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

合集下载

《红楼梦》大观园的色彩寓意

《红楼梦》大观园的色彩寓意

《红楼梦》大观园的色彩寓意《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其中大观园是故事的主要场景之一,也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

大观园以其繁花似锦、错落有致的建筑和美丽的庭园而闻名,富丽堂皇的景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美好的联想。

在小说中,大观园的色彩寓意非常丰富,不仅仅是对场景的描绘,更体现了作者对人物性格、命运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揭示。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红楼梦》大观园的色彩寓意。

大观园的主色调是红色。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热烈、喜庆、吉祥,代表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美好寓意。

在《红楼梦》中,红色象征着富贵、繁华和美丽,大观园中处处可见的红色,如太虚幻境的红楼,宝玉所住的蘅芜苑等,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在这美丽的红色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比如红楼是贾母静心养老的地方,却也是贾府几代人命运多舛、悲喜交加的地方;蘅芜苑是宝玉的居所,但也是宝玉情感纠葛的源头。

这些红色的建筑和装饰虽然看似绚丽多彩,却透露着一丝丝无奈和悲情。

大观园中还有大量的绿色。

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生机、希望和清新,也是春天的颜色,代表着新生和生长。

在《红楼梦》中,绿色的寓意同样丰富。

大观园中的各种植物和花草都是多姿多彩的,宛如一幅幅绿色的画卷。

这些绿色的植物给大观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为园中的人物注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

而在宝玉心目中,大观园的绿色更是承载了他对纯洁和美好向往的憧憬,他常常把大观园想象成一个没有烦恼、没纷争的世外桃源。

但是在《红楼梦》的情节中,大观园的绿色也被赋予了许多悲剧命运,如黛玉的水月庵和湘云的秋爽斋等,都是宛若绿水青山的清新之地,却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悲伤。

除了红色和绿色,大观园中还有黄色、蓝色等多种色彩。

黄色象征着富贵和权力,如宝玉长住的报恩寺就是以黄色为主调;蓝色则代表着深邃和悠远,大观园中蓝色的建筑和景观,如金陵十二钗的住所,都给人以一种清凉淡然的感觉。

这些色彩在大观园的装饰和环境中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错落有致的视觉盛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仿佛置身其中。

简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简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简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也是贾府的一处主要建筑。

它的建造始于贾母的父亲贾赦时代,经历了多代人的努力和投入。

大观园位于贾府的西侧,占地广阔,环境优美。

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充满了艺术气息。

园内有湖泊、亭台楼阁、花园、假山等各种景点,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般的世界。

大观园的建造可追溯到贾母的父亲贾赦。

贾赦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对艺术和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花费巨资聘请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工匠和园林师,以打造一座独一无二的园林。

大观园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充满了文人雅士的气息。

贾母继承了贾赦的财富和对大观园的热爱,在她的努力下,大观园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完善。

贾母聘请了更多的设计师和工匠,使大观园更加美丽和宏大。

园内的建筑和景点也得到了不断的增加和改善。

大观园的建造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在建造期间,贾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和困难。

然而,贾府的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大观园的期望和努力。

他们相互合作,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座壮丽的园林。

大观园的建造历经了几代人的努力,是贾府人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繁荣和财富,也是贾府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大观园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贾府人们的心血和情感的寄托。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成为了贾府人们的重要活动场所。

他们在园内举办各种宴会、游园、赏花等活动,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大观园也成为了贾府人们交流、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光临。

大观园的建造过程和它的存在,不仅展示了贾府人们的财力和地位,更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文化的热爱。

大观园成为了《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着贾府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也成为了贾府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

大观园的建造来历承载了贾府人们的心血和情感,它的存在不仅为《红楼梦》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贾府人们的追求和奋斗。

在大观园的建造背后,是一个家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的故事。

上海红楼梦大观园简介

上海红楼梦大观园简介

上海红楼梦大观园简介
上海大观园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创作地,位于上海宝山区月浦镇,是集自然风光、园林建筑、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上海大观园是一个大型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占地面积约500亩,主体建筑占地约250亩,园内有山有水,环境
幽雅。

上海大观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园主为曹寅府上的家仆和部分亲戚。

园内假山叠嶂,怪石林立,湖水悠悠,杨柳依依,亭台楼榭点缀其间。

园内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假山群石、曲径通幽、曲桥流水、亭台楼榭等景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园中的主要景点有:水榭长廊、潇湘馆、怡红院等。

“潇湘馆”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亭阁式建筑。

其整体造型与“大观园”中的“潇湘馆”极为相似,因此有人说“潇湘馆”是“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园内还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稻香村”。

