰雪节期间,人们不仅能欣赏到雄伟壮观的冰雪景观,还能品尝到各种冰雪美食,体验到独特的冰雪文化。

大雪节气习俗起源冰滑雪的速度与激情

大雪节气习俗起源冰滑雪的速度与激情

大雪节气习俗起源冰滑雪的速度与激情大雪是中国农历二十三个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2月7日左右。

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气温骤降,天空中飘起了大而厚实的雪花。

在大雪节气中,人们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冰滑雪。

为了追寻冰滑雪的速度与激情,我们需要了解它的起源。

冰滑雪作为一项古老的冰雪运动,起源于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大雪节气是农民忙于农事收割之后,开始享受冰雪的季节。

人们会在农田或湖泊上的结冰地带,亲朋好友一起滑雪,以此庆祝丰收的到来,也将跳跃、冲撞、速度等元素融入其中,增加了刺激与娱乐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滑雪逐渐形成了一项重要的冰雪运动,并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冰滑雪的速度与激情是吸引人们的重要原因。

首先,冰滑雪的速度非常快,给人一种飞驰的感觉。

在冰面上,人们利用重心转移和滑行姿势的调整,以高速滑行。

与此同时,冰滑雪也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需要掌握正确的滑雪姿势和技巧。

只有在技术和经验的指导下,才能在快速滑行的同时保持平衡,享受极速带来的刺激。

其次,冰滑雪的激情是吸引人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滑雪过程中的跳跃、冲刺、刹车等动作都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兴奋感。

在冬季的大雪节气中,人们在冰面上相互竞争,展示个人的滑雪技巧和勇气。

这种竞技的氛围和个人成就感激发了人们内心的热情和动力,让冰滑雪成为一项集健身、娱乐和社交于一体的运动。

冰滑雪的速度与激情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推动和影响。

人们利用先进的冰雪设施、专业的滑雪装备和高效的滑雪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滑雪的速度和安全性。

现代滑雪场地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广阔的滑雪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滑雪设施,如雪道、索道等。

同时,为了保证滑雪的安全性,人们研发了一系列滑雪装备,如头盔、护具等,有效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滑雪培训的推广也使更多人了解滑雪技巧和安全知识,提高了整体滑雪水平。

综上所述,大雪节气习俗中的冰滑雪活动起源于古代农村庆丰收的习俗,通过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一项具有速度与激情的冰雪运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分析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分析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分析题目:分析评价一个你所熟悉的节事活动,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哈尔滨冰雪节从1985年举办第一届开始,就以其表现出的多元的文化,丰富的内容备受中外人士瞩目。

与此同时,冰雪节把哈尔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面貌展现给了世人。

为更大力地把冰雪节的影响推向世界,2001年的第十七届冰雪节开始,该节日被正式提升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一、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形成条件分析1.良好的经济环境。

自1946年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到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成为一五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遂成为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经济等方面虽然受到重创,但改革开放过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飞速发展,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计划。

这使哈尔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建设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成为发展相对全面的城市。

为举办大型节日,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2.城市处于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势。

不仅作为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哈尔滨同时也是临近韩国、朝鲜、俄罗斯等东亚国家的大城市。

这为举办国际性的大型节日活动保障了充足的国内外客源。

3.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

哈尔滨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这使它成为中国东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通往欧洲的桥梁。

哈尔滨铁路局是中国史上第一个铁路局,城区内的铁路密集度居全国第一。

水运方面,因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水运也算是比较发达的。

民航,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亚的重要空中枢纽之一,这样的发达交通网络,当然能保证交通的便利,从能够为节日带来更远跟多的客源。

4.多元的文化。

哈尔滨的地方文化以汉文化基础,融合了满文化、俄罗斯文化和犹太文化。

尤其体现在城市建筑、市民的文化生活和饮食方面。

由于外来移民人口较多,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南美洲的冰雪节日寒冬中的狂欢盛宴

南美洲的冰雪节日寒冬中的狂欢盛宴

南美洲的冰雪节日寒冬中的狂欢盛宴南美洲的冰雪节日——寒冬中的狂欢盛宴南美洲,作为全球最大的热带森林之一亚马逊雨林的所在地,常年阳光普照,气候炎热。

然而,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却有一个寒冷的季节,那就是冬季。

尽管南美洲的冬天并非如北半球般的漫长,但这个季节却拥有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冰雪节日,为人们带来了一场寒冬中的狂欢盛宴。

1. 冰雪节的起源南美洲冰雪节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传统的印加文化和欧洲移民带来的习俗。

印加帝国曾在南美洲疆域拥有广阔的领土,他们信奉太阳神,每年冬季举行“祈福太阳”的庆典,以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

