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大小
胆囊的解剖位置

囊颈的一端,粘膜呈螺旋瓣样皱襞,而近胆总管的一段则内壁平滑。
②胆囊管的肌纤维构成环状带,称为胆囊颈括约肌。这些特点有助于
规律性地控制胆汁进入与排出。
2.1胆囊的形态大小和正常容量是多少
▪ 胆囊一般呈倒置的梨形,但也可呈现其他形状。如弯曲形、葫芦形、 三角形等。
▪ 正常胆囊长8~12cm,宽3~5cm,胆囊正常容量平均为50ml,收缩时 为15ml,充盈时可达90ml。
▪ 病变胆囊则大小变化较大,胆囊颈部堵塞后,分泌液将积蓄,致使胆 囊胀大1至数倍;慢性炎症时,囊壁纤维化萎缩,胆囊明显缩小,甚 至小似花生米大。
2.2胆囊颈管的组织结构
▪ 胆囊颈管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胆囊颈与胆囊管近颈部一段的黏膜面有很多黏膜皱襞,相互构成螺旋 状瓣膜,通常称为海斯特(Heister)瓣。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胆汁的 进出,让稀薄的肝胆汁进入胆囊,而让浓缩胆汁排出胆囊,形成了胆 汁来回往返于胆囊的通路。另外,此瓣的存在可使胆囊管不致过度膨 大或缩小。但当存在胆结石时,结石较易嵌顿与其中而致胆绞痛、胆 囊炎的发作。
2.3胆囊管的解剖变异有什么临床意义
▪ 正常情况下,胆囊管应以锐角汇入肝总管右壁,并共同形成胆总管。 但这种情况只占60%,有其他许多先天性异常情况,如胆囊管汇入右 肝管,胆囊管绕行肝总管后方而汇入肝总管左壁,胆囊管与肝总管平 行一段后再斜行汇入胆总管等等,有时会因为手术者对异常的解剖结 构认识不够而导致产生手术并发症,如胆囊切除时的胆囊管残留过长、 胆总管、肝总管的损伤等。
2.4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 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胆管由肝内及肝外胆管组成。前者由毛细胆管逐步汇合成各级小胆管, 再形成左右肝管。出肝后两者汇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同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后者最后经胆胰共同通道、壶腹部 注入十二指肠。 为便于定位,临床上常将左右肝管称为一级胆管,然后随其分支越来 越细,而分别称为二级肝胆管、三级肝胆管等。
胆囊的解剖位置 PPT

▪
胆囊粘膜细胞具有典型的吸收型细胞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吸收和
浓缩功能,同时,胆囊粘膜亦有分泌功能,分泌粘液。在有慢性炎症
时胆囊粘液的分泌增加。胆囊粘膜层中,除了一般的细胞外,尚有属
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肽类激素(APUD系统)的内分泌细胞,其生理
学上的意义尚未确定。
▪
胆囊管的层次与胆囊壁相同,但有以下两个特点:①胆囊管近胆
大家好
6
2.3胆囊管的解剖变异有什么临床意义
▪ 正常情况下,胆囊管应以锐角汇入肝总管右壁,并共同形成胆总管。 但这种情况只占60%,有其他许多先天性异常情况,如胆囊管汇入右 肝管,胆囊管绕行肝总管后方而汇入肝总管左壁,胆囊管与肝总管平 行一段后再斜行汇入胆总管等等,有时会因为手术者对异常的解剖结 构认识不够而导致产生手术并发症,如胆囊切除时的胆囊管残留过长、 胆总管、肝总管的损伤等。
胆囊的解剖位置
大家好
1
目录
1、胆囊的定义及功能 2、胆囊及胆囊管的组织结构特点
2.1胆囊的形态大小和正常容量是多少 2.2胆囊颈管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2.3胆囊管的解剖变异有什么临床意义 2.4胆管有哪些部分组成 3、胆囊的解剖结构图
大家好
2
1、胆囊的定义及功能
▪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 汁之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 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大家好
7
2.4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 胆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胆管由肝内及肝外胆管组成。前者由毛细胆管逐步汇合成各级小胆管, 再形成左右肝管。出肝后两者汇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同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后者最后经胆胰共同通道、壶腹部 注入十二指肠。 为便于定位,临床上常将左右肝管称为一级胆管,然后随其分支越来 越细,而分别称为二级肝胆管、三级肝胆管等。
胆囊测量标准值