这个地方位于园中东
部的“怡红院”和“沁芳亭”之间。

它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

它以青砖小瓦马头墙为主体,白墙黑瓦。

—— 1 —1 —。

红楼梦大观园介绍描写

红楼梦大观园介绍描写

红楼梦大观园介绍描写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富贵之家——贾家的兴衰和荣辱,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核心,勾勒出了陶渊明所说的“情在中间,情在红楼”。

其中最为重要的地点便是大观园,它是贾府中的一处园林,位于府中宅院的最中心。

大观园依水而建,水清石秀,景致宜人,堪称乾隆年间全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

大观园共有三进,分别为前、中、后院,总面积达到70多亩,其中约三分之二为水域,水域内布有水石排布、荷花掩映、白鹭飞翔之景,可谓别有洞天。

每一进大观园都各有独特的景致,前院为假山高墙,中院为迎恩亭秋爽斋、蘅芜苑,后院为湘帏斋、宝钗堂等处。

在大观园中,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常常来往,展开一系列充满情感的故事。

在他们的眼中,大观园不仅是一处美景,更是他们情感交织的温床。

大观园也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场景之一,在其中,贾府的兴衰荣辱也逐渐展现出来。

大观园的绮丽景色和千丝万缕的爱情纠缠,令人陶醉,也令人欣悦。

红楼梦大观园描写片段原文

红楼梦大观园描写片段原文

红楼梦大观园描写片段原文
1. 一进大观园,那真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花缭乱啊!那处处
的亭台楼阁,就像画里走出来的一般。

你看那潇湘馆,竹子长得那般茂密,风一吹,沙沙作响,可不就像林黛玉在低吟浅唱嘛!宝玉还在那和姐妹们打趣呢!
2. 走到那蘅芜苑,哇,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这景致,好不奇特!就好像是薛宝钗的气质,淡雅中透着不凡。

贾琏和王熙凤也在不远处说着话呢。

3. 再看那怡红院,简直美炸了呀!雕梁画栋的,好似贾宝玉那富贵闲人般的生活。

袭人和晴雯在院子里忙着呢,那热闹劲!
4. 进入稻香村,一派田园风光,这哪像是在园子里呀,就像真到了乡下农家。

李纨带着姐妹们在那体验农趣,多有意思!
5. 来到秋爽斋,好宽敞明亮的地方!探春在那指挥着丫鬟们做事,真有大家小姐的风范,这场景真绝了!
6. 踱步到栊翠庵,那宁静的氛围哟,就像妙玉的心境一般。

妙玉在庵中静静地品茶,这画面太有意境了吧!
7. 那沁芳闸边,流水潺潺,就如同这园中的故事般源源不断。

宝玉和黛玉不就在这旁边吟诗作对过嘛!
8. 踏上凸碧山庄,哇,视野好开阔呀!能俯瞰到大观园的好多地方,这感觉就像站在云端俯瞰大地一样。

贾母和众人也常来这聚会呢!
9. 最后看看那凹晶馆,临着水,在月光下别有一番风味。

湘云还在那和黛玉联过诗呢,这大观园的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啊!
我觉得这红楼梦的大观园真的是太神奇了,每一处都让人沉醉,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大观园景物描写

大观园景物描写

大观园景物描写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它位于贾府的后花园内。

园内有山有水,景色优美,被誉为“天下第一园林”。

一进入大观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的草坪和一条曲折的小溪。

小溪上架着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桥下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落叶。

沿着小溪走,可以看到一座座精美的亭台楼阁,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内各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中央的“怡红院”,这是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的地方。

怡红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屋顶上覆盖着琉璃瓦,墙上镶嵌着彩色玻璃窗,显得非常华丽。

除了亭台楼阁之外,大观园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物。

比如花坛里的花朵争奇斗艳,各种颜色的花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还有假山上的石头雕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还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

红楼梦——大观园

红楼梦——大观园

大观园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为贾妃省亲修的别墅,元春看了后作诗形容:“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它不仅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的园林设计对后世的园林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组成】居住建筑:怡红院: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

地名隐意:遗红怨潇湘馆: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

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

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地名隐意:消香馆蘅芜苑:“苑”,帝王之院囿。

而大观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

地名隐意:恨无缘稻香村:李纨青春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

秋爽斋:“斋”,书房也。

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是贾探春在大观园的住所。

暖香坞(蓼风轩):“坞”是位于地势凹陷处的建筑,“轩”指位于地势高敞处的建筑,一般认为是贾惜春的住处。

但实际上著书者对此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构思,书中提到为贾惜春的住处共有三处,且各不同(见于第二十三、第三十七和第五十回)。

