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环境生物化学》在线作业.D778FB8F-18FC-4476-B236-576FCA927CEF(总16页)
《环境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物化学》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0分)1.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C )A、2’,5’—磷酸二酯键B、氢键C、3’,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2.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A )A、有反密码环和3’—端有—CCA序列B、有密码环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D、5’—端有—CCA序列3.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B )A、骤然冷却B、缓慢冷却C、浓缩D、加入浓的无机盐4.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B、碱基A和G配对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5.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的原因是由于(D )A、DNA的Tm值B、序列的重复程度C、核酸链的长短D、碱基序列的互补6.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D、原核细胞mRNA不需要进一步加工。
7.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 )A、酶蛋白B、底物C、辅酶或辅基D、催化基团8.tRNA的三级结构是(B )A、三叶草叶形结构B、倒L形结构C、双螺旋结构D、发夹结构9.在寡聚蛋白质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之谓( C )A、三级结构B、缔合现象C、四级结构D、变构现象10.形成稳定的肽链空间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肽键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 C )A、不断绕动状态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C、同一平面D、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11.甘氨酸的解离常数是pK1=2.34, pK2=9.60 ,它的等电点(pI)是( B )A、7.26B、5.97C、7.14D、10.7712.肽链中的肽键是:( C )A、顺式结构B、顺式和反式共存C、反式结构13.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D )A、C+A=G+TB、C=GC、A=TD、C+G=A+T14.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15.在下列所有氨基酸溶液中,不引起偏振光旋转的氨基酸是(C )A、丙氨酸B、亮氨酸C、甘氨酸D、丝氨酸16.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 D )A、全部是L-型B、全部是D型C、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D、除甘氨酸外都是L-型17.谷氨酸的pK’1(-COOH)为2.19,pK’2(-N+H3)为9.67,pK’3r(-COOH)为4.25,其pI是( B )A、4.25B、3.22C、6.96D、5.9318.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C )A、丙酮酸B、乙醇C、乳酸D、CO219.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A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西大成人教育环境化学2在线作业复习题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共21题,33.6分)1下列不属于氮氧化物来源的是()。
A燃料的燃烧B汽车尾气排放C固定源排放D植物释放正确答案:D2下列不属于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是( )。
ApHB温度C抑制剂D水分含量正确答案:D3下列不属于大气的恒定组分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微量气体正确答案:C4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0.80,气pEo为()。
A13.55B13.35C13.05D12.80正确答案:A5臭氧层破坏属于( )。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正确答案:B6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下列哪种原因可能诱发重金属释放()。
A颗粒物聚沉B降低水体的pH值C水流速度加快D富营养化加重正确答案:B7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城市大气污染B温室效应增强C酸雨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8以下()是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
A酶B基质C核糖体D磷脂正确答案:A9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A砷B镉C甲基汞D铬正确答案:B10引起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是( )。
A烟尘及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一氧化碳D臭氧正确答案:A11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排放所导致的。
ACO 2B氟氯烃CSO 2DCO正确答案:B12气溶胶中粒径为()μ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B< 5C> 15D< 10正确答案:D13以下关于大气微粒的危害,错误的是( )。
A使能见度降低,引起交通不便B遮挡阳光,使气温降低,甚至影响气候C可见度差,照明耗电量增加D对人类呼吸系统的危害不是很大正确答案:A14LD50表示( )。
