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发展概述
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在现代的科技和工业中,材料科学领域一直都是一个关键的领域。
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得材料科学领域的成就得以推进和实现。
在这一领域中,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就是一种非常出色和具有很多潜力的材料。
玻璃钢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构成的材料,它的物性和性能非常稳定可靠,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长期使用。
近年来,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且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1. 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特点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材料结构十分稳定和可靠。
玻璃钢复合材料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构成,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耐热性。
在不同的环境中,玻璃钢复合材料能够保持非常好的稳定性和性能,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一些恶劣环境中的使用。
2. 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最早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主要应用于船舶、化工设备、公路桥梁及建筑材料等领域。
到了80年代,玻璃钢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管道、水箱、储罐、污水处理设备和排风系统等领域。
随着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新型的应用逐渐涌现,比如在能源、环保、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 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应用由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特点,它被广泛应用在化工、能源、交通等领域。
其中,玻璃钢复合储罐是它最主要的应用之一。
玻璃钢复合储罐是用于储存各种液体物质的容器,在一些化工厂和石油化工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由于玻璃钢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性能稳定性非常好,因此它可以长期储存各种不同的化学品,这在化工领域非常重要。
此外,玻璃钢复合材料还可以应用于风机叶片、油气管道、水处理设备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还可以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符合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
玻璃钢复合材料

玻璃钢复合材料
玻璃钢复合材料,又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和树脂组成的复
合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因此在船舶、化工、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玻璃钢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玻璃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
的材料,通过与树脂的复合,可以制成强度高、刚度大的复合材料制品。
这使得玻璃钢复合材料在船舶制造、风力发电、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满足复杂工程结构的要求。
其次,玻璃钢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由于玻璃纤维和树脂都具有优
秀的耐腐蚀性能,因此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能。
这使得玻璃钢复合材料在化工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此外,玻璃钢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
玻璃纤维是一种优良的绝
缘材料,通过树脂的固化,可以制成具有优异电气绝缘性能的复合材料制品。
这使得玻璃钢复合材料在电力设备、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玻璃钢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材料工艺的不断改进,相信玻璃钢复合材料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年玻璃钢型材市场需求分析

玻璃钢型材市场需求分析一、市场概述玻璃钢型材是一种结合了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
随着工业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升,玻璃钢型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二、市场发展趋势1. 环保意识的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金属材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比之下,玻璃钢型材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成为替代传统材料的理想选择。
因此,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玻璃钢型材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2. 建筑与装饰行业的需求增加玻璃钢型材在建筑和装饰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例如,在建筑施工中,玻璃钢型材可以用于制作窗框、管道、墙壁等,其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对玻璃钢型材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3. 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带动需求增长玻璃钢型材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耐腐蚀、耐磨损的特点使其成为工业污水处理设备的理想材料。
随着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升,玻璃钢型材在该领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三、市场竞争分析1. 竞争对手情况目前,玻璃钢型材市场存在多家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的企业。
