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中样本量的估计方法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计算方法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在临床研究中,样本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分析的效力。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中常用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简介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计算是为了确定需要研究的患者或实验对象的数量。
样本量的大小与研究统计学效力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密切相关。
样本量过小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不高,样本量过大则浪费了研究资源。
因此,合理计算样本量是临床研究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常用的样本量计算方法1.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Simple Random Sampling)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常用的样本量计算方法之一,它假设样本来自总体的随机选择,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等。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对样本的选择方式引入系统性的偏差。
2. 分层抽样方法(Stratified Sampling)分层抽样是在样本量计算中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它将总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层,然后在每个分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每个子总体都有足够的样本,从而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
3. 系统抽样方法(Systematic Sampling)系统抽样是一种有规律的抽样方法,它通过设定一个固定的抽样间隔来选择样本。
例如,从总体中选择每隔10个个体抽取一个样本。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样本的选择过程,并保持一定的随机性。
4. 整群抽样方法(Cluster Sampling)整群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组,然后在某些群组中进行全面抽取的方法。
通过选择一部分群组进行研究,可以减少样本调查的成本和工作量。
5. 方便抽样方法(Convenience Sampling)方便抽样是一种选择最容易得到的样本进行研究的方法。
尽管这种方法的样本选择过程简便,但样本可能无法代表总体,因此需谨慎使用。
三、样本量计算的步骤1. 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在进行样本量计算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决定了需要估计的参数,研究问题决定了统计方法和分析需求。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介绍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介绍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是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它决定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样本量的估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预期效应大小、研究设计、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可接受的错误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试验样本量估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的目的和原则样本量估算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试验具有足够的统计功效,能够检测到预期效应的存在或差异的显著性。
同时,也需要避免过大的样本量,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人体试验的风险。
样本量估算的原则如下:1.统计功效要求:根据研究者的预期效应大小,确定试验能够达到的最小统计功效要求。
通常,我们希望试验能够有80%的功效检测到预期效应。
2.显著性水平:选择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α=0.053.效应大小的估计:根据已有的文献或专家经验,估计预期效应的大小。
4.变异性的估计:估计所研究的指标的标准差或方差。
5.实用性考虑:考虑到资源和时间的限制,选择可实现的最小样本量。
二、常用的样本量估算方法1.基于效应大小的样本量估算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研究者希望检测到的最小效应大小来估算样本量。
常用的方法有两组均数差异的估算、比例差异的估算以及相关系数的估算。
对于两组均数差异的估算,可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进行样本量估算。
对于比例差异的估算,可使用Z检验来进行样本量估算。
对于相关系数的估算,可使用相关系数检验来进行样本量估算。
2.基于统计功效的样本量估算方法这种方法以试验的统计功效为基础,确定对于预期效应的检测,需要多大样本量。
常用的方法有功效检验和样本量递推法。
对于功效检验法,可以通过计算给定样本量下的样本估计效应大小,并判断是否满足统计功效要求。
对于样本量递推法,可以根据初步样本量估计和实际效应大小来修正样本量,直到满足统计功效要求。
3.基于生存分析的样本量估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生存分析或生存率的研究。
常用的方法有Kaplan-Meier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
临床试验样本量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估算在估算样本量时,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1. 效应大小(Effect Size):效应大小是指在两个比较组之间预期的差异大小。
一般来说,效应大小越大,所需的样本量越小。
