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免疫学基础理论
优选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演示文稿[可修改版ppt]
![优选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演示文稿[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e6da7e964bcf84b8d57b14.png)
奖
(三)免疫学分支学科
基础免疫学
免疫学
细胞、分子免疫学
免疫学原理
免疫生物学
免疫病理学
免疫药理学
医学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血液免疫学
肿瘤免疫学
兽医免疫学
家禽免疫学
免疫遗传学 分子免疫学 免疫生理学 应用免疫学 移植免疫学 繁殖免疫学
Vaccination(种痘)定为人计划“免疫接 种”。
琴纳给儿童接种牛痘疫苗
免疫学实验研究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中)
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 Pasteur(法) 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
人 1880年 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 1882年 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 疫苗免疫机理研究
——细胞免疫学说与体液免疫学说的争论
一、免疫系统
机体内参与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执行免 疫功能的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
二、免疫器官
猪 免 疫 器 官 示 意 图
鸡 免 疫 器 官 示
意 图
(一)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场所
1. 骨髓 骨髓源生各种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种血细 胞。
2. 胸腺 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T细胞。
(二)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
免疫实践、免疫学形成阶段 (16世纪—18世纪末)
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痂皮 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
18世纪传到亚洲、欧洲各国。
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首次发明牛痘预防 天花。 Vaccine(牛痘)定为“疫苗”,免疫学 诞生。
四、免疫的类型
免疫学基础知识介绍

免疫学基础知识介绍免疫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生物体抵抗外界有害物质和疾病侵袭的机制。
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本文将通过介绍免疫学的基础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的过程,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
一、免疫学基础概念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系统,由多种细胞、分子和组织构成,旨在识别、消灭和记忆可能对机体造成伤害的外来物质。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脏等)和免疫调节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2. 免疫应答当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应答以保护机体的健康。
免疫应答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应答,它通过机体固有的内在机制来迅速应对各种有害生物。
获得性免疫则是一种特异性的应答,它会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记忆,并提供长期保护作用。
3.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在接触到某种抗原后,会产生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记忆。
一旦再次接触到同样的抗原,免疫系统将迅速而有效地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应答。
这种免疫记忆是由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储存和调控的。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应答中最关键的细胞类型,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分别负责产生抗体和调控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巨噬细胞则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促进抗原的呈递和免疫应答的激活。
2. 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的主要聚集地,也是淋巴细胞和抗原相互作用的场所。
脾脏则负责滤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促进免疫应答的启动。
3. 免疫调节分子免疫调节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PART 05
免疫学应用与前景展望
REPORTING
免疫学在医学领域应用举例
疫苗研发与应用
基于免疫学原理,研发针对各种 传染病的疫苗,通过接种疫苗激 发人体免疫应答,达到预防疾病
的目的。
免疫诊断技术
利用免疫学技术检测体内抗原、抗 体等免疫相关物质,辅助临床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治疗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
抗原与抗体
REPORTING
抗原定义、分类及特性
抗原定义
01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
结合的物质。
抗原分类
02
根据抗原性质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根据抗原来源分为
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异嗜性抗原。
抗原特性
03
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抗体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
自身抗原的改变
某些因素(如感染、药物使用等) 可导致自身抗原结构或性质发生
改变,从而被免疫系统识别为 “异己”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调节失衡
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导致对 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或过弱,
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遗传因素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家族聚 集性,表明遗传因素在自身免疫
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应用
抗原-抗体反应在免疫学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接种等方面具有 广泛应用。例如,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与否, 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制备免疫血清, 用于治疗某些疾病等。
PART 03
免疫细胞与免疫应答
REPORTING
免疫细胞种类及功能Fra bibliotek0102
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免疫学基础知识点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疾病和外界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机体内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几个方面,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的。
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复合物等。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合作,形成了一个复杂而高效的免疫系统来对抗外界侵袭。
二、免疫应答的原理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做出的一系列反应。
当外界抗原侵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将启动免疫应答,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
先天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包括物理屏障、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等。
获得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在遇到具体抗原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形成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
这一过程涉及到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激活和免疫效应等环节。
三、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种机制,以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调节分为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两种机制。
正向调节主要包括促进因子的作用,如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等,它们可以增强免疫应答的效果。
负向调节主要包括抑制因子的作用,如抑制性T细胞、免疫抑制分子等,它们可以抑制免疫应答的过度活化。
免疫调节机制的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四、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研究及应用涵盖了很多领域。
在疾病诊断方面,免疫学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如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
在疾病治疗方面,免疫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如免疫疗法、细胞免疫治疗等。
另外,免疫学还涉及到疫苗的研发、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方面。
结语免疫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学科,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体的免疫机制,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一系列组织和器官组成,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以及各 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以及监 测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它还能产生记忆细胞,帮助身体更快、更有 效地对抗再次入侵的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分化
T细胞和B细胞在抗原刺激 下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