而欧洲移民则在南美洲传承了他们的冬季节日,其中包括圣诞节和新年等。

2. 南美洲冰雪节的特色南美洲冰雪节的特色,正是基于印加文化与欧洲传统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应属“安第斯山节”(Fiesta de la Cordillera),这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庆典,每年8月份在秘鲁和玻利维亚边界的地区举行。

这一节日以山脉为主题,通过舞蹈、音乐和游行等方式,展现出南美洲山岳民族的传统文化。

3. 安第斯山节的盛况安第斯山节的盛况可谓壮观,数以万计的人们涌入这一地区,共同参与狂欢盛宴。

节日期间,人们身着传统服饰,展示各自民族的独特风情。

热情的音乐和欢快的舞蹈铺天盖地,整个城市仿佛沉浸在欢乐的律动中。

此外,游行队伍中还有大型的花车,用鲜花和彩带装饰,将热闹的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4. 冰雪美景与冰雪运动寒冷的冬季带来了南美洲山脉和高原地区的冰雪美景,这也是冰雪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参与各种冰雪运动,如滑雪、雪橇和冰壶等,在雪地中尽情嬉戏、放松身心。

此外,还有冰雕比赛和雪雕展览等活动,为游客提供了观赏艺术品般的冰雪景观的机会。

5. 南美洲冬季的其他节日除了安第斯山节,南美洲冬季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节日。

其中,圣诞节是最具盛行的节日之一。

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房屋,举行庆祝活动,还会有特色的圣诞市集,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圣诞食物和饮料,感受浓郁的节日氛围。

哈尔滨冰雪节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

哈尔滨冰雪节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

哈尔滨冰雪节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随着时代的演进,哈尔滨冰雪节逐渐融入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中,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大型冰雪文化盛宴。

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冰雪节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和创新,并分析其对经济、旅游、教育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哈尔滨冰雪节的历史与发展哈尔滨冰雪节始于1985年,旨在展示哈尔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和独特的冰雪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尔滨冰雪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盛事。

每年的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太阳岛等地都会变成一个冰雪王国,有着精致绝伦的冰雪雕塑和各类冰雪游乐设施,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二、哈尔滨冰雪节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哈尔滨冰雪节作为中国最大的冰雪节庆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了哈尔滨乃至全国乃至国际的一张名片。

同时,它也在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哈尔滨冰雪节为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冰雪节带动了冰雪雕塑、娱乐设施、冰雪运动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冰雪节的举办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通过引入创新元素,如灯光秀、音乐会等表演,冰雪节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提升了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哈尔滨冰雪节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哈尔滨冰雪节的举办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首先,节庆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据统计,每年冰雪节期间,哈尔滨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数百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数亿元。

其次,冰雪艺术作品的制作和销售,带动了雕塑、礼品、餐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带。

此外,冰雪节还吸引了大量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的投资,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四、哈尔滨冰雪节对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哈尔滨冰雪节以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和精美的冰雪雕塑而闻名于世,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

冰雪节期间,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冰雪雕塑,参与到冰上滑雪、冷极热对决等活动中,感受到冰雪带来的快乐和惊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雪节的由来和发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在哈尔滨冰灯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个以冰雪为载体的地方性节庆活动,创办于1985年,初名哈尔滨冰雪节,2001年第17届提升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上活动时间最长的冰雪节,它只有开幕式———每年的1月5日,没有闭幕式,最初规定为期一个月,事实上前一年年底节庆活动便已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底冰雪活动结束为止,期间包含了新年、春节、元宵节、滑雪节四个重要的节庆活动,可谓节中有节,节中套节,喜上加喜,多喜盈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的札幌雪节、加拿大的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渥太华冬乐节齐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内容最丰富、气氛最热烈的冬令盛典之一。

每届冬令,哈尔滨街道广场张灯结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饮食、冰雪经贸、冰雪旅游、冰雪会展等各项活动在银白的世界里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中国北方名城霎时变成了硕大无朋的冰雪舞台。

一、冰雪节的诞生19世纪80年代初,哈尔滨冰灯已扬名四海、观者如云,群众性的滑冰、打冰橇、乘冰帆等冰上运动及冬泳也为哈尔滨之冬增加了活力。

冰雪文化活动已经受到某些部门的重视。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的有关同志在接待来哈观赏冰灯的港澳台胞过程中,发现他们不仅爱哈尔滨的冰灯,而且也爱哈尔滨的白雪,由此产生了举办“‘哈尔滨之冬’冰雪节”的设想,并于1983年10月向市委提出建议,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首肯,于1985年1月5日在冰灯游园会所在地兆麟公园的南门外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并宣布,以后每年从1月5日开始都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哈尔滨冰雪节。