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些企业凭借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一定份额,而一些新兴企业则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 价格竞争压力由于市场上存在多家竞争对手,价格竞争压力较大。
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采取了低价策略,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下降。
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3. 品牌和质量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提升来获得竞争优势。
一些知名企业凭借其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良好性能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而一些新兴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来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四、市场前景展望随着工业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玻璃钢型材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
玻璃钢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玻璃钢/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北京汽车玻璃钢有限公司郑学森潘徽辉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已取得迅猛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三大问题: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安全问题。
汽车节能、环保、安全既是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
减少燃料消耗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现汽车轻量化,是节省能源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商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汽车轻量化一方面决定于材料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取决于提高汽车性能。
采用高性能轻质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如选用铝、镁、钛等合金、高强度钢、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用以制造汽车车身、底盘、发动机等零部件,可以有效的减轻汽车自重,提高发动机效率。
据估计,汽车重量每减轻10%,就会节省6%~8%的燃料。
作为构成汽车以塑代钢的重要轻量化材料——玻璃钢/复合材料,与汽车节能、环保、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造汽车车身壳体及其他相关部件,是使汽车轻量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玻璃钢/复合材料的问世,为汽车造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变革条件,利用其设计自由度大和成型方便的特点为汽车产品的造型、功能增添了新奇与美感,实现汽车车身流线型的设计理念;同时,玻璃钢/复合材料还具有安全、低噪音、保温隔热等优良性能。
由于汽车的质量减轻,滚动阻力减少,进而收到降低油耗、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保证安全等一系列效能。
玻璃钢/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现已广泛应用复合材料制造轿车、客车、载货车、拖拉机、摩托车以及赛车、冷藏车、工程车等车身及相关部件。
一、玻璃钢/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一)汽车玻璃钢/复合材料应用概况自从1953年世界上第一部FRP汽车——GM Corvette制造成功以后,玻璃钢/复合材料即成为汽车工业的一支生力军。
玻璃钢复合材料发展概述

玻璃钢复合材料发展概述玻璃钢玻璃钢发展概述我国FRP/CM(玻璃钢/玻璃钢)工业肇始于1958年。
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开始是为国防配套的,1978年后,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需求导向,生产社会化,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所需的FRP/CM 日益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局)对我国玻璃钢/玻璃钢工业的发展起了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中叶,我国即已研发与生产火箭发动机壳体、导弹头部、火箭筒、枪托、炮弹引信、高压气瓶、飞机螺旋桨、贮罐、风机叶片、农用喷雾器、撑杆、弓、跳水板、滑翔机尾翼等多种玻璃钢制品。
1965年10月,国家科委、国防科委、建材部联合召开全国玻璃钢工作会议,并举办展览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莅临参观。
这期间,引进英国UPR(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促进了我国UPR 及其玻璃钢制品生产的技术进步与普及,对日后我国基体树脂及GRP 的发展起了启蒙和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发30年来,引进了纤维缠绕管道与罐生产线(包括工艺管、夹砂管、高压管、卧式与立式贮罐)、拉挤、SMC/BMC、RTM、连续采光板及LFT-D生产线等装备;引进了环氧树脂与不饱和聚酯生产软硬件。
我国在吸收日、美技术之后,自行研发,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玻纤工业。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工业已为中国玻璃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我国玻璃钢产量跃居世界第二历经50年、半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的30年,通过自主创新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FRP/CM在中国已成为朝阳产业。
神舟飞船上天,其返回舱主承力结构,低密度SMC等FRP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标志着我国玻璃钢科学技术已臻世界先进水平。
1986年~2007年,我国玻璃钢(热固性)增长近160倍。
总量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超过德国,本世纪初超过日本,热固性玻璃钢已超过欧洲总和。
如今,我国FRP/CM年产量已超过日本、西欧,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024年玻璃钢市场分析现状

