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15-17-13180回风巷作业规程

合集下载

回风大巷施工作业规程 (2)(DOC)

回风大巷施工作业规程 (2)(DOC)

第一章工作基本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用途1、巷道名称:回风大巷及回风上山2、巷道用途:主要用于回风、行人等。

3、井上位置:位于井田中部,天然大山中。

4、主采煤层:15#5、煤层厚度:5.04m—6.57m 平均:5.81m第二节工作面四邻关系工作面北部为副斜井井筒,南部为开拓未采区,东部为运输大巷,西部为回风大巷。

本工作面布置于15#煤层中,延顶板水平掘进,四邻关系对掘进无大的影响,按初步设计平面图布置,南部200多米处为采空积水区,因此在掘进时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探水。

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煤层赋存特征本井田内可采煤层共2层,分别为6#、15#煤层,因当前主采15#煤层,6#煤层回收矿井时可采,所以在此只表明15#煤层。

15#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6#煤层65.34—101.57m,平均84.59m,煤层厚度5.04—6.57m,平均5.81m,为稳定可采煤层,含0—3层夹矸,结构简单,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为井田内可采煤层。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该工作面总体构造为单一斜构造,井田位于山西沁水煤田东北部边缘,总体为一褶皱构造,共发育有2个向斜和1个背斜,在井田内还发育有2条断层和38个陷落柱,构造中等,属二类。

第三节预测瓦斯、火、煤层情况根据2007年6月7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煤矿15#煤层所作出的煤尘爆炸鉴定检验报告,煤尘无爆炸性。

据2006年12月阳泉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全市地方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阳煤政发[2007]10号)借鉴相邻矿井五指山煤业有限公司15#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9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37m3/min,按低瓦斯矿井规定对待。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1、井田地表水:本井田及邻近河流属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井田内主要河流为前头河,由西向东流经本井田北部,最终汇入桃河,前头河属季节性河流,仅雨季有水,平时干涸,其余均为季节性流水的小山沟。

煤矿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最新 精品

煤矿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最新 精品

义煤集团铁生沟煤业公司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号:YMGC-CM-TSGK-2013-01规程批准时间:年月日规程执行时间:年月日大有能源铁生沟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审批卡义煤集团铁生沟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审批卡目录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 ............................ - 6 -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6 - 第二节煤层.................................... - 6 -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 7 - 第四节地质构造................................ - 7 - 第五节水文地质................................ - 7 -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 7 -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 8 -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 - 9 - 第一节采煤方法................................ - 9 - 第二节回采工艺................................ - 9 - 第三章工作面顶板支护与管理 ..................... - 11 - 第一节支护设计............................... - 11 - 第二节顶板管理............................... - 11 - 第三节矿压观测............................... - 13 - 第四章生产系统及工作面配备 ..................... - 14 - 第一节运输系统.............................. - 14 - 第二节通风系统及风量计算................... - 14 - 第三节供排水系统........................... - 16 - 第四节供电系统............................. - 16 - 第五节压风自救系统.......................... - 17 - 第六节瓦斯防治及抽放系统.................... - 17 - 第七节防尘系统.............................. - 18 - 第八节防灭火系统............................ - 19 - 第九节安全监控系统.......................... - 20 - 第十节液压系统.............................. - 21 - 第十一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 21 -第十二节工作面设备配备...................... - 22 - 第五章正规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 ................... - 25 - 第一节正规循环作业........................... - 25 - 第二节劳动组织............................... - 27 -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28 -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 29 - 第一节总则................................... - 29 - 第二节现场管理制度........................... - 30 - 第三节风镐落煤安全技术措施................... - 31 - 第四节悬移液压支架使用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 32 - 第五节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 35 - 第六节“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 36 - 第七节放顶煤安全技术措施..................... - 37 - 第八节移溜安全技术措施....................... - 38 - 第九节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 39 - 第十节煤质管理措施........................... - 40 - 第十一节端头支护管理......................... - 40 - 第十二节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 41 - 第十三节修棚措施............................ - 42 - 第十四节预防瓦斯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 43 - 第十五节单体柱及π型梁管理................. - 44 - 第十六节收尾回收措施........................ - 44 - 第十七节处理片帮冒顶安全技术措施............. - 45 - 第八章六大避险系统 ............................ - 46 - 第九章灾害防治与避灾路线 ....................... - 48 - 第一节灾害预防措施.......................... - 48 - 第二节避灾路线............................... - 49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1:表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1-2:表1-2 煤层情况第三节煤层顶底板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3及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柱状图表1-3 煤层顶底板情况第四节地质构造该工作面范围内岩层总体上为单斜构造,倾向北稍偏西,倾角12°左右。