首届冰雪节期间,原有的一些冰雪活动项目如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第十一届),群众冰雕比赛(第四届)、国际冰雕表演(第二届),江上冰雪体育乐园的乘冰帆、打冰撬、坐爬犁和冬泳表演等都提高了水平,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活动项目,如首届冰上集体婚礼,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和开封四城市首届北国冬泳比赛,首届冰雪运动会,首届冰雪节科技成果、产品交易会等。

省、市新闻单位还举行了冰雪笔会、冰雪摄影比赛、冰雪散文大奖赛。

首届冰雪节尽管准备仓促,却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待国内外游人200多万人次,其中24个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游客1.2万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0%,旅游外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84.5%。

首届淡雪节科技成果、产品交易会全国20多个省市近万人,成交160多项,交易额近200万元。

国内外50多家新闻单位刊发反映哈尔滨冰雪节的新闻500多条(幅),大大提高了哈尔滨的知名度。

二、冰雪节的发展冰雪节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办节热情,市委、市政府于1985年底成立了哈尔滨冰雪节组织委员会,下设常设机构办公室,负责冰雪节的策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综合等项工作,从而使冰雪节形成一项系统工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届冰雪节的各项活动计划更加周密,开展了冰雪文艺活动,加强了商业服务和旅游接待等工作的领导,延长了冰雪经贸活动时间,同首届相比,其规模更大,群众性更广,综合性更强。

此后,冰雪节的活动水平逐步提高,活动领域不断拓展,如1987年的第三届增加了玉泉狩猎场旅游景点,举行了首届国际冰雕比赛。

第四届增加了冰雪节老年迪斯科表演赛(后来发展成老年舞蹈百花赛)。

1989年的第五届时举办了雪雕游园会、首届彩灯游园会和首届哈尔滨冰雪节电影艺术节。

1989年10月成立了冰雪节的智囊团哈尔滨冰雪活动研究会。

1990年第六届时由道里区政府在松花江上建造起首届江上冰雪游乐场。

1991年9月《新晚报》编辑部与冰雪节办公室联合组织“我为冰雪节献计”征文活动,收到社会各界建议700余条,其中的许多条在后来付诸实施。

第八届冰雪节因与国家旅游局组织的’92中国友好观光年冰雪风光游首游式相结合,故规模有所扩大,水平又有提高,首次举行了冰雪节狂欢游行,办起灯光夜市,有些街道、广场造了冰景,铁道部组织的“中国东方快车冰雪线旅游团”的400余名港、澳、台及南朝鲜的游客来哈,10个国家的大使也到哈参加冰雪活动。

1993年的第九届提出了“冰雪搭台,经济唱戏,繁荣经济”的办节指导思想。

第十届又提出了“主题经济化,目标国际化,经营商业化,活动群众化”的办节原则,期间举办了“老巴夺杯”全国冬泳邀请赛和中俄冬泳联谊表演;市政府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冰·雪·火”冰雪节文艺晚会,其录像向全国播放。

从这届开始,每年1月5日全市放假1天。

1995年的第十一届为迎接将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街头冰灯冰景大量增加,举办了中俄冬泳联谊赛和全国冰雪摄影作品展,开辟了哈尔滨至玉泉狩猎场、二龙山、亚布力滑雪场的旅游专线。

第十二届时正值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召开,又逢哈尔滨解放50周年,办节规模进一步扩大,水平进一步提高,举办了首届国际雪雕比赛,增加了市区冰景的数量,推出了5条旅游专线、10个旅游项目。

第十三届正值香港回归及’97中国旅游观光年首游式在哈尔滨开幕,冰城冰雪继续升温,举行了国际女子冰球邀请赛和雪地足球赛。

第十四届恰逢’98国际北方城市会议在哈召开,节庆活动又增新内容,中央大街首次办成冰雪艺术一条街,儿童公园建成儿童冰雪大世界,马家沟河建起冰雪风景线和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第十五届时为庆祝建国50周年、战胜松花江特大洪水和迎接澳门回归而举办了大型焰火晚会和大型巡游表演。

这届首次拍卖节庆活动冠名权,进行了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冰雪节的尝试。

三、冰雪节的辉煌世纪之交,哈尔滨被国家旅游局和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确定为全国举行世纪庆典活动的十城市之一,并与国家旅游局联办神州世纪游首游式,为了搞好上述两项活动,第十六届冰雪节的冰雪活动再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在松花江上建起了世界最大的人工冰雪游乐园——松花江冰雪大世界,欧亚之窗公园举办首届雪上风情游园会,冰灯艺术博览会(原冰灯游园会)、雪雕艺术博览会(原雪雕游园会)和狂欢巡游等活动也都扩大了规模,提高了质量。

