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
(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二)我观“我”与他观“我”的矛盾 (三)思我与行我的矛盾 (四)强烈的自我改变意愿与意志品质滞后的矛 盾
理想我与现实我 的矛盾
现实生活中,“理想我”与“现实我”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 则有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与心理问题,甚至自暴自弃。
自我迷失
有的大学生在丰富的大 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他们 的心中充满了犹豫和矛盾。 很多学生对自己身上的优缺 点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很难认识自己和发展自己, 从而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 盲目做出从众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评价偏高
高校中有些学生对自己 有不切合实际的高估,优越 感强,过于自信,自尊心和 好胜心过强。在行为上容易 表现出评价他人责备求全、 观察问题易简单化、行动目 标过高等。
自我评价偏低
学生典型的自我评价偏 低表现为自我否定、言语和 行为迟滞、对批评敏感、对 奉承反应过度、逃避集体、 多有防御行为、轻视他人、 矫饰优越等。
(三)自我评价的兴趣增加,能力增强
进入大学后,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使得我们的社会比较增多, 我们更多地将自己的能力、相貌、学习、娱乐等与别人作比较,也 尝试通过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四)自我体验丰富、深刻
随着我们对自身的认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增多,对社会 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进一步认识而导致更加丰富深刻的内心情 绪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指出:青年期是 开始“自我发现”的新时期。其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关于自己是否是成人的自我意识 • 关于自己美丽的自我意识 • 关于自己能力、性格的自我意识 • 关于性的自我意识 • 关于社会归属与社会地位的自我意
大学生自我意识

• 第五条,莫把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和 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下身 心,这样有助于自身潜能的发挥。
• 第六条,完善自我需要不断超越自我,敢 于尝试,积极行动。
• 最后一条,保持快乐的心态。
课堂讨论
“怎样活得更有意义〞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 案的,因为任何一种有利于个人和社会持续健康开 展的生活方式都是有意义的。但是从总体目标上考 虑,可以分作两大块:
2.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1〕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智力、能力〕 〔2〕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仪容、外貌〕 〔3〕以个人开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归属、角色〕 〔4〕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3.自我意识的协调统一
• “统一〞,是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 我调节的统一,自我与外部世界——客观 环境、社会开展的统一,集中表达在理想 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上。
• 在协调统一的过程中,既可能出现积极的、 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状态,也可能出现消极 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
主要类型
(一)自我肯定型 (二)自我矛盾型 (三)自我否定型 (四)自我扩张型 (五)自我萎缩型
(1)自我肯定型
这类大学生自我意识 中的理想自我既比较符合 社会开展的要求和社会期 望,又比较切合大学生自 身的实际情况,是经过积 极努力能够到达的。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 控能力缺乏稳定性、一贯性和 持久性。
(3)自我否定型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通 常对自我意识中现实自我 的评价过低,使得理想自 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非常 大,以致认为经过努力也 无法实现,或尽管两者距 离不大,但由于个人自我 掌控能力较弱,前进的动 力不强,心态不够积极, 直接制约理想自我的实现。
第一讲:大学生自我意识ppt课件

教你几招
1、挑前面的位子坐
第2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2、练习正视别人
3、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4、练习当众发言 5、咧嘴大笑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自己头脑中对自我的主观反映,是
对自己的外貌、智力、能力、性格、角色、
地位等方面的体验和认识,是人格结构的核
心部分。
形
自我认知
我是谁,我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自我评价
对自己是否满意
、是否悦纳自己
英俊、漂亮、有吸
引力、迷人、自我 悦纳。
自我控制
我应当成为一个
怎样的人
追求身体的外表、
物质欲望的满足。
内式 容
生理自我
8个月—3岁
高矮、胖瘦、美丑
、器官及其功能的 认识 人际关系、我在学 我眼中周围人对我
社会自我
4岁—青春期
自尊、自信、自爱、 追求名誉地位,与 自恋 到他人的好感等
校中的位置和身份、 自豪、自卑、自怜、 他人竞争,争取得
的评价
心理自我
青春期以后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 有能力、聪明、优 气质、兴趣、能力、 雅、敏感、迟钝、
2018/10/31
14
自卑指个体自我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 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第2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常常夸大自己的缺陷,以偏盖全。 原因: 生理或心理缺陷 “人自认为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 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 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 自我认识不足、过低的期望 内向的性格 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
追求信仰,要求智 慧与能力的发展。
的认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卑导致情绪痛苦的机制
自卑
对自身消极的看法
预期失败
将失败归于能力
泛化到其他方面
不能通过自我肯定得到补偿
情绪补偿
扩展知识:习得性无助
例:再也跳不出玻璃杯的跳蚤
习得性无助让我们陷入自卑,习得性无助给我们的人生设 了限 。我们听说过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 多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当你能接纳自己的不完 美时,你的心就变大了。
道德 原则
小例子:大考之前,一个平时混日子的学生内心的冲突。
本我说:我要作弊,这样我才可以 过关。 超我说:那怎么行!作弊不道德! 而此时现实正冷眼注视着他,心里 说:你敢作弊,我就通报你! 这时,自我站出来,试图调解本我 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同时又要尽量
故事
结 果: 本我胜利:该生作弊、直到被抓住 并且被处罚; 超我的胜利:该生充满自责和内疚 ,并影响他的考试情绪; 自我的胜利:该生就会在现有的情 况下尽可能抓紧时间复习,能学多 少算多少。
1.1 你认识自己吗?