记忆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能够产生 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相 同病原体时能够快速、有 效地产生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的细 胞因子能够调节其他免疫 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调节
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02
抗原和抗体
抗原的特性和分类
抗原的特性
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两种特性。免疫原性是指抗 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使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 ;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后能可将抗原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 抗原、自身抗原和半抗原等。
根据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和作用机 制,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 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重组
疫苗等。
疫苗的研发过程
疫苗的研发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 和临床试验阶段,确保疫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疫苗的研发周期 长,成本高,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和大量的资源投入。
疫苗的应用
疫苗广泛应用于预防传染病,通 过大规模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控 制和消除许多传染病。疫苗接种 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
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与感染、自身免疫等相关问题的科学。
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同时对自身组织具有免疫耐受性。
免疫学的基础研究为预防和治疗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免疫记忆等内容。
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抗体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两类。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分解病原体,树突细胞则负责将病原体的信息呈递给淋巴细胞。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到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上,从而参与病原体的清除。
第二节: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病原体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它们能够识别并杀伤感染的细胞。
体液免疫则主要由B细胞和抗体参与,B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来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抗原的识别、抗原呈递、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效应细胞的介导。
第三节: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即在初次感染后,免疫系统能够对病原体做出较快而有效的应答。
这是由于感染后,一部分淋巴细胞会变成记忆细胞,它们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强的活化能力。
当相同的病原体再次侵入体内时,记忆细胞能够迅速被激活,并分泌大量的抗体和细胞因子,从而迅速清除病原体,阻止感染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的调节是免疫应答正常进行的保证。
免疫系统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在遇到病原体时产生适度的应答,同时对自身组织具有免疫耐受性。
这一平衡依赖于多种调节机制,包括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免疫检查点的控制等。
当免疫系统失去平衡时,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发生。
结语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与感染、自身免疫等相关问题的重要科学。
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机制,它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对抗感染病原体。
免疫学基础

主要免疫功能:1)T细胞成熟的场所;2) 产生胸腺激素。
腔上囊或类同结构(Bursa or Bursa Analogue)
腔上囊(法氏囊)位于泄殖腔上方,盲囊状。 鸟类特有。
哺乳动物的肠道淋巴结,扁桃体及骨髓有类 似功能。
其主要作用为控制体液免疫。胚胎期用睾丸 酮或可的松抑制腔上囊发育,或孵化时切除 可影响体液免疫。
B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B 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or, 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 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 氏囊中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浆细胞(plasma cell)由活化的B细胞而来, 能分泌针对特异性抗原(antigen,Ag)的抗 体(antibody,Ab)。
多系异体的大分子蛋白质。Mostly heterogenous
proteins
抗原
抗原性(antigenicity)包括两个方面: 1.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的特性。 Immunogenicity: ability to stimulate the gener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ctivated special lymphocytes.
Lymph node
Spleen
Peryer’s patches 淋巴集结
Appendix阑尾
Bone marrow
Lymphatic vessel 淋巴管
第一节 免疫系统
二、免疫细胞, Immunocyte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学基础知识

免疫学基础知识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及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系统。
免疫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的,能够快速响应,但对所有病原体的反应基本相同,不具有特异性。
适应性免疫则是后天形成的,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特异性反应,并且具有记忆功能,使得再次遇到同一病原体时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应对。
1. 先天免疫系统先天免疫系统包括物理屏障(如皮肤和黏膜)、化学屏障(如胃酸和抗菌肽)、细胞屏障(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这些屏障能够阻止病原体的入侵,或者在病原体进入体内后迅速将其清除。
2. 适应性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由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组成,它们能够识别、记忆并特异性地攻击病原体。
B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病原体表面的特定分子,从而标记病原体以便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T细胞则直接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者帮助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3. 免疫应答过程当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应答过程。
首先,病原体会被先天免疫系统识别并标记。
随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T细胞和B细胞会被激活,它们会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细胞负责清除病原体,而记忆细胞则在体内长期存在,为未来可能的再次感染提供快速响应。
4.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确保免疫反应既足够强大以清除病原体,又不至于过于强烈而损害自身组织。
调节性T细胞(Treg)和免疫抑制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5. 自身免疫疾病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时,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这类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1型糖尿病等。
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调节失衡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世纪传到亚洲、欧洲各国 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首次发明牛痘
预防天花。 免疫学诞生 Vaccination(种痘)定为人计划“免疫接
种”
3
Edward Jenner (1749-1822年) , 13 岁 在 Sodbury 学 医 8 年 , 1792 年 荣 获 医 学 博 士 学 位 。 1796 年 5 月 14 日 他 从挤奶女工接触牛痘而不生天花这一 现象得到了启发,把牛痘的脓泡液接 种于健康的男孩,待反应消退之后再 用同样方法接种天花,男孩不再发病。 1798年他发表了开创新纪元的牛痘疫 苗的报告。这一发现当时被称为 Jenner牛痘疫苗接种,是人们与天花 奋斗长达200年之久的最重要的武器。 1980年5月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3届 世界卫生大会(WHA)上宣布全球消灭 天花。在免疫科学真正确立之前, Jenner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人们通 常把免疫学的起源归功于他。
6
疫苗免疫机理研究
——细胞免疫学说与体液免疫学说的争论
细胞免疫学说(1890)
Metchnikoff(俄1883)首次发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体液免疫学说(1897)
Behring(德1890)、北里(日本)首次发现白喉抗毒素 (血清抗体)
1891年首次用抗毒素血清治好白喉病人 抗体、抗原概念、血清学试验形成 Erlich(德 1897)提出“体液免疫学说”
特点:较抽象、系统性强、循序渐进。 实验:目前最常用的6项实验(分4次做) 目的:为动物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治
疗打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12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功能、类型
一.免疫定义与基本特性
定义: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
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 反应.