胆囊测量标准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胆囊是人体内一个小囊状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
胆囊在人体中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肝脏的下方,是一个重要的器官。
对于胆囊的测量标准值一直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通过对胆囊的测量可以更好地了解胆囊的健康状况以及检测一些相关疾病。
胆囊的测量一般是通过超声检查来进行的,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胆囊的形态和大小。
一般来说,胆囊的正常大小是在2.5cm-10cm之间,而正常容量是30-50毫升。
通过测量胆囊的大小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健康状况。
胆囊的测量标准值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人群中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男性的胆囊稍微大一些,而女性的胆囊稍微小一些。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胆囊的大小要小一些,而在成年人中,胆囊的大小则比较稳定。
胆囊的大小还受到人体的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饮食不均衡或者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胆囊的大小异常。
一些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也会影响胆囊的健康。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一般会结合超声检查和病史等综合评估来判断胆囊的健康状况。
通过测量胆囊的大小可以更好地了解胆囊的功能和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进而提前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胆囊的测量标准值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胆囊的测量标准值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通过对胆囊的测量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医生在进行相关检查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综合评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胆囊测量标准值】对于医学研究和诊断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进展和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胆囊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位于肝脏下方,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而测量胆囊的大小和形态对于了解个体的胆囊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胆囊的测量标准值也备受医学界关注。
胆囊的大小和形态因人而异,一般通过超声波检查来测量。
胆囊大小超声测量标准

胆囊大小超声测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胆囊是人体内一个很小却又很重要的器官,它位于肝脏下方,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在饮食过程中帮助消化脂肪。
胆囊的大小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超声测量胆囊大小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那么,对于胆囊大小的超声测量标准是什么呢?胆囊的正常大小是多少呢?通常来说,正常成年人的胆囊大小在长轴直径方面大约为7-10厘米,横轴直径为3-5厘米,前后径为2-3厘米。
而在儿童或孕妇身上,胆囊的大小往往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胆囊大小是否正常。
胆囊大小还会受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生理状态、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胆囊大小超声测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胆囊形态:在超声检查中,胆囊的形态是首要考察的因素之一。
正常的胆囊形态应该是椭圆形或椭圆状,边缘清晰,无明显异常。
如果胆囊形态异常,则可能是由于疾病引起,比如胆石症、胆囊炎等。
2. 胆囊大小:胆囊的大小通过长轴直径、横轴直径和前后径等多个参数来进行测量。
正常的胆囊大小应该在上述范围内,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疾病。
3. 胆囊壁厚度: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测量胆囊壁的厚度,正常情况下胆囊壁应该均匀且薄,厚度一般在2-3毫米之间。
如果胆囊壁厚度异常增加,则可能是由于炎症或感染等原因引起。
4. 胆囊内结石: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
结石通常呈均匀的高回声,大小不一。
如果胆囊内存在结石,则会引起胆囊疾病,并且会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
通过超声测量胆囊大小是一种简便且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胆囊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测量胆囊大小并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解读和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胆囊的健康,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超声诊断

三.超声检查技术
1
1.病人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
检查前24h内少食油腻食物或 清淡饮食。
禁止服用影响胆囊收缩的药物
(阿托品及利胆素等)。
2
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及 胆系造影2-3日后进行。
2.体位:仰卧位(最常用体位)、 左侧卧位、坐位及半坐位等。
三.超声检查技术
3.仪器:常用凸阵及矩阵探头, 成人选用频率为3.5MHz的探头, 肥胖者用2.5MHz,儿童和消瘦者 用5.0MHz的探头。
③小结石型(IIIa型)
④泥沙型(IIIb型)
1
超声表现:胆囊腔内显示细小 颗粒强回声堆积于胆囊后壁及 底部,后方声影不明显,可随 体位改变缓慢移动。
2
超声表现:胆囊腔内显示粗大 颗粒强回声堆积,呈泥沙样, 后方伴宽声影明显,可随体位 改变移动。
其他类型的结石
1
胆囊颈部结石
2
胆囊壁内结石 (彗星尾征)
粗大光点,呈“云雾状”
慢性胆囊炎
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增大,少 数可萎缩,出现“WES”征 增厚、毛糙,回声增强
可
墨菲征
阳性
阴性
其他表现
多伴有嵌顿型结石
伴有或不伴有胆囊结石 胆囊收缩功能差
“双边影”: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其间出 现断续或连续的弱回声带。
1
2
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1
2
1
胆囊结石
思考:
如果结石发生在胆管内, 超声应该如何诊断?与胆囊 结石如何鉴别?
感谢您与我的共同学习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watching
2
2
胆囊息肉样病变
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
最新胆囊收缩功能检查指标(建议收藏)