总回风巷作业规程范本

总回风巷作业规程范本

总回风巷作业规程第一节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编写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地质构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水文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巷道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矿压观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支护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施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爆破作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喷射混凝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回风巷作业规程

回风巷作业规程
d、将拉拔后松动的锚杆用扳手重新紧固一遍。
e、拉拔过程中,锚杆拧入套管头的长度不小于20mm,锚具5m范围内不得站其他人员,防止意外伤人。
第三节支护设计
依据巷道围岩性质和邻近工作面矿压资料,采用锚杆、锚索支护作为永久支护,能极大程度地起到悬吊、组合梁,加固拱和围岩补强作用,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支护方法。故所掘巷道确定采用锚杆、锚索支护作为永久支护,滑移式掩护前探钢梁作为临时支护。巷道断面图见(图3)、支护平面图见:
锚杆支护工艺:锚杆支护作业,必须在前探梁掩护下进行,要掌握好眼深尺寸,锚杆间距。钻孔钻好后,将树脂药卷用锚杆顶入钻孔内到位后,立即开启钻机边搅拌边顶入到眼底,搅拌时间约30秒,凝固10分钟后,将托板单垫片双螺母先后安上,并用专用力矩扳手把螺母拧紧,预紧力矩不低于120NM,螺母下锚杆外露长度在20-50mm之间。每根锚杆使用一卷树脂锚固剂,锚固长度不低于0.6米,在较高的地段安混凝土托板时,要站在高凳上,一人扶凳一人站在凳上安设,还需要一人站在底下用长杠顶住托板,以防掉下伤人。
第三节地质构造
11#层集中回风巷所在煤层为侏罗纪大同组煤层,局部为复杂结构煤层,顶底板岩石特征为:老顶粉砂岩,细砂岩,胶结致密,稳定性好,直接顶是以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为主,含较多黄铁矿,性较硬。伪顶黑色,较密块状,泥质结构。直接底是黑色,致密块状,性较硬质纯,具滑感,含少量炭化植物碎屑,老底灰色,石英石长石为主,具微波状层理。地质构造简单,巷道所在区域坡度变化不大,在该掘进范围内无褶曲,210米处遇陷落柱,预计巷道西部有一斜交于11#层集中皮带巷的断层,落差1米左右,顶板较破碎。在掘进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顶板管理。
11#层集中皮带巷锚杆钢带支护,间距1.2米,排距1.2米,在中线处居中布置一排,间距4米,如果工作面顶板破碎,锚索支护沿中线两侧且对称于巷道中线各布置一行,呈三花布置,排距1.4米,间距4米。

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第一章工程设计概述开口坐标X=3810645,Y=38423896 ,Z= +160支护形式矿用工字钢方位角24°工程量265m标高+160m净断面 5.5m2掘进断面 6.6m2坡度+0°第二章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巷道)地面标高(m)+225.3~ +296.0煤层倾角6.8~8.5°平均7.5°煤层厚度3.2~6.3m平均4.75mf<0.5构造顶板断层泥及断层角砾岩厚度3.1~22.6m平均13.4mf<0.2~0.7直接底砂质泥岩厚度3.06~10.56m平均7.8mf8.2~9.0老底L8灰岩厚度0.7~4.3m平均2.8mf11.1~14.0最大涌水量10m3/h正常涌水量5m3/h 瓦斯绝对涌出量 1.2m3/min煤层自燃发火期最短62天煤层情况该工作面煤层为二1煤,呈黑色,粉末状,半光亮型,煤层原生构造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而遭受破坏,层理不清,滑面及摩擦镜面发育,强度较低,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主要地质构造(1)根据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形态分析,地质条件简单,掘进范围内煤层底板整体呈一单斜构造。

(2)根据相临巷道及工作面掘进地质资料分析,预计该工作面煤层底板起伏变化不大,次生断层和褶曲不发育。

(3)工作面大部分保留原生顶板,岩性为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根据相临工作面掘进地质情况分析,预计该面煤层顶板起伏变化不大,断层不发育。

水文地质情况一、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底板水:经过井田下部告成矿及本矿原13采区巷道对L7-8灰岩水的长期疏放,L7-8灰岩水不会对运输大巷掘进产生影响。

预计其正常涌水量为2m3/h,最大涌水量为4m3/h。

2、顶板水:在矿井原13采区下山掘进时,普遍未见顶板涌水现象,仅局部出现少量顶板淋水现象,最大涌水量为2m3/h,并且根据主井掘进地质水文资料分析,该工作面顶板水赋存较弱,仅会在局部地段掘进时出现顶板淋水、涌水现象,但涌水量不大,预计正常涌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为6m3/h。

