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

合集下载

免疫调节习题和答案-生物高二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人教版

免疫调节习题和答案-生物高二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人教版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B.抗原C.淋巴因子D.溶菌酶2.用概念图形式表示免疫系统的组成:知识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A.皮肤和黏膜B.血液和消化液C.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D.溶菌酶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A.牛痘病毒B.细菌C.癌细胞D.自身正常细胞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9.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10.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11.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人教版生物教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第 3 页共11 页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毒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12.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导性免疫13.下列有关细胞免疫中靶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B.靶细胞是指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D.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死亡14.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激活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D.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15.以下关于T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传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成记忆细胞⑤分化成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16.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17.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抑制病菌的繁殖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C.使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失去毒性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18.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过敏性鼻炎B.冠心病C.艾滋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19.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效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免疫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20.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是()A.接触了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B.艾滋病C.过敏性鼻炎D.系统性红班狼疮21.下列物质不属于...过敏原的是()A.牛奶B.结核杆菌C.青霉素D.花粉22.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3.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而且向心脏瓣膜也发起进攻。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扁桃体B.脾C.肾脏D.胸腺2.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C.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胞吐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抗体与抗原结合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4.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5.美国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IV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合并中和它们。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抗体的产生只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D.HIV营寄生生活知识点三体液免疫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7.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2-4 免疫调节(Ⅱ)(同步习题)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2-4 免疫调节(Ⅱ)(同步习题)

第4节免疫调节(Ⅱ)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细胞免疫1.下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答案 D2.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产生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的功能C.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答案 C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答案 D解析只有体液免疫能产生抗体,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B项错误、D项正确;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项错误。

4.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抗体与抗原、细胞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C.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D.细胞c是浆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答案 C解析过程Ⅰ表示体液免疫,过程Ⅱ表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人体免疫中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题组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5.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答案 C解析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6.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的特点的是()A.发作迅速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C.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D.消退较慢答案 D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消退较快,D项错误。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同步训练(附答案)(第1课时)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同步训练(附答案)(第1课时)

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防卫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________。

2.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思考讨论:接种牛痘疫苗能有效预防天花的原理是什么?它能预防麻疹吗?答案:一、吞噬胸腺骨髓二、1.某一类特定病原体2.(1)B浆细胞(2)T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思考讨论:接种牛痘后,由于牛痘疫苗中含有经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被接种到体内后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而不患病。

由于抗体具有特异性,故不能预防麻疹。

1.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D.唾液中的溶菌酶2.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3.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C.一个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4.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5.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

(填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教材习题点拨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教材习题点拨

教材习题点拨一、基础题1.(1)×点拨:在特异性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呈递给T细胞。

(2)√点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的病原体会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因此,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点拨:机体的受损伤的细胞、衰老的细胞和癌细胞可以成为抗原。

2.D 点拨: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3.点拨: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

当T 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点拨: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

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

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二、拓展题点拨: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

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

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 000~1/5 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

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唯一途径。

高中生物 专题2.4 免疫调节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专题2.4 免疫调节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2.4 免疫调节1.将下列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

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免疫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在胸腺中成熟,________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

2.(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①防卫:抵御_____________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_____________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_____________清除掉。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如图所示),完成下图及下列问题:体液免疫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大多数病原体经过_____________等的________,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________,刺激T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直接刺激B细胞。

②B细胞的反应(如下图所示)③抗体与抗原结合:抗原、抗体结合后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①过程(如下图所示)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________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________,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4.免疫异常(1)自身免疫病:将________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________、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①含义: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________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________或功能紊乱。

②特点: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________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和个体差异。

5.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

最新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2-4免疫调节(必修3)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2-4免疫调节(必修3)及答案解析

第4节免疫调节(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免疫系统的组成 3 5免疫系统的功能1、6 7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2、4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1·全国理综)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本题考查免疫,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使其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获得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 C2.(2010·浙江高考)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预防接种的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有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要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故选C。

答案 C3.(2011·山东淄博模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还可作为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C.预防乙肝的疫苗是抗体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 (2015 杭州外国语学校期中)1962年英国格拉斯医院Griet在非近交的小鼠中偶然发现有个别无毛且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称为裸小鼠,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

纯合型雌裸小鼠nu/nu受孕率低,乳腺发育不良、且有食仔的习惯。

将淋巴细胞脑膜炎性脉络病毒(LCMV)经脑内接种于裸小鼠,未导致其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毒血症。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裸小鼠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B.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经脑内接种于裸小鼠,未导致其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毒血症,这说明裸小鼠淋巴细胞正常,细胞免疫也正常C.生产上一般采用纯合型雄鼠与杂合型雌鼠交配(♂nu/nu×♀nu/+)可获1/2纯合型子代D.将分泌生长激素的鼠垂体肿瘤细胞培养后接种至裸小鼠体内,会引起被接种的裸小鼠出现持续体重增加3. 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4. 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