缀锦楼(紫菱洲):重屋曰“楼”,紫菱洲为缀锦楼所处的位置,为贾迎春在园中的住处。

栊翠庵:妙玉在园中的修行处,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庵。

省亲别墅:此地是贾元春省亲时,接受朝觐和驻跸的场所,是人间的太虚幻境的幻象。

【景观建筑】芦雪广(音yan演):大观园中一处具有田园风光的建筑群,临水而建,是一处水边的农舍,推窗就可垂钓。

滴翠亭:潇湘馆附近的一处水中之亭,四面俱是游廊回桥。

藕香榭:由水榭、水亭子、曲廊和曲折竹桥组成的观景建筑群,四面荷花盛开。

嘉萌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为一组赏月祭月的建筑,其中嘉萌堂位于山角之下,是“祭月”的场所。

红楼梦大观园建筑特点介绍

红楼梦大观园建筑特点介绍

红楼梦大观园建筑特点介绍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一个极具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建筑,它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在描述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大观园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的精髓。

在建筑形式上,大观园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庭院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门、主厅、后花园等建筑。

同时,大观园还融入了南方园林的特色,如水池、假山、曲桥等,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秀美和宜人。

这种南北建筑风格的融合,使大观园的建筑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

大观园的建筑材料精选,造型精美。

大观园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木材和砖瓦,并且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使得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精美和华丽。

在建筑造型上,大观园的建筑呈现出典雅、庄重的风格,每个建筑物都有着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细节,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精湛技艺。

大观园的建筑布局合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水理念。

大观园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水理念,注重均衡和协调。

整个园林的建筑物和景观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布置,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同时,大观园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使人在其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大观园的建筑还体现了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的象征。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作为贾府的私家花园,是贾府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大观园的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华丽,体现了贾府主人对于美的追求和享受。

同时,大观园也是贾府主人展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场所,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美装饰彰显了贾府主人的财富和权势。

总的来说,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它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大观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精髓,材料精选,造型精美;建筑布局合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水理念;同时也是贾府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大观园的建筑特点和魅力使其成为红楼梦的重要元素,也为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观赏和欣赏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观园【曲径通幽】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开门见山“,当您走进大观园后,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翠障似的假山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应,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一条羊肠小径,镜面白石上的题字是贾宝玉所题,取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强调赏景路线曲折起伏,变化万端,反对一览无余,正像贾政所说的“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这座假山正是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愈露先藏景愈藏,景界愈大”,大观园之景被这座假山所挡,我们只有穿过这羊肠小径,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观园内的秀丽风光。

【怡红院】是贾宝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这个院落是大观园内最为豪华、最为富丽堂皇的一个地方。

三开间的垂花门楼,四面是抄手游廊,五间正座,三间抱厦,东西各有配房三间,正房上有题额“怡红快绿”,是元妃省亲时根据宝玉所题的"红香绿玉"改写的,暗示着门前的西府海棠和几本芭蕉。

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人,他的别号叫降洞花主、怡红公子、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服待他的人有40人之多。

怡红院是宝玉与园内众姐妹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一系列重要的故事都在这个地方发生,“晴雯撕扇”、“平儿理妆”、“病补雀裘”、“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最有趣的是"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潇湘馆】是林黛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这里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小小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屋。

这里的建筑与其它院落不同,不仅精巧纤细,而且在油漆彩绘方面也采用冷色调的"斑竹座"技法,泪痕点点,所谓"斑竹一枝干滴泪"活生生地映出这里主人公寄人篱下,以泪洗面的孱弱形象和弧高自许,多愁善感的性格。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姑表妹,诗号“潇湘妃子”,宝玉称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一曲《葬花吟》是黛玉忧伤情感最有代表性的写照。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沁芳桥】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拱,兽面衔吐,四周美人靠,波光倩影,宛若琼阁。

是穿东渡西临山过水的咽喉,沁芳亭上一联一额是贾宝玉所题:“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幅对联意在题水,但却找不到一个水字,只是说绕堤的翠柳映的水光澄碧,隔岸的花香沁得流水芬芳,“沁芳”是水都沁透着一种芳香。

“林黛玉重建桃花诗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沁芳亭桥是宝玉、黛玉经常约会的地方,也是林黛玉建桃花诗社的地方。