回风大巷施工作业规程

回风大巷施工作业规程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编写依据 (1)第二章井上下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2)第四节水文地质 (4)第五节其他相关情况 (4)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5)第一节巷道布置 (5)第二节支护设计 (6)第四章巷道施工 (17)第一节施工方法 (17)第二节施工工艺 (17)第三节装、运煤方式 (18)第四节管线敷设 (18)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8)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第一节劳动组织 (20)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 (2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第六章生产系统 (22)第一节通风系统 (22)第二节压风系统 (24)第三节防尘系统 (24)第四节防灭火 (25)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25)第六节供电系统 (26)第七节排水系统 (31)第八节运输系统 (31)第九节通迅系统 (32)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2)第一节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41)第二节灾害预防 (35)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41)第一节施工准备 (41)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41)第三节顶板管理 (45)第四节防治水管理 (47)第五节机电管理 (49)第六节运输管理 (53)第七节掘进机使用及管理 (59)第八节其他 (63)第九节安全制度 (64)第十节针对性安全措施 (65)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回风大巷。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该巷道掘进的目的:承担全矿井回风任务并兼做安全出口通道。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回风大巷设计延伸长度为:1941米。

服务年限:至矿井回采完毕。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根据矿井接续分段进行延伸。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根据山西约翰芬雷华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神木县三江能源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说明书》。

回风大巷作业规程(DOC)

回风大巷作业规程(DOC)

回风大巷综掘施工作业规程根据生产衔接,由二处负责回风大巷掘进施工,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特编制本作业规程。

第一章工作面基本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井上下及煤层对应关系巷道名称:回风井下组煤回风大巷。

巷道用途:回风大巷工作面采煤时的回风通道。

巷道位置:该工作面马头门连接处井底标高为+998.743m水平回风大巷。

第二节工作面上下左右四邻关系、采掘情况及影响该巷道为开拓巷道,周边均为未采区,为了加快建井速度,掘进期间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进入回风顺槽。

附图1-1:回风大巷平剖面布置示意图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煤层赋存特征15-3#煤层平均厚度为5.6~6m,倾角6~7°。

煤层之上为泥岩伪顶,厚度0.54—0.9m,灰黑色,厚层状,均匀层理,见大量植物化石;泥岩之上为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直接顶,厚度0.90—1.46m,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波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发育,含云母碎片,见少量植物化石;砂岩之上为16.50—18.50m厚的细砂岩老顶,灰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云母碎片,平行层理,泥质胶结,分选中等;煤层之下为直接底泥岩-粉砂岩,厚为0.72—2.04m,深灰色—黑色,中厚层状,均匀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发育,见大量植物化石;泥岩-粉砂岩之下为老底,为2.30—3.52m厚的中砂质泥岩—细砂岩,灰色—灰黑色,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波状层理,含泥质包体,见菱铁质结核。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依据三维勘探资料显示当巷到掘进约至15#横贯时有一异常区的影响。

应提前做好影响区超前钻探工作,以此保证巷道安全正常掘进。

巷道掘进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探后掘”的方式掘进。

本巷道在15-3#煤层中掘进,15-3#煤层为弱含水层,在无构造沟通的情况下与上、下含水层无明显的水力联系,15-3#煤层距奥灰中间有100m的地层阻隔,一般对巷道掘进影响不大,但局部地段由于受构造影响,缩短了15-3#煤层与奥灰水的间距或使奥灰水直接接触,使之成为15-3#煤层的充水水源。

