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蜀中学文

合集下载

2025届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巴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

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

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

君师是政教的本源。

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

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

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

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是治乱的根本,即礼治主义。

怎样叫做礼治呢?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没有分际,大家就争起来了。

于是渐渐就定出礼来,大家按着贵贱的等级,长幼的次序,各人得着自己该得的一份儿,各人也做着自己该做的一份儿。

这种礼,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

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

这个天是上帝,管生杀,管赏罚。

在地上的代表,便是天子。

天子祭天,和子孙祭祖先一样。

地生万物是个事实。

人都靠着地里长的活着,地里长的不够了,便闹饥荒:地的力量自然也引起了信仰。

天子诸侯祭社稷,祭山川,都是这个来由。

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

按儒家说,这些信仰都是“报本返始”的意思,庆幸生命的延续,追念本源,感恩怀德。

但是这里面怕不单是怀德,还有畏威的成分。

这种礼,大部分可以说是宗教仪式。

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

居丧、婚姻、宴会等大事,各有一套程序,不能随便马虎过去,这样是表示郑重,也便是表示敬意和诚心。

至于对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

这些个规矩也是礼的一部分,有些固然含着宗教意味,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

王道不外乎人情,礼是王道的一部分,按儒家说是通乎人情的。

既通乎人情,自然该诚而不伪了。

但儒家所称道的礼,并不全是实际施行的。

有许多只是他们的理想,这种就不一定通乎人情了。

2024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2024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2024年巴蜀中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人生最精彩的是拒绝掺.杂虚伪,心无旁wù()笃定追梦的过程。

有人心怀军人梦,一颗炽热的心化作训练场上的汗水睥睨..一切困难,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岁月静好,砥砺前行。

有人心怀舞蹈梦,虔.诚的心让时间静止了,面对他人chī()笑,他屏息敛声,只为舞台上的绽放。

有人心怀文学梦,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地探求,最终写出交口称赞的文字。

少年们,我们读过再多的zhēn()言,也找不到比持之以恒的行动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梦想的实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人说:“积极乐观、不畏困难、勇于突破自我,每个追赶梦想的奋斗者,都是人生的赢家。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

1.请为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3分)掺.杂()睥睨.()虔.诚()2.请根据拼音填写语段中空缺的汉字。

(3分)心无旁wù()chī()笑zhēn()言3.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屏息敛声B.埋头苦干C.行之有效D.一蹴而就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航天员将在空间站生活大约六个月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将“改动”改为“改变”)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合作排练。

(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换位置)D.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

(在“人们”后加“具有”)5.请从备选素材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句式不限。

(4分)例:风——它来了,落叶卷起又落下,屋檐边的铃铛叮当作响,扁舟与竹筏轻轻飘荡。

备选素材:雨月春我选择的是______我想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6分)(1)小明初读《艾青诗歌》,写了以下读书笔记,请你选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艾青的语言不仅充满生活气息,诗行的排列、构造和创新的词汇、语言也别具一格。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

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备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

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效能更高,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

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形成高质量的生产力。

供需有效匹配是社会大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

(摘编自刘咏《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 材料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战略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2024年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4年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4年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12分)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发出“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的号召。

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的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坚韧.奋发、勇毅前行,y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百余年间,中国青年凝聚千jūn()之力,慷慨.激昂地行走在建设之路上。

青春能孕育..希望,年轻当顶天立地....。

【甲】我们生逢盛世,拥有优越的发展环境、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们应孜.孜不倦...地学习,hán()养进取品格。

【乙】不仅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而且要持之以恒为之奋斗。

面对挑战,我们当迎难而上,耀武扬威....,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最大的力量。

【丙】我们要在时代的宽广天地中谱写不负韶华。

【丁】我们更要迸.发青春力量,绘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任务一】识词辨字(1)请为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坚韧.奋发②慷慨.激昂③迸.发(2)请根据拼音填写语段中空缺的汉字。

①yì立②千jūn 之力③hán 养(3)语段中加点句子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孕育B.顶天立地C.孜孜不倦D.耀武扬威【任务二】病句辨析(4)请选出语段中没有语病的句子A.【甲】B.【乙】C.【丙】D.【丁】2.(4分)诗歌既可以传情,又可以表达哲理,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词组中选择一组,写一首三行小诗表达某种哲思,句式不限。

