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产学研结合型城镇总体规划教学改革探索——东南大学的实践借鉴

和复杂性程度最高的法定规划,其编制是职
业规 划师最为核心的业务之一。产学研结合 型的总体规划教学改革模式就是针对总体规 划编制的职业能 力要求和高年级本科生的认 知特点与知识结构,引进研究型学习模式[ 、 2 l 课程群授课模式和 “ 中学 ”就是一边干一 干 (
边学, 即在工作或生产 的过程中,通过对经
S u e s n esy a gXn pn , a ai , a gH iu, o gL g n o ta t i ri/ n i i Qu n lg W n ah i n i l g h U v tW g g Y n K n o
璩帕蛐僵 Ura se ln igi n fh oec us so ra ln ig T rv td ns poe - 叫 b nma tr a nn o eo ec r o re f b npa nn . oi o esu e t’ rfs p s t u mp
哦叫 ■删
Ur a se ln T a h n f r Pr d c in su y r s a c o b n ma t r a , e c ig r o m, o u t , t d , e e r hc mbn t n p e o ia i o
( ( 国家 中长 期教育改 革和 发展规划纲 要 (0 0 2 2 2 1 — 0 0年) 》指出:高等教育要 “ 支
【 规 划 教 查
.
U [ Tl 口几
[ 基金 项 目] 育部 重点课 题的子 课题 ( A 2 1 , 东南大 学校级 重点教 改项 目( 0 O ) 教 G 1 O ) K O 2 9 1 O 0
产 学研 结合 型城 镇 总体规 划 教 学 改革探 索
东南大学的实践借鉴
凸显研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

进 行 综 合 系统 的学 习 , 能真 正 参 与 到 整 个课 程设 才
计 中来 。由于课 时 的 限 制 , 市 总 体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城
二 、 市 总体规 划 课程设 计 教学 探讨 城
( ) 务 到 位— — 组 织 设 计 团队 , 面 完成 城 一 任 全
成 果 又 不 可 能每 人 独 立 完 成 一套 成果 , 好 分 工 完 市总体 规 划设 计 的 内容 只
作有待 提 高
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 , 还需要具备 同地方决策者 、 企
深 城 市 总体规 划设 计是 一 门综 合 性 较 强 的课 程 设 业 负 责 人 等 相关 人 员 面对 面交 流 的能 力 , 刻 体 会 交 计 , 要城 市道 路 与交 通 、 域 经 济 与 区域 规 划 、 需 区 城 城 市 总体 规划 决 策 的形 成 背 景 。然 而 , 流 沟 通 能
关键词 i 市总体规 划设 计 ; 究性 ; 城 研 实践性 ; 学改 革 教
中图分 类号 :U 8 4 T 9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52 0 (0 8 0 -1 20 10 -9 9 2 0 )40 5 -3
与拥 有城 市规划 本科专 业 的绝大 多 数 高校 相似 , 长沙 理工 大 学 的城 市总 体
成 本应 由专业 技 术 人 员 完 成 的 任 务 ( 如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战略 、 城镇 体 系规划 、 程设施 规 划等 ) 工 。 但 是 , 分工 过程 中 , 在 肯定 会 有 部分 学 生 不 能 深
无论是 五年制 还是 四年 制 , 每个 学 校 的城 市 总体
规划课 程设 计 均安 排 在 毕 业 班 的上 学 期 。原 因是 这
城市总体规划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教 学 改 革 的 方 向是 重 组理 论 体 系 、 改 革设 计 教 学 组 织形 式 、 紧 密结 合 理 论教 学 与 设计 教 学 , 具 体措 施 包括 立 足 “ 间 问题 ” 重 组理 论 课 程体 系 及 紧 密联 系实 践建 立 全 方位 、 开放 式 设 计 课教 学 体 系 两方 面 空
IU . Il ini e eo me t n p, ra se ln Pa nn d c t nrf r W  ̄ l e tid v lp n c tU b nma tr a , ln ige u ai om s Sc f c o c e p o e
1引 言
自中 国共 产 党 在 十 六 届三 中全 会 上首 次 明确提 出科学发展 观以来 [ ,不 同学科 都将 其 视 为一种 关于发展 本质 、模 式和途 径的总体 看 法和根本 观点 的思 想创新 ,故而被称 为 “ 二 第 代发 展 战略” 。 因为该 发展 观确 切地体 现 了 [
体规 划是与我 国上 层建筑结 合最紧密 、最具有 “ 国特 色 ”的 规划 行为 。 当城 市规 划行 业进 中 入转型 期时,进行 总体规 划教学改革 对城市规
划行业 的发展 尤其 具有迫切 性和实践 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新要求
2 1规划本质开始 向公 共政策回归 .
