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论文
开胸术后闭式引流管护理探讨论文

开胸术后闭式引流管护理探讨论文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个动态窗口。
它不仅可以起到排除胸腔内积气、积血、积液的作用,还能促进胸腔内恢复正常负压,促进残余肺复张。
胸膜腔负压是维护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所以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拔管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术后尽快恢复。
现将2000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开胸术后对患者引流管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开胸患者370人,男261人,女109人,年龄20~78岁。
患者行手术种类有肺上叶、中叶、肺段切除术,肺下叶切除术,一侧肺全切术,食管癌根治术,胸膜剥脱术。
患者术后72小时内拔管率达到90%。
2护理体会2.1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排气排液情况,如病人在咳嗽、深呼吸后,有气体自引流管溢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好转。
经常检查管腔是否有堵塞,每30到60分钟挤压一次。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气排液,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
当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有血凝块出现时或病人出现活动性大出血,值班护士应在床旁守护,不停地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
2.2体位引流本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病人,给予抬高床头15度~30度,以使胸腔内积液下流至膈肌,因排液管伏在膈肌上,故抬高床头有利于引流,闭式引流管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面应低于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腔造成感染。
术后第1日晨为患者摇高床头,给予半坐卧位,背后垫一薄枕,使病人舒适。
由于坐起活动引起疼痛,有时病人不愿合作,我们要耐心向病人讲清其重要性,术后早期活动有利机体康复,有利于引流,有利于早期拔管及减轻痛苦;并且术后早期活动可减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2.3咳嗽有利于引流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除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气、积液的排出。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论文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论⽂2019-10-171资料与⽅法1.1⼀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2014年7⽉收治的46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其中男31例,⼥15例。
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43±5.32)岁,包括⾎胸14例,⽓胸12例,⾎⽓胸20例。
其中25例属于单侧胸腔病变,21例属于双侧胸腔病变。
且所有患者都出现发热、胸痛、呼吸急促或喘⽓等不同程度的症状,经过检查后发现其体胸廓饱满、胸廓活动度不⾜、呼吸声降低等现象。
⼊院后对全部患者进⾏胸腔管闭式引流术,所有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肺不张、凝⾎功能异常、肺功能不全。
1.2护理措施1.2.1⼼理护理因为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相关知识缺乏,会对⼿术产⽣排斥反应,护理⼈员应帮助患者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相关知识,邀请曾接受过此⼿术的患者讲解成功的经历,尽量做好患者的⼼理⼯作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理。
1.2.2术前指导详细对患者讲解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要求、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解决办法,帮助患者学习练习带管坐起、离床活动以及咳嗽、呼吸等,以更好地配合⼿术的顺利完成。
1.2.3术中护理在进⾏⼿术过程中,多和患者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恐惧感,并随时对患者的表情、呼吸、咳嗽和活动体征等进⾏观察。
1.2.4术后护理①术后正确卧位,确保引流管道的严密性:患者的卧位姿势由引流的位置所决定,术后尽量让患者保持半卧位,这样既有利于引流的排出,⼜有利于呼吸通畅,保持⽔封瓶中所有衔接的地⽅没有漏⽓现象,长玻璃管保持于⽔⾯以下3~4cm,如果是胸腔积液较多的患者,应进⾏定期的胸⽔排放,进⾏排放操作时胸⽔排放⼀次应少于1L,且缓慢排放,避免出现复张性肺⽔肿现象。
②引留管保持畅通:每隔30分钟对引流管进⾏1次挤压,密切关注玻璃管的⽔柱情况,⼀般⽔柱会跟着呼吸出现波动,平缓呼吸时⽔柱在4~6cm之间波动,如果患者深呼吸或者咳嗽波动范围在8~12cm之间,如果⽔柱波动过⼤或者过⼩,且引流管有正常接线,可能是引流管出现堵塞现象,应检查原因然后采取应对⽅案。
品管圈在呼吸科预防胸腔引流管脱管中的作用

