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提纲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提纲

电喷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高压共轨(Common Rail)电喷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

它是由高压油泵将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Rail),通过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Pressure)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程度.共轨技术是指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因此也就减少了传统柴油机的缺陷。

ECU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量大小取决于燃油轨(公共供油管)压力和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

高压共轨系统利用较大容积的共轨腔将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蓄积起来,并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然后再输送给每个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实现喷射的开始和终止。

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共轨腔内的高压直接用于喷射,可以省去喷油器内的增压机构;而且共轨腔内是持续高压,高压油泵所需的驱动力矩比传统油泵小得多。

通过高压油泵上的压力调节电磁阀,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状况以及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对共轨腔内的油压进行灵活调节,尤其优化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

通过喷油器上的电磁阀控制喷射定时,喷射油量以及喷射速率,还可以灵活调节不同工况下预喷射和后喷射的喷射油量以及与主喷射的间隔。

高压共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

供油泵从油箱将燃油泵入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由发动机驱动的高压油泵将燃油增压后送入共轨腔内,再由电磁阀控制各缸喷油器在相应时刻喷油。

预喷射在主喷射之前,将小部分燃油喷入气缸,在缸内发生预混合或者部分燃烧,缩短主喷射的着火延迟期。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进气阶段:进气活门打开,新鲜的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进入到气缸中。

2. 压缩阶段:活塞开始向上移动,将空气压缩在气缸中,使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

3. 燃烧阶段:当活塞接近顶点时,高压喷油器通过喷嘴将燃油以高压形式喷入到气缸中,与高温高压的空气混合。

4. 推动阶段:燃油与空气混合后,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完成发动机的功输出。

5. 排气阶段:一旦活塞达到下死点,排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阀排出到排气管中,同时进气门再度打开,开始新的循环。

整个工作过程中,电喷系统起到关键作用。

电喷系统中的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获取相关数据,如发动机转速、进气温度和压力等。

然后控制单元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喷油量和喷油时机,并通过电磁阀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油时长。

通过精确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机,电喷柴油机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同时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物质的产生。

电喷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电喷柴油发动机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发动机,它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燃油的精确控制和燃烧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电喷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 燃油系统电喷柴油发动机采用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其工作原理与汽油直喷发动机类似。

在燃油泵的作用下,将燃油压力提高到200-2000bar左右,并通过共轨输送到各个喷嘴。

在ECU(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下,通过高压喷嘴将精确计量好的燃油雾化成微小颗粒,并以高速度喷入气缸内。

2. 空气系统电喷柴油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器来增加进气量和进气压力。

空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涡轮增压器,在涡轮叶片的作用下产生旋转运动,并将空气压缩成高压气体。

然后再经过中冷器冷却后,进入气缸内与喷射的燃油混合进行燃烧。

3. 控制系统电喷柴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主要由ECU、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可以监测发动机的各种参数,如进气压力、进气温度、油压、转速等,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ECU。

ECU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控制喷油量、喷油时间和喷油压力等参数,从而实现发动机的高效运行。

4. 燃烧过程电喷柴油发动机采用压燃式燃烧方式,即在高温高压下使柴油自然点火。

当喷射的燃油雾化成微小颗粒后,与经过涡轮增压器增加了进气量和进气压力的空气混合在一起,在缸内形成可燃混合物。

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可燃混合物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点火并爆发出能量。

5. 排放系统电喷柴油发动机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来减少尾气排放。

主要措施包括采用高效的三元催化器、再循环废气系统和颗粒捕集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如CO、HC、NOx和颗粒物等,从而达到环保要求。

综上所述,电喷柴油发动机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优点,是现代汽车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电喷柴油发动机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机遇。

电喷柴油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柴油车发动机采用电喷技术,工作原理如下:
1. 空气进入:首先,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气缸内。

气缸是一个金属容器,内部有活塞和气缸盖。

2. 压缩空气:活塞向上移动,将空气进行压缩,使其增加了浓度和压力。

同时,柴油喷油器会将柴油喷入气缸内。

3. 燃烧:当活塞达到顶部时,柴油喷油器通过电喷的方式将柴油喷入气缸。

高压燃气和高温空气混合,引起自燃反应,形成燃烧。

4. 活塞推动:由于燃烧反应的高温高压,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向下移动。

活塞下降时,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到排气系统。

5. 温度与压力控制:发动机内部有各种传感器来监测温度和压力,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喷油和进气量,确保发动机的工作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

6. 循环运行:整个过程会不断重复,形成循环运行,保持发动机的持续工作。

综上所述,柴油车发动机通过电喷技术实现了燃油喷射和燃烧的控制,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前进。

电控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控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控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控柴油机是一种利用电子控制技术来控制柴油机工作的一种发动机。

它基本原理如下:
1. 燃油喷射系统:电控柴油机采用电喷系统来控制燃油喷射过程。

电控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包括电喷油泵、喷油嘴和喷油控制器。

通过电喷油泵将燃油压力提高到所需的喷油压力,再通过喷油嘴将燃油喷入进气歧管或燃烧室。

喷油控制器控制喷油的时间、量和压力,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2. 进气与排气系统:电控柴油机的进气系统和传统柴油机相似,通过进气歧管将空气引入到燃烧室。

