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板桥河景观概念规划
合肥十五里河景观带

合肥十五里河景观带十五里河是合肥市南北向重要城市生态廊道,是合肥市西南部的主要行洪通道之一。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合肥十五里河景观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合肥十五里河景观带。
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为合肥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的一部分,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完善沿岸的截污系统、修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规划段从沪蓉高速公路至巢湖入湖口,全长14.8km,规划定位为生态之脊、风情画卷、活力走廊。
一、基地分析1、项目位置基地位于城市西南部,自天鹅湖至巢湖,贯穿政务区和滨湖新区两大城市功能区,是合肥城市南部最重要的城市生态水系。
2、河道概况十五里河发源于大蜀山东南麓,自西北流向东南,流域面积111.25km2,全长约22.64km。
河道弯曲,属于雨源性河流,洪枯水位变化大,受巢湖洪水影响,水旱灾害时有发生。
河道现状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
由于沿河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和缺乏水源补给,水体污染严重,两岸河流生态环境均较差。
现状河道既缺乏生态补给水源,也缺乏存水措施。
3、水系现状4、基地现状用地范围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业用地、农业用地和部分工业建设用地。
基地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6-20m之间,地势南低北高,坡度在5%以下,可达性较好。
基地生态本底较好,大片杨树林,大片湿地草甸,但景观破碎,河道岸线支离破碎且经常干涸,下游河道两岸多为农田和荒地,杂草丛生。
基地生态敏感度由北向南北逐渐增加,开发强度不宜过大,密林区与湿地区应严格控制建设开发强度。
二、规划策略生态为本:效仿自然山水,处理河、岸、景的关系,尽量以自然生态方法造景与补水;河城共融:充分考虑河流廊道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周边用地功能,使其在功能和形式上与城市融合协调;功能重构:以河流为依托,通过周边用地营造,变排水、防洪的单一功能为生态、旅游、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充分发挥其城市重要绿色基础设施作用;特色营造:结合自然、历史文化条件,创意营造空间,打造特色鲜明、愉悦人心的城市绿色美好空间。
庐阳区十三五建设规划滁河干渠打造原生态田园风光带

庐阳区十三五建设规划滁河干渠打造原生态田园风光带实施合肥大水缸保护区水源保护工程,重点治理四里河水环境;用高科技手段治理阜阳路高架噪声污染;滁河干渠沿线建立游步道和休闲驿站,打造滁河原生态田园风光带……记者从庐阳区环保局获悉,该区出台“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下大力气整治环境污染,让碧水蓝天再现。
四里河水质将重点治理庐阳区辖区内河流由于上游农村生活污水及沿岸城市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导致河流水质较差。
四里河(大房郢水库坝下~南淝河入河口)、板桥河西岸(庐阳工业园沈湾断面~南淝河)、南淝河北岸(董铺水库坝下~长江路桥)水质较差,部分河段水体存在黑臭现象。
“十三五”期间,庐阳区将加快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畜禽养殖业、鱼塘和大棚的搬迁工作;增加生态涵养林种植面积,补植房屋拆迁、土地流转遗留土地和荒草地;入库河道治理方面进一步拾遗补缺;加大对周边园林公司施用农药化肥种类的管理力度;加强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其中将重点推进四里河不达标水体达标方案中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河流污染治理力度,完善管网建设,减少入河污染负荷。
治理阜阳路高架路段噪声污染在声环境方面,庐阳区通过监测,发现阜阳路高架路段交通噪声超过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水平,高架路段交通噪声影响明显,此外,城区交通噪声污染的范围和强度有所加大。
为此,庐阳区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控制噪声污染,优化声环境功能分区,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和建筑群的总体布局,结合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噪声污染。
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适当控制机动车辆数量,利用智能化手段对车辆进行合理分流,严格控制重型车辆行驶的时段和路段;进一步加强城市高架道路、绕城高速、轨道交通等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庐阳经济开发区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厂企业在选址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其他建筑物的声障作用,降低噪声影响;对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
滁河干渠打造原生态田园风光带庐阳区辖区内现有公园包括环城公园、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庐阳三国新城湿地公园、中铁湿地公园、菱湖公园等。
合肥发展规划

合肥谋划“141战略”新格局新年上班第一天合肥向全球规划设计精英招标的消息引起关切。
现将我市谋划的“141战略”新格局再做详细介绍。
“九条新干线”的高水准设计要求以及具体实施,将使合肥在现有“二环九射”道路骨架的基础上实现高层次跨越——因为合肥“141战略”布局需要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撑。
“141战略”的空间结构为:“一主城区”,范围为现在的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建成区。
“四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肥东化工工业园,形成东部组团;西南组团则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派镇为基础;西部组团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部组团将整合长丰双墩镇、三十头乡、双凤及庐阳工业区。
“一个滨湖新区”,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
实施“141战略”需要城市干道连接。
鉴于此,按照上述城市空间布局及工业立市、县域突破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骨架道路网中的干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九条干道资料:1.金寨路连接主城区与西南组团及联系现省、市行政中心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芜湖路——上派收费站,全长14.8公里。