玻璃钢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玻璃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由玻璃纤维和树脂组成。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对当前玻璃钢市场的分析现状进行探讨。
市场规模玻璃钢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玻璃钢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
此增长主要受益于玻璃钢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1.建筑领域:玻璃钢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其轻质、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使其成为建筑结构、屋顶、墙体等方面的理想材料。
预计未来几年,建筑领域对玻璃钢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化工领域:由于玻璃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工设备中。
比如储罐、管道、反应器等。
随着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玻璃钢市场在化工领域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3.航空航天领域:玻璃钢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其轻质、高强度的特点使其成为航空航天结构材料的首选。
据统计,玻璃钢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占总需求量的xx%。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全球玻璃钢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的玻璃钢生产企业包括公司A、公司B、公司C等。
这些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加强营销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驱动因素和挑战1.驱动因素:–广泛应用需求增加:随着各个领域对玻璃钢需求的增加,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了玻璃钢的性能,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2.挑战:–玻璃钢生产成本高:玻璃钢的生产过程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环境保护要求增加: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玻璃钢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市场前景展望未来,玻璃钢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玻璃钢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开辟更多的应用领域。
同时,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将推动玻璃钢市场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玻璃钢里程碑

玻璃钢里程碑玻璃钢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材料,其特点是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维护简单等,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玻璃钢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介绍,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玻璃钢的起源和发展玻璃钢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玻璃纤维和树脂,通过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
起初,玻璃钢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制造坦克、飞机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玻璃钢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并得到了广泛推广。
二、玻璃钢在建筑领域的里程碑在建筑领域,玻璃钢有着广泛应用的潜力。
其轻质、耐腐蚀、强度高的特点使得玻璃钢成为了越来越多建筑设计师的首选材料。
1998年,日本大阪市的天保山海洋馆建成,该建筑采用了大量玻璃钢制品,包括外墙板、悬挑坡道等,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美观度和耐久性。
从此之后,玻璃钢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楼梯、阳台、外立面等多个方面。
三、玻璃钢在交通领域的里程碑在交通领域,玻璃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特殊的物理性质使得玻璃钢在船舶制造、车辆制造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
1992年,英国的泰晤士河隧道投入使用,玻璃钢是隧道的主要材料之一。
该隧道以其轻质、高强度的特点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河床隧道。
此后,玻璃钢在地铁车站、桥梁等复杂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四、玻璃钢在环保领域的里程碑在环保领域,玻璃钢因其耐腐蚀、轻质等特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材料。
200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水处理厂完成了全球首个玻璃钢海水淡化装置的建设,该装置利用玻璃钢制品分离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提供高质量的淡水资源。
玻璃钢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玻璃钢的未来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玻璃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不断拓展。
在建筑领域,玻璃钢的轻质、耐腐蚀的特点,使其在大楼外墙、屋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玻璃钢)简介

玻璃钢的知识一、“玻璃钢”的由来据考古学家从出土文物来看,勤劳智慧的华夏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以麻、线、漆、竹、木等材料,制作戈、矛等及长兵器的杆、弓、漆器等制品,这是最早的复合材料。
1956年,当时任职重工业部副部长、后任建材工业部部长的赖际发同志赴前苏联考查玻璃钢(俄文称玻璃钢是”玻璃塑料”,而当时中文里没相应的词),想到此材料里有玻璃强度又高,故称其为“玻璃钢”。