A半数有效剂量B半数有效浓度C半数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浓度正确答案:C15酸雨是指pH (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西南大学《环境化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1) 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哪几种污染物质?(2)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哪些?(3) 大气中NO x通过哪些途径转化成硝酸?(4) 大气中二氧化硫通过哪些途径转化成三氧化硫或硫酸?(5) 试写出臭氧在平流层中的产生和消除的主要反应。
(6) 说明大气中臭氧层的位置,臭氧的作用,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的原因(并写出主要的反应式)以及臭氧浓度降低产生的危害。
参考答案:(1) CO、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2)暂定为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
(3) ①均一气相氧化反应:对流层中的NO x直接光氧化或被大气中的O3、HO 、HO2 、RO2 等氧化;②在水相中的氧化反应;③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和氧化:NO x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后再化学氧化。
1 / 11(4) SO2在大气中通过以下三类反应途径转化:①均一气相氧化反应:对流层中的SO2直接光氧化或被大气中的HO 、HO2 、RO2 等氧化;②在水溶液中的氧化反应:SO2可溶于云、雾、水滴中,然后被O2、O3、H2O2、HO 、HO2 等所氧化;在过渡金属离子(如Mn2+、Fe3+等)催化下被氧化。
③在固体粒子表面的氧化反应:SO2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后再化学氧化。
(5) 臭氧在平流层中的产生和消除都是通过光化学过程进行的,其中的主要反应有:①O2+ h 2 O;②O + O2 + M O3+ M*;③O3+ h O + O2;④O3+ O 2 O2(6)位置:平流层中。
作用: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使平流层中温度上升。
原因:氟氯烃、氮氧化物、HO 的破坏作用;火山爆发对臭氧的影响; 大气中氧气的过度消耗。
反应式:Y + O3→YO + O2YO+ O →Y + O2净结果: O3 + O →2 O2Y: NO X(NO, NO2),HO X (H, HO, HO2),2 / 11ClO X (Cl, ClO)危害:①影响人体健康,②影响陆生植物;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④对材料的影响。
《环境生物化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生物化学》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在一碳基团转移过程中,起辅酶作用的是(D)。
A.VcB.NADPC.FADD.FH42.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哪种化合物?(A)A.甘氨酸B.天冬氨酸C.丙氨酸D.谷氨酸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C)A.2’,5’—磷酸二酯键B.氢键C.3’,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4.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C)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5.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6.草酰乙酸经转氨酶催化可转变成为( B )A、苯丙氨酸B、天门冬氨酸C、谷氨酸D、丙氨酸7.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 B )A、线粒体基质B、胞液中C、内质网膜上D、细胞核内8.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D )A、线粒体内有NADH+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B、电子从NADH传递到氧的过程中有3个ATP生成。
C、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完全按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
D、线粒体呼吸链是生物体唯一的电子传递体系。
9.下列化合物中除( C )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A、CoQB、CytbC、CoAD、NAD+10.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D )A、CytcB、CytbC、CytcD、Cyt aa311.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硝酸还原成氨过程所需的酶(B)A.氨还原酶B.亚硝酸还原酶C.氨氧化酶D.硝酸氧化酶12.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A)A.GluB.AlaC.AspD.Ser13.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那种作用完成的?(C)A.氧化脱氨基B.还原脱氨基C.联合脱氨基D.转氨基14.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B)A.骤然冷却B.缓慢冷却C.浓缩D.加入浓的无机盐15.下列基团那个不属于一碳基团?(C)A.=-CH=NHB.=-CHOC.-CH2CH2-D.-CH2-16.单纯脂是指( A )。
奥鹏20秋季 西交《环境生物化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doc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在线作业 11192553751.酶催化的反应与无催化剂的反应相比,在于酶能够:A.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B.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C.促使正向反应速度提高,但逆向反应速度不变或减小D.能改变反应的方向【参考答案】: B2.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上第1位N原子来自()A.GlyB.GlnC.ASPD.甲酸【参考答案】: C3.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A.5’-GpCpCpAp-3’B.5’-GpCpCpApUp-3’C.5’-UpApCpCpGp-3’D.5’-TpApCpCpGp-3’【参考答案】: C4.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B.真核细胞mRNA在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D.原核细胞mRNA不需要进一步加工。
