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
最新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

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风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情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表情达意,形成了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
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表现物,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要。
意象的表意性,暗示性,让形象更丰富、立体。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积淀中,一些意象被古代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具有固定的表意表情作用。
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
结合中国古代诗歌中风和季节的联系,以熟悉的诗句为例,讲解东西南北风不同意象的内涵。
在古诗词中,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是带有季节性的,可以把诗词里的风简单对应为东风――春风,西风―秋风,北风―冬风,南风―春末夏初的风。
一、东风东风方旭日东升,为一日之始,预示着生机活力,古代诗词们往往借东风表达温暖、和煦、热闹、喜庆、欢乐之情,东风往往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变成了春风的代名词。
(1)东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2)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3)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感情深挚‘委婉缠绵、咏叹忠贞爱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写出了抒情者的心境。
精选十二首描写风的古诗词

精选十二首描写风的古诗词风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诗人们用春风表达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机,用夏风描写心情的惬意,秋风的肃杀带给人们一种寒意,冬风的最后扫荡却反而隐喻了一种寄托。
下面精选十二首描写风的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1、风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柳枝词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秋风引唐代: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7、戏题盘石唐代:王维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8、风雨唐代: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9、叹花唐代:杜牧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10、春风清代:袁枚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11、咏风唐代: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2、咸阳城东楼唐代: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

古典诗词中风意象解说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风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情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表情达意,形成了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
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表现物,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要。
意象的表意性,暗示性,让形象更丰富、立体。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积淀中,一些意象被古代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具有固定的表意表情作用。
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
结合中国古代诗歌中风和季节的联系,以熟悉的诗句为例,讲解东西南北风不同意象的内涵。
在古诗词中,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是带有季节性的,可以把诗词里的风简单对应为东风――春风,西风―秋风,北风―冬风,南风―春末夏初的风。
一、东风东风方旭日东升,为一日之始,预示着生机活力,古代诗词们往往借东风表达温暖、和煦、热闹、喜庆、欢乐之情,东风往往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变成了春风的代名词。
(1)东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2)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3)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感情深挚‘委婉缠绵、咏叹忠贞爱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写出了抒情者的心境。
风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诗词

风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诗词
风的意象在诗词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自由与不羁:风是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它象征着追求自由和不受限制的精神。
在许多诗中,风可以代表诗人自身追求自由的心境,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风”一词就暗示了诗人
倾向离开尘世的心思。
2. 清新与凉爽:风可以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气息,因此在夏天或酷暑中,诗人常用风来表达凉爽的感觉。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风象征着凉爽的山风,为登高远
望增添了一丝清爽。
3. 动态与变化:风是一种无形无质的存在,它的流动和变化无常,因此风象征着事物的流动和变化。
在诗词中,风常被用来形容物事的变迁和转变,如杜牧的《秋日怀旧》中写道:“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里的风象征着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无常性。
4. 力量与震撼:风是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它能够产生狂风暴雨,摧毁万物。
因此,风在诗词中也常被用来表达强大的力量和震撼的效果。
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百丈金
龙盘翅去,千里孤帆海气生。
”这里的风象征着狂风暴雨的威力,带来了凛冽的气息和壮观的景象。
总的来说,风的意象在诗词中既可以象征自由与不羁,也可以代表清新与凉爽,同时还可以表达动态与变化和力量与震撼。
这些象征意义赋予了诗词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诗人写诗,常常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这所立之“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通常取自大自然,“风”就是诗人钟情的物象。
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都离不开“风”,作者将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之情全部寄托在“风”中。
“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进入诗歌就不再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纯客观的自然现象,而是情思的一个载体,是浸染诗人感情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其作用在于借“风”抒情,托“风”言志,以“风”寄兴,构建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现以中学课本中的古诗词为例,对“风”的意象作分类解读。
一、借“风”抒情风景风景,风即是景,诗人常常以风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风”情万种,涵盖了思乡怀人、爱恨情愁等情感。
首先是思乡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离人心上秋,秋是思归的季节,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大雁南归,毫无留恋的情意。
写景是为了抒情,塞外风光反衬出边地的荒凉,渲染了战时的肃杀气象,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西风与枯藤、老树、昏鸦等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秋风劲吹,黄叶飘零。
通过秋天万物衰落、凄凉萧索的秋景描写,表现诗人因为长期漂泊在外的思乡愁绪。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风正”:风顺,风平浪静,风势正顺。
关于风的诗句古诗大全

关于风的诗句古诗大全风,是大自然的一种神奇力量,也是古人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风的诗句,它们或描绘风的婉转柔和,或赞美风的狂放豪迈,或抒发风的温柔悠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风的诗句,感受古人对风的赞美和感悟吧。
1. "山抹微云风紧,水连清浪月高。
"——唐·李商隐《夜泊牛渚怀古》。
2. "落日横汀草,飞沙欲遍山。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3.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 "风吹梧桐雨,雨打梧桐风。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楚辞·离骚。
6.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8.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9.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0.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些诗句中,风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意象,有时是柔和的微风,有时是狂暴的狂风,有时是温柔悠扬的风声,有时是激荡澎湃的风景。
古人通过对风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展现了他们对风的独特情感和审美情趣。
风,是自然界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它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感悟。
风的存在,使得大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正因如此,古人在诗词中对风的描写,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东风几多情——古典诗词东风意象探微

