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童年》教案

整本书阅读《童年》教案课型】整本书阅读——阅读推荐课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猜测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一本书的基本构成信息,如封面、封底、书脊、目录、前言等。
3.通过老师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猜测,并了解书的基本构成信息。
教学难点】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书籍1.回顾《小摄影师》这篇文章,询问学生对主人公XXX的印象和作者着重描写的场景和画面。
2.引导学生了解XXX的童年故事,推荐《童年》这本书,一起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荐读新书一)知生平,猜内容1.介绍XXX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是苏联作家,世界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也是我国人民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家。
列举他的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结合《童年》的题目和XXX的生平,让学生猜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看封面,猜人物1.结合这本书的插图,让学生猜测XXX童年生活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2.介绍一本书的基本构成,如封面、封底、书脊等,并以《童年》为例向学生简单介绍每一部分主要包括的内容。
三)读前言,知写作缘由1.与学生一起阅读《童年》的前言《童年》(自序),了解作者写作本书的缘由,感受作者对于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
2.前言的作用和种类前言是一本书或文章前面的文字,也称为“前记”、“序”、“叙”、“绪”、“引”。
它主要说明一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缘由、成书过程等,尤其是自序式的前言。
四)目录的作用和阅读方法1.目录通常会告诉我们一本书的主要故事章节。
同学们可以通过查看这本书的目录来了解它的基本信息。
2.同时,目录还可以让我们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先阅读。
同学们可以通过目录来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然后先读这些章节。
五)阅读故事章节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当外祖母听不到我的声音时,她的脸会变得很凶,“嘴唇歪扭着,黑眼珠闪烁着气愤的光芒”。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童年》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p ,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4、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摘读法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三、课时设计:2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增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读书方法指导 1.导入课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没有书的生活如同没有阳光,我们更知道读书可以让你披上美丽的光彩。
我更愿意把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为了让我们自己充满希望,为了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走进教科书以外的书的世界,去共同感受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有关课外阅读的问题:“大家课外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交流互动,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情况小结,出示板书:读书要有选择性——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读书要有目的性——启迪智慧、升华思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感、有所悟,更能有所行动!4、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全文优选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材料说明】《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
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童年》是“序曲”,也是最富魅力的一部。
小说共十三章,描写了“我”从三岁到十一岁的生活。
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残暴凶狠自私的外祖父,善良而又不幸的母亲等等鲜活的人物以及对俄罗斯风光、社会场景的描写,对悲惨、艰辛又不乏温情的生活经历的描写,交织出一部色彩斑斓的现实主义佳作,它的文字、思想都值得小学生品味。
【教学目标】1.重点交流第十二章的阅读体会,体会“我”生活的悲惨、不幸。
2.通过详细的语句感受外祖母、外祖父、母亲、继父、老师、主教以及“我”等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3.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
【教学流程】一、谈谈对整本书的理解1.课件出示书封面,看出什么?人物穿着、表情,周围环境,猜测主人公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2.有同学了解《童年》或者作者高尔基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序曲”——《童年》,去了解那一段生活。
二、读书交流,感受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一)阅读第十二章,初步感受《童年》。
1.同学们拿出节选,静静读一读。
这个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2.你想用什么词来概括这个段童年生活?为什么?(二)走近阿廖沙,感受人物形象。
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悲惨的生活中,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再看看文章节选,重点感受阿廖沙的人物形象,能够把触动你的内容勾画批注出来。
1、生交流,师相机点拨勾画、批注的阅读方法,提炼阿廖沙勇敢、善良、热爱书籍、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2、介绍“马克西姆.高尔基”这个笔名的含义,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小说家的第一部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影子,我们在阅读中感受的不但是人物形象,还有作者鲜活的人生。
三、以点带面,引导阅读整本书1、在这个章中,不但有阿廖沙,还有其他一些人物。
《童年》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童年的背景和重要性)童年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一个人形成人格和世界观的基础。