胆囊大小,胆囊壁厚,胆囊容积胆囊收缩率%=(空腹三径乗积-脂餐后三径乗积)/ 空腹三径乗积×100%良好>80%;减弱60%~79%;明显减弱40%~59%;差<40%。
胆囊收缩功能测定方法:检查的前一晚餐后禁食,晨起禁烟,空腹常规扫查胆囊、肝内外胆管情况,记录胆囊的长径、横径、宽径及胆囊内结石的部位、形态,最大结石的径线、个数、回声强度、后方是否伴声影,是否随体位改变移动,胆汁的透声程度。
脂餐(口服两个油煎鸡蛋)后45~60min由同一位医师在同样的体位和测点测量胆囊的三个径线并记录,取其均值运用公式计算胆囊的收缩功能(用胆囊排空指数表示)。
......感谢聆听另一种说法公式:胆囊排空指数(EF)=(V 0 -Vt)/V 0 ×100%,其中V 0 为脂餐前胆囊的体积,Vt为脂餐后胆囊的体积。
V=π/6(长径×宽径×横径)EF≥1/2胆囊收缩功能良好;1/2 >EF≥1/3之间胆囊收缩功能尚可;1/3>EF≥1/5胆囊收缩功能欠佳;EF<1/5胆囊收缩功能差。
......感谢聆听另外一种评定标准,通常将检查结果分为4级:良好(收缩>50%)、尚可(收缩在30%~50%)、不佳(收缩<30%=;如脂餐后2小时,胆囊仍不见收缩,则为无收缩功能。
......感谢聆听LC的难度分级[1](DC),DC Ⅰ:胆囊区无粘连,Calot三角区解剖结构清晰可辨,本组36例占36%;DC Ⅱ: 胆囊区有粘连但易分离,Calot三角区较易解剖,本组49例占49%;DC Ⅲ: 胆囊与肠管粘连,胆囊颈结石嵌顿或胆囊萎缩,Calot三角较难解剖,本组11例占11%,其中中转开腹1例;......感谢聆听DC Ⅳ: 胆囊壁肥厚、水肿、化脓、坏疽、穿孔后包裹,Calot三角很难解剖,本组4例均中转开腹,占4%。
1.3 术前B超检查及静脉胆道造影结果1.3.1 B超结果我们将B超结果分为A组共37例占37%,表现为胆囊面积>12cm2,壁厚<4mm,轮廓清楚,收缩功能正常,无结石嵌顿;B组共63例占63%,表现为胆囊面积缩小或过大或壁厚≥4mm,胆囊液性暗区消失、轮廓不清或收缩功能不良。
超声检查胆囊小标准

超声检查胆囊小标准
通常胆囊在B超下测量的大小,长径多不超过8.5cm,前后径小于3.5cm,在空腹状态下胆囊壁一般小于或等于0.2cm,而胆总管内径多小于0.8cm。
通常建议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胆囊B超检查,主要是因为此时胆囊大小相对比较饱满,其内胆汁也比较多,更能够反映胆囊的状态。
因每个人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性,故进行B超检查胆囊时略有所差异。
如果与上述正常值相比,出现胆囊过大或胆囊过小的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1、胆囊过大:如果胆囊大小明显超过以上数值,比如长径在10cm以上,前后径大于5cm等,则多属于胆囊增大,此时要考虑是功能性还是病理性。
部分群体,如长期禁食者可能会出现胆囊功能性增大,通常进食后可以自行恢复。
而部分人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所致,患者可能会合并胆囊壁毛糙、增厚等表现,严重者会呈现双边征,是诊断胆囊炎、胆囊增大的辅助检查特点。
此时要注意胆囊炎是否有相关诱因,若存在则需及时控制诱因,并给予相应治疗;
2、胆囊过小:如果被检查者胆囊比较小,明显小于上述范围,也要引起重视。
部分人群在餐后,胆囊会把胆汁排出,本身也会比较小。
但如果在餐前胆囊仍然较小,比如胆囊长径<5cm,要注意是否存在胆囊萎缩比如瓷化胆囊,以及是否合并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等疾病。
因此,B超下胆囊过大和过小,都有可能存在相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在进行胆囊B超检查时,建议至少禁食八小时左右,并且在进行检查前一段时间要保持清淡饮食,尽量避免摄入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同时减少摄入洋葱、白萝卜、豆制品等产气较多的食物,以提高检查准确度。
上腹部B超诊断报告示例

