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学会放手_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如何放手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如何放手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如何放手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教育孩子,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这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方法。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放手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放手教育孩子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遇到孩子的提问,家长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们答案。

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从而失去独立性。

所以,家长应该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去考虑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理。

很多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碰着,另一方面是怕麻烦。

殊不知,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

如果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孩子就不能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难处,也就无法建立起对他人的体谅和责任心。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适当地让孩子学做家务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从一些简单的小事做起,逐渐让孩子能够料理自己的生活。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

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会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因为遭遇困难时而哭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替孩子完成事情。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让他们去做一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小事,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克服困难。

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为了孩子的将来,要下定决心,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困难。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家长,应该“放开手”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从而让他们能够自主地生活和处理问题,并拥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成长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

放手教育孩子的建议1.适当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目前,孩子的动手能力差,独立性弱,究其原因,和家长总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有很大的关系。

家长心得体会感悟(3篇)

家长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作为一位家长,自从孩子出生以来,我经历了无数的喜悦、焦虑、困惑和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家长的艰辛与快乐。

以下是我对家庭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孩子从出生到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陪伴的重要性。

陪伴孩子不仅仅是陪他们玩耍,更重要的是陪伴他们度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1. 陪伴孩子成长,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家长要善于发现并支持孩子的发展。

在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鼓励他参加绘画培训班,让他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 陪伴孩子成长,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在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倾听,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陪伴孩子成长,要关注他们的学习。

学习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老师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教育孩子要注重方法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家长要注重教育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1.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在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

2.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在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鼓励和赞美的方式,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在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

名人说的关于妈妈放手的名言

名人说的关于妈妈放手的名言

1.只有放手,孩子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2.放手并不代表放弃,而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飞翔。

3.妈妈放手,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是给予他们展翅高飞的机会。

4.如果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你,至少还有母亲不会放弃你,还记得儿时母亲的怀
抱就是我最美的天堂。

5.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长,学会独立,所以放手是必须的。

6.父母们很少会对他们的孩子放手,所以,孩子就对他们的父母放手。

7.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

如果可能,我愿
意放弃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取我家庭的完整。

世界是虚无的,我们活在彼此的心中。

她住在我心里,可是我却没有容身之地!
8.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行走,家长才能拥有更宽广的胸怀。

9.成长的道路,有时候需要妈妈松开手中的线,让我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10.学会放手,是妈妈给予我们最深的爱,那份自由自在的成长,是爱的祝福。

11.妈妈一个人的爱便胜过人世间所有的冷漠、轻视、忽略、仇恨以及嫉妒和不
解。

12.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

13.母亲再穷,儿子也不会离开她再找一个。

14.母爱是如此伟大,她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的事业,以确保孩子能够得
到最好的。

15.最好的母亲不必在孩子身边亦步亦趋,仅须随唤随到。

放手也是一种爱——教育要学会放手

放手也是一种爱——教育要学会放手

教学管理210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放手也是一种爱——教育要学会放手孙昌元(云南省个旧市第十五中学 云南 红河 661017)“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共同希望。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在生活中害怕有丁点闪失,害怕自己的孩子有一点没做到,所以巴不得什么都帮孩子做完。

其实我们老师在学校对待自己的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在现在的教育压力下,老师时时都是提心吊胆,不敢放手,学生在学校期间,每天24小时,老师都是死守不放。

有很多人把老师比喻成保姆,其实许多老师远比保姆做的多。

但我们仔细思考,这样的孩子、学生能成大器吗?将来能适应这复杂的社会吗?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离开温室就经不起风吹雨打。

我们在教育中能不能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由一些呢。

一、在生活中,对孩子适当放手只要孩子一出生,我们父母就会帮孩子把每件事做好。

在孩子学走路时,害怕孩子跌倒,就用学步带绑着,拉着,只要孩子一跌倒,父母就会马上弯腰把他(她)抱起,心是多么的疼痛。

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每天早上,父母会在孩子起床前把牙膏挤好,洗脸水打好,把早餐做好端到桌子上,而且还把碗筷也放好。

父母做完一切才会心安理得的做自己的事,并且会为做这些找个理由:孩子上学时间紧。

孩子在家衣服不用洗,饭不做,菜不洗,卫生不用打扫,甚至澡也是父母帮忙洗的。

从小事到大事,父母全包。

这在表面上是对孩子好,殊不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极差。

等进入社会后,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

还不会和人相处,不会独立处事,性格上“唯我独尊”,自私自利。

我们作为父母何不适当的放手呢?孩子跌倒了,只要不是受伤严重,这是有助于培养他抗挫折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做饭,洗衣,洗菜等家务劳动,可以培让他离开父母也能照顾好自己。

同时还可以学会与人交际,理财等。

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应该像叶运生、姚思源两位老师在《素质教育在中国》中的建议:“在遇到生活问题时,家长不要武断地指挥孩子做这做那,而应该提出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研究,让孩子找出最佳方案,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放手,智慧陪伴,积极赋能——给高一高二家长的建议