(三)免疫学分支学科
基础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遗传学
细胞、分子免疫学
分子免疫学
免疫学原理 免疫生物学 免疫生理学
免疫病理学 免疫药理学 应用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 移植免疫学
血液免疫学 肿瘤免疫学 繁殖免疫学
兽医免疫学 家禽免疫学
11
(四)兽医(应用)免疫学
理论:免疫系统、抗原、免疫应答、抗感 染免疫、变态反应、常用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9
现代细胞、分子免疫学研究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以来)
免疫概念从传统概念发展为现代概念
传统概念——防御感染;有利 现代概念——识别排除抗原;既有利也有不利
现代免疫学完全从微生物学中独立出来 理论和技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飞跃发展 免疫学研究中有20多位学者的成果获诺贝
尔奖
10
7
Elie Metchnikoff ( 俄 , 1846-
1916) 细胞免疫的倡导者,他在
研究游走细胞即海星幼虫细胞的游
走作用时,发现能吞噬外来的异物,
并观察到水蚤的血液细胞能杀灭霉
菌孢子,后来在兔及人体中用各种
细胞进行实验,也发现白细胞有吞
噬各种细菌的作用,因此认为机体
的免疫机制,主要就是以增强了吞
15
2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隐性感染 或预防接种等方式,使抗原与免疫系统的细胞相 接触后而获得的防卫机能。指机体针对某一种或 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 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
4
免疫学实验研究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中)
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 Pasteur(法) 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人 1880年 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 1882年 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
5
Louis Pasteur 巴 斯 德 (1822-1895年)是一位法国化学家、 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1880年 他发现鸡霍乱杆菌的陈旧培养物 能预防鸡霍乱的感染,首先创造 了减毒疫苗。为了纪念一个世纪 前Jenner的功勋,他将这种方法 称之为预防接种(vaccination), 并将这种制剂称之为疫苗 (vaccine),相继他又创造了炭 疽杆菌减毒疫苗,狂犬病的减毒 疫苗,兴起了主动免疫的方法 ( active immunization ) 。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理论
1
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的诞生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看到有很多 流行性疾病,如麻疹、天花等,患病康复后 很少第二次感染。
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纪末)
噬功能的白细胞所发挥的吞噬作用,
即 细 胞 学 说 。 1908 年 他 与 Paul
Ehrlich 以 关 于 抗 体 形 成 的 侧 链 学
说 共 获 1908 年 的 诺 贝 尔 生 理 和 医
学
奖
。
8
Emil von Behring(德,1854-1917)和 北里柴三郎(日,Kitasato)用白喉脱毒外 毒素注射动物(马),在动物血清中发现 了一种能中和白喉外毒素的物质,称为抗 毒素。以抗毒素对白喉患者进行治疗,发 现此种中和毒素的能力能被动地转移给正 常动物,使后者获得抗白喉毒素的免疫力, 因此称这种方法为人工被动免疫法。此后 很多人从免疫动物或传染病病人血清中发 现了多种能和微生物或其产物发生结合反 应的物质,通称为抗体,而引起抗体产生 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和抗体因能发生特 异性结合,为诊断传染病建立了血清学诊 断 方 法 。 此 二 人 在 1901 年 共 同 获 得 诺 贝 尔生理和医学奖。
特性:1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
2 特异性 3 免疫记忆
13
二、免疫基本功能
1)抵抗感染功能(免疫防御) 2)自身稳定功能(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作用(及时排除突变细胞)
14
三、免疫的类型
(一)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与特异性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
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卫机能,对 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选择 性。它受遗传控制,在个体一出生就具有。又称 天然免疫(先天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