港台同胞、国际友人的同行现在也都知道,中国的玻璃钢就是---FRP(Fiber 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我们新中国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始于1985年,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在1978年中共11届三中全会以前致力于国防军工;此后,发展人民生活所需的玻璃钢工业,生产日益社会化。
二、“玻璃钢”的用途(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也称树脂复合材料(Resin Matrix Composite),是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是用短切的或连续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基体,经复合而成。
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产业。
树脂基复合材料于一九三二年在美国出现,一九四零年以手糊成型制成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军用飞机雷达罩,其后不久,美国来特空军发展中心设计制造了一架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为机身和机翼的飞机,并于一九四四年三月来特伯特空军基地试飞成功。
从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开始受到军界和工程界的注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材料迅速扩展到民用,风靡一时,发展很快。
一九四六年纤维缠绕技术在美国出现,为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制造提供了技术储备。
一九四九年研究成功玻璃纤维预混料,并成功制造了表面光洁、尺寸、形状准确的复合材料模压件。
一九五零年真空袋和压力袋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并制成直升机的螺旋桨。
六十年代,美国利用纤维缠绕技术,制造出北极星、土星等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为航天技术开辟了轻质高强结构的最佳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钢玻璃钢发展概述我国FRP/CM(玻璃钢/玻璃钢)工业肇始于1958年。
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开始是为国防配套的,1978年后,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需求导向,生产社会化,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所需的FRP/CM日益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局)对我国玻璃钢/玻璃钢工业的发展起了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中叶,我国即已研发与生产火箭发动机壳体、导弹头部、火箭筒、枪托、炮弹引信、高压气瓶、飞机螺旋桨、贮罐、风机叶片、农用喷雾器、撑杆、弓、跳水板、滑翔机尾翼等多种玻璃钢制品。
1965年10月,国家科委、国防科委、建材部联合召开全国玻璃钢工作会议,并举办展览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莅临参观。
这期间,引进英国UPR(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促进了我国UPR及其玻璃钢制品生产的技术进步与普及,对日后我国基体树脂及GRP的发展起了启蒙和基础性作用。
改革开发30年来,引进了纤维缠绕管道与罐生产线(包括工艺管、夹砂管、高压管、卧式与立式贮罐)、拉挤、SMC/BMC、RTM、连续采光板及LFT-D生产线等装备;引进了环氧树脂与不饱和聚酯生产软硬件。
我国在吸收日、美技术之后,自行研发,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玻纤工业。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工业已为中国玻璃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我国玻璃钢产量跃居世界第二历经50年、半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的30年,通过自主创新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FRP/CM在中国已成为朝阳产业。
神舟飞船上天,其返回舱主承力结构,低密度SMC 等FRP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标志着我国玻璃钢科学技术已臻世界先进水平。
1986年~2007年,我国玻璃钢(热固性)增长近160倍。
总量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超过德国,本世纪初超过日本,热固性玻璃钢已超过欧洲总和。
如今,我国FRP/CM年产量已超过日本、西欧,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打下丰厚的原辅材料基础(一)增强材料1.玻璃纤维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陆还是玻璃球坩埚拉丝,能耗高、产量低、质量均匀性差,不能生产高Tex的直接无捻粗纱,薄毡、短切毡均无,方格布手糊玻璃钢几乎一统天下。
1986年,我国玻纤窑拉丝生产线在重庆投产,1997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1.5万吨级玻璃纤维拉丝池窑。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在线池窑共56座,年产能逾162万吨。
世界上最大的无碱玻璃纤维池窑(10万吨/年)与中碱玻璃纤维池窑(4万吨/年)已于2006年投产。
ECR(耐酸、高强度、高电阻无碱玻璃纤维)已在重庆与成都问世。
除传统的中碱、无碱、高强、高模、高硅氧、耐碱玻璃纤维外,还开发了D(低介电)玻璃纤维、镀金属玻璃纤维。
SMC/BMC、连续板材、FW、拉挤、增强热塑性塑料、纺织多种用途的直接/合股无捻粗纱、短切纱、缝编毡、短切原丝毡、连续毡、多轴向织物及电子纱、电子布等品种已能满足市场需求。
电子布产能已跃居世界之首,单层和多层3D立体织物芯材已自主研发成功。
全球多轴向经编机保有量150台,中国占1/5。
泰山玻纤公司开发玻纤/热塑性树脂复合纱(国家863项目)及其玻璃钢制品生产工艺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7年,我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国和最大的电子布生产国。
巨石集团产能120吨,雄踞全球首位。
应对我玻璃纤维工业的大幅度成长,荷兰DSM公司2007年9月在上海建成浸润剂厂。
截至2008年10月底,新增池窑12座,产能64万吨。
2.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玻璃钢2003年起步,现已能采用纯天然玄武岩拉制单丝直径5.5微米、连续长度5万米不断头,已研发成功混凝土用筋材、建筑结构补强材、工业用高温过滤毡、汽车尾气过滤材料、刹车片、多轴向织物、3D织物、光纤芯套管等产品,其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达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大陆)玄武岩纤维及制品已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并销售到我国台湾省。
2007年,我国上海、浙江横店、四川成都、辽宁营口等地生产玄武岩纤维及制品,产量700吨。
3.ACM(先进玻璃钢)用特种纤维相比玻璃纤维,我国碳纤维、芳纶纤维的发展令人扼腕。
碳纤维是先进玻璃钢主要的增强材料,为国民经济与国防等行业所必需。