2. 置信度(Confidence Level):置信度是指研究者对样本调查结果的信任程度。
常用的置信度为95%或99%。
一般来说,置信度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大。
3. 统计显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统计显著性是指试验结果的显著性水平。
常用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或α=0.01、一般来说,显著性水平越低,所需的样本量越大。
4. 效应方向性(Directionality of Effect):效应方向性是指试验是否需要检测两组间的差异。
若只需检测差异是否存在,则样本量较小;若需检测差异的方向,则样本量较大。
5. 控制变量的数量(Number of Control Variables):增加控制变量的数量会增加结果解释的复杂度,从而需要更大的样本量。
6. 数据的可变性(Variability of Data):数据的可变性与样本量呈反比关系。
如果数据变异性大,所需的样本量就会相对较大。
7. 可行性和资源限制(Feasibility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实际操作中,样本量可能受到可行性和资源限制的影响。
研究者需要评估可行性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样本量。
基于以上要素,常用的样本量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参数估计法:通过统计分析来估计试验样本量。
研究者需要提供试验所需的显著性水平、效应大小以及控制变量的数量等参数。
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2. 非参数估计法:当样本不满足正态分布或总体参数未知时,可以采用非参数的方法进行样本量估算。
常用的非参数方法有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等。
临床研究中样本量的估计方法

・专题・
临床研究中样本量的估计方法
!"# $#%"&’( &) (*$+,# (-.# #(%-$*%-&/ -/ 0,-/-0*, (%1’2
时景璞 !"# $#%&’(
时景璞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临床流行病科, 辽宁省沈阳市 ’’(((’ 作者简介: 时景璞, 男, 辽宁省丹东市人, 汉族, ’)%* 年生, ’)+) 年中国 医科大学硕士毕业, 教授, 主要从事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 发表论文 %( 余篇, 主编专著 % 部。 ,-./ +*01200+0%3+3 42567./ 89:%*; <6=>>? @>5
" [ ( " ! # " ") $] !, "
中国临床康复 第 ! 卷第 "# 期 !""#$"%$&% 出版 !"#$%&% ’()*$+, (- !,#$#.+, /%"+0#,#1+1#($2 3+4 56 7889 :(,; < =(; 58
一般需要相等, 式中的 !! 、 !" 分别为两样本所需含量, $为 两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一般假设其相等或取合并方差的平方 根, 相同。 " 为两均数的差值, "! 、 "" 的意义与公式 ( $) 观察两种药物治疗肌痉挛的疗效, 其中 8 药使肌痉挛 例 ": 分数平均减少 "’ $1 ,9 药使肌痉挛分数平均减少 $’ 11 ,设两种 药物疗效的标准差相等, 均为 &’ ( 分, 要求 % , &’ &) ,# , &’ $ , 若要得出两处理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需要多少研究对象? 已知:" , "’ $1 % $’ 11 , &’ )2 ( , &’ (2 双侧 % , &’ &) ,# , 得 &’ $ 查 " 值表得: "#$ #% ) " ,& , $’ 31 , "#$ ! ,& , $’ "4 代入公式 ( ") ( 6 &’ ( # $’ 31 5 $’ "4 ) ] & +$’ " , +" 例 2 故 认 为 两 个 ! ! & !" & " [ &’ ) 两组共需要 4+ 例。 药物组各需 +" 例患者, 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较为方便且更 为常用。 "B &" ! # B ! # " 6 ) %* # ( B *) ! !" % ! " B B B ! 为每组所需的例数, !! * !" 分别为两组的预期均数, #为 !,
临床试验中的样本量计算

临床试验中的样本量计算在临床试验的设计中,样本量计算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原理,以帮助研究人员正确、准确地进行样本量估计。
一、概述样本量计算是在进行临床试验之前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通过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来确定所需的参与试验的患者数量。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过小的样本量可能导致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过大的样本量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常用的样本量计算方法1. 总体比例样本量计算总体比例样本量计算常用于有两个互补结果的试验,比如药物治疗与安慰剂治疗的对比试验。
通过确定所需的显著性水平、统计功效和预期的疗效差异,可以利用二项分布来计算样本量。
2. 总体均数样本量计算总体均数样本量计算常用于比较两个治疗组的平均值,比如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所需的显著性水平、统计功效、疗效差异和总体的标准差,利用正态分布来计算样本量。
3. 非劣效性与超劣效性试验样本量计算非劣效性与超劣效性试验样本量计算常用于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非劣效性或超劣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所需的非劣效或超劣效边界、显著性水平和统计功效,利用二项分布或正态分布来计算样本量。
4. 多组样本量计算多组样本量计算常用于比较两个以上治疗组的平均值或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所需的显著性水平、统计功效、疗效差异和总体标准差,利用方差分析或多项式分布来计算样本量。
三、样本量计算原理样本量计算的原理基于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理论和置信区间理论。
在假设检验中,通过设定显著性水平和统计功效,可以估计出所需的样本量。
而在置信区间中,通过设定置信水平和效应量,可以估计出所需的样本量。