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②为B细胞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C.细胞⑤为靶细胞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5. 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6.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7. 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8.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C.预防乙肝的疫苗是抗体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2015杭州外国语学校期中)1962年英国格拉斯医院Griet在非近交的小鼠中偶然发现有个别无毛且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称为裸小鼠,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

纯合型雌裸小鼠nu/nu受孕率低,乳腺发育不良、且有食仔的习惯。

将淋巴细胞脑膜炎性脉络病毒(LCMV)经脑内接种于裸小鼠,未导致其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毒血症。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裸小鼠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B.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经脑内接种于裸小鼠,未导致其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毒血症,这说明裸小鼠淋巴细胞正常,细胞免疫也正常C.生产上一般采用纯合型雄鼠与杂合型雌鼠交配(♂nu/nu×♀nu/+)可获1/2纯合型子代D.将分泌生长激素的鼠垂体肿瘤细胞培养后接种至裸小鼠体内,会引起被接种的裸小鼠出现持续体重增加3.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4.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

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②为B细胞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C.细胞⑤为靶细胞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5.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7.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9. 我国人用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获准生产,专家称,这对防控禽流感以及可能的流感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禽流感病毒的衣壳制成的疫苗,能使机体产生抗体B.禽流感病毒与 HIV 一样,都是以 RNA 作为遗传物质C.当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再追加一剂时,第一次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会大量增加D.当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再追加一剂时,机体产生抗体所需的时间变短10. 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 是子代 H5N1B.c 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C.b 是抗体D.合成 H5N1 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二、 非选择题1. (2014广东卷)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 15 所示。

图 15 中传出神经元是______。

b 1 兴奋后使 c1 兴奋,而 b 2 兴奋后使 c2D初次免疫人数 百分比再次免疫人数 百分比抑制,可推测 b1 和 b2 的突触小泡放的______是不同的物质。

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

”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_____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_____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

某研究跟踪监测 84 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结果。

结果见右表, D ≥4 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 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由表可知,初次免 疫的阳性率为______。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 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 4481632 64128 256 5121024> 1024 合计10 1 2 8113110 14 33841.20.0 1.2 2.4 9.513.1 36.911.916.63.63.61000 0 0 0 0 0 0 61761840.00.0 0.0 0.0 0.0 0.0 0.0 0.0 7.220.272.2100注:D 为注: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1)①表示_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填字母)。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的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

3.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RNA。

下图为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1)图中的③表示病毒正在侵入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细胞内的是病毒的________。

(2)④~⑤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在⑥~⑧的过程中,⑥中的腺嘌呤与⑧的________互补配对。

(3)图中淋巴细胞指的是________细胞,该细胞的死亡,使患者丧失了________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

(4)HIV有Ⅰ、Ⅱ两种类型,其中HIV—Ⅰ型又分为A、B、C、D、E、F、G7个亚型。

HIV—Ⅰ型的基因组共有6个基因和多个调节基因。

其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频率最高可达22%,众多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HIV 疫苗的主要障碍。

HIV众多变异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这种变化特点是________。

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

(2)I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________,形成大量的________,产生更强的________。

5.(2014北京卷)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A(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B(接种前检出HPV DNA)A1A2B1B2接种物对照剂疫苗对照剂疫苗总人数7863784811251121癌前病变人数834126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乙肝疫苗是外来的物质,具有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所以是抗原而不是抗体。

抗体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能力的球蛋白。

A、B、D是对的,C是错的。

2【答案】B3【答案】C【解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

4【答案】B【解析】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⑤为效应B细胞,其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

5【答案】D6【答案】C【解析】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自身的癌变、衰老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对部分的抗原进行初步处理。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乳汁)中也有分布。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7【答案】A【解析】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8【答案】D【解析】该疫苗在人体内作为抗原,可刺激效应B细胞产生并分泌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而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和效应T细胞分泌的,T细胞可以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9【答案】C【解析】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质可引起人体对禽流感病毒发生免疫反应,故可直接利用它的衣壳蛋白质制成疫苗,可引起同样的免疫反应,以预防禽流感;当第二次注射疫苗时,在第一次注射疫苗时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而不是残留的抗体大量增加。

10【答案】B【解析】c是效应T细胞,H5N1→吞噬细胞→T细胞→c属于细胞免疫过程,大方框表示的是H5N1的宿主细胞,是c作用的靶细胞。

X细胞是浆细胞,b是抗体,a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子代病毒。

c是效应T细胞,不能进入靶细胞,所以B错误。

二、非选择题:1【答案】(1)c1和c2(2分)神经递质(2分)感觉(2分)S区(或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2)98.8%(2分)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中抗体浓度比初次免疫明显要高(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