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教案《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阅读目标: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2.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及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烧制陶器”等等。

3.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鲁滨逊”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4.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阅读重点: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及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烧制陶器”等等。

阅读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阅读内容:《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至二章阅读目标: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了解第一至二章的主要内容。

3.积累第一至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4.理清第一至二章的主要人物及及之相关的事件。

5.指导学生写好《阅读记录册》阅读重点:1.积累第一至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理清第一至二章的主要人物及及之相关的事件。

阅读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并完成《阅读记录册》。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作品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及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及一本《圣经》。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鲁宾逊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理智、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理解鲁宾逊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2.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师准备:认真阅读整本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1.走进书中了解笛福。

2.了解鲁滨逊的经历,思考鲁滨逊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重点准备交流鲁滨逊28 年的荒岛生涯,准备把其中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节讲给大家听。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导读)【走进冒险】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们都知道哪些读书名言?(学生自由回答)师:是啊,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在你读的课外书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吗?(指名说)师: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越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知道是哪一本吗?《鲁滨逊漂流记》课件展示:书二、初步了解1.读过这本书吗?读过的举手?(了解情况)谁能说说你读过后有什么收获?2.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

小说作家丹尼尔、笛福更是家喻户晓了。

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

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

(自然导出对作家的介绍)课件出示:作者的介绍笛福是英国18 世纪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

”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 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剖析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内容简介及目录了解主要内容,了解航海路线图、猜读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2、品读片段引导关注心理描写,初步了解书中的哲理性和日记体创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1、激发阅读兴趣。

2、关注心理描写,初步了解书中的哲理性和日记体创作特点。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1、前几天我们举行了跳蚤书市,你们都淘到一些什么好书?2、果然如戴老师所了解的,咱们班的孩子很爱读书,今天戴老师要给你们推荐一本很了不得的书:这本书自1719年出版,距今已经有了300多年的书龄。

一版再版,光是中文版本就有300多种,英语、法语各大小国家有700多种译本。

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卢梭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杨红樱3、是一本什么书可以经久不衰,让全世界的人都成为它的粉丝?又是谁有着如此伟大的创作。

请看视频——从作品简介中你能获取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谈获取的信息4、这本书就是——鲁滨逊漂流记(板书课题)二、读简介,知主要人物1、从书名中你猜一猜看这是个什么故事?2、真如大家所猜想的那样吗?我们来看书的内容简介,来推荐咱们的朗读高手来读简介。

PPT出示主要内容:生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鲁滨孙,从小就酷爱冒险。

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

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宾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3、从内容简介中你又了解到了什么?4、你再来看看,这段话虽然简短,但一句话就是一个小故事。

你能不能像戴老师这样用小标题形式概括后面的内容。

(拿到一本新书读前面的序、前言、内容简介,能让我们很快地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

)——(读简介——知内容)5、对于鲁滨逊的介绍是言简意赅的。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背景。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建立阅读信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丹尼尔·笛福及其创作背景。

简述小说的大致情节。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

1.3 教学活动:播放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的视频介绍。

学生分享他们对阅读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讲述自己阅读该书的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鲁滨孙。

分析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勇敢、坚韧、独立、创新。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鲁滨孙的性格特点。

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概括和梳理情节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航海遇险、荒岛生活、拯救星期五、回到文明世界。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小说相关章节。

学生总结每个阶段的主要情节。

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生存与自由。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题:生存与自由。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对生存与自由的追求。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章:阅读拓展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了解与《鲁滨孙漂流记》相关的作品。

培养学生阅读拓展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推荐与《鲁滨孙漂流记》相关的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

5.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与《鲁滨孙漂流记》相关的作品。

学生进行阅读拓展,选读一部作品。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文学手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文学手法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描述、对话、内心独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整本书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激趣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等,激发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

2.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规划阅读,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学会制作阅读计划表。

难点: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

1.回顾单元要素及单元目标。

2.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接触了哪几本世界名著,回顾单元课文,出示插图猜人物。

3.课前闯关游戏。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你对《鲁滨逊漂流记》有了什么了解?从书评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二、了解作者及作品(一)了解作者。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年5月6日—1731年4月24日),17—18世纪英国作家。

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骑士回忆录》、《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英国商人手册》等。

1731年4月24日,逝世于伦敦居所,葬于本希尔公墓。

(二)作品及写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XX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勇敢、独立、创新精神的欣赏和敬佩。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表现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阅读第一、二章,了解鲁滨逊离家出海的原因。