社会发展 规律对各 行业和不 同学科 的要求, 具
璩 国删 T es i nicd v lp n o c p sa l h da p bi p l yt a q i st eit g a i no r a . h ce ti e eo me t n e l t bi e u l oi t e u r e r t f b n f c e s c c h r e h n o u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实用性教学改革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理念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关 键 词 :项 目 式 教 学 ;城 市 设 计 ;课 程 教 学 ;人 文 地 理 与 城 乡 规 划
DOI:10.13603/ki.51-1621/z.2021.06.018
中 图 分 类 号 :TU984;K90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1785(2021)06-0113-08
收 稿 日 期 :2020-10-12 基 金 项 目 :内 江 师 范 学 院 2018 年 教 研 项 目 (JG201827-415) 作 者 简 介 :刘 金 梁 (1986— ),女 ,四 川 内 江 人 ,讲 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城 市 规 划 与 设 计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2021 年 6 月 第 36 卷 第 6 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Jun.2021 Vol.36 No.6
项目式教学理念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
刘金梁, 胡学华, 李宏芸, 黄梦兰*
(内江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论 +32 学 时 实 践 ),4 学 分 ,考 核 方 式 为 考 查 .考 查 的 构 成 为 :总 成 绩 = 出 勤 与 作 业 10% + 实 践 30% + 期 末理论考试60%.课程使用的教材 为 王 国 维 主 编 的 《城市设 计》(2009 年),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出 版, 包 括 了 城 市 设 计 的 理 论 、方 法 和 案 例 分 析 等 内 容 ,理 论性和综合性较强[21].川内同 类 院 校 的 同 类 专 业 和 非同类院校的同类 专 业 均 未 开 设 这 门 课 程.与 重 点 院校相比,内师的《城 市 设 计》课 程 教 学 模 式 显 得 很 不成熟,而且教学 研 究 起 步 晚,在 2017 级 之 前 未 有 深 入 研 究 ,虽 偶 有 调 整 ,但 仅 涉 及 课 时 和 课 程 性 质 的 调整.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教学内容较陈旧、单调,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校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建设要求、具体目标与建设思路(一)专业建设建设要求:根据学校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进一步加强新上本科专业的建设,紧紧围绕农、工、理、管等学科领域进行专业布点,积极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大力培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关的专业生长点。
教学工作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

教学工作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
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思路和举措是促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举措:
新目标:
个性化学习:设定个性化学习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力,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风格。
实践能力培养:将课程目标扩展到实际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全人发展:不仅关注学科知识,还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包括品德、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新思路:
项目驱动教学: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互动和实践,将理论学习移到课后,通过在线资源等方式让学生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使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举措:
技术整合:整合现代技术,包括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参与决策:鼓励学生参与制定教学计划、评估方式等决策过程,增加学生对教育的主动参与感。
专业发展支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包括培训、研讨会等,使他们能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保持专业素养。
这些新目标、新思路和新举措的引入有助于使教学更加灵活、有趣和具有挑战性。
定期评估和调整这些目标和措施是确保教育持续创新和适应变化的关键。
总体城市设计与总体规划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探索

杨俊宴
王兴平
基 础 上划定地 块组 织交通 ,这 种总体 规 划 的教学只 满足 了总 规编 制的基本
要 求 ,缺 少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应 有 的 研 究
特 色 ,成 果套路 化现 象 比较 普遍 ,容 易形成新的 八股文 学风 。 ( )虽然在总体规划阶段 已经 对 3 城 市总体 形态 空间布局 有所 考虑 ,但 其 内容和 思考 深度远远 不够 .尤其对