学会放手,智慧陪伴,积极赋能——给高一高二家长的建议

学会放手,智慧陪伴,积极赋能——给高一高二家长的建议高一篇:高一“铁”高二“钢”,高三才能“响当当”新高一开学在即,家长们很关心孩子上高中以后的学业规划问题。

作为新高一的班主任,我想给各位同学、家长提以下几点建议:一、走进一所新学校,先学习了解这所学校的规矩。

要真正领悟这些规定的意义,从内心理解并认可。

一名守规矩的高中生,将来才有可能得到好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住校生,如果一间寝室的几位同学都具备公共意识,严格遵守作息纪律,学习氛围浓厚,那么最后整个寝室的成员都会因此受益。

二、引用网上的一句话:高一“铁”高二“钢”,高三才能“响当当”。

高中三年是环环相扣、步步紧张的,高一更是打基础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有10多门科目需要学习,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较初中有质的提升,学习的思维方式也有了明显变化,更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强调自主学习和深入学习能力的培养。

上课要有草稿纸和笔记本,无形的思维过程和有形的整理归纳并驾齐驱,同等重要。

高一的学习任务很紧张,既要磨合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又要完成众多学科的学习,压力自不必说,不要轻易迷信高三逆袭的传说,那是源于高一高二有着良好的基础,所以不铁无钢绝不会响当当。

三、及早考虑生涯规划、选课、竞赛等。

在浙江省新高考模式下,高一后期就要开始考虑选课的问题。

不能功利心太强,要立足于自己的兴趣特长,放眼长远。

一味为了高考赋高分、不考虑自身学习结构特点和将来大学专业的选课策略,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个班级只有一两位同学选某一门课,走班听课往往没有稳定的氛围,也不容易学好。

所以不要想着另辟蹊径,要根据班级和自身的特点进行常规选课。

对参加竞赛的同学,会一直存在竞赛和高考的协调问题,学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

原则上要立足高考,在保持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搞竞赛,并以竞赛促进学习,最终实现竞赛与高考“双丰收”。

另外,高校“三位一体”招生,也需要在高一起就考虑了。

四、是对家长说的:你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了。

我的家庭教育心得100字

我的家庭教育心得100字

我的家庭教育心得100字我的家庭教育心得100字事实表明,学校的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孩子们成长的需要;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只能把孩子教成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孩子需要主动思考、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以下是几点教育心得分享:一、学会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早晨往孩子肩上放书包,沉甸甸的,10岁的孩子天天都要背着这么重的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孩子们愈来愈沉的书包,是老师的期望和家长望子成龙的结果,带给孩子们的却是愈来愈少的娱乐时间,愈来愈大的学习压力。

不妨让孩子们当一天自己的主人,老师们、家长们可以引导,没必要强制,让他们自己组织娱乐、竞赛,让他们自己撒欢、游戏,让他们放飞快乐、张扬个性,让他们真正地自由地做一天自己的主人,这是对孩子们的尊重和信赖,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更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最好方式。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孩子自从上学以来,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习成绩了。

在中国,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而常常轻忽孩子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只是代表孩子在特按时段内的学习效果,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庞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孩子的一生,因此,良好的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教育形成的,必需经太长期的强化训练慢慢形成,一点一滴积累而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使学生成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

三、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表率,表率的力量是无穷的。

父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孩子,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所以当问题出此刻孩子身上时,应先从父母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做到了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看一看孩子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了,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俗语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胜于言传。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仿照的对象,只有给孩子树立了表率,他才会意服口服听家长的话,教育孩子的进程,实际上是父母自我完善的进程。

四、赞赏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利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常常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和认同,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学家长学校授课教案设计——家长放手 孩子动手

小学家长学校授课教案设计——家长放手 孩子动手

小学家长学校授课教案设计——家长放手孩子动手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本教案旨在引导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1.帮助家长认识到放手让孩子动手的重要性。

2.指导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动手实践。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家长放手的意义2.如何让孩子动手实践3.实践案例分享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介绍教案背景,引发家长思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做到既关心孩子,又不过度溺爱?2.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引导大家认识到放手让孩子动手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理论讲解1.家长放手的意义: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如何让孩子动手实践:(1)创造机会:家长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为孩子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

(2)引导孩子:家长要引导孩子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动手实践的难度。

(3)鼓励孩子: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第三环节:实践案例分享1.案例一: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如何从孩子小时候开始,逐步让孩子参与家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2.案例二:家长如何陪伴孩子进行科学实验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如何陪伴孩子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3.案例三: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如何引导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第四环节:互动环节1.家长分组讨论:如何在本周内放手让孩子动手实践一次,并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家长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计划和心得。

2.家长反馈本次课程的学习心得,以及对课程的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家长对本次课程的理解程度。