东风几多情——古典诗词东风意象探微○高培存东风是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但因作者经历不同,性情不同,心境不同,东风承载的感情也千差万别。
下面分类作一说明:一、东风恶陆游对东风深恶痛绝。
他在《钗头凤》中直言“东风恶,欢情薄”。
东风本可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但它狂吹横扫,使“桃花落,闲池阁”;使“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使“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东风恶,恶得让人切齿,让人恐惧。
春花被它摧残,池阁被它冷落,美满婚姻被它拆散,恩爱夫妻被它分离,伉俪不能相得,琴瑟不能和谐。
周邦彦在《瑞鹤仙》中也曾“扶残醉,绕红药”,泪眼问花,有感时光无情,青春难再,发出“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的深沉感喟。
宋代管鉴,在《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中将人情与春情对举,指出“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因为爱花、惜花,所以痛斥“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并异想天开与东风约定“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可怜、可叹、又可爱.宋代王庭筠《谒金门》中的东风更可恶:“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眼前已是繁花凋零,凄惨不堪入目,但是东风无情,仍然继续肆虐。
更有甚者是宋代张元幹《兰陵王·春恨》中的东风,因为嫉妒花儿的芳香艳丽,连刚刚长出的嫩萼都不放过。
词中写道:“东风妒花恶,吹落,枝头嫩萼。
”无需多言,仅此一幕,已让人恨之入骨了。
二、东风无情晏几道在《玉楼春》中说:“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诗人破空起笔,沉重有力,直怨东风无情,而且指出这种无情并非偶然,完全出于有意算计,年年如此。
下句“艳粉娇红吹满地”承接上句而来,进一步写满目繁华,在东风中转瞬即逝,让人触目惊心,以此表明诗人怨恨之深,东风无情。
贾至在唐肃宗时因事贬为岳州司马,愁重难遣,寄希望于东风,然而东风无情,不为他遣愁,反而春日惹恨,把恨引得更长,使诗人更加痛苦。
写下了“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的千古名句。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作者:何琳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6期摘要:诗人写诗,常常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这所立之“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通常取自大自然,“风”就是诗人钟情的物象。
古诗词常常借“风”抒情,托“风”言志,以“风”寄兴,构建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风意象诗人写诗,常常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这所立之“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通常取自大自然,“风”就是诗人钟情的物象。
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都离不开“风”,作者将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之情全部寄托在“风”中。
“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进入诗歌就不再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纯客观的自然现象,而是情思的一个载体,是浸染诗人感情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其作用在于借“风”抒情,托“风”言志,以“风”寄兴,构建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现以中学课本中的古诗词为例,对“风”的意象作分类解读。
一、借“风”抒情风景风景,风即是景,诗人常常以风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风”情万种,涵盖了思乡怀人、爱恨情愁等情感。
首先是思乡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离人心上秋,秋是思归的季节,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大雁南归,毫无留恋的情意。
写景是为了抒情,塞外风光反衬出边地的荒凉,渲染了战时的肃杀气象,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西风与枯藤、老树、昏鸦等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风的意象
一、东风
○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反衬“伤逝”之情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人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渲染离别情绪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象征造成悲剧的恶势力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唐婉被迫分开后,在沈园偶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二、南风
○象征欣欣向荣,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
苏轼《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
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薰风”即南风。
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寄寓思乡之情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
此诗形同一封家书,语言朴素,笔触细腻,由眼前景,遥及寄居东鲁的儿女,感情真挚,充满关爱,抒发了浓烈而真切的儿女亲情。
○烘托恬淡的心境
刘攽《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描述了新晴之后颇为清静、悠闲的环境和心情,最后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把“南风”当作老朋友看待,而“南风”也无所顾忌,可以随便翻书,成了诗人的知音,平添了引人遐想的情趣。
三、西风
○寄托相思之情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感伤韶华已逝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写深秋怀人,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
王实甫《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首曲子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文辞既美,意象又耐人寻味。
○营造苍茫、悲壮之美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此词伤今怀古,托兴深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
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古人对此词评价很高,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四、北风
○渲染游子怀乡之思
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这是反映思妇离愁别恨的诗。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抒写伤别之情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比喻强劲势力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
“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
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往期精彩:故乡,是用来怀念的今夜,月光如水一年一年,时间都去哪儿了在雾霾里活得憋屈却又无处可逃的人,来读读这些诗吧蓼花,诗里最美的草2016,这一年,你过得还
好吗千古爱梅人,一卷梅花诗坐在一盏茶的光阴里春花秋月何其好,都化烟霾了又见腊梅花开夜窗风雪一灯青——读书,是冬夜里最温馨的事我是人间惆怅客品读梅词回忆那个
叫梅的女子降温了,待约上三五知己,围坐红泥小火炉,煮酒谈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