【栊翠庵】是妙玉进大观园后的住所,院中花木繁茂,数千枝红梅,入冬花开如胭脂,映着白雪,白雪红梅,显得格外精神。

院内还种有七叶树等佛家胜地的专有植物,整个院落颇有"深山钟何处,禅房花木深"的佛家意境。

妙玉是来自苏州带发修行的女尼,原是出身官宦家庭的小姐,因体弱多病,为她买了许多替身,都不见效果,只好出家为尼。

她自称槛外人,却依附权门,受贾府供养,实际上并没有置身于贾府的各种现实之外。

她标榜清高,天性怪僻,世俗不容,连才华横溢、文雅柔弱的黛玉都被她称作大俗人,独喜与宝玉往来。

北屋是佛堂,内有金色观音塑像,是妙玉参禅修行之处,另有东禅房和西耳房,东禅房内摆有金色观音塑像和妙玉人物塑像,是妙玉打座之处。

【凹晶溪馆】作为凸碧山庄的退步和对景建筑,凹晶溪馆隐匿在山庄下的近水低洼处,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特为玩月而设,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凸碧堂去,有爱这皓月清波的,便到凹晶馆来。

中秋月夜,贾母领众人在山庄赏月品笛,位感凄清,黛玉和湘云来到溪馆,近水赏月,闻笛联诗,悲凉寂寞,触景生情,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望着水中的鹤影,对月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秋夜寒塘掠过飞鹤的身影,清冷的月光掩埋了落花的精魂,这两句诗,是她们自己凄苦心境最富诗意的生动写照。

【嘉荫堂】位于大观园的西北部,清厦五开间,梁栋彩绘,高雅不俗。

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贾母八十大寿,贾府大开筳宴,热闹非凡。

“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做退居”。

第七十五回,中秋月夜,贾母率人也曾来到过此处。

【凸碧山庄】凸碧山庄,位于大观园西北,在十几米高的山石上,有一座油饰彩绘的敞厅,四周美人靠,这里是园中的制高点,可尽赏园中景色。

中秋月夜,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于是大家随之从嘉荫堂来到凸碧山庄,边赏月,边讲笑话,边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取乐。

【顾恩思义殿】是省亲别墅的正殿。

后面是大观楼、缀锦阁和含芳阁。

这里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青松佛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这组殿宇式建筑在大观园中,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

贾元春被皇帝选入宫中以后,因贤孝才德,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为贤德妃。

经皇帝恩准,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回府省亲。

正殿的匾额和对联是贾元妃所题“顾恩思义”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意思是歌颂皇恩浩荡,称功颂德。

贾元妃端坐正中宝座,贾府的人们在贾母的率领下,先行国礼,然后元妃行家礼。

元妃命贾宝玉和众姐妹每人作诗一首。

贾元春省亲时,正时大观园的鼎盛时期。

【省亲牌坊】耸立在沁芳池北岸,“龙蟠螭护,玲珑凿就”,高大宏伟,浑厚凝重。

正上方“省亲别墅”四字金光耀目,左右分别刻有“芳岸”、“玉津”。

牌坊背面正上方刻着“国恩家庆”,左右分别为“云影”“波光”。

牌坊高为8米,宽11米,质地选自房山青白石,是最具大观园景区形象特点的建筑。

牌坊是我国古典建筑中一种门式纪念性建筑物,大观园中的省亲牌坊,一方面显示省亲别墅的华贵庄严,另外还暗示出大观园仿佛是人间的“幻境”。

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见到这个牌坊就磕头,聪明的刘姥姥指着牌坊上的四个字说,这不是“玉皇宝殿”吗?众人笑得是拍手打掌。

【缀锦楼】是贾府二小姐贾迎春的住所,位于园东紫菱洲,故迎春的诗号叫“菱洲”。

室内轩窗寂寞,屏帐倏然,门外荇翠菱紫,幽默凄凉,是绰号“二木头”的迎春“误嫁中山狼”悲惨命运的形象写照。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为康熙皇帝宠臣,身兼多项官职,其中一职即为钦差“巡盐两淮盐漕监察御史”之职。

有趣的是:《红楼梦》书中林黛玉之父林如海亦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

大观园内的《真州巡盐御史署》影像展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利用真人拍摄、电脑编程、立体投影等方式,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盐漕商运、民间易货和上缴税银的情景。

【蘅芜苑】是薛宝钗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走进大门迎面插天的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色石块,上面爬满紫藤、凌霄、地锦,几乎将房屋遮住,顺游廊往里走,五间清厦,四面出廊,这个院落与众不同,走廊、窗棂全是冰炸纹制作。

因为薛宝钗是个冷美人,有着一阵阵冷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说她象牡丹花一样,任是无情也动人。