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感受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以《童年》这本书为教学资源,设计一堂以整本书阅读交流为主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共同分享和探讨书中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书中主要人物和情节。
2.展开深入的讨论,探究书中的主题和意义。
3.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第三部分:预热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预热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经历,或者观看一段与童年相关的短视频,以便引发他们对童年主题的思考。
第四部分:整本书阅读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阅读整本《童年》。
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在阅读结束后组织一次讨论。
第五部分: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讨论问题:1.书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是什么?他们对你有什么样的印象?2.童年时期的经历如何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3.书中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和解读书中的信息?4.你认为童年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为什么?5.如果你是书中的主人公,你会如何面对其中的困境和挑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辩论。
第六部分:个人写作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可以以个人的方式写一篇关于《童年》的读后感或者书评。
他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童年主题的思考。
第七部分:分享和总结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写作成果,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分享环节。
每个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者书评,并互相交流和反馈。
在最后的总结中,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一次简要的回顾,并总结学生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所获得的收获和成长。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童年》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 能够理解文中描述的儿童生活和情感细节。
3. 能够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描述的儿童生活和情感细节。
2. 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通过阅读、思考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2.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15分钟)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行阅读《童年》这本书。
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注意作者的叙事手法,包括描写细节和情感表达。
给学生另外10分钟时间,让他们记录下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童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Step 2 交流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印象和总结出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在学生分享中引导他们注意书中描写儿童情感和经历的细节,包括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帮助学生理解书中包含的人文价值,鼓励他们从书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教育意义。
Step 3 写作体验(15分钟)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素材,以《童年》中的情节和人物为参照,写一篇“我的童年”体验文章。
鼓励学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Step 4 分享发表(10分钟)邀请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朗读给同班同学听,并加以评价和指导。
让大家在阅读和交流中,进一步体验和感悟《童年》整本书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
Step 5 总结回顾(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次书籍阅读课的过程和学习收获,并总结所学的语文学科能力和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思辨力和感悟力,不仅可以增加文学鉴赏能力,更能提高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
教学评估:1. 学生书写的“我的童年”体验文章是否贴合主题和写作要求,是否能够生动、自然地表达感受。
2. 学生参与讨论时是否能够理解文本、发表见解,并与同学交流课内外的思考和感悟。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堂设计一、内容简析《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述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岁月。
在年幼的阿廖沙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与无情;母亲在感染霍乱而死的父亲遗体旁声下的小弟弟夭折了;外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家里强壮的男性欺负殴打女人、毒打儿童;同时在这个家里,小阿廖沙始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故事的熏陶。
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岁月里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了小阿列克谢一生的爱和感激。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作者、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童年》这本书相关资料:作者介绍,小说背景等。
2、请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对阅读整本书的想法。
3、了解了书的大概,看来同学们一定都对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很感兴趣。
课前,老师认真读了这本书,选取了一个章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阅读第十二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拿出节选,静静读一读。
(2)、通过这一章的阅读,你了解到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3)、生交流,师相机点拨提炼阿廖沙勇敢、善良、热爱书籍、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4、老师总结: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说得很好。