作者 简介: 杨俊 宴. 博 士后. 男,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 规划系教授 , 博士生导师, 育部 教 “ 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 新 支持对象 ; 王兴 平. 博士 , 南大学建 筑学院城市规 划系教授 . 男. 东 博士生导 师, 教育部 新世 纪优秀人 才计 划” 支持 对象。
总 体 城 市 设 计 与 总体 规 划 相 结 合 的 教 学体 系探 索
o t eo ea l e u ao y s se f h v r l rg lt r y t m
K e o d : v r lu b n d sg ; v r lp a n n ;e c i gs se yw r s o e al r a e in o e al ln i g ta h n tm y
新 世纪 以来 ,我国开设 城市 总体
u d ro g rfu dc a gs T i p p r x o n e re jr h n e e r h n h ea ra n e i oo n n e . hs a e e p u d d he o a g s n h oyw e e v rlub n gnp h t ma c it t o l pa nn a s in a dp t ow r d s ns n n v t n eo ea l ahn s m l igi i t n io , n r adaj t t a d n o ai s nt v rlpa t c igs t n sn r t uf u me i o i h l ne y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083-02
摘要: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针对
我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按照城市规划
工程实践的要求,突出规划师素质与能力培养,结合课程教学的要
求与组织等方面,提出了理论体系、课程案例、规划题目、组织模
式与环节设置、模拟评审等6个方面的课程改革措施。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改革案例教学教学组织与环
节模拟评审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城市规划
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我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已讲授至2007
级,共计5届,授课学时共计320学时。
从教学实践过程看,逐渐
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一、课程问题分析
(一)课程理论基础
“总规抓战略[1]”,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层次中属于宏观层次内
容,要求相关的理论准备呈现完整、体系化的支撑。
对于总体规划
课程而言,相关基础课程的开设时序与内容衔接缺乏协调,相关教
材对于规划思维、分析方法等重视不足,学生相关知识储备结构分
散,缺少全面理解和把握城市各要素的能力。
(二)课程案例准备
总体规划课程的展开依赖一定数量和结构的案例群来进行支撑,以达到贴近工程实践,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然而课程案例来源、类型以及入库标准等问题仅凭一人之力,依靠项目积累难以实现,同时个人偏好也一定程度影响案例库的建设质量。
从前期运作来看,案例数量不足,结构上没有细分,部分案例陈旧,更新速度慢,相应地对于案例教学的支撑相对单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效果。
(三)规划题目选择
在总体规划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严格的教学进度,同逐步完善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程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城市总体规划“真题真做”的理想模式陷入困境,因此一般规划题目选择都是“真题假做”。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导致规划调研不够充分,学生对于现状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无法充分把握某方面的城市要素。
同时缺少方案评审环节的“真题假做”,容易导致学生对总体规划的整体程序认识不够全面。
(四)教学组织模式
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一般将学生分为若干设计小组,由教师进行设计开题,布置总体规划题目和要求,各学生设计小组独立负责整体方案的构思、设计以及成果展现。
教师负责相关理论讲解,在课程过程中按照既定的阶段和思路对于学生进行纠正,导引和评价。
此
种“师徒相授”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开放性不足,多元化不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所欠缺,并且相关的评价机制无法建全,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偏差,产生误导。
(五)课程环节设置
一般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的环节设置为:开题—收集资料—方案一草—方案二草—方案三草—方案确定—成果表现。
此种环节设置的问题集中在必要的规划程序环节与教学周期的矛盾上面。
按照既定的节奏完成必要的环节,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城市诸要素的复杂关系及其影响,其思维偏重于空间安排,对规划本质认识不足,规划方案流于表面。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一)按照城市规划行业发展的实际,参考培养规划师的实践要求与能力标准,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在课程中引入规划行业相关机制,促成学校教育与行业标准的对接。
(二)研究教学规律,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开放式、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按照理性方法建设课程理论体系、完善案例教学,组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改革措施
(一)课程理论体系重组