我国与日本同时起步,时间已过去30余年,其间还引进过英国技术,国外对我国技术与贸易封锁,近年尤甚。
水平与规模一直上不去,但我国台湾省碳纤维发展很快。
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碳纤维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线,T700碳纤维生产技术已取得突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已有15家企业生产,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发。
“十五”期间自主研发的聚芳砜酰胺纤维(Polysulphonamidefiber)耐热性、阻燃性、染色性、稳定性均优于芳纶。
(二)基体材料1.不饱和聚酯树脂(UPR)1986年以来,我国从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挪威、芬兰、德国、荷兰等国引进树脂和胶衣树脂生产技术,台商也在内地设厂,促进了技术进步。
我国自行开发成功乙烯基酯树脂、二甲苯树脂、双环戊二烯(DCPD)树脂、对苯树脂、气干性胶衣、高韧性模具胶衣、紫外光固化树脂与胶衣等品种。
我国已超美国成为世界上不饱和聚酯树脂产量与用量最大的国家。
不饱和聚酯树脂所用的固化剂过氧化甲乙酮年产量已逾两万吨。
1986年以前主要用的过氧化环己酮(HCH)产销量不足千吨。
自行研发的液体HCH用于要求较高的产品,如钢琴涂料用树脂的固化。
TBPB、TBPO、TBHP、P16等引发剂的综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可改善产品品质。
作为促进剂的异辛酸钴已占到60%,已经逐步取代了性能、稳定性较逊的环烷酸钴(CN)。
2007年,我国UPR年产量115万吨。
预计2008年将逾125万吨。
世界上UPR产能最大(50万吨/年)的美国雷可德(RC)公司年产5万吨生产基地在天津奠基。
我国UPR除产品出口外,已对外转让技术和生产线。
2.环氧树脂我国现在已经是环氧树脂产量、进口量、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岳阳、无锡分别自日本东都化成、德国巴克利特(bakelite)引进年产能3000吨的环氧装置,开始了中国大陆环氧树脂的规模化生产。
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者外资建厂)的有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
中国大陆环氧树脂年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台商有南亚(昆山)公司年产能13万吨,堪称世界级的企业。
我国环氧胶衣于2004年自行开发成功。
2007年我国产量60万吨,已居世界首位。
2008年产量将达65万吨~70万吨。
2000年及之前几年,我国环氧树脂的进口量一直大于产量,从2001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然而,进口之多仍是世界第一,相当于进口了日本一年的产量(2005年日本环氧树脂产量为21万吨)还要多。
2008年秋,台湾上纬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天津建立风电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年产能3万吨环氧树脂。
3.酚醛树脂1986年,我国自行研发成功酚醛发泡技术;1994年,现场发泡技术自行研发成功;1996年,可用于接触成型、拉挤、缠绕、RTM等工艺的“新型酚醛树脂”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我国生产酚醛树脂迄今已60年,由于其耐温、阻燃、烟密度低,在玻璃钢(含纸基覆铜版)方面广泛应用。
2006年,酚醛树脂胶衣研发成功,性能优于英国水平。
2007年,我国酚醛树脂产量约60万吨,为日本当年产量的两倍多。
(三)辅料1.1991年,中空玻璃微球投入量产,用于制作模具、人造玛瑙、浴缸、反光标志等产品,可减重、增加刚度、降低成本。
21世纪初,国产酚醛中空微球也已问世。
晶纤矿物复合填料黏度增稠缓,且可提高玻璃钢强度,已用于纤维缠绕与接触成型。
2.消泡剂、低收缩添加剂、润湿剂、触变剂等助剂可改善工艺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十五”末期年用量为“九五”末期的3倍多。
现用量最大的是德国BYK产品,台商已在沪建厂。
技术与产品开发取得重大进步1987年末引进意大利FW管道与贮罐生产技术与设备,1993年引进玻璃钢夹砂管生产线,以此二者为契机,带动了玻璃纤维、树脂(含固化剂)等原材料的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继之SMC/BMC、拉挤、RTM……整个行业在20年间风雨兼程、与时俱进,向高层次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玻璃钢成型技术,接触(手糊)成型占85%以上,到“十五”末期,机械成型已跃升达60%。
1.纤维缠绕管道与贮罐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迄今自主开发的纤维缠绕管道制造方面的专利有30多项,我国已具备FW工艺管、夹砂管、高压管的全套生产技术。
4000毫米玻璃钢管试制成功。
新疆某输水重点工程成功地采用了3.1米玻璃钢管,单管长12米,重16吨。
工程一次安装通水成功无泄漏,质量受到了国家发改委表彰。
在国家众多油田及西气东输工程,成功使用了玻璃钢高压管,玻璃钢管已出口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越南、伊拉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国及我国台湾省。
玻璃钢贮罐实际已经做到单罐2500立方米,出口到我国香港地区及美国、印度尼西亚、叙利亚等国。
为适应城市改造的需要,高校与企业结合,成功开发了玻璃钢顶管制造关键技术与施工技术。
在广州施工内径2.5米的玻璃钢顶管,日顶进长度达到69米,给排水业内专家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玻璃钢夹砂管在“十五”期间,年用量逾1000公里。
高压环氧玻璃钢管年用量逾3000公里,并已出口。
1996年,我国开始生产和使用玻璃钢电缆套管,现年用量逾5000公里。
我国缠绕技术及装备已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伊朗,部件已出口美国。
2.压力容器生产技术1986年至今,我国共生产玻璃钢/玻璃钢呼吸气瓶、CNG(压缩天然气)瓶、燃料电池用氢气瓶15万只。
1994年,我国开始开发CNG气瓶,并首先在北京公交车上装车使用(1辆车用90升气瓶9只)。
北京已成为世界城市中以CNG为动力的公共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城市。
199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环形压力容器投入使用。
2006年,我国引进德国技术装备(内衬制造、纤维缠绕),在苏州建立年产能达11万只玻璃钢气瓶的生产基地。
中材科技(苏州)公司生产的玻璃钢气瓶已成为全球四大品牌之一。
2008年,年产CNG气瓶17万只基地在沈阳奠基。
3.SMC/BMC生产技术1986年,从日本引进SMC及模压SMC座椅生产线,推动了我国SMC座椅的生产与普及。
1988年,引进美国SMC机组压机及模具,建立了我国首个研发与量产SMC汽车件的基地。
迄今我国已自日本、美国、德国引进18条SMC生产线,引进4条BMC生产线;今年引进连续法BMC生产装置。
BMC注射技术也已用于规模化生产,所用注射机近年已国产化,台商与日本也在内地设厂生产。
SMC主要产品为座椅、水箱、电表箱、卫星发射与接收碟形天线、汽车零部件、火车客车厢内饰件等。
BMC主要产品为电器产品:开关、高压绝缘件、仪表箱、塑封电机、汽车前灯反射面等,产品已为美、日、德、法等国的知名企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