主要交叉口约16个。
2.美丹路、美菱大道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南一环路——飞龙路,全长6.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1个。
3.马鞍山路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长江中路——机场连接线,全长7.9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3个。
4.望江路西部组团——主城区——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科学城——二环东路,全长17.4公里,主要交叉口约22个。
5.长江西路连接主城区与科学城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西路——南岗收费站,全长14.7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2个。
6.长江东路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的干道。
设计起止点为一环东路——店埠大转盘,全长12.1公里,主要交叉口约14个。
7.荣事达大道连接主城区与北部组团的干道。
城市生态网络构建及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城市生态网络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1- 6],大多集中在对生态网络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生态网络[7],最后优化其生态网络空间格局的研究方向[8]。
主要采用Fragstats 等软件计算景观指数[9],并根据景观格局指数的评价结果分析提出生态网络优化策略。
但较少从空间视角落实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的重点区域,笔者以合肥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将“斑块—廊道”系统与现状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判断生态网络优化的重点区域,建立符合合肥中心城区实际情况的生态网络空间格局。
1研究区概况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116°41′~117°58′E,30°57′~32°32′N),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境内地形总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且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根据数据收集情况,确定本次研究范围为合肥市中心城区,含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等区域,总面积约671 km 2(见图1)。
截至2021年,研究区现状生态用地(包括耕地、林地、河流水系、公园绿地等)面积约288 km 2(同期现状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约383 km 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见图2)。
2研究方法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景观格局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不同阈值下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生态斑块保护距离;其次,构建生态网络结构并基于重力模型模拟斑块间的联系强度,为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提供依据;最后,将“斑块—廊道”系统与现状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判断生态断裂带和生态断裂点的空间分布,摘要 文章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从景观形状、邻近度、多样性、聚散性4个层面构建景观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再将“斑块—廊道”系统与现状土地利用图叠加分析,判断生态断裂带和断裂点的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生态斑块50 m 和300 m 阈值下景观格局综合指数较高,分别为9.85、9.84,建议增加斑块50 m 核心保护区及300 m 生态缓冲区,并提出强化廊道连通性、修复生态断裂带(点)等生态网络空间优化策略。
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

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2006~2020)目录前言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概况 (1)1.2规划依据、规范 (1)1.3规划范围、与雨水规划的分工 (1)1.4 规划期限 (2)1.5规划治涝标准 (2)2.城市概况 (2)2.1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2)2.2自然条件 (2)2.3城市总体规划 (6)2.4防洪规划简介 (7)3.合肥市防洪治涝历史与现状 (8)3.1排水历史沿革 (8)3.2 上轮规划执行情况 (9)3.3存在问题 (13)4.规划目标、原则、范围 (16)4.1 规划的目标 (16)4.2 规划的原则 (16)4.3规划的年限及范围 (16)5.规划标准 (17)5.1 城市现行排水体制及标准 (17)5.2城市暴雨公式 (17)5.3治涝标准 (18)6.治涝工程规划 (20)6.1治涝范围划分 (20)6.2原排涝设施改造理由 (21)6.3 工程规划 (21)6.3.1南淝河系统 (21)6.4清淤及养护 (32)7.防洪治涝监控管理信息系统 (34)7.1防洪治涝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案 (34)7.2 规划目标 (34)7.3规划原则 (35)7.4系统规划方案的组成和结构 (35)7.5 软件和硬件配置 (35)8.规划范围内外设施衔接及工程实施计划 (36)9.投资估算 (37)10.建议 (39)10.1 实施建议 (39)10.2 完善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建议 (39)附图:1、合肥市141城市空间规划图2、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2006~2020)合肥市流域分布图3. 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2006~2020)合肥市防洪治涝设施位置示意图4. 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2006~2020)积水片分析图5. 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2006~2020)南淝河、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流域治涝设施分布图6. 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2006~2020)十五里河、塘西河流域治涝设施分布图7. 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2006~2020)派河流域中游治涝设施分布图8. 合肥市治涝专项规划(2006~2020)店埠河流域治涝设施分布图前言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交通枢纽,全省政治、经济、商贸、教育、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