白雪公主首次在节日活动中亮相。

2000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哈尔滨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并把第十七届冰雪节升格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由国家旅游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人民政府承办,省旅游局协办。

节前,白雪公主旅游促销团赴南国卖冰雪,节日期间除搞好传统项目外,举行了隆重的冰雪节开幕式和大型文艺晚会、大型焰火晚会、大型“世纪狂欢”巡游表演、黑龙江省第三届国际滑雪节暨第17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亚布力滑雪开幕式、二龙山滑雪首游式、哈尔滨国际女子冰球邀请赛和国际冰壶邀请赛,动员社会力量在街路、广场和单位门前造冰景,市区进行冰雪大包装以美化环境。

在“多国大使聚冰城”活动中,2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及其夫人、子女和随员67人参加了冰雪节,其中有24位驻华使节还参加了大使论坛会。

第十八届办节加大了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开展了中国冰雪汽车挑战赛和青少年冰壶比赛,有44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及其夫人、子女和随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和欧盟驻华大使及其随员,4国7个城市的市长,3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组织和商会组织的代表等230多位外宾光顾冰城,参加了冰雪节活动。

2003年的第十九届举办期间正逢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哈召开,所以两者的开幕式合而为一,在冰球馆举行,隆重而又热烈,并举行了“冰雪飞扬”大型文艺演出;南岗区首次建造了冰雪故事园;承办了国际华裔小姐冰雪景点拍摄活动;组织了中国著名作家哈尔滨冰雪笔会;有5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的代表团、华人华侨代表团的200多位外宾参加了“2003哈尔滨国际冰雪之约”活动。

即将开幕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适逢20周年,是大庆的节日,又由于市场经济模式办节激发了各机关、企业的积极性,故本届节庆规模之大、项目之多、水平之高、参与性之广,皆远胜从前。

首先是原有的活动创新发展,如冰雪大世界造出了最长的雪雕“龙腾虎跃”、最大的冰建筑“三峡大坝”、最宽的冰滑梯、最大的雪拱门,娱乐活动在过去50多项的基础上又增加20多项;冰灯游园会增加了雪雕作品,使冰灯雪雕相映生辉,增加了雪幕电影、狗拉爬犁等游乐项目,并将首次举行大学生冰雕比赛和名人冰雕表演;雪雕艺术博览会占地面积扩至50万平方米,用雪量9万立方米,超过前两届用雪量的总和,并增建了冰灯冰景,同时推出泼雪节、欢乐大游园、“冰雪霓裳”百名模特巡演、百名太阳公主巡游表演、圣诞节狂欢、焰火燃放等活动。

其次是停办的活动重新恢复,如曾连续举办5届于1994年停办了10年的香坊彩灯又重现高丽街,2000年因冰雪大世界占用松花江场地而停办了的道里区江上冰雪游乐场虽然场地问题未能完全恢复,但他们又在沿江的斯大林公园建起极地冰雪乐园。

最后是新增的活动纷纷出台,如南岗区政府继去年建起冰雪故事园后,今年又在马家沟河建起既可进行冰雪运动又能观赏冰雪景观的占地8200平方米的俄罗斯冰雪健身园,与哈工大集团、冰雪节组委会办公室共同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建造10万平方米的中俄风情文化灯饰冬季博览会;道里区政府建设了占地一万平方米的滑冰场,等等,而且在冰雪节各项活动紧张筹的12月中旬,国内外游人便纷至沓来,冰雪旅游提前升温。

四、冰雪节的作用冰城哈尔滨人靠着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变劣势为优势,化平庸为神奇,让冰出宝,点雪成金,创造出名播四海、誉满五洲的国际冰雪节。

每年冰雪节期间,冰城哈尔滨奇观屡现,胜景迭出,五彩斑斓,气象万千,充满着冰雪的色彩美、韵律美、粗犷美、奇幻美、神秘美,到处跃动着生命的活力。

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游人联翩而至,同冰城人一起观冰赏雪、滑冰滑雪、玩冰嬉雪、吟冰唱雪,尽情领略哈尔滨独特的冰雪自然的神韵,细细品味哈尔滨丰富的冰雪文化的魅力,无不心旷神怡,其乐融融,留连忘返,陶然欲醉,正是:“盘桓几度应归去,总被前头好景留。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使哈尔滨的冰雪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冰雪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活跃了市民冬季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城市品位,繁荣了冰雪旅游,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加了国际交往,获得了经济效益,带动了中国乃至世界冰雪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