因果 分析 ,确定 以下主要原因 :① 留置导管 固不佳 。②部 分护 理人员在留置导管前后健康宣教不 到位 。③个别护 士对 留置 导管的患者交接班不严 格。④患者家属及 陪护对导管 护理知 识缺乏。⑤ 我科 老年患者居 多 ,对导管留置护理依从性 差。
患者家属
患者因素
环境因素 医生因素 护士 因素
1.成 立 QCC小 组 2014年 3月 2日成 立 QCC,品 管 圈 由全 科 护 士 自愿 参 与 组 成 ,成 员 有 10名各 层级 护士 ,其 中 2名 主 管 护 师 ,4名 护 师 , 4名 护 士 ,设 有 圈长 、秘 书 、组 员 ,护 士 长 担 任 辅 导 员 。 小 组 成 员 开 始 阶段 均 学 习 Qcc的理 论 特 点 、活 动 的原 则 及 活 动 的方 法 ,从而 使 护理 人 员 对 使 用 Qcc进 行 质 量 管 理 有 充 分 地 了解 。 2.品 管 圈 活 动 2.1 选 题 理 由 “圈 ”成 立 后 ,通 过 圈 员 投 票 及 讨 论 后 共同商定选择 护理 质量 改进 的主要 问题 以及护理工作存在 的 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小组 的临床调查 ,最后确 定 “降低胸腔 引 流 导 管 可 留 置 时 问 内 的 意 外 脱 出 ”为 活 动 选 题 。选 题 理 由 :胸 腔 闭式 引 流 是 呼 吸 科 常 见 的 治 疗 手 段 ,但 是 在 留置 引 流 管 过 程 中 经 常 发生 意外 脱 管 的不 良事 件 。经 不 断 改 进 留 置 导 管 的 护 理 方 法 ,强 化 护 理 人 员 风 险 防 范 意 识 ,降 低 管 道 护 理 不 良事 件 发 生 率 ,确 保 护 理 安 全 。 2.2 活 动 步 骤 2.2.1 现状 调查 及 设 定 目标 :活 动 初 期 对 科 室 2013年 发生 的不 良事件进行分析 ,其 中胸 腔引流管 意外脱 出 的不 良 事 件 有 6起 ,为 科 室 上 报 不 良事 件 总数 的 65% ,其 中 5起 原 因 为 固定不 良,1起原 因为患 者高龄 不配 合 ,根据调 查结 果 ,设 定 目标是通过小组活动 ,使导管 意外脱 出的不 良事件下 降到 最 低 。 2.2.2 原 因 分 析 及 要 因 确 定 :从 人 、物 、法 、环 方 面 对 导管 标 识 不 规 范 进 行 原 因 分 析 ,构 建 因 果 图 (见 图 1)。 通 过
品管圈在提高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周颖珊;杨圆圆;李文慧;李姗;欧水珍;程云清【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24(30)1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将2022年6月至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的60例心血管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针对现状,提出亟须改进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将2023年2月至4月住院的60例心血管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开展品管圈活动,不断强化细节管理,规范各个环节的执行,改善现状。
对两组作出评价,最后总结本次活动经验。
采用χ^(2)检验。
结果对照组知晓情况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2例、较差52例;观察组知晓情况优秀37例、良好11例、一般7例、较差5例。
观察组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91.67%(55/60)比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1,P<0.001)。
观察组护士对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100.00%比95.45%)。
圈成员的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胸腔闭式引流及品管圈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体现价值均有提高。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周期。
对护士而言,可提高护士相关知识掌握度,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对科室和医院而言,可增强团队凝聚力,减少医疗资源消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病区及医院整体形象。
【总页数】6页(P1740-1745)【作者】周颖珊;杨圆圆;李文慧;李姗;欧水珍;程云清【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品管圈在提高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2.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住院患者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3.集束化护理联合品管圈在提高胃癌患者术后饮食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4.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胸外科术后病人呼吸功能锻炼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胸外科术后病人呼吸功能锻炼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入选5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主要于2021年4月-2021年9月接受疾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