工作面回风巷作业规程

工作面回风巷作业规程

编号:XXXX-XXXX-2017-06-02********煤矿工作面辅助回风巷作业规程2017年06月02日工作面辅助回风巷作业规程会签表规程(措施)贯彻记录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编制依据 (1)第二节巷道布置 (1)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2)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3)第三节地质构造 (6)第四节水文地质 (7)第三章巷道断面及支护 (8)第一节巷道断面 (8)第二节支护设计 (9)第三节支护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矿压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工艺 (19)第五章生产系统 (22)第一节掘进通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掘进压风 (20)第三节综合防尘 (21)第四节防灭火 (22)第五节安全监控 (23)第六节供电 (25)第七节排水 (26)第八节运输 (26)第九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26)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劳动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循环作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编写依据 (2)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4)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4)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5)第三节地质构造 (9)第四节水文地质 (10)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1)第一节巷道布置 (11)第二节矿压观测 (11)第三节支护设计 (15)第四节支护工艺 (17)第四章施工工艺 (23)第一节施工方法 (23)第二节凿岩方式 (24)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27)第四节管线及风筒敷设 (31)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32)第五章生产系统 (33)第一节通风 (33)第二节压风 (35)第三节瓦斯防治 (35)第四节综合防尘 (38)第五节防灭火 (39)第六节安全监控 (42)第七节供电系统 (44)第八节供水排水 (44)第九节运输 (46)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46)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8)第一节劳动组织 (48)第二节循环作业 (48)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0)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51)第一节一通三防 (51)第二节顶板 (55)第三节防治水 (57)第四节机电 (58)第五节运输 (64)第六节其它 (69)第八章各项安全制度 (72)第一节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72)第二节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72)第三节抢险备用物料管理制度 (73)第四节通风安全仪表使用检修制度 (73)第五节各工种岗位责任制 (74)第九章防灾和事故预防应急预案 (76)第十章事故案例 (79)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己15-17-13180采面位于一水平己三采区,东邻己六轨道下山保护煤柱,南邻己15-13080充填采面,西邻己15-17-16021、己15-17-16022采空区、己15-17-16023采空区,北邻己15-17-17022采空区。

本采面部分地质区域己15、己16—17煤层合层,合层厚度为5.75m~7.6m,己15-17煤层平均厚度6.7m,中间夹有不稳定夹矸,煤层倾角为7°左右。

己15-17-13180回风巷沿己15-17煤层顶板掘进,己15-17-13180回风巷工程量843m。

地面标高(m):+88.9m~+104.2 m,工作面标高:-214.391 m~-271.152m,巷道垂深:303.291m~375.352 m。

己15-17-13180采面采长115m,走向长596m,储量30万吨。

地面位置:位于矸石电厂、工业广场以西,老上徐以南,采面中部有矿区铁路通过,平原地形。

附:巷道布置平面图(图1-1)。

一、巷道名称:己15-17-13180回风巷。

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掘进的目的是形成己15-17-13180采面的回风与出煤系统,满足工作面的通风、行人、出煤、管线敷设的需要,回采己15-17-13180采面煤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己15-17-13180回风巷843m服务年限:至己15-17—13180采面回采结束四、预计开竣工时间预计2012年5月份开工,2012年11月份竣工。

图1-1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二节编写依据一、巷道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巷道设计说明书名称为《己15-17-13180采面设计》(S1317-157-1),批准时间:2012年2月28日。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己15-17-13180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2012年3月1日。

三、矿压观测资料掘进中主要承受静压,巷道层位主要在己15—17煤层中,己15-17-13180回风巷外段施工时与左侧己15-17-16023回风巷间隔平距为21m~23m,掘进过程中侧压对巷道影响不大,但己15-17-13180回风巷掘进至500m后,与左侧己15-17-16021回风巷间隔平距为3.3m~5.2m,掘进过程中受到该巷道的侧压影响,施工过程中需加强顶板管理。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一、巷道相应地面位置:位于矸石电厂、工业广场以西,老上徐以南,采面中部有矿区铁路通过,平原地形。

二、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东邻己六轨道下山保护煤柱,南邻己15-13080采面,西邻己15-17-16021、己15-17-16022采空区、己15-17-16023采空区,北邻己15-17-17022采空区。

井上下关系对照表见表2-1。

三、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己15-17-13180回风巷外段东部为己六轨道下山保护煤柱,为未开掘地段,不受老空区的水、火、瓦斯影响。

己15-17-13180回风巷里段西邻己15-17-16021、己15-17-16022采空区、己15-17-16023采空区,老空区内可能存有一定量积水,但影响不大,需探放水时,提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同时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及时完善排水系统,做好排水的各项准备工作。

临近采空区,掘进过程需加强对火、瓦斯的监测管理。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己15-17煤层整体赋存比较稳定,结构单一,光亮型煤块状,煤质较好,属于中等变质程度,为肥焦煤,煤层厚度5.75m~7.6m,平均厚度6.7m,煤层倾角为7°左右。

局部有不稳定的夹矸,局部煤层裂隙发育,易破碎,但在断层构造附近煤层可能会变薄。

顶、底板均为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

煤层特征情况见表2-2,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2-3。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绝对瓦斯涌出量:1.4m3/min,自然发火期:3~6个月,自燃倾向等级点数:Ⅱ级,煤尘爆炸指数:22.93~31.11%。

附:煤层综合柱状图(1:200)(图2-1)。

图2-1 煤层综合柱状图及其参数己15-17-13180采面位于牛庄向斜北边,根据地质资料分析,F2逆断层将延伸到己15-17-13180回风巷540m处且从采面中部穿过。