(换行用分隔符号“/”隔开即可,见示例。

)示例:大海——溪流大海广阔,溪流细小。

/大海不敢拒绝溪流。

/万千溪流才能成就汪洋。

备选选项:①风雪——梅花②泰山——小草③明月——星辰我选(只填序号),。

3.(7分)名著阅读:小语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与《西游记》后整理了一系列阅读笔记,请你帮助她修正完善。

(1)下列阅读批注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义激美猴王”中却也有忠勇善良、不失机智的一面。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
C.小说提到“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可以推想到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应该代表着我们的身体机能。
D.小说中的老人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两篇小说主旨也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老人挑战大自然来塑造“硬汉”形象。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荒原的空旷、荒凉和寒冷,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播种耕耘埋下了伏笔。
高2025届高二(上)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蒲韬、高明秀、尚凯旋、丁洪晶、张小涛、邓娟,审题人:刘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相比于西方的忏悔意识,儒家和佛教对罪过的忏悔意识有所不同。中国文化中缺乏西方的宗教精神和“原罪感”,中国人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问心无愧就没有“犯罪”,更不必认罪,而人只需要为自己的过错忏悔。虽然中西方不同文化和不同思想家对过错的认知不同,但是忏悔的内容都是罪或过错,并不能说明孰优孰劣。忏悔的发生离不开内和外两种因素。外在的因素可以是一面镜子,其构成了忏悔的对象,因为把自己和对象相对照,而发现自己的过错、自己的不足。忏悔总是涉及谦卑。但是单纯的外在对象并不一定能造成忏悔,忏悔总是涉及内心的某种认识,涉及对自我的认识。一般来说,自我感知力强的人羞愧感强烈,乞求改过的忏悔意识也相对强烈。反之,自我感知力不强的人羞愧感相对较弱,忏悔意识也相对薄弱。但内外不是截然对立的,忏悔会导致自我谦卑感和对某种境况优越感的产生。
对于过错的认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思想家会有所不同。如果认定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过错的产物,则人生来就有原罪,则人人需要忏悔自己的罪过,这样人才能成为神性的生命。《圣经》记载着亚当和夏娃吃禁果犯了罪的故事,人与神的关系破裂,个人找不到依存对象,丧失了秩序和确定性等绝对尺度,此即人之“原罪”状态。人们对罪的界定不再依据行为是否违背某种道德或价值准则,罪不再是人们基于道德的一种取向,而具有一种宗教和存在的意义。在西方文化中,忏悔观由道德选择的价值上升为一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辨精神。

巴蜀中学文化理念

巴蜀中学文化理念

巴蜀中学文化理念
巴蜀中学文化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这个理念强调的是以师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师生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

在教育教学方面,巴蜀中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巴蜀中学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艺术节等,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巴蜀中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通过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服务社会方面,巴蜀中学注重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社区、企业、学校等提供服务,回馈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巴蜀中学文化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它注重师生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这种文化理念为巴蜀中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

2023-2024学年巴蜀中学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巴蜀中学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巴蜀中学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大体可简括为应用散文和创作散文。

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作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虚构。

中唐作家柳宗元说:“文有土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

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

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

”(《杨评事文集后序》)大致概括了中唐以前的文学观念:散文著述属于应用范围,诗歌韵文则属创作系统。

所以诸子百家、《左传》、《史记》、《汉书》汉政论、魏晋文章,以及《水经注》《颜氏家训》等,都为散文之列,其中或有神话传说、故事,但都是著述的例证,并非独立的创作。

而楚辞为《诗》的变体,汉赋是古《诗》之流,六朝骈文讲究情韵骈俪,乃至韩愈《进学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辞赋骈文的流变。

中唐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语言发生划时代的变化,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出现了。

但是,严格地说,真正可称为文学创作的散文,其实是用散文语言创作的别种样式,例如韩愈《毛颖传》应属寓言性传奇,柳宗元永州《三戒》实属寓言作品,而大量出现的散文创作是传奇小说。

一般的散文作品,大多仍属应用散文,如序跋题记、史论传赞之类,都是“著述者流”,切实而不虚构。

但是由于中唐以后,散文取代了流行的骈文,作家刻意为文,各种各类应用散文的文学性较高,因此就视为文学散文。

实际上,宋元至于明清,在传统的文学观念里,散文作品仍属应用范围,因此朱熹说,作文“大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吴讷以为“文辞以体制为先”,而传统的文体分类仍以“诗”“文”为两大类。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

正当防卫制度有其规范价值。

法律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准则而建立,在现代社会,人权和公民的安全是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

当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身安全和权益。

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②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

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

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

其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

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