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祖父的园子》教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祖父的园子》教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祖父的园子》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祖父的园子》的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掌握生字词:柿子、庄稼、渐渐、忧虑、橙黄、鹅卵石、匆匆。

3.能够从祖父的行为中领会孝道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情感目标:1.通过祖父孝顺的行为,引导学生懂得孝道的意义,培养孩子们对家庭、亲情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祖父的园子》的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掌握生字词:柿子、庄稼、渐渐、忧虑、橙黄、鹅卵石、匆匆。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文章中较为抽象的情感表达。

2.能够领会祖父的行为背后传达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柿子、庄稼、忧虑等生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展示播放故事《祖父的园子》,让学生感受祖父的孝心与对园子的热爱。

三、讲解1.解释生词:橙黄、鹅卵石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2.分析文章中祖父忧虑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

四、讨论组织学生就祖父的行为展开讨论,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情感体会,强化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以《祖父的园子》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了孝道教育,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对家人的爱与孝顺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五、延伸阅读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类似主题的故事,拓展对孝道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为《祖父的园子》教案(1)内容,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培养孝道情感。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教案设计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教案设计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

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扃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明确: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

(课件出示划分节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朗读。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3.小声自读,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课文。

–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哪些植物,并能简单描述。

–掌握生字词语:花园、石榴树、墙壁、藤蔓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祖父的园子。

–通过图片资料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园子的景象。

–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珍惜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祖父的园子。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

–如何让学生在表达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祖父的园子,让学生感受园子的美丽。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中是否有类似的园子或花园。

2.学习新课–听课文朗读,领读生词,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语。

–以问答、图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细节。

3.拓展–让学生围绕祖父的园子展开讨论,描述自己理想中的花园。

–小组合作,设计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幻花园。

4.小结–总结当堂课的收获,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于花园的看法。

四、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花园、石榴树、墙壁、藤蔓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2祖父的园子》展开,通过导入、学习和拓展等环节,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祖父的园子,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并熟练朗读。

2.描述自己家中的花园或理想中的花园。

3.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家中花园的景象,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祖父的园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需要再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一、单元内容概述1.1 单元主题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以“走进春天”为主题,通过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2 单元目标- 理解并积累本单元的生字词。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2.1 教学内容- 课文:《春》、《济南的春天》、《春雨》、《桃花心木》- 生字词:春天、阳光、花朵、草地、嫩绿、欣欣向荣等- 重点句子:例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2.2 课时安排- 课文阅读与理解:每篇课文安排2课时,共8课时。

- 生字词学习与巩固:每课时安排10分钟,共8课时。

- 重点句子学习与练习:每课时安排10分钟,共8课时。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3.2 教学策略- 引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生字词学习: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词。

- 重点句子练习:通过模仿、创编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重点句子。

四、评价与反馈4.1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反馈与调整-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理解古诗中隐藏的哲理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孩童玩耍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1.听诵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解读诗歌内容,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分组讨论,尝试朗读和演绎诗歌。

3. 拓展1.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探索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默写古诗《稚子弄冰》。

2.分组朗诵古诗,展示诗歌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围绕古诗《稚子弄冰》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进行集体备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

3.能够运用课文内容,写出简单连贯的段落。

4.能够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本、绘本、音频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利用绘本或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

第二部分: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结构,讨论关键内容。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第三部分:词语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并记忆。

2.学生课外辅导记忆生词。

第四部分:课文理解
1.学生完成课文理解题,检查答案。

2.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的自己理解。

第五部分:写作练习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一段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了解他人的写作思路。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表现积极,学习热情高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词语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加强生词记忆的训练。

另外,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组织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情况,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引导。

下一步将调整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写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为本次《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祖父在园子里的快乐生活。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物。

•能够通过导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祖父所表现出的品质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的意义。

•理解祖父的态度和情感。

难点:•理解较长篇幅的散文内容。

•提取人物的品质和情感特征。

三、教学准备•课文《祖父的园子》教材•教学PPT•单词卡片•情感图画•学生绘本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园艺音乐,营造园艺的氛围,引导学生关于园艺的思考。

第二步:课文呈现与理解(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导读: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大意。

第三步:词汇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词,帮助学生掌握词义,并能在课文中正确运用。

第四步:情感表达(15分钟)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理解的祖父的情感,用图画或表情来表达。

2.学生展示、描述并分享。

第五步:品质探究(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祖父的品质和态度,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第六步:课文赏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感悟和赏析。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绘本练习,让学生用绘本记录家庭中一位长辈的生活场景,并用文字配合图画描述。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围绕《祖父的园子》展开,通过情感表达和品质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引导,让学生在体验祖父快乐生活的同时,思考家庭中的长辈情感和品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 写作 《语文园地一》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 写作 《语文园地一》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写作《语文园地一》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书写能力和文学素养。

3.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口语交际技巧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

2.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材和课件。

3.确保课堂环境整洁有序,便于学生的学习和互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2.学习口语表达:教师示范一些日常用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3.口语练习:分组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情景自由表达。

4.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口语表达。

第二课时1.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写作训练状态。

2.讲解写作技巧:教师简要介绍写作技巧,如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

3.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4.互相交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5.作业布置: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交到老师手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备课人:王新勇一、单元学习主题:深刻的童年记忆二、单元教材分析“童年往事”是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主要有以下两个:“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材所选的四篇课文写了作者或课文中人物的童年往事,抒发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古诗三首》中,我们会体会到童年的乐趣;《祖父的园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祖父的深刻怀念;《月是故乡明》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梅花魂》抒发了身处异国的外祖父的思乡和爱国之情。

