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机械效率说课稿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九章《机械和功》当中的第六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内容学习。
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对于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材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严密、合理,即科学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3)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说学情分析:知识能力方面:学生经过对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的学习,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引导。
心理方面:学生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
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效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机械效率”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在前两节“功”和“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机械做功中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以及如何衡量机械性能的优劣。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面学习“机械能”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引入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的编排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功”和“功率”的知识,对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快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机械做功中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机械效率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机械效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机械效率》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
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
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
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
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
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
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
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生活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对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
益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结构,
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三)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通过课本后88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进行学以致 用。 (四)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学到了什么知识,有 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完成物理练习册中的本节内容。
《机械效率》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席亚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 《机械效率》,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
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
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 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 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 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 会中。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锻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操作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 方法,同时为科学服务于人类奠定基础。
算总功?
3、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一、课程概述与目标《机械效率》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探讨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重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难点:如何在实际中提高机械效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效率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测量机械效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与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工作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几个典型的机械效率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5. 实验教学(15分钟):通过实验测量机械效率,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
6.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对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影响机械效率因素的分析以及提高机械效率方法的提出等。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完成本次《机械效率》我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我可以进一步优化导入环节,使学生对机械效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知识讲解环节,我可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教学环节,我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验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

《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机械效率》说课稿篇1第一是说教材:《机械效率》是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二节,之前讲述了功,之后有功率,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
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的效率、炉子的效率、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说学生:近几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界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前提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在讲述这节课之前我对学生有以下几点了解: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2、学生对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有一定的认识;3、学生可能把机械效率高低、做功的多少、省力等问题混淆;4、学生同时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没办法确定,特别是对有用功的容易误解。
第三是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
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此,我这节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③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④知道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方向,而不是为了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②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机械效率说课稿(共5页)

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机械效率说课稿《机械效率》——说课稿——徐中:赵斌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和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
机械效率是在前面简单机械,功,功率的基础上进行得更深一层的学习。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
机械效率的概念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教材通过再次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通过比较有用功和总功的大小,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现实意义,计算公式,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并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针对普通班的学生,应由浅入深。
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观察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实验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并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理解实际使用机械时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ηGh,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力F做的功FS大于重物被提升所需做的功Gh,为完成提升重物这个任务,如果直接用手提升重物,需要做功Gh,为完成此目的而做的功称为有用功。
记作W有用=Gh,使用机械后同样要完成提升重物G到h的高度,同样地为完成此目的做的功称为有用功记作W有用=Gh,分析:利用机械可以省力,但有没有省功呢?力F总共需要做的'功为FS,记作W总=FS,,W总>W有用,结论:利用机械没有省功,也就是说总功中有一部分是有用功。
《机械效率》说课稿

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1. 初春的草儿冒出头啦,就像好奇的小孩子努力探望着世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你看,走在路上,那若有若无的浅浅绿意,是不是让人心生欢喜呀?例子:哎呀,咱们去公园的时候,看到那一片似有似无的草色,不就正应了这句诗嘛,太神奇啦!2. 初春的风儿可温柔啦,仿佛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脸庞。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嘿,当那微风拂过,树木花草不都沉醉其中了吗?例子:昨天出去玩,风吹在脸上,那轻柔的感觉,真的就跟妈妈摸我脸一样,这不就是诗里说的嘛!3. 初春的阳光暖呵呵的,恰似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温暖的绒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可不是嘛,鸭子都知道春水暖啦,那阳光多舒服呀!例子:那天去江边,看鸭子在水里游得欢,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这景象不就是诗里描写的那样嘛!4. 初春的花苞羞答答的,好像腼腆的小姑娘躲在叶子后面。
“嫩黄初染绿初描,倚春娇,索春饶”,你瞧,那欲开还休的样子,是不是特别迷人呀?例子:在花园里看到那些花苞,一个个害羞的哟,真像一群可爱的小姑娘,跟诗里形容的一样呢!5. 初春的小雨淅淅沥沥,如同小精灵在跳舞。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哇哦,那带着花香的小雨滴,是不是别有一番韵味?例子:上次在杏花树下躲雨,那感觉,可不就是诗里说的,一点都不觉得冷,只觉得有趣极了!6. 初春的河流解冻啦,哗啦哗啦地唱着欢快的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嘿,那流淌的河水,可不就在盼望着明月嘛?例子:在河边散步,听着河水的声音,就想着诗人当时望着河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慨呢!7. 初春的鸟儿叽叽喳喳,好像在开一场热闹的音乐会。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你听,它们多欢快呀!例子:早上被鸟儿叫声吵醒,哎呀,那热闹的,可不就像诗里说的争暖树、啄春泥嘛!我的观点结论:初春真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季节呀,这些诗句把初春的景象描绘得太生动啦,让人越发喜爱这个季节!。
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十二章_第3节_机械效率_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教材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
《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力与机械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效率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初三学生也具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心理方面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
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
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会计算。
难点:会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三种功,以及让学生经历机械效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总结的方式突破本节课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
知道η小于1。
(3)会用公式η=W有用/ W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教材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实验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计算。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也了解了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明显依赖于直观形象的材料,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应该尽量为他们创设直接简单的问题情境,启发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实验法、创设情境法、分析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概用4分钟时间)
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思考前后两次拉同样重的勾码到相同的高度,手做功为什么不相同?学生猜想之后揭开谜底:一个是用手做功,而另一个是用机械(动滑轮)做功。
通过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省功,设疑:用机械做功的效率怎么样?从而引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既回顾了机械可以省力、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原理,又为这节课的新课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同时可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约30分钟)
1、分析比较演示实验中直接用手拉和用动滑轮拉所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实验,创建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简单内容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引导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加深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的理解。
分析课本图片,让学生在已经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的基础上,说出三种方法的有用功、额外功分别是对哪些物体做功,并计算这些功及总功的大小。
这样进一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突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分析三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并指出η总是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这样设计体现了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计算让学生经历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4、巩固知识,规范计算格式,讲解课本109页例题。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
动机所做的功是34000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这个例题巩固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之外,也为后面的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铺垫。
5、引导学生讨论例题的结果,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结合生产生活实例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通过结合具体生活事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又可从中学会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5、为了突出、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为了规范解题的计算格式,接下来对课本109页例题进行讲解。
6、探究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实际分析能力。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利用哪块木板搭成的斜面推重物最省力?用最省力的斜面推重物机械效率是否最高?
让学生经历“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归纳—交流”的探究过程。
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开始前通过设疑——猜想,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过程以教师引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提问—猜想—实验—归纳—交流”的学习过程,不仅完成了实验目的,又对机械效率的公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呼应和强化了前面重难点的学习。
(三)课堂交流与练习(4分钟)
1、讨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2、计算:用一动滑轮将200N的砂子提到9m高的架上,所用力是120N,求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通过讨论和计算,既让学生巩固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基本问题上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1、11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2、利用网络了解和收集生产中的各种机械的效率,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机械效率?
第一题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题则强调知识的延伸。
既有对新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认知领域。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2.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W总=W有用+W额外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η=W有用/W总(常用百分数表示,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