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组:以品管圈活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观察指标:呼吸功能锻炼规范率及配合度;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组呼吸功能锻炼规范率的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且研究组呼吸功能配合度评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环境、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四个领域内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锻炼配合度及规范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胸外科;品管圈;呼吸功能;锻炼;术后胸外科手术创伤性较大且手术用时较长,导致术后将不同程度的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加之受术后粘液清除障碍及分泌紊乱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机率相对较高。
临床发现[1],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将利于显著改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促进其术后康复。
要想达到预期呼吸功能锻炼效果,可实施品管圈活动来保障患者动作的规范性,指导其客观、定量进行标准化的锻炼,并需引导患者积极配合锻炼,以保障呼吸功能锻炼规范性。
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21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5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采取常规方法与品管圈活动后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5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主要于2021年4月-2021年9月接受疾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
已剔除合并呼吸道慢性疾病、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且意识不清晰、精神功能障碍患者。
两组资料统计学差异较小:对照组中男16例(64%)、女9例(36%),年龄:(53.68±12.22)岁;研究组中男15例(60%)、女10例(40%),年龄:(53.97±12.56)岁。
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

乳 腺 癌 术 后 患 者 早 期 适 度 、循 序 渐 进 、规 范 合 理 地进行功能锻炼,不 仅 可 促 进 术 后 上 肢 静 脉 回 流 及 引流液的流出,可 明 显 降 低 积 血、积 液、皮 瓣 坏 死 及 上 肢 严 重 水 肿 等 并 发 症 的 发 生[1],更 重 要 的 是 提 高 了患侧上肢功能恢 复 及 患 者 自 理 能 力 重 建,起 到 改 善生活质量的,缩 短 住 院 日,提 高 病 人 满 意 度,并 且 增强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意识和工作成就感。我科 2011 年 9 月 ~2012 年 5 月 ,为 提 高 乳 腺 癌 术 后 患 者 功 能 锻 炼 遵 循 率 ,进 行 品 管 圈 活 动 ,收 到 了 满 意 的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作者简介:贾 丽 华 (1971- ),女,浙 江 东 阳,本 科,副 主 任 护 师 ,护 士 长 ,从 事 临 床 护 理 管 理 工 作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2011 年 10 月 20 日 ~11 月 20日 我 科 21 例 乳 癌 根 治 术 后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活 动 前),选择2011年12月21 日 ~2012 年 4 月 5 日 住 在 我 科 29 例 乳 癌 根 治 术 后 患 者 为 实 验 组 (活 动 后 ), 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乳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遵循率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 法 1.2.1 成立品管圈 小 组 按 照 自 愿 参 加 的 原 则 由 7名护士组成一个圈,选出圈长一 名、副 圈 长 及 秘 书 各1名。外派辅导 员 2 名,分 别 由 上 海 康 程 医 院 管 理咨询公司的老师和医院统一培训的内训师担任。
有效地增强医护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措施 的意识与依从性。其中彻底洗手对预防院内感染极 为重要,是最简 单 而 且 经 济 有 效 的 预 防 措 施。 由 研 究 结 果 可 见 ,自 实 施 隔 离 标 识 以 来 ,我 科 室 医 护 人 员 对洗手依从性显著提高。 3.3 规 范 隔 离 标 识 系 统 ,可 有 效 地 预 防 院 内 感 染 隔离标识系统使我 们 的 消 毒 隔 离 措 施 有 法 可 依,有 章可循,具有较 强 的 科 学 性 与 临 床 实 用 性。 从 而 有 效 地 防 止 了 院 内 交 叉 感 染 ,保 证 了 患 者 安 全 ,提 高 了 医疗护理质量。且 本 套 隔 离 标 识 系 统 取 材 方 便,制 作简单,成本较低,可 操 作 性 强,值 得 在 医 院 各 科 室 推广应用。
开展品管圈规范护士固定切口引流管合格率的效果观察-论文

l _ 1 一般资料
选取未实施品管圈活动 的 2 0 1 3年 1 月一
