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玻璃生产工艺的设计说明
微晶玻璃的制备

微晶玻璃的制备一、文献综述1、微晶玻璃的概念微晶玻璃又叫微晶玉石或陶瓷玻璃,是综合玻璃,学名叫做玻璃水晶。
微晶玻璃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大不相同。
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
而微晶玻璃象陶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
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
但微晶玻璃不同于陶瓷和玻璃。
微晶玻璃与陶瓷的不同之处是:玻璃微晶化过程中的晶相是从单一均匀玻璃相或已产生相别离的区域,通过成核和晶体生长而产生的致密材料;而陶瓷材料中的晶相,除了通过固相反应出现的重结晶或新晶相以外,大部分是在制备陶瓷时通过组分直接引入的。
微晶玻璃与玻璃的不同之处在于微晶玻璃是微晶体〔尺寸为0.1~0.5μm〕和残余玻璃组成的复相材料;而玻璃则是非晶态或无定形体。
另外微晶玻璃可以是透明的或呈各种花纹和颜色的非透明体,而玻璃一般是各种颜色、透光率各异的透明体。
2、微晶玻璃的分类〔1〕通常按微晶化原理分为光敏微晶玻璃和热敏微晶玻璃;〔2〕按基础玻璃的组成分为硅酸盐系统、铝硅酸盐系统、硼硅酸盐系统、硼酸盐和磷酸盐系统;〔3〕按所用原料分为技术微晶玻璃〔用一般的玻璃原料〕和矿渣微晶玻璃〔用工矿业废渣等为原料〕;〔4〕按外观分为透明微晶玻璃和不透明微晶玻璃;〔5〕按性能又可分为耐高温、耐腐蚀、耐热冲击、高强度、低膨胀、零膨胀、低介电损耗、易机械加工以及易化学蚀刻等微晶玻璃以及压电微晶玻璃、生物微晶玻璃等〔6〕晶玻璃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结构和性能。
按照化学组成微晶玻璃主要分为四类:硅酸盐微晶玻璃,铝硅酸盐微晶玻璃,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磷酸盐微晶玻璃。
3、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根据其所用原材料的种类、特性、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而变化,主要的有熔融法、烧结法、溶胶—凝胶法、二次成型工艺、强韧化技术等。
3.1、熔融法〔整体析晶法〕熔融后急冷,退火后在经一定的热处理制度进行成核和晶化以获得晶粒细小、含量多、结构均匀的微晶玻璃制品。
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操作流程介绍

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操作流程介绍
微晶玻璃是一种用于制造高清透明的光学镜头、触控屏等高端产品
的含氟玻璃材料。
其具有高透过率、低色散、优良的光学性能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操作流程。
原材料准备
微晶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硅砂、碳酸钠、氟化物、氢氧化铝等。
其中
硅砂是制备玻璃的基础原料,而碳酸钠、氟化物、氢氧化铝等则是对
硅砂进行调节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添加剂。
在生产微晶玻璃之前,需要
对原材料进行筛选、粉碎、混合、熔融等必要的处理。
熔制工艺
微晶玻璃的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工艺步骤就是熔制。
一般来说,
熔制主要包括混合料、熔化、保温、充填等步骤。
混合料
混合料是将硅砂、碳酸钠、氟化物、氢氧化铝等原材料按照一定比
例混合制备而成的。
为了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一般会使用震荡器进
行振动混合。
熔化
将混合料放入玻璃窑中,进行高温熔化。
熔化温度通常为1600-1650℃,时间约为4-6小时。
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混合料,
确保玻璃的均匀性。
微晶玻璃制备工艺流程

微晶玻璃制备工艺流程
稿子一
嗨呀,亲!今天咱们来聊聊微晶玻璃制备工艺流程这有趣的事儿。
你知道吗,这第一步啊,得把各种原材料准备好。
就像我们做饭得先有食材一样,这些原材料可都是宝贝。
得精挑细选,不能马虎。
然后呢,要进行高温加热。
这就好比把它们放进了一个超级大的烤箱,温度一高,它们就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团结。
经过加热之后,得让它们慢慢冷却。
这一步可急不得,得像等待一朵花慢慢开放一样,要有耐心。
等冷却得差不多了,还得对它们进行一些处理,比如打磨、抛光。
这就像是给它们梳妆打扮,让它们变得更加漂亮、光滑。
呀,经过一系列的精心操作,微晶玻璃就新鲜出炉啦!是不是很神奇呢?
稿子二
亲爱的朋友,来听我讲讲微晶玻璃制备工艺流程呗!