• 1.1.1 自我意识的概念 • 1.1.2 自我意识的结构
1.1 你认识自己吗? 1.1.1 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威廉· 詹姆斯 (William James)
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察觉和认 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 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 的关系。
——古希腊 普罗塔戈
1.4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
正确 认识 自我
积极 悦纳 自我
合理 调控 自我
不断 超越 自我
发展自主自知 确立自尊自信 学会自控自立
1.4.1 正确认识自我
我们简介几个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自我意识教案大学生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 掌握提升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4. 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提升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2. 掌握自我调控的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认为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活有哪些影响?二、讲授新课1. 自我意识的定义及重要性-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认知和评价。
- 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活的重要性:有助于个体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发展。
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对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和急迫感。
- 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表现为概括性、广泛性、辩证性。
- 自我体验强烈而敏感。
- 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 独立意识增强。
3. 提升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正确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比较法、经验法等途径。
-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 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
- 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认为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活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升自我意识。
二、讲授新课1. 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 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提高心理素质。
2. 自我调控的技巧- 情绪调控: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 人际交往: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课件

反思与改进
小赵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充分展示自己 的优势。
案例启示与建议
01
启示一:自我意识是成长的关 键
02
大学生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兴 趣、目标和能力,制定明确的 行动计划,积极面对未来的挑 战。
03
启示二:行动是实现自我价值 的途径
案例启示与建议
01
大学生需要将想法转化为行动,通过实践不断提高 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自我意识概述 • 大学生自我意识现状分析 • 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策略 • 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途径与方法 • 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未
来发展趋势
01
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定义
1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 己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 、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05
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
小李的成长之路
02
背景介绍
小李是一名大一新生,性情内向,缺乏自信。
03
自我意识觉醒
通过参加学生会竞选,小李意识到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
成功案例分享
行动计划
小李主动报名参加学生会,并制定了 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每周组织一次 活动、每月与同学交流一次等。
而不断完善自己。
自我意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
03
它激发个体的潜能,使个体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生理自我阶段
这是自我意识的初级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外貌 、性别等生理属性。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舒伯生涯彩虹图(P84) 自我成长、发展的动因 ——拱门模型理论
(二)自我意识的主体——主我 1、自我意识的心理过程(P2,P66)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情绪情感的 自我体验
意志行为的 自我调控
(1)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 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如 身高体重)、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 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核心。
(2)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我效 能感、成败体验、自豪感与羞愧感、内疚等。自我认识主要 解决“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的问题。
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是最重要的。
(3)自我调控
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 我完善等。核心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 样的人?”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一节 自我意识
第二节 人格发展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一、人格的基本概念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二、气质
三、常见自我意识问题及对策 三、性格
四、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
四、常见人格问题及对策
五、人格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引入
每个同学在一张白纸上写 下尽可能多的关于自我描述的 句子:“我是…..”
期
岁
成人 18-25 前期 岁
自我统合←→角色混乱 (identity vs. confusion)
友爱亲密←→孤独疏离 (intimacy vs. isolation)
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 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
大学生自我意识(3)-PPT课件

斯芬克斯之谜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 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
世界闻名的著名古迹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 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仍然是 一个“谜”,迄今,它仍是横亘在当代人类 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 已,认识自已比认识别人更重要。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老子