2.家长在课程结束后,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家庭教育中。

秀子育儿感悟心得体会(3篇)

秀子育儿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便开始了这段充满挑战与喜悦的育儿旅程。

三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懵懂的育儿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经验的母亲。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育儿的艰辛与快乐,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育儿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至关重要。

我记得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陪在她身边,为她换尿布、喂奶、讲故事。

虽然很辛苦,但我深知,这是我对孩子最好的爱。

陪伴不仅体现在时间的投入上,更体现在心灵的沟通上。

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让她感受文字的魅力;周末,我们会一起出去散步、游玩,让她接触大自然。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爱他人。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在育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尊重孩子个性的重要性。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我就给她提供各种画笔和颜料,让她尽情发挥;孩子喜欢跳舞,我就鼓励她参加舞蹈班,让她在舞蹈中找到自信。

尊重孩子的个性,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她的独立性。

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洗漱等。

虽然刚开始孩子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她一定会越来越独立。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剥夺他们的自由。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独立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面对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尝试中成长,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四、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在育儿过程中,我深知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我注重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让她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她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面对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孩子,学会放手_家庭教育
老大过完暑假就要上四年级了,在老大身上我也是感同身受,从小,老大就比较机灵,深得长辈的喜爱,因此,我们对老大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未来在学习上的造诣能超越父母,在学业之外也能多才多艺。

家里长辈们对老大的寄语有些我还记忆犹新,“你爸爸妈妈当年的生活条件很差,学习条件也很差,他们都能考上大学,你现在这么舒服的条件,怎么都要比他们更进一步”,“你看看,你爸爸妈妈当年连摸钢琴的机会都么有,这么贵的钢琴我都给你买回来了,你还不好好练习,怎么对得起我们?”……诸如此类的话语,我相信不少父母跟我们一样都曾经说过。

也许说者无意,但是听者有心,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转化为孩子的变相压力。

这种变相的压力可能会冲淡孩子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兴趣。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兴趣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对于这句话,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是深刻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

老大从小喜欢玩积木,三四岁的时候他就可以一个人坐在那里玩上几个小时,用小小的积木搭出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直到现在,一向好动的他,如果给他新的积木,他同样可以坐在那里几个小时,沉浸在积木世界的快乐当中。

我想,这就是兴趣使然。

老大喜欢踢足球,3年多来,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训练,训练中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足球带给他很大的快乐。

因为快乐,他的球技提升很快,成了球队的核心。

看到孩子的天分,我跟孩子的父亲有了“快乐”以外的想法,希望他刻苦训练,成为同龄的佼佼者,甚至初中的时候同样上足球传统学校。

因为有了“快乐”之外的要求,老大训练时不再单纯享受足球的快乐,比赛时候开始对强队产生畏惧,甚至到市里的集训也犹豫不决,爱去不去的。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踢足球已经没有开始那么单纯,不仅仅是兴趣了。

在学习上,儿子最喜欢的就是数学,我们从小把学数学叫“搞
脑子”,每次空闲的时间,儿子都会主动要求我们帮他“搞搞脑子”。

这时,孩子是快乐的,因为他觉得快乐,所以他主动学进去了,二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经常拿奖。

孩子有了特长,父母难免又有想法了,开始帮孩子做主了:“孩子,二年级你都拿奖了,三年级你可不能掉链子哦,三四年级的奖项才是最有用的,对你以后择校都有帮助。

”无形之中,“搞脑子”也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成了以后升学的工具,潜移默化中,孩子的兴趣也在逐渐的淡化,学习的主动性慢慢下降。

老大的学琴之路情况大体相似,幼儿园中班,出于孩子的兴趣与要求,我们开始接触钢琴,当时家里没有钢琴,学琴、练琴都要到艺校,尽管如此,孩子很开心,吵着要大人带他去练琴,而且练习的时候很快乐。

看到孩子练琴这么开心,我们赶紧给孩子添置钢琴,看着孩子的琴技有了提升,我们又开始为孩子规划了,连续两年都参加等级考试。

考级之路无疑是枯燥的,每晚都要练习,琴声响起时,往往伴奏的是大人的训诫声以及孩子叹息声,琴声不是悦耳的乐曲,更像是一曲哀怨曲。

就这样,学习之后的放松又变成了另一个应试教育,老大的另一种快乐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

我相信说到这里,不少家长都会心潮澎湃。

我们在孩子身上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是孩子的快乐成长,按照孩子的兴趣爱
好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还是父母做规划,通过孩子弥补父母小的时候缺憾?或是从小就把孩子引导到应试教育的苦闷之路?
我想很多爸爸妈妈跟我一样,心中都有相似的答案:武断的帮孩子做决定不可取,让孩子在父母划定的路线上按部就班的发展更可怕。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当中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正确的引导是毋庸置疑的,但切记不要伤害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一旦丧失,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作为父母,对于孩子,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至少应该是逐步“放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