一开始呀,咱们得像个寻宝的探险家,去找那些合适的原材料。
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不同性格的小伙伴。
找齐了材料,就把它们统统丢进一个大容器里,让它们尽情地拥抱、混合。
这个过程可好玩了,就好像在开一个热闹的派对。
接着,来个大火烘烤。
哇塞,那温度,让这些材料们兴奋得不行,开始不断地改变自己。
烘烤完了,不能着急,得慢慢等它们凉快下来。
这时候就像是让它们休息一下,喘口气。
等它们休息好了,再给它们来个“美容护理”,把不平整的地方磨一磨,让它们变得亮晶晶的。
在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就像照顾小宝宝一样。
不然一不小心,可就前功尽弃啦。
当看到那完美的微晶玻璃出现在眼前,心里那个美呀,别提多有成就感啦!。
微晶玻璃生产工艺设计

微晶玻璃生产工艺设计微晶玻璃是一种具有特殊纹理和光泽的新型玻璃材料,广泛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作和艺术品等领域。
设计微晶玻璃生产工艺,需要考虑原料选择、熔制工艺、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等方面。
首先,原料选择是设计微晶玻璃生产工艺的重要一环。
微晶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和氧化铝。
其中,氧化硅起到增加玻璃硬度、透明度和特殊纹理的作用,氧化铝则有助于提高玻璃的强度和耐热性。
根据产品要求,可以选择不同比例的氧化硅和氧化铝进行配料。
其次,熔制工艺是微晶玻璃生产的关键一环。
常用的熔制工艺包括电阻炉熔制、电弧炉熔制和燃气炉熔制等。
电阻炉熔制适用于小批量的生产,电弧炉熔制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燃气炉熔制则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在熔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熔化温度、保持一定的搅拌强度,以确保均匀熔化和杂质的去除。
然后,成型工艺是微晶玻璃成品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成型工艺包括压延和铸造。
压延工艺适用于生产平面微晶玻璃板材,需要在熔融玻璃表面施加压力,然后通过定型工具将玻璃板材压延成所需的厚度和尺寸。
铸造工艺适用于生产特殊形状的微晶玻璃制品,通过在特定模具中倒入熔融玻璃,并经过冷却定型来得到成品。
最后,表面处理是微晶玻璃制品的重要一环。
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抛光、磨砂和喷砂等。
抛光工艺可以使微晶玻璃表面变得光滑亮丽;磨砂工艺可以使微晶玻璃表面变得均匀细腻;喷砂工艺则可以产生丰富的纹理效果。
根据产品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综上所述,设计微晶玻璃生产工艺需要考虑原料选择、熔制工艺、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优质的原材料,可以生产出质量优良、纹理独特的微晶玻璃制品。
微晶玻璃合成方法

微晶玻璃合成方法
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耐热性和硬度,广泛应用于光电、光学和电子领域。
以下是微晶玻璃合成方法:
1. 溶胶-凝胶法
该方法是将适当比例的硅源和其他金属氧化物以适当的溶剂中溶解,形成溶胶,经凝胶反应后形成凝胶体。
通过高温热处理,可将凝胶体转化为微晶玻璃。
2. 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法是将金属氧化物的气相混合,经催化剂的作用,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固体颗粒,最终形成微晶玻璃。
3. RF磁控溅射法
该方法将金属靶材表面加热后,利用载气将金属原子或分子离子化,然后通过电场引导原子或分子沉积到基板上,形成微晶玻璃。
4. 熔融过程
该方法是利用传统的熔融工艺,将原料熔融后快速冷却,形成微晶玻璃。
这种方
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制备大量的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的制备范文

微晶玻璃的制备范文微晶玻璃是一种具有微观晶体结构特征的玻璃材料,它拥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光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
以下将详细介绍微晶玻璃的制备过程。
首先,选择适合的原料是制备微晶玻璃的关键。
通常选择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硅(SiO2)、氧化镁(MgO)、氧化锌(ZnO)和氧化铝(Al2O3)。
这些原料的选择旨在实现微晶玻璃的结构多样性和性能优化。
其次,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球磨处理。
球磨的目的是使原料达到细小颗粒尺寸,提高反应效率和均匀性。
球磨通常采用高能球磨机进行,工作液体一般使用纯水或有机溶剂。
然后,经过球磨后的原料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以避免烧结过程中产生气泡和裂纹。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真空干燥、烘箱干燥等,具体方法选择取决于原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
在原料制备完成后,进行烧结过程。
烧结是将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结合,形成微晶玻璃的主要步骤。
烧结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
通常采用持续升温、保温和冷却的方式进行。
首先,将原料放在烧结窑中,开始进行升温。
升温速率需要控制良好,过快的升温速率会导致烧结体积收缩不均匀,产生内应力和气孔;升温过慢则会增加工艺时间和能源消耗。
当达到合适的烧结温度后,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保温。
保温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微晶玻璃的晶粒尺寸和分布。
通常情况下,较长的保温时间可以获得更大和更均匀的晶粒。
保温完成后,开始进行冷却。
冷却的方式对最终微晶玻璃的性能和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采用缓慢冷却的方式,以避免烧结体局部受到热应力过大而破裂。
最后,经过烧结和冷却过程后,获得的微晶玻璃将通过研磨和抛光等工艺进行加工,得到最终的成品。
总之,微晶玻璃的制备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原料的成分、混合比例和烧结条件。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组成,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微晶玻璃,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微晶玻璃如何制造?