样本量的计算是基于对试验对象总体的假设和对试验结果的预期,并且要求样本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样本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选择显著性水平和统计功效,一般显著性水平取0.05,统计功效取0.8,但也需根据具体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领域的惯例进行选择。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估算_1_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估算_1_临床试验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估算一、引言在临床研究设计的过程中,样本量估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推广性,因此合理的样本量估算对于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样本量估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二、样本量估算的原则1.研究目的和假设:在进行样本量估算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科学假设。
例如,研究目的是评价一种新药物的疗效,科学假设是该新药物相对于对照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差异。
2.效果大小和显著水平:样本量估算需要考虑研究的主要效果大小和研究结果的显著性水平。
主要效果大小通常由预期的效应量来衡量,显著性水平通常设定为0.05.3.统计方法和假设检验:样本量估算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假设检验方法。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和生存分析等,根据研究设计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
4.统计功效和样本比例:根据效果大小、显著水平和统计方法,可以计算出研究的统计功效。
统计功效通常设定为80%或90%,根据研究的要求合理选择。
三、样本量估算的方法1.固定效应模型:适用于研究目的明确,效果大小可预期的情况。
根据预期的效应大小、显著水平和统计功效,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最小样本量。
2.结果模拟法:适用于研究目的不明确,效果大小不确定的情况。
通过模拟多个样本量和效果大小的组合,评估不同样本量下的统计功效和效果大小的关系,从而选择合理的样本量范围。
3.临床合理性法:适用于研究目的和效果大小无法准确估计的情况。
根据研究领域的临床经验和专家意见,结合已有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样本量估算。
四、样本量估算的考虑因素1.预计的失访率和样本无效率:由于各种原因,研究中可能存在部分受试者失访或数据无效的情况。
在样本量估算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增加适当的样本量。
2.子组分析和交互效应:如果研究中存在多个子组或交互效应的检验,需要进行适当的样本量调整,以保证对这些效应进行准确的评估。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临床试验的样本量估算是研究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样本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考虑因素,来进行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一、统计学方法1.样本量估算的原则样本量估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同时控制样本量的大小。
在样本量估算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研究目的、效应大小、α水平、β水平、检验类型和预估结果的方差。
2.效应大小效应大小(Effect Size)指的是一种观察、试验或实验中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且是研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效应大小的选择需要基于研究目标和研究领域的实际情况。
常用的效应大小指标包括:风险比、比值比、均值差异等。
3.α水平和β水平α水平和β水平是两种错误假设的概率。
α水平(Type I错误)是拒绝了一个真假设。
通常是将p值设置在0.05以下。
β水平(TypeII错误)是接受了一个错误的假设。
常见的β值是0.2、0.1、0.05和0.01、α和β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进行权衡。
4.检验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检验类型。
常见的检验类型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不同的检验类型需要不同的样本量估算方法。
5.预估结果的方差预估结果的方差是样本量估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方差的预估可以通过先前的研究结果或者基于临床经验来估算。
二、样本量估算方法1.均值差异的样本量估算方法均值差异的样本量估算方法适用于需要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平均值差异的研究。
常用的方法有:Z检验样本量估算、t检验样本量估算和方差分析样本量估算。
2.分类变量的样本量估算方法分类变量的样本量估算方法适用于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比率、风险比、比值比等。
常用的方法有:卡方检验样本量估算和Fishers精确检验样本量估算等。
3.生存分析的样本量估算方法生存分析的样本量估算方法适用于评估治疗或干预措施对患者生存时间或复发时间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对象样本量的估计

临床医学研究对象样本量的估计宁夏医学杂志副主编蒋兴国临床医学研究没有绝对的样本量标准,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要求和研究资料决定了样本量。
一般而言,样本越小,结果的估计越精确。
但样本过大或过小均可影响研究的可行性。
因此,科学地确定样本量可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得到可信的研究结果。
1.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1]1.1 资料性质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误差控制得好,样本可以小于30例; 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 样本需要大一些,需要30-100例。