合肥南淝河景观设计解读

亲近度,营建 了风景 优美,既具 山野清旷之感,又有 田园休 闲 之 趣 的景 观 。
2设计特色 2-1前言一 故 乡春水 ,今夕画面
南淝河 宛如一位优 雅女子, 道接 着 道的 “S”形让南 淝 河水曼妙 的身躯有着无尽的婉转 (图2)。河岸斜 坡生满青 草,春夏期间开满各色鲜花。入秋 时分,清风 拂过时,便是 一 片白茫茫的模 光与夜晚的星 光。清晨,岸柳在 阳光 中苏 醒, 片万物复苏的模样。夕阳的余晖里,弧形的河岸线 上,一 切 景物形成 剪影 的模 样。夜晚时分,月上柳梢 ,河两岸传来悠 扬 的笛声与二胡声,曲子遥相呼应,随着流 水在这座古老的城 市 中传得很远很远…… 2_2翻开古卷,穿越千年— —历史长河的神秘渊源
关 键 词 :l卓j淝河 ;植物 空 间;主题 构 思 ;设 计 手 法 ;历史有机
Abstract:This PaD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organic generated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the spatial style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water base and historical hum anities of the origina】site.and the si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ng History”and“Hometown”of Nallrci River combines with organic plants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site into a landscape painting to illustl‘ate the six key point and explain the delicate design ofthe Nflufei River
板桥河路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 J 37--9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 J034--2000);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 TJ014--97);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 G F4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 G D30--2004);8、《工程地质勘察报告》;9、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文件等。
二、工程概况2.1 建设背景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巢湖西北岸,东经117003’~ 117025’,北纬31041’~31057’。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我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辖三县四区和三个开发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试验区)。
合肥市域因江淮分水岭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天然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
合肥市区地面水体主要有: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均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
本项目研究的板桥河为南淝河水系。
本项目的道路工程范围为从合肥市阁坡至二环路(砀山路)约9.3Km的板桥河河道干流段两侧的沿河道路。
2.2 规划简况根据规划,沿河路为城市Ⅱ级支路,道路断面型式为一幅路,道路北起阁坡,南至砀山路。
顺着河流方向,左侧为沿河路一号路,右侧为沿河路二号路,两侧道路全长16.0Km。
道路红线宽8m,道路分幅为:5.5m车行道+2×1.25m路肩=8m。
目前与其相交的道路有:振兴大道:城市主干道,红线宽45m,规划未建道路;凤麟大道:城市主干道,红线宽45m,规划未建道路;汤池路:城市主干道,红线宽45m,规划未建道路;规划路一:城市主干道,红线宽40m,规划未建道路;规划路二:城市次干道,红线宽30m,规划未建道路;物流大道:城市主干道,红线宽60m,规划未建道路;砀山路:城市主干道,红线宽50m,已建道路;2.3 自然条件①地形地貌本工程为新建道路,河道两岸地块现状主要以农田为主。
基于系统论的高密度城市消极空间模块化改造设计——霍普杯铜奖《城市之链》设计解析

基于系统论的高密度城市消极空间模块化改造设计——霍普杯铜奖《城市之链》设计解析袁红;陈思婷;潘坤;余亿【期刊名称】《新建筑》【年(卷),期】2018(000)003【摘要】城市消极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潜在空间资源,对满足高密度城市不断膨胀的空间需求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系统论出发,探讨城市消极空间的系统性触媒机制.基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原理,探讨模块化改造设计消极空间形成的网状公共空间,提出对消极空间进行系统性改造构建城市触媒网络的构想.最后以重庆鹅岭地区消极空间改造设计概念性方案为例,运用模数化与模块化构建可生长的公共空间系统,探索如何普适地调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与城市消极空间空缺之间的矛盾.【总页数】5页(P102-106)【作者】袁红;陈思婷;潘坤;余亿【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成都,611756;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日本;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成都,611756;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成都,6117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3【相关文献】1.基于城市空间界面表情的阳台改造设计研究——以"UA城的平凡建筑"设计竞赛参赛作品"城市的阳光舞台"设计为例 [J], 郝赤彪;王同宇2.基于城市设计角度的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设计——以合肥市瑶海区沿(板桥河、南淝河)河景观及商业概念性规划为例 [J], 尤子鉴;晋勇3.城市消极线性空间改造对沿线区域再生的设计探索\r——兼议合肥淮南线有轨电车沿线改造 [J],4.城市消极空间的公益化改造——以大同市城市消极空间改造策略研究为例 [J], 薛晓菲5.触媒理论下城市小微消极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北京惠新西街小区外侧公共空间设计为例 [J], 杨雨婷;马红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桥河滨水景观带
