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年签订

合集下载

cop是什么的缩写

cop是什么的缩写

cop是什么的缩写一、COP是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的英文缩写。

COP15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英文简称。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5月22日通过公约文本,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由各国签署,1993年12月29日生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项全球协议,目前有196个缔约方。

本次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二、在质量体系中COP是什么意思在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中,COP是指顾客导向的过程,所有输入与输出直接与外部顾客有联系。

输入来源于顾客要求,输出满足顾客要求。

经过COP分析,明确顾客价值创造过程,有什么要求,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决定性的意义。

没有强制规定有几个COP过程,完全取决于公司自己识别,最常见的有:COP1是指顾客要求合同,COP2是指产品的过程设计和开发,COP3是指生产过程,COP4是指交付和服务,COP5是指顾客反馈。

三、警察cop经常看罪案类美剧的朋友会发现,剧中人往往把警察称作cop,而很少叫成police officer,连警察们都常常自称为cop。

cop一词由copper而来,就是“铜”的意思,因为警察的徽章都是铜制的,所以在俚语中就能用cop来表示警察。

四、在质量体系中COP是什么意思COP英文全称Cyclo Olefin Polymer,中文名为环烯烃聚合物是一种塑料原料,由日本瑞翁公司开发生产,用于医学用光学部件和高端药品包装材料,其原料特点:高透明、低双折射率、低吸水、高刚性、高耐热、水蒸气气密性好、符合FDA标准。

五、其他含义英语缩略词“COP”经常作为“Canadian On-line Pharmacy”的缩写来使用,中文表示:“加拿大在线药房”。

本文将详细介绍英语缩写词COP所代表英文单词,其对应的中文拼音、详细解释以及在英语中的流行度。

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

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

决心进一步支持有效执行《公约》的获取和惠益分享规定, 认识到需要采取一种创新的办法,以便处理跨界情况下发生或 无法给予或征得事先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公正和公平地分享利用遗 传资源和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 认识到遗传资源对于粮食安全、公共健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认识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性质、独有特征和需要独特解决 方案的问题, 认识到各国在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方面相互依存,且遗传资源 对于实现世界粮食安全以及可持续性的农业发展在减贫和应对气候 变化方面的特殊性质和重要性,并承认《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 国际条约》和粮农组织粮食农业遗传资源委员会在这方面的根本作 用, 意识到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以及为了公众 卫生防范和应对的目的确保获得人类病原体的重要性, 承认获取和惠益分享方面其他国际论坛当前进行的工作, 回顾在与《公约》相协调情况下制定的《粮农植物遗传资源国 际条约》的获取和惠益分享多边制度, 认识到本议定书和同本议定书相关的其他国际协定应该相互支 持, 回顾《公约》第8(j)条对于同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以及公 正和公平分享利用此种知识所产生惠益的重要性, 注意到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其与土著和地方社 区密不可分的性质,传统知识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其 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土著和地方社区可持续生计的重要 性, 认识到存在着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为土著和地方社区持 有或拥有的多种多样的情况,
3
2
《获取和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
《获取和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
意识到土著和地方社区有权在自己社区内查清其与遗传资源相 关的传统知识的正当持有者, 又认识到存在着一些国家自己拥有口头形式或有文献记录的传 统知识的独特情况,这种传统知识反映了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 持续利用有关联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注意到《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以及 申明本议定书的任何规定均不得被解释为削弱或取消土著和地 方社区的现有权利, 兹协议如下:

《生物多样性公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公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公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CBD)是联合国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

公约的产生背景是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巨大影响,并意识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然而,长时间以来,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湿地的填埋以及湖泊和河流的污染等行为,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境的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危机。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公约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并合理利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公约通过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和公平分享利益,来实现其目标。

首先,保护生物多样性是CBD的核心任务。

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及恢复受威胁的物种和生境。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公约鼓励开展物种保护、建立保护区、禁止非法贸易、防止入侵物种等行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负责,更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和福祉的关注。

其次,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是CBD的重要内容。

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措施确保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不损害生物多样性。