【参考答案】: A5.##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dUMPB.TMPC.TDPD.Dudp【参考答案】: A6.大肠杆菌DNA在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是()A.DNA聚合酶IVB.DNA聚合酶IC.DNA聚合酶ⅢD.DNA聚合酶II 【参考答案】: C7.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哪个反应?()A.脱羧反应B.消旋反应C.转氨反应D.羧化反应【参考答案】: D8.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生成的氨基来源有:()A.鸟氨酸B.精氨酸C.天冬氨酸D.瓜氨酸【参考答案】: C9.线粒体基质中脂酰##o脱氢酶的辅酶是:()A.FADB.NADPC.NADD.GSSG【参考答案】: A10.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A.骤然冷却B.缓慢冷却C.浓缩D.加入浓的无机盐【参考答案】: B11.合成脂肪酸所需的氢由下列哪一种递氢体提供?()A.NADPB.NADPHHC.FADH2D.NADHH【参考答案】: B12.在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什么直接参加?()A.乙酰CoAB.草酰乙酸C.丙二酸单酰CoAD.甲硫氨酸【参考答案】: C13.下列属于5’外切酶的是()。
西交《生物化学》在线作业答卷

29.胆固醇在人体内可转化成( )。
A.二氧化碳和水
B.胆汁酸
C.类固醇激素
Hale Waihona Puke D.性激素 答案:BCD
30.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
A.己糖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丙酮酸激酶
E.3-磷酸甘油酸激酶
答案:ACD
31.下列哪些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
36.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存在于( )
A.丝氨酸的-OH
B.半胱氨酸的-SH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
E.组氨酸的咪唑环
答案:D
22.有关激素作用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B.所有激素信息均需通过第二信使介导
C.肽类激素与类固醇激素作用机理不同
D.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细胞内受体
B.蛋白质分子的无规则卷曲
C.蛋白质分子亚基的聚合
D.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答案:D
20.蛋白质合成终止阶段,识别终止密码子的是( )
A.特异空载tRNA
B.特异氨基酰-tRNA
C.特异rRNA
D.特异蛋白质
答案:D
21.蛋白质分子引起280nm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
5.嘧啶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的核苷酸为( )。
A.UDP
B.ADP
C.TMP
D.UMP
答案:D
6.酶活性是指( )
A.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
B.酶与底物的结合力
C.无活性酶转变成有活性的酶
D.酶的催化能力
环境生物学(习题)

环境生物学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面关于污染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才是污染物B)污染物只能是化学物质C)还是能引起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物质和因子都是污染物D)污染物只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2.下列给出的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过程中属于生物迁移的是()A)因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增高导致三价铬被氧化成六价铬B)因酸化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二次污染C)因河流的携带作用导致污染物从上游迁移到下游D)因食物链作用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富集积累3.关于环境中动物对污染物吸收的途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只能通过消化管对污染物进行吸收B)动物只能通过消化管和呼吸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吸收C)任何一种与污染物接触的方式都造成动物对污染物吸收D)动物不能通过皮肤对污染物进行吸收4.下列给出的项目中,属于生物污染的是()A)水体中的N、P营养盐浓度升高 B)富营养化C)酸雨 D)水土流失5.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作用最早是从A)对生物的细胞的作用开始的 B)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开始的C)对生物个体的毒害作用开始的 D)对环境中敏感物种抑制作用开始的。
