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案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9篇】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一。
复习导入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二。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动作、神态)○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
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
'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
'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陈尧咨:骄傲、自负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点拨:年轻时候。
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
但从课文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交流点拨:不好。
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 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卖油翁》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颔之酌油杓沥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壹五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是一部笔记小说。
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
是文坛诗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以此:因此。
尝:曾经。
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
而:表顺接,可不译。
其: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
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尔安敢:尔,你。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指葫芦。
而钱而,但是。
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于漪《卖油翁》教案

于漪《卖油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卖油翁》一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 课文中一些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中具体语句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3.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并体会人物的品质和性格。
4. 道理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自己的生活哲理,并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5. 拓展训练:以课文为依据,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于漪及其作品《卖油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
2.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交流或向教师提问。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5.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炼出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2.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质疑。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总结课文中的要点和难点。
七年级语文教案《卖油翁》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油翁》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科举制度、家庭关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卖油翁》全文;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词汇的理解;2. 课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如科举制度、家庭关系等;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查找生词和句子的解释;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解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5. 课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进行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卖油翁》全文;2. 整理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归纳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 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4.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尝试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卖油翁》课文的朗读、背诵情况和文言文阅读能力;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勤奋学习、关爱他人等品质的培养。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

《卖油翁》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文章通过讲述卖油翁陈尧咨与教书先生之间的对话,展示了卖油翁精湛的酌油技艺和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卖油翁的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品质,树立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句式,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卖油翁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技艺。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1)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讨论卖油翁的技艺如何展现。
(2)讨论文章的主旨,理解卖油翁所传达的哲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成语和句式,如“熟能生巧”、“因地制宜”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卖油翁的故事。
(2)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句式,写一段话。
2. 答案:(1)卖油翁陈尧咨,酌油技艺高超,令教书先生叹为观止。
(2)示例: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他的钢琴演奏已经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民间技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卖油翁形象特点的分析。
2. 文章主旨的理解。
3. 成语和句式的运用。
4.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方法。
《卖油翁》教案优秀9篇

《卖油翁》教案优秀9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
技能。
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卖油翁》教学设计(优秀8篇)《卖油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包含着丰富深刻的道理,短小精悍的文章,蕴含着熟能生巧的含义,学习本文要注意揣摩作者的用词准确,要运用发散思维,认真品味文章的多次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而学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地借助工具书对不熟悉的文言文做到畅通文意,但对于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掌握还不够,需要系统介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实、虚词,译全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2)实、虚词理解掌握(3)详略得当的'写法【教法与学法】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
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是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二是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三是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
这样,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
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采取的具体学法有:1、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2024年实用的《卖油翁》教案

2024年实用的《卖油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卖油翁》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3. 掌握课文的主旨和寓意;4. 学习古代寓言故事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提高语文素养;3. 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寓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学习寓言故事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和分析;2. 教学重点:课文的寓意和寓言故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熟能生巧”的道理。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词语、句子,讲解课文寓意。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寓意分析的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寓言故事的写作手法,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8.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油翁》2. 关键词语:熟能生巧、自满、谦虚、智慧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寓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5. 写作手法:寓言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阐述“熟能生巧”的道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代寓言故事,了解寓意,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和分析;2. 教学重点:课文的寓意和寓言故事的写作手法;3. 例题讲解: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题;4. 随堂练习:关于寓意分析的练习题;5. 小组讨论:寓言故事的写作手法;6. 作业设计: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而且是受了侮辱。所以,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个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仅仅一笔略过。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尔,你。乃:于是。以钱覆其口:以,用。其:指葫芦。而钱而,但是。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老头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不过钱不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说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学生必须学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水平目标:复述课文。
【说明】语文学科的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此举在于培养学生“说”的水平。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4.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俄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
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仅仅微微地对此点头。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个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是文坛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
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
以此:所以。尝:以前。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而:表顺接,可不译。其:指代陈尧咨。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以前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仅仅微微地点点头。
教案示例一
《卖油翁》
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二、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三、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2.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3.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睨”“微颔”——超然不自傲
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教案点评:
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带领学生稍加串讲即可,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组织学生当堂表演课本剧。
教案示例二
《卖油翁》
教学目的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5.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6.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7.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4.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5.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6.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仅仅一笔略过。
五、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善射“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 “尔”——骄傲不可一世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
颔之酌油杓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