根据己15-17-16022采面地质资料分析,受该逆断层影响,伴生有一条薄煤带延伸到该采面,可能影响己15-17-13180采面中部煤厚,受其影响坡度、倾角会有一定变化。

受这一较大构造影响会伴生出一些次一级构造,次一级构造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施工中过断层、老巷按地测科预报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该工作面断层情况见表2-4。

一、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及涌水形式该采面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主要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在裂隙发育地段将会有滴水或淋水现象,正常涌水量为3m³/h左右。

但己15-17-13180回风巷里段西邻己15-17-16021、己15-17-16022采空区、己15-17-16023采空区,老空区内可能存有一定量积水,但影响不大。

二、防治水措施掘进中在非行人侧施工水沟,规格:净宽×净深=300mm×300mm,采用木槽支护,并保持水沟畅通,低洼处施工泵窝(规格:长×宽×高=2m×1.5m ×1.2m,泵窝清理及时),排水设备根据巷道施工过程中涌水量大小确定,如施工中涌水量较大时可在水泵窝边上安设一台八段泵,排水量每小时54m3,水泵型号100D16×8,水泵电机采用YB1200L1-2,水泵电压380/660V,水泵功率30KW。

迎头配置合适扬程的风泵或气动隔膜泵(BQG150/0.2),以便及时将水排入泵窝中。

迎头排出的水进入泵窝后,再由八段泵经专用排水管(DN108mm)排出。

巷道淋水量较小时可以在巷道底板上施工一个临时加盖的小水仓,以便及时排出积水。

巷道中随进尺铺设排水管路,距工作面距离不大于20m。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己15-17-13180回风巷沿己15-17煤层顶板掘进,己15-17-13180回风巷工程量843m,采用锚网索梁支护,巷道规格:净宽×净高=4.6m×3.4m。

己15-17-13180回风巷在己15-13080回风联巷施工完毕后在里段开口,开口坐标:X=37013.399;Y=40908.937;Z=-271.152,己15-17-13180回风巷沿1°方位角施工,向前施工至12m处时将己六专用回风下山平交,继续向前施工831m,到达与切眼交岔点位置,终点坐标:X=37856.900;Y=40923.661;Z=-214.391。

如巷道在遇地质构造段、顶板破碎锚杆无法支护时,则采用净宽×净高=4.4m×3.2m的29“U”钢棚进行支护。

己15-17-13180回风巷里段掘进时,与左侧己15-17-16021回风巷间隔平距为3.3m~5.2m,掘进过程中受到该巷道的侧压影响,施工过程中需加强顶板管理,加强巷道变形观测,如出现异常及时汇报相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

附:巷道预想剖面图(图3-1-1、图3-1-2)、巷道开口大样图(图3-2)。

第二节矿压观测一、观测对象:己15-17-13180回风巷。

二、观测内容:巷道顶板离层量,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

三、观测方法:锚杆支护巷道每隔50米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利用顶板离层仪观测顶板离层量,设置十字观测法基站观测两帮位移量,U钢巷道采用十字观测法观测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位移量。

从巷道开口处开始每间隔50m设置一个观测基站,每个基站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巷道施工后10天内,每天进行一次观测,记录数据;以后每10天观测一次;60天后每月观测一次。

每施工30~50m抽查一组锚杆,顶部1根,两帮各1根,每施工10根锚索,检测1根。

四、处理方法:巷道发生明显变形时,汇报业务科室,及时增加支护密度,及时采取措施。

图3-1-1己15-17 -13180回风巷预想剖面图图3-1-2己15-17 -13180回风巷预想剖面图图3-2己15-17 -131 80回风巷开口大样图第三节 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己15-17-13180回风巷断面为矩形锚网索梁支护,净宽4.6m ,净高3.4m ,S 荒= 16.8 m 2 ,S 净= 15.64 m 2; 巷道在遇地质构造段、顶板破碎锚杆无法支护时,采用拱形断面29U 钢支护,净宽4.4m ,净高3.2m ,S 荒 = 13.7 m 2 ,S 净 = 12 m 2。

二、支护方式 (一)永久支护 己15-17-13180回风巷永久支护采用锚网索梁支护。

顶板破碎锚网索梁无法有效支护时,采用4.4m 宽29U 可缩棚子支护。

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1.锚杆长度计算 L =KH +L 1+L 2 式中 L ——锚杆长度,m ;H ——自然平衡拱高度,m ; K ——安全系数,一般取K=2;L 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深度,一般按经验值取0.5m ; L 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