6.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环境中种群密度下降的是A)优势种 B)敏感种C)耐污种 D)附属种7.绝对致死浓度是指()A)表示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浓度B)表示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C)能引起一群动物中仅有个别死亡的最高浓度D)表示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高浓度8.下列关于环境质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B)环境质量的内涵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两个方面C)环境质量通常只表示自然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D)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基本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9.下列关于污染物对组织器官影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污染物是对靶器官直接产生毒性作用B)污染物进入机体之后,其蓄积器官中的浓度要高于其它器官C)污染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都是通过靶器官表现出来D)靶器官和效应器官可以是同一器官,也可以不是同一器官10.污染物在环境中最难以被迁移的形态是A)离子态 B)有机结合态C)难溶态 D)可交换态11.在下述给出的污染物质中,最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是A)糖类有机物 B)烃类有机物C)NH3-N D)重金属类12.下列植物中能用于指示大气中SO2污染的是A)紫花苜蓿 B)烟草C)唐菖蒲 D)矮牵牛13.下列关于活性污泥处理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中典型方法B)活性污泥中起主要降解作用的是污泥中的微生物C)活性污泥可以用于对有机物浓度高于1500 mg/L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D)丝状细菌可以使活性污泥解絮14.木质素是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A)多糖 B)有机物C)烃类 D)脂类15.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属于A)防护性生化反应 B)非防护性生化反应C)对生物机体的无伤害作用 D)生物机体的自我解毒16.能引起氟骨症的元素是A)F B)AsC)Zn D)Se17.好氧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最终产物是A)甲烷 B)CO2C)乙烷 D)CO18.在评价某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时,若测定的生化呼吸线位于内呼吸线基本重合,则表明了A)该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B)该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C)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D)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19.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与生物相互作用的环境是指A)广泛的环境 B)自然状态环境C)受人类干扰的环境 D)生物的生存环境20.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风或水流等的流动在环境中的迁移属于A)机械迁移 B)化学迁移C)污染物转化 D)生物迁移21.生物能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转运方式属于A)被动转运 B)特殊转运C)富集作用 D)胞饮作用22.污染物对生物体直接产生毒性作用的器官称为A)积蓄器官 B)效应器官C)靶器官 D)富集器官23.环境中能增强重金属毒性的转化作用是A)甲基化作用 B)颗粒物的吸附作用C)有机配位体的络合作用 D)形成沉淀物质24.A和B两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对生物产生物污染效应小于两种污染单独存在时分别产生的污染效应之和,这种污染物联合作用称为A)相加作用 B)拮抗作用C)协同作用 D)独立作用25.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类型属于A)不可逆性抑制 B)竞争性性抑制C)非竞争性抑制 D)可逆性抑制26.环境污染后,原有生物与环境中多种物质关系发生变化,一般是环境的耐污种增多,而敏感种逐渐消失,这是因为A)污染物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B)污染物可以在群落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C)污染物可以在器官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D)污染物可以在生物个体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27.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与某物种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被称为A)该化学物质对该种的最大耐受剂量 B)该化学物质对该物种对最小有作用剂量C)该化学物质对该物种的最大无作用剂量 D)该化学物质对该物种的最小致死剂量28.急性毒性作用带是指A)半数致死量与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量的比值B)半数致死量与慢性毒性最小有作用量的比值C)绝对致死量与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量的比值D)绝对致死量与慢性毒性最小有作用量的比值29.测定水体中总的活浮游生物量的唯一方法是A)叶绿素法 B)ATP法C)重量法 D)生物体积法30.多种污染物对生物联合作用中的“相加作用”类型是指A)联合作用时总效应大于各种污染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之和B)联合作用时总效应小于各种污染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之和C)联合作用时总效应等于各种污染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之和D)联合作用时总效应与各种污染物分别作用时的效应无关31.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来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的生物称为大气污染的A)敏感生物 B)反应生物C)受害生物 D)指示生物32.在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能使活性污泥膨胀的是A)菌胶团细菌 B)原生动物C)微型后生动物 D)丝状细菌33.环烃类是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A)多糖 B)有机物C)烃类 D)脂类34.在环境生物学中可以通过驯化来获取对污染物具有较高降解效能的菌株,这主要是利用A)微生物的代谢活性 B)微生物的适应性C)微生物的多样性 D)微生物的敏感性35.