排气系统则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

3. 点火系统:电控柴油机不需要点火系统来点燃燃料,而是通过压燃的方式实现燃料的自燃。

4. 电子控制单元(ECU):电控柴油机的关键部件是电子控制单元。

ECU接收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包括发动机转速、
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和冷却水温度等信息。

ECU根据这些信
息计算出最佳的燃油喷射时间和量,并控制喷油控制器来实现精确的燃油喷射控制。

同时,ECU还可以监测发动机的工作
情况,并对其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码存储。

总的来说,电控柴油机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来精确控制燃油喷射过程,提高燃油喷射的精度和效率,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之欧阳治创编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之欧阳治创编

电喷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高压共轨(Common Rail)电喷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

它是由高压油泵将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Rail),通过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Pressure)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程度.共轨技术是指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因此也就减少了传统柴油机的缺陷。

ECU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量大小取决于燃油轨(公共供油管)压力和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

高压共轨系统利用较大容积的共轨腔将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蓄积起来,并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然后再输送给每个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实现喷射的开始和终止。

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共轨腔内的高压直接用于喷射,可以省去喷油器内的增压机构;而且共轨腔内是持续高压,高压油泵所需的驱动力矩比传统油泵小得多。

通过高压油泵上的压力调节电磁阀,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状况以及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对共轨腔内的油压进行灵活调节,尤其优化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

通过喷油器上的电磁阀控制喷射定时,喷射油量以及喷射速率,还可以灵活调节不同工况下预喷射和后喷射的喷射油量以及与主喷射的间隔。

高压共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

供油泵从油箱将燃油泵入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由发动机驱动的高压油泵将燃油增压后送入共轨腔内,再由电磁阀控制各缸喷油器在相应时刻喷油。

预喷射在主喷射之前,将小部分燃油喷入气缸,在缸内发生预混合或者部分燃烧,缩短主喷射的着火延迟期。

电喷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喷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喷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喷发动机是一种利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间,从而实现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和燃烧的发动机。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燃油泵通过电机驱动将燃油从油箱中抽送到高压油管中。

高压油管连接到燃油喷嘴,通过喷孔将燃油喷射到气缸中。

其次,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进入进气歧管后,经过节流门或气门等进行控制后进入气缸。

同时,电子控制单元(ECU)监测并计算气缸内的氧气含量和发动机负荷等参数。

然后,ECU根据传感器信号的反馈,计算出所需的燃油量,
并发送信号给喷油嘴,控制喷油嘴的开启时间和喷射次数。

喷油嘴在接收到信号后,通过电磁阀开启并喷射适量的燃油到气缸中。

最后,燃油与进入气缸的空气混合后,通过火花塞的火花点燃,从而引发燃烧。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驱动曲轴旋转,从而产生动力。

同时,ECU会根据实时的工况参
数对喷油量和喷油时间进行实时调整,以使发动机始终保持最佳的燃烧效率。

总的来说,电喷发动机通过利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精确控制燃油喷射量和喷射时间,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电喷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机工作原理
电喷柴油机是一种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主要由燃油系统、进气系统、压缩系统、燃烧系统和排气系统等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进气阶段:汽缸活塞向下运动,使进气门打开,燃油通过进气阀进入燃烧室。

同时,压缩空气也通过进气阀进入燃烧室,与燃油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

2. 压缩阶段:进气阀关闭后,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物压缩。

此时,在活塞上方的预燃室中,火花塞爆发火花,将燃料点燃,使压缩混合物燃烧。

3. 燃烧阶段: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从而释放能量。

这个过程促使引擎转动,提供机械动力。

4. 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凸轮将排气门打开,废气被排出燃烧室,进入排气管。

同时,进气门再度打开,进入下一个循环。

在电喷柴油机中,电喷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个或多个喷油器,燃油被高压电力喷射进入燃烧室。

电喷系统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变化,智能地调节燃油喷射的时间、量和压力,以实现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排放。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电喷系统进行精确控制和调节,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总之,电喷柴油机利用喷油器将燃油喷入燃烧室,并通过压缩和点燃燃料产生能量,从而驱动发动机工作。

电喷系统的精确控制和调节,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喷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电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高压共轨(Common Rail)电喷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

它是由高压油泵将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Rail),通过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Pressure)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程度.
共轨技术是指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因此也就减少了传统柴油机的缺陷。

ECU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量大小取决于燃油轨(公共供油管)压力和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

高压共轨系统利用较大容积的共轨腔将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蓄积起来,并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然后再输送给每个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实现喷射的开始和终止。

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共轨腔内的高压直接用于喷射,可以省去喷油器内的增压机构;而且共轨腔内是持续高压,高压油泵所需的驱动力矩比传统油泵小得多。

通过高压油泵上的压力调节电磁阀,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状况以及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对共轨腔内的油压进行灵活调节,尤其优化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