室内陈设也别出心裁,青纱床帐,素洁衾褥,清雅脱俗,雪洞一般,不见珍玩宝器,内外景物的淡雅、幽静、冷逸,正是宝钗端正、稳重、不事奢华性格的传神写照。

【红香圃】是一处以赏花为主的自然风景区,这里地势开阔、花木繁盛。

以芍药、牡丹为主,争奇斗艳。

宝玉和众姐妹很喜欢在此游玩,有时竟乐而忘返。

《红楼梦》书中写道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同是一天生日,为贺华筵,他们在红香圃内聚会。

一时间,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十分的热闹。

但席散时倏然不见了湘云,原来湘云吃醉了酒,在芍药栏中僻静处的青石板凳上睡着了。

只见她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的扇子在地下,半被落花所埋,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一群蜂蝶围着她,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把她唤起,湘云慢启秋波,看看众人,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这就是湘云醉卧芍药裀的故事。

【稻香村】是李纨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是贾政与王夫人长子贾珠的媳妇,出场就已经是一个寡妇了。

她和儿子贾兰在此居住,这个院子很有特点,四面是黄泥矮墙,并拥有草顶凉亭,门前挑有一个旗幌“杏帘在望”,门前红如喷火蒸霞的杏花,养育贾家唯一的读书人。

李纨居住的房间十分简陋,陈设简朴,纸窗木榻,没有油漆彩绘,一洗富贵气派。

贾府通称珠大奶奶,她出身官宦,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终身持操守节的这样一种态度,她缺乏才情,但尚有修养,非一般农家妇女之可比。

因此,探春倡议结海棠诗社时,大家推荐她当社长,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稻香老农”的别号。

贾宝玉来到这里曾题写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暖香坞】是四小姐贾惜春的住所,是与稻香村紧连的一组秀丽建筑。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贾府通称四姑娘,因住所与藕香榭相近,宝钗给她起了一个“藕榭”的雅号。

暖香坞院墙南面有一条夹道,东西两边有过街门,上嵌石头匾,东门刻有“辑旭”、“延霞”,西门刻有“穿云”、“度月”,穿过夹道,我们就来到了惜春居住的门前。

这里是大观园最暖的一个地方,十冬腊月,打起猩红毡帘,扔觉温香拂面,正适合惜春作画。

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提出要一张大观园全景图,就是由惜春来完成的。

【芦雪亭】又叫芦雪庵,傍山临水,推窗便可垂钓,四面芦苇掩覆,一条小路穿芦度苇,与藕香榭的竹桥相接。

元妃为此处题写匾额“荻芦夜雪”,点出了芦雪庵的雪景之美。

在一个天上搓棉扯絮,地下一片玻璃世界的冬雪天,大观园众姐妹欢聚庭中,拥炉赏雪,争联即景诗。

湘云、宝玉、平儿等在庭中烧烤鹿肉吃,黛玉说:“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

”湘云不理,却大口大口的吃鹿肉。

联诗时,却锦心绣口、压倒群芳。

宝玉落地,被罚冒雪去栊翠庵,讨来红梅,插入美女耸肩瓶供大家清赏。

芦雪庭联诗当时共有十二个人参加,可谓盛况空前,但表面的花柳繁荣和姐妹们的欢乐,已隐伏着大观园雪霁之时的更大悲哀。

【藕香榭】建在大观园中轴线以东的水池中,四面临水,左右曲折游廊,南有竹桥跨水接岸,亭柱上挂着黑漆嵌蚌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意思是说芙蓉花影摇动起来,知道有船儿归来了,在飘满菱藕花香的水面上,架着一座小竹桥,一幅充满情趣和诗情画意的图画。

在这里史香云开海棠诗社,设螃蟹宴,作诗时,薛宝钗林黛玉各自夺魁,贾母二宴大观园时,在大观楼东面的缀锦阁底下吃酒,让女戏子们在藕香榭的亭子上演习乐曲,借着水音欣赏,箫管悠扬,笙笛婉转,乐声穿林度水而来,格外好听,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秋爽斋】是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住所,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探春素喜阔朗,她所居住的三间住房,中间不曾隔断,当中摆放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墙上挂有米南宫的大幅山水画《烔雨图》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对联:“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意为于烟霭云霞之中,养成自己散漫的天性,在泉水山石之旁度过放浪无羁的山野人的生活。

院内种有两株西府海棠,枝繁叶茂,后院种有青桐数株,故匾额为“桐剪秋风”。

在这里探春结“海棠诗社”,因院内种有芭蕉,故别号为“蕉下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