生物需氧量测定的温度是A)25 °C B)20 °CC)15 °C D)10 °C36.厌氧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最终产物是A)甲烷 B)CO2C)乙烷 D)CO37.在评价某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时,若测定的生化呼吸线位于内呼吸线之下,则表明了A)该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B)该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C)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抑制作用D)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38.环境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致形成于A)本世纪初 B)上个世纪初C)上个世纪30年代 D)上个世纪60年代39.环境污染是指A)有害物质或因子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环境中去B)工业“三废”向环境中的排放过程C)任何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引起了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D)能直接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物质向环境中的排放40.对于污染物质在环境的迁移,下列给出的过程中属于生物迁移过程的是A)水流携带着浮游生物的运动过程B)水体中粘土矿物吸附污染并将其带入沉积物C)工业废气通过大气对流被输运到远方D)贝类生物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积存在体内41.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A)污染物转化 B)污染物迁移C)污染效应 D)污染物扩散42.相关环境部门根据不同污染物在环境中潜在毒性的大小,确定那些潜在毒性大的污染物首先被研究和控制,这些污染物被称为A)特殊污染物 B)毒害性污染物C)优先污染物 D)先期污染物43.具有特殊结构的环境污染物和生物膜中蛋白质构成的载体形成可逆复合物,以这种方式使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方式称为A)被动转运 B)特殊转运C)胞饮作用 D)逆向转运44.海带中元素碘含量远远大于海水中碘的含量,因为海带可以对元素碘进行A)生物放大 B)生物吸收C)生物转运 D)生物积累45.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微生物的脱氨基作用下产生氨的过程被称为A)固氮作用 B)硝化作用C)氨化作用 D)反硝化作用46.研究表明,遭受有机磷农药毒害的欧惊鸟在站立改变了原来的站立姿式,这一污染效应可以被理解为A)污染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B)污染物在群落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C)污染物在器官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D)污染物在生物个体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47.相比于化学测试和物理测试,生物测试的优越性表现在A)可以快速获得环境某种具体污染物的浓度水平B)可以综合反映出污染物对生物及环境质量的影响C)可以判别某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存在形态D)可以描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途径48.为了获得某种新药物的基本毒性参数,首先需要进行A)急性毒性试验 B)慢性毒性试验C)积蓄毒性试验 D)致畸变试验49.为判断某一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需要进行检测水体中的A)浮游藻类 B)水体中的NH3-N含量C)沉积物中的粪便颗粒 D)水体中的大肠菌群50.A和B两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对生物产生污染效应大于两种污染单独存在时分别产生的污染效应之和,这种污染物联合作用称为A)相加作用 B)拮抗作用C)协同作用 D)独立作用51.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在其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该过程称为A)自净作用 B)恢复过程C)去污过程 D)污染治理52.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吸附分解污染物能力的絮状体被称为A)生物膜 B)吸附剂C)活性污泥 D)沉淀剂53.在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中,最难被降解的有机物质是A)多糖类物质 B)木质素C)蛋白质 D)多环芳烃54.当水体中发生“水华”或“赤潮”时,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变化规律是A)保持不变 B)下降C)升高 D)先升高后下降55.同一水体的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COD>BOD B)COD<BODC)COD=BOD D)没有规律性56.一般来说,需要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的污染废水中,污染有机物的浓度大于A)100 mg/L B)500mg/LC)1000 mg/L D)1500 mg/L57.在废水的生物除磷工艺中,起到除磷作用的最主要微生物是A)发酵产酸菌 B)异养好氧菌C)积磷细菌 D)枯草芽孢杆菌58.下列关于污染源的说法中不正确是A)污染源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B)污染源只是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有关C)污染源可以是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源,也可以产生有害的声、辐射等的源D)大多数污染源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59.污染物在环境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态,其中可溶解于水的形态称之为A)离子态 B)胶体态C)有机结合态 D)代换态60.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A)只能经由植物的根进行 B)只能经由植物的叶进行C)只有当污染物存在于溶液中才能进行D)可以通过与污染物接触的任何方式进行61.