通过喷油器上的电磁阀控制喷射定时,喷射油量以及喷射速率,还可以灵活调节不同工况下预喷射和后喷射的喷射油量以及与主喷射的间隔。

高压共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

供油泵从油箱将燃油泵入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由发动机驱动的高压油泵将燃油增压后送入共轨腔内,再由电磁阀控制各缸喷油器在相应时刻喷油。

预喷射在主喷射之前,将小部分燃油喷入气缸,在缸内发生预混合或者部分燃烧,缩短主喷射的着火延迟期。

这样缸内压力升高率和峰值压力都会下降,发动机工作比较缓和,同时缸内温度降低使得NOx排放减小。

预喷射还可以降低失火的可能性,改善高压共轨系统的冷起动性能。

主喷射初期降低喷射速率,也可以减少着火延迟期内喷入气缸内的油量。

提高主喷射中期的喷射速率,可以缩短喷射时间从而缩短缓燃期,使燃烧在发动机更有效的曲轴转角范围内完成,提高输出功率,减少燃油消耗,降低碳烟排放。

主喷射末期快速断油可以减少不完全燃烧的燃油,降低烟度和碳氢排放。

与过去的机械式供油方式不同,电喷发动机由高压油泵将柴油高压送到输油轨上,输油轨连接喷油器,电脑板来控制喷油顺序和时间,电脑板和曲轴传感器这些取代了时规齿轮来带动高压泵和正时。

通过进气流量计与氧传感器给电脑信号,电脑计算完毕发出指令,由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开关控制喷油嘴的喷油量及时间来实现发动机的工况。

开环控制是指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按顺序工作,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
按这种方式组成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控制作用发生影响,没有自动修正或补偿的能力。

闭环控制系统刚好相反,就是被控对象与控制装置之间是有反馈的。

输出的经过会返回控制装置来进行调整。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要对电机转速做一个最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就是这样的,要求把电机转速设定为1000转每分钟,一个测速传感器测量电机的实时转速并把这个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会不断比较实时转速和设定转速。

如电机转速从0开始上升,小于1000时候电机继续加速,如果超过1000就开始减速,如此往复直到速度最后稳定至1000,则不在调整。

但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得转速脱离1000(超过或者低于)系统就又开始调整直至动态平衡,这就是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不同点。

电喷柴油发动机使用和省油方法
电喷车的行车电脑中都会存储“减速断油”的程序,比如车辆以3000转/分高速运转,在司机突然松开油门,车速降低,发动机转速下降的情况下,行车电脑会控制喷油嘴做出“减速断油”的动作,此时缸体内没有燃油喷射和燃油燃烧。

这样的情况相当于“让车辆带着发动机转动”,当发动机转速降到1200-1500转/分(不同车型的具体转速不同)时,喷油恢复正常。

如果是在正常的行驶情况(减挡减速)下,从“减速断油”到“正常喷油”的过程是有一段时间的,这段时间实际上是比较省油的。

但是如果突然在高速时挂到空挡,此时发动机转速会立即跌到怠速状态,行车电脑会控制喷油嘴开始喷油,这样就缩短了上述过程,油耗实际上是在增加。

那么空挡滑行到底能不能省油呢?纯理论的陈述,使人们无法正确的理解,因此用数据来解释这个问题更能让人理解。

专业人员为此专门进行了测试:通过他们的测试发现,在60km/h等速下,完全抬起油门踏板,直线滑行至停止,在这个过程中空挡滑行的耗油量为31.4mL,滑行距离为890米,而带挡滑行的耗油量只有15.7mL,其滑行距离为608米,比空挡短200多米。

两者相比,带挡滑行比空挡滑行更省油。

首先要说明的是,空挡滑行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摘挡后没有发动机制动,下坡时很不安全,在平地上遇到突发情况也来不及处理。

人们通常认为,挂空挡,切断发动机的动力(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利用汽车惯性进行滑行可以省油。

其实,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汽车,无论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车型,都属于电喷车(电脑控制燃油喷射)。

电喷车在不加油的状态下,电脑都将此时默认为怠速供油状态,也就是说以为空挡滑行可以省下的燃油实际上一滴没少用,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变速箱离合器等动力传输系统损坏。

每一种型号的汽车都经过严格计算来确定各种配置,如合客牌汽车,使用4缸O3电喷柴油发动机,那么根据这款动力的速比,来确定变速箱、离合器、差速器、轮胎型号。

也就是说所有的驾驶员都要根据每种车型的使用说明,规范操作。

电喷柴油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及排放的柴油机即为电喷柴油机。

电喷柴油喷射系统由传感器、ECU(计算机)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

采用转速、油门踏板位置、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等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参数同时输入计算机(ECU),与已储存的设定参数值或参数图谱(MAP图)进行比较,经过处理计算按照最佳值或计算后的目标值把指令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ECU指令控制喷油量(供油齿条位置或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和喷油正时(正时控制阀开闭或电磁阀关闭始点),同时对废气再循环阀、预热塞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柴油机运行状态达到最佳。

排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为汽车用小型内燃机在燃烧后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分离出、并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燃烧的技术(手法或方法)。

主要目的为降低排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NOx)与分担部分负荷时可提高燃料消费率。

取其每个英语单字的字首“EGR”为通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