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课文作者简介:贺知章素材鲁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 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小时 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 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 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 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 《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 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孩
认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
哪里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群( )的孩子, ( )跑过来,( ) 地问:“_________?”
回 乡 偶 书
(唐)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来。
赠 汪 伦
李白
李白乘船将欲行,
就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好像汪伦送我情。
赠 汪 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hè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lí nɡ) 李白 故人西辞( cí )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ɡū)帆远影碧( bì )空尽, 唯(wé i)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 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 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 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回 乡 偶 书
(唐)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来。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5课《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比不上
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 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 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 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 欲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知识巩固:
1、多音字组词。
赠汪伦 唐代人——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想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
我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
踏着节拍唱着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
生字学习
ǒu yīn 偶 然 乡音
回乡偶书
bì n 鬓 毛 shuāi
衰 老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xí ng (
行 há ng (
)
) 踏
tà(
tā (
)
)
2、《赠汪伦》是一首( 门写来送给( )。
)诗,是(
)代诗人(
)专
3、解释加横的字的意思。 (1)、不及汪伦送我情。( (2)、忽闻岸上踏歌声。( ) )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古诗两首》拓展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素材 鲁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古诗两首》拓展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素材 鲁教版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
清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轻扬的灰尘,旅店旁的杨柳显得更加青翠。

奉劝您再喝尽这斟得满满的杯中酒,要知道西行过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资料诗人简介(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资料诗人简介(精品)

诗人简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杜牧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2]杜牧这样形容自己家庭:“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1。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课文作者简介:李白素材鲁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课文作者简介:李白素材鲁教版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

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 (今浙江萧山)人.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 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 豁达而健谈,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有很 深的友谊.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 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 的不朽名篇。
2 理解诗意
偶然
回乡偶书
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 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 的感触。
年轻的时候
年老的时候
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 才回到家乡。
家乡 的口音
没有什 耳边的头发 么改变 花白稀少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诗人)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耳边的头发已经花白稀少了。
n ǒu yīn bì 偶 然 乡音 鬓 毛
hé shuāi kè 衰 老 客人 何处
组词游戏
组词游戏
yīn



音乐 语音 口音 音节

客人 作客 客车 游客

何处 为何 何时 任何 如何
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代诗人
) )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 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欲:想要,打算 3.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4.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5、不及:比不上,不如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拓展学习:早发白帝城(李白)素材鲁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古诗两首》拓展学习:早发白帝城(李白)素材鲁教版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