不成熟的爱:我爱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被爱因为我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爱的艺术》
2019/2/17
13
案例二:过度的自卑
蒋文兵,男,21岁,大学二年级学生。性格内向,不 善言谈,遇到事情总爱一个人苦苦思索。一年级第二 第2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学期,有一门课不及格,这次参加英语四级又没有通 过,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没法适应大学的学习。 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两年的大学生活,没有知心 朋友,有话无处讲,有事无处求。对自己就读的大学 不满意,认为缺乏学术氛围,周围的同学都在混日子, 自己也只能无所事事,随波逐流。因此,蒋文兵认定 自己的前途一片暗淡,将来是注定没有出息的。
2019/2/17
14
自卑指个体自我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 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第2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常常夸大自己的缺陷,以偏盖全。 原因: 生理或心理缺陷 “人自认为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 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 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 自我认识不足、过低的期望 内向的性格 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
2019/2/17 15
对策:
第2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1、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
1、自我中心 2、过度自卑
3、懒 散 4、苛求完美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 1.普遍的“唯我”心理
自卑指个体自我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 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常常夸大自己的缺陷,以偏盖全。
原因:
生理或心理缺陷 “人自认为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 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 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
自我认识不足、过低的期望
内向的性格
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归因
特征:厌恶自己身体上的某些特征 、心理特点和 个性、行为结果
表现:处事谨慎
心地善良、洁身自好、与世无争
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追求自我的过度完善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妒忌心
产生自负心理的原因:家庭环境 教养方式 创伤性经历
克服自负心理: 1.抛弃自我中心观念
一个迷恋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 ------:我爱因为我被爱 不成熟的爱:我爱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我被爱因为我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自我意识:自己头脑中对自我的主观反映,是 对自己的外貌、智力、能力、性格、角色、 地位等方面的体验和认识,是人格结构的核 心部分。
形
内式 容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我是谁,我是一个 对自己是否满意 我应当成为一个
什么样的人
、是否悦纳自己 怎样的人
生理自我
8个月—3岁
高矮、胖瘦、美丑 、器官及其功能的 认识
世界闻名的著名古迹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 上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仍然 是一个“谜”,迄今,它仍是横亘在当代 人类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 已,认识自已比认识别人更重要。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老子
第一讲 “认识我、喜欢我、表达我”
——大学生自我意识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对策:
1、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
2、积极参与活动,增加活动成功的体验
3、利用补偿心理确立自信
阿德勒“超越自卑理论”
美国总统林肯
不可好高骛远,受赌气情绪的驱使;要以勤补拙,
扬长避短
4、注意自我激励
教你几招
1、挑前面的位子坐 2、练习正视别人 3、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4、练习当众发言 5、咧嘴大笑
气质、兴趣、能力、 雅、敏感、迟钝、
的认识。
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要求智 慧与能力的发展。
WAI——20个我是谁
请你在纸上写下20句:”我xxxx“的句子。不要参考周围其他人的答案。
结果分析:
①答案的数量和质量:大于12个——无压抑感;8~12个,可能存在一定 的压抑感;少于8个,可能过分压抑自我。
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有好处就上,有困难就让,有错误就 推
2.过度的自尊、自信、自卑心理 过度的自尊:虚荣,如经常吹牛、撒谎、弄虚作假、
投机取巧等 过度的自信:自负,如自以为是、自命不凡 、固执己
见、一意孤行、“我行,你不行!”
案例一:自负
谢小强,男,22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认为自己聪明 过人,才能超群,爱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别人越关 注就越兴奋。认为自己关注的问题都是歌德巴赫猜想 式的,很少有人问津。对同学有比较强的支配欲,爱 支配他人而不愿受他人支配。对同学们提出的还谈不 上批评的意见,谢小强总是不能接受,内心里十分反 感,还经常发怒。他看不到 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 目地为十全十美的自我而陶醉,而且总是看不起周围 的同学,既没有异性朋友,也没有同性朋友。
纳喀索斯
自负的行为特征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 不一定当即表现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 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所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只能被某 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 、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 有非分的幻想
英俊、漂亮、有吸 引力、迷人、自我 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 物质欲望的满足。
社会自我
4岁—青春期
人际关系、我在学 自尊、自信、自爱、 追求名誉地位,与
校中的位置和身份、 自豪、自卑、自怜、 他人竞争,争取得
我眼中周围人对我 自恋
到他人的好感等
的评价
心理自我
青春期以后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 有能力、聪明、优
案例三:自我厌恶
林伟,22岁,大学三年级学生。大学一年级时, 与一女生恋爱。但女生的父母因林伟的身高只有 一米五六而强烈反对,导致失恋。从此以后,林 伟便痛恨自己的身材矮小,埋怨自己的遗传基因 为什么这么差,不应该带着这二等残废身体来到 这世界上。认为自己这辈子无法找到理想的对象。 于是,经常情绪低落,自怨自艾,时而仰天长叹, 时而掩面哭泣。有一次,林伟服下过量的安眠药, 准备与世长辞,幸而同寝室的同学即时发现,经 抢救后生还。
②自我肯定感分析:全部肯定——接纳自我,自信心较强,但不易认识 到自己的缺点而固执己见;基本或全部否定——严重自我否定感,自卑 ;肯定否定都有,自我认识较客观。
③自我意识内容完整性分析:物质自我多——关注自身疾病,占有欲较 强;心理自我多——关注心理健康或心理发展较成熟;精神自我多—— 对自我角色、责任、义务较了解,能按社会规范行动或具有相当程度的 社会交往能力。
------《爱的艺术》
案例二:过度的自卑
蒋文兵,男,21岁,大学二年级学生。性格内向,不 善言谈,遇到事情总爱一个人苦苦思索。一年级第二 学期,有一门课不及格,这次参加英语四级又没有通 过,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没法适应大学的学习。 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两年的大学生活,没有知心 朋友,有话无处讲,有事无处求。对自己就读的大学 不满意,认为缺乏学术氛围,周围的同学都在混日子, 自己也只能无所事事,随波逐流。因此,蒋文兵认定 自己的前途一片暗淡,将来是注定没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