下列给出的项目中,属于生物污染的是A)温室气体的排放 B)农药的过度使用C)外来物种入侵 D)交通尾气的排放62.污染物对生物作用的最高层次为A)污染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作用B)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对生物的作用C)污染物在生物个体水平上对生物的作用D)污染物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对生物的作用63.污染物在群落水平上对生物的影响一般是A)环境中的耐污种增多 B)环境的敏感种增多C)环境中优势种加强 D)环境中种群结构总不变64.最大无作用浓度是指A)能使一群动物中仅有个别死亡的最高浓度B)能使一动物虽然发生了严重中毒,但全部存活无一死亡的最高浓度C)指化学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浓度D)指化学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浓度65.下列关于环境质量基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环境质量基准是国家权力机构为保障人群的健康和适宜生存条件,为保护生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对环境中有害因素在限定的时空范围内容许阈值所作的强制性法规B)环境质量基准是环境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特定对象(人或生物)而不产生不良或有害效应的最大阈值C)环境质量基准是保障人类存在活动及维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水准D)环境质量基准在本质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二、填空题: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24春[0128]《环境化学》在线作业答案
![24春[0128]《环境化学》在线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043b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1.png)
单项选择题•NO的光解•二氧化碳的光解•臭氧光解•一氧化二氮的光解•氟氯烃类•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以上都不是•三氧化物类•简单盐类•次生铝硅酸盐类•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基因突变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亚硝酸可使带氨基的碱基A,G或C脱氨而变成带酮基的碱基导致基因突变。
•肺•肾•血浆•肝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应大力推广清洁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源•对排放的"三废"要净化处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和浓度。
•污水灌溉和施用污泥为土壤带来了肥分,不需要根据标准施用。
•工业废渣不能任意堆放。
•吸附系数•溶解度•分配系数•重量因子•Cd•Pb•Ni•Cr•有机氮农药•有机磷农药•天然农药•有机氯农药•2或3级•4或5级•5或6级•3或4级•COD•BOD•TSP•DO•激素农药有昆虫内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和外激素等。
•应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
•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除虫菊酯、烟碱等植物体天然成分的农药。
•大力开展微生物与激素农药的研究。
•食物链•接触•饮水•呼吸作用•微生物•氧气•二氧化碳•催化剂•5•6•4•2•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工环境•人类要发展就必然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超氧化氢自由基和过氧烷基自由基等促进了一氧化氮向二氧化氮转化•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二氧化氮的光解•施用钙铁磷肥也能有效地抑制Cd、Hg、Pb、Cu、Zn重金属的活性。
•一般施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磷酸盐和碳酸盐等。
•强吸附剂不属于化学改良剂。
•在酸性污染土壤中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使镉、铜、锌、汞等重金属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氮气•氧气•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基岩•母质层•表层•淀积层•有机化合物的光解•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有机化合物的热裂解•大量燃烧石油、煤等•湖泊减少•海平面上升•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二氧化碳•氮气•甲烷•在物质性质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解性、脂溶性和水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交《环境生物化学》在线作业
脂肪酸活化后,β-氧化反复进行,不需要下列哪一种酶参与?()A:脂酰CoA脱氢酶
B:β-羟脂酰CoA脱氢酶
C:烯脂酰CoA水合酶
D:硫激酶
答案:D
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D:原核细胞mRNA不需要进一步加工。
答案:A
脂肪大量动员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A:葡萄糖
B:酮体
C:胆固醇
D:草酰乙酸
答案:B
大肠杆菌##N在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是()
A:DNA聚合酶IV
B:DNA聚合酶I
C:DNA聚合酶Ⅲ
D:DNA聚合酶II
答案:C
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哪个反应?()
A:脱羧反应
B:消旋反应
C:转氨反应
D:羧化反应
答案:D
下述氨基酸除哪种外,都是生糖氨基酸或生糖兼生酮氨基酸?()A:ASP
B:A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