这也涉及到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的调整。

公约呼吁减少污染以及减少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破坏性方式,鼓励采取可持续的农业、渔业和林业等经济活动。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不仅使人类能够从自然中获益,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最后,公平分享利益是CBD的重要原则。

公约要求各缔约国使用和提供生物资源时,考虑到源国、知识、创新和技术的公正分享。

这是为了避免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用导致源国和原住民的剥削,并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能够获得公正的受益。

生物多样性公约(里约宣言)

生物多样性公约(里约宣言)
(c)在互惠基础上,就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对其他国家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生物多样性可能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活动促进通报、信息交流和磋商,其办法是为此鼓励酌情订立边、区域或多边安排;
(d)如遇其管辖或控制下起源的危险即将或严重危及或损害其他国家管辖的地区内或国家管辖地区范围以外的生物多样性的情况,应立即将此种危险或损害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国家,
并注意到移地措施,最好在原产国内实行,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认识到许多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土著和地方社区同生物资源有着密切和传统的依存关系,应公平分享从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及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有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作法而产生的惠益,
并认识到妇女在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的极其重要作用,并确认妇女必须充分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级政策的制订和执行,
第十二条 研究和培训
缔约国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应:
(a)在查明、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的措施方面建立和维持科技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为此种教育和培训提供支助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
(b)特别在发展中国家,除其他外,按照缔约国会议根据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事务附属机构的建议作出的决定,促进和鼓励有助于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第十四条 影响评估和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1.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
(a)采取适当程序,要求就其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拟议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期避免或尽量减轻这种影响,并酌情允许公众参加此种程序。
(b)采取适当安排,以确保其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方案和政策的环境后果得到适当考虑。
注意到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终必增强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并有助于实现人类和平;
期望加强和补充现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的各项国际安排;并决心为今世后代的利益,保护和持久使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地球生命多样性的国际承诺

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地球生命多样性的国际承诺

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地球生命多样性的国际承诺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和维护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国际社会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通过全球合作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背景、目标以及国际社会的努力,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背景生物多样性公约,即《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是在1992年的里约地球峰会上通过的一项国际法律文件。

该公约的通过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的警示,旨在减缓和逆转这种趋势。

公约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分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和公众意识、参与和受惠的公平分配。

它被广泛认可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协定之一。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公平分享。

具体而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包括:1. 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和管理保护区、保护和恢复栖息地,防止物种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

2. 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鼓励利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方式,确保物种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和促进传统知识和实践的保留和传承。