除了这些事,阿廖沙的成长中还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健康坚强的小伙子。
除此之外,小说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
请同学们在课后走进整部小说,静静品味。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课型】阅读推进课【教学目标】1.梳理前七章的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外公和外婆的人物形象。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化“泪”为成长的动力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重点】目标2、目标3【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梳理情节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最近我们走进了小说单元的学习,通过学习《桥》《穷人》《金色的鱼钩》等小说,我们知道了,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板书:情节、环境、人物)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童年》这本小说,去感受高尔基笔下的人物形象。
大家都读到哪儿了?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到了这本书的第七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读得怎样?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前七章的主要情节(抽生汇报)。
生汇报后,师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情节梳理的?(预设:借助目录;提取关键词;看导读页……)二、梳理人物,感知形象1.结合语境,猜测人物。
师:大家通过借助目录、提取关键词等方法,梳理了情节。
在《童年》一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伴随着阿廖莎的成长。
罗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猜出描写的是谁?(母亲)围着一条红裙子,跪在父亲身边,一边用小梳子梳理父亲的头发,一边伤心地哭泣,眼睛都哭肿了。
(抽生说,请你读给大家听)(舅妈)脸色苍白,蓝眼睛、大肚子,走起路来很吃力,常常停下来,喘着气低声说:“哎哟,我实在走不动了!”(抽生说,请女生来读一读)(小茨冈)宽肩阔背,脸膛方方正正的,一头漂亮的鬈发。
(抽生说,请男生来读一读)(米哈伊尔)舅舅的黑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像外公一样干瘦干瘦的;(雅科夫)舅舅的头发是浅色的,打着卷儿。
(师:外国人的名字不太好识记,我们可以多读几次。
来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2.利用环形图,梳理人物。
师:伴随阿廖莎成长的人物还有很多,课前已经请同学们结合情节补充了前七章的人物环形图。
《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童年》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本书的导读,了解作者高尔基和《童年》的主要人物及大概内容。
2.通过品读精彩片段,感受整本小说的魅力。
3.在阅读中初步感受人物特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小说特点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小说,我们知道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情节曲折。
看来,小说真的不“小”。
(二)认识作者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本小说,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
什么叫“自传体”呢?谁来说一说?2.出示:自传体是一种传记,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
《童年》顾名思义,写的就是高尔基自己童年的生活。
书中会经常出现这些名字:“锁上门,把阿列克赛带走!”她终于发出了一种可怕的声音。
外婆一把推开我,奔到门边。
“不过呢,阿廖沙,也会有快乐难忘的时候!夏夜里,我们停下来休息……”这里的“阿列克赛”“阿廖沙”都是谁?3.作者介绍:高尔基,苏联作家,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师傅等,代表作品有《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品读段落,初步了解内容1.在《童年》这本小说里,发生了哪些关键性的、情节曲折的故事?有哪些特点鲜明的人物呢?2.开篇第一章,就写了年幼的高尔基失去了父亲,他和母亲只能去投靠外祖父。
(本以为……,没想到……)外婆扑到我面前,一把抱住我,喊道:“不准碰阿列克赛!我不许你碰他,你这个魔鬼!”外公冲过来,推开她,一把把我夺过去,拖到长板凳前。
我拼命挣扎,扯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
他怒吼着,夹紧我,用力把我往板凳上摔过去,摔得我的脸生疼。
……“我”生病了。
一连好几天,我都只能脸朝下趴在小屋子里那张热烘烘的大床上。
3.本以为,自己的母亲很厉害,没想到——她也是害怕外祖父的。
“我”后来有了继父,在母亲看来——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人很好,也很聪明,你会跟他和睦相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渝中区大田湾小学万雅萍
一、内容简介: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二、教学目标:
1. 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阅读导航、故事简介、目录部分,掌握整本书读书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阅读中积极运用。
2. 通过读书中的相关情节,感知人物形象,积累语言。
3. 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整本书,学会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轻松读书
1. 同学们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能不能说一句你收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2. 教师举例,请大家阅读: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
或检查自己。
-------------作者:罗曼•罗兰
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作者:(欧洲)谚语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作者:富兰克林
3. 通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一直坚持阅读。
今天和老师一起聊一聊你正在阅读的名著《童年》
(二)共同研读,总结方法:
1. 观察封面,说出自己的了解:图画告诉我们书本的主要人物是阿廖沙和他的外祖母。
还有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学生齐读。
2. 学会看图书简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描写小主人公()童年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首先是在三岁时(),在外祖父家里有遇见()导致外祖父让两个儿子分家。
当他的母亲回家时不久有了一个不成器的(),由于他()导致家庭不幸。
当他到了上学的年龄,在学校又因为()学校打算开除他。
外祖父和母亲相继(),他成了一位()的儿童。
当然小阿廖沙的童年也有自己的欢乐,你发现了吗?