微晶玻璃是一种人造多晶体材科,它是由相应化学成分的玻璃制成的,其物理化学性能比原始玻璃优越。
这种新型材料于1955年首先由罗马尼亚研制出,1957年苏联和美国也相继研制成功。
微晶玻璃有非常高的热机械性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因此,苏、美、德,日及东欧的波、捷、匈、罗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研制工作,而且微晶玻璃的产品巳用于宇航、天文、通讯、电子学等许多尖端科学领域。
微晶玻璃的前身玻璃的制造与现行的光学玻璃制造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要把熔制的玻璃进行晶化处理刁-能转化为微晶玻璃。
催化结晶是本世纪玻璃技术中的重大发明。
在微晶玻璃的成分中要添加不同的催化剂。
制造微晶玻璃有两条工艺路线:1)用玻璃制造产品的工艺路线,炉料配制一玻璃熔炼。
产品成型一退火一结晶处理,2)采用陶瓷工艺(粉末法):炉料配制一玻璃熔炼一粒化一玻璃球磨成粉末一配制可塑性混合物一滑铸(玻璃+结合剂)一产品成型一烧结和结晶。
这一工艺用来制造结构复杂的产品。
现将技术微晶玻璃的类型,成分、结晶时热处理规范,性能,用途等分述如下:一、技术微晶玻璃(一)锂辉石成分的微晶玻璃这类微晶玻璃的成分属于山。
O—AI。
O,—SiO。
系统。
锂辉石或锂霞石成分的玻璃,是通过生成锂辉石、锂霞石、类石英固溶体和其它相(在添加TiO。
时)进行晶化的。
一般用4—6%的TiO‘添加物作为催化剂。
晶体热处理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700—9000C下保温2小时,第二阶段在1000一1150。
C下保温2—4小时。
结晶时能生成各种锂铝硅酸盐(锂霞石、锂辉石、透锂长石)的固溶体和含有夕—石英的上述化合物。
在上述各相中,其中锂霞石具有负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其它锂辉石,固溶体则具有正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微晶玻璃中具有不同符号线性热膨胀系数的各相,由于其界面上的张力会导致玻璃结晶系统的弱化。
锂辉石微晶玻璃的抗弯强度为120一140兆帕。
由于这种类型的微晶玻璃具有独一无二的热性能,因而在各个技术领域中部得到了应用,例如可用于要求高稳定性或对热冲击完全不敏感的场合和要求结构元件(耐热管。
低膨胀微晶玻璃面板生产技术

低膨胀微晶玻璃面板生产技术
内容不少于1500字
一、技术特性
低膨胀微晶玻璃面板是一种新型的高强度、高硬度、高热稳定性、低线膨胀系数的透明材料,具有高的耐冲击性、耐磨损性和抗弯曲性能,其膨胀系数是普通玻璃材料的1/5、由于这种特性,晶玻璃一般应用进行中的精密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石油工业等领域,为产品的制造提供了一种非常强大的生产能力。
1、制备工艺
a)气相沉积:利用气相沉积(CVD)技术在温度高达700℃~900℃的热基床上将SiO2沉积在玻璃表面,使得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微晶结构,形成一个完整表面,并使微晶结构的膨胀系数低于一般玻璃材。
b)光学涂层:将微晶玻璃表面利用光学涂层的方法,将硅氧化层涂覆在表面上,形成新的致密、低膨胀层,在其表面形成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纳米层,使得微晶玻璃的抗紫外线性能大大提高。
2、机械加工
a)电脑数控加工:利用电脑数控技术,将微晶玻璃面板表面进行精细的切割和加工,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制造产品的定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尾矿微晶玻璃生产工艺
1.微晶玻璃概述
微晶玻璃(CRYSTOE and NEOPARIES)又称微晶玉石或瓷玻璃。
是综合玻璃,是一种外国刚刚开发的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做玻璃水晶。
微晶玻璃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大不相同。