3. 公平分享:促进公平分享物种资源的权益,特别是对开发中国家的支持,确保他们在利用生物资源和进行研究时获得合理和公正的利益。

三、国际社会的努力自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以来,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护和维护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 建立自然保护区:各国根据公约的要求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用于保护和维护关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这些保护区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繁衍和保护物种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2. 倡导可持续利用:国际社会呼吁采取可持续利用的方式来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通过更加谨慎和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可以降低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并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常设秘书处设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是全球履行该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一切有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缔约国大会的通过。
2010年10月,为期两周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在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举行。会议通过了规定遗传资源利益分配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同时提出2010年至2020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数值目标。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约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该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以赠送或转让的方式向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家提供新的补充资金以补偿它们为保护生物资源而日益增加的费用,应以更实惠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从而为保护世界上的生物资源提供便利;签约国应为本国境内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编目造册,制定计划保护濒危的动植物;建立金融机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清点和保护动植物的计划;使用另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国家要与那个国家分享研究成果、盈利和技术。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 在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上的讲话
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继续将生物安全列为会议主题之一。 1.2 关于科学技术合作资料交换所机制
科学技术性是《公约》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各缔约国科技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随之在 履行《公约》中就产生了许多的困难和分歧。为了促进缔约国之间能够协调一致地履行《公 约》,《公约》认为有必要为此专门建立一种协助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交流信息,开展科学技术 合作的机制。《公约》(第17条)要求缔约国便利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信息交 流,并顾及发展中国家和特殊需要;《公约》(第18条)提出促进缔约国之间的科学、技术合作, 并规定“缔约国会议应在第一次会议上确定如何设立交换机制以促进并便利科技合作”。 1994年12月在巴哈马缔约国会议上各国代表对科学技术合作资料交换所机制建立的意义取 得共识,并通过了建立该交换所机制的决议,目标是建成包括区域、亚区域和国家中心组成的 开放型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与此同时,UNEP一直致力于加强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数据 管理和信息网络能力建设,并利用GEF资金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数据能力建设的项目计划 (BDM),以促进国家之间数据和信息的交换。BDM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整 理、编辑和补充由编制生物多样性国别研究报告过程而得到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评估各国在 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的履约方面的需求,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获取、传送和更新的机制。加强 数据管理技术和专家技能,建立国内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以促进《公约》下科学技术合 作资料交换所机制的形成。目前,BDM项目正在一些国家进行试点。 1.3 关于森林、海洋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问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行与面临的任务﹡
杨朝飞
(国家环境保护各国首脑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生 物多样性保护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随着《公约》于1993年12月正式生效,联 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各缔约国国家政府一直面临着如何有效和切实履行《公约》的问 题。为此,UNEP和《公约》秘书处在过去的3年中已主持召开了三次《公约》缔约大会。包括 刚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结束的第三次《公约》缔约国大会。与此同时,还多次召开 各种专家组会议、科技咨询附属机构会议以及若干非政府组织举办的生物多样性论坛。我想 针对当前国际履约的热点问题,结合我国已有的履约工作,谈谈当前我国履约工作面临的任务 和应采取的措施。 1.国际履约的有关热点问题

生物多样性试题及答案

生物多样性试题及答案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试题A、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20 分)1. 《生物多样性公约》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年06月0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2)与(3)大会上签署, 佃93年12月29日(4)。

中国领导人(5)参加大会并签署了该公约。

截至2004年02月,该公约的签字国有188个。

2. 中国于1992年06月11日(6)了《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11月07 日(7),佃93 年01月05日交存加入书。

3. (8)年0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05月22日。

在此之前为每年12月29日。

4. 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用于生物的(10),生态学特性主要用于生物的(11)。

5. 生物个体是(12)存在的基本单位,生物种群是(13)存在的基本单位。

6. 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取决于(14),异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取决于特性(15)。

7. 微生物的作用,从个体角度来看是(16),从系统角度来看是(17)。

8•生态系统运行的显著特点:(18)流是循环的,(佃)流是单向的,(20)流是反馈的。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配置的。

A .分层B .集群C .网络D .随机。

2 . 我国1956建立的第- 一个自然保护区是一一。

A. 广东鼎湖山 B .吉林长白山 C .四川卧龙D. 湖南张家界3 . 我国1982建立的第- 个国家森林公园是。

A. 广东鼎湖山 B .吉林长白山 C .四川卧龙D. 湖南张家界4 . 我国1980年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3个自然保护区是一一。

(①•广东鼎湖山②.吉林长白山③.四川卧龙④.湖南张家界)A .①③④B .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②③5. 自然生态因子有、土壤、生物、地形四类。

A .氧气B. 养分C .气候 D .温度6. 人的基因数目是- 条。

A. 36 B . 46 C . 56 D . 267. DNA所含的四个环状含氮碱基之一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

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常设秘书处设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是全球履行该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一切有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缔约国大会的通过。

该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

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以赠送或转让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补充资金以补偿它们为保护生物资源而日益增加的费用,应以更实惠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从而为保护世界上的生物资源提供便利;签约国应为本国境内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编目造册,制定计划保护濒危的动植物;建立金融机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清点和保护动植物的计划;使用另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国家要与那个国家分享研究成果、盈利和技术。

截止到2008年5月,该公约的签字国有190个。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1992年11月7日批准,1993年1月5日交存加入书。

2004年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七次部长级会议在吉隆坡举行,会议通过《吉隆坡宣言》。

>>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

在地球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约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

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

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

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