上腹部B超诊断报告示例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上腹部B超诊断报告示例1、胆囊炎、肾结石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左叶前后径83mm,上下径98mm,右叶厚90mm,最大斜径132mm,形态规则,被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血管纹理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1mm。
胆囊大小约71mmx28mmx28mm,形态规则,壁毛糙,厚4mm,内透声好。
胆总管内径约5mm。
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胰管无扩张。
脾脏厚45mm,实质回声均匀,脾门区脾静脉无扩张。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皮髓质之间分界清楚,中心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左肾实质回声均匀,右肾实质内可见一5mm左右的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
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膀胱少量充盈。
CDFI: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提示:1、胆囊壁增厚毛糙,考虑胆囊炎。
2、右肾实质内强回声,考虑结石。
3、脾稍大。
4、肝胰左肾输尿管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
2、肝血管瘤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左叶前后径53mm,上下径74mm,右叶厚86mm,最大斜径128mm,形态规则,被膜光整,肝右叶内可见一11mmx10mm的中的偏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余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血管纹理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1mm。
胆囊大小约58mmx25mmx25mm,形态规则,壁毛糙,厚4mm,内透声好。
胆总管内径约6mm。
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胰管无扩张。
脾脏厚36mm,实质回声均匀,脾门区脾静脉无扩张。
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皮髓质之间分界清楚,中心集合系统未见分离。
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膀胱少量充盈。
CDFI: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提示:1、胆囊壁增厚毛糙,考虑胆囊炎。
2、肝右叶内中等偏低回声,血管瘤可能。
3、胰脾肾输尿管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
3、肝囊肿超声所见:肝脏大小:左叶前后径86mm,上下径80mm,右叶厚101mm,最大斜径140mm,形态规则,被膜光整,近场实质光点细密,回声稍增强,远场回声轻度衰减,肝左叶内可见一20mmx14mm左右的无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肝内血管纹理清晰,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1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大小,胆囊壁厚,胆囊容积
胆囊收缩率%=(空腹三径乘积-脂餐后三径乘积)/空腹三径乘积×100%良好>80%;减弱60%~79%;明显减弱40%~59%;差<40%。
胆囊收缩功能测定方法:
检查的前一晚餐后禁食,晨起禁烟,空腹常规扫查胆囊、肝内外胆管情况,记录胆囊的长径、横径、宽径及胆囊内结石的部位、形态,最大结石的径线、个数、回声强度、后方是否伴声影,是否随体位改变移动,胆汁的透声程度。
脂餐(口服两个油煎鸡蛋)后45~60min 由同一位医师在同样的体位和测点测量胆囊的三个径线并记录,取其均值运用公式计算胆囊的收缩功能(用胆囊排空指数表示)。
胆囊功能测评:告知患者胆功能测评的意义、作用
咱们需要进一步检查一下胆囊的功能测评,如胆囊大小、形态、收缩功能、排泄功能、吸收功能和分泌功能,胆囊收缩率、空腹胆囊容积和餐后最小胆囊容积,胆囊的长径、横径、宽径及胆囊内结石的部位、形态,最大结石的径线、个数、回声强度、后方是否伴声影,是否随体位改变移动,胆汁的透声程度以及胆囊壁厚薄等指标是正常的,咱们就可以采用保胆取石手术治疗,保留胆囊。
另一种说法公式:
胆囊排空指数(EF)=(V0-Vt) /0×100%,
其中V0为脂餐前胆囊的体积,Vt为脂餐后胆囊的体积。
V=n/6(长径×宽径x横径)EF21/2胆囊收缩功能良好;1/2 >EF21/3 之间胆囊收缩功能尚可;1/3>EF>1/5 胆囊收缩功|能欠佳;EF<1/5胆囊收缩功能差。
另外一种评定标准,通常将检查结果分为4级:良好(收缩>50%)、尚可(收缩在30%~50%)、不佳(收缩<30%=;如脂餐后2小时,胆囊仍不见收缩,则为无收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