8月间结果作 为对 照 ,对住 院期 间带引流管 8 2例患者进行 检 查 ,合格 5 3例 ,共发生 2例患者切 口引流管非 计划性拔管事 件, 护士规范固定切 口引流管合格率为 6 4 . 6 3 %。实施管圈活动
后, 2 0 1 3年 9月一2 O l 4年 5月护士 规范 固定切 口引流管合 格 率为 9 8 . 9 %。
合格 率的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 圈小组 , 确定 以“ 规 范护 士 固定 切 口引流管合格 率” 为主题 , 对2 0 1 3 年 9月一2 O 1 4年 5月间护
患沟通障碍 , 护 患沟通 欠佳 ; 患者不重视 , 患者家属不知晓引流
管的重要性。
士规 范 固定切 口引流管合格 率进行观察 , 并与 实施品 管圈活动
6 4 . 6 3 %, 发生 了 2例患者非计划性 拔管事件 ; 品管 圈活动后 , 护 士规范 固定切 口引流管合格 率为 9 8 . 9 %。因此 , 对责任护士进 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及护理技术流程 的规 范 , 并充分发挥责任 护士 的积极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Q C C指 工作 中相近或互 补人员 自发 组成小 团体 ,通过 沟
开展 品管 圈 规范 护 士 固定 切 口引流 管 合 格 率 的效 果 观察
吴柳 华 夏 娜 胡艳 兴 黄 丽云 欧敏仪
(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 广东 中山 5 2 8 41 5)
【 摘要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 圈规范护士 固定切 口引流管
进行监控 ; 患者 依从 性差 , 引流管影 响 自身形 象 , 自行固定 ; 护
递过程 中的阻碍成分大为降低 , 提高 临床护理质量 , 大 大方 便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中的应用

患 者 的疼 痛 管理 满 意度调 查 表 。调查 表包 含 1 0个 项 目, 内容 涉及疼 痛 管 理 教 育 满 意 值 、 疼 痛 管 理 效 果 的满 意值 、 护 士对 疼 痛 处 理 及 时 性 满 意 值 、 护 士
对 疼痛 评 估 主 动 性 满 意值 、 患 者 自我 参 与 疼 痛 评
理管 理 模 式 , 并 落实疼 痛护 理措 施 , 取 得 较 好 效
果, 现报 告如 下 。
1 方 法
品管 圈 活 动基 本 步 骤 包 括 运 用 头 脑 风 暴 法 、 甘特图、 查检表 、 柏拉 图、 特性要 因图、 雷达 图等品
1 . 4 现 状把 握
收集 2 0 1 4年 4 ~ 5月 4 O例 手 术
共 1 3 名组员 , 副主任 护 师 2名 、 主管 护 师 2名 、 护 师6 名、 护士 3名 , 平均年龄( 3 2 . 1 0 ±5 . 8 4 ) 岁, 其
中1 名主管护师担任组长 , 护士长( 主管护师) 担任
辅 导员 。圈名 为 和 平 圈 , 圈 名 的意 义 是 黎 明 的 微
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 是临床上最 常遇见 的一 种 情况 。胸部 手术 由于创 伤 大 , 出血多, 术 后 疼 痛
尤 为 明显 。如 何 正 确 评 估 术 后 疼 痛 并 做 到 及 时 、 有 效 的控 制胸部 手 术 后 患者 的疼 痛 是 目前 急 需解
1 . 2 主题选定 召开品管圈会议 , 针对科 室存在 的急需 改进 的问题 , 提 出 6个 选 题 , 采 用 评 价 法进
总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胸 外科 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 理满 意度的应用效果 。方法
定提高胸外科 围手术期 患者 疼痛管理满意度为活动 主题 , 分析疼痛管理 满意度的影响 因素 , 进行现状把握 、 解析、 对 策拟 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
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的依从性.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由原来的75%提高到了92.2%
(p<0.01)。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但有效的提高了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而且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35-02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缩写qcc)是指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一般6人左右)为了要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合成的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疗护理行业中,对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在医院护理部的推动下,我科于2012年1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以“提高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依从性”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报导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我科于2012年1月在进行培训后,8名成员主动组成小组成立品管圈,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3名,成员们以民主的方式确定了“同馨圈”圈名及圈徽,圈名意义:我们护理团队用“一笑、二情、三多、四心、五问”为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与病人同心协力战胜疾病,使他们尽早回归温馨家庭,迎向未来美好生活!