自然涵养段结合城市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净化涵养城市水源
生态修复策略一
生态净水
湿地起到净水及涵养作用
自然循环
风景林带防止水土流失
水岸植被起到过滤泥沙作用
生态修复策略二
多样性水体空间
营造不同滨水形态
动静皆宜
改善板桥河水质
溪流
开阔静水面
岛链、湖心岛
生态修复策略三
草沟 生态植被系统恢复
步道
风景林带
步道
河滩景观带
板桥河
构建自然的复合的立体植被防护系统,综合阻挡地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滞留淀积过滤泥沙
水与我们不再亲近
我们渴望一弯清澈的湖水 享受岸边漫步的惬意…
河道两岸绿量不够,绿化效果欠佳
公共设施陈旧,景观主题不明确
河道污染严重,周边环境生态性受到影响
蒙城北路
阜阳路
淮南路 新蚌埠路
• 城市交通网络相对完善,缺乏滨水景观道路
• 现状工业用地集中在上游,为水质处理带来困难
• 居住用地集中在下游,未营造足够亲水空间
环渤海特大城市群
• 板桥河—城市母亲河南淝河的最大支流 • 板桥河—影响全市水体质量的最关键流域 • 板桥河—合肥北城区的重要文化载体
长三角特大城市群
珠三角特大城市群
张桥水库
板桥河
董铺水库 北区
老城区
东区
高新区
西区
南区 南淝河
经开区 滨湖新区
北起张桥水库,南接南淝河,北区与东区直线 板桥河处于合肥整体发展轴线中的北轴区域
节能环保一
节能环保二
节能环保三
节能环保四
板桥河现状解析
BANQIAOHE PRESENT SITUATION RESOLVE
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 城市水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水环境治理与滨水区开发必将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飞快的城市化进程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一片繁华的都市风情… 山离我们越来越远
研究案例三
项目名称:苏州河沿线滨水景观 项目位置:苏州河,上海,中国
启示:河道治理开发协调发展,由滨水景观带动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
Waterfront Landscape Redesign
滨 水城 市 景裂 缝 观的 缝 再合 造
设计构思
建议开发等级
Phased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战略开发优势四
通过整合绿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发掘周边土地经济价值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green space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value of land utiliza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
落等的保 护与恢复重现江滩湿地景观。
2 设计手法"生态净水,自然循环"
后滩生态公园净化系统采用立体分层布
劣五类水
三类水
局,把江水引入湿地,通过湿地自净循环,达
到降解和过滤的作用。依次经过跌瀑水墙、
梯地禾田及河中的 “水下森林”的逐级净
化后,当地水质由劣五类水变成了三类水。
生态修复策略总体原则
将景观设计为一个活的系统,调节水、土、植物、动物之间的自然作用,为城市提供全面 的生态服务,包括生产和吸收碳排放、净化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提供乡土动植物的栖息地。
研究案例一
项目名称: St Jacques Ecological Park (圣雅克生态公园) 项目位置:法国
启示:低碳环保的典范,绿色材料,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营造自然野趣的环境景观
研究案例二
项目名称:CITY DECK 项目位置:绿湾,威斯康星州,美国
启示:丰富多样滨水空间的成功塑造;功能复合特色鲜明
城市名片 合肥地域特色与徽州文化
包公 徽派建筑
李鸿章
三国文化
庐戏
徽派建筑
一座千年古城,寄托着百万合肥人的希望
生态修复策略与节能环保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案例分析 -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
1 项目简介
以“滩”的回归为设计概念,“双滩谐
生”为结构媒介,通过湿地、土壤和动植物群
一条滨水景观带
湿地公园
自然涵养段 滨水游乐段 城市休闲段
自然涵养
郊野公园
滨水乐园 滨水游乐 艺术公园
五个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
郊野公园 滨水乐园 艺术公园 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 城市休闲
一分 带期 开 发 五与 节实 施 点
总体框架
总平面图
5
3 4
2
1
1 湿地公园
2 郊野公园
3
滨水乐园
4
艺术公园 5
中央公园
• 缺乏活力,即将被人们遗忘,与城市割裂
天水路
新海大道
北二环路
现状工业用地
临泉东路 北一环
板桥河 现状居略开发优势
STRATEGIC DEVELOPMENT ADVANTAGE
水系改造融入地域文化与人文景观 营造出一条特色休闲游览线路
Water systems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to create a specialty leisure cruise line
战略开发优势三
多样滨水空间的营造及绿地公园的兴建 激发区域热点与活力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Diverse waterfront space to create a green park construction to become regional hotspots and vitality points,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安徽合肥板桥河景观概念规划
ANHUI HEFEI BANQIAO LANDSCAPE CONCEPT PLANNING
拨弦 击
板 享乐活 小桥 流水 润古城
城市印象
CITY IMPRESSION
•
安徽省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群之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千年古城,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江南唇齿,淮右襟喉”
战略开发优势二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整体形象
Improvement of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enhance urban influence and the overall image
战略开发优势一
景观概念规划与设计展望
LANDSCAPE CONCEPT PLANNING AND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