1.2 研究事件的发生率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1.3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有效率越高,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大,样本量就可以越小,小样本就可以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反之就要越大。
1.4 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一类(α)错误出现的概率。
为假阳性错误出现的概率。
α越小,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
α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α取0.05或0.01。
1.5 检验效能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β,即假设检验第二类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阴性错误出现的概率。
即在特定的α水准下,若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此时该次实验能发现此差别的概率。
检验效能即避免假阴性的能力,β越小,检验效能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
β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取β为0.2,0.1或0.05。
即1-β=0.8,0.1或0.95,也就是说把握度为80%,90%或95%。
1.6 容许的误差(δ)如果调查均数时,则先确定样本的均数( )和总体均数(m)之间最大的误差为多少。
容许误差越小,需要样本量越大。
一般取总体均数(1-α)可信限的一半。
1.7 总体标准差(s)一般因未知而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
1.8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采用统计学检验时,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大; 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无论怎样,确定合适的样本量始终应该是临床研究中首 先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有些人认为一项研 究的样本量越大越好,即表示样本的代表性强,结论的外推性 也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符合设计原则的,因为无限制地增 长研究样本含量会使试验的规模过大,会增加实际工作中的困 同时由于研究样本量 难, 从而导致人、 物力和时间的大量浪费, 增加,很难控制实验条件,也将使样本人群中包含较多的混杂 因素,对研究结果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样本确定中的另一个 倾向是选择的样本量不充分 . 没能达到所要求的检验效能,使 已经存在的差别不能显示出来,出现了非真实性的阴性结果, 这一点是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现象。 样本含量的估计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清楚地说 明各种情况下样本含量估计的方法和原理也十分不易。因此, 在实际研究设计中, 应该根据资料的性质, 借助一定的条件, 使 用适当的公式进行样本量的估计。但由于不同书籍介绍的计算 公式不尽一致,以至同一结果的计算可能有一定的差别,这一 点应引起注意。但无论怎样,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只是一个近似 值计算。 综上所述, 对于任何一项临床研究, 不要盲目增加研究样本 量, 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另一方面, 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假设检 , 应该首先考虑一下是否没 验的结果没有显著性时 ( ! # "/ "! ) 有采用足够的样本含量以至检验效能偏低。 $ 样本量的估计条件 不管采用何种样本量的计算方法,样本量的估计必须事先 明确一些条件和要求,这样才能进行合理的样本量估计。样本 含量的估计一般有以下 * 个条件,他们也是样本含量估计公式 推导的理论依据。 0 $ 1 设定检验的第 ! 类错误概率 " , 即检验水准或显著性 水平。是表示在任何水准上 ( 发现差别, " 2 "/ "! 或 " 2 "/ "$ ) 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大。在同一 " 水准下, 单侧检验所 " 越小,
时景璞 ! 临床研究中样本量的估计方法 " # $ ! 中国临床康复, %&&’, ( ) *& + : *,-( . / 012 #3! 415 657189: 8; 0<6=>5 02?5 5:726<728@ 2@ A>2@2A<> :7B9C! !"#$%%&# ’($)"&*$% +*$%,& - ."($ / .0($ 12"*3(0 4 %&&’D ( ) *& + E *,-( . / 中图分类号: 614&+ 1 文献标识码: 7 文章编号: 1’(1 2 &4"’ . "--$ / 1- 2 1&’( 2 -$ 收稿日期: "--$ 2 -% 2 1’ . -( 8 9: /
!""# $%&$ ’ ()*% +# *$ ’ $,&- . / !!!" #$%&’(" &)*
如何在研究设计中贯彻实验设计的思想和均衡的原则
! "#$
表 % 两组患者的病情、 病程、 性别、 年龄的分层配对组 重 轻 中 病情 短 长 短 长 病程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性别 !!" # !" !!" # !" !!" # !" !!" # !" … 年龄 ! 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对组号 $ #组 $组 观察性研究中经常采用的 “ 配对设计”可保证少数因素的均 病程、 性别、 年龄的均衡性, 衡性。 如要保证 ,, - 两组患者的病情、 在表 ! 中 (* 个配对组中, 分 ,, - 两组的患者人数应相同。显然, 层配对后表 * 的观察例数远远不够,而且随着配对因素的增多, 用配对方法保证均衡性几乎不可能。所以, 观察性研究的所谓“ 均 衡” 是相对的、 有限的, 应尽可能地运用实验设计方法达到均衡。 ! 参考文献
・专题・
临床研究中样本量的估计方法
!"# $#%"&’( &) (*$+,# (-.# #(%-$*%-&/ -/ 0,-/-0*, (%1’2
时景璞 !"# $#%&’(
时景璞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临床流行病科, 辽宁省沈阳市 ’’(((’ 作者简介: 时景璞, 男, 辽宁省丹东市人, 汉族, ’)%* 年生, ’)+) 年中国 医科大学硕士毕业, 教授, 主要从事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 发表论文 %( 余篇, 主编专著 % 部。 ,-./ +*01200+0%3+3 42567./ 89:%*;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