1.2 主题选定:召开品管圈会议,圈员们针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项待选主题,通过讨论、投票,确定了本次主题,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是心胸外科术后最常见的专科护理,选此项课题,从患者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胸腔内感染率及管道脱节、漏气的可能性,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及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从护士方面:科室护士有较强的能力完成此课题,且对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责任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医院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1.3 现状调查:圈员们收集了2012-1-18至2012-2-20期间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64名患者的情况,评估其配合医疗行为的程度,配合率为75%,不配合率为25%。
1.4 设定目标:通过品管方法中目标值设定公式进行设定,目标值 = 现况值 - 改善值 = 现况值 -(现况值×圈能力),根据主题选定时的得分,本项目的圈能力为80%,考虑到本圈为第一圈,经验不足,故将圈能力下降为60%,因此,目标值 =25%-(25%
×60%)=10%,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管遵医行为的不配合率下降至10%,即配合率达到90%。
1.5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采用品管手法中的脑力激荡法及鱼骨图法从人、物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如图1,通过圈员的激烈讨论,最终确定4个主要原因:(1)宣教内容不系统规范,不易于患者理解;(2)宣教方式单一;(3)患者疼痛不及时解决,影响依从性;(4)无醒目标志,患者缺乏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
图1 原因分析鱼骨图
1.6 制定对策:
1.6.1 规范宣教内容由于各层次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不一,若宣教不系统规范化,没有统一的内容,将影响患者的理解,使其无所适从。
因此,科室编制了健康宣教内容卡,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让护士按照卡片上内容进行宣教,避免了不同宣教者造成宣教内容的差异,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
1.6.2 宣教方式多样化以往的宣教方式只是单一的口述法,即患者返回病房后,由责任护士直接用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造成部分患者不理解或不重视。
因此,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宣教:
1.6.
2.1 口述法: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讲述。
1.6.
2.2 现身说法:术前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更容易接受宣教。
术前将患者带至同病种术后患者床旁,对相关内容进行宣教,使患者对术后相关管道的认识更直观更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治
病信心。
1.6.
2.3 床头牌的使用:将术后宣教内容提炼,以图文并茂、形象具体的方式制作成床头牌,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责任护士可按照床头牌上内容进行宣教,床头牌可在床头留置2~3天,一方面既规范了宣教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强患者及家属的记忆。
1.6.3 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患者疼痛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及时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者的安全、舒适。
1.6.3.1 术前告知患者术后伤口的位置、大致长度、引流管放置的目的、作用及有可能引起的不适等,让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应对术后的疼痛。
1.6.3.2术前评估好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耐受差的患者多进行沟通讲解,使其学会术后缓解疼痛的方法,并让其与术后能耐受疼痛的患者沟通,了解术后感受,对引流管引起疼痛的自我护理有概念、经验的借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预期。
1.6.3.3术前要落实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嘱其术前学会深呼吸,呼吸频率的减慢可以减少引流管在胸腔内活动的范围、次数,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6.3.4咳嗽时,对于留置软管的患者,轻按伤口以减少伤口处的震动,留置硬管的患者在熊抱的基础上用手指夹住引流管,减少引流管在胸腔内的移动,减轻疼痛。
1.6.3.5加强对护士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的培训,减少因更换引
流瓶或挤压引流管时牵拉引起的疼痛。
1.6.3.6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及时评估用药效果。
1.6.4 摆置醒目标志牌病房无醒目标志告知患者管道的护理及对医疗行为的配合,使其缺乏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
1.6.4.1 病房放置床头牌,告知并时刻提醒患者如何配合医疗行为,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1.6.4.2使用移动输液架,使管道在移动过程中也处于安全的有效位置,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统计了2012-4-25至2012-5-20期间留置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90名患者的情况,配合率为92.2%,不配合率为7.8%。
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配合医疗行为的程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x2检验,见表1。
2.2 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们就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量、积极性、品管手法及和谐度8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每人每项1-5分,最高40分。
将结果绘制成雷达图,如图2,显示所有项目均有提高。
图2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各种气胸,血胸的基本方法,也是任何开胸手术后必须使用的[2]。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是心胸外科术后最常见的专科护理,品管圈活动对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和患者
需求的热点问题,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改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
科室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4]。
在定期召开的圈会上,圈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据 pdca 循环的程序展开活动,让每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定期的讨论提高了圈员们的组织沟通能力及学习的热诚,让大家发挥集体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也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品管圈活动让大家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荣瑞. 品质管理[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6:179.
[2] shiraishi y. chylothorax[j]. kyobugeka,2004,57( suppl):757 -761.
[3] 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 103-1 104.
[4] 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