按照《城乡规划法》(2008)以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中关于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和内容,对于总体规划相关理论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划分为3个子系统:关于城市理论的课程,主要讲授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内在机制;关于规划理论的课程,主要讲授城市规划基本原理,促进对于规划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关于规划技术与方法的课程,主要在于促进多种技术与方法的规划应用。
在上述调整的基础上,课程系统应立足于“土地利用与空间组织”,将总体规划编制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对城乡统筹、资源保护和公共利益等内容的关注和理解,形成正确的城市总体规划认知体系[2]。
(二)课程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参考其他院校的做法,总体规划课程应该在案例来源、类型、选择及应用等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
1. 案例来源与类型,课程案例主要来自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总体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以及优秀规划案例。
并且根据总体规划展开的层次,课程案例库细分为:战略规划与研究、总体布局、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
2. 案例选择及质量保证,案例质量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案例选择应该体现如下原则:一致性原则,案例应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内容上应涵盖相应知识点,功能上突出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实用性原则,应对入选案例进行点评分析,明确其优点和特色,缺点和不足,方便教师、学生的使用;实施优先原则,应优先选用规划实施的设计项目,教学上做到形象直观,形成前后比对,强化教学效果;模块化原则,根据教学需要,将案例分解组合成不同模块化集合,与课程知识点协调对应,提高实效性。
(三)合理选择规划题目
总体规划课程题目的选择对于学生从微观空间设计到城市空间的多要素组织协调的过渡至关重要。
根据多年的调查和教学实践,既要保证总规内容的完整性,又要考虑教学认知与能力培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学校附近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应优先考虑作为总体规划课程的题目,在基础资料以及调研等条件较为充分时,可以考虑将规划对象扩大为附近城市(县城)总体规划[3]。
将镇总体规划作为规划题目,在内容框架、方法上与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致性,起步设计不复杂,空间组织上能够延续学生在处理微观空间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有利于促进强化城乡统筹的知识学习,为后续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城市规划打下基础。
(四)改革教学组织模式
按照总体规划编制实际工作特点,应打破教师专业界限,依托各专业教师和外聘规划师组成教学指导小组,改个人指导为小组集体指导,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小组设主讲教师1名,负责本教学组的总体工作,对总体规划的教学进度和具体环节进行统
筹协调,其角色类似于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项目主持人;指导教师2~3名,负责教学组日常教学工作,如组织和落实教学计划及教学环节,其角色类似于总体规划编制中各专项内容负责人;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还可吸纳外聘教授、职业规划师参与部分教学环节,为学生讲授学科前沿热点问题、新理念和规划新方法等内容,其角色类似于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特聘顾问。
建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即在于更贴近总体规划实践,确保多元化的知识来源,从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规划理念和价值,拓宽思维空间,同时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五)改进教学环节内容
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设计教学流程,重点把握现场调研、方案编制、阶段成果汇报及评审等4个环节。
现场调研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方案编制、阶段成果汇报环节则采取课堂表述的形式,教学组成员扮演委托方的角色,进行方案点评并引导讨论;评审环节采取“讲评结合”与“教评分离”的形式,邀请组外教师或同行专家参与,由学生进行汇报,组内与组外教师(专家)现场点评,各评审教师与专家现场独立给分,努力贴近工程实践。
(六)建立模拟评审制度
在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应针对性地发展“课题模拟评审制度[4]”,即规定学生在完成课题初步方案后,按要求参加课题模拟
评审。
评委会由专业教师组成,可以邀请设计单位相关专家等参加评审。
评审时,学生向评委会和全体同学讲解设计方案及构思过程,评委会针对设计方案提出问题,综合大家的建议,提出修改意见,并且采用现场打分制,评审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
“课题模拟评审”并非正式评审,教学组织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自由发挥,促进学生、教师、评审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在了解评审常识的同时,丰富设计思路,提高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2005,(6):2-10.
[3]顾凤霞.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4):59-62.
[4]何邕健.城市总体规划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规划师,2010,(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