它具有玻璃和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
而微晶玻璃象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
所以,微晶玻璃比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
因其可用矿石、工业尾矿、冶金矿渣、粉煤灰、煤矸石等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且生产过程中无污染,产品本身无放射性污染,故又被称为环保产品或绿色材料。
微晶玻璃集中了玻璃、瓷及天然石材的三重优点,优於天石材和瓷,可用於建筑幕墙及室高档装饰,还可做机械上的结构材料,电子、电工上的绝缘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底板材料、微波炉耐热列器皿、化工与防腐材料和矿山耐磨材料等等。
是具有发展前途的21世纪的新型材料。
2.利用铁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生产工艺
2.1生产原料及设备
生产原料包括:铁矿尾矿(铁尾矿)、方解石、氧化铝、菱镁矿、纯碱、硼酸、碳酸钡等。
仪器设备采用LCT-2型差热分析仪、日立S-450扫描电镜、D/MAX-3C 型X衍射仪、EDAX一9100型能谱分析仪、KZJ5000- l型电动抗折仪等。
2.1.1铁尾矿形貌及成分
铁矿尾矿颜色呈青白色,粒度较细,颗粒小于40目,可以清晰观察到尾矿中含有的晶莹洁白的石英颗粒,尾矿中泥土含量较少,是理想砂质尾矿。
该铁矿尾矿经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其尾矿形貌特征见图l,能谱图见图2,成分检测结果见表1。
图1 铁矿尾矿形貌特征图2 铁矿尾矿能谱图
表1铁矿尾矿的化学组成 %
2.1.2玻璃系统的确定
由表1可见其中主要成分有SiO2、Al2O3、Fe2O3,并且含有一定量的CaO、MgO、K2O、Na2O。
该尾矿中的铁含量过高;在铁矿尾矿成分改性的研究,添加适量的CaO、MgO,使之形成CaO—MgO—Al2O3一SiO2系统玻璃。
并且在玻璃成分中引入少量的BaO、B2O3,降低高温粘度,有助于降低熔化温度,并加人少量硫磺,使部分铁转化成硫化亚铁,有助于晶化。
2.2晶核剂
通过确定尾矿的CaO—MgO—Al2O3一SiO2玻璃系统,晶核剂的选择应与基础玻璃系统密切相关。
采用Cr2O3、TiO2做晶核剂。
由于铬尖晶石的晶格常数为a0=8.086×10-10m,透辉石晶格常数a=9.73×10-10m,b=8.89×10-10m,c=5.25×10-10m,其a、b 值与铬尖晶石a0相匹配,易在熔体形成透辉石晶体;TiO2金红石晶格常数3c=8.88×10-10m与β-硅灰石a=7.94×10-10m比较接近,易在TiO2周围形成β-硅灰石。
Cr2O3在CaO—MgO—Al2O3一SiO2玻璃中溶解度较低,不足以形成大量晶胚,其单独作为晶核剂效果不好;若同时引入TiO2晶核剂,可以更好地诱导硅灰石晶体产生,本工艺采用了复舍晶核剂.w(Cr2O3)=1.5%,w(Ti02)=2.5%。
经过试验,最终摸索出一个铁矿尾矿添加量较多的微晶玻璃矿物配方和化学组成(见表2、3)。
表3 铁矿尾矿微晶玻璃化学成分 %
2.3微晶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微晶玻璃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压延法和烧结法。
压延法由于投资大,工艺技术复杂,生产成本也比较高,并且对技术装备要求比较高。
国只有两家企业采用,大多数企业较普遍地采用烧结法。
本工艺采用烧结法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配料一混合一熔制一水淬一过筛一铺料一晶化一抛磨一切割一成品。
2.4玻璃料的熔制
按照表2所示的矿物组成进行配料,混合均匀。
将200mL氧化铝坩埚在升温前放人硅钼棒电炉中;用3,4h将炉温升至l300℃,开始加料,每间隔20min加料一次;最后升至l500℃恒温0.5~1 h,使玻璃液澄清;然后将熔融玻璃液进行水淬,获得制备微晶玻璃所需的玻璃料。
2.5差热分析及热处理
应用差热分析仪对玻璃粉末进行差热分析,升温速率为10℃/min,差热曲线见图3。