3.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说一说对高尔基的了解。
教师出示课件,师生共读,进一步走进
作者。
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部小说?
4. 看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目录中指导我们可以精读哪些章节,那些可以略读,这样对我们阅读这本书有什么帮助?
5.总结已经使用的读书方法;
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可以更快地进行阅读)
猜想和阅读结合图画和内容结合理解和现实结合
(三)分析人物,了解形象
1. 根据课文中的描写猜测人物,并说一说通过前三章的阅读你对他的印象:
(1)“她胖嘟嘟的身体,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镜,鼻子上皮肉松弛,让人觉得非常好笑。
”(外祖母)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简单谈谈你对她的了解?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2)“一天傍晚,他来看我,上身穿着一件金色的绸衬衫,下身穿着一条绒布裤子,叫上穿着一双嚓嚓作响的皮靴。
总之,打扮得很体面,像过节似的。
”
(小茨冈)他给你留下来什么印象?能说一说他的故事吗?你喜欢他吗?
(3)“有一个干瘦的老头子走在最前面,步履如飞,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鼻如鹰钩,胡须是赤金色的,一堆小眼睛绿莹莹的。
”
这是谁?(外祖父)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2. 老师一直没有介绍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呢?你会怎样介绍呢?可
以从文章中找一找,也可以自己给他设计一个名片,让大家认识他。
3. 刚才我们通过回忆走进书中的人物,你还有什么办法了解他们?在前言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特色人物”,通过阅读我初步了解了主要人物。
这也激发了我想认识他们的兴趣。
(四)片段欣赏,畅谈感受
1. 这本书不禁故事情节离奇古怪,而且语言有特色。
读起来值得细细品味。
2. 出示片段一:
“父亲穿着白衣,直直的躺在窗下的地板上,身子显得很长很长。
他的脚裸露在外面,脚趾奇形怪状的张开着;那双时常抚摸我的手静静地放在胸前,手指僵硬地、微微地弯曲着;他那双带笑意的眼镜紧紧地闭住,看上去就像两枚圆圆的黑铜币;那张慈祥的面孔已然发黑,牙齿难看地呲着,模样十分恐怖。
”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汇报自己得到的信息。
你认为主人翁的父亲怎么了?带着迷惑你一直读到哪里才知道真相?能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说明读书有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怎样解决?怎样读书?
小结:读书的时候经常产生问题,读不懂。
带着问题继续读就会有答案。
再回头读第二遍才能理解坐着的感受。
用你的理解大声朗读这一段话。
3. 出示片段二:
“两个舅舅忽然站了起来,将身子探过饭桌,像疯狗一样呲着呀冲着
外祖父大吼大叫,而且浑身哆嗦着;外祖父气得暴跳如雷,两颊也涨得通红,一边用汤匙敲着桌子,一边像攻击一样尖着嗓子大喊道:“滚出去!你们全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吧!”外祖母的脸扭曲了,痛苦地说:“老头子,全都分给他们吧,眼不见,心不烦,你也落得个清静,分给他们吧!”
谁还记得这个场面描写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这些分号在这里恰当的分别写了几个人不同的表现,你找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分享给大家。
4. 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希望在以后把这些好习惯沿用下去。
(五)假设推想,体验角色
1. 如果你像阿列克谢一样把桌布染了色,你害怕谁发现?为什么?他的外祖父毫不留情地打了他。
你的心里怎么想的?
2. 快速浏览20—25页,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
3. 从此以后阿廖沙怎么和外祖父相处的呢?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故事吧!他的母亲陪伴他保护他了多久,以后遇到无情的鞭打怎么办?六、布置作业:
用你良好的读书方法坚持每天阅读1—2个章节,学会批注。
因为是外国名著任命比较难记,自己找出窍门记住故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