课文写了“别人”的童年往事,口语交际则安排了学生去了解自己的亲人(祖父母、父母)或邻居的童年,与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从中获得的感受。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是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记录自己感觉长大的某一个瞬间。

“课文”“口语交际”“习作”是按照读“别人”的童年---了解“亲人或邻居”的童年----写“自己”的童年思路来编排的,由“读”到“说”再到“写”,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得以逐步落实。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词句段运用”重点训练“用夸张说情景”和“用对比写句子”;“日积月累”中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感受到了慈母对临行游子的爱。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也是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之一,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也有所涉及:如五上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五上第四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六单元“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这样编排,体现了“初步了解”到“具体感受”再到“整体感受”的设计思路,是对学段阅读目标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逐步落实。

我们设计了“自主学习单”,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进一步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目标。

附表:单元内容要点梳理分类内容学习要点课文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1.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诗的大体意思,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2 祖父的园子1.默读课文,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并与同学交流。

3.结合教材中的“阅读链接”和《呼兰河传》的整本书阅读,说说你对课文有哪些新的感受,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月是故乡明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搜集有关思想的诗文,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

4* 梅花魂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1.了解大人(祖父母、父母、邻居)小时候的故事,列出问题清单(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

2.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边听边记录,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的表达。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语文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课文学习,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园地词句段运用1.发挥想象,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某种情景。

2.运用对比,表达出某种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

日积月累背诵《游子吟》,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学习者分析通过五上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且学习了结合“资料”“场景、细节”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是学生对五上所学阅读方法的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刚刚经历的童年,更有难以抹去的记忆,他们对于“成长”更有深刻的体会。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字词,通过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已经基本没有障碍。

在四上语文第八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在此基础上落实本单元习作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应该不成问题。

四、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稚”等36个生字和“供、晃、燕”三个多音字;会写“昼、耘、桑”等17个生字和“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并在具体语境中学会运用。

2.学习《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四篇课文,了解与主人公相关的几件事情,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积累《游子吟》和思乡的诗文。

五、单元教学思路学习主题类别任务课型课时深概览与预学通读四篇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主识字课1课时刻的童年记忆了解别人的童年往事,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清单元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整体预习课1课时提要与理解学习《古诗三首》精读指导课1课时学习《祖父的园子》精读指导课1课时统整与探究集中阅读《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

整体阅读课1课时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口语交际课1课时学习“语文园地”。

交流指导课1课时拓展阅读“学习单”中的选文。

拓展阅读课1课时记录自己的童年往事,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实践与展示习作指导与讲评---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指导课2课时六、课型教学设计课型名称:自主识字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生字在课文中有拼音标注,要求会认或会写的字集中在课文后(教材后的“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中做了集中整理)。

本单元要求会认39个生字(其中有3个多音字),会写17个生字。

12个词语要求不但会写,而且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学习者分析: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

学习目标:认识“昼、耘、稚”等36个生字和“供、晃、燕”三个多音字;会写“昼、耘、桑”等17个生字和“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并在具体语境中学会运用。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任务:通读四篇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活动1:通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通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借助文中注音或查阅工具书,自主认读或书写生字。

活动2:同伴互助,认读生字(1)同桌间相互配合,一方认读,一方纠错正音。

(2)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活动3:检测巩固,指导写字(1)利用自主学习单中的“单元检测”中的“一、二”题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字词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构建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多形式认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习单”的检测功效。

(2)根据检测结果,教师做重点纠错,指导写字。

根据检测情况,实现“以学定教”。

检测设计:见“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自主学习单”中的“单元检测”部分的“一、二”题。

板书设计:多音字:供晃燕易读错字:陂(bēi)蚌(bàng)垠(yín)玷(diàn)(根据学生书写情况做重点指导,预设:耘、桑、承、拔、瓢)课型名称:整体预习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课文(《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内容均围绕本单元两个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来编排。

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自学理清单元内容脉络和各部分间的联系。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任务:理清单元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活动1:理清单元脉络,把握内容及联系(1)学生自学教材,自主绘制单元内容脉络图。

(2)对照“学习单”中的“内容梳理”对自己所列的“内容脉络图”做完善补充。

(3)引导学生发现单元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明确单元语文要素。

活动2:自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间相互交流,教师做补充。

(3)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生字词。

强化单元内容的整体性及内容间的联系;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为精读指导课中的研讨交流做准备。

检测设计:1.“学习单”中的“内容梳理”部分为学生把握单元内容提供对照。

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童年往事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那一刻,我长大了《月是故乡明》《梅花魂》课型名称:精读指导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稚子弄冰》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首古诗中都有对儿童生活的描写,读来着实富有童趣。

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古诗积累,对于本课这种富有儿童情趣的古诗,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借助文中注释,对诗句的大意不难理解。

学习目标:1.借助文中注释或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任务:学习《古诗三首》活动1:了解诗的大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主借助注释或相关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

(2)同桌互助交流,教师作补充。

(3)反复诵读古诗,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情趣。

(4)诵读展示。

活动2:根据古诗内容,改写成短文。

古诗教学应加强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更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说一说: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说给同学听。

(2)小练笔:结合口头所说,把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3)展示、评改。

凭借想象,丰富古诗情节内容,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

检测设计:1.配套练习册。

2.拓展阅读“学习单”中的三首古诗,完成题后问题。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稚子弄冰》(宋)杨万里《村晚》(宋)雷震童趣课型名称:精读指导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