其转变温度t s大约为720℃,因此确定核化温度t恢=t g+50℃=770℃;晶化温度选择最高放热峰1100℃,升温速率控制在3~5℃/min,核化恒温1.5 h,晶化恒温分别为2 h和l h。
将水淬后的玻璃料在球磨机中进行破碎,分别经8、16、20且筛分成3份,按照细下粗上的顺序铺在碳化硅模板上,每层厚度控制在5~8 mm,这样有利于气泡排出,经抛磨后制品表面无气泡,花纹清晰。
图3 铁尾矿玻璃粉末差热分析图
2.6X衍射分析
微晶玻璃应用X—Ray仪进行测定,工作电压为35kV,工作电流为25mA,Cu靶,扫描速度2°/nin;其XRD图谱见图4和图5。
与标准卡片比对,发现图4主品相结构为CaO·(MgOFeO/Fe2O3)·2(SiO2Al2O3),属于混合型的透辉石结构,典型透辉石结构为CaO·MgO·2SiO2;次晶相为硅灰石相CaO·SiO2。
而图5仅有混台型的透辉石晶相,而硅灰石相不明显。
图4 经2h晶化理的做晶玻璃X衍射图图5 经lh晶化处理的微晶玻璃X衍射图2.8扫描电镜观察
将经过1 h和2 h晶化处理的微晶玻璃板材,用金刚石切锯切取10 mm×l0 mm 试片,进行抛磨;然后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的HF腐蚀3min;干燥后,进行表面喷碳。
用扫描电子显徽镜观察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其放大倍数为l500倍.在图6和图7显现出大量柱状晶体。
图7中有极少的针状晶体,柱状为透辉石结构,针状为硅灰石结构,柱状晶体最长为5μm,针状晶体为2μm左右。
此结果与XRD结果相一致。
图6 1100℃晶化处理1h的SEM照片图7 1100℃晶化处理2h的SEM照片2.8抗折强度及硬度
在KZJ5000—1型电动抗折仪上,对微晶玻璃进行抗折强度测量,在HXD—1000型显徽硬度仪上进行硬度测量,所用负荷为100g作用时间15 s.其抗折强度为50.2MPa,显微硬度平均值为675.4;而石和花岗岩的抗折强度只有17~19MPa,显微硬度平均值为153.6。
3.原料对微晶玻璃的影响
3.1晶核剂与基础玻璃之间的相互影响
依据铁尾矿的成分将其改性成CaO—MgO—Al2O3一SiO2玻璃系统后,晶核剂的选择与基础玻璃的化学组成有很大关系,也与期望析出的做晶种类有关。
选择晶
核剂时,应考虑其在基础玻璃中有良好的溶解度,晶格常数之间匹配性好,晶核剂质点扩散活化能要小。
本工艺利用Cr2O3和TiO2复合晶核剂,铬尖晶石与透辉石晶格常数良好匹配。
铬尖晶石的晶格常数为a0=8.086×10-10m,透辉石晶格常数a=9.73×10-10 m,b=8.910-10 m,c=5.25×10-10 m,其a、b值与铬尖晶石a4相匹配,易在熔体形成透辉石晶体;TiO2金红石晶格常数3c=8.88×10-10m与β一硅灰石a=7.94×10-10 m比较接近,尽管金红石与β—硅灰石品格常数不很匹配,TiO2的成核机理是先析出富含钛氧的液相或玻璃相,在特定的热处理条件下转变成晶相,最终促进基础玻璃成核并长大。
Cr2O3具有较强的诱导结晶作用,可以大促进玻璃晶化。
期望在玻璃熔体中出现以透辉石(CaO·MgO·2SiO)为主晶相。
以β一硅灰石(CaO·SiO2)为次晶相。
通过XRD和SEM分析及观察,在其中出现了大量透辉石晶相,而硅灰石晶相很少,与期望的结果有一些差别.通过对CaO—MgO—Al2O3一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研究,只有w(CaO)=15%~40%,才能有效产生口一硅灰石(CaO·SiO2)晶相。
若w(CaO)低于15%,无论采用何种晶桉剂和温度制度均较难产生硅灰石晶相。
而本试验中的w(CaO)仅为12.8%,这是导致不能有足够量的凸。
与SiO2形成硅灰石(CaO·SiO2)晶相的主要原因。
3.3利用铁尾矿对微晶玻璃生产的意义
1)利用铁矿尾矿可以生产建筑用微晶玻璃板材,并且铁尾矿利用率在60%以上,达到了对尾矿综台利用的目的。
2)在铁尾矿中掭加适量的氧化钙和氧化镁,将尾矿玻璃熔体变成CaO—MgO—Al2O3一SiO2系统,有助于产生透辉石晶相。
3)TiO2晶核剂在铁矿尾矿微晶玻璃中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玻璃体系中w(CaO)低。
4)热处理制度及时间对微晶形成及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5)铁矿尾矿微晶玻璃装饰板材的良好性价比是高档花岗岩和石理想替代品。