2. 第二课时:阅读第三、四章,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状况,讨论鲁滨逊的勇敢和独立精神。

3. 第三课时:阅读第五、六章,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创新举措,如建造房屋、制作船只等。

4. 第四课时:阅读第七、八章,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友谊,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

5. 第五课时:阅读第九、十章,讨论鲁滨逊回到文明社会的喜悦与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创新精神。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1. 《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图书或电子书。

2. 与小说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阅读第十一、十二章,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孤独与绝望,以及他如何克服心理困境。

2. 第七课时:阅读第十三、十四章,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与星期五的文化交流,思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 第八课时:阅读第十五、十六章,讨论鲁滨逊与星期五在文明社会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如何应对。

4. 第九课时:阅读第十七、十八章,分析小说结局的意义,以及鲁滨逊的人生经历对读者的启示。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巩固课外阅读的方法。

2.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及作品意蕴,使心灵受到感染和浸润。

3.引导孩子交流阅读收获和分享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及作品意蕴,使心灵受到感染和浸润。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交流阅读收获和分享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最近,我们共同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在家里,在学校里,总能看你在认真读书。

你认真读书的样子可真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交流会。

二、交流读书方法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同学们,那你们是怎样来读这本书的?我们来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说的?(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师小结: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常用的读书方法有:作批注;做摘抄;写一写读后感;画航海路线图、人物性格分析图、故事情节图;对这本书结构内容做整理,画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读《鲁宾逊漂流记》时所用的方法,通过老师的总结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整本书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三、梳理故事情节1.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一:把书读细环节一:知识竞赛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接下来老师带来一组挑战,检验你的书读的效果如何,请准备好。

(放录音)环节二:连一连鲁滨逊一共出海了4次,你知道他都去了哪里吗?请同学们连一连。

总结:老师不得不再次竖起大拇指,太厉害了!看来同学们并不是囫囵吞枣地过一遍,而是做到了细嚼慢咽,读得很细致。

我们在阅读整本书时就应该做到2.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二:把书读薄环节三:概括故事内容(说一说)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看来同学们对故事情节基本掌握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教师小结:通过你们的讲述,我们把二三十万字的小说归纳成短短的几句话,这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整本书要做到——把书读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学会简单的课外阅读方法。

2、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好,我们现在上课!上课——起立!
同学们,不论你富有还是贫穷,只要读书,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到知识,享受快乐!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被誉为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出示幻灯片)。

过渡:读书很重要,读书方法更重要。

今天我们就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学习怎样读一本书(板书:读)
二、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
师: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对,是封面。

(出示幻灯片)
(板书:封面)
师:你从封面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什么(生看,交流)
师小结:对,从封面中我们可以了解书的出版社、作者,对书有个初步的了解。

(板书:了解)
(二)读前言
师:读了封面,接下来我们要看什么呢(出示幻灯片)(板书:前言)
师:对,是前言。

不同版本的书,有的叫内容提要,有的叫导读。

看看你们自己的书,叫什么(生回答)我们从前言中又可以知道些什么请拿出你手中的前言,认真读一读。

(生看,交流。


谁来说一说。

(1)作者情况
(2)主要内容
(3)书中告诉我们的哲理
师小结:噢!从前言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书的主要内容及书中的哲理。

读了这些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读这本书。

(三)读目录
师:读完了序言,我们又该读什么(出示幻灯片)对,是目录。

(板书:目录)
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章的主题。

老师这本书一共有30章,你们的书中分几章?你对哪一章最感兴趣。

(猜想)
生看,交流。

(四)片段欣赏
读片段时,可以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读了这个片断后,对哪些地方特别感兴趣
你觉得他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小结:其实啊,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就是和书中的主人公进行对话。

把你想对主人公说的话写下来,这就叫批注,也叫感悟。

(板书:感悟)课下读这本书时,你可以把想和鲁滨逊说的话写下来。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以《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为例,学习了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出示幻灯片)读书人把这个过程叫做“走进去,再走出来。

”希望大家以后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可以按这个方法进行阅读,收获一定不少!
主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本课以《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为例,让学生懂得,拿到一本书,要先看封面,再看前言,接着看目录,最后进行细读,边读边进行批注,写感悟。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一方法。

但掌握程度,还是得看实际的阅读情况而定。

组内评课